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人生哲学经典命题论文_人生哲学经典命题论文800字

2023-12-08 15: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人生哲学经典命题论文

哲学与人生论文哲学家帕斯卡尔曾有一句名言:“对于人 没有什么比他自己的状态更为重要的了。”这也许可以说是哲学智慧关照,人生与关照自我具有内在同一性的又一证明。因而对人生进行哲学思考,首先必须对自我的人生存在进行哲学思考,于是,我们把人生哲学的旨归指向自我的生存与发展的现实境遇。 如果我们不满足于仅仅是生活着,那么,我们就必须学会思考人生。正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那样,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自我。所以,每一个自我在展开自己人生历程的过程中无疑会显示其不同的个性风采。这似乎是对哲学思考所要求的普遍性原则的一个否定。但哲学的理性与智慧却可以舍弃这其中的个性而抽取其共性的东西进行思考,这其中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我们可以从逻辑上把自我人生作“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这样一个三阶段的划分,而哲学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则贯穿于其中。 1.认识自我 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命题“认识你自己”,他的后继者柏拉图进一步发挥道:“我们知道许多外部世界的知识,但我们却很难认识自己。” 所以,千百年来,几乎所有的思想家们都在探究人类自身,企图认识自己。就在人类的理性迈过了无数沟壑,走过了无数夜路中的迷途之后,终于认识到自己是人,并在高举起大写的“人”的理性旗帜时,“斯芬克斯之迷”仿佛被破译了。然而,人类理性马上便又发觉,“斯芬克斯之迷”并未真正破译,而是在跨过了俄狄浦斯的悲剧之后以另一种形式提出这个迷。于是,“人是什么”便又重新困惑着人类。实现自我 古希腊的一座圣庙,一进门的门柱上赫然写着这样一句警世之言:“发现你自己!” 当今社会,信息的充斥使人们失去了必要的思考能力,太平盛世的浮华使人心变得越来越浮躁。白日里为各自的名利奋斗,夜晚被各种娱乐生活引诱,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自我,找不到自我,甚至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想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在脑海荡不起一点涟漪。时代的变化太快,走着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跟着感觉跑吧!“不经思考的生活,不是真正的生活”,现在,信息时代的大潮正把社会推向一个“自我迷失”的时代。 看看你的周围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找不到北了。电视电影看多了,在生活里就像是在表演;够档次的人见多了,也会在圈子里装装优雅做做秀,把自己扮得很清高;语言技巧学多了,说了一箩筐话却没有一点真实的感觉。很多人现在说话做事是在模仿别人中生活,而不是在做自己。

有关哲学与人生的论文1500字

  人生观问题离不开世界观和历史观。对待人生一些根本问题的回答都是与世界观、历史观相联系的。共产主义人生观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关于人生意义、价值、目的的基本观点,完全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依据的。
  首先,人生观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对人的本质、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理解。正是在这个基础点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共产主义人生观奠定牢固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的观点,使得马克思主义在思考人的生命的意义时突破了历来着眼于人的生物性和人寿长短的局限。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于其它动物与自然的关系。人在自然界中处于一种特殊地位,原因在于人是能进行自觉劳动的创造性动物。人的创造能力使得人超越其它动物之上。世界上只有人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人化的世界,创造了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东西。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正如其它生命一样不是永恒的。人的生命的意义在于它的创造性。人的一生很短,如果尽干坏事,又会被世人感到太长。如果在有限的生命中充分发挥它的创造作用为社会作出贡献,这种生命光辉而充实。人的生命的创造意义并不仅仅限于生时。不少人生时寂寞、穷困、潦倒,甚至为人误解,频遭摧残,可死后被重新发现,再现辉煌。许多学术著作亦复如此。生时无法出版,死后成为不朽之作。这说明生命的长短并不是人的生命意义的关键所在。
  人不仅是创造性的动物,而且是社会性的动物。这两者是不可分离的。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新版第1卷第56页)这就是说,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是无法说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如果仅仅把人看成孤立的个体,必然把人的生命看成一支短短的暂时点燃的蜡烛,很快化为灰烬。从人的社会本性出发,把人作为社会成员来考察,就会看到,人的一生虽然短暂,但由个人组成的社会却是久远的。人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由人类组成的火炬。每一代人都应该把它烧得更旺。这同时也就是把个体的生命由暂时变为永恒、有限变为无限。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没有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人的社会本质的正确理解是不可能的。
  其次,生与死的问题,是人生观中最重要、最难解决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两方面对生与死的问题作了回答。
  人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个体是自然存在物,它与宇宙中的一切生命现象一样,必然是有生有死、有始有终。人的自然寿命有限,而且只有一次。追求长生久视、成仙成佛,都是宗教唯心主义的幻想。辩证法的规律是理解生与死的钥匙。毛泽东把死称为辩证法的胜利。
  对生与死的理解不能仅仅以自然规律为依据,而必须求之于社会规律。同样是生,有的生得伟大,有的苟且偷生;同样是死,有的死得伟大,有的死得窝囊。所谓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讲的就是死的意义问题。这个死的意义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可以说,英雄与懦夫、留名千古与遗臭万年的分界线往往决定于对死亡的态度。中国古训临难毋苟免,讲的就是气节,也是对待死亡的态度。死亡中最壮烈最感人的是为事业、为正义而献身,死在刑场和战场上。我们不仅要以哲学家的通达服从自然规律来对待自然的死亡,而且要以革命家的气概以视死如归的勇气对待为正义和真理而献身的死亡。前者是智者,后者是勇者。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夏明翰烈士的名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是对死的认识的最高境界,是对死的意义理解的通达至极,是勇者与智者的结合,是以对自然规律与历史价值认识为依据的人生态度。

关于人生的议论文5篇

关于人生的 议论文 篇一

画家,用五彩笔描绘自己的人生;

音乐家,用 五线谱 奏出自己的人生;

作家,用华丽词藻抒发自己的人生;

你的人生……

我的人生……

他们的人生……——题记

人生如一张白纸,并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在一生中遇到的人和事,都是彩笔,如何使自己人生多彩,如何去画这张白纸,还需要自己去把握。

小时候坐在门槛上,望着蓝天白云,思绪随风轻飘,长大以后,我要做医生——救死扶伤。后来啊!坐在学堂里,畅想未来,以后我要做教师——教书育人。现在呀!我的梦想是做 职场 人员,自己拼搏奋斗。这就是不同阶段我对人生的规划,定一个人生目标,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不要因为自己卑微而就不敢去想像自己的人生,因为自己的人生是需要自己去把握,伟大的人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把握自己人生的。

爱因斯坦是世界上多么伟大的人物呀,可是在他小时候,他十分的笨,他的老师曾经一度的劝说他放弃学业,可是后来他的人生为什么这么辉煌?这都缘于他自己后天的奋斗。不要因为自己现状的惨状,而就放弃自己的追求,即使你现在的人生路布满荆棘,也不要灰心,但是也不要因为你的现状良好,就安于现状,未来的世界是多变的。长满刺的玫瑰是香的,要想长成参天大树,也是需要千锤百炼的。

人生路漫漫修远兮,在人生路上有很多选择。有人喜欢翻山越岭,站在山顶去享受征服的人生,有人喜欢沿水沿山漫步,享受旅途中的风景,有人喜欢……这是一道多选题。张开双手,放眼世界,把双手放在肩上,那里并不是空荡荡的,那里背负的是你自己的人生。

我要更加努力,因为我也要自己有一个多彩的人生。多彩的人生,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拼搏得来的,我的目标是突破高考,在人生路上也需要阶段性努力!

人生——需要多彩才可以;

多彩——需要自己去奋斗;

奋斗——使你人生充实;

人生路——自己的路自己走。

关于人生的议论文篇二

毕业 的钟声以经敲醒,这是中考结束的声音,也是我在初中时代交要结束的声音,我真不想那么快就结束这美丽的中学时代。但时间是不会因为你而停留每一分,每一秒的。也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事实。

我依依不舍的离开在这里生活整整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不得不走呀,因为时间以不在停留,做上汽车往回家的方向走,可是心理依然想着学校,真的好想多留一会,当一想起在学校为什么不用心去学习的时候,心理真的不是滋味,我真的好后悔。更后悔的事还在后面。回到家后整天期望着中考成绩的到来,可是又很害怕中考成绩到来,我心理矛盾极了,怎天心神不定,一听到中考成绩可能通过电话查询,哪一刻真的觉得很开心,但一拿起电话,总觉得电话很重很重,号码是那么的难打。电话最终还是接通了,一个普通话标准的声音,听完中考成绩,我伤心了,我失望了,这一次我真的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往往都是这样,知道的不如不知道的好。

接下来的这几天,我总在想我失败我该怎么办,就花钱去读高中还是去读计算机,因为在还没有中考前爸爸就一直想让我去学习计算机,可是当时我想的是上高中,可都是我自己不争气呀!最终爸爸还是陪我来去都匀看计算机学校,我们看了很多很多学校,并不是那么理想。最后爸爸问了我一句要不我拿钱你去读高费,我听了眼泪差一点掉下来了,我怎么可以这样,哪是爸爸的工资,而且要是交高费要爸爸的多少个月的工资呀?最后我还是拒绝了爸爸,我说要不我们到龙潭口哪个计算机看一下,我就决定在哪在次实现我的人生。

到现在我才明白,不是所有人都可能上高中,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考上大学,也不是所有人一定得考上好的高中。我就其中一个,在我一生中最不后悔的事,就是选择了计算机专业。我要谢谢我的爸爸,如果不是他我可能没有今天。也不可能现在做在办公室里有时间写 作文 。现在我以经顺利的毕业,而且应聘到一家行政单位当打字员。虽然工资不算很高,但我相信经过努力会好的,只有靠自己努力。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学历。所以说现在的文凭是很重要的,我劝在校的弟弟、妹妹们,有机会好好的学习,不要等到毕业才觉得后悔。

所以说,人生的十字路口看你自己怎么的去选择。怎么去面对,时刻记住你这次失败了,并不代表你永远是失败者!相信自己,才能有幸福快乐的人生。人生之路是靠自己走出来,只有努力奋斗,明天才会更美好,才会创造出更好的人生之路!

关于人生的议论文篇三

优美的旋律,无论中间怎样跌宕起伏,总是要回到定下的基调;翱翔蓝天的雄鹰,无论飞的再怎么高,总是保持着矫健的身姿;航行大海的帆船,无论撞上多么汹涌的浪头,总是坚定地冲向远方。人生也是这样,在不断前进中,不断寻找自己的平衡点。

人生的平衡点是一个人的理想。有了理想,人们才会在重重困难面前不改自己的前进方向;有了理想,人们才会做到“泰山崩于眼前而不惊”,保持自己的本色。司马迁虽遭奇耻大辱,仍奋笔写下“史家之绝唱”的《史记》;霍金虽只能活动在轮椅上,但他的思维早已飞到宇宙尽头;刘翔在伤痛缠绕之下,仍咬紧牙关,冲向冠军的光环。如果他们没有一个坚定的理想,又如何能够做到在困境面前坚守自己的心灵?如果他们没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又如何能够在重重打击之下挺直自己的脊梁?如果他们没有一个崇高的理想,又如何能够在残酷的现实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没有理想,他们的人生可能无法平衡,更别谈取得成功了。

人生的平衡点也在于一个人的奋斗,有了理想,而不去奋斗,那理想只能是一种空想,从另一方面说,他也就失去了平衡。许多学子高呼各种名牌高校,却整天懒于拼搏;林书豪胸怀NBA巨星之梦,不断地努力练习,终于他成功了;马云渴望成为世界巨头,不断地开拓市场,终于他也成功了。假如,林书豪与马云只是将梦想放于口中,恐怕他们也会像那些庸庸学子碌碌一生。假如他们只是成天做着美梦,恐怕他们早已被残酷的社会所淘汰。假如他们只是人们口中的“狂人”,恐怕他们永远也不会成为行动上的“巨人”。不断的奋斗,让他们的平衡点不断提高。站得越高,离理想也就越近。此时,你也不需担心会丧失平衡,因为,在你的脚下,是用奋斗不断夯实的平衡点。

人生的平衡点同样在于一个人的坚持。如果只是三分钟热度,理想同样无从谈起,贝加尔湖边,十几年的牧羊生活,苏武找到了人格的平衡点;迢迢丝绸之路,阵阵驼铃,张骞找到了民族的平衡点;哥本哈根会议,声声讨论,各国总统找到了自然界的平衡点。正因为苏武的坚持,中华民族脊梁上烙下了他的名字;正因为张骞的坚持,大唐与西域从此远离战火;正因为各国总统的坚持,世界看到了和谐稳定的曙光。他们在不断坚持中,找到了自己的平衡点,并作为自己奋斗的起点,同时,他们又将这平衡点扩展到很大很大……

树立高远的理想,保持不懈的拼搏,支持自己的位置,才会将人生的平衡点不断拔高,才能在人生的平衡点上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关于人生的议论文篇四

人生是什么?是一朵花,一颗种子,一条河?还是一段看似漫长却短暂的时间。我认为,这些都不是,人生,其实是不同工作。就比如,在妈妈肚子里的婴儿,他也会有工作。你可能会哈哈大笑,婴儿怎么会有工作呢?哦,那你就想错了。在人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不同的工作,就从妈妈的肚子里刚刚诞生,你也会有工作。只不过,这个工作有点特殊。但是,它也是工作。

在妈妈的肚子里,我们的工作是让自己吸收营养,在肚子里成长。在妈妈要生的时候,我们的工作是赶快窜出。在出生之后,我们的工作是呼吸空气。在一两个月的时候,我们的工作是好好睡觉。在五六月的时候,我们的工作是学会走路。在两三岁的时候,我们的工作是上幼儿园,好好听话。在六七岁的时候,我们的工作是上好学,完成作业。在八九岁的时候,我们的工作是玩得开心。在十七八岁的时候,我们的工作是谈恋爱。在二十几岁的时候,我们的工作是结婚,旅游。在三十几的时候,我们的工作是过好生活。在六十退休后,我们的工作是关心子女,领退休金。在八九十的时候,我们的工作是给别人留下美好的记忆,做完没做的事......

总之,每一个人,一出生下来,就有了工作,人生,不就是一场工作吗?( 书村网

关于人生的议论文篇五

人生是短暂的,也是永恒的。怎样度过短暂的人生?给永恒的人生应留下些什么?这是每个人应该回答的课题。人生的道路固然有阳光,大道,花香,但也有险关,急流,冰霜。应该怎样走?我们的前辈和同辈人中,已有人做出了正确的答案。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到短暂而有风险的的生命意义。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每个的人生其实都是耀眼夺目,春光灿烂。主要的是你怎么看待人生,对你自己人生的观念,人生的价值的理解。有的认为自己的人生是多么的沧桑;有的认为自己的人生是多么的无聊,总是想冲破他以前美好的憧憬;有的认为自己的人生如同朝露一滴一滴的积累而成为滋润万物的元素,对自己的人生一直怀着一种执着的追求,好像就是他从小怀着的一份梦想。

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无数次,而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戏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生活的路虽然不平,但心是平的,用心去填平那生活的路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人生航船的罗盘导航器。要学会谦让,学会关爱,要学会用一种博爱的心胸去对待宇宙的一切。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总体看法和观点,它是关于人生本质、目的、价值、意义和道路等诸多观念的总和。人生观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在观念上的反映,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人生观的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恋爱观、友谊观、生死观等。

人生观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人生就是这样,面对种种选择,有的人选择了勇敢,有的人选择了懦弱;有的人选择了伟大,有的人选择了渺小;有的人选择了高尚,有的人选择了卑劣。从个人角度来说,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人既是客体,又是主体。作为客体,人对社会尽义务作贡献具有社会价值。作为主体,在改造社会自然的过程中,又要实现自身价值。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从表面上看似乎只强调社会价值的实现,实际上在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价值的同时自身价值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实现,个人在物质上特别在精神上得到了足够的满足。

哲学与人生的思考论文(2)

  哲学与人生的思考论文篇二
  摘要: 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哲学讲述马克思主义,使人用正确的观点分析与解决问题,对人生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学生在学校接受 教育 期间,学校有义务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指引学生用积极的态度面向未来,哲学对一个人的人生起着基础性作用。

  Abstract: Philosophy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 disciplines. It is about Marxism, making people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with the right perspective, so it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In school education, schools have a duty to train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guide the students with a positive attitude for the future. Philosophy has basic influence on a person's life.

  关键词: 哲学与人生;课程; 教学方法

  Key words: philosophy and life;course;teach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6-4311(2014)14-0238-02

  0 引言

  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学生的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重视,特别是素质教育,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本文主要讲述了哲学这门课程的内容、为什么要探索研究哲学与人生的教学方法及进行哲学与人生教学的方法。

  1 探索研究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

  1.1 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无论是学习或者做任何工作,主观能动性对结果具有重大影响,人从事某项活动如果是发自内心的追求,是个人的目标前进方向,他定会为之努力,才能从中挖掘自身潜能,而好的教学法就可以促使实现潜能的发挥。学生的学习应该以学生自己的人生目标,自我发展为方向,意识学习的重要性,使自己自主地投身学习,树立学生自我理念,时学生主动与教师的指引有效结合起来,注重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对教学工作具有基础作用。

  1.2 正确的教学法可以提高课堂的时效性。正如马克思主义所推崇的,实践是基础,只有通过不断实际实践,才能慢慢增长对事物的认识,人类的发展也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而探索研究正确的教学方式正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要求学生通过原有的认识,再进行探索研究,达到由感性到理性,有表面到本质的认识。以学生为中心,在加强对学生教导知识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尤其是现实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指引和启发,发现新的问题,积极主动学习知识,并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其实际工作能力,不断开拓学生思维。

  1.3 研究教学方法可以增强老师的观念,使老师向专业方向发展。学习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学生应该主动吸取新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去理解和研究新的事物,知识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个人知识的丰富与否要看他与外界的沟通程度,理解程度和吸取程度。世界具有多样性,不同事物的知识结构层次不尽相同,学生在学生接受教育需要一个适于学校的良好环境,才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学校,老师需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学生是主体,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逐渐消除老师教课累,学生又被动痛苦的现象。

  2 探索研究进行正确教学的方法

  2.1 有效利用教材,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哲学思维。在《哲学与人生》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拥有正确的 思维方式 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生需要掌握用哲学的观点去看待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必须深深掌握教材,把教材研究透彻,不仅要参照大纲的教学要求,同时,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可以在备课时翻阅各种文献和资料,老师与老师之间进行深入地探讨与交流,制定一套适于自己的教课方案和方法,有自己独立的教学特点,不盲目追从。比如:在培养学生哲学时,引导他们从浅入深的分析现象,分析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其相关的因素,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指引学生要客观地认识自己,寻找自身的缺点,摒弃错误的思想,寻找正确的价值取向,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老师需要注意培养多沟通的好习惯,多与老师就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从中发现学生的思维问题,及早改正,树立正确思维模式。

  2.2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将哲学与实际生活紧紧联系起来。哲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他学科是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而哲学指引着人生的大方向,拥有正确的哲学思想,才能把握正确的认识方向,也才能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老师在哲学课堂讲课时,引导学生用自身来感受哲学,将哲学与自己的人生联系起来,贴近自身的现实生活,将学所的哲学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哲学基础知识,分析哲学与人的紧密关系,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与人生选择。分析客观事物现象与本质,用哲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要求他们分清善恶,区分真假,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3 教师加强对专业方向的把握,结合课堂内外,改善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借助媒体播放、故事典例、心理上的疏导以及积极向上 寓言故事 等方式进行探究,使课堂内容新颖并具有实践意义。以此来增加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第一,媒体播放式教学方法。将课程的内容制作成课件,使之生动形象,大部分学生对单纯的依靠老师讲解产生厌倦感,反之采用了这种将声音、影像或者动态图案的方式恰当的结合到一起,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的接受课程内容,激发出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进而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第二,故事典例式教学方法。筛选一些无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学习人所周知的典例,有效的将典例引出的问题或人生的哲理进行融合,使学生对照自身情况,经常 总结 成长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去糟取精,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使学生在实践和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创新,逐渐的引导学生对哲学知识以及人生准确认识。第三,心理上的疏导式教学方法。该门课程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该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情绪的波动,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定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心理测试,课间同学生聊聊天,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帮助学生敞开心扉,摒弃自卑、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的心理,彻底走出心理误区。

  2.4 形成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和重心。步入了大学后的学生,因为其专业的不同,其性格特点也有所不同,根据专业的特性,老师深入分析他们的思想特征,引导他们培养自我意识,教育他们自身的思想是主体,是指挥一切活动的中心。对遇到困难不能勇敢面对的,要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思想去面对,要不断培养自己的自信心,我们要正确分析这种自信的来源,对自己进行 反思 ,通过不断地发现,从中感悟,逐步取得进步。

  2.5 提高自身的哲学素养,不断完善自己。许许多多的哲学老师不仅负责哲学的教学也分担其他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所以,老师在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目标前提下,也应该自身拥有环境资源与周期的同时多进行沟通,交流教学的经验,相互交换意见,督促对方哲学素养提高,在学校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安排老师参加哲学教育方面的培训活动,通过交流和培训,不断探索好的教学教育方法,促进哲学教育工作的改进。

  3 结束语

  哲学是对人的思想精神进行正确指导,是对心灵的净化,哲学培养人拥有正确的人格,培养人形成良好的素养,做好哲学教学工作对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各学校应该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重视哲学。老师需要通过实际的实践教学过程不断探索和挖掘好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热情,提高积极性。当今社会是快速发展的社会,教育部门应重视学生的个人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生活,结合现实社会的各类现象,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养成一种对国家的责任感,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

关于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的论文

我对神佛、宇宙、人生的理解
前言
我并不否认佛的存在,只是认为人的资质成佛几乎是很难的,我把自己的观点发表,只是个初级的想法,就是让你们提出意见,完善我的观点。从我的观点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们人类,另一类是神佛类,并不意指神或是佛,并不做细化的表述,希望能够理解。我的立场在物质文明中叫中立,在精神文明中叫无知(我自封的),因为我证明不了一切的存在于否。如果说不存在就没什么说的了,现在是从存在的立场去谈论。如果哪此观点和语句与各位的思想有冲突实属无意,先行道歉,是我认识尚浅,道歉,请指点。
一.宇宙产生及定律
我是从物理学的角度去解释的,比如说西方有了相对论,进化论,基因学但这些知识在易经里就已经有了阐述,阴阳就是相对论。所以用物理学去解释也是可行的,很容易被人理解和接授,当然了,只是表达这个道理这个意思,都是比喻,并不是表面的意思,并不是就是我说的一模一样的这么回事。我现在的观点:宇宙初始从无到有,物理学是宇宙一个点大爆炸产生能量和物质及生命,(大概就是这三类,或许是三界?天地人?),分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个世界,就是相对论的,也是阴阳,这是宇宙的规律存在的条件,所以一切都是相对的,但规律是个圆,不是直线,因果循环,一个道理。因和果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在因的开始就已经确定的过程和结果,一个圆形的蛋糕从哪开始吃?难道要找出一个起始点吗?我们总是局限于直线,如果要参佛理或是了解宇宙的规律,就应该超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事物本身减去时间和空间就只有事物的本质,只有了开始-现象-结果。
二,神佛 轮回 进化
宇宙爆炸后或是出现后,有一种永恒能量,可以理解为宇宙的元神(比喻),它分散成以上说的三类,万物皆有灵性。宇宙也是慢慢进化的,就像是孩子慢慢长大一样,宇宙进化就等同于三类进化,不能进化的就被淘汰。比如说人,现在的人是地球上现在的时间存在的生命,早晚会灭亡消失,此前和此后还有很多种生命出现,不知道长什么样了。我们也是进化来的,我们是进化成功才活下来的,每个人都有元神,元神不是灵魂对吧?灵魂只是元神的一部分,人死了,元神是存在的,它储存的人的记忆和力量,三类都有元神,但人死后元神是原来人的也是宇宙的,不会消失仍要进化,那么这个元神就进入到新的生命体中或是说产生新的生命体完成进化,当然了,不是每个人或每个元神都可以完成进化的,都面临着淘汰和升级。人类的肉体有自生的能量不属于永恒能量,属宇宙进化产生的能量,所以我们有主观思想意识,宇宙规律可以注定命运但影响不了我们的思想,事在人为,这种能量包括很多,其中包括灵魂能量,灵魂中有我们的记忆和自有的自生能量,人死后会加入宇宙永恒的能量(元神),元神能量需要附着于肉体不断的增加能量升级,但这种能量不变,也就是说如果人有轮回,这种永恒能量(元神)就是贯穿生生世世轮回的依照和根源,终有一日元神圆满升级就等同于我们升级,此升级或是可算佛或是和佛有很大的距离或是只是到天堂生活一段时间再修行,成佛是生生世世修行的积累,不否定有一生世就成佛的成仙的,因为一切都要有机缘。(如果这种元神能量算是我们个人拥有的话,就可以算是我们在轮回转生,按前世今生自身得到的认知产生不同的能量,转生为不同的形式,人或动植物等,神犯了错要变为人,人犯了错要变为畜,众生平等,一概而论)。比如前N世我真正悟懂了一个道理,那么这个理解就容到了元神中,今生这种道理的理解就是我与生俱来的,比如说善良是天生的,有的人却要去学,如果我前生数学知识很深,今生我就会无师自通,如果是佛理研究得深,今生就是灵童(都是比喻不代表真实),也就是说,不论有没有轮回,不论我们前N世有没有修为,哪怕今生是刚意识到刚开始也不晚,不论怎么样,我们今生今世都要努力,加倍的努力,不段的努力,对吗?哪怕一生只能真正理解一个道理,也是不容易的,一个道理可以引出多个道理,因为道理的根源是一种高深的思想。但是,因为有了轮回说,所以很多执着的人,才会潜心悟理悟道,试问看破红尘世有几个是诚心认清佛理,还不是走投无路,失去信心,迷失方向才有感悟的吗?但方向和理解不要错!!!神佛是一种思想和意识境界。三类会产生自有的能量或说是主观意识,有的足以影响了元神能量,那么这就是导致升级或是淘汰的主要原因,"生命是上帝赋予的,就看我们怎么去应用。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有的三类包括人,做了下伤天害理的事(影响宇宙进化的行为和思想),没有顺应天意或说宇宙规律,实在没有办法被淘汰了,元神也消失了。神佛是高级的生命形态,还在不断的升级,元神的初级就是要依靠肉体而存在,要升很多级或是不断的升级尽量高级。或许要经历有肉体无肉体反复的形式存在。
三,消亡 混沌
用很多种教育形式让三类升级(宇宙中不只有地球和我们),但不能改变我们的行为,因为会影响规律不能顺应天意,这也不是根本上改变的办法,根本上的方法就是改变思想意思识,提升了,行为就改变了,行为也升级了,思想意识也会再升级,思想和行为也是相对相成的。对于最终的进化我有几个观点,一是进化成功的元神,应该分为有肉体和无肉体的,因为是相对的,不会只有一种一式,比方说都达到了最高,这个最高的意思是没有时间再升级的,因为现在的宇宙到了寿命了,是个老人了,也就是说,属于宇宙的一切都消失死亡,面对的是什么?如果升级到了这个程度应该是不怕死的但怕也是正常的,没有绝对的,对吧?但信念是不怕的,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必然,但是!!是可否可以逃过呢?这就有几种可能:1逃不过,宇宙是老人,他们也是老人,一切都是老人,都要消失,宇宙消失后一切都不存在,连分子电子都没有了。2逃得过,只有很少的团结起来可逃过,但那个时候我想应该是没有宇宙规律和命运的存在了,所以,这是一个机会!!!然后等待漫长的没有时间和空间的下次混沌,但没有了时间和空间会存在于何处我想像不到,因为三类都没有了,除非越脱三界外不在五行中。3升级到最后的逃过后的少量的,或是都逃得过,数量当然很大了,宇宙是空的,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我们能看到的一切的三类,说明什么?这说明已经不是我们现在存在的物质宇宙了,已经过度到了精神文明宇宙了!离下一次的物质文明宇宙还有很长的时间,我们面临的是重新的生命形式和升级进化,是往物质文明进化!!但没有绝对的精神文明的物质文明。因为这一切都是相对的!当然了,神佛及其它各种的类型能够指导升级的群,是顺应天命的,但人不一定要信仰,只是有了信仰可以具体的像进入学校一样,走捷径,如果人顺应天命努力提高认识,不进学校也是可以当科学家的,对吗?希望多提意见,我想不断的完善和改变我的观点,把你学到的佛理与此不同的说出来,因为我没有入学。多谢。
感言
我这所以有以上的观点,是因为我并没有把我们人类看的渺小,因为不论我们多么的天真,但我绝对相信,不论在任何的情况下,道理是不会错的!正确的道理就是宇宙的道理,不论在哪到什么时候任何空间和时间,都是对的,佛学不也是在找真理吗?我的观点是就是要找到所有道理的轴心或是根源,找到了根源,我们就什么都明白了。但目前我们只能把着正确的道理为人处事,但不能墨守成规,但一定要有底线或原则。只要了解真理的根源,成不成佛也就不重要了,因为我们已经是佛了,我们和佛是平等的,平起平坐的,他是教育局长我们也是!那时我们就是道我们就是理。所谓人人皆可成佛,佛是说我们都有佛性,再者也是一种谦虚和对我们的勉励。万望多给指教,十分感谢,等我成佛那天会给你好处的!(哈哈,,,开玩笑了)。总之,总结过去,珍惜现在,憧憬未来,不论如何都要努力,有轮回要努力,没有轮回更要努力,珍惜时间。这种努力是不分男女老少,不分高低贵贱,不分时间空间,不分能量、物质和生命,只要属于宇宙的一切,都要努力,都应努力,都有权努力。参悟正确的道理,塌塌实实做事,本本份份做人,一定会有成就的,千古不变的道理,能不能成正果无所谓,有没有也无所谓,活的开心有意义,生命结束的时候无负担无牵挂,正视宗教思想,正视科学观点。
大概的想法就是这样的,不够详尽,请指教。
最终声明: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及娱乐,不代有任何的否定和肯定成份,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尊重你我。

什么是佛?
佛是一种思想,一种境界,并不意指个体或实体,佛是无相的,并不是我们看到的样子,那只是佛以人类的形体展示在我们面前,生命的最高形态不是我们可认知的,用当前的语言表达,最多只是一团光或一组能量,佛可以在任何时间和空间,以任何的生命形态展示自己,以使当前的生命予以接授。
佛是一个导师,以他对宇宙的知识让人类提升意识,懂得更多更深的道理,让生命从文盲变成文化人,就像在贫困区建所学校让人学习,有了知识看清了道理,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式,从行为上帮助是有限的,也会使生命有依赖性,只有思想意识提高了,行为上才会有根本性改变,分清了对与错,自然就会懂得快乐,减少分争。
佛不会轻意的从行为上帮助人,因为佛也是宇宙的一部分,要遵守宇宙的规律,一切事该发生的是一定要发生的,不能改变,如果改变了就是逆天行事,受到规律的惩罚,佛也一样,但有些时候佛实在看不过一些事,或帮人或灭除,宁愿受到惩罚。或是顺水推舟借花献佛。
佛是宇宙形成以后产生的生命,在不断的进化中得以升级,至此为高级生命形态,宇宙从一个点大爆炸形成宇宙,一个点可为一维空间,或为太级。在爆炸的瞬间形成一切,至多维空间。宇宙的一切开始进化,最后终归一点,爆炸不断的扩张,再收为一点,或为混沌。成佛要经历所有的空间的进化,明了一切后,可归为宇宙初始的一点,此为不生不灭,此为永恒。或是早在N个混沌已属宇宙这一个点,形成宇宙后要使宇宙在每一次的复生后得到更多的新能量,而出现的佛族导师。宇宙的每一次复生需要从形成后产生的生命及物质和能量中得到更多的能量。
佛是从最低生命进化而成的,他们没有快乐与不快乐,一切在他们面前都是无,但佛既然有追求,追求永恒,就一定不是绝对的无快乐,无悲伤,高智慧,无智慧。既然佛一切都无,也就说明佛一切都有,无和有是相对的,佛归于宇宙的一点得到永恒,也不是绝对。
佛是有大智慧,也有大愚昧。佛的智慧我们是不能理解的,所以他的愚昧也是我们无法理解的。我们的快乐,比如有幽默感的人说句笑话,大家都笑了,开心快乐了,但佛是不会觉得有什么好笑的。如果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他一定有大愚昧,因为小的愚昧他不会有,智慧再高也有愚昧的一面,因为他不可能把所有的事都做的完美,也有做不到想不到的,也有更深的道理是他没发现的。正如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他的快乐是我们无法理解的,他的愚昧也是我们无法认识的。所以一切都是相对的,佛有大智慧就有大愚昧,有大快乐就有大悲伤,有大自在就有大约束,有大善也必然有大恶。佛的一切道理也同样是从无数的错误中得到的,而且对于道理的追求是永无止静的。
佛是完美主义者,佛追求的是一切都美好,安逸的生活,和平的相处,没有痛苦和悲伤,没有灾难和疾病,生命和自然的一切,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生命永恒。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