有这样一则小寓言,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一个人只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相信镜子.一天,他在镜子中满脸黑斑,一怒之下竟将镜子摔个粉碎.
初读这篇寓言,我真为这个主观臆断,自以为是的人感到可笑.但笑过之余,我也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人,应当实事求是,遵循客观事实,否则,就只能从虚无中跌落深渊.
列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做人,要做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家,而不应成为一个空想家.”是的,大凡古今中外为人类所做出贡献的人,都是追求客观真理永不放弃的典范.16世纪,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冲破《地球中心论》的传统观念,提出《太阳中心论》.在当时,天主教会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谁违背了教会的意志,谁就要受到严厉的处罚,哥白尼只好在教会的迫害下长期流落他乡,但他仍坚持真理,毕生不悔.布鲁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他坚持并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因此,死亡常常笼罩着他.最后,宗教势力决定将他送到刑场遭受火刑.布鲁诺被钉在高高的十字架上,伴着脚下熊熊燃烧的烈火,布鲁诺仰望天空,吐出最后的一句话:“火并不能奖我征服,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
的确,哥白尼、布鲁诺这种追求真理精神是永存的.
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也是一位实事求是,“相信镜子而不相信眼睛”的人.在盛行“浮夸风”的年代,彭德怀不相信能够亩产几千斤.于是,他亲自种了一分试验地.他精心播种、浇水、施肥、除草,直到收割.他将收获的小麦一过秤,共90来斤,他对众人说:“就算我照料不好,翻一倍,亩产 200斤,顶天了,绝对不可能达到几千斤!”我们的革命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事求是”做了最好的注脚.
实事求是又是一种思想方法.它能辩证地看一个人,一个民族,实事求是毫不隐讳挑出弱点,沉淀长处,树立更高尚的道德.相反,相反,若一个人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海市蜃楼上,他就只能在最后的竞争中败下阵来.项羽虽从小饱读诗书,力大无穷,但他主观武断,事事只凭一人之勇,“只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相信镜子”,最终落个四面楚歌,白刎而死的悲惨结局.
一、要多学习,掌握知识,对工作要有充分的认识,形成自己的一种看法。解放思想,首先要有思想。思想的建立来源于学习,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实践知识的学习。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在知识的海洋中,任何人都只是沧海一粟。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保持谦虚,要有恒心。学习贵在坚持。在学习中要向领导学,还要虚心向身边的同志、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深刻思想,更新工作观念,从而创新工作思路,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
二、要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使我们做事更好更高效。要学以致用,就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实践,多积累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从成功中掌握好的方法,想想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争取进一步提高。在工作中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这时要正确认清形势,把握好大局,妥善处理好矛盾。一定要注意沟通方式和方法不能一成不变,要开动脑筋,想他们所想。要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工作经验,根据岗位工作职责,积极思考如何打开工作局面。
三、要学会转变,灵活运用,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灵活运用,不同于简单的发散思维,更不同于天方夜谭,解放思想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的,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我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的成功,是因为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把马列主义很好地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在一起,跳出中国看中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之路。解放思想本身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与时俱进的,不同的时期赋予它不同的内涵。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时我们也需要与时俱进.
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必要的修改。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对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以不断创新所取得的新的理论成果指导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与此相适应,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规律和人类实践的规律的认识,也是不断地发展、上升和深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八十多年的历史就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正是由于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规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规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规律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才使我们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大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伟大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也只有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新的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新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我们的党和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和理论品质,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和品质,是贯串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中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永葆指导思想的生机活力、永葆自身的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关键。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的。无论是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文化,还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是动态的和不断变化的。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要永葆其先进性,就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地使自己的指导思想、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与不断变化的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符合,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理论,开辟新境界。在这里,解放思想是统一思想的基础。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加强全党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我们既要不丢掉“老祖宗”,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讲新话,顺应时代进步潮流,从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如果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谈不上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就会陷入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在实践中勇于进行理论创新,使全党思想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础上达到高度的统一。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团结全党、领导人民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前提条件。我们干的是全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基本原理和原则,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对于别国的经验,我们又不能照搬照抄。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在实践中开拓前进,才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
强调实事求是的辩证法内涵,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机械唯物主义在方法上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懂得辩证法。马克思之所以能提出科学的实践观,并确定实践在世界观、认识论、历史观中的基础地位,就是因为他以辩证的方法考察这些方面,因而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为彻底战胜唯心主义奠定了方法论基础,而新的辩证的唯物主义的形成,也为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哲学基础。我们只要回忆一下,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对唯物辩证法的强调,就可以理解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克服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创立新的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列宁创立一国数国首先胜利学说,毛泽东发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都以自觉地运用和发展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基础。 第二,突出实事求是的辩证法内涵,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历史上的进步势力虽然多次提出解放思想的要求,但他们一般是基于自身的需要而自发地提出这种要求,由于其思想路线的缺陷,并没有从理论上深刻说明这种要求的客观根据。只有唯物辩证法才深刻地揭示了这种客观根据。马克思说:“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8页)辩证法对事物的否定理解是以事物自身的二重性为根据的,事物自身包含着否定自身的因素,这种因素与其肯定因素处于对立统一关系中,当否定因素通过斗争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时,一事物就会变成他事物。辩证法是对这一客观过程的主观反映的结果。这种反映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而是积极参与客观事物的辩证运动的观念形成过程,是适应人们改造事物的需要的主观认识过程。实事求是的认识活动所求之“是”,不限于客体自身的运动规律,而且也包括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客体的运动规律仅是这一规律的一个侧面的基础。发现这一规律,当然是为了实践,为了保证实践获得成功。由于实践本身就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的,因而为实践服务的认识也应是不断发展的。不适应实践需要的各种思想、观念将不断地被克服、被消除。这种克服、破除与实践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就是解放思想。因而,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它们都服务于实践,并且相互依存、相互过渡。 邓小平说:“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9页)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对立统一具体表现在:其一,实事求是的认识活动为解放思想提供认识上的前提。人们提出解放思想的要求,要以发现原有的某些思想观念对认识和实践的发展起束缚和阻碍作用为前提,而发现这一点,又是总结已有的实践经验即实事求是的结果。以往的实践遭受失败,或者结果不理想,表明用以指导这些实践的思想观念是错误的。提出解放思想的要求,就是要排除这些起束缚和阻碍作用的思想观念。离开实事求是,随意地排除某些思想观念,就会走向主观主义。其二,解放思想可以为进一步实事求是扫清道路。人们的实事求是活动,不是从“白板”出发的。一般人的头脑中总是储存着从以往的学习和认识中获得的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这些思想观念总是对新的实事求是活动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部分,从根本上制约着人们认识的方向、方法和所能达到的高度。人们头脑中的思想观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正确观念,它们对新的实事求是活动起某种参照和促进作用;另一类是错误观念,它们对新的实事求是活动起干扰和阻碍作用。通过解放思想,破除各种错误观念,就为新的实事求是活动扫清了道路。 第三,突出实事求是的唯物辩证法内涵,才能成功地探索和完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当前,我们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也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条道路,相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来说是特殊,相对于中国各个局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具体实践方式来说又是一般。因而,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过程,是个包含由个别到一般和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认识过程。只有自觉地运用唯物辩证的方法,才能完成这一探索任务。这里所说的特殊和一般,绝不仅仅是指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是指事物内在矛盾的特殊性和一般性。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也就是寻求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矛盾的正确方法,因而这种探索必须以我国现阶段内在矛盾的性质作为客观依据。 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也就是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又要以“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解决为前提。从实质上说,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规定是建立在对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认识的基础上的,二者在逻辑上具有对应关系。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正是围绕这一矛盾展开的。其中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则是保证发展生产力的成果真正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不是满足少数人发财的欲望的根本条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现阶段主要矛盾得到正确解决的必然结果。要达到这一结果,还必须全面研究和正确解决与主要矛盾相联系的各种次要矛盾,诸如经济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党内腐败同人民群众的利益的矛盾等等。要发现解决这一系列矛盾的正确方法,就要在认识和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特别是自觉地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认识各种矛盾。离开唯物辩证法,局限于经验主义的方法,只能顾此失彼,是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我们所面临的复杂矛盾的。
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