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论文_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论文1000字

2023-12-10 01:4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论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 ,大学生就业愈来愈受到市场的制约和影响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迫切需要转变 ,因此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就业指导论文,仅供参考!
  浅谈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篇一  
  摘要:对于逐年增加的就业压力,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 措施 ,但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仍然是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如何在高校中更好的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正成为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就业压力,职业指导

  一、目前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职业指导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名词,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内涵却有很大的差别。所谓职业指导,笔者认为是根据国家就业政策和社会就业形势;帮助学生结合自己身心特点与所学专业选择升学或就业途径;引导学生以社会实际需求调整就业期望值,努力提高能力和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 教育 过程。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出现了新的变化,一些院校开始将工作重心逐渐向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辅导转变,力求引导学生自觉地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而不再是简单的停留在对简历制作、 面试 技巧等方面的辅导。《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就业压力,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2.高校教育产出与社会需求不对称

  (1)部分专业的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存在错位。调查发现,在产业结构调整后,用人单位对于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需求迅速增长,而学校的培养却跟不上需求步伐,形成了热门专业供不应求的状况。

  (2)人才结构严重失衡,供求矛盾加大,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不到自己需要的人才,而另一方面大学生 毕业 后又因为本专业的需求量饱和而找不到工作。

  (3)课程设置老化,不适合社会的需要。在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中有 70%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在求职中专业对口的机会很少,及时可以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但是所学的知识也无法转化成实际应用;同时,学生认为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而且知识陈旧,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

  3、职业指导人员专职化专业化不足。如今职业指导的概念己经开始被人们广泛认可,但是高校中专职的职业指导人员却很少,大多数是由辅导员或者任课老师兼任,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 经验 ,并且人员流动性大,从事职业指导工作在十年以上的人员极少。职业指导是一份需要不断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的工作,职业指导师的成长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如果高校职业指导的队伍的构成长期是由起步或成长阶段的职业指导师为主要成员的,很可能使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长期处于同一水平,无法有质的提高。

  二、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想法

  1.构建合理的职业指导体系

  (1)建立高校职业指导领导体系。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力度和效度取决于学校领导的态度,这不但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而且从思想上、机制上解决了执行力的问题。目前很多高校都组建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均由分管校领导和各学院党总支书记组成。落实一把手工程,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从学校领导直到每一位教职员工对于就业工作的充分重视就业压力,加强了就业工作的执行力。职业指导工作应充分借鉴现有的科学经验,组建高层次的领导体系,促进职业指导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的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调动学校内部各方面力量,职业指导机构要把管理、指导、服务三大功能融为一体,更加注重和强化服务功能,寓服务于指导之中,寓服务和指导于管理之中。

  (2)构建合理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在职业指导工作体系中应该分级开展:一级应为由校领导班子组成的领导小组;二级为学校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的职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三级为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学院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四级为职业指导教师,五级为学生代表。以上工作体系体现了学校领导的重要作用,能保证职业发展教育工作贯穿大学生阶段的全过程;保证参加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员化;保证校、院两级机构的协调和互补性;有利于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

  2.加快职业指导的全程化发展。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应该避免以往就业指导的传统模式,只注重对高年级学生的指导工作,应将重心前移,从入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 职业规划 等方面的教育。将职业指导贯穿于学校教与学的全过程,并对毕业生做好跟踪服务。

  人的职业兴趣、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上升的过程,职业选择也是一个发展过程。因而,职业指导应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应该分阶段进行:

  (1)入学教育。高考后,在选择高校时,许多高中毕业生往往只考虑报考什么样的学校成功率高,容易被录取,而很少考虑自己的兴趣、 爱好 ,这就造成许多大学生入学后,产生对专业不感兴趣,学习没劲。而且大学的学习氛围与高中有了很大的差别,很多学生由于自由度较高,一下子松懈了下来,没有在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入学职业指导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入学职业指导教育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就业压力,奖、助、贷学金政策;介绍学院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方向;介绍各专业发展前景,社会需求情况;介绍本院往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入学职业指导可通过集中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教师专题介绍、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让学生明白择校、明白选择专业,鼓励他们学一行、爱一行,激发学习专业兴趣和积极性。

  (2)专业技能教育。专业知识的培养不论何时都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的。学校力求通过强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加大各种实训、实习力度,将学生培养成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实现学校与社会零距离接轨。

  学校应坚持引导学生以学业为重的理念,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应注意与第一课堂的结合,可以开展如各类数学建模大赛、结构设计大赛、英语演讲比赛等专业技术性强的活动。与此同时,鼓励学生拿到毕业证的同时,据专业不同,积极考取各种技能证,如物流证、秘书证、项目管理师证、电子商务证等。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就业指导篇二 
  摘要:就业 问题 是当今 社会 讨论的一个 热点 之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和成才、高等 教育 的可持续 发展 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高校亟待加强的重要 工作。全文 分析 了 影响 目前 大学生就业的几个主要原因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就业 整体素质 就业指导 教学改革

  0.引言

  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 经济 现象,也是每个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就业选择过程中既有挑战也有新的机遇。大学生要从实际出发,敢于向社会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保持健康的 心理,以积极的态度使自己逐渐适应社会。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教育者根据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 计划 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选择适宜性职业,以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实施的有 组织有计划的教育 实践活动。大学生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和成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高校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2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2.1扩招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队伍迅速增大,用人单位有了充分选择余地,这是就业难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扩招同就业难之间确实存在关系, 中国 大学生表面上看起来过剩了,但这种过剩并不是大学生总量过剩,而只是一种结构性过剩,其实社会对高技能、高层次的人才需求量还相当大。与其他国家相比,有13亿人口基数的我国高教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在50%以上,像美国就在70%以上。所以把就业难的根本原因算在“扩招”身上,是不合理的。

  2.2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

  许多应届毕业生不断的抱怨:“ 企业 用歧视的眼光在看待应届大学生。”对此,有企业家表示,倒不是排斥所有的应届毕业生,只是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有部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不敢恭维。有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学本科毕业生不如中专生和大专生敬业;再者,有少数大学生受不得委屈,他们害怕挑战和压力,一旦受挫就缺乏自信,怨天尤人。确实这些都是应届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的原因。高校不断扩招造成生源总体水平下降与教学质量降低已逐渐形成共识,而现在在高校里有多少大学生沉迷于 网络 游戏,有多少大学生把时间浪费于恋爱游戏中等等造成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整体下降。事实上,整体素质好的学生找份好的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

  2.3高校专业设置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在大学生就业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而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当今是高等教育客观存在的现象,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扩展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求结构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专科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近几年来,虽然高等教育也加快了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并且也确实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上看,高校缺乏改革和调整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些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往往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等,造成学校无特色,教育无特点,学生无特长。结果是长线更长,结构性矛盾更突出。

  2.4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当

  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一些学生认为读了大学就理所当然当国家干部,就应该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大学生就业难仅仅是观念问题。部分学者将大学生就业难归结为结构性失业,认为大学生不愿意去中小城市、县城,特别是西部地区,大学生对工资待遇、工作 环境、福利条件的要求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差距较大,换句话说依然是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问题。不论是 农村 学生还是城市学生,北京、上海、深圳绝对是最具诱惑力的前三个就业地点。但是,城市再大,它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也是有限的。

  3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缺陷

  由于我国高校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与社会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3.1 内容 上单调、无针对性

  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 工作指导内容常限定于传授求职技巧、 面试技巧, 联系用人单位和推荐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完成就业率指标。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 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 教育 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于是,现实中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出现了工作临时应付,指导内容肤浅、泛化,指导效用差,观念教育缺失等情况。

  3.2缺乏专业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专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人员缺乏,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专业人员配备不足,专职指导人员数量较少,不少指导人员自身已经承担了高校的其他学生工作。由于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二是专业机构缺乏,尽管 目前 我国大学的 组织体制中,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工作的机构,但这些机构很难代替就业指导的职能,事实上目前高校毕业生工作机构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无论是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那么,面对一个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劳动力市场,与市场不相匹配的非专业化指导的效果是不好的。

  3.3存在开环封闭性

  就业指导应当是一个系统化的职业指导、培训、咨询与信息反馈 网络 。首先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没有与公共就业机构建立必要的信息交流制度,没有与治安 管理部门建立起危险预警机制、危机共同处理机制,高校和不同地区招聘会的组织者也未能建立紧密的联系。这种封闭的、分割的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跨地区就业是不符的。其次,高校未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起学生求职材料证明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诚信危机,给毕业生就业带来消极 影响 。最后,商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供需基地”在深度和广度上还不够,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4.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4.1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 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生产出的“教育产品”,在教学活动中,大学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与用人单位接触,让学生早日介入就业市场,为就业早做准备。我们应当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应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使学生能通过实际的操作对本专业涉及领域的知识,加深理解,并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就提前做好准备。

  4.2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改变培养模式

  高校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质量。由于 社会 的 发展 、技术的进步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高等学校毕业生必须适应岗位变换、更新知识和 学习 新技术的需要。因此,要加快改革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做到人才的培养适应市场的需要。21世纪是知识 经济 的 时代 ,仅靠单一的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各个高校可以尝试按专业大类招生,不必一开始就细分专业,同时扩大选修课的范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 应用 性、操作性、技能性的课程,使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知识和本领,更好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4.3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各项建设,促进就业指导工作专业化、正规化

  首先应建立和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各项职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发挥信息采集、就业政策与职业咨询、择业技术、技巧指导等功能作用;其次应当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与基层的院系及相关专业人员的联系与沟通,在高校内部组成上下贯通的指导网络。同时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软硬件建设,当前尤其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专兼职人员队伍。

  4.4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放性

  畅通的就业 渠道 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低的基础。作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可以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举办大型供需见面会和专场招聘会,既加强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又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成本,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可以走出校门,深入 企业 ,跟踪调查已就业学生,及时了解企业的具体用人需求以及历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以掌握第一手市场需求信息和市场反馈信息。高校要借鉴国外“合作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在就学期间分阶段到企事业单位 实习工作。 要用人单位提前介入培养和物色人才。

  5结论

  职业选择对于每一个大学生的一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以高等教育的目的为指导,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和学生的需求为导向”的观念,以塑造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引导调整大学生的择业心态为核心内容,坚持工作的持续性、专业性、预见性、针对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教育过程的长效性和对象的全员性等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之中。

  参考 文献

  [1] 冯婧.关于大学生就业 问题 的调查与 分析 . 中国 轻工教育.2006(3)

  [2] 薛浩.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职业时空:综合版,2006,2 (7)

  [3] 郭玉东.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J].人口与经济,2004(10)

  [4] 梁军.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 ,2(2)

就业指导课结课论文

就业指导课结课论文

大学生就业成为高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教育 产品的“出口”直接反映了高等学校的“人口”。以下是“就业指导课结课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在人才培养模式影响下,在学生即将完成社会角色转换的大学阶段里,就业指导工作始终是大专院校学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然而绝大多数却是因循守旧的思路和模式;同时,对就业指导工作到底应该怎样去做,应该做些什么,并没有清晰的思路。应对市场 经济 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更新时代观念,走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困境,势在必行。

笔者根据就业指导工作实际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在校生、电话访谈往届毕业生、信息搜集、召开各类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对己毕业和即将毕业的部分同学及用人单位进行了调研,其中调查问卷共发放1001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957份,调查专业涉及中文、 计算 机 科学 与教育、教育技术、物理、应用 电子 、汉语言文学教育、小学教育等七个专业。现就调研情况归纳分析如下。

一、就业指导的现实性—层出不穷的问题

毕业生整体素质呈滑坡趋势:

首先,我国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学校基本建设及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跟不上飞速 发展的要求,部分学生人学分数较低。其次,学生受社会风气、 网络 等影响,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再次,学生专业技能的欠缺以及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脱轨,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有所下降。

一些专业课设置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器要:

一是职业发展所需求的专业课程未经涉及。二是相当一部分专业课程的设置不甚合理,社会上不需要或需求量很小,而我们却依然开设了且课时较长。三是开设课程出现滞后。比如:现在最流行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是windowsxp和linux,而我们的计算机课本仍停留在DOS和windows 98的教学中。四是重理论轻实践,学的东西用不上,且动手能力差,这就造成了学用不一致的矛盾。如果不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置,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就将面临困境,从某种意义上也反映出教育的严重失误。

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着偏差:

一是就业期望值过高。我们的学生在中小学就被灌输着考上大学就身价倍增,就会拥有“铁饭碗”的思想。致使很多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能理性、正确地估价自己,使不少的毕业生不愿去艰苦地方,不愿去基层。人为的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困难,形成了毕业生就业“有岗”无人去,“无岗”却硬往里钻的局面。

二是就业范围过窄。在“你首选的就业单位是什么”的问卷中,有高达55.4%的学生选择的是中小学,22.07%同学选择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8.92%选择到国有 企业 ,选择到私企和自己创业的加起来只有13.51% 同时,在问卷中反映出学生乡土观念过重,“择业时,你会选择的就业地区是哪里?”,有47.89%的同学选择的是家乡或就近地区,把就业单位局限于家乡这一小块地区, 自然 大大减少了就业的机会,也不利于个人的成长与个人价值的实现。

三是依赖性强。在“你认为在应聘过程中的决定因素有哪些”的问卷中,综合素质、实践经验与社会关系名列前三位。这就出现了一对矛盾,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实质都是一个人的能力问题,而社会关系则是靠关系,有投机取巧之嫌,能力与关系孰重孰轻,谁能最终决定就业成功,作为社会问题的确令人深思。

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滞后:

在现阶段,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只注重了上几节就业指导课,开几场座谈会、报告会、供需见面会,做做就业政策、形式的讲解与分析,而同学最关心的招聘信息却得不到及时的传达、传递,很多毕业生只能通过参加招聘会或到网上自己去搜集招聘信息。就业服务信息的滞后,使我们面对的用人单位局限于本校的招聘会和邻近地区,眼界极不开阔。因此,有组织、有目的、有分析、定期的公布全国各地人才交流市场的招聘信息,应该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来抓,做到有的放矢,面向全国,面向各大中小企业,面向传媒机构,而不是仅仅只在省内作出选择。

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整体规划、全程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有全局观念,统一规划,全程指导,不能时断时续,想到什么做什么。大多数就业指导工作是在毕业前的一两个学期进行,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由于时间短,针对性不强。效果亦不明显。再就是就业指导的形式过于单一。通过与学生的座谈,学生迫切希望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因此,我们要真正做到就业的全程指导.就应把就业指导列为必修,纳人教学轨道,安排专职老师讲课满足学生需求。

二、就业指导的策略性一有效的施措

1、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前提

首先“名师出高徒”。加快培养步伐,多方引进人才,建设一支具有 现代 意识、创新精神、超前意识的教师队伍。让大师、名师成为学校的一面旗帜,从而带动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次,高素质的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高尚品德。因此,我们应在未来教学工作中增加实验课时,帮助学生寻找更多的锻炼机会,适当地提前和延长实习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到自己中意的单位锻炼学习,把自己的才能展现出来,培养一批训练有素、招之即来,战之能胜的真正高素质人才。

2、以市场器求为导向.使专业课程设置趋于合理化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就是市场对我们专业的人才有什么要求,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要做到这一点,一是确立好专业的发展方向。二是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建立起结构合理、课程设置先进化,具有实践能力超前化的切实、可行的优秀课程。

3、就业指导工作要更新观念

就业指导工作要彻底转变观念,要转变学生的观念,转变做就业指导工作人的观念。用伟人、成功人士的事迹 教育 同学,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激励他们的雄心壮志。教育鞭策学生奋发图强,立志成才。同时,要摆正位置,正确认识自己并选择适合发挥自己长处的岗位。工作条件艰苦,待遇不高显然重要,但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重要。对于眼前的困难要耐得住,吃得消,学会从长计议。

4、建立分类资料室和毕业生就业信息 网络 信息服务

首先应建立就业资料室,开架陈列各类就业方面的书籍、报刊、 电子 图像资料,国家就业政策文件,学校就业政策办法,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需求信息,用人单位情况简介,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学校教育教学资料,学生资料等,供单位招聘人才、学生求职和教师从事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 。

其次,建立用人单位资料库。做好毕业生就业后的信息反馈,如:跟踪调查。通过传统的调查问卷和拜访用人单位,及时取得真实可靠的毕业生反馈信息。同时,还应不断开拓新的“客户”,注意做好用人单位用工情况的信息反馈,使各专业都能了解“客户”的要求和愿望。

要利用信息化的工作手段,建立为毕业生就业服务和管理的中心网站,并与校园网、 中国 教育网等社会人才信息网联网,形成连接校内外开放性的就业信息网络,通过网络向用人单位宣传学校,介绍学校的' 历史 发展 、专业设置及应用方向,提供毕业生的资源信息,向学生介绍社会对人才需求状况和用人单位的基本状况,同时还可接受学生上机查询访问和自我择业意向测验,组织毕业生个人资料上网推介等。克服传统的信函交流、供需见面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加快信息获取与流通,使得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能及时、充分、全面的交流。

5、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对于一些新兴的学科,如教育技术学科专业,在社会影响力不高,要加强宣传力度,让用人单位了解。例如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每年定期派出就业工作走访调研小组,由院领导带队到全省各地用人单位去上门走访,同时利用各种机会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参观访问,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扩大影响,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整体规划、全程指导

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必须从新生一人学就开始讲,进行系统、整体、全程的指导。而不是大一“知干什么”;大二“不知怎么干”;大三“团团转”;大四“只兴叹”。必须让学生明白就业形势,丢掉旧的就业观念,把就业的压力转变为学习的动力,同时围绕就业目标攻读选修和必修课程。

7、建立稳定的就业基地

根据专业特点,选择一批对毕业生需求量大、较稳定的重点单位作为顾问单位,加强联系、增进感情、沟通情况、交流信息。积极向顾问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努力使顾问单位得到满意的人才。甚至使这些顾问单位逐渐成为比较稳固的毕业生就业基地。

8.鼓励毕业生主动创业

个人创业是大学生比较明智的选择。首先应该培养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其次才是求职者。这也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目前,虽然我们尚不具备实施创业教育的环境和条件,但是,这并不妨碍树立以创业为核心的、面向未来的新思想、新观念。在实际中,一方面,我们继续深化学校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一个有利于创业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那些条件好素质高的学生树立创业就业、更光荣的意识,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大胆走创业之路,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由毕业教育逐渐向创业教育迈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迎接知识 经济 的挑战。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缺少职业规划意识而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

如何能在强手之中脱颖而出,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选择职业?怎样规划职业生涯?怎样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

我认为,只有做到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并拥有高度战略眼光和较强学习能力的大学生,才能在就业道路上走出一片天。

一 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辅相成

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很多人才,社会需要决定着求职的环境。社会需要、市场需要,就是就业选择的方向。首先,一个职业的前途是与社会需要息息相关的,只有准确把握社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选择的职业才有发展潜力,个人在职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会增值,个人才能获得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自我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障。其次,职业选择本身还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个人选择单位,单位选择个人。一个人在做职业选择时,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这样才能跟单位配对成功。 再次,职业选择还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选择职业。

所以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完全凭主观意志和愿望行事。如果个人的择业脱离了社会和市场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只有把社会需要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和志趣结合起来,才有成功的希望!

二 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

调查显示,当代青年择业时更加重视自我发展机会和职业的前途。在调查中,许多大学生都认识到,“到一个前景不妙的企业工作,意味着今天就业明天便失业”。他们认为,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能给人信任感和拼搏的动力。如果一个企业前景不佳、缺乏后劲,即使工资收入暂时丰厚,也不能让员工有稳定感。而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 大学专业不一定成为你职业选择的方向。我认为,大学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职业是为了个人生存、生活,获得持续活动的一个必要途径,职业的选择需要在社会上不断地磨练,慢慢选择的。职业内涵是没有高下贵贱,对社会有用的就可以,没有优劣之分。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审时度势,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切忌“病急乱投医”,对待就业问题要更加理性。

三 实力与努力并重

要在事业的领域里飞翔,我认为,需要有一对翅膀——哲学和文学艺术。为什么呢?哲学给我们睿智,文艺给我们灵感。这是两种不同的智慧,哲学智慧是一种理性的智慧,文艺智慧是一种直接的智慧。有这两种智慧,我们就不怕不成功。 人文教育是人格塑造的工程,哲学和文艺是人生起飞的两个翅膀。,我认为,个人的发展是可以选择的,知识的储备决定了以后的发展道路。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历史性地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的教育阶段,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能在就业这条窄道上越走越宽?毫无疑问,实力与努力是你成功之路的领头兵。一个人只有实力而不努力,这个人太懒;一个人只会努力而没有实力,这个人太蠢。当一个人实力与努力并重时,成功之路也就离你不远了……

总结

如果说高考是万人过独木桥,那么大学生就业就像是在浩瀚无边的沙漠中寻找绿洲,机会到处都有,看你怎么把握。我想,只要我们把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拥有实力的同时加倍努力,不断学习新事物,做到思路清晰,行动一致,没有什么不可以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