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秋节,是月亮离地球最近的一天,所以,这一天,月亮应该是最大、最亮、最圆的了。不过,今晚在家里会不会赏到月亮,那就得看运气了。
吃过晚饭,已是七点多光景,我一心想早点看到月亮,便在阳台上用望远镜四处寻找,可找了半天,连个月亮的影儿也没有。
我想:也许时间还没到吧!便去听了一会儿音乐,当我在八点再度光临阳台时,可月亮似乎还在闺中精心打扮着,真是:站在阳台等月亮,月亮就是不出来。
“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来的中秋节却没月亮,真扫兴!”我自言自语。忽然,我转念一想,阳台上看不见月亮,没准可以从窗户看到呢!可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看来,今晚我只能上网查中秋节的资料来消磨时间了。
在网上,我把中秋节的来龙去脉看了个一清二楚,其中最有趣的是《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的故事。
元朝时,中原民众受到了当时的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人们纷纷起义,推选朱元璋为首领。可是,元朝官府搜查锝很紧,怎么传递信息呢?于是军师刘伯温便把写着“八月十五起义”的条子藏入饼中,把它送到各路起义军的头目手中,果真起义成功了。后来,人们便把传递信息的饼称为月饼,也养成了吃月饼的习惯,这就是月饼的由来。
我上网得正高兴,阳台上传来妈妈兴奋的叫声:“月亮出来了!”我一听,“嗖”地跑到阳台。
果然,一轮明亮、皎洁的月亮挂在天空,居高临下地望着人间。那圆圆的月亮,像个玉盘,镶在满天星斗之间,显得格外醒目。那如水的月光,照亮了我的阳台,使我不禁想起“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句来。我仔细地望着月亮,她好像向下移了移,可能想去吃那些令她垂涎三尺的月饼吧!可月亮似乎又回到原位,没准是月亮的轨道提醒了她:“别去,你已经这么胖了,难道还想再吃吗?”月亮便害羞地躲到对面的楼房后边去了。
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它起源于唐朝时期,那时,以赏月为中心.到了清明时期,成为“民俗大节”.
中秋节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就要团团圆圆在一起赏月,吃月饼,看电视上的《中秋晚会》.去年的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可开心了.在这月圆之夜,我们分享着美味的月饼,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那天的月亮虽没有往年的中秋节那么亮.不过,也挺美的.月亮时而像一位害羞的少女,风哥哥夸她几句,就躲到云层后面,蒙上一层细纱,显得更加娇气,真迷人;时而又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把脸露出来偷看我们过节呢!真好玩!
每到中秋节,我总是想起我小时候的一件事.那时,妈妈经常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成语故事.我听了许多遍,可还是听不烦.只要是关于月亮上的故事我就觉得新奇,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飞上天去,飞到月球上与嫦娥一起玩,一起看星星.长大再看,就不是那么奇妙了,只觉得我小时候挺好玩的,挺好笑的.
中秋节的地位仅次于春节,元宵节.中秋节为“花好月圆”之时.人们从天上那圆圆的月亮想到了人间的团圆.因此,中秋节在古代被又称为“团圆节”,“秋节”等.人们向往着团团圆圆.团圆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生活中的理想.宋朝诗人苏轼写的《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诗也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十分重视亲情的培育与表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好作用.我非常喜欢中秋节.
篇一 八月十五日是万家欢腾的中秋佳节,我和爸妈、妹妹都回了公公的家里过节。公公的家里十分热闹,有表哥、表姐、表弟、表妹、大舅、大婶和公公、婆婆我们共聚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当天晚上,大家都坐在一起,大婶把应节食品全都拿出来,大家边赏月边尝美食。不过,明月还未见到,我们只好耐心等候。突然大舅把一碗碗热气腾腾和色香味俱全的粥拿出来,真是既饱眼福又饱口福,我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不久,只见月亮像一位羞答答的小姑娘从云层中露出脸儿。又过了一会儿,她才完全走出来,皎洁的月光在深邃的夜空中显得分外明亮。
吃完月饼,我和表弟、表妹手执着传统的灯笼玩乐。我们执着灯笼一边走一边说笑话。当我们说到有一只大肥猪时,突然我不知道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整个人跌倒在一个大水沟里,全身染污了,灯笼也烧着了,把我吓坏了。表弟表妹都捧着肚子大笑起来。这时我真想找个洞钻进去。
回家后,我把肮脏的衣服换了,心里说:我一定要捞回一次面子。我想了个主意,我对大家说:今晚是月圆之夜,由大舅叫三个人来,每人说一句七字的话,每句要有‘月’字。大家一致赞同。大舅叫了四个人,分别是:爸爸、大表哥、表弟,还有我。游戏开始了,只见爸爸点了点头,说:中秋月儿圆又圆。大表哥想了想说:一家赏月过中秋。表弟吸了口气说:赏月尝饼多愉快。我气定神闲地说:美满家庭比月圆。好!大家一齐称赞我。我心里想:当然是好,因为是从书中看到的。
第二天晚上睡觉时想:今年的中秋之夜多愉快啊!希望将来的中秋节过得更高兴更热闹哩! 篇二 中秋节到了,老师请了两位同学给大家表演吃月饼,这两位同学拿着月饼走上来。当表演开始时,周子琛不费吹灰之力轻轻地包装袋给撕开,而王一达呢?用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没打开包装袋,王一达急了,一咬牙,一使劲,终于把包装袋打开了。周子琛慢慢地咬着月饼上面的面粉,腼腆地吃着,像一名小淑女。而王一达呢?左掰一下,有掰一下,把月饼从中间撕开,然后囫囵吞枣地吃着,看着就想让人笑。最后,陈老师叫停,我们看了看王一达吃剩的月饼,我想:这吃了几口的月饼怎么像弯弯的月亮一样呢?不会是王一达同学故意弄成这样的吧!我又看了看周子琛的,她表演的像淑女一样,可她没有品尝到真正的月饼,因为她只吃到了面粉。她的吃法为什么总是那么稀奇古怪,让人捉摸不定呀!
看着他们吃得津津有味,我也好想吃月饼呀!就这样,我坚持控制住我的嘴,过了十分钟,陈老师终于叫大家一起吃月饼了。我迫不及待地撕开包装袋,掰了一半给彭钦,然后细细地品味着月饼的滋味,吃了一阵子,我觉得太甜了,又不想吃了。我开始观察周围同学,坐在我前面的任晓焰,他吃了一口雪月饼,然后品味了一番,慢慢地吞了下去,然后点点头,就说明他的月饼好吃。再比如第一排的王奕丹,她首先轻轻地把月饼分为四瓣,然后慢慢地把叉子插在月饼上,一口一口地吃着,吃完后,她笑了,笑得像一朵欣然怒放的花,她对我说:这是标准的淑女吃法。
大家的吃法各式各样,有的吃法很野蛮,有的很淑女和绅士。
哈哈,中秋节,真是有趣啊! 篇三 中秋节一个团圆的节日,晚上吃完饭我和爸妈围坐在桌前。
我说:爸妈,我觉得上学真累,每天早出晚归的。上课要集中精力,下课要请教疑难问题,回家还要做作业。每天那么晚睡,我已经是一个头两个大了。不管是周末还是假期,我们总有做不完的作业。老妈说:那没办法呀,你如果不现在不好好学习学习,就不能上好高中,也就考不上好大学,更别提找到好工作了。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对学生来说读好书是的出路。哎呀,可我现在真的很累呀。你们小时候学习好吗?学习有这么累吗?老爸急忙接一句;我那时可聪明了,所有的东西一学就会。我噗的一下笑出来,又接着说:那你现在怎么没成科学家或是工程师呢?老爸叹了一口气,小声说:那时根本没有想到现在,每天除了玩就是玩,没把学习看得很重,当然就没有多大本事。再说了聪明归聪明,不努力也是白费。老妈也插一句:没听过这样一句话么: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到妈妈这个岁数想记东西都难了。孩子,先有苦后有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沉默了,虽然我心里还是有些不平衡,再转念想想爸妈说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
那晚,我失眠了,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只是上大学这一条路,但一个人要有理想并为之奋斗,不能不努力就放弃。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一骨碌从床上起来,好多天来因繁重的学习压力给我造成的坏情绪一扫而光。望着窗外的月亮,似乎比以往中秋夜看到的更大、更圆,心里也更亮堂了。我对自己说:奋斗没有结束!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很少了。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字串9
中秋节的时候大家都要边吃月饼边赏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来告诉你吧!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