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加快发展,在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畜牧业经济管理是农业经济管理理论的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畜牧业经济管理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策略
【摘要】 发展地区畜牧业的循环经济可提高粮食产量。减少污染、开辟新能源、增加农民收入。可参照禽-粪-饲料、畜-粪-渔-果、畜-沼-菜、草-畜-草等的循环模式发展。应采取的主要 措施 有:大力宣传、调整农牧业结构、秸秆过腹还田、先行示范、逐步推广、坚持外延扩张与内涵提高相结合等。促进欠发达地区畜牧业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 畜牧业循环经济 模式措施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过程,要求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畜牧业是农业的转化产业,上连 种植 业,下连运销加工业,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对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畜牧业在全省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意义深远。
l.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1.1 是提高粮食产量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食粮畜禽数量大增,随着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建设的日益扩大,种植粮食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今后粮食的增产只能靠提高粮食单产来实现。现阶段,为了提高粮食单产,大量的使用化肥,一是导致投入的边际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上升;二是土地板结,地力下降,致使粮食单产很难有大的提高。有效利用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料不仅能够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增加土地有机物质含量,而且还可大幅度地提高粮食的产量,真正达到以农养畜,畜返哺农,促进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1.2 有利于开辟新能源,缓解农村燃料紧缺
燃料问题关系到农民的基本生活,影响到农村环境改善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农户燃料以煤、柴、秸秆为主,成本高,污染大,一些地方因燃料缺乏而砍林木、挖树根、铲草皮,对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破坏。畜禽的代谢物――粪尿,是较理想的沼气原料,沼气的热值较高,5000J/m3,相当于lkg原煤或0.7kg标准煤。据测算,每头牛的粪便每年可产沼气600m3,相当于500kg标准煤,如果合理应用,相当于每头牛直接增加经济效益300元以上【l】。利用畜禽类粪便生产沼气,是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1.3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动物粪便不能有效利用给农村环境带来了较大污染。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对畜禽粪便进行再处理、再利用,可大大减少空气臭味和蚊蝇、病菌的滋生,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保障人畜健康;秸秆过腹还田、循环利用,可减少以往焚烧秸秆、随意丢弃秸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净化农田和大气环境;扩大人工种草、减少林木砍伐,可尽快恢复林草植被,保持水土,净化空气。
1.4可形成新的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据统计,目前农作物秸秆利用率极低,70%的农作物秸秆被当作垃圾烧掉。农作物秸秆和粮食一样都是重要的农产品,是发展食草畜禽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加大农作物秸秆的开发力度。发展秸秆饲料【2】。如果将农作物秸秆全部开发,全市可增加几十个加工厂,增加上千人就业,每亩农作物秸秆还可增加数百元的经济收入。
2.全省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模式
在畜牧业的发展上,应转变方式,变可持续增长为可持续发展,把畜牧业和农业、加工业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形成畜多-肥多-粮多-畜多的良性循环。根据全省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我省畜牧业循环经济可走如下发展模式:
2.1禽-粪-饲料(有机肥料)循环
该循环就是将鸡粪作为饲料原料,鸡粪中含有大量的氮、磷、蛋白质等可利用有机物质,将鲜鸡粪晾干,再用鸡粪膨化机进行膨化即可。膨化出的鸡粪不仅无臭味,而且色泽淡黄,有炒香味,可替代粮食饲料喂养畜禽。用同样 方法 制成有机肥后,可完全替代化肥,而成本仅是尿素价格的一半。
2.2畜-粪-渔-果循环
该循环就是将畜禽粪便稍加处理(消毒)后,直接撒人鱼塘, 捕鱼 后,用鱼塘水浇灌果树,实现三赢【3】。此循环已被全国许多地区应用,效益十分显著,不仅降低了养鱼成本,而且减少了果树的施肥量,提高了果肉含糖量。
2.3畜-沼-菜循环
经测算,每头标准畜可年产600多立方沼气,产生的沼气可以解决农户照明和生活燃料需要。除了将沼气用于生活之需外,还可把富余沼气通人种植蔬菜的大棚里,用于冬天增温,还可把沼液、沼渣作为蔬菜使用的肥料,用此肥料所生产的蔬菜能达到绿色要求。
2.4草-畜-草循环
种草养畜是提高畜牧业效益和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群众认识到其效益。用牧草养奶牛,经济效益比种粮食高,并且能提高乳脂率,还能大幅度提高产奶量。
3.全省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
我们认为,现阶段我省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可采取如下措施:
3.1大力宣传,提高农民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意识
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主战场在农村,只有让农民明白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科学道理和综合效益。农民才能转变为自觉行动。因此,要通过大力宣传 教育 和技术的普及来提高广大农民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要积极引导科技人员进行畜牧业清洁生产和资源再利用开发研究,并在农村搞好模范试点,推广和普及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3.2 调整农牧业结构,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资源开发为依托,调整种植结构,扩大退耕种草和饲用玉米面积。基于目前约三分之一粮食用作饲料的现实和饲料粮需求持续增长的趋势,应按人畜分粮的要求,对现有的种植结构进行调整,把饲料生产纳入种植计划,促进土地产出效益的最大化。改变过去种玉米以收籽实为主的传统,把青贮玉米、高蛋白玉米等专用玉米的种植作为调整玉米品种的主导方向.以解决冬季多汁饲料缺乏问题。
3.3 推行秸秆过腹还田,提高秸秆的饲料利用率
目前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的途径主要有:秸秆直接还田、秸秆堆沤还田、秸秆气化作能源、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等【4】。上述方法,有的生产成本高,有的技术尚不成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秸秆利用问题。秸秆过腹还田,在我国目前是一项技术上最成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好的利用方式,具有秸秆利用量大、节约饲料用粮、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牧业良性循环等综合优势。
3.4先行示范,逐步推广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相关的技术如何配套、工作如何开展,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完善。应尽快选择一批不同地域的代表性乡村,通过财政扶持,先行试验示范【5】。在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上,应以资源利用量大、覆盖面广、技术成熟、投资相对较小的秸秆过腹还田、新式沼气池推广等为主进行示范,取得 经验 后再在全市推广。
3.5坚持外延扩张与内涵提高相结合
发展循环畜牧业,必须改变现有生产方式,由注重数量和规模的粗放式外延发展,转变为数质并举的集约型发展【6】。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因势利导,把发展重点放在促进畜牧业规模成长和质量提高上及有效物质循环利用上,依靠科技进步,注重产业升级和功能开放,真正使可利用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畜牧业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母瑾,王林喜,邱清廉.重视解决“养牛致贫”现象[N].北方经 济报, 2005-Ol- 12.
[2] 滕有正,鸟海芝.草原循环经济与畜牧业产化经营[J].内蒙古 财经 学院学报, 2007,28(1):25-28.
[3] 林天锋.努力确立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J].中国青年政治学 院学报,2005, 22(5):97-101.
[4] 林向红.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23 (1):23-26.
[5] 郝继明.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着力点[J].贵阳学院学报,2007,2 (1):50-54.
[6] 刘学敏.循环经济机制与模式研究[J].经济纵横,2007,23(1): 21-22.
试谈发展现代畜牧业管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就发展现代畜牧业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发展措施,以此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畜牧业:管理:经济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加快发展,在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畜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我国畜牧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方向。
一、发展现代畜牧业管理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
(一)建设现代畜牧业有利于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
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现代畜牧业建设的进程和水平。畜禽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是现代化畜牧业的重要特征。现代畜牧业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发展,以发展高效、生态、品牌畜牧业为目标,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建设现代畜牧业,要通过改善生产环节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规范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使用,扩大优质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畜产品,提高畜禽的生产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为我国在世界范围内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供了可能。建设现代畜牧业,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根本措施,通过建立优势产区,以畜牧企业为龙头,以培植世界知名品牌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外向型畜牧业,不断提高我国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二)畜牧业与消费者健康畜牧业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深远,可以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分析。
从积极影响来看,畜牧产品消费大大有助于人们的健康。从不利影响来看,主要是畜牧业生产中的公共卫生问题,如药物残留的影响(瘦肉精、抗生素等),动物疫病的影响(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畜牧产品的安全性如何,饲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发展现代畜牧业,就是通过舍饲化、集约化和企业化,一方面更好地促进生产发展,提供出更多的畜产品,另一方面更好地控制药物科学合理使用,更好地防控禽流感等各种动物疫病,从而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三)建设现代畜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增加农民收入,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畜牧业,是新阶段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05年全国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已达600多元,占到现金总收入的30%,在一些畜牧业主产省超过了50%,四川省已超过60%。建设现代畜牧业,可以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提高生产效率,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水平,不断增加农牧民的收入。大力发展畜牧业,不仅有效转化粮食和其他副产品,而且带动饲料工业、畜产品加工业、兽药、食品、制革、毛纺、畜牧机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目前,我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达1亿多人。2005年与我国畜牧业生产密切相关的饲料工业、畜产品加工、兽药等产业的产值超过了8000亿元。2005年饲料工业的产量达到1,07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八分之一,居世界第二位,产值为2742亿元。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 渠道 ,成为繁荣经济的重要途径。
二、不断提高发展现代畜牧业管理水平,实现建设现代农业的根本目标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个基本要求,积极发展畜牧生态养殖和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一要突出抓好优质高产人工牧草、饲料作物生产基地建设和农副秸秆加工利用,不断提高牧草的利用效益。二要着力搞好天然草地恢复与建设,充分发挥草地生态屏障功能,推动畜牧业稳定发展。同时,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要充分利用冬闲地突出抓好多年生牧草和一年生牧草及粮草轮作的种植。加强草原防火、鼠虫害防治、对草原灾害、草原纠纷和草原违法处理率达100%;及时监测、及时治理、减少损失,提高草地生态建设服务能力。三要着力推行畜禽清洁生产,狠抓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要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目标,运用生态养殖新理念、新工艺,积极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无害化处理及利用等生态养殖技术,大力推行猪沼果等循环经济模式,建立以畜牧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生态体系,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相互促进和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关键。
产业化是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畜牧产业化经营一头连着国内外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使生产、收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一系列过程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可有效地将分散的个体生产与市场联结起来,既可以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又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加工增值的自我良性循环,解决畜牧业效益低的问题。
(三)坚持科学管理这个理念,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
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科技兴牧的第一要务,加快畜牧业科技体制和兽医体制改革,着力提升畜牧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畜牧兽医人才资源配置,加大对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人员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加快现代畜牧科技知识的更新和普及,全面提高畜牧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采取多种形式,培养懂管理、善经营的畜牧企业家,带领和帮助农牧民发展畜牧生产。深入开展科技进村入户行动,增强农民应用科技、掌握职业技能的能力,让传统农民转化成现代农民和现代农业企业家,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发展高效、低耗的现代化畜牧业,尽快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科技进步是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支撑。
科学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应用,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畜牧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源泉。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保护环境是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根本?在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从而达到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的目的。
(五)加速畜牧产业化经营。
要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通过发展畜牧业实现持续增收的能力。要鼓励加工企业通过机制创新,建立基地、树立品牌,向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提高畜产品加工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通过发展产业化经营,将初级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地联系起来,各环节利益统一起来,形成良性循环。更主要的是通过联结加工,进一步拓宽市场,增加系统的整体效益,企业发展,农民收益稳定,消费者满意。这是现代畜牧业的基本要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现代畜牧业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是光荣而又神圣的事业。因此,积极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方略,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不断加大畜牧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是积极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
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法规政策是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效开展和有序进行的保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业政策与法规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学习掌握并切实贯彻实施我国农村基本政策和法律,对从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干部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关键词:农村政策与法规;教学方法;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效果
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维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学 文化 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公布施行,奠定了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首要地位。自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9年将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并不断出台了有关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政策与法规,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快速稳定发展。临夏农校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升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转变工作思路,将单一的中专 教育 转变为农业中专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和农民短期培训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并将《农村政策与法规》作为主要课程之一。但如何上好这门课程,让学员在工作实际中发挥更大的主体作用,本人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是提高农村政策与法规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一般来说,《农村政策与法规》的授课教师,没有进行专门的学历教育,或者说在大学没有进行该专业的深造研修,而是从农业专业教师或政治专业教师中派生出的,对农业和政策的掌握与理解难免偏颇。而农村政策与法规的制定、颁布、实施和完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多部门、多学科的一门课程。所以,要上好该课程,要求教师具备极高的专业素养。
1.1 教师要潜心学习农村政策与法规的相关知识,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农村政策与法规不仅涉及到农学、社会学、心理学,也涉及到我国农业法、土地法、环境保护法、婚姻法及其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等诸多学科领域,而且,新的 政策法规 又不断出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广泛学习各门学科相关知识及 其它 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同时,必须掌握农村政策与法规的最新动态,给学员讲授最新政策,切实指导实际工作。
1.2 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与农村政策有关的师资培训,加强交流和学习,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1.3 任课教师要在具体的工作生活中,深入农村一线,了解农业、农民、农村中对国家出台的相关农业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该问题的原因,寻求更好更有效的方式方法,为农村贯彻执行政策法规提供参考和建议,以提高自身专业实践水平。
2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是提升农村政策与法规教学效果的有效 措施
2.1 采用参与式教学,加强师生沟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参与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要求做到“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双向互动”。笔者在对村干部学员讲授农村土地经营权这一章节时,根据村干部生产 经验 丰富,整体素质高的特点,本人大胆采用了参与式教学法。先让学员分组讨论当地农村土地的经营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学员纷纷发言。比如:一家一户的生产规模小,劳动力生产效率低;土地条块分割很细,农业机械很难使用;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土地撂荒,同时也有农民无地可种;城郊农村土地被强行开发修建商品房而补偿很低等等,课堂气氛非常热烈。紧接着我趁热打铁又提出了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答案五花八门。这时我提出了有一项政策能较好的解决这些矛盾,那就是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给学员讲解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含义、流转方式,以及安徽省通过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涌现出全国种粮大户的典型案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有所提高。更是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2.2 应用换位教学,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换位教学法是指在特定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临时充当和扮演教师的角色,走上讲台讲课,老师坐在学生座位听课,学生讲完后,由讲课学生先做 自我评价 ,然后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点评 总结 。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利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思考、自我实践、自我激励,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在村干部大专班的教学中,本人选取了关于如何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与学生直接相关的主题,采用了师生换位法教学,将七县一市的学员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员代表,通过小组讨论、代表主讲、大家评定、老师总结四个环节,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使本人对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村干部带头致富的急切心理有更多的理解,使我对服务三农更加坚定了决心和信心。同时也发现个别村干部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存在严重障碍,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锻炼和提高学员全方位的能力。参与式教学不但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挖掘学生潜能的作用,而且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展示了学员才能,加强了同学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提升了学员的组织表达能力。
2.3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农业发展成果,提高学员的带头创新意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国逐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现代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着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在讲授现代农业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让学员了解“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取得的成绩,讲述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要素,通过图片展示了国内外现代农业的模式和类型,使空洞的说教变得有声有色,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作为村干部,不但要承担起农村政策的执行落实,也要成为现代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力军,更要成为推进现代农业的带头人。
2.4 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增强学生的使命感,提升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学中,本人介绍了近年来中共中央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让学员了解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历史背景,系统讲述了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阐述了五个方面的要求及其内在联系。在干部进修班和大专班都布置了作业――根据当地实际,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过两周的深入调查,村干部提出了许多好思路、好办法,而对 调研 报告 的撰写很吃力,进修班学员倒是完成了任务但是内容大多都比较空洞,甚至只是从网上下载打印的。对此状况本人经过反复思考,在村干部大专班讲授了调研报告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方法,并让各县乡的进修干部与该乡村的村干部组合结对,使宏观政策与具体措施相结合、县乡规划与农村实际相结合,撰写出了一篇篇有骨有肉的优秀调研报告。通过这次活动,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了沟通,使学员发挥了专长,弥补了不足,使两个班学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5 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开阔眼界和思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互助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组织农民进入市场的重要措施。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既要立足当地实际,更要放眼世界发展趋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新型产业,本人了解不全面不系统,就邀请省上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系统讲解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特征及其功能和类型,同时介绍了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当地开展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应注意的问题。通过这次专题讲座,不但让学员清楚了怎样去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更是为教师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
摘 要:本文解析了韩国、美国和欧盟的农业政策,以期为我国农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政策;国外;粮食安全;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312 文献标识码:A
城镇化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国,城镇化应该着眼以下3个问题,即发展重点为中小城市;将新生代农民工等已经在城市就业的农民视为主体;解决就业、社保、住房和教育等方面的农民工的主要关注的关键问题。城镇化的推进不能以损害农业这一国民根基为前提,而应该以发展好农业为前提。因此,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特别是农业政策上应该重点考虑到城镇化与农业如何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提升农业从业者的收入,如何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确保我国粮食供给安全问题等等。国家在制定农业政策的时候,从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着眼,应该将重点放在价格政策、补贴政策和金融 保险 政策上。如果从改革的方面来讲,应该从以下方面着眼,即深化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新经营主体的培育以及解决农业从业者日趋减少的问题。在欧美和韩国等国家,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其农业政策法规或许对我国的农业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启示,本文将对其进行概述。
1 韩国农业政策法规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韩国不但依靠工业的腾飞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实现了农业的较快发展。早在1950年,韩国就开始制定计划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并加快了将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速度。韩国农业现在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之列,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生产水平都可以同欧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较。
韩国国土面积小,且农业人口大规模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农业现代化成为一个需急切解决的问题。韩国农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实现现代化,主要是5方面的合力造成的,即流通体系、农业科技、新村运动、农业政策和土地制度。
在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为了避免耕地分散带来的弊端,在尊重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促使土地联合使用。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通过了法律来保护农地的流转,从而为土地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基础。韩国农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保护本国农业,从环境政策、价格政策和生产政策入手,综合运用补贴等手段,确立了稻米作为生产政策的最核心部分;新村运动通过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进一步激发其建设农村的积极性;在农业科技方面,60%以上的农业科技人员属于国家政府人员,从而保证了科技队伍的稳定性;通过建立完善的流通体系,将销售同生产充分结合起来,保证了生产和流通效率。
应该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性的宏观管理;完善市场经济,保证农村经济的活力;确保农业科技队伍的稳定性,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推动力。
2 美国农业政策法规分析
作为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农业政策是紧跟市场的。农场主会根据相应的市场价格变化情况,以利润最大化为指导原则,这是其农业发展的主基调。美国政府会根据其中存在的不足,出台相应政策来弥补市场的不足,主要是宏观方面的政策调整。美国政府对于农业的调控从原先的流通领域拓展到了生产领域,这是基于美国农业巨大的生产力导致粮食生产过剩的情况。罗斯福新政开始后,美国政府开始实施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与农产品生产缩减政策。随后开始了缩减生产金融政策,进而设立了土地银行,为休耕土地提供补助金。这些政策主要是为了防止农产品过剩可能导致的农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从现在的效果来看,达成了宏观调控的目的。
从1985年~1995年这段时间,美国的农业政策开始调整向农业生产的市场化。这是因为欧洲农业快速发展导致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变动,而且美元开始大幅度升值,引发了其农产品竞争力下降的状况。随后,美国政府不断地削减其预算支出,降低受补贴面积,让农场主根据自身状况与市场状况自主调整 种植 面积与种植品种,从而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不但如此,美国还积极开展农业方面的关税与贸易谈判,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随后的《1990年食品、农业、资源保护和贸易法》更是继续放松对生产的管控,推进了农业的市场化。从1996年以后,政府干预农业生产进一步减少。但是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安全,开始重视农场安全,建立了一系列措施,如反周期支付与农作物平均收入选择计划等,并为农业灾害提供救援等等,构建起来一个完善的农场安全网络。
对于农业支持的手段应该更加多元化;集中财力重点补助粮食生产;农业支持政策应该网络化和体系化,避免盲目出台政策;对于农业的支持不应该只停留在行政层次,更应该法律化,进而实现项目化。
3 欧盟农业政策法规分析
在欧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共同农业政策是很重要的一环,虽然备受争议,但是欧盟农业的发展成果却是有目共睹的,其在奶制品、禽肉和糖的出口量上已经超过了美国,摆脱了主要农产品处于净进口的不利状态。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正在转化重点方向,走农业与农村并重的道路,将关注焦点投向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上。《建立农产品统一市场折中协议》着眼于提升农业效率并达成农业市场稳定的目的,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在1992年共同农业政策变动中,开始强调对农业结构的调整。在《走向2020共同农业政策―应对未来粮食、自然资源和区域挑战》中,提出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进行最优化管理,进而维持农村发展的平衡。欧盟开始利用多种措施对农业支持,如价格支持、农业发展支持以及收入补贴等,并进一步提升其农产品市场的自由度。值得注意的是,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放弃了原来的封闭状态,进入到开放状态。
必须以粮食自给为核心制定农业政策;立足于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多功能农业;基于多边贸易协议框架,加大对国内粮食产业的支持力度;可以适当放弃一些低效且处于垄断状态的农业生产领域,来获得农业谈判的主动权;学习欧盟的双边合作策略。
4 总结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政策对于农业发展的走向至关重要。虽然我国农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应借鉴世界农业先进国家的经验,汲取精华,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制定最合理的农业政策。
参考文献
[1] 白文周,吴义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及实现途径[J].经济问题探索,2008,5: 52-55.
[2] 蔡海龙.美国农业政策支持水平变化特点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3,
25(5): 1124-1129.
关于农业政策与法规的论文相关 文章 :
1. 探讨我国农业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论文
2. 中国农业贸易政策论文
3. 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分析论文
4. 农业法律论文
5. 关于新农村建设论文
现如今,撰写 财经 应用论文已成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下面我给大家分享财经应用文写作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财经应用文写作论文篇一:《财经应用文写作 教学 方法 刍议》
摘 要: 财经应用文写作作为财经类高校的基础课程,对提升学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提高写作水平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意图与教学效果的差距也较为明显。为提升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作业互评互改、走出课堂进行实际参观等是较好的方法。
关键词: 财经应用文写作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财经应用文写作作为财经类高校的一门基础性写作课程,在全国财经高校中广为开设。但由于对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本身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特点的认识不足,在实际教学中,财经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效果仍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学生难以将财经专业知识与基础写作技能完美结合;对实际财经事件、财经政策的认识与分析能力不足;缺乏将实际零碎的财经现象综合起来分析的能力。在写作中, 文章 结构逻辑性不强,语言表现能力不足,语言口语化,欠缺平等、真诚、尊重的礼仪素养。
由于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作为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大多数高校往往在一年级开设。我认为,作为一门与实践与专业知识结合紧密的技能训练课程来说,财经应用文写作在低年级开设并不是很合适。固然,低年级学生由于对大学生活与课程有较强的新鲜感,学习的动力也比较充分,但是在写作中将要涉及的专业基础知识与社会认知和实践能力不足,这将直接制约课程教学效果。如在讲述 市场调查 报告 、经济合同等文种写作的时候,由于低年级学生缺乏经济管理、 市场营销 、经济运行规律与《合同法》等相关的知识储备,在教学中就会出现教师在讲台上不厌其烦的讲解,学生却仍堕五里云雾中不知所云的情况。
由此,我认为,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在高年级开设更为合适。大三大四学生由于直接面临就业的压力,对于认知社会与提高融入社会的写作技能有着直接的需要,这就是非常重要且直接的学习动力。同时,由于高年级学生已经进行了几个学年的专业知识 教育 ,对于财经类专业知识有了较多的知识储备,并且随着知识的积累与社会阅历的增加,已经能够对社会现象、财经事件进行一定深度的认识和分析,这对于文章的写作非常重要。有了相应的知识储备,也具备学习的持久动力,财经应用文写作如能在高年级开设,就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由于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实践性较强,与其他学科如秘书学、 商务礼仪 、经济学、经济法等交叉较多,联系紧密,由此,在教学上也应突出它们的联系,这就需要创新、综合多种教学方法。
一、虚拟实践场景,进行模拟训练
在教学中,我发现,设定真实、合理的实践场景,能较好地训练、提高学生处理各种复杂事务的能力。
虚拟实践场景,进一步让学生参与到实践场景之中。比如,在讲到公文写作内容时,可以由教师虚拟出一个单位,将学生安排为不同角色,模拟就某一问题开办会议。在会谈中将公文内容要点展现出来,并由虚拟的秘书做会议记录,形成会议简报和会议纪要。在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将涉及到的公文文种一一展现出来,并形成书面文本。
在虚拟实践场景进行训练时,一定要设定好足够的环境材料,尽可能地提高训练的“仿真度”。尽量结合实际进行场景布置,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但是,在虚拟实践场景时也需要把握一定的尺度,换言之,就是在保证训练目的完成的情况下,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充分的兴趣和思考创造的空间。从教学实践考察来看,设定实践场景时材料充裕、环境逼真,对策和答案实际上已经蕴含于所给的材料之中,学生就可以照搬照抄,而无需参与和创造,达不到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和发散性思维目的。而材料给得少,环境不够真实,多少学生限于自身能力,又无力去补充完整,顿失认真完成作业的兴趣,往往会敷衍应付,无法达到教学意图。所以,尺度的把握是做好写作训练设计的关键。
另外,从财经应用文写作涉及的各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出发,兼顾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分析的能力。财经应用文写作所涉及的专业学科较多,如文书处理、经济合同、诉讼文书、市场统计、市场预测和调查分析、计划 总结 、市场营销、 广告 、社交商务礼仪等诸多方面。这些都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对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的学习中大量接触的知识,只不过缺少整合运用,缺乏融会贯通。而财经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训练正好可以为学生构建这样一个发挥综合能力、进行创造性运用的平台。
当然,写作教学不是也不可能补足学生所有欠缺的知识。但是通过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结构中的缺陷与不足,换言之,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自身知识结构的欠缺之处在哪里,以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地补足或者加强这些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充实自己,学习和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指导学生写作时才能有的放矢。
二、作业互改互评,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在财经应用文写作的教学中,虚拟实践场景进行案例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介绍合同写作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对应几组,模拟合同双方,完成要约、应约、承诺及合同文本写作全过程。在形成文本后,由合同签订双方将合同文本互改互评,互相发现语言表述中的不足。
另外,教师也可以将修改过的作业采用投影、复印等方式教给学生,展开师生互评。师生互评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改,怎样改。如在介绍公文写作时,可以模拟出一篇错误的公文或者找出学生中的典型病文,从公文格式到问题处理和语言表达等各方面入手,引导学生一起修改。教师还可以找到一些正式的文件文本供学生参考。
三、运用“任务驱动”法,提升学习兴趣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即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即首先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为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积极主动应用学习资源,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探索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创造力和自学能力。如在讲解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时,我们就可以设定一份市场调查的任务,将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调查。教师在调查的准备、调查和最终形成文本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一次真正的市场调查。
四、进行实地参观,促进课堂知识理解
财经应用文写作与实践的结合非常紧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局限于课堂讲授,而应将教学场所扩大,带领学生深入实际生活,促进学生写作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如在教学中涉及的商务礼仪、文书处理、市场预测与调查等相关专业知识,教师可以在讲解这些知识之后,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观政府秘书、档案部门,公司管理、公关部门等,请相关负责人为学生讲解写作知识的实际运用,写作中应注意的礼仪规范等。这样就会给学生以教学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综合多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为达到教学意图,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与学生都应做相应的知识储备。在实际教学中,财经应用文写作教师往往是从中文、新闻等专业转化而来的,这就造成部分教师财经类知识储备不足,也会制约教学效果的发挥。所以,教师要在课余时间里补充财经、合同法律、商务礼仪、文书处理与流转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增加对于应用写作的理解,也才能更好地完成财经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工作。
而作为学习的主体,大学生们不能仅在实际需要时才着手了解写作的基础知识,临时抱佛脚只会事倍功半。同学们平时就要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养成关心社会、关注社会、经济 热点 问题的习惯。对于财经事件,要试着主动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分析,增加对社会事物认知的深度。除此以外,大学生也应多加强《大学语文》、《商务礼仪》等人文素养课程和《逻辑学》课程的学习,丰富社交 礼仪知识 ,提高自身人文修养和逻辑分析能力。在综合素养得到提高的基础上,在掌握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之后,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得到真正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郑立群.财经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及对策浅谈[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50-51.
[2]马晓燕.试论财经应用文写作如何实现“文”与“商”结合[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8,(3):118-120.
[3]张艳君.应用文写作动态实训教学法浅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49-50.
[4]於解放.财经应用文写作教学探析[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6):158-159.
财经应用文写作论文篇二:《突破《财经应用文写作》教学瓶颈的几点建议》
摘 要 文章从《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设置的限定 ,教学方法现状分析了《财经应用文写作》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以期找到解决其问题的几点建议,使得该课程的教学能与社会需要相适应。
关键词 财经写作 现状 建议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撰写财经应用文章已成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必备的一项技能,社会的需求引起了高校的重视,为适应这种趋势,国内经济类高校普遍开设了应用写作这门课,财经应用文写作的地位越来越凸显了。日益增加的人员需求与人员供给不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高校财经应用文写作在教学上出现了相应的不足,亟待教学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对财经应用文写作人员培养的需求。
一、《财经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
(一)课程设置不明确
近些年,从全国范围来看,虽然很多大学开设财经应用写作这门课,但这门课程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仍面临被边缘化的趋势。从课程设置来看,在大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应用写作课程设置为公共选修课。就课程本身而言,现在多数课堂都是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教材的大同小异教师注重课堂写的能力,而忽视了很多实践应用的能力,导致教学时间较少、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程之间比例不合理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使当前多数应用写作教学成为一种形式化的教学,学校和教师在这一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课程较少教学的质量也就难以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实践课程较少, 大部分是理论教学, 学生的写作 经验 很少,应用能力大打折扣。
(二)教学方式单一
《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在授课时 ,其内容是相对枯燥和呆板的。一般教学方式都是以文种为单位 ,通过讲解定义、特点、结构构成、分析例文等几个环节完成教学安排 ,最后视情况决定是否给学生留练习 ,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留出练习时间 ,如果不充裕就不了了之。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记得比较清楚 ,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练习和重视,在不熟悉应用情境的情况下很快就会忘记,最后只能是几种文种打架 ,所学的内容完全粘连 ,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可以发现,如此单调的程式化的教学结构模式只能使教学从理论到理论 ,从格式到格式 ,使教学与专业脱离 ,教学与社会脱离 , 毕业 生的财经应用写作能力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例文内容陈旧
现行教材中有一些例文还是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所写内容和现实的生活相差很远 ,无法使学生正确理解。这说明教材的编著者在编写的过程中只是按照大纲 ,按照内容一味套用 , 严重脱离实际,离学生今后的工作实际相去甚远,缺乏趣味性。这既不利于教学,又不利于学生学习。
(四)教师知识狭隘
财经应用文教学目的就是通过讲授各种文体文种的写作格式、写作方法, 使学生掌握各类应用文体的写作技巧, 从而提高写作及表达能力。但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 严重阻碍了教学目的的实现, 即教师的知识结构、知识储备难以适应财经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实际需要, 知识面过于狭窄,或者根本没有相关的财经类基本知识。因此, 影响了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也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关于《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几点建议
(一)优化课程设置
在高校《财经应用写作》教学当中,要不断优化课程设置,体现出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 据此,在课程设置上应该《财经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时间,从思想重视起这一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要适当的增加实践课程的数量,这里的实践课程应该 占到教学课程的一半以上。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不断的应用写作中积累更多的写作经验,在熟悉各种应用写作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强化 自己的语言编辑、 组织能力 ,文字的表达能力,提高自己应用写作的质量。
(二)与专业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财经应用写作》教学与学生的专业有效结合起来,适当压缩公文的比例 ,公文中只讲一些常用公文 ,例如通知 ,报告等。在教学实践中 ,应该允许老师根据具体情况 , 增加和财经相关文种的教学,加入实用性很强同时又是学生所需要的文体。
(三)更新教师知识
《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 ,不仅要求教师对所讲文体能精通 ,而且要求教师知识的全面化、多元化。因此, 更新教授课程的教师知识, 努力涉猎经济、金融、会计等学科知识, 这是胜任教师职业岗位工作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中文方面的知识 ,还要多涉猎经济方面的相关知识 ,做到知识的广与专的结合。
(四)加强实践实训
知识性、实践性、应用性只有在分析文章、写作训练过程中才能得以体现。在大学财经应用文课堂教学活动中, 学生不只是单纯接受新知识, 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实训进行写作训练, 去掌握财经类日常应用文书及专业应用文书的写作方式方法, 如财务计划、财务分析报告、经济活动分析、商品库存结构分析、外贸文书等。这样, 学生可以把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应用到实际写作活动中。因此, 加强实践实训力度, 可以尽快提高在校大学生财经应用文写作能力与水平。
总之,《财经应用写作》教学是经济类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写作学、语言学、逻辑学等为基础, 集经济法律、财务会计、审计 保险 等知识为一体的 “ 新兴”学科,是学生走向社会从事经济类相关工作的坚实基础,高校对此要有足够的重视,想法设法的提高应用写作教学水平。 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财经应用文写作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才能时刻关注其发展前沿动态, 时刻注意研究其发展趋势、特点, 时刻把最新的研究成果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去指导学生写作活动、规范写作格式、推进教学改革, 进而实现人才能力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晓荣.财经写作 [M].西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2]王敏杰.财经应用文[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3]吴绪久.实用写作 [M ].北京: 科技出版社, 2005.
财经应用文写作论文篇三:《如何提高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学效果》
摘 要:《财经应用文写作》是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但实际情况是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趣,这门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完全处于无趣且低效状态。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如何提高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学效果及学生应用文写作的能力,这是一个值得大家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实际教学中总结出了一些方法。
关键词:财经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财经应用文写作》是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笔者曾与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的老师交流,都说教得很辛苦,没有语文课来得有趣;与学生交流,都说学得很无趣,应用文写作课内容枯燥、形式刻板,加上任务式的写作,让人生厌。在职业学校,学生重视的是专业课程和技能证书,对一些基础课程的重视度往往要看课程本身的趣味性了,而财经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吃力不讨好的课。
财经应用文写作课处于无趣且低效状态,但学校既然开设了这门课,目的和意义是无需我们去论说争辩的。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作为一名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的老师,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这单调乏味的写作课上得精彩而有效?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这门课是有趣且易学的?笔者带着这样的问题开始了这门课的教学,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最终有所收获: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了财经应用文这门课不仅是有趣的,而且是有用的;不仅让学生学得很快乐,而且写得也很轻松。下面就提高财经应用文写作课教学效果的一些做法,以与同行们切磋交流。
一、突破规矩树立正确观念
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这样的规矩:每门课都有一个备课组,每个备课组都有一份教学计划。备课组定的教学计划当然要执行完成,但自己一定要有灵活性,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突破。在备课组的大计划下,笔者都有自己的小计划,小计划的教学容量往往超过大计划。陶行知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突破备课组的教学计划,还突破现有教材内容,吸收最新的知识并大量收集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始终坚信应用文写作教学,要教给学生最新的生活中需要的活的东西;不教给学生过时的生活中没用的死的东西。既然是应用文写作课,当以“写”为主,但又不能以“写”为唯一,不应视学生为掌握“写作”应用文技能的机器。
因此,笔者树立这样的一种观念:枯燥乏味的应用文写作课要上得生动有效,必须要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必须要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活起来,就必须让学生的思想动起来,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让学生的手笔动起来。必须真正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个教学理念。为此,对自己也有严格的要求:一是充分备好每一堂课,力争每一堂课有趣而有效。备课是辛苦的,每一次的教案都是几易其稿而成。二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果。有难度的写作任务都是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完成。三是相信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活跃每一个学生。凡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给予不同档次的加分奖励。每堂课下来,如果感觉到哪个知识点、哪道写作题或是哪个教学环节效果不理想,都及时作好记录,并对备课笔记作修改调整。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如何让学生对财经应用文写作这门课产生兴趣?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职校的学生是很讲实际的,针对这一特点,每一种应用文种的学习,笔者都要创设一种情景来导入,而创设的情景必须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案例,或者是与学生本人密切关联的事例。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案例,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并能引发他们去思考去争辩的。或让他们对案例谈看法,或从案例中找问题症结,在热烈的争辩气氛中便可顺势而为,推出要学习的文种及其知识点,这样可让学生一下意识到这一文种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也就产生了要掌握该文种的兴趣和欲望。作为老师,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情景,这就要求平时做个有心人,不管是看报或看电视,或穿行在大街小巷,凡涉及到与应用文体有关的案例材料一定要随时收集。尽量把最新的最好的案例用到课堂上,或讨论或分析或修改或写作,让小小的课堂延伸至社会,让课堂教学不再封闭,让课堂知识流动起来。
三、生活实例引出写作知识
财经应用文写作教材在编写时,对每一文种的性质、特点、作用、写作格式等都作了具体的说明,这是应用文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这种程式化的编写模式。如果我们上课时完全按照书上这一程式化的内容照搬,那么学生不仅会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很快会产生听觉疲劳,课堂效果可想而知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去理解掌握每一文种的特点、作用、格式等理论写作知识?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说过:“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为此,笔者没有把教材的内容直接硬塞给学生,而是把教材上的理论写作知识都备进了实际的生活案例中。面对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或合作讨论,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自主探究分析,最终由学生自己去归纳出每一文种的特点、作用乃至写作格式。整个过程中,老师纯粹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对所授知识仅起到纠错、补充和归纳总结的作用。这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 学习方法 ,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课堂的教学不再变得枯燥乏味,活跃的思维让学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
四、分组合作提高写作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毋庸置疑的,课堂内容的生动,课堂形式的丰富,确实能激发学生学习财经应用文写作的兴趣,但真正要落实到完成写作任务时,又是一件让老师和学生头疼的事。在职校,好多学生对写作抱有恐惧心理,而财经应用文大量的有一定难度的写作往往让学生产生畏难和厌烦情绪。
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如果让学生课后独立完成有难度的写作题,效果很不理想: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非常多,老师批改任务十分繁重,尤其是一些比较懒惰和写作能力差的学生,往往一抄了事,百抄不厌。这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了班级学风。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应用文写作的能力呢?笔者除了编写形式多样的作业题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外,还在作业完成的形式上狠下功夫。比一比哪个小组写得好?这种分组写作竞赛,是常采用的一种作业形式。另外,还要求每个小组发挥集体智慧,协作完成写作任务,并为写作能力差的学生结好互帮 对子 。每次批完作业,既要对每组的作业质量作评比,还要讲评结对小组互助效果。这种小组比一比的写作形式,一方面彻底解除了独立写作的畏难情绪,让学生享受到了合作写作的乐趣,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尤其是促进优秀学生带动落后学生,全班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整体上得到了提升。
如何让应用文写作的课堂教学变有趣而有效,如何让学生能真正轻松愉快地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技能,这是每一位执教应用文这门课的老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让我们重视起来,共同去探索。
猜你喜欢:
1. 财经应用文范文
2. 应用文写作学习计划范文
3. 大专经济毕业论文
4. 电大金融专业论文参考
5.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论文范文
把握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的规律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是管理企业致胜的法宝。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经济与管理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探讨建筑经济与管理
摘要: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迅猛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与此同时,建筑行业竞争不断激烈,建筑经济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建筑企业要想实现长久发展,必须要加强建筑经济的管理工作,有效利用企业资金,推动企业经济的良好有序发展。本文首先从宏观上论述建筑经济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分析建筑经济管理的重要内涵以及目前国内建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以求改进管理水平,提高建筑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促进建筑经济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建筑经济;管理
引 言
建筑经济是指建设领域关于建设项目的经济方面的预测、决策、实施、分析以及评估等活动,其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推动以及建筑企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对于建筑经济的管理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制约了建筑经济作用的发挥,有关人员必须重视建筑经济的管理工作,对企业经济进行有效的管控,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从而发挥建筑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1、建筑经济的意义
从建筑经济的性质上划分,可以分为公有建筑经济以及私营建筑经济。公有建筑经济主要是一些具有国有成分建筑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的推动力量是非常庞大的。私营建筑经济与公有建筑经济相对应,它是中国建筑经济在摸索中深化的结果,是国家实行“允许集体和个人兴办建筑业”政策的具体实施。目前,私营建筑经济已经成为整个建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力量,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并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工作。
私营建筑经济和公有制建筑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具有深化建筑经济改革的重要作用。建筑总量中仍处于主体地位的公有制建筑,仍然主导着建筑经济的发展,但很多国有建筑企业机制不灵活、包袱沉重、权责不清、效益低下等原因,已制约了公有建筑企业的发展。而私营经济的引入则有效地遏制这一现象,维持整个建筑经济的平衡。此外,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建筑市场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总之,公有制建筑经济与私营建筑经济相互配合,相互制约,这样才可以确保整体建筑经济市场的和谐。
2、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
尽管建筑经济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且各建筑企业对于建筑经济管理工作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具体操作中,建筑经济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2.1融资不足
建筑企业和其他企业相比,在融资方面拥有着很大的难度,因为建筑行业具备资金投入特别大、工期特别长、生产的产品造价特别高的特点,在人们要求越来越高,同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建筑业在规模上,逐渐扩大,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就需要大量的资金,企业不得不向银行贷款,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资金的问题又将困扰着企业,因此会再次向银行征求帮助,促使这个过程成为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在最近的几年,国家又对建筑的企业进行了调控的政策,使得融资变得比原来更加艰难,银行在此基础上也对企业的贷款提高了相应控制力度,使得建筑的资金更贴近黑暗的边缘。
2.2预付合同制造成资金严重短缺
在现在的一些建筑企业中,为避免银行的贷款问题,实施了预付款的形式。就是在施工的工程中,从施工前开始预付一直到竣工结束后,项目的投资估算很大程度上超过了总体的价,有时,在扩大规模的情况下,很可能有超过总造价一半的情况发生,这么庞大的预付金额使得建筑的企业拥有太大的压力。
2.3盲目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别迅速,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建设规模下,已经达不到新时代发展的脚步了,所以在固定资产的投资建设基础下,就要不断地扩大规模才能跟随其行进速度。因此,如果企业自身的经济状况出现了特别大的危机时,盲目的实现大规模建设流程,不去按照施工前的计划流程进行施工,到最后就会使得资金的困境急剧扩大。
2.4资金调控力度不够
在我国,绝大地区的建筑企业,都是在施工的环节中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对于资金一般情况下不会进行完整的使用计划,以及合理的安排,导致资金不能有效地周转,生成了消极的影响,这样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回收,严重地影响了该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同时,负责资金管理的工作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专业的技能也具备得很少,对于资金没有优化配置的意识,并且不能够合理地使用,从而造成了资金严重浪费的后果。
3、加强经济管理,完善建筑经济
建筑经济管理是指建筑企业为了实现降低建筑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各项经济管理活动的总称。由于建筑经济管理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解决企业资金问题,最终实现工程利益最大化。因此,建筑经济管理工作主要是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另外,由于建筑工程往往是长期的、是复杂的且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所以在建筑经济管理中,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要对全过程实施成本的控制;要对全体员工实施成本的控制;要让开源节流相统一;要对于成本目标的风险实施分担的举措。
3.1加强经济管理的内容控制
建筑经济管理活动应当与建筑工程相结合,做好经济管理的内容控制工作,其中主要是指成本的内容控制工作。其是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要对于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的过程,要在施工成本上全面地进行控制,并且制定科学又全面的资金管理和控制体系,让企业能够在正确的体系下,合理地进行成本控制以及管理。想要使得施工全过程协调控制,就要注重各个分环节的进度进行合理的安排,施工的质量和工程的成本起到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施工的成本控制体现在了几个方面,分别为成本、质量和进度。让质量得到提高,才能够让返修的情况极少发生,对于资金的费用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在施工的进度上,要以计划工期为基础,按计划完成或者提前完成,使得成本降低,资金减少。所以,要制定合理并且科学的控制计划,让利润最大化得到保障。 3.2完善经济管理机制
应该合理地计划其资金的多少,要以企业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在建筑施工全过程中用货币计算的形式体现其资金消耗的程度。在施工的全过程中,影响资金的成本包括人工的直接费用、施工的材料、施工的设备等等很多方面的使用费用和直接的费用。只有对资金做出最大的经济利益,才能够将经济管理资金建设完成其时效性。
3.3做好全过程建筑经济管理工作
建筑经济管理离不开建筑工程的实施,有关企业必须要依据建筑工程的开展情况,实施全过程经济管理模式。首先,做好施工前的计划。要在施工之前的阶段进行计划性的合理方案,让对于施工前的合同进行签订和审查程序,让规划能够详细地制定。其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施工的工具以及顺序合理地制定方案,为了追求完美,应该在每个环节中都制定不同的方案,通过相关部门的探讨制定出最终的方案开始施工。其二要进行公开的招标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其公平公正,分包商和施工的负责人要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确定最优质的方案。其三在施工时具备的所有情况都应该有一个系统的规划,每年、每个季度、每个月、每个环节都要具备完善的施工方案,估算预期能够得到的经济效益,以预期的估算为目标,避免资金浪费的情况频繁发生。
其次,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根据施工前计划好的预期方案,进行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要对于每一个环节都按照成本的预算来进行,这样就可以使得资金的使用量能够有效地减少。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分步做到:把资金尽量集中起来管理,从而加强建筑施工的进度。在施工过程中,对于使用的材料和设备都要层层把关,杜绝浪费的发生。在施工人员上加大素质培养,让成本控制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施工的现场要重点的管理,让安全隐患减少,同时控制住了项目成本的风险。此外,在施工的过程中,要随机根据不同的案例进行各种不同程度的预防,让完善的策略应对突如其来的风险,力求让风险呈现最低的形态。
3.4加强队伍建设工作
目前建筑经济领域人才缺乏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可通过下列途径来缓解人才不足。第一,成立建筑经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队伍,向社会公开招聘研究人员;第二,与科研单位、高校、咨询机构密切合作,发挥专家的智囊作用;第三,加快人才培养,应在高校相应本科或研究生专业中增设建筑经济专业方向,培养专业研究人员,以解决后备人才的不足;第四,举办短训班或专题讲座,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
4、结束语
从宏观上分析,目前我国的建筑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私营建筑经济与国有建筑经济相互配合共同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使得建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是微观上来看,建筑经济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必须要做好经济管理工作,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实现建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邵燕芳.完善建筑经济管理资金建设实效性研究[J].现代商业.2012(30)
[2]杨秀凤.新形势下建筑企业施工成本控制之我见[J].经营管理者.2011(03)
[3]史小红.建筑项目施工成本控制要点浅析[J].中国市场.2011(15)
浅谈工程经济与管理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建筑企业取得的成绩格外瞩目。想要取得更大的进步,建筑企业营经发展必须与经济联系起来。建筑企业战略要想得以顺利实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合理化、规范化和资源的优化是必备的条件,同时保证工程项目合同目标的实现、工程经济的效益和社会效效益三者的统一。本文从建筑工程层面出发阐述建筑工程项目管管理与经济的关系。
关键词: 建筑工程;管理;经济
建筑工程项目是企业培养管理人才的摇篮,是企业形象的透视窗,更是企业财富的生命之源。建筑工项目对企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正因为这些原因,要求企业必须拥有一套完善的、合理的管理机构来为建筑项目工程服务。应用完善的管理模式,并且不断的提高管理的水平,为质量监控、施工管理、资金周转及安全保证等方面可以合理、有序的运转。与此同时,正视管理与经济的关系,并且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问题,做好合同价的管理和成本的管理,从而优化项目投资取得的效果,争取获得更大的利润。
一、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的任务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的主要任务有四点:一是对建筑产品生产应该遵循的经济规律进行研究;二是建筑工程的经济评价、技术经济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的选择和具体应用;三是建筑企业科学管理方法的的探寻;四是建筑企业的主要业务活动等。
二、建设工程经济与管理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建筑技术方案经济评价和基本建设投资;现代建筑经营和管理概论;建筑工程预算;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建筑工程定额;不确定性分析;建筑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决策与预测;设备更新分析;IS09000国际标准;建筑企业管理;价值工程;建筑工程建设监理与项目管理;房地产经济;风险分析;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中线性规划的应用;项目可行性研究、资金筹措和项目后评价;投资方案评价和投资方案的选择;建筑企业财务经济核算和成本管理;项目经济评价等。
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应具备的因素在建筑工程中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成功完成是以一套完善的项目管理配套设施为基础的。项目工程管理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它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工作和人员组成,并且有着复杂的环境,它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因素:
1.工程项目各种管理人才配备主要有四大类:
A.经营型工程项目管理人才。他们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直接对企业进行负责。经营型人才主要负责项目的相关人事安排、行政管理及招标谈判等具有决策性质的的工作。
B.项目经理管理人才。作为项目工程的执行者直接对项目负责。与经营型人才不同他们主要负责不同技能施工人员和不同技术管理人员的人事安排。
C.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作为工程的实施者,他们对工程质量和项目经理负责。他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不同,有针对性的负责自己专业的技术,质检及对具体工种施工人员进行人事分配。
D.各工种技能人才。直接接触工程的人,他们对A.B.C提及的人才和质量都负责。
2.项目资金配备和材料配备项目施工是以项目的资金配备为基础的,包括材料费、人工费、管理费。它是工程项目施工的前提条件。而材料配备指的是材料组织、进场、实施的一个过程,确保材料的的运送和使用有序合理。做好项目资金配备和材料配备才能最有效的做好成本控制,做到经济。
3. 施工机械配备施工机械配备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人工费和材料费成本。并且施工机械配备对工程项目的进度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四.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包括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等多方面内容,下面以成本管理为例进行详谈,明确工程成本控制的内容。
1.合同控制。
合同将施工项目的各种经济活动有机协定起来,如果合同不规范,合同内容含糊其辞,很容易给对方机会造成自己的经济损失。因此合同中要对质量、安全、成本、工期做好明确的规定。
2.材料控制。
在工程造价中,材料费所占比例一般都会大于50%。成本管理中材料控制尤为重要。
第一,采购员要有降低采购成本的意识和承担的责任,企业要狠抓监视,期望购买到物美价廉的材料,并且材料采购也要严格按规章制度要求,签订采购合同。
第二,材料验收管理。对采购的材料要进行实事求是的验收,保证其质量和数量不出差错,在这基础上才能进行入库。
第三,材料的入库、出库管理。要求对入库、出库的材料办理相应的入库、出库手续,无法及时办的,也必须先登记,最快补办。
第四,材料用量控制。在施工中对材料的用量要做到严格的控制,加强材料的现场管理,材料的使用都必须有所凭据,设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少用既奖的鼓励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第五,剩余材料管理。剩余材料在竣工后往往疏于管理,出现丢失,剩余材料也是企业资产的一部分,要做好清查、重新入库的工作,减少企业损失,善始善终。
3.质量控制。
在成本控制中质量控制是十分有必要的,从某些角度讲,质量和成本之间成正比例函数,降低质量,成本相应的就会有所减少。因此形成了某些企业过度重视工程的成本控制,不惜以损失质量为代价。这种情况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危害,另外,一旦发现,企业会为此付出很多的额外费用,得不偿失。并且对一个企业的名誉造成的损害是不可估量的。当然我们也并不能一味的强调质量而不顾及成本的增加,质量过高也是一种社会损失,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没有好处。因此,企业要努力平衡好质量和成本的关系,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尽力降低成本,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4.费用控制。
施工过程是一个时间长、现场乱、人员复杂的过程,这样的特点导致期间有很多空子可钻,提高了费用。要做好费用控制就要严格按章程办事,对费用的支取做严格的记录,同时精简机构,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各工种、工序的衔接程度,缩短工期,降低工资费用和福利费用。
五、重塑建筑企业核心能力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企业只要拥有强大的适应和自我调整能力,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可以做出最正确的反映,在巨大的竞争中,实现核心竞争力的一次次重塑,保证企业在愈演愈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核心能力具有显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获得客户肯定的作用。一项能力它同时可以给消费者和企业双方都带来好处,因此称它为核心能力。企业的核心能力对本企业和消费者都应具有独特的价值,这种价值对消费者来说是其它企业无法提供的。也因此核心能力为企业赢得了竞争优势。建筑企业应该从各个角度对业主进行分析,了解业主的偏好,衡量业主各种需要的权重,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形成更加强有力的核心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开辟道路,力争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建筑业的经济与管理二者相辅相成,是不可分割的。
只有将经济与管理有机的联合在一起才能在建筑领域争取一席之地。想要做好管理,必须注重工程经济效益,想要有可观的工程经济效益也必须形成全方位的管理。分析各个阶段需要,根据需要做出决策、寻求合适的方法以满足需要,做好细节工作。同时,质量和经济并重,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灵魂和生命,只有在拥有灵魂和生命的前提下才能寻求利益,享受效益所带来的。在建筑企业中,将工程经济与管理有机的结合,使二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提高建筑企业的核心能力,相信我国建筑业未来的发展道路是一条阳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