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我们接触大自然的一种途径.因此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演不出来,更不用说是优美的音乐,可若充其得全是音乐,那也不是一部好戏,处理好两者关系才是至关重要的,怎样让你的生活丰富多彩?怎样让你的生活变成协调?分清主次才是重要的.
贝多芬曾经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够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法自拔的苦难。
确实,流行音乐已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广为流传。慢慢地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去,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业余的乐趣。
在亲睐流行音乐的青年人中,学生占了绝对的主流,对高雅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不同看法,社会各界曾发生过诸多争论。
流行音乐确实给中学生带来了许多不同的影响。然而,当代中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见解也不尽相同。学习比较好的同学对流行音乐的看法也许会因为周围环境各有不同,有的认为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放松人们的心情,有的则不屑一顾,认为是浪费时间;学习比较不突出的学生则痴迷于动感一族,他们是寻找刺激,寻找一种适合他们感觉的然而,处于中等水平的同学则抱较为中立的态度,认为听不听都无所谓。
有一个音乐家曾这么看待流行音乐走进校园的――流行音乐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舒适的成长环境,并积极帮助他们提升鉴别能力和抵抗诱惑的能力。流行音乐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队伍里,可在紧张之余,缓解学生的身心,给紧张的气氛抹下一点镇定剂。
在众多的好处下也蕴藏着不利的一面,因为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就像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
就拿上去年很热门的“超级女声”来说吧!
“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 ”一首《想唱就唱》,前段时间在媒体的收视率极高,其歌声回荡在大街小巷,城市乡村。一场声势浩大的“超级女声”PK赛吸引了亿万观众为之唱彩呐喊。至于周笔畅等超女,中学生对她们是何等的熟悉,甚至把她们当成了自己的青春偶像。
在崇尚自由、追求个性的今天,中学生谁又能抵挡这些时尚的诱惑呢?在音乐实践中,我们发现如今的学生普遍喜欢流行音乐,而且很多都是追星族。他们甚至为了表明自己是某个明星的忠实FANS,而去模仿他们的发型、穿着。考为什么流行音乐能轻易地将学生吸收住,而现在正统的音乐却被排斥?
现在学生边走路边听MP3的现象已经很平凡了。有的总是边走边跟着哼,有的则把音量调得很大。然而,在他们尽情地在音乐乐园里遨游时,他们却不知道危害在伴随着他们。长时间地听MP3,会直接地影响到自己的听觉器官,从而影响到你的听力,所以听MP3时应懂行得自我合理调节。
然而,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流行音乐呢?
首先,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流行音乐。随着社会发展潮流的更,人们从古典音乐走到一个新的阶段——流行音乐。19世纪,我国音乐家黎锦晖首先将流行音乐带到中国。发展到了今天这个全面繁荣的时期。它之所以有如此迅猛的发展,与其自身的特点密不可分;语言生动,易于接受。虽然我们不能把流行音乐定为高雅音乐,但它在现实生活中影响之大,成为人们释放或表达感情的一种重要方式。
其次,多听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其实,有大量的优秀作品,对中学生都能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就拿刘德华唱的那首《中国人》来说吧!这首歌由表达了人们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情节,透露出一腔爱国热情,激励中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繁荣而奋发国强,刻苦学习。
所以,能够正确看对流行音乐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流行音乐的积极作用,让流行音乐成为中学生“解压”的一种重要方式。
一、正面影响
通常我们的教育者看待流行音乐多持否定态度,认为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主要是负面的。事实上,流行音乐也有自身的优势,如果正确对待并稍加利用就会成为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1.丰富了中学生的音乐感知体验
中学生听音乐就是感知音乐的过程。音乐感知分为音乐感觉和音乐知觉。音乐感觉是音乐及其相关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在人脑中产生对音乐及其相关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音乐感觉使人能够认识到音乐的基本属性,如节奏、音高等。音乐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各种音乐信息刺激在人脑中的整体的反映。音乐知觉是在音乐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对音乐及相关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就不能形成对它的整体映像。在现实的音乐体验中,孤立的音乐感觉很少出现,人们总是以音乐知觉的形式直接感知音乐,音乐感觉只是作为音乐知觉的组成部分存在于音乐知觉中。音乐实践是形成音乐知觉先决条件,也就是说音乐知觉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多听、多体验音乐作品。在中学生日常生活的音乐体验中,流行音乐占有很大比重。流行音乐为学生们感知音乐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从与流行音乐的频繁接触中,学生们在感性的直观上获得了对音乐基本属性的认识[1]。比方说,有些学生不太会识谱,也不能正确表述节奏节拍、音高的含义,但是他们却能较准确地唱不少流行歌曲,节奏把握得也不错。有些流行歌曲如R&B、摇滚等曲风的歌曲,音高和节奏都有相当大难度,但是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通过反复模仿和练习也能够在整体音乐感觉上把握它。流行音乐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激发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热情,让他们认识到了音乐的重要性,使音乐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可以这样说,流行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中学生们接触音乐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热衷音乐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2.为形象思维提供感性经验的支持
形象思维是以直观现象或表象为支柱进行的思维。艺术家进行创作的艺术思维中大量的是形象思维。文学家描述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画家描绘的逼真画面、音乐家塑造的动人场景,都是形象思维的结果。艺术思维是人类思维中的一种较高级和复杂的形象思维形式。
欣赏流行音乐是运用形象思维理解音乐的初级阶段,流行音乐可以唤起学生的感性经验,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这些感性经验和思维能力的积累和整合又可以迁移到高雅音乐的欣赏中,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再者,欣赏流行音乐本身就是一个经验或体验积累的过程,当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听众会有意或无意地形成音乐要素与音乐形象或音乐内容之间的联结,比如强音让人感觉力量大或距离近,弱音让人感觉无助或遥远;欢快节奏与轻松活泼的情境相关;缓慢的速度与抒情、悲伤、沉思等情境关联:还有音色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等。这些经验都有助于欣赏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高雅音乐。
3.有助于情绪情感的调节
为什么流行音乐可以帮助中学生调节情绪情感呢?其原因有四点。第一、流行音乐本身就是十分情绪化的音乐类型,绝大部分的流行歌曲都是以抒情为主要内容的。这是流行音乐能够和中学生产生心灵共振的根本原因,也是流行音乐有助于调节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前提条件[2]。第二、流行音乐的题材贴近生活,特别是有些校园民谣写的就像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比如《朋友》、《相亲相爱》、《童年》等等。这些作品使学生感到亲切,能够与他们的心灵相通,可以释放他们的心情。第三、流行音乐通俗易懂,相对于高雅音乐,欣赏流行音乐无需付出太大的精力,所以在繁重的学习之余,它成了中学生们的消除紧张疲劳的“轻松剂”。第四、流行音乐形式丰富多样且琅琅上口,中学生们喜欢用唱流行歌曲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有对友谊的珍惜,也有对生活的热爱;有幸福之情的流露,也有伤感的抒情;还有对神圣爱情的羡慕和向往。有些同学出于自尊或自信心等方面的原因,羞于用语言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流行音乐更成了他们表情达意的好工具。另外,中学生的情绪情感还具有内隐性的特点,所以流行音乐在某些时候还被用来掩饰他们的内心活动。基于上述四种原因,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流行音乐有助于中学生情绪情感的调节。
二、负面影响
1.内容过于简单直白,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欣赏对象类型不同,想象的程度也会有差异。对于那些内容相对具有确指性的音乐作品来说,如歌剧、舞剧、影视配乐以至一般的歌曲,这类作品由于艺术构成中的场景、画面、情节及歌词等种种因素,给聆听者的想象提供了某种程度的规限性。这种规限性一方面给聆听者的想象指引了方向,另一方面又圈定了想象的内容和范围。材料越具体、内容越直白的音乐,对于受众的想象指向性就越明确,规限性也就越大,受众的想象空间就越小。反之,材料越抽象、内容越含蓄的音乐,对于受众的想象指向性越模糊,规限性越小,从而受众的想象空间就越大。
另外,想象还与欣赏者的欣赏水平、审美经验、文化素养等因素相关,要根据欣赏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作品。对于中学生来说,选择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作品作为欣赏对象都不利于想象力的发展。流行音乐大多配有歌词,还有很多根据内容制成了MTV作品,这些视听因素无疑能给欣赏者理解作品提供方便,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想象的空间。中学生正处于各种能力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长期偏爱流行音乐、忽视其它音乐类型的欣赏,不利于音乐领域中想象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和创造力的发展。
2.某些作品容易加剧中学生情绪情感的不稳定和极端化
在流行音乐中,也有部分音乐表现了对社会的不满和反叛情绪。客观的说,这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某些成年人情感的宣泄,但对于情绪情感本来就不稳定、容易走极端的中学生来说,这些歌曲就成了“假恶丑”的诱因,成了情绪情感极端化的催化剂。有些同学在学习上遭受了挫折,学习成绩老上不去,同时还面临着家长、老师和班级环境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情绪情感开始动荡不安,意志力也经受着考验,如果他能及时调整变压力为动力,勤奋刻苦地学习,一段时间后,成绩进步了,不但精神愉悦,还获得了战胜困难的成就感。但是如果他意志不够坚定,同时又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这时候就可能造成学生情绪的不稳定和极端化。
3.流行音乐的“文化效应”不利干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文化效应举例:近几年来类似于《超级女声》等平民选秀活动特别火爆,无论是参赛者还是观众,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不少中学生逃课去参加比赛,希望有机会圆自己的歌星梦……
影响:中学生追星的原因除了发自内心的喜爱以外,还有个重要原因是歌星们幸运地过着他们梦寐以求的生活:前呼后拥光彩照人、金钱地位名利双收等等。而且这一切似乎不需要付出太大的努力,往往是被星探相中然后重金包装就行了。同学们在羡慕的同时也会感叹:“我要能那样多好啊!”现在机会来了,各种媒体不失时机地推出了《超级女声》等娱乐栏目,同学们当然不能错过良机,从海选到总决赛,就算没实力参加看着别人从平民变成公主也有替代性满足感。事实上,每个人的成功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但是流行音乐带来的这种文化现象容易让人误解了成功的真谛。学生们会认为成功更多来自于运气,成功有捷径可寻,不必经历艰苦与漫长的奋斗。中学生处在为自己将来的人生打基础的阶段,这些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极不利于中学生的成长。
在这篇文章章的论述中,笔者从正反两个方面剖析了流行音乐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力求全面和具体。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每个问题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我们在强调流行音乐的负面影响的同时,也要看到它的积极面。流行音乐的文化属性还提醒我们,看待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问题不能局限于音乐本身,还应该扩展到其文化属性带来的效应。只有全面深刻地认识流行音乐给中学生心理带来的影响,我们才能对流行音乐的教育价值做出正确判断,并提出正确合理的教育策略
近年来,流行歌曲成为校园不可忽视的“热点”,学生们或高歌或低吟,他们在歌声中领略着青春和浪漫的乐趣。事实上,哼唱流行歌曲已成为中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流行歌曲旋律清新明快,用词用语脍炙人口,表现了当代社会五彩斑谰的生活与大自然的美好景致。它以特有的优势占领了中学生的课外生活天地。若能将它引到高考作文中来,必将能开拓写作的新天地。首先,它能陶冶学生性情,提高艺术鉴赏情趣。好的歌词犹如一首诗,一幅画,让人清心悦目,教人深思反省。其次,歌词的蕴意含理还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让人在享乐歌曲的同时从中汲取营养,感悟人生哲理。其三,借用歌词洗练的词句,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词中排比、拟人、对偶、设问等修辞技巧的运用,也值得借鉴学习。其实,这种巧用流行歌词写高考作文的情况早已出现。
如2000年高考满分作文《问世间情为何物》,本文的作者大胆引用台湾歌星姜育恒的《梅花三弄》主题曲的精美歌词,塑造了新形——四大美女形象,注入新内涵——各有其怨,对“情”字的理解丰富多彩,使文章既有时代气息,又有古典韵律之美。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一句话,一辈子》,引自周华健主唱的《朋友》的歌词,赞美了朋友之间的“一诺千金”式的诚信可贵。又如山东考生当年满分作文《明明白白我的心》,也是取自人们非常熟悉的歌词,这里的含义就是坦荡、诚信,拒绝欺诈诓骗。这样引用,言简意丰,通俗而不失含蓄。2001年高考作文还有《我的未来不是梦》《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诚信这一种》,一看标题就知道是求助于亲切自然、新鲜活泼的现代流行歌曲。由于流行歌曲产生了强烈的社会“轰动效应”,歌名及歌词有“知名度”,容易产生共鸣,况且有的优美歌曲的歌词蕴藉丰富,富含哲理,荡气回肠,魅力十足,如能善借巧化,定能妙笔生花,写出创新之文。
例文1
“走过多少路,一个人才被称做男人?
飞过多少大洋,白鸽才安详地长眠在沙滩?
……所有的答案,朋友,答案在风中飘扬。”
——(美)鲍勃·迪伦
这是80年代流行在美国的一首乡村歌曲,每一段歌词都以对生命对世界的疑问起首,又以似答非答的“在风中飘扬”作结,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更引起人们对“人生”这一严肃命题的思考——究竟怎样的人生经历,能使人被称做“男人”;能使白鸽死得“安祥”……此时此刻,让我们随着时间和空间这两股“风”去寻找答案。
按照古往今来老百姓的观点,一生多福多寿平平安安即可算人生中的“上品”,这从逢年过节人们对生活的祝辞里最易发现——“有余”、“平安”、“高升”……是的,只要是“神经没什么毛病的”,大概没有人会祝福自家“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甚至“苦其心志,饿其体肤”……这是“傻瓜”才想要的。
然而,历史记下了无数这样的“傻瓜”。从“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到“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陶渊明;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到“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秋瑾,这些“傻瓜”们,为了一个可道又不可道的“道”字,甘守清贫,粪土权贵,直至“殉道”,他们真是“傻”得可爱,可敬!看来他们对于人生答案已经写在自己的言行中了。
人到底应如何度过一生?这问题在西方人那里又有不同的答案,就不提苏拉底、哥白尼、布鲁诺……了吧?他们也可以归入“傻瓜”一族。我们来看看另一类人,他们常被认为是“神经质的”,他们中有发现了“美洲”的哥伦布,横过太平洋的第一人麦哲伦,以及美国人梭罗——梭罗的知名度也许不如前两位,那是因为,按照爱默生的话说:“他所进行的研究太宏大以至于也许需要几倍的寿命才能完成”。梭罗一生都在观察、旅行、学习。学习所有未知的事物,这是这一类人的共同爱好,他们的人生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冒险和发现。
不用再列举了吧——只需这样来窥一斑,我们就可以发现:人人都有他自己对人生的不同看法,正是这种看法指导着人的一生,或平凡、平安,或峻峭、高远,或波澜壮阔而富有传 奇色彩……这正如本题材中那位学者所遇到的情况——同一道题,不同的人便有不同的答案。
这样的年纪就来讨论“人生”,有点“不自量力”吧,可我记得少年英雄夏完淳正是在这个年纪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永恒的句号。人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经历给人生以不同的诠释,并且,尽可能地理解别人——理解就是:不以自己的人生观来品评别人的行为。
让我们尊重所有给人生的答案——因为就宇宙的浩渺和人类的渺来说,并没有哪一个答案真的就比别的更高明,我们是弱小的同类,更应互相看重。最后请允许我仍以《答案在风中飘扬》的歌词作结:
“高山能存在多少年,直到变成沧海?
人生能有多少年,直到灵魂获得自由?
经历多少磨难,人才明白尊重生命?
…………
所有的答案,朋友、答案在风中飘扬。”
简评:将外国流行歌曲巧妙写入高考作文中是本文一大特色。开头引用并作了解释,歌词对生命、对世界的疑问就隐含着“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意思。最后一段,仍以歌词作结,首尾遥相呼应,结构紧凑。歌词的引用,再加上古诗文举列都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例文2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孟子曰:“若所行似善而善,毋宁不为;若所行似恶而非恶,毋宁为之。”匆匆人生路途,匆匆的行路脚步,匆匆的心灵选择。在这来去匆匆之间
,应点燃一盏怎样的心灯?
往事越千年,白浪滔天。是谁说过,选择便意味着拒绝。于是,筚路蓝缕中,有着许由对王位禅让的拒绝;群雄逐鹿中,有着关云长对上马金下马银的拒绝;魏晋风骨中,有着陶渊明对五斗米俸禄的拒绝。心灵的激荡顺着历史长河漂流至今,穿过往夕,他们依稀的身影便如同皓月当空,逼视我们的心灵。你敢对着湛蓝得透明的天空发誓吗?你敢对着群星璀璨的夜空袒露你的心扉吗?我不敢。我只能悄悄深埋在心底,当面对着诱惑,能勇敢把它点亮。
历史是座宝藏,华夏文化便是那巍巍昆仑,莽莽太行。一路前行,当你被纷繁世事压迫得难以喘息时,听听阮籍的恸哭,你便明白什么是真实;当下一个休假到来时,也许你已和家人决定了度假的车票;当你情场失意、官场潦倒之际,听听丧妻贬官的苏轼为你高歌“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不知你的心情是否如雨后初霁的天空丽日高照;当你背负着生活赐予你的累累伤痕痛不欲生,听听郑板桥羽扇中轻摇出的“任尔东南西北风”,也许你也会“难得糊涂”一把。人生之路四通八达,“风物长宜放眼量”。生命的质量便在于我们的选择。
也有迷茫,我学着选择倾听;也有挫折,我学着学会忘记。面对明天,选择一条开阔的大道;面对人生,选择一盏明亮的心灯。如果哪天我说我不再伤悲,如果哪天我说我不再徘徊,那便是我找到了我的心星。
“天边有颗模糊的星星偷偷探出了头,都市的霓虹突然之间都不再闪烁。”这是很久前的一首歌曲。不是吗?我们就像是撒欢跑到沙滩上的孩子,美丽的贝壳一字排在我们面前,我们很难找到最好的,结果也丢掉了捏在手心那块最喜欢的。没有了爸妈的牵手,只有让星光“照亮我的家门,让迷失的孩子找到来时的路”。
如果哪天我不会后悔,如果哪天我说我不会劳累,那便是在落日的余晖之后,夜幕上有一颗我的星星。你的呢?
简评:本文语言很有特色,大量的引用,化用古人的诗词、事迹,表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渊博的历史知识。排比句的大量运用,也增强了语言的的气势。特别是结尾巧妙引用郑智化《星星点灯》中的歌词作为暗中的旋律浮出水面,将人拉到现实中,将古今融为一炉。
例文3
浙江 考生
记得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有一句歌词:“天地之间有杆秤。”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也有着一杆秤,当我们面对荣誉的时候,它帮助我们认清自我;当我们接受他人的时候,它帮助我们鉴别真伪。这杆秤就是我们判断外部事物和人的是非褒贬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或者说是我们的是非观。
但在许多人的心中,这杆秤的秤杆并没有保持绝对平衡,而是随着自己对对方的感情亲疏而左右倾斜。这样的例子有不少,比如在单位评先进的进程中,有的凭感情亲疏搞区别对待,对老单位,老先进宠着、哄着、护着,对其他单位则鸡蛋里挑骨头;再比如,在某些高校中一些教授对学生也以有色眼镜观之,若自己觉得不错的,则在评奖学金、入党等事上处处为他们开绿灯,否则则横加阻挠。对于这一类人,作为道德问题批判显得过重,只能说,他们都没有放平自己的秤杆。秤杆不平问题小,但如果秤杆太过倾斜而翻倒的话,就会酿成大祸。
枰杆的问题放大了看,也就能看到国家的问题。有研究表明,虽然美国的贫富差距比中国大得多,但美国国民对政府的普遍不满心理却没有中国的强。原因何在?因为美国从建国以来就致力于建设一个机会均等而非结果均等的社会。政府的功能,在于建立和维持一个公正的“游戏规则”,让个人在这个“游戏规则”中竞争,自己承担竞争的后果,所以当美国人在竞争中失败时,就不会抱怨“游戏规则”不公。而在中国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中国人在企业中想要向上“爬”,能力可以不出众,技术可以不过硬,但与上司的感情却绝对不能搞“僵”。这在一定程序上也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虽然无所谓褒贬,但如果中国人能放平心中的秤杆,不再凭感情亲疏来判断他人,这于人于己于国,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话又说回来,人毕竟是人,不是只会被动接受的智能洗衣机,要做到像计算机一样的绝对理性固然不可能,像墨家那样主张无差别的爱,但忽视依亲疏而感情不一样的人间现实的情感,也是不合适的。既然如此,就让我们尽己所能,放平自己心中的秤杆,为创造一个公平的世界而努力吧!
简评:作者巧妙地将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的一句歌词点化为比喻并作标题,由此引发议论,深刻地阐明了自己的主张:如果每个人都能放平心中的秤杆,不凭感情的亲疏去待人处事,这于人于己于国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歌词的巧妙化用,主宰了全文的旋律。
例文4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这是《清官谣》中对作官人标准的评价。
其实天地之间有一杆适用于所有人的秤,那就是诚信。它衡量着人的行为,处事方法,对人态度,它胜于人们所拥有的其它东西,诸如“美貌”、“才学”、“金钱”、“荣誉”。
诚信对己,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还记得“掩耳盗铃”的故事吗?那就是欺骗自己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坦诚相待,那他注定一辈子都只能是生活在自欺欺人的世界里,永远不敢挺直腰杆面对自己,面对生活。因此说,诚信是人之所以称之为人的基本标准。对自己诚实,才能正大光明地去对待生活,挺胸昂头地立于天地之间!
诚信对人,是我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这里所说的人,不但指与你平辈或比你年老的人,还包括自己的下一辈。还记得“曾子杀猪”的故事吗?曾子为了履行自己对儿子的诺言,杀掉了家中唯一—头猪,可以说在他的心中,诚信是永远重于象征财富的金钱和猪的。曾子的言行不但维护了自己的诚信原则,也使儿子得到了诚信方面的教育。在当今社会中,企业间经济利益的竞争尤为激烈,但残酷的竞争不会也不能影响人们对诚信待人信条的丝毫动摇。因为对对手的欺骗,实际上就是对自己实力的不自信,它还会直接导致经济利益的受损;相反,因为对客户诚信,主动承认自己的不足或失误,反而会得到客户的信赖,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对他人诚信是一种道德品质,它会使你的人生、事业显得分外成功!诚信对社会,诚信对国家,是诚信对己、诚信对人的升华。它已不再是一种行为,一种态度,而上升为一种精神,一种对祖国忠诚,对社会忠信的精神,成为一个民族永立不倒的灵魂。
对社会诚信,你的人格也会得到升华!
天地之秤,在你我心中。在社会大舞台中,有了它,个人变得坦荡;有了它,人际关系变得自然;有了它,整个民族将永远不倒。
简评: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流行歌曲,如果我们头脑中有一个歌词小仓库,考试时灵活调用这一语言资源,常会笔下生花,收到特殊效果。本文开篇就将《宰相刘罗锅》中的一句歌词作为发端,巧妙地将诚信喻为秤,强调了诚信在“人的行为,处事方法,对人态度”上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