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数字农业技术应用论文_数字农业技术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2023-12-05 18: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数字农业技术应用论文

给你推荐一个网站,那里有许多类似的论文,都是专业公开发表的权威论文,你上去搜搜,应该能挑到你要的,参考一下就有了。

中国知网

1. 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许迪,康绍忠 文献来自: 高技术通讯 2002年 第1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探索建立适合国情的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3 我国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研究重点与内容3.1 现代节水农业前沿技术围绕作物生理需水与用水、精量控制灌溉等领域 ,对现代节水农业前沿技术开展原创性研究。通过对水 土 植物关系、干旱条件下植物 ...
被引用次数: 24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2. 现代农业与生态节水的技术创新与未来研究重点
康绍忠,蔡焕杰,冯绍元 文献来自: 农业工程学报 2004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结合灌区、黄土高原集雨农业区、北方引黄灌溉区、旱地农业节水区、南方水稻灌区等不同类型区的现代农业节水技术示范园区及现代农业综合节水技术与设备展示基地。以农业节水高新技术和产品应用为载体,将节水灌溉技术、农艺节水技术和用水管理技术组装配套后作为技术集成模式的示范基地,形成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节水技术综 ...
被引用次数: 24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3. 实现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工程科学技术
汪懋华 文献来自: 农业工程学报 1998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引发着传统农业技术观念的革新与技术手段的革命。因此,需要重视具有前瞻性的农业信息高新技术课题研究,如农业生物与资源环境信息采集与智能化处理技术,基于现代物理基础上的多光谱检测,红外、超声、光热和生物化学过程信息检测技术, ...
被引用次数: 2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4. 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郑业鲁 文献来自: 广东农业科学 1999年 第06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农业数据库主要包括农业资源信息数据库、农业生产资料信息数据库、农业技术信息数据库、农产品市场信息数据库、农业政策法规数据库、农业机构数据库等,世界著名的有关农业的数据库系统有CABI、AGRIS、AGRICOLA等,它们都是有上 ...
被引用次数: 1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5. 现代农业节水技术
何俊仕,曹丽娜,逄立辉,刘琳琳,李崇 文献来自: 节水灌溉 2005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达到节水增产优质高效的一种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节水技术@何俊仕$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6. 测控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蔡德聪 文献来自: 测控技术 2001年 第1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工程的北京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 ,今年成熟的小麦一改以往由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收割方式 ,?... 由此可以看出这种现代耕作管理模式无论对人类的农业生产与经营活动还是世界范围内的环境保护都将是受益深远的。[1] 孙宇瑞.精细农作与现代农业科技革命———中国工程院汪懋华院士访谈录[N] ...
被引用次数: 5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7. 现代农业信息技术
涂毅 文献来自: 云南农业 2001年 第10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相结合 ,逐步形成了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现代农业信息技术。随着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将为新世纪科学技术带来一次新的革命 ,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促进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1 ...
被引用次数: 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8. 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创新管理与中国农业竞争力
桑乃泉 文献来自: �
┮稻�梦侍� 2001年 第09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中国传统农业的根本改造和竞争力的增强离不开现代生物技术的支持。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创新管理与中国农业竞争力@桑乃泉$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创新 ,风险与利益并存 ,潜在社会经济影响显著。在复杂的国际经济法律环境中 ,世界各国加强立法 ,趋利避 ...
被引用次数: 1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9. 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
江珊,陈磊 文献来自: 安徽农业科学 2003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逐步改进和完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农业信息网络技术、农业信息管理自动化技术的研究、普及和应用 ,提高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的总体应用水平 ,加快发展农业信息产业 ,推进农业科技信息数据库和多种信息产品的研制开发、协作和服务 ,全面加快信息产业化 ...
被引用次数: 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0. 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研发的政策取向
张彩萍,黄季焜 文献来自: 农业技术经济 2002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这是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研发的政策取向@张彩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
被引用次数: 6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查现代农业 的定义
搜现代农业 的学术趋势
搜新技术 的学术趋势
翻译 现代农业新技术

搜索相关数字
上海市埔东新区农业劳动力
上海市非农业户口年末人口
上海市农业常年菜田面积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参考资料:中国知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

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人类生产力水平的飞跃都离不开创新, 创新思维 的培养有利于我国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从而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 范文 一:农业机械自动化建设

一、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定义:农业机械或者装备在自身运行期间或运作状态下不依靠人手操作或感官而独立的将其完成。农业机械自动化可以大幅度降低农副产品的生产本金、减少农民劳作带来的疲劳、提高农副产品的生产效率等,而且还可以整体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与产量,因此,农业机械的改善应从降低生产本金、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出发,不断的进行设备的完善,以达到高尖精的目的。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逐渐繁荣,机械自动化技术也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农业机械自动化的范围应该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扩大,使农业机械化水平保持整体发展的良好趋势。农业机制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了我国农业厂家的生产能力,随着农业机械能力的不断加强,其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的拓展,主要的市场有农机销售、设备维护与田间作业等。随着农业机械自动化市场的不断扩宽,促进了国际间的技术沟通与合作,我国的一部分大型企业用市场交换技术的形式,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与 企业管理 经验 ,从而提高国产农业机械的质量与生产效益。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农业机械自动化仍有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在农业机械自动化的进程当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农业机械制造水平低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机械制造水平较低,有多种农业机械产品是仿造发达国家的机械产品。在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中,仅仅对农业机械做了部分改进或是增加设备来降低生产农业机械设备的成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品的应用与推广。所以,开发符合生产需要的农机设备应作为我国农业机械设备主要的发展方向[1]。

2.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不稳定

因为我国的农业自动化发展水平相对偏低,在相关农业机械科学技术方面未能得到应有的利用,例如:全球定位系统、检测监控系统与动态控制系统等有利于我国农业发展的软件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满足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的发展需要。我国相关农业管理部门对精准农业方面的研究管理强度还不够,导致我国农业发展不够成熟稳定。

二、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模式

通过对当前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所面对的实际问题出发,想要改善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进程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政府加强对农业机械技术方面的引导与扶持

我国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来鼓励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对购买农业机械的农民进行补贴等政策,使农业机械的应用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并通过科技创新等奖励政策来鼓励生产机械的企业与科研机构。政府应该结合我国各个地区的自然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因地制宜才能更好的推进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加强我国农业机械质量监督与管理工作,促进我国农业机械的科研成果得到实际的应用。相关农业机械企业同样需要加强科研技术的投入,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国内的农业机械产品方面的竞争[2]。

2.提高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水平

在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发与制造的发展过程当中,值得注意的是提高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的可靠性。想要提高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首先要提高农机自动化控制技术。企业在生产农业机械产品的同时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农民当前对农机产品的要求、农民的购买农机产品能力、采用的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农业产品质量改善、农民保养农机产品的方便性[3]。

3.如何推动精准农业的发展进程

目前,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进程相对不够稳定,与一些成熟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进一步提升我国精准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进程,不但能够促进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相关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更能够展示出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我国在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国际上的地位与话语权。近年来,国际上的精准农业发展着重点在节约用水与节肥等相关农业技术方面,节约用水与节约用肥可以通过精准农业技术来有效实现,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这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表现。我国相关人员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更要集中科学研发知识,实现精准灌溉与精准施肥技术,从而推进我国精准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的发展。随着国际智能化发展与加强,农业机器人与智能化系统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推广,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农业机械方 面相 对于发达国家已有了很大距离。所以,我国应该抓住新时代的机会,坚持科学发展观与自主研发精神,大力发展我国农业自动化技术。

三、 总结

目前,我国农业排名世界第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农业大国,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技术与其他农业大国差距较大。农业机械化扩散程度和农机设备使用率与美国等先进国家相比也相差较远,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同时也要加快我国科技技术的创新与管理,按照市场走向来运作,把握好机会,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跳跃式进步,为我国农业的整体实力提升做贡献。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二:农业机械数字化设计的研究

一、数字化设计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传统的设计技术只是简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数字化设计技术则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来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降低产品的设计成本并进行后期的维护。对于农业机械的设计来说,它有着广阔的市场,而且可以设计的种类非常多,但是农业机械的设计一般都没有使用数字化设计技术,所以长期以来农业机械的设计水平相对较低。而运用数字化设计技术可以使农业机械设计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使设计出来的农业机械更加完善。目前,农业机械的种类相对固定,功能没有太大的改变,而且没有过多的创新。比如,在播种机的设计中应该考虑根据不同的播种对象来进行相应的设计,即可以分为条形播种机和精密播种机,要根据不同的播种条件来进行相关的设计。另外还可以按照播种机工作原理的差异设计机械式和气力式播种机,数字化设计技术能够将这些种类进行区别设计。将数字化设计技术运用于农业机械的设计过程中将会使农业机械的种类更加丰富,使同一种类的产品有不同的功能区分,完善目前农业机械设计的不足之处,使农业机械能够得到更广泛、更有效的运用。

二、数字化设计技术应用于农业机械设计的前景

由于现今农业机械的设计水平相对落后,所以数字化设计技术必然在农业机械的设计过程中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可以将虚拟技术运用于农业机械设计中、数字化设计技术与农业机械设计协同设计以及在农业机械的设计中注重增强创新意识,下面将对这些数字化设计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运用前景进行详述。

2.1将虚拟技术运用于农业机械设计中

虚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生成产品的三维图像设计,通过虚拟技术可以使设计人员更加清楚地了解产品的形状,另外虚拟技术可以对机械运动进行仿真模拟,即可以模拟所设计的产品的功能,这样就便于设计人员对产品进行改进,更大程度上保障了产品设计的可行性。通过虚拟技术还能够加快产品设计的速度,完善产品的质量。

2.2数字化设计技术与农业机械设计协同设计制造

在农业机械的制造过程中运用数字化设计技术能够最大程度提升产品的可靠性,降低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成本费用和设计时间。利用这一技术能够使设计方案得到较快地更改,避免不够完善的计划造成生产成本浪费。

2.3农业机械数字化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创新设计

现今的农业机械种类和样式差异不大,没有较大的改良,所生产的农业机械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需要,而且作用较单一,如果能够对农业机械进行创新设计,那么将会使农业产品的种类更加完善,并且能够更大限度的提高农业生产率。数字化设计技术可以较快捷、可靠地帮助研发人员设计出不同的农业机械,这将是未来农业机械的设计的必然发展方向。

三、小结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字化设计技术的运用将使我国的农业机械发展更加完善,促进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

谁能帮我想想这篇论文该怎么写

选择经济而且角色要求- 边及[或] 补给- 边政策能在升起没有重要地逐渐增加的胀大收入和雇用方面玩。 关于是的要求- 边政策的重要什么供应- 边政策在那情况你是就? 而论
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
1.1. 项目背景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现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普及,电子政务发展迅速,形成政务系统的各种需求,包括:各政府部门联合对外提供综合政务服务的需求、为多应用集成的系统提供综合业务服务能力的需求、安全性的需求、面向社会公众的服务能力的需求、有业务监控能力的需求、结构化、模块化的需求、业务接口标准化的需求、保护现有投资的需求、系统的可扩展性的需求、核心技术自主化的需求。目前,政务公开、信息采集和安全应用基础平台的实现日益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必需。
同时,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根据本身的业务需要纷纷建设计算机网络并开发出各种信息化应用系统。这些应用系统在信息的沟通、资源共享、业务工作效率的提高等方面取得了传统方式无法比拟的提高。但在应用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几个突出的问题:系统的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各种系统的协同性差;信息资源分散且标准不一,形成信息孤岛,无法得到综合有效的利用;各应用系统封闭开发,导致重复建设而且无法形成统一的整体;各应用系统采用的技术规范各不相同,系统间很难进行联接,同时使系统维护的工作分散,维护难度和强度大。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全面配合全省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快速促进广东省经贸委的业务发展,同时适应进一步的机构改革,创建广东经济的再次腾飞。同时,广东省经贸委信息中心结合整体性的系统工程的设计思想,采用目前业界先进成熟的技术,凭借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应用软件开发、平台建设、电子商务网络安全方面的经验,立项设计开发出符合J2EE技术规范的“经贸信息化应用基础平台”。
1.2. 立项目的
“经贸信息化应用基础平台”是“互动Webinter 2.0应用基础平台2。0”产品的建设和应用,将经贸系统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及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核心作用。它能够通过强大的整合功能以及先进的技术性,将政府及企业应用中,将所有不同阶段建立的不同的业务系统及信息资源充分的进行统一管理及应用,全面的实现信息、数据的综合共享、业务管理的协同,新旧系统的联接,更好的满足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
同时,经贸平台结合本行业特点,进一步在原产品体系上扩展建设和实践应用,通过技术手段形成统一的经贸系统数据和管理标准,达到对历史及现有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而通过多源无缝集成技术同时可保证每个构建在经贸平台上的子系统间能够进行更为平滑的对接和协同,将经贸系统已投入的应用系统因地制宜地资源整合,避免在经贸系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复建设及信息孤岛的形成,为政府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基础。
项目完成将形成经贸信息应用基础平台,将以多源数据无缝集成技术为基础,提供工作流、协同通信、信息发布、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安全控制等核心基础功能,可支持多个应用系统的建立、运行和管理。同一个平台之上的应用公用统一的底层功能,实现用户的统一管理以及应用系统之间的协同和数据的共享;不同平台上工作流的应用采用一致的系统接口和管理机制,通过邮件的方式形成多平台松偶合的群集应用,实现不同平台之上应用的协同。
1.3. 立项意义
l 信息化建设问题需用基础应用平台跨越
l 应用基础平台可消除政府机关内部的信息孤岛
(1) 应用基础平台是政务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实现的必要工具;
(2) 信息化应用基础平台是政务信息化全局设计的保障;
l 应用基础平台可跨越电子政务“第三道坎”(应用集成)
要实现基于机构间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的一库按权限共享,应用基础平台不仅可实现系统的简单互联,更可实现政务资源的整合、机构/公务员间的信息交换以及智能路由与服务代理等方面的功能。
第二章 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2.1. 项目完成成果
应用基础平台是多个应用的统一基础,它已完成以下目标:
l 使孤立资源实现共享,可在集中平台上实现加工、集成、升值为各种综合决策支持信息,使各部门协同运作。
l 通过应用集成优化流程作业,降低成本,减少新机构信息化平台的搭建费用和时间。
l 一个集中式海量数据库兼互联网节点使全网应用间的数据路由、文件传输、信息查询等服务按统一规则实施。
l 节点可对信息传输、作业流程进行技术跟踪,同时信息交换可以存证备份。
l 统一数据元、主题表述、代码、分类体系、文件格式等方式,实现各机构信息库与集中式海量库资源的彼此兼容、交换和互处理。
l 整合原有应用和新开发应用,完成机构的协同工作。
在“经贸信息化应用基础平台”之上,目前已完成建设内外网站及信息发布系统、辅助办公系统等系统的建设。
2.2. 实现功能和性能
2.2.1. 实现用途
□应用系统建立的基础
经贸应用基础平台以多源数据无缝集成技术为基础,为各种信息化应用系统提供了工作流控制、协同通信、信息发布、用户管理、安全控制等核心基础功能,为应用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功能中间层,使基于平台之上的各种应用系统统一遵循相同的技术规范,开发难度和工作量大为降低。
□ 实现应用系统协同
通过经贸应用基础平台本身的协同机制,使各个应用子系统成为有机的整体。系统间的业务功能的融合、数据的共享和传递等工作均由平台统一完成。平台提供了统一的用户管理和系统安全控制技术,为各应用系统的使用、管理提供了方便强劲的保证。
□ 数据的标准化和无缝集成
通过经贸应用基础平台确立了统一的内部基础数据标准,对各应用系统多种类型数据进行整合并实行数据的统一管理,实现数据的一致性,为实现跨系统的数据共享和可重用性提供了基本条件。同时通过平台多源数据无缝集成接口,可以使应用系统通过平台与外部的其他数据源以及其他应用系统进行对接,达到内部和外部之间、新建系统与原有系统之间的数据、系统的无缝联接。
□ 实现系统可扩展
经贸应用基础平台通过本身模块化的设计结构提供良好的应用扩展接口。通过在平台中添加新的基础功能模块或接入第三方的中间平台,就可以使基于平台之上的多个应用系统方便地实现功能的扩展。通过平台的可扩展性实现了应用系统良好的可扩展性。
2.2.2. 实现功能
从功能逻辑上划分可分为:基础层、数据层、功能层和应用层;从模块上划分为基础平台系统管理台WMC和核心基础功能模块两大部分:
核心基础功能模块:

系统管理 包括系统参数管理、平台管理员、应用系统管理和系统日志四大部分,它主要是负责管理Webinter的系统事务。
多源数据接口 平台及其上的应用系统提供了各种数据连接。
安全基础 防止数据被泄密,保护网络的安全和网络的顺利运作,主要包括算法管理和应用管理。
权限管理 为平台及其上的应用系统提供了统一的权限管理,可用于WMC和平台上的各种应用系统。
信息发布 是webinter平台最基本功能模块之一,它能完成信息的基本管理,并能对信息所带的附件进行处理,为基于WMC的各种应用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基础。

基础平台系统管理台WMC:实现对整个基础平台的管理配置工作,定义相关的各种业务流程,配置平台对外连接的各种数据源及连接方法,对用户和权限进行管理,平台安全控制的各种参数的配置等。

2.2.3. 实现应用基础平台特点
□ 应用协同性
平台上的应用系统通过平台方便地实现系统间数据以及业务功能的协同,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可以按照平台的规范进行无损的转换并实现共享。同时通过平台的多源数据无缝集成接口与其他的数据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各个应用系统的工作管理流程可以通过平台无缝流转,从而实现业务的协同。
n 数据的统一和可重用性
平台定义了内部数据的统一规范,包括数据格式、数据转换规则以及数据集成接口规范。各种应用系统的数据按照平台的规范标准进行各种处理,实现了数据结构的统一和数据的可重用性,同时便于各种数据挖掘的实现。
□ 方便性
平台的方便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由于基础平台实现了应用系统的各种核心基础功能,并提供了良好的扩展接口,应用系统的实现通过调用平台的各种应用接口进行工作流的控制和各种数据处理功能、通信功能,开发规范、难度和工作量小。应用系统的维护也不用单独进行,可通过对平台的维护实现对应用系统的维护,减少维护工作强度。另外一方面表现在用户使用方面,由于平台实现了统一的用户管理和安全控制机制,并可实现统一的个性化协同工作界面,用户不需要在各个不同的应用系统中登录、切换便可完成各个应用系统的业务处理,使用各个应用系统的功能。
□ 安全性
平台采用了统一的高安全规范,使各个应用系统的信息安全保护程度达到同样的水平,避免普通方式中应用系统信息安全程度不均衡,导致安全性方面“木桶效应”的出现。平台在数据安全、用户权限控制、访问许可、数据传输方面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全面支持X.509 v3的数字证书技术,结合网络安全技术可以使整个系统的安全性达到较高的水平。
□ 跨平台
应用协同平台采用JAVA技术进行开发,遵循J2EE标准,具有良好的跨平台使用的特性,可支持WINDOWS NT、WINDOWS2000、各种UNIX、LINUX等操作平台。
□ 全面支持符合J2EE标准的中间件平台
平台全面支持BEA公司的WebLogic、IBM公司的Websphere和SUN-Netscape联盟的iPlanet应用服务器,基于应用基础平台之上的应用系统可以透明地集成上述平台的功能。
2.2.4. 采用关键技术
□ 多源数据无缝集成技术
应用系统的开发,须考虑充分发挥原有系统的功能,利用现有数据,保持业务的延续性,同时更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满足发展的需求。互动Webinter应用基础平台是一个与多个系统、多种数据源进行交互的系统。采用多源数据无缝集成技术使得系统能够跨平台同时对多个数据源进行操作,实现数据的无缝集成。
□ B/S结构与Internet/Intranet技术
本平台在开发过程中充分应用比较成熟的B/S(Browser/Server)结构,采用多层模型(Multi Tiers)进行开发,并尽最大可能应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将所有应用都集成在B/S中,实现系统在界面层次上的统一。
□ 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和设计(OOA&D)方法
平台分析与设计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OOA&D)方法,系统开发过程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技术进行系统分析、软件设计和开发,确保系统软件和数据库的规范化、可移植性、可靠性,提高系统开发的效率。系统模型的设计采用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n XML
XML是一个用来定义其它语言的元语言,它简单易懂,是一门既无标签集(tag set)也无语法的标记语言。XML是W3C的推荐规范,目前是1.0版本。平台使用XML技术作为可移植性数据的标准,用于各种不同平台、不同技术的系统之间信息的交流。用XML表示的表示层会更常用,因为XML只表示数据,把表示的样式与之分离,通过使用不同的样式表,就能把同样的数据用不同的形式甚至在不同的媒体上显示出来。
□ EJB
EJB即Enterprise Java Bean(企业Java Bean),是由Sun Microsystem定义的一种商业应用组件技术,是J2EE(Java 2 企业版)标准中的一种关键技术。平台通过EJB技术将为商务对象及过程建模的组件组合起来,建立复杂、关键性的系统。EJB在对象持久性、安全性和事务管理等方面提供了自动支持,从而极大程度地简化了开发过程。EJB不仅可以无需修改地应用在任何操作系统上,而且可以无需修改地运用在任何EJB企业级服务器上,EJB的应用使平台具有良好的跨平台性。
2.3. 经贸信息化应用基础平台成果应用
经贸平台结合本行业特点,进一步在原产品体系上扩展建设和实践应用,通过技术手段形成统一的经贸系统数据和管理标准,达到对历史及现有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而通过多源无缝集成技术同时可保证每个构建在经贸平台上的子系统间能够进行更为平滑的对接和协同,将经贸系统已投入的应用系统因地制宜地资源整合,避免在经贸系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复建设及信息孤岛的形成,为政府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基础,在功能层上成为经贸各应用系统建立的依托。在此平台之上我们已建立了经贸新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委内电子公文流转;建设多媒体应用系统,实现经贸系统内部的视频会议等一系列应用系统。
在经贸系统应用中,“经贸信息化应用基础平台”具有强扩展性和先进性,可快速简单完成各种应用系统的构建:
平台+wcm ,形成信息发布系统(内外网站)
平台+office 形成辅助办公系统
平台+统计数据 形成业务数据整合
平台+工作流表单配置 形成公文流转
平台+项目申报处理 形成网上申报系统
平台+企业应用 SCM、ERP、CRM、DRP等形成系统的协同应用
2.4. 实际与计划进度
第一阶段:2002年7月6日—2002年8月20日
按照原定计划进度,完成项目需求调研、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第二阶段:2002年8月20—2002年12月28日
按照原定计划进度,完成“经贸信息化应用基础平台”的初步建设,形成“经贸信息化应用基础平台”的雏形。通过对相关业务整合,根据经贸委实际需求,完成用户管理开发与定制、工作流开发与定制、表单定制、信息安全定制、数据集成接口开发与定制等工作,实现了统一的用户安全管理、认证机制和数据存储机制和初步的信息流转机制。
第三阶段:2002年12月28—2003年1月22日
进一步建设“经贸信息化应用基础平台”,完成信息发布系统和WMC管理台在经贸委的开发与定制。利用WMC管理台,实现“经贸信息化应用基础平台”的管理;通过信息发布系统实施,完成内外网站的建设,包括完成省经贸委内外站点得改版工作。实施信息发布系统,实现对内、对外发布相关政务信息。本阶段同时与第一阶段的建设成果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应用系统初步验证的“经贸信息化应用基础平台”。
第四阶段:2003年1月22日—2003年1月27日
“经贸信息化应用基础平台”初步建成,应用系统运行正常稳定,但还需根据经贸系统特点进行定制和开发,使平台满足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符合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和信息化系统设计。同时按照修订后的计划,对经贸委相关人员进行基本操作和系统员管理两个层面的培训,达到预期的效果。

项目实际进度与计划对比表
编号 工作内容 计划工时 实际完成时间 对比工时
1 下达任务 2 2002年7月6日 按期完成
2 详细设计 200 2002年8月20日 按期完成
3 开发(用户管理) 100 2002年9月10日 按期完成
4 模块测试(用户管理定制) 10 2002年9月14日 按期完成
5 开发(工作流管理) 150 2002年10月15日 按期完成
6 模块测试(工作流管理定制) 10 2002年10月19日 按期完成
7 开发(表单) 150 2002年11月20日 按期完成
8 模块测试(表单定制) 10 2002年11月24日 按期完成
9 开发(信息安全管理) 100 2002年12月10日 按期完成
10 模块(信息安全管理定制) 10 2002年12月13日 按期完成
11 开发(数据集成接口) 150 2002年12月24日 按期完成
12 模块测试(数据集成接口定制) 10 2002年12月28日 按期完成
13 开发(信息发布管理) 100
2003年1月14日 延迟10工作日
14 模块测试(信息发布管理--内外网站建设_ 10 2003年1月18日 按期完成
15 开发(WMC管理台) 150 2003年1月14日 按期完成
16
模块测试(WMC管理台定制) 10 2003年1月17日 按期完成
17 模块整合 40 2003年1月21日 按期完成
18 总体测试 10 2003年1月22日 按期完成
19 程序员手册 20 2003年1月14日 按期完成
20 用户手册 20 2003年1月14日 按期完成
21 安装手册 20 2003年1月14日 按期完成
22 验收(测试、试运行、验收) 30 2003年1月27日 按期完成

目前,“经贸信息化应用基础平台”建设初步完成,但其功能和技术还需进一步改造和研究,应用体系需根据经贸行业进行完善,技术设计将继续规范和系统化,接口技术和安全技术将逐步深入改进。目前,“经贸信息化应用基础平台”和平台之上应用项目运行正常,基本达到设计功能要求。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改进和设计“经贸信息化应用基础平台”,使平台更具有先进性、扩展性和安全性。并通过强化平台上的应用,将经贸信息化工作深入化、实用化。
2.5. 实际费用
项目费用支出情况如下:
费用使用(包括设备、软件、培训、调研、人工等),共计约155.734万元。

费用列表

开发软、硬件购置: 金额单位:万元
硬件:暂时未购置
软件
项目 费用
网络操作系统win2000server 8.734
数据库系统sql server 2000 2套
信使网络繁简通 1套
完成软件外购任务,共计使用8.734万元
系统软件和工具(包括数据库、应用服务器及系统平台) 24
小计:32.734万元
软件模块开发费用
项目 工日 费用
用户管理及定制 200 10
工作流管理及定制 200 10
表单模块及定制 320 16
信息安全管理模块及定制 200 10
数据集成接口模块及定制 200 10
信息发布管理开发定制 200 10
WMC管理台开发及定制 500 25
办公自动化应用建设 300 15
内外网站发布系统开发 200 10
小计:116万元
开发人员培训费用
项目 人数 费用
Weblogic 10 2万
Websphere 10 2万
Oracle 5 1万
JBOSS 5 1万
Informix 5 1万
小计:7万元
合计155.734万元

第三章 项目成效
3.1. 对工程效率的评价
项目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项目的管理,项目的管理的效果则又取决于项目双方的合作程度。为保证项目的生产效率,按照省经贸委提出的“必须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做到统筹规划、分布实施”的总体建设思路,在项目的规划阶段,我们根据公司的实践经验,结合当前的对软件开发项目的划分原则,制定了明确、详细的项目阶段划分和进度安排。在项目的实施阶段,所有项目人员能够发扬团队精神,按照质量要求和进度安排实施,体现了本项目管理的规范性,实现了项目的保质保效实施。
3.2. 对技术方法的评价
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网络技术模式,技术路线和体系结构。系统支持跨平台运行的体系架构,系统可以运行在各种操作系统平台上,如UNIX、 Windows NT等平台。服务器采用集群技术,保证系统能长期稳定的不间断稳定运行。充分考虑系统的可伸缩性、可扩展性和可继承性,让系统能够随所选择的平台不断升级而得到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对于系统公文资料参考国家公文标准和用户系统内公文标准进行设计。系统充分考虑省经贸委已有的软、硬件,对于已安装并成熟使用的系统,规划并提供相应的接口来实现,有效保护投资。
因此本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解决方案,无论在技术先进性、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易用性、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接口的标准性、开放性等方面都做了周详的考虑和部署,完全符合经贸委电子政务一期工程要求。
3.3. 出错原因的分析
在项目过程中,由于需求出现多次变更,存在没有及时对客户需求变更进行控制和管理工作,造成项目部分需求的不确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进展。
在项目编码过程中,由于个别项目人员没有严格编码规则,存在代码风格、页面风格不统一问题。
第四章 项目产生效益
4.1. 社会意义
首先,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应用基础平台,实现国家与各级政府间的信息数据共享,同时企业和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快捷方便、及时准确地了解到政府机构所制定和颁发的与企业和公众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一些重要的信息。实现双向便捷的沟通,同时增强政务的透明化和公平化,建立良性的、健康的政府企业公众关系。
其次,通过多元数据的无缝接口,可以完全的整合政府间及各内部部门和企业的独立应用系统,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对政府来讲,人员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减少工作人员负担和加强政府管理职能的监控力度,同时提高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能力。从而建设一个更开放透明、更有效率的政府。对企业来讲,信息快速畅顺,以往应用系统投入得到保护和发展,资源与政府充分共享互通,企业价值链、供应链上的ERP、CRM、SCM等信息化系统得以在统一的基础平台和数据库上运转,既可数据资源共享又可提高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实现效率,提升企业价值,创造企业利润最大化。
最后,通过信息化应用平台强大的信息共享和安全机制,解决政府信息化建设中涉密网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及安全的需要,全面解决规划中各应用系统的协同、扩展以及多源数据集成的需求,以各政府公众网、内部应用系统为基础,进行数据和信息整合,充分的实现政府机构间信息、数据的综合共享、业务管理的协同、新旧系统的联接,合理保护原有投资。
4.2. 经济效益
对政府而言,平台利用协同信息化建设为我们的国民经济带来的更大资源和利润,找到更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带动我国的经济的再一次腾飞,大大提高我国政府的经济效益。平台力争及早消除各部门各自为政进行电子政务建设可能形成的条块之间新的数字鸿沟和信息孤岛,这同时也将有助于避免重复建设和无效建设,将为国家、政府带来更大的增值效益和服务。,
对企业及公众而言,由于平台使一站式成为可能,同时保护了数据库数据和安全控制、用户定制。企业在网上可实时完成项目的申报、许可证的申请、统计数据的报送等工作,同时也可查询项目办理状态及结果,使公众充分体验和享受电子政府的便利和效率,大大节省公众的时间,充分利用资源整合的优势,提高各方位的工作效率,以达到全社会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对软件产品开发而言,从工具软件到行业应用软件,大量的软件企业一直在寻找新的市场突破口,目前行业应用软件似乎已经陷入软件产业链条的末端,平台可将各个行业的具体应用结合在一起,将促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为我国软件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市场发展空间和商机。
4.3. 项目推广应用优势
在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政务各类业务及应用建立大都建立在不同的数据库和操作平台之上,要实现真正的高速信息化,需建立一条能统一各种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平台信息的高速公路,而本项目的应用建设便承担了这样一个作用,可以全面完成各类应用的基础功能,可支持多种应用系统的实现和相互间的连接的软件产品。
在政府内网上, 可实现政府内部局域网上各内部业务应用系统的数据共享、数据连接、功能互通,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应用系统的协同统一用户管理,采用统一的安全控制技术,在平台上建立内部办公等应用系统,具有安全性高、定制灵活、数据权限共享、实现方便快捷等特色。
在政府专网上,本项目应用实现应用系统协同,通过政府机关与下属机构广泛深入的网络服务连接,使广域网社会资源各环节数据快速上传,真正的在纵向(同系统)和横向(同省市县地委办)实现数据无缝连接和信息的高度应用集成状态,同时通过不同应用系统的功能融合和16种安全控制方式,将电子政务推向真正的整体合理体系。
在政府外网上,该项目的应用完全遵照国家相关建立电子政务统一标准,使用国际J2EE标准和JAVA,使系统实现方便,人机界面友好,数据使用高效、信息的充分共享和广泛使用,也充分保证了安全性。
同时,该平台可使政府信息化建设中的新老系统快速连接,进而平台的应用可使政府的信息化建设成为符合标准的“整体”,可方便地接入上级信息平台,具有强大的可扩充性。成为实现政府“一站式”管理到每个具体部门的纵向管理中成为必不可少的应用基石。
第五章 经验问题及对策
第一,需求管理是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充分的需求调研和需求确认机制是项目成功的坚实基础,而对需求变更的管理和控制,则是项目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在今后的工程建设工作里,需加强项目人员对客户需求的沟通和理解,通过定期的交流和汇报,及时反馈信息,做好需求变更的管理与控制工作。
第二,在对系统集成项目中,对各系统性能的深入了解和各系统厂商技术支持的合理运用,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第三,规范的编码规则、严格的系统测试是保证代码正确性、健壮性、稳定性的有利手段。今后需要严格管理制度,保证编码规范的严格执行。提高系统测试水平,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公司管理是项目实施的后盾,而项目实施是公司综合势力的体现。项目的综合组织管理能力需要不断提高。
第六章 结束语
目前,我们已完成“经贸信息化应用基础平台”的建设。同时,我们将在此平台基础上陆续完成一系列的应用系统建设,其中包括内外网站及信息发布系统、辅助办公系统、经济运行管理系统、项目跟踪系统等。通过政务信息系统的逐步建设,真正实现系统的信息共享,实现数据的互连互通同时保证信息传送安全,保障系统满足国家.

如何发表农业科技类论文,求具体的步奏和方法

先介绍一下科学与技术的概念。
  科学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科学是一种知识,是客观事物本质的揭示,是偶然中的必然性的揭示,是运动过程规律性的揭示,它是系统地反映事物真相的客观真理。
  技术是为社会生产和人类物质文化活动服务的,供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物质手段、精神手段和信息手段的总和。包括工艺技巧、劳动经验、信息知识和工具装备。
  一、科技论文常见的类型,体裁与方法
  (一)类型
  1、软科学性论文(软件):是研究技巧,智慧,信息组织和领导的知识体系,是综合运用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复杂的社会课题进行预测、规划、管理和评价,从整体上探求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和决策。包括综合性评述,建设的决策和战略,建设的方针政策和途径,方案的评价和分析,预测和模型设计,认识和建议等。
  2、硬科学性论文(硬件):是研究物质设备及其技术的知识体系。包括物质设备的设计、计算、建造、结构、测试和应用。
  (二)科技论文常见的体裁
  标题
  作者姓名
  邮编,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
  摘要
  关键词
  前言或引言
  正文
  结论
  参考文献
  (三)写法
  1、标题:题目要尽可能揭示出论文的中心内容,并反映出论文的特点。用词简短明确。为此,标题应具备准确性,简洁性和鲜明性。
  2、摘要:内容包括研究对象,工作目的,试验方法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主演成果的意义。
  (1)报导性摘要:较长,一般250—300字。包括目的,范围,试验方法与设备,结果和结论。运用于应用性研究的硬件性论文。
  (2)指示性摘要:叙述文章的精华,不涉及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一般30—50字。适用于综述、评价、分析等软件性论文。
  3、关键词:目前论文在摘要后面一般都要列出文章中涉及并阐明概念的词,称为“关键词”,便于检索用。
  4、前言或引言:作用是引出年论的问题的来龙去脉,回答为什么要写该论文。应包括研究的背景、目的、范围、方法和取得的成果及其意义。
  5、正文:是科技论文的主体。
  (1)内容包括由实验、观察、测度得到的数据;由调查研究得来的材料;根据数据和材料形成的观点。科技论文以观点为核心,观点由材料抽象而成,材料服务于观点,以达到材料和观点的统一。
  (2)格局和体裁可分以下两种:
  按认识循环的层次,按研究工作进程的顺序。实验再次研究的现象,或现象—再现象的外部条件—研究现象的内因和本质—探索现象变革的措施—实践验证。阐写时层次分明,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紧扣文题。
  将实验数据或材料综合融汇,提炼出典型的观点和脉络,通常是先介绍实验用材料、设备、方法等,汇集取得的结果综合整理,经过推理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6、结论
  结论是论文的归结,是论文最终总体的论点,是抽象出来的现象本质和规律。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鲜明具体,语句简炼明了。具体内容可包括:
  (1)简述验证结论或分析讨论得出的最后论点。
  (2)说明结论适用范围。
  (3)说明研究成果的意义。
  (4)对该项工作台的发展和展望。
  7、参考文献
  标明文章或书名、作者姓名、杂志名称、出版年月、出版部门。正文中引用他人的结论、调查、实验数据时,应在引用内容上角注上参考文献序号。
  8、对外学术刊物要求除非外文标题、姓名、单位、摘要。
  二、综合评述性文章
  综述是某一科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进展情况的综合性评述文章,它又是反映作者本人见识的科技报告。综是文的基础,评是文的经纬。
  综述论不是一般性的动态报导,是经作者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后,以自己的研究或生产实践为基础,系统地总结专业领域在一定阶段的进展,并通过分析归纳而提出自己的见解的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工作。
  1、综述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问题的提出—历史发展—现状分析—趋向预测和改进建议。
  2、写综述应注意下列各点。
  (1)勿将综述与自己的某项研究工作台混杂为一篇文章,写成既非综述又非科研报告的文章,综述的重点是比较和评价,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评价是不适宜的。
  (2)勿做第二手综述文章,也就是在别人的几篇综述的基础上加些个人见解而捏成的综述。
  (3)切勿泛泛空言,充斥套话和形容词语,毫无参考价值,也无新的见解。
  (4)材料和观点应统一,避免介绍材料过多而评述太少,具体的太少而议论过多。
  (5)评述国外情况要面向国内,讨论过去和现在,要以现在为主。
  (6)理论和实践应统一,放眼而不虚夸,严谨而不拘泥,既定量的生产数据为佐证,又有从长远发展与理论研究而提出的方向性论断。
  (7)科技研究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要多从推广可行性方面提出估计和措施。
  (8)要提纲挈领,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罗列“各家之言”。综述的关键是精谈,一般细节应简略。
  三、农业技术指导类文章
  主要介绍重点农技推广项目和农业先进技术成果,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模式,针对生产实际问题提出指导性建议。
  一般写法:就某个生产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或介绍某个研究对象的特征特性,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提出配套应用技术。必要时需介绍经济效益。
  1、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建议。介绍某种病虫草鼠害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作物情况,提出综合防治技术建议。或某作物、某时期多种病虫草鼠害的识别及防治技术建议。发布病虫预测预报,并提出防治技术建议。
  2、介绍农作物优良品种。主要说明品种特征特性,增产效果,配套栽培技术要点及适应区域。如果是育种报告,需啬材料组合及选育过程。
  3、农作物栽培技术。介绍某种单项技术的应用效果,技术要点及有关注意事项。介绍某作物的特征特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提出综合(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建议。
  4、施肥技术。介绍某种肥料特性,或某种施肥技术,增产效果,施用技术。或谈某种作物需肥规律,提出合理施肥技术建议。
  5、农业环保方面。可以探讨农田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治理办法,低产土壤的改良技术,农田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方法。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等。
  四、农业试验总结(报告)的写法
  (一)试验名称:即试验的题目,包括试验年限和单位。
  (二)正文内容
  1、试验的目的和依据:简要叙述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对生产上和科学上有什么意义。
  2、试验的材料和方法:简单扼要地正确叙述试验从那方面研究,都是什么内容,采用了什么材料和方法。
  主要应讲明:
  (1)试验处理内容:各处理是什么品种或什么措施。
  (2)试验地概况:土壤、土质、肥力、地势等。
  (3)试验小区面积、排列方法、重复次数。
  (4)田间措施:供试品种、整地、播种、施肥、管理、收获等方面的时间、措施。
  (5)试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和发生的偶然事件均应简要说明。如施错肥、打错药、鼠雀牲畜食害、不测的天气灾害等。
  3、试验结果分析:主要包括生育期调查、性状分析、产量分析、试验显著性检验等。
  首先应将试验数据分类列出统计表格。然后分专题逐项分析。先分析增产效果显著的处理、与对照比较生育期差异、植株性状差异、产量差异究竟有多大,用文字简要说明,然后分析其它处理。
  对那些比较重要的生育性可以拍出照片附在总结中。对那些有一定变化规律的数据,可以绘制出条形图、简单直方图、曲线图、点式图等。配合文字分析,增加透明变。
  分析试验结果,应当条理分明,有重点地预以论述,每个专项问题要提得鲜明,推论必须合理。避免内容累赘,论点模糊,使人厌烦和糊涂。
  当现象间、数据间或有关结果间发生矛盾时,如果不是资料的错误,应格外注意分析,重要的矛盾应同时提出,以供进一步研究。
  4、结论:判断试验结果成功与失败,说明试验结果在生产上或科学上的作用和有关体会,在讨论中提出尚待明确的问题和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五、有关投稿要求
  1、选题及内容应与刊物所设栏目及报道范围一致。内容要有新意或具地方特色,避免与刊物发表的文章内容雷同。文稿力求语言精炼,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论证合乎逻辑,结论正确。内容应注意保守国家机密。
  2、写作格式。标题要提纲挈领,简明扼要;标题下写清作者的邮政编码、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和姓名;文稿章节分段按国家标准1、1.1、1.1.1……号码顺序编排。标题号顶格写,后面空1格。
  3、表、图编绘要求。文稿中的表格和图不宜太多。表格采用三线表形式,表题、表头文字表达与编制要完整精炼,表中内容不能与文章内容重复,数据要完整、准确;形态特征图或曲线坐标图用电脑(出激光样)或硫酸纸绘制,图中要有图例,文稿中要留出图位。
  4、计量单位及符号使用标准。讲师单位用法定计量单位,在技术性稿件中用正体小写外文符号表示,不能再用下述括号内的汉字写法,如:
  长度用km(公里)、m(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不再用里、丈、尺、寸、公尺、公分;
  面积用k㎡(平方公里)、h㎡(公顷)、㎡(平方米)、c㎡(平方厘米)、m㎡(平方毫米);
    体积用m3(立方米)、cm3(立方厘米)、mm3(立方毫米);
    重量用t(吨)、㎏(千克)、g(克)、mg(毫克);
    ppm停止使用,表示数量时改用10-6,表示浓度时改用mg/㎏。
  考虑到广大读者的实际情况,面积单位仍可使用“亩”;
  时间年、天、小时、分、秒用汉字书写。
  5、数字用法规则。表示世纪、年代、年、月、日、时间(年份用全称),表示计量和有统计意义的数字,表示序数和编号中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当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词、词组、惯用语时,当表示农历时,相邻2个数字并列连手表示概数时,星期几、形容词前的数字、名词前的字“—”等用汉字数字。例如:三四天、七八十种、十滴水、二万五千里长征、相差十万八千里、正用二十日、一品红。阿拉伯数字范围号为“~”;百分数范围,前一个数的百分号“%”不能省略。
  6、汉字及专用名词术语使用要求。文稿中汉字以新华字典为准,不得使用繁体字和自造字。专用名词术语要规范、标准,不得使用地方方言。专业名称要用学名,不得使用俗名、土名和别名,含量用剂型不能省略,商品名称只能在括弧内注明。
  7、外文字母书写规则。文稿中外文字母需打字或用印刷体书写,并注明文种、大小写和正斜体、上下角字、数字以及易混淆的字母必须书写清楚。
  8、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根据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修订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标点符号有点号、标号两在类,共16种。
  点号7种: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感叹号(!);
  标号7种:引号(“”)、括号(( ))、省略号(……)、破折号(——)、连接号(— —)、书名号(《》)、间隔号(·)、着重号(.)、专名号(__)。
  9、文稿用钢笔在16开方格稿纸上抄写清楚,字迹工整,切勿潦草,标点使用要正确。也可提供计算机打印稿或软盘文稿(同等内容稿件优先录用,编辑部可直接扫描编排,或给编辑部发电子邮件,中国农技推广)。来稿文责自负,不得一稿多投,自留底稿,录用与否、恕不退稿。6个月未收到刊物录用稿件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不愿修改者请在来稿时一并声明。《黑龙江农业》不用油印、复印、复写稿件,不录用3个月可自行处理。
  10、有关文章字数要求。《黑龙江农业》:综述、专论、工作研究等在2500字以内,也有达到3500字的。农业技术指导稿件一般在1000—2000字之间,也有达到3000—3500字的。农家之友栏目1000字以内。
  《中国农技推广》:专题要文、厅局长论谈、科技论坛等一般不超过3000字,也有达到3500—5000字的。农业技术指导类一般1000—2000字,不超过3000字。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技术稿件一般不超过2000字,少数为1000字或3000字。长篇文章讲座搞连载。可投作物种植、实施园艺、节水灌溉等栏目。
  专业学术期刊:每篇论文(包括图表)以不超过5000字为宜,最多不得超过8000字。个别期刊充许登载字数(包括图表)在1—2万字以上的论文。特别欢迎短小精悍的文章;简报不超过2000字,研究通讯每篇限在700字以内。
  11、来稿请在文章末写明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中国农技推广》要求在信封上注明投稿栏目。
  
  论文举例
  
  我在前些年有关刊物上选择了一些写得比较好的文章作为范文,供大家参考。它们的特点是文章写得比较规范,用词准确,分析透彻,技术实用,有指导意义。
  一、科技论文
  1、软科学论文:
  加入WTO对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影响与对策
  作者:夏敬源,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文化 邮编:100026,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2年第3期10—12页。
  内容:前言,1.当前我国农技推广体系与国际市场接轨存在的主要问题;1.1推广理念不适应;1.2职能定位不适应;1.3管理体制不适应;1.4推广方法不适应;1.5保障措施不适应;1.6法规法则不适应;2.加入WTO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影响分析;2.1间接影响;2.2直接影响;3.农技推广体系应对入世挑战的思路与对策;3.1创新推广理念;3.2科学定位职能;3.3理顺推广体制;3.4转换运行机制;3.5改进推广方法;3.6提高全员素质;3.7支持力度加大;3.8加强法制法规建设。5300多字。
  2、硬科学论文
  油桐尺蠖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及动态模型研究
  作者:湖南省常德市林业局 赵星、周艳初、喻传明
  湖南省保靖县林业局 余中虎
  发表在《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3、9(2)、124—126、130页。
  内容:摘要,关键词,1.材料与方法;1.1调查点的位置;1.2调查方法;1.3种群动态模型建立方法(谱波分析就是富里叶级数);2.结果与分析;2.1油桐尺蠖蛹种群数量变化规律;2.2油桐尺蠖蛹种群动态模型的建立及检验;3.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有4条,附英文标题姓名,3500多字。
  二、综述类文章
  例1:以色列现代农业印象
  作者: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朱世俊,邮编410005,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0年第3期14—15页(海外窗口)。
  内容:前言,1、水与农业灌溉;2、品种与种子商品现代化;3、农业与温室;4、农业技术与农技推广。大约3000多字。
  例2:国内外农业科技动态简介
  作者:桦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振东
  发表在1997年桦川县农业技术培训教材中。
  内容:一、国外农业科技动态简介:1、培育良种;2、农业生产日趋工厂化;3、田间管理向自动化过渡;4、合理施肥灌溉;5、用科学方法防治病虫草害。二、国内农业科技新成果简介:1、粮豆薯栽培技术;2、经作园艺栽培技术;3、植保技术;4、土肥技术;5、农业工程技术:(1)大型机械;(2)小四轮配套机械;(3)植保机械;(4)灌溉设施;(5)抗旱技术;(6)培育新品种;(7)电子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农业技术指导类文章
  例1:大豆菟丝子的防治
  作者:刘汉民 江苏国营新曹农场植保站 邮编224246,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0年第4期43页(植物医院)
  内容:前言,1.大豆被害症状;2.防除菟丝子的措施;2.1精选豆种;2.2轮作换茬;2.3深翻土壤;2.4肥料充分腐熟;2.5宽行条播;2.6人工拔除;2.7药剂防除;2.7.1土壤处理;2.7.2茎叶处理。
  例2:中国香稻及栽培技术
  作者:湖北省武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彭志文,邮编435400,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2年第2期30页。
  内容:1.主要特征特性;1.1米质;1.2生育期;1.3形态特征及产量;2.主要栽培技术。大约1200字。
  例3:西芹的特性及栽培技术
  作者:辽宁东亚种子集团公司邵长顺
  辽宁东亚国际种苗有限公司李博
  发表在《黑龙江农业》2000年第1期31页
  内容:前言(西芹简介),1.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1西芹对温度要求严格;1.2西芹对水分要求严格;1.3西芹对土壤要求严格;1.4西芹对肥料(营养)要求严格;2.栽培技术;2.1栽培季节;2.2播种育苗;2.3合理定植;2.4田间管理;2.5适时采收。
  例4:水稻机械深施肥技术的应用与效果
  作者:黑龙江省虎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刘为民
  黑龙江省虎林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 姜国胜
  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2年第3期56页。
  内容:前言(技术简介);1.机械深施肥技术在我市的应用;1.1试验跟踪调查情况;1.1.1试验处理;1.1.2试验条件;1.1.3秋季考种测产情况;2.机械深施肥技术作用特点;2.1提高化肥利用率;2.2化肥深施后能明显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2.3施肥均匀,减少挥发,满足水稻生育需要;2.4省工省肥,减少污染;3.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3.1作业地块要平整,田内无稻草等杂物;3.2秧苗要壮;3.3肥料标准;3.4肥箱防水、肥料防潮;3.5每天作业完成必需要清理肥箱。
  例5:盐碱对水稻的危害及治理方法
  作者:全素荣等,辽宁省凌海市植物保护站,邮编121200,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2年第2期49页(沃土原野)。
  内容:前言(盐大地地概况);1.盐碱对水稻生产的危害;1.1危害基本情况;1.2危害程度;2.治理方法;2.1选种抗盐碱优良品种;2.2培育壮秧,增强抗盐碱能力;2.3建立标准化田间工程,确保灌排畅通;2.3.1单排单灌;2.3.2深沟排水;2.4洗盐碱;2.5科学施肥;2.6调节盐碱2.7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大约1200多字。
  四、试验总结(报告)
  例1:大豆窄行密植不同品种(品系)的增产潜力分析
  作者:王成,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邮编154000,发表在《黑龙江农业》1999年第6期第30页。
  内容:前言;1、试验材料及方法;2、结果分析;3、结论。三年试验,参试12个品种。
  例2:必宁特防除水稻插秧田杂草试验研究
  作者:于振民 绥化地区植检植保站,邮编152054,发表在《黑龙江农业》2000年第2期23—24页,约1300字。
  内容:前言;1.供试药剂;2.试验处理;3.试验设计及调查方法;3.1除草效果调查;3.2水稻安全性调查;3.3田间测产调查;4.试验结果(4.1、4.2、4.3);5.结论(5.1、5.2、5.3)。

好写的物联网专业论文题目写作参考

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好写的物联网专业论文题目写作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物联网论文题目

1、 基于嵌入式PC和物联网的无人驾驶 拖拉机 研究

2、 太阳能农机发动机监测系统设计—基于智慧农业物联网信息采集

3、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生产监控系统设计

4、 基于农业物联网的智能温室系统架构与实现

5、 基于物联网的水田无线监控系统设计

6、 基于物联网植物工厂监控系统的设计

7、 基于物联网的精准农业玉米长势监测分析系统研究

8、 基于物联网的葡萄园信息获取与智能灌溉系统设计

9、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长输管道

10、 矿山物联网云计算与平台技术

11、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衣柜系统

12、 基于MQTT的物联网系统文件传输 方法 的实现

1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能源互联网数据支撑平台

14、 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分析

15、 高校智慧教室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实现

16、 运营商窄带物联网部署实现探讨

17、 基于物联网思维的商业银行管理重构的战略思想

18、 面向矿山安全物联网的光纤传感器

19、 基于物联网的水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 工业物联网环境下隐式人机交互消息传播方法

21、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监控系统设计

22、 疫苗冷链物流风险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23、 基于物联网远程血压监测结合APP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24、 公安物联网技术在社会治安防控中的应用

25、 物联网中增强安全的RFID认证协议

26、 农业物联网技术供需双方决策行为分析——演化博弈模型及其仿真

27、 物联网环境下数据转发模型研究

28、 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数据网关的建设研究

29、 基于Citespace的技术机会发现研究——以物联网技术发展为例

30、 利用物联网技术探索智慧物流新未来——访神州数码集团智能互联本部物联网事业部总经理闫军

31、 物联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平台建设

32、 物联网智能家居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33、 是德科技中标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窄带物联网低功耗测试系统以及射频一致性测试系统

34、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家庭健康医疗系统

35、 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分析

36、 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37、 新工科语境下物联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38、 铁塔公司基于LoRa物联网的共享单车方案研究

39、 面向大数据的突发事件物联网情报采集

40、 区块链技术增强物联网安全应用前景分析

41、 物联网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研究

42、 大数据时代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地震信息化研究

43、 矿山物联网 网络技术 发展趋势与关键技术

44、 基于物联网与GPRS技术对武汉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的优化设计

45、 基于物联网的医院病房智能监护系统设计与实现

46、 基于电力物联网边缘计算实现脱网应急通信的方法

47、 物联网商业方法的专利保护探析

48、 物联网分享还是人工智能垄断: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数字资本主义

49、 基于MQTT协议的物联网电梯监控系统设计

50、 基于时间自动机的物联网网关安全系统的建模及验证

物联网 毕业 论文题目参考

1、基于物联网的火电机组远程诊断服务实践

2、语义物联网中一种多领域信息互操作方法

3、矿山物联网服务承载平台与矿山购买服务

4、物联网环境下的锰矿开采过程监测软件设计

5、基于物联网的馆藏系统实现

6、地方转型本科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7、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8、智能建筑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剖析

9、关于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的探讨

10、蓝牙传输发现服务助力实现协作型物联网

11、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的应用研究

12、物联网系统集成实训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3、高校物联网实验中心规划方案

14、面向异构物联网的轻量级网络构建层设计

15、探索物联网环境下企业组织架构的转变

16、物联网技术下校园智能安防系统的设计

17、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18、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19、物联网/传感网时代下新型图书管理模式探析

20、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

21、探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创新运用方式

2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智能灌溉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3、农业物联网技术创新及应用策略探讨

24、基于物联网的园区停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5、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蔬菜”溯源体系探索

26、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研究

27、物联网接入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

28、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中心整体运维解决方案研究

29、基于工作导向的中职物联网课程实践教学分析

30、面向服务的物联网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与模型检测

31、面向物联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探讨

32、物联网环境下多智能体决策信息支持技术研究

33、物联网和融合环境区域食品安全云服务框架

34、高职《物联网技术概论》教学思考与实践

35、基于物联网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36、物联网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优化研究

37、物联网隐私安全保护研究

38、璧山环保监管物联网系统试点应用研究

39、智能家居无线物联网系统设计

40、物联网温室智能管理平台的研究

好写的物联网论文题目

1、物联网的结构体系与发展

2、对于我国物联网应用与发展的思考

3、物联网环境下UC安全的组证明RFID协议

4、农业物联网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5、物联网时代的智慧型物品探析

6、基于Zigbee/GPRS物联网网关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物联网概述第3篇:物联网、物联网系统与物联网事件

8、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及农产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9、物联网——后IP时代国家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10、物联网体系结构研究

11、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运营平台

12、基于物联网的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

13、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路径探析

14、基于物联网的干旱区智能化微灌系统

15、物联网大趋势

16、物联网网关技术与应用

17、基于SIM900A的物联网短信报警系统

18、物联网概述第1篇:什么是物联网?

19、物联网技术安全问题探析

20、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物联网物流管理系统

二、物联网毕业论文题目推荐:

1、基于RFID和EPC物联网的水产品供应链可追溯平台开发

2、物联网与感知矿山专题讲座之一——物联网基本概念及典型应用

3、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链分析

4、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

5、从云计算到海计算:论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6、物联网 商业模式 探讨

7、物联网:影响图书馆的第四代技术

8、从嵌入式系统视角看物联网

9、试论物联网及其在我国的科学发展

10、物联网架构和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关键技术

11、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

12、物联网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展望

13、基于物联网的九寨沟智慧景区管理

14、基于物联网Android平台的水产养殖远程监控系统

15、基于物联网Android平台的水产养殖远程监控系统

16、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图书馆设计与实现

17、物联网资源寻址关键技术研究

18、基于物联网的自动入库管理系统及其应用研究

19、互联网与物联网

20、"物联网"推动RFID技术和通信网络的发展

物联网专业论文题目写作参考相关 文章 :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电子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及选题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2021通信学专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 通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2021电子商务毕业论文题目

★ 2021环境工程专业论文题目

★ 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 mba各方向的论文题目与选题推荐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