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日关系论文2500_中日关系论文250字

2023-12-07 19:1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日关系论文2500

论中日关系发展 在21世纪,对世界各国来说,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问题。没有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就谈不上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责任。中日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局势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一、70年代以来的中日关系回顾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签署《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为标志,中日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二十六年来,中日两国之间虽出现过冲突,但从总体上看,两国关系还是以友好与合作为主的。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年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82年,中国总理访问日本,提出了发展中日关系“三原则”; 1987年9月日本众参两院通过《进一步增进日中友好关系的决议案》。当然,80年代中日之间也存在摩擦: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时,把“侵略”改成“进入”,中国政府曾对此提出强烈抗议;198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其阁僚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不满;1996年,日本自民党还把“实现首相和阁僚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和“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写入该党众议院选举公约。80年代以来,中日之间的摩擦与冲突有所增多,但两国政府为了两国的长远利益,多次表示重视发展中日关系。 二、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几个问题 1.历史认识问题是处理中日关系的一个原则性问题。战后日本对历史问题认识的不足, 导致中日政治关系的反复, 不利于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 2. 日本在历史上曾经对台湾实行过近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至今仍有着浓重的“台湾情结”。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和日美同盟的巩固,日本出于战略现实利益的考虑,对台湾问题越来越关切,台湾问题在中日关系中有日益突出之势。台湾问题成为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3.近几年,在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上,中日两国存在争执。去年,两国因钓鱼岛归属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军事矛盾,双方互不相让,也引起两国以及世界人民的关注。中国境内频繁出现抵制日货的行为,两国关系也仿佛到了冰点。 以上三个问题是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除此之外,还有经贸摩擦问题、经援政治化问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要解决好这些问题的关键在日本自身。希望日本政府能够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真正放弃否认和歪曲历史的企图,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扫清障碍。 三、对中日关系展望 经过多年的冲突与合作的磨合,中日两国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不论世界怎么变化,无论对方怎么发展,不论彼此间愿不愿意,两国相邻的地理位置是改变不了的;作为亚洲大国,两国对亚洲和平与安全的巨大影响是改变不了的;两国在地区经济中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改变不了的。正是这些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使两国之间不能不产生相互合作的必要与可能。这种合作是基于理性的而不是感情的,是现实的而不是理想主义的,是彼此需要的而不是一相情愿的。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共同的利益要求总是能够一次次战胜两国关系中出现的不和谐与不愉快,使几乎恶化的两国关系一次次化险为夷。 为了维护长期以来历经艰难形成的中日关系大局,我们应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方针,以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为构筑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而共同努力。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彼此间有着充分的利益交融,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发展。友好相处,合作双赢,是符合中日两国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确选择。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继续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实现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中日两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以正确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日本,忘记怨恨,相互宽容。不要受一些媒体片面报道的影响,盲目爱国,更不要盲目反日,不要总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今天的日本。历史应该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不应该成为我们前进的阻碍。中日友好关系是长远的,不能因为一时的波动而否定两国长远的友好系。中日也应是友好的、稳定的邻居关系。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是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事业,任何一方的政府都不应忽视它,更不能破坏它,任何忽视、破坏中日友好的行为归根到底是违背了中日人民的长远利益。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如何看待中日关系?1500字

我认为,如今恶化的中日关系今后能否按中日两国人民的愿望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关键在日本政府的态度和政策。

他们必须了解他们自己的过错,了解他们在人民中间右翼团体的错误,只有改正了这个,两国关系还会好,所以中国、日本很好的互相理解真正的建立起来,友好合作的关系,那将是一个亚洲的幸福,世界的幸福。

作为一名理智的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在中日关系的处理上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以和平方式正确看待和解决中日关系,理性表达爱国热情,珍惜稳定发展局面。首先,我们大学生要善于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

我们大学生不仅要了解中日关系的历史,明白如何理解和看待中日关系史,并从中找到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中日关系从历史的角度看,友好是长期的,对立是短暂的;友好是历史主流,对立是历史主流中的“艰难和辛酸”的一页。

因此,大学生在看待中日关系的问题时,既要考虑其两千年的友好又有兼顾其五十年对立全面分析两国关系做出自己理性的,正确的判断,同时在中日两千年的友好历史中,中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并没有利用领先地位向日本扩张,更没有发动战争,而是信守睦邻友好的民族传统,结果于己于人都有利。

在五十年对立历史前后,日本发展快于和强于中国,日本在发展领先后有恃无恐,野心膨胀,向外扩张,结果于己于人都有害。其次,我们大学生要善于从大局的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当今世界的大局。在饱受20世纪前半期的战争蹂躏和中期的冷战恐吓后的21世纪,人类最需要的就是和平与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在此大背景下,中日关系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大局。中日关系既是重要的双边关系,又是重要的国际关系,既影响着双方,又影响着世界,必须慎重处理。

大学生要铭记维护和平的国际环境,保持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是我国在21世纪的大局及国家利益,以及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是保持国内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前提。没有和平的环境,什么都谈不上。

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正确看待中日关系将自己的一切都服务于大局和国家利益。再次,我们大学生要善于从未来的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其中以史为鉴是前提,是基础,面向未来是目的,是根本。

中日作为亚洲乃至世界上的两个大国,应该对亚洲的未来和世界的未来做出贡献。必须以未来目标和未来要求引导过程行为,制约过程行为。对于中国来讲,从未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就显得极为重要。

作为大学生,我们确信未来的世界应当是和平发展的世界,未来的秩序应当是公正合理的新秩序,而我国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是会为之做出努力,做出贡献的。

人民是每个国家的组建者,参与者,我们要注重中日两国人民和中日双方友好民间团体的沟通,从以文促信,以经促政,以民促言三个方面使民间交流成为促进两国政府沟通的栋梁,以及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理解信任和友谊,向着世代友好发展做出努力。

然而我们还应明确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中日关系现代化中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沉着冷静做出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果断决定,从而把中日关系推向一个更高更和谐的层次。

中日之间在彼此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加之主权领土的争夺,现在的中日关系不会有多大的改善。如要改善,也就只有中国拥有绝对强过日本的国家实力或者日本实力大幅度高过中国,另一种情况就是中日有共同的利益需要合作以对抗第三方,比如如果美日关系恶化。

求形势与政策论文一篇2500-3000字,内容关于中美关系或者中日关系或者台湾问题的。最好是没被用过的,谢谢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与中国对外关系
-------共同建设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
11月15—18日,奥巴马打破外交惯例,就任总统未满一年即访问中国,在华四天三晚与中国领导人谈”实质问题”。
---------------《形势与政策》4 P2
中美两国,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另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就中美当前的关系来说,是处于一个蜜月期,但问题与冲突同样存在。因为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就中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在意识形态,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存在问题。

1971年中美双方以乒乓外交拉开了两国建交的序幕。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中美开始实质意义上的双边关系。1986年十一月,美国太平洋舰队访问中国青岛,中美双边关系有政治、经济领域向军事领域延伸。2005年八月,中美首次战略对话在北京举行,双边关系向战略高度发展。2009年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上任不久,新任国务卿希拉里访问中国,以密切同中国的联系。此举被外界普遍认为是中美关系新发展阶段到来的前奏。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原因在于:中美的共同利益正在发生变迁,中国要素在美国国内和国际利益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
此次的奥巴马访华,其大致原因如下:
1. 美国需要中国继续购买;
2. 中美需要联合应对金融危机;
3. 美需要中国参与伊朗朝核;
4. 美国需要中国应对气候变化;
5. 美需要中国参与地区安全;
6. 中国模式将影响世界;
7. 奥巴马磨合期对话政策;
8. 奥巴马对话政策成型:加强合作的同时不忘牵制;
9. 将中国定位为合作伙伴及友好竞争者。
在现代国家的发展进程中,经济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物质条件,是最核心,最现实也是最切实的国家利益,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地位与影响力。所以经贸是国家间关系的晴雨表。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很强的互利性和互补性。
在奥巴马总统访华期间,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同其进行会谈。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许多重要共识。胡锦涛就进一步推进中美双方关系发展,提出了5点重要主张:1.持之以恒增进中美战略互信;2.保持密切高层交往和其他各级别对话磋商;3.加强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协调;4继续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5共同应对各种地区和全球性挑战.
中美领导人在会晤结束后还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内容主要涉及中美关系、建立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经济合作和全球复苏、地区及全球性挑战以及气候变化、能源与环境等方面。两国领导人均强调建立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并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摩擦是正常的,也是无法避免的,这并不可怕。中美经常性的经贸摩擦,反映两国经济关系的密切。中美经济对双方的重要性与俱增。信任和合作是新时期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唯一可行途径. 从中美贸易摩擦来看,都是因为中美双方的意识形态不同,国情不同,相互不了解,不信任等原因引起的。中美双方都应该摆正心态,采取合作,尊重的态度,才能更切实地找到两国利益的平衡点,才能达到双羸。
分析人士称,《中美联合声明》其实是为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定调.它将中美关系的分量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美关系已经有了全新的定位.:新型伙伴关系.
当然,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也占有很大的地位..11月17日,胡锦涛与奥巴马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会谈,达成广泛共识.在共同会见记者时,中美双方重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根本原则.美方表示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上造成的摩擦.中美双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即是对彼此国家的尊重,更有利于中美两国共同建设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
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
为了改善中美贸易关系,消除贸易摩擦,我们中国可以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使中国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在处理中美贸易逆差与具体的贸易摩擦中,中国有必要采取国际上常用的自动出口限制等贸易政策措施。这样既起到了安抚的作用,又减少了贸易摩擦的代价。积极筹划、组织、实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这样不仅可以避开贸易壁垒,大大减少贸易摩擦,而且通过投资设厂可以更有效地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中国企业的综合国际竞争能力。中国还应该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对美国进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中国必须学会站在美国人的角度认识与思考中美之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美贸易政策和运作技巧。通过这种了解的增进,以使对美贸易政策与对策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之,中美双边关系的不断想前发展是必然的,争端与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但鉴于双方的现实状况和国际的大背景,相当的一段时期内不可能有大的冲突。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中美双方只有做到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才能够一直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