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一篇sci不难,甚至很容易,但是发表一篇好的SCI论文很难,发表的难易程度取决于发表刊物的水平,研究团队的能力和论文作者自身的能力。
一方面,写论文并不比实验简单。 调查显示,在大学里,部分硕士、博士研究生完成导师交给的实验任务都还可以,但在论文写作上往往并不顺利。 很多研究生认为写论文比做实验更难,写高水平的论文是难上加难, 特别是用英语撰写符合要求的SCI论文,对很多研究生乃至专家和教授来说是相当困难的。
另一方面,发表SCI论文也很困难。 对大多数科研人员来说,写SCI论文的过程已经很辛苦,发表论文的过程更不容易,也会在此期间受到很大的打击。 较为有名的期刊投稿采用率普遍偏低,世界上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很多,发表研究论文的人也很多,期刊上的稿件数量远远超过了可以采用的数量,SCI核心期刊尤其是部分稿件可能在期刊编辑的预审中退回。
发表SCI论文周期长,这对于许多被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发表论文的国内作者也是一个令人焦虑问题。一般情况下,SCI论文从投稿、审稿、修改、定稿,到办理版权转让手续、校核样稿,到正式发衣,至少要半年到一年时间,常常在一年以上才能完成整个周期。
SCI是顶尖期刊,SCI论文在国内应该是最不好发表的。
发表SCI论文不仅要求科研搞得好,而且必须还得有一个好的英语功底。一篇论文是否有发表价值主要看研究方向和结果是否有价值,能否让读者读懂你的观点,这是作为SCI论文最基本的条件。
发表SCI主要难点在于:
1、不同研究方向研究难度不同,有的学科领域天生有优势容易出结果。例如在同样的条件支持下,生物化学类就比计算机类的要容易很多,这就是不同的行业现状造成的不可比性。
2、不同SCI期刊的影响因子不同,虽然每年都会上下变动,但好期刊和差期刊的要求肯定是不同的,影响因子的高低决定这一本期刊在业内的水平和认可度的高低。
3、如果专业知识不够充实,文献阅读量又不够,课题更是没有研究价值,实验数据也是做得不够精确,那么发表SCI论文对你来说就如水中月镜中花,看得到捞不着。
《如何撰写和发表SCI期刊论文》是200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金坤林。目的是帮助从事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工作者,特别是研究生和青年科研工作者,了解和掌握SCI论文的写作原则与技巧,提高其论文的采用率。
发表SCI论文也是困难重重。对于大部分科研者而言,撰写SCI论文的过程已经够辛苦,但发表论文的过程也同样不容易,甚至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打击,首先一个是投稿录用率很低,因为全世界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数很多,要发表研究论文的人也很多。
期刊收到的稿件数量远超过其能够录用的数量,SCI核心期刊尤其如此,可能有些稿件在期刊编辑的预审中就被退稿了。
SCI期刊用稿率较低,或者说他们的拒稿率较高,有稿件质量上的原因,比如缺乏原创性等,而更多情况是激烈竞争造成的,期刊只能在有限的版面内择优录用稿件。
一般来说,初投稿者的稿件是很难一次命中的,这可能是投稿者因经验不足而没有选对期刊造成的,也可能是期刊编辑对投稿人不了解、用稿十分谨慎造成的。比如有时候,作者所在单位名不见经传也会增加论文录用难度,这是因为审稿人可能对作者的研究条件以及数据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
重要性:
从科学研究到论文发表、产生影响是一个价值提炼的过程。所做的研究并不都是有效的,可能只有一部分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取得效果的研究并不是都值得写成报告或论文,值得写出来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而且就算是论文可以成功发表,但其研究成果是否有人关注、值得一读,还要打个折扣。所以说,从事科学研究的人要想发表一篇好的SCI论文,并获得读者的认可,成为公认的对社会、对人类有贡献的科学家,是难关重重的。
发表SCI论文不仅要求科研搞得好,而且必须还得有一个好的英语功底,在国内是最不容易发表的期刊。
SCI论文本身来说,我国科研工作者大多面临英语能力匮乏的缺陷,尤其对于年龄大和专业性强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内容不是问题,英语往往成为了制约的瓶颈。
SCI论文对我国大部分科技工作者来说依然是神秘的,难于发表的,正基于此,大部分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引入作为评价标准,这也是有失公正,虽然缺少人为干预的评价标准,但科研工作者在工作的同时,不得不将精力浪费在于SCI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虽然使得我国科研可与国际接轨,培养我国科技工作者运用SCI官网进行现有论文和科技成果的查询与搜索的习惯,但制约了我国的科技水准,使科研人员不得不分出一部分精力用在外语上,使大量优秀研究成果流入英文期刊,破坏了中文期刊的发展,降低了中文在科技领域的“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