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物流工程硕士论文选题_物流工程硕士论文选题农产品方面

2023-12-10 08: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物流工程硕士论文选题

物流工程毕业论文选题方向有以下:

1、港口与区域物流规划与管理

2、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3、物流系统运作管理

4、物流信息管理

5、现代工业工程

6、物流设备

7、生产物流系统管理与优化

8、物流与供应链金融

9、物流园区规划管理与设计

10、国际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是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的工程领域。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新型流通方式为代表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发展迅速,各大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物流业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命题有哪几个方向?

提供一些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命题方向,供参考。 1、工业企业物流现状及改造模式分析 2、商业企业物流现状及改造模式分析 3、物流企业分类标准问题研究 4、物流企业产权状况及发展特点研究 5、物流市场竞争特点分析 6、我国物流发展与国外物流发展的阶段比较 7、买方市场条件下的物流发展重点分析 8、现代物流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分析 9、跨国企业的物流服务模式分析 10、药品配送系统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11、物流业技术发展与增加就业兼容问题研究 12、食品配送系统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13、物流发展与国家安全问题研究 14、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效率问题研究 15、运输服务方式创新的对策分析 16、工业布局中物流竞争力问题研究 17、发展多式联运的障碍与对策分析 18、农产品物流系统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19、绿色物流系统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20、无公害物流系统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21、次发达地区的物流发展特点分析 22、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23、集装箱与单元化运输的特点与发展对策 24、散货装卸与散货储运的领域与发展对策 25、略论航空快递业在我国的发展 26、推广应用厢式货车的问题研究 27、我国开发使用专用车辆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28、供应链竞争理论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29、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问题研究 30、如何利用新建设施整合存量物流资源 31、提高内河水运能力问题研究 32、我国仓储设施闲置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33、对现代物流基本理论的思考 34、物流园区的建设、营运及盈利问题研究 35、企业配送中心的规划建设条件分析 36、对企业物流定位与战略问题的思考 37、现代物流发展与仓单质押融资问题研究 38、社会物流成本与费用的范围研究 39、保税物流创新模式研究 40、实施供应链管理战略的物流环境分析 41、我国制造业物流改造实证分析 42、我国零售业物流改造实证分析 43、传统储运企业向第三方物流改造实证分析 44、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利益与风险分析 45、企业流程重构的物流模式选择 46、物流业务外包的程序及管理要点 47、物流业务外包中的客户关系管理 48、企业物流业务外包实证分析 49、企业流程重构实证分析 50、工程物流的特点与作业组织研究 51、日本物流共同化对我国物流改造的启示 52、美国物流市场中介组织对我国物流发展的启示 53、企业内部物流与外部物流一体化的利益与风险分析 54、企业物流改造的技术基础分析 55、企业物流改造的体制问题研究 56、物流技术发展与物流管理思想的关系研究 57、对我国现行物流体制问题的思考 58、对培育专业化物流需求的思考 59、我国物流业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分析 60、对借鉴国外物流经验和运作模式的思考 61、现代物流发展与新型工业化问题研究 62、物流统计核算问题研究 63、物流作业标准化问题研究 64、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问题研究 65、运用信息技术整合物流资源和需求问题研究 66、第四方物流发展的条件分析 67、略论物流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和运作模式 68、略论武汉城市圈与物流圈的关系和作用 69、物流企业组建企业集团的问题分析 70、现代物流网络建设实证分析 71、略论物流信息在企业资源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 72、略论现代物流发展中的法律环境 73、略论现代物流发展中的诚信体系建设 74、略论现代物流发展中的认证服务体系 75、略论现代物流发展中的保险服务体系 76、促进物流与电子商务的结合的对策分析 77、略论 “以人为本”的现代物流发展 78、略论现代物流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贡献 79、冷冻(藏)食品的物流作业系统研究 80、略论抵御社会风险和突发事件的应急物流建设 81、略论现代物流发展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82、略论现代物流发展对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贡献 83、对发展逆向物流和回收物流的思考 84、发展流通加工配送的意义与对策 85、实现物流容器标准化的意义与对策 86、关于物流运营中的能耗问题研究 87、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研究 88、对物流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问题的思考 89、对优先发展铁路运输大通道问题的思考 90、对物流领域投融资体制与运价市场化改革的思考 91、对我国综合运输枢纽的布局与建设的思考 92、略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后发优势” 93、提高物流产业的竞争力和控制力研究 94、对优化口岸通关作业流程的思考 95、略论现代物流发展与改善投资环境 96、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状况及其路径初探 97、循环经济下物流体系的重构 98、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 99、论现代化农业物流系统的构建 100、企业逆向物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

跪求 物流专业论文题目

连锁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方法初探
物流成本是连锁企业的物流系统为实现商品在空间时间上的转移而发生的各种耗费的货币表现,具体包括订货费用、订货处理及信息费用、运输费用、包装费、搬运装卸费、进出库费用、储存费用、库存占用资金的利息、商品损耗、分拣、配货费用以及由于交货延误造成的缺货损失等。物流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连锁企业利润的多少。因此,如何以最少的物流成本“在适当的时间将适当的产品送到适当的地方”,是摆在连锁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强对物流系统即商品采购、储存、配送三个主要环节的成本控制。

一、采购成本的控制

采购成本的高低对物流总成本的高低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总部采购部门应该想方设法降低商品采购过程中的各项费用支出,主要措施如下:

1.加强集中采购,发挥规模优势。连锁企业的兴起就在于它能充分发挥集中采购、统一进货的优势。总部应当集各连锁分店的零星要货为较大批量的要货,争取供应商在价格上给予尽可能的优惠,从而降低进货价格,降低销售价格,提高商品的竞争力。

2.确定适当的采购时机与合理的采购批量。采购时机与采购批量是影响物流总成本的重要因素。采购过早,会使库存量增加,加大库存费用;采购过晚,库存不足,又会带来缺货损失。采购批量太大,有可能造成积压;反之,又增加采购次数,增大采购固定费用。因此,企业应根据各方面的情况,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适当的采购时机与合理的采购批量,以降低采购成本。

3.根据市场状态,确定采购对象,建立稳定的供应伙伴关系。社会化的大生产、大流通决定了企业不能把供求关系建立在“吃零食”的基础上。连锁商业作为一种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组织形式,建立相对稳定的供货关系,既有可能也有必要。目前,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连锁企业若有稳定的供货渠道,与诚实可信、资信良好的供应商合作,就可减少假冒伪劣商品混入的可能性,有利于降低订货费用和缺货损失,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信誉。

4.尽量降低采购风险。采购风险是在采购过程中由于存在不确定因素而造成的可能损失。当商品供不应求而生产周期又长时,由于不确定因素增多,应增大保险储备量;当购买新产品时,如果事先不了解市场反应,应减少购买量。

二、存货成本的控制

商品存货成本,包括库存商品占用资金应支付的利息、贮藏中的损耗、保险费以及库房建筑物和仓库机械设备的折旧费、修理费、通风照明费。仓库职工工资及办公费等。确定存货的最优水平关键在于如何做到既能满足连锁分店的销售需要,又能满足现代库存控制的要求,即使库存费用与采购费用的总和最低。在实际工作中,可采用如下两种方法:

1.定量订货控制法。定量订货控制法以库存费用与采购费用总和最低为原则,事先确定出相对固定的经济订货批量和订货点。每当库存量降到订货点,即按预定的经济订货批量组织订货。这种方法是通过“经济订货批量”和“订货点”两个量来控制库存的。

订货点=日平均需求量X订货期(发出订单到商品入库的时间)。

定量订货控制法事先确定了经济订货批量和订货点,适用于常年销售且销售量比较稳定的商品。

2.定期订货控制法。这种方法同样以存货费用与采购费用总和最低为原则,与定量订货控制法不同的是,采购为定期采购,采购批量为订货水准(订货后应达到的库存量)与盘存量(实际库存量)之差。这种方法是通过“订货周期”、“订货水准”和“每次订货量”来控制库存的。定期订货控制法用于销售量不稳定的商品,它只预测较短时期内的需求量,根据盘存量来确定日订货数量,可以保持经营的灵活性,降低采购风险。

如果企业经营的商品品种很多,对每类商品都实行精确的库存控制,库存管理费用就会大大增加,这与实行库存控制的目的是相违背的。所以应该采用ABC分类法,只对价值大的商品进行重点管理。

三、配送成本的控制

配送成本是指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在进行分货、配货、送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总和,包括包装费用、装卸费用及有关工作人员的工资等。配送成本的控制,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加强配送的计划性。在配送活动中,临时配送、紧急配送或无计划的随时配送都会大幅度增加配送成本,因为这些配送会使车辆不满载,浪费里程。为了加强配送的计划性,需要建立分店的配送申报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应针对商品的特性,制定不同的配送申请和配送制度。①对鲜活商品,应定时定量申请、定时定量配送。分店一般一天申请一次,商品的采购量应以控制在当天全部售完为宜。②对普通商品,应定期向配送中心订货,订货量为两次订货的预计需求量。实行定期申请,分店只要预测订货周期内的需求量,可以降低经营风险。

2.确定合理的配送路线。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合理的配送路线,是配送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确定配送路线的方法很多,既可采用方案评价法,拟定多种方案,以使用的车辆数、司机数、油量、行车的难易度、装卸车的难易度及送货的准时性等作为评价指标,对各个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方案;又可以采用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考虑以下条件:①满足所有分店对商品品种、规格和数量的要求;②满足所有分店对货物发到时间范围的要求;③在交通管理部门允许通行的时间内送货;④各配送路线的商品量不得超过车辆容积及载重量;⑤在配送中心现有运力的范围之内配送。

3.进行合理的车辆配戴。各分店的销售情况不同,订货也就不大一致,一次配送的货物可能有多个品种。这些商品不仅包装形态、储运性质不一,而且密度差别较大。密度大的商品往往达到了车辆的载重量,但体积空余很大,密度小的商品虽达到车辆的最大体积,但达不到载重量。实行轻重配装,既能使车辆满载,又能充分利用车辆的有效体积,会大大降低运输费用。

4.量力而行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在物流作业中,分拣、配货要占全部劳动的60%,而且容易发生差错。如果在拣货配货中运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条形码,就可使拣货快速、准确,配货简单、高效,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节省劳动力,降低物流成本。
还可以写
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初探
摘 要:从物流成本的构成问题入手,将物流成本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类,指出了传统会计实践于物流成本控制的缺陷及“效益背反”规律在物流成本控制中的体现,进而提出了当前物流成本控制的一些基本思路。

关键词:物流;物流成本;成本控制
一、物流成本的构成

凡是涉及物流活动的企业,都十分关心物流成本。所谓物流成本是指在物流过程中,完成物流活动所耗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因此,物流成本存在于一切企业中,存在于一切企业的物流活动中。物流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的多少,如何以最小的物流成本,在适当的时间将适当的产品送到适当的地方是摆在物流经营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每个企业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因为物流成本不是面向企业经营结果,而是面向客户服务过程的,所以,物流成本受到满足客户要求和企业投入资源的制约,对企业物流经理来说,合理的控制存货———既不能损害客户服务水平,也不能使企业因为持有过多的存货而增加成本———就成为物流管理或物流成本控制的首要任务,这是物流成本与企业其它成本在性质上的最大区别。基于此,在进行物流成本探讨时可以把物流管理理解为“对处于运动(运输)和静止(仓储)过程中的存货的管理”。在这样一个定义下,可以把物流成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显性成本。按传统核算方式,将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作为物流显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之所以称其为显性,因为这两种成本容易为人们熟知并接受,同时他们可以用定量的分析方法近似估算。另一类是隐性成本。这部分成本很难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估算,主要有物流管理成本和逆向物流成本。

二、传统会计实践于物流成本控制中的缺陷

(一)物流成本发生空间广,企业物流会计核算范围、内容不全面。目前,企业日常物流会计核算范围着重于采购物流,销售物流环节,忽视了其他物流环节的核算,而其他环节的物流成本是物流部门无法控制的成本。相当一部分企业只把支付给外部运输、仓储企业的费用列入专项成本,而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常常和企业的生产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混在一起,因而容易被忽视,甚至没被列入成本核算,导致物流成本低估或模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利于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决策。

(二)物流成本确认不科学,相关成本信息无法得到可靠量化。物流成本可以归为三大类: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日常费用。直接成本(如运输、仓储、原材料管理、订货处理及库存等)这些为完成物流工作而特别引起的费用能从传统的成本会计中提取出来。间接成本和混杂在产品生产成本核算中的物流成本,传统的会计处理是依据生产过程中的直接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分配,歪曲了产品成本,不利于生产业绩的考核、评价。日常费用则按照一定方法计入期间费用而不分配给物流活动是不合理的,影响了企业管理人员的判断和决策。还有在仓储保管过程中,因商品的存放而使资金运行停滞所产生的机会成本和因为等待而失去的价值等等,这些属于非账面损失,在现行条件下无法得到可靠量化。

(三)物流成本信息披露与其他成本费用披露混杂。物流活动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对于相关物流费用的核算基本上并入产品成本核算中,与其他成本费用混合计入相关科目,进而作为销售成本的一部分从销售收入中扣除。这种物流会计信息与其他信息的混杂不利于会计信息的披露,致使物流会计信息需从其他相关会计信息中归纳,过程复杂且数据准确性和时效性差,不利于物流管理和绩效评价。

三、物流成本的效益背反

物流成本控制是个系统工程,物流系统成本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规律,即通常所说的“二律背反”。“效益背反”指的是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矛盾,即当某一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损失,反之也如此。这是个此消彼长,此盈彼亏的现象,虽然在很多领域中这种现象都存在,但在物流领域中,这个问题似乎尤为严重。

在物流各项功能之间,某一项功能成本的降低,会使另一种功能成本增加。比如,就储存和运输两个环节而言,各自都有自己的最佳方案,追求储存的合理性,则会牺牲运输的合理性,也就是一方成本降低,而另一方成本增大,即产生成本“二律背反”状态。例如,在考虑减少仓库数量时,显然是为了降低保管费用,但是,在减少仓库数量的同时,就会带来运输距离变长、运输次数增加等后果,从而导致运输费用增大。如果运输费用的增加部分超过了保管费用的减少部分,总的物流成本反而增大了,这样减少仓库数量这一措施就没有意义了。

由此可见,物流系统就是以成本为核心,按最低成本的要求,使整个物流系统化,它强调的是调整各个要素之间的矛盾,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使物流总成本最小化,这也就是物流成本控制的关键点所在。

四、物流成本控制的基本思路

(一)以流通全过程的视角来控制物流成本。对一企业来讲,控制物流成本不是只追求本企业物流的高效率,而应该考虑从产品制成到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高效率,即物流设施的投资或扩建与否要视整个流通渠道的发展和要求而定。例如,原来有些厂商是直接面对批发商经营的,从事大批量的商品配送,然而,随着零售商中便民店、折扣店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厂商必须适应这种新型的业态形式,展开直接面对零售店铺的物流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投资就可能沉淀,同时又要求建立新型的符合现代流通发展要求的物流中心或自动化设施,这些投资尽管从企业来看增加了物流成本,但从整个流通过程来看,却大大提高了物流绩效。

(二)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合理确定物流服务水平来控制成本。供应链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使供应链物流的成本降低,以此来提高供应链各实体的效益。随着当今企业间价格竞争的激烈,新型供应链物流管理体制不断得到发展和普及。这种新型的物流管理体制使得用户除了对价格提出更高的要求外,更要求企业能有效的缩短商品周转时间,真正做到迅速、准确、高效的进行商品管理。要实现上述目标,仅仅本企业的物流体制具有效率化是不够的,它需要本企业协调与供应商、销售商以及顾客、运输业者之间的关系,实现这个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因此,追求成本的效率化不仅仅是企业物流部门或生产部门的事,同时也是经营部门和采购部门的事,亦即将控制物流成本的目标贯彻到企业所有职能部门之中。

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水平是企业确保利益的最重要手段,从某种利益来讲,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超过必要的物流服务不仅不能带来物流成本的降低,反而有碍于物流效益的实现。所以,在正常情况下,为了既保证对顾客的物流服务,又防止出现过度的物流服务,企业应当在考虑用户产业特征和商品特征的基础上,与顾客实现适当的配送频率,可以商讨将由此而产生的利益与顾客分享,从而相互促进在提高物流服务的前提下,寻求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三)通过构筑物流信息系统来控制物流成本。单靠企业内部的物流效率化仍然难以使企业在不断激化的竞争中取得成本上的竞争优势,为此,企业必须与其他交易企业之间形成一种效率化的交易关系。即借助于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一方面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另一方面,能由此建立起物流经营战略系统,将企业订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使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企业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充分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进而调整不同企业间的经营行为和计划,这无疑从整体上控制了物流成本。也就是说,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为彻底实现物流成本的控制和降低,而不是向其他企业或部门转嫁物流奠定了基础。

(四)利用物流外包来降低物流成本。在控制物流成本方面,物流的外包是值得推广的。它是利用企业外部的分销公司、运输公司、仓库或第三方货运人执行本企业的物流管理或产品分销职能的全部或部分。一个物流外包服务提供者可以使一个企业在实现规模经济、更多地从开展“门对门”运输等方面实现运输费用的节约,并体现出利用这些外包方专业人员与技术的优势。其实,外包的利益不仅局限于降低物流成本上,企业也能在服务和效率上得到许多其它改进,如增强战略行动的一致性、提高顾客反应能力,降低投资需求,带来创新的物流管理技术和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等等。

(五)采用积极的营销策略来削减退货成本。退货成本在企业物流成本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一般来讲,退货可以分为由于客户原因产生的退货和本企业原因产生的退货。通常认为前者是不可控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具体讲,对于零售商或批发商而言,为了防止由于商品断货而产生机会成本是他们过量进货的主要原因,最近虽然利用POS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商品过去的经营绩效来加以调整,但是,对于季节性或流行性商品,却无法合理的进行控制,在这种状况下,一旦出现商品滞销,必然会存在退货问题。有杜绝此类情况发生,就必须不断掌握本企业产品在商店的销售情况,对于销售不振的商品及时制定促销策略,而季节性产品或新产品,应在销售预测的基础上,根据所掌握的当天的销售额来确定以后的生产量。这就需要在用户店铺设置本企业的EOS系统,然后企业就能及时掌握客户的经营情况,进而不断调整企业的产品生产量和产品种类,真正从根本上遏止退货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陆薇 企业物流成本初探[J] 物流技术,2003,(7)

[2] 邓凤祥 现代物流成本管理[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 支现伟 试论物流成本控制[J] 煤炭经济研究,2005,(6)

[4] 黄中鼎 现代物流管理学[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这两个我觉得你可以试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