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论文_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论文1200

2023-12-11 23: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院校的必修课程。这门课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师范生毕业质量的好坏,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现代教育技术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有效性初探》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院校的特色课程、必修课程,这门课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师范生毕业质量的好坏。然而,从实践反馈的信息来看,开课质量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教材、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原因,而提高该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也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有效性

“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院校的必修课程。如果公共教育学是师范的标志性学科,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则是其基础性课程。这门课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师范生毕业质量的好坏,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从实践反馈的信息来看,开课质量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毕业后,现代教育理论不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不会操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不会制作。本文试图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探究如何提高“高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避免学生的“无效或低效学习”,以期重新建构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

一、有效教学观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概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运动,特别是受到行为科学和实用主义哲学影响的美国教学效能运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根本目标,有效教学也就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了。这一概念一出现,立刻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和研究。

有效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是其三大内涵,这种“多快好省”的教学要求教师遵循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产生尽可能好的教学效益,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一)教材建设滞后

一直以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材建设严重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材内容更新缓慢。很多教材内容沿用八十年代电化教育的教材体系,依然把老式幻灯、投影、录音、电视录像等技术手段作为主要内容编入教材,殊不知这些媒体由于媒体的更新换代几乎不见踪迹,当学生意识到此问题时,就会失去对本课程学习的欲望。二是教材形式单一。传统的纸质教材有知识系统、信息稳定、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等优势,但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纸质教材在更新缓慢,内容老旧,缺乏生动性,与生活事实、实践操作之间的断裂等方面凸显出无法避免的劣势。这些弊病使它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必需借助于其他的教学资源来解决。但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却没有相配套的电子教材,教师备课上课只能是依靠自己责任心的大小来准备电子资料,难免有责任心差的教师偷懒或者教师无暇准备而照本宣科,因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师教学策略欠缺

在影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中,来自教师的因素是最主要的。诸如,教师上课照本宣科,举例不形象、不生动,导致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失去兴趣;教学模式单一,课堂缺乏生机;满堂灌的注入式教育,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当然厌学;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忽视学生情绪与情感;多媒体利用形式化,投影仪只是作为另一张黑板,重要概念只用鼠标点击一下,一晃而过,看似信息量大,但学生收获不多;教师上课远离学生的实际,远离学生的发展,只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如此种种原因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的低效或无效。

(三)学生重视不够

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公共课,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专业课重要,公共课无所谓。学生认为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期末考试。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原理、方法、概念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习。认为教师上课讲的理论多,教师又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显得死气沉沉,没有任何互动……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学习的有效性。

三、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加快教材建设

1.更新教材体系内容

基础纸质教材的陈旧、呆板、平面化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必须加以改进。对那些被时代抛弃的媒体(如,老式幻灯、投影、录像)和操作简单不需要学习即会的媒体(录音)要舍得裁掉,增加那些能代表现代前沿的技术手段(如,电子白板、多媒体、微格教室等),突出实用软件制作技术的教授(如,Photoshop、Lectora、Dreamweaver、Frontpage等),还应增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能够跟上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要求。要以迅猛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撑,致力于建设一个在教材体系结构和学法设计上与时俱进,实用性好,针对性强的好教材,以提升教材对教学的助力和对学生的引力。

2.建设配套电子教材

电子教材研究及应用是教育领域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所在。这种以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开发的教学系统,把电子课本、学习资源、虚拟教具、虚拟学具、学习服务、学习终端等几个方面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教学系统来满足无所不在的学习需要。它的使用不但可以突破纸质教材的种种局限,而且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效地促进师生教学互动,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二)优化教学策略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实现其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教学策略的转变。教师要彻底摒弃那些导致教学无效或低效的方法策略,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

1.转变角色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传统教育的“教师本位”必须让位了。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也不再局限于传授现成的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要努力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与学生一道探索、分享,相互接受和汲取,在实践中、在互动中引领学生从意识到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等方面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2.优选教法

(1)合作教学法贯穿始终

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小组应在开课之初由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合作学习中对于每一次的教学任务,教师要针对学习小组下达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验收审核学习成果。在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小组成员互相信赖,相互支持,分享成果,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初识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中,带领学生参观了某个典型的教育技术环境,教师下达小组学习任务:用演示文稿的形式介绍自己小组的成员及特点,介绍所参观的教育技术环境,谈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初步认识等。小组成员接到任务后,经过交流、讨论,收集信息、撰写文稿、制作PPT、准备演讲,大家分工协作,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成功的机会,都力争为自己的小组作一份贡献以体现自身的价值。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极大地保护和增强了学生对教育技术学习的兴趣,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2)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已逐渐被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熟知与接受。在教育技术教学中,应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例如PowerPoint的教学中以“我的小组(介绍合作小组成员)”为任务学习PPT演示文档的文字输入及处理、版面协调设计等操作,在Flash教学中以“滚动的小球”为任务,学习动画的制作,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其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在教师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完成任务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会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创建专题学习网站和教师个人博客

学术网站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既链接了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之间的互动、融合,又弥补了纸质教材滞后与呆板的缺陷。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积极制作多媒体学习软件,开发“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学习网站,给学生提供网络学习的平台。教师可将大量的学习资料、制作素材放到网络课程中,供学生学习和下载;将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制成多媒体课件放到网上;利用讨论区、网站内部短消息及聊天室、教师个人博客,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网上交流。这样,学生可通过网络自学“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各种软件的使用方法,不仅可以拓宽学习途径,减轻课堂教学负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加强学生学习目的性教育

一个人的行为目的越明确,所引起的意志力也越大。因而,明确学习目的,是学好教育技术的内部动力。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性的教育。这种教育可以始于开课之初课程学习目的的教育,让学生明确该课程的学习对于未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可以在每个单元教学前呈现学习目标,提醒学习者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为其学习提供基本导向。

总之,为了保证高师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师教学策略,将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引入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目的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相信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对教学的不断深入研究,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将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春燕.关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5).

[2]钟启泉.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余文森.有效教学三大内涵及其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12(5).

[4]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未来[J].中国电化教育,1998(6).

(作者单位 湖北省十堰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现代教育技术论文2000字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 教育 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全体小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初步掌握计算机的使用 方法 ,并培养小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 小学信息技术素质养成教育 》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成为学校教育者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浅谈一些自己六年来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针对小学生信息技术素质养成教育的一些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信息素质

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既是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如何针对小学生和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是每一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让学生爱学、好学信息技术课,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命力,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就需要我们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进行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一、小学生的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都各不相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抓住小学生的特点,让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有序的进行。

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1)小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面临着许多问题,家庭的教育,加上紧张的学习和陌生的环境,使得学生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

(2)小学生的注意力是不稳定、不持久的,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的记忆最初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但是,他们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的记住。他们的想象都是从生活上所接触到的事物出发,想象的范围小,也是有限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 抽象思维 为主要形式过度,需要大人在旁引导。他们的意志力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 自我评价 能力也不断增长,个性也不断增强。因而,小学阶段的有效教育,对于学生良好的性格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2、个性特点

个性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人生活经历的积淀和反映。个性虽有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影响,尤其是小学阶段,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其个性特质越来越坚固,个性倾向性也越来越鲜明。家庭因素、学业的成败、社交的能力、师长的态度、同伴的评价对 儿童 的心理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小学信息技术素质养成

教育部在《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 文化 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因此,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成为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以成为时代发展对小学教育的现实要求。

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全体国民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信息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能力,应注意一下几点:

1、小学生信息意识

培养小学生对信息的敏锐的感受力,能够从他们身边所接触的事物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并实现这些信息的价值。让小学生意识到重视信息资源在解决各种问题的作用,训练小学生在面临困难情景时,不仅可以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中寻求解决办法,还能主动地寻求各种信息资源,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养成积极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习惯。培养小学生养成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和洞察力,并能够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握信息的核心,对信息进行创新,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2、小学生信息能力培养

信息能力即是让小学生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使用信息工具、确定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表达信息及评价信息的能力。在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惑,教师要引导他们培养信息能力。

3、小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21世纪已成为人才的竞争,即信息能力的竞争。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4、激发小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手段

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爱学、乐学。所以,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利用小学生的求知欲和 爱好 等特点,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为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的气氛,促进学生用信息意识应用于学习。

三、一直以来,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部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各学校用于购买现代教学设备的投入逐年增加,但将其应用于教学的教师却远未达到理想的数目。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而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知识和能力上的欠缺常常是其制约因素。因此,它对教育技术工作者提出了新课题:教育技术工作者应当承担起传播教育技术和培养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双重责任。

据我所了解,目前,有的学校还是不重视信息技术课,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不是由专业的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师任教,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甚至,学校也不很重视教师的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更加重视对小学生信息素质培养。

四、我的研究方向

1、进一步加强学校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的建设,让学校所有的教师都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学习应用的必要性,为小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进一步强化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及各种软件应用能力

3、信息技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激励学生的思维:不仅要灌输式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启发学生怎么思考,怎么应用,在什么情况下应用,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所以,我们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余地,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能力,挖掘小学生的潜力,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2]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标准(2001年)[S]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4]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

[5]张景升.现代教育中的教师信息素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1(3)

《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体现 》

摘 要: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本文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来体现素质教育。在基础性方面: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同样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实用性方面: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基础;实用;扩展;自主

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这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可见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计算机教育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进行考虑。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体现创新精神;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一)课堂教学的基础性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目前计算机在城市里有了一定范围的普及,但是小学生真正有接触过的,毕竟还是少数,所以不能一上来就让学生看那些生硬的名词术语,这会让学生敬而远之,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了。如在学习运用“画图”程序绘画时,需要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这两个词学生不容易听懂,我是这样来说的:“我们画图时要用到笔和纸,用电脑画图时也一样,要选好笔(前景)和纸(背景)的颜色……。”又如在介绍文件名时,学生经常分不清什么是基本名什么是扩展名,我用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就可以解决了,“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的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人的姓,用以区分各类的文件。”这样,适当地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兴趣,而且能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的目的,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认识电脑时,我让学生学会辨别计算机的四大件(主机、 显示器 、键盘、鼠标),并学会开启和关闭电脑的步骤,随后让学生进入Windows,让学生操作鼠标,让他们打开画图工具,写字板工具,甚至进入电脑自带的游戏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然要建立在安全的系统保护下),通过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画图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授完“画图”的基本操作后,为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里和 想象力 ,我并不是让学生按照书上的图片进行绘画,而是给学生一个题目或是一样事物让学生自己创作、发挥。比如,我让学生在“画图”程序中画上自己的姓名。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个文字的组成都有一定的含义,每个文字都可以完成一幅漂亮的图画。例如:“林”字,是由两个木字组成的,有的学生把一竖画成树干,一横画做弯弯树枝,然后在下面加上两片树叶,就成了一个“木”字,复制一下就成了一个“林”字。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中也包含了其他学科的知识,这要求任课教师除了掌握本科知识外,还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把深奥的计算机知识转化为小学生所能接受的内容。

(二)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大家知道计算机更新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我校的设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最初的中华学习机到现在的Pentium3处理器;从无盘工作站到现在的可以单机运行Windows软件。芯片技术是按每18个月就进步一倍的速度向前发展的,因此,学校要每三四年更新一次机器。然而并不是每所学校都可以承受如此重负。即使可以,教学内容要保证学生进入社会后仍适应社会需要,也是极其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

文字编辑软件的应用在小学教学中还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也存在很多的缺陷。例如汉字的录入,汉字不像西方文字,不能直接的用键盘输入,而是把汉字转换成字母或者数字表示的代码,在将代码送入计算机识别,是一种间接输入的方法。现在要求小学生背诵某种与小学语文教学规范相悖的汉字编码规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小学进行汉字输入的教学,其目的不在学习某种汉字编码方案,而是学习打字技能,辅助和促进语文教学。所以“智能ABC输入法”和“全拼输入法”应是小学生首选的基本输入法,它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习和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识字率。由于拼音输入法存在不认识的字就无法输入这一缺陷,所以应该辅助以其他的输入方法,例如“微软拼音输入法”中就带有手写输入的功能,可以帮助小学生对不认识的字进行输入。而其他对小学生 语文学习 可能产生误导的编码都应该坚决屏弃。

鼓舞、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运用工具体现自我价值,我还结合一些节日进行电脑 贺卡 的设计。在图文混合排版技术、丰富多彩的电脑绘图、强大的功能和简单的操作下,优秀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层出不穷。把优秀的作品打印给学生本人,还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有的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小报,更多的同学则学会了运用电脑作为写作、阅读、认识世界的工具,为自己快速、高效的学习增添一个新的途径。

在Windows环境下大多数软件的界面和使用方法都相近,例如“记事本”和“画图”程序的区别在于“画图”程序多一个工具箱和一个颜料盒,当把这工具箱和颜料盒隐藏起来后,就和“记事本”一模一样了。当学生看到这样的演示后,不但可以容易地掌握“画图”,还可以举一反三,达到知识的迁移,为以后学习其他软件打下基础,提高学习的能力,这也正是信息技术教育追求的目标。

因此,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因此实用性应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三)课堂教学的扩展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还要注意知识的扩展性,虽然主体是基础教育,但是计算机也是一门活动课程。一些对计算机知识具有浓厚兴趣的同学,非常渴望真正的去控制电脑。而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世界奥秘的重要途径。

Logo语言的设计者之一的基尔代尔教授,在开发程序的想法是:希望Logo语言能带给小朋友们严密的计算思维和有趣的学习体验。Logo语言既是一种程序,也是一种玩具,它能用直观的运动来体现编程的结果,让我们在游戏中进行思考,在趣味中学习。在欧美等国家Logo语言在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为,Logo语言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这对于一些喜欢数学的同学来说,Logo语言对其综合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从程序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可以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高级程序铺设道路。因此,我们在教学Logo语言时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学习一种“玩具”为出发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我校的电脑兴趣小组,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根据自愿的原则,吸收部分对电脑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进行Logo语言教学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计算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而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 总结 ,发挥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自主性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为21世纪培养出实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

【摘 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古人说:“欲立其业,先树其德。”如果能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会有相得益彰的效果。本文主要论述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信息道德教育既是时代与社会提出的要求,也是小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教育;精神文明教育;网络道德

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在新世纪的今天,应该具有何种态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任务。信息道德教育既是时代与社会提出的要求,又是小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 经验 ,对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中给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身正为范

在教学中保证自己传授的是符合人类道德规范的、促进人类文化发展的信息知识,而不是有害于人类文化发展的东西。例如:不应该传播那些不科学、不正确的无稽之谈的东西,不应该传播计算机病毒,不传播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等。

二、深挖教材,利用教材上的知识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广泛、更生动地了解我们的国家、社会以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使学生树立为集体、国家、人类社会不懈奋斗的崇高理想。

1.利用教材上的相关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信息技术教材中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一节介绍了我国的巨型计算机――银河系列。我在讲这一节时,让学生明白我们国家在计算机领域中也有部分技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是少数几个能够制造巨型计算机的国家,再将学生引向我国的部分尖端科学上,如“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让学生更加热爱科学和热爱祖国,更加努力学习。

2.通过正确引导,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当学完一部分教材时,就让学生仔细想想,看书中哪一部分涉及的软硬件技术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开发的,结果没有。教材中的全部内容几乎都是一些国外的公司所开发的软件等,而很多国产优秀软件例如WPS却没有被写进教材。因此,在我的教学计划中,总有几节课讲解WPS和其他国产优秀软件的操作。同时,以此鼓励同学努力学习,让学生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会有信息技术领域里的核心技术。中国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中国最大的电脑供应商联想(Lenovo)宣布以1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国际商用机器(IBM)的个人电脑部门。这一交易是中国技术公司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这些说明我们国家在IT行业中的强大实力。

3.利用信息技术,深入宣传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用多媒体技术,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介绍我国的优秀文化 故事 和悠久历史,可以让学生深入的了解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民族文化及正确的道德行为;以形象的方式指出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对国家、民族的危害,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

三、应该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

1.优化网络环境,加强德育管理

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具有传统德育工作不可比拟的优势。今天的学校德育与网络共处一个时空,时刻面临着网络的冲击与挑战,学校围墙也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当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往来于网络空间时,最终决定其道德言行的就是他们自己的道德选择。面对网络的挑战,学校应当从实际出发,修订学校德育目标和计划,使之反映网络道德的内容,有计划地把网络教育作为日常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网络道德知识,加强网络 安全教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道德评判力以及道德自制力,使他们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里健康遨游,免于成为迷途的羔羊。

2.利用网络优势,拓展德育途径

对待网络,学校要变堵为导,主动占领网络阵地,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设施,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空闲网络教室,多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机会,这样可以把学生从不适宜的上网环境中争取过来。学生在校内自由上网,可以及时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老师也可以有效地监控学生的上网行为,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样,才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最终达到入情、入理、入脑、入心的德育绩效。

3.在网络交流中加强网络道德

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知识的传播速度更加快捷,但是也给尚没有形成正确世界观的青少年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某些站点消极的思想和黄色图片、黄色小说大肆传播,不负责任的言论、言过其实的话语、耸人听闻的“新闻”比比皆是,铺天盖地的电脑 广告 使人昏头转向,形形色色的网络陷阱让人防不胜防,电脑黑客技术的教唆极易产生高科技犯罪,网上聊天室内鱼龙混杂,某些人语言下流,行为肮脏……这些都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产生巨大的危害,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教师在教授 网络知识 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对有害信息的识别能力、抗干扰能力和免疫力,注意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素质,增强其敏锐的鉴别力和政治责任感。教育学生遵守网络规则、网络道德,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学校要重视和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与建设,加强对网络教室和电子阅览室的管理,成立教师和学生两支网管队伍,对学生的网络活动进行引导、监控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作为传统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大多数具有较强的道德水准和较高的个人素质,在数量上与质量上都具备大规模实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条件。因此,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引起更多的思想共鸣,可以最终使更多的老师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良师、网络上的益友。

四、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编成几个小组,先给小组一个任务,让他们共同学习,共同完成,只对小组进行评价,不对个人进行评价,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 人际交往 能力,建立与别人合作共事、共同发展、尊重别人劳动的观念。

五、结合我国相关的 法律知识 ,对学生加强法律和伦理意识的教育

在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有关信息技术法律知识的讲座,如《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让学生认识到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国家将对其追究相应责任。还有,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信息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抵制不良信息、不道德信息的能力,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使学生能够遵守信息应用人员的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不随意发布信息。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又是一个新的课题。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抓住历史机遇,迎接未来挑战,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陈洁.《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第4期(4):160-161

有关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推荐:

1.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改论文

2. 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论文

3.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的策略 技术论文范文

4. 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论文

5.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论文

6.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7.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论文

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论文

关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论文

1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高校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促进高校教学方式变革 教育是凭借一定的媒介才能进行的社会活动。在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的21世纪,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层出不穷,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逐步代替了传统的语言、文字、印刷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和内容,这不仅使信息传播速度和质量大大提高,还实现了远程教育,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普及教育的目的,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革。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促进高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 传统的教学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严重阻碍和制约了教学体制改革。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教学媒体普及更新,计算机、幻灯、录影、录音、数码相机、网络教育等在高校普及,这为高校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促进创新教育的全面实施 基础教育的价值在于教授人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传授人们接受和接纳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教育人们具备科研、实践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意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现代人才。我国传统教育方式与美国教育方式的区别在于受教个体个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我国教育应吸取美国启发式教育方法,在具备扎实知识基础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开放的思维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我国文化历史久远,博大精深,传统社会制度、观念都会对人们产生极大束缚,要实现创新教育,就必须将教师和学生从束缚中解放出来,而解放方法就只能依赖于现代教育技术。

2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学习新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是一些边远地区的高等院校,因受地域和经济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实际了解大型企业及大型新技术的机会很少,这无疑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这种情况下,摄影机、数码相机就为教育提供了便利。计算机可以辅助教学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向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料、学习计划和内容等。网络则代替了传统书信、杂志的信息获取方式,传递信息量容量大且及时,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询及网上教育等方式获取新的知识信息。目前远程教育已在高校普及,使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传播与利用,使得自主、自由、高效的学习成为现实。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观察力 传统教育方式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局限性。现代教育技术则弥补了这一缺陷。工科专业的学生往往需要观察工程技术上的应用问题,如在测量流量时,流量计的选择跟测量介质、精度要求以及客户要求等众多因素有关,可以选择压差流量计、涡轮流量计、电磁流量计等不同类型。生产单位通过细致的观察,可以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小小的改进,便可使产品性能和效益大大改善。如空调通风管的保温材料种类各异,而在材料选择时要综合考虑,既要保温又不易燃,还要与通风管接触严密,不因骤冷产生冷凝水,这些都是通过观察总结出来的。过去,教师只能通过讲授的方式教学,对于一些复杂的工程技术和繁复的系统及工艺流程,在教学过程中会很难通过语言来讲授清楚;而现代化教育手段便可解决这一难题,通过投影仪、数码相机等多媒体工具可使授课更清楚,学生也更易于接受,而且会对授课过程进行记录和存储,如重点跟踪观察。因此,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深受欢迎[1],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先进的教学内容要生动、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就要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以适应教学的需要。现代化教育手段应用多媒体工具,将客观事物形象化,可以更明显地表现出事物本质,引导学生由感性到理性地认识事物。现代化教育手段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手段,补充、丰富和延伸教材内容,引用最新成果和资料,使学生对专业发展有广泛的了解。只有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不断优化和扩展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出先进的人才。

3 对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应用的研究和思考

现代高校教学中已普遍应用现代教育手段,但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问题和不足。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要求教师熟练运用PowerPoint、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带动学生思考能动性,但在使用比例、方法、要求和频率等一系列问题上都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教学工作者不断地发现和解决。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多被教师用做黑板和教材的替代工具,缺少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对于课程资料的整理研究也较少,还有备课不足的现象发生,这些问题也严重影响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的发挥。

再次,高校扩充和教师流动使得高校教师就业环境宽松,增加了教师教学惰性[2],同时高校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受到制约和限制。

解决高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一些问题,首先,高校要有组织、有目的地对高校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重点是优秀的工作者的培训,他们具有真才实学,是教育的核心,但他们大多是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之前便存在的,通过培训可以使他们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强化对现代教育理念的认识和现代教育手段的操作能力。

其次,要进行全新教学体制改革,提高单位时间传递的教学信息量,合理规范教学大纲,在合理增加实用和先进的教学内容的同时压缩教学课时,注重带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再次,要加大现代教育设备投资,建立有效的激励体制[3]。如根据专业、学科需求有针对性地购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情况、使用效果等进行调查,将其应用情况与教师奖励、职称评定等结合起来,激励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直观、生动地授课,这也是将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应用在高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4 结语

教育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助力。现代教育技术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4]。就目前来看,我国还没有本质上实现教育现代化,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众多问题,这也指明了我国高校教育进一步改革的方向,要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和方式,构建全新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最终更好地促进我国的高校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