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家校合作的论文_关于家校合作的论文

2023-12-06 00: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家校合作的论文

结合自己所报岗位和以上材料,以“家校合育的科学性”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写作思路

以家校合育的科学性为例:

1.家校合育的必要性。

2.为什么要家校合育。

3.家校合育的积极作用。

佳作示范

家校合育的科学性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是一直陪在学生身边的角色,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育不能只交给学校,家长也应该作为表率引导孩子往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良好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给的,还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合作,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孩子的成长与进步既离不开学校,也离不开家庭。在学校学生接受到的教育大部分都是书本上的知识,但是家庭教育带给学生的却是性格的养成与心灵的健康,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一个好榜样。学校除了做好文化知识教学外,还需要做好家长工作,加强与家长交流互动,开展家校共育,积极探索和建设一种健康、生态、科学的家校关系,实现合力教育,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家庭教育对人产生的影响是终身的,而学校教育对人产生的影响是阶段性的,因此必须加大家校合作力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原有观念,将学生的学习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寻求家长的合作。学校也应积极地与家长沟通协调,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构建一个沟通平台,这样一来,学校的教育有了方向,而家长也了解了学生在校园的真实情况。泰曼·约翰逊认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助手和补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能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要想做到家校合育,首先学校要转变原有观念,重视家校合育,重构家校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与家长联系,寻求家庭的配合,多举办家校活动,加强学生与家长、教师与家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只有明确班级发展目标,才能够更好地吸引家长参与班级建设和学生教育。要想促进家校合育,就要努力提高家长参与性,让学习不再只产生于学生与教师之间,要学会利用主题活动带动家长参与。这样一来既在无形之中加深了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让家长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能够了解家长的想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工作的开展。

家校合作、家校共育是当前教育领域倡导的理念,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才能确保教育理念落实到位。

专家点评

1.观点明确,思路清晰。作者在作文中明确地表达出了自己的观点,针对家校共育进行了独特的分析。

2.语句通顺,内涵丰富。文章整体语言流畅,用语准确,表达出了自己对家校共育的看法。

你对家庭与学校的合作的看法是什么

一、家庭和学校合作的作用
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家庭和学校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学校和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当学生感到老师和家长在为发展而协同努力时,他们会因此而受到极大的鼓舞,产生向上的动力,激发成就感,并最终转化为进取的实际行动,很大程度上满足孩子们心理上受关注的需要。(二)家庭和学校合作可以优化教育环境,因为家长的职业、兴趣、知识、阅历、技能和方法都各不相同,可以有效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三)家庭和学校合作有利于强化社区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有别于家校联系,它是指家庭和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理育人,使学生受到来自两方面系统一致、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力,形成多种终身受益的必要素质,更好地实现社会化。(四)家长和学校的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使学生在学校内外获得更大的成功。
二、家庭和学校合作的问题
目前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家庭和学校对合作的理解还较为模糊。虽然不少家庭和学校在观念上已经有了家庭和学校合作的意识,但是什么是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如何实施?各自的责任是什么?双方在理解上还是很模糊的。就家长而言,很多家长把合作看成是到场、是参与,是义务而非权利。就学校而言,把合作看成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相对比较次要的工作。这样,双方对家庭和学校合作本身缺乏正确一致的理解,在实践中必然导致家庭和学校合作活动的低效,甚至无效。(二)家庭和学校双方缺乏充分的沟通。作为教育消费对象的家长,经常被一些学校教师认为是“外行”,在合作中只能处在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这种缺乏沟通的合作必然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解,致使家庭和学校合作步履艰难。家庭和学校在合作中应是平等互信的。作为活动中相互作用的主体,他们在教育思想、知识背景、教养方式和态度等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正是因为有这些差异,为了实现共同的合作目的——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他们不仅要相互承认其主体性,而且必须进行充分的沟通,才能缩短彼此的距离。也只有当家庭和学校互相沟通、互相尊重、彼此交流以及地位平等时,才有可能实现家庭和学校合作的真正目标。
三、对家庭和学校合作的理念研究与合作行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我国理论研究人员和实践工作者对家庭和学校合作的界定以及特点的研究已达到了较高水平。
我国一位学者指出,“家庭和学校合作是指以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家庭和学校互相配合和支持而采取的协调一致的互动活动”(徐明峡,吴建成.影响现在家校合作制度建构的环境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3):第 5~7 页。)另一位学者也指出,“家庭和学校合作有别于家校联系,是指家庭和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使孩子受到来自两方面系统一致、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力,形成多种终身受益的必要素质,更好地实现社会化。”(周丹.对家校合作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1):第 34~37 页。)
我国又有学者概括了家庭和学校合作的五大特点,即目的同一性、地位平等性、形式互动性、理解沟通性和教育系统性。(内容来自刘晓的硕士论文《基础教育“家校合作”的探析》(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11月)(1)目的同一性是指家庭和学校是不同的社会组织,在社会中分别发挥着各自的独特作用,但在家校合作中他们具有明确、共同的目的性。青少年儿童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服务对象,家庭和学校合作必须以青少年儿童为出发点,才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2)地位平等性。学校和家庭理都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具有平等性的特征,学校和家庭应该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3)形式互动性。家庭和学校合作的本质具有互动性。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就是在学校和家庭之间不断地相互影响,并在互动过程中动态地发展。(4)理解沟通性。学校和家庭在教育思想、知识背景、教养方式和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存在着差异,为了实现共同的合作目的,他们必须进行充分的沟通,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家庭和学校合作的真正目标。(5)教育系统性。家校合作是一个受多方面影响的包含多种因素在内的综合系统工程,而绝不仅仅是学校与家庭双方交往互动过程中的延伸。家校合作必须有相应的机构设置作保证,由设计严密的计划来体现,由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展开。
从上面的研究可以看出,无论是对家庭和学校合作定义的研究,还是对家庭和学校合作特点的研究,都呈现出合作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的主要特征:(一)家庭和学校有着共同的育人目标,即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必须以青少年儿童为出发点,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且二者共同的目标是开放的,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断会有新的目标生成(二)家庭和学校是地位平等的两种不同的育人力量,他们享有平等的权利,并承担着不同的育人责任;二者的角色都由活动的管理者变为了活动的领导者。(三)家庭和学校不断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在合作中相互支持和帮助。
但在实践中,大多数来自实践的案例停留在第一、二个阶段,这就形成了理念超前,而行为置后的现象。

如何写家校合作共同成长的文章

在校园中,我逐渐长大,我骄傲我与我的学校共同成长。几个月前,学校读书节拉开序幕,朗朗的读书声总是萦绕在我的耳畔。记得在读书节开幕式上,学校领导提到同学们将会看到学校的新变化——在教学楼的四层和五层专门配备了新的桌椅和各类书籍,以方便同学们阅读。第二天,我跟伙伴们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四楼,果然眼前一亮:一排排黄色的桌子,配上蓝色的椅子,书架上整齐地摆满了大大小小的书,给四楼大厅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里人来人往,同学们读书的热情高涨起来,人多但并不喧闹。每个人都津津有味地沉浸在书的内容中,贪婪地吸收书中的精华。整个学校都弥漫着书的香气。在读书节活动开展后不久,体育节也开始了。当我和其他主持人一起宣布体育节开幕,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我知道,我们一定会取得好成绩。为了这次比赛,我们班同学鼓足了力气,积极找时间和场地来锻炼和准备。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我们班亮出了集体优势——长跑:五年一班第一名;短跑:五年一班第一名……数不清的第一名的喜讯一个接着一个地传来!我们都异常兴奋。各项角逐结束后,体育老师公布比赛成绩:“五年级组获奖名单,第一名五年一班,总分156分……”没等老师说完,我们班已经炸开了锅:“我就知道我们会得第一名。”“咱们准备得这么充分,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体委领取了奖状,喜不自胜,赶紧把这份荣誉粘到了黑板上,可真是耀眼!体育节和读书节结束后,我们发觉自己长大了,人人带有书香气,人人变得坚强有力。我们体会到我们的校园也在变,她变得更丰富、更博大。我愿意与我的学校共同成长! 

以家长的视角论“家校合作”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校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只有这三种教育完美结合,才能让孩子真正得到“全人”发展。

当前,不少走在最前沿的教育研究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家校合作的必要性,由此“家委会”应运而生,校级家委会,班级家委会,家委会成员也都是一些对孩子教育特别关注的家长,在李家成教授主编的《你好,寒假》中专门有对家长评价一章,把当前家长归类为“种子家长”“合作家长”“影子家长”。各班级推选的家委会会长无可厚非是“种子家长”。

可是,在当前“家校合作”尚未有章可循,没有一套完善的机制,每个学校家校合作也各不相同,“合作”哪些?如何“合作”?“合作”意义?笔者以一位家长的视角对目前“家校合作”有如下建议:

一:“家校合作”的内容需要明确

“家校合作”无可厚非,是将家庭教育和校园教育完美结合,给孩子的教育无缝连接,那么就需要家长同老师,家长同学校进行沟通,家长不只是负责孩子的吃喝拉撒,老师也不只是对孩子的知识传授,将二者如何链接,应该也是“家校合作”的内容之一。孩子在家里看似简单的吃喝拉撒,其实也是一个习惯的培养,老师不注重孩子在家里的表现,那么孩子也许会把在家里养成的坏习惯带到校园,带进课堂。

二:“家校合作”任务分工要明确

个人认为,“家校合作”通俗一点说就是,家长“手长一点”伸入校园,适当参与学校的一些教育,管理,教师“手长一些”伸入孩子家庭,适当参与了解一些孩子在家里的活动,表现。家长对孩子的校园教育有所了解,教师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有所了解,相互了解,才能更好的“合作”,才能对孩子更好的教育。

笔者曾经和一些家长进行讨论时说:一个好的教师就好像一个“医生”,对每个孩子“望闻问切”,全面了解,才能“对症下药”,那么这个了解就不仅仅局限于孩子在校园的表现,也应当有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好多家长都有这种说法“我家的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完全二个人”“我们说他都不听,老师的话就像圣旨一样”这就是家校合作没有真正的做到位,导致的孩子双面成长。

三:“家校合作”不只是家庭教育和校园教育的合作,更应该是家长和教师的合作

有很多学校目前已经关注到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好多教育专家,校领导也很重视,好多家长,老师也在努力的探索当中,可是,也有些老师和家长的观念还是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授孩子知识,特别是在中国教育这个大背景下,孩子学习好就是老师教导的好,就是一个好的老师,对于学校交代下来的其他任务,只是处于“应付”“交代”,有些甚至直接交代给家委,有些家委更是一头雾水,无从做起,没有真正达到活动的效果。长久下来,家委会成员均以忙为借口退出家委,不愿做“出力不讨好”的事。

经常也听到一些家委们一起讨论,“我们班老师就是和我说干嘛,其他什么都不管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做啊?”“我们班就我自己在唱戏,家委们不出声,老师不指导”“有活动我发班级群,没有一个响应的,只有老师发话,才有几个人回应”“我做家委被我们家那口子直数落,说竟是做些出力不讨好的事,别人怎么都不做?你做了你能得到点啥啊?你出头太多了,人家老师干嘛?老师心里没有想法啊?”“我感觉我们班级群说的太多了,老师会不会心里对我们有意见”“我们就听老师的,让干嘛就干嘛就得了。”

以上家委的种种倾诉不是没有道理,这些也许是教育研究工作者,校领导所不知晓的,这些都是“家校合作”研究途中的绊脚石,不清除无法顺利前行。

四:“家校合作”应当是志同道合者合作

另外的一种迹象是有些班级家委也是有目的有私心的,校群活动不转发,活动不积极配合,有些班级家长不能及时知道学校的一些活动,这些家委借助家委身份班级群发一些广告等也是大有人在,各班家委会长选举也应当由学校把关。真正的让有能力,有热心的家长参与“家校合作”当中。而不是让一些家长挂名“家委”的身份,却不能尽到家委的职责。

五:“家校合作”家委的作用影响班级

无论校级家委,班级家委,理应起到家长的带头作用,校级家委群别的班级举办活动,无论精彩与否,不吝啬点赞,即使活动策划不如你,即使活动不精彩,一个赞可以让他更有干劲,更有动力,后期会更加努力学习,那么精彩就会随时出现。如果全部冷眼观望,吝啬一个赞,对于那些努力策划,无私奉献的家委无疑是个打击,也许因此也会消极,有些活动就会处于“完成任务”就好的态度。对待班级群其他家长也是如此,不至于让家长灰心,让家长“应付”。

六:“家校合作”应该做到真正的合作,应该“融合”更多的“家长资源”,让更多的家长重视,参与。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让笔者深有感触的是和学校的领导及二位老师合作,同老师共同学习,相互领导,融合更多的资源办好活动,老师没有高高在上的指挥,而且和家长在同一高度,各尽所能,一位老师还笑着说:看来学校真得要建立一个“家长资源库”,随时可以用得到啊。其实每个家长都会毫不吝啬的拿出自己的“资源”为孩子的教育献出微薄之力。

七:“家校合作”不只是需要“种子家长”更需要“种子教师”

目前普遍现象是每次活动需要“家校配合”的时候,活动最精彩的是“种子家长”同“种子教师”合作的班级,只有家长同教师的完美配合才能有“家校合作”的精品诞生。真正体现出“合作”精神,才能让孩子真正的受到教育。

很庆幸孩子所在的学校领导对“家校合作”高度重视,由学校出资请专家学者在“家长课堂”对致力于家庭教育,“家校合作”的家长们给予六期的培训讲座,第一期就有百名家长参加,学校也希望这批家长能作为“火种”,学成后带动更多的家长,希望培养一批,成就全体。

看到学校致力于教育研究的领导努力奔波,学习,探索,作为家长,一个致力于做好家庭教育,做好“家校合作”的学习型家长也应当有所作为,把所想所见所闻写出来,希望能够对于教育研究的前辈们有一点帮助,没有出色的文采,只是一些粗浅的见解,不到之处敬请谅解。

            2019年5月24凌晨

教育社会化背景下的家园共育价值探究

关于教育社会化背景下的家园共育价值探究

论文摘要:家园共育要以相关理论为指导,以整个社会为背景。家园共育是家庭和幼儿园、家长和教师之间本着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协同教育的原则,共同担负起培育幼儿的责任,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双向性、经常性、全面性的伙伴性质的合作活动。家长要明确家园共育的内涵和意义,认清自身的优势与局限,以便家园更好地配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论文关键词:教育社会化 家庭教育 幼儿园教育 家园共育       一、家园共育的背景      1.理论背景   (1)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   1979年,美国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尤瑞·布朗芬布伦纳在其出版的著作《人类发展的生态》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 ,指出个人的成长、人类的发展会受到生态系统的制约,同样也离不开与其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社会环境的支持。其所构建的人类发展生态学同心圆模式将这些社会环境和生态系统分为了微观、中层、外层、宏观和时代等五个相嵌在一起的子系统。这些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系统中的每一个因素都有着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从而构成了影响人类发展的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因此,对于个人成长的最初阶段,幼儿就是在与其直接或间接交往的一切人及相互关系的作用和交往中不断成长的,是在与环境系统的亲身接触和体验中不断发展的,其中既有近距离的直接影响因素,也包括远距离的间接影响因素 ,如家庭、同辈群体、幼儿园、学校、邻居和社区等。而家园共育就是要将儿童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得以整合和扩大,通过吸收教学媒体、社区资源及文化熏陶等力量的参与,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搭建一个系统的、可持续化的平台。   (2)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的一种社会学理论,其主要观点认为:人际间的社会交换源自于社会吸引,彼此之间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或报酬将维持人们之间的相互吸引与持续交往。个体在社会互动中得到的收益取决于个体向其他人提供的利益,为了得到利益,必须有一个交换过程,这个过程本质上是社会性的、流动的。因此,可以把社会理解为一个利益流动的网络。从社会交换理论中可以看出,家园共育即是将幼儿家长的育儿经验和幼儿教师的教子心得进行相互的交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最终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共育目的。   2.社会背景   教育走向社会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社会参与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教育与社会的逐步融合是大教育观念下的必然产物,是教育生态系统的有机构成,这不仅是各层次教育自身发展的内部需要,也是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教育不可能在学校里单独进行,更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积极参与和大力配合,尤其是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去能促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持续性。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生活向教育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那么不管教育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因此,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体系中,家庭教育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左膀右臂”。而相比其他层次的教育来说,幼儿教育更加重视幼儿园之外的潜在影响,尤其是家庭教育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不仅是因为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生活中的每个细微之处都可以成为幼儿教育的舞台,言传身教与身体力行的教育价值绝不逊于幼儿园教育中的谆谆教诲,更是因为幼儿教育面对的群体具有特殊性,天真无邪、快乐活泼的幼儿,对外界事物和未知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因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教育的社会化趋势要求家庭教育有效地融入到幼儿教育的大系统中去,家园双方紧密结合,形成合作伙伴关系,达成一致共识,建立家园共育的教育网络,充分利用双方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最大限度地形成教育合力 。      二、家园共育的内涵      家园共育是家校合作在学前教育层面的具体表述,因此,对于家园共育的诠释是建立在对家校合作内涵的充分理解基础上展开的。从目前来看,虽然国内专家学者对于家校合作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确切的定义,但是从逻辑上看基本上都是从“主体—中心—目标”等几个层面加以阐述的:北京师范大学马忠虎教授在其论著《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一书中认为:“家校合作实质上是联合了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家庭和学校相互支持、共同努力,使学校能在教育学生方面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使家长能在教育子女方面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的指导。 ”华东师范大学黄河清教授在其最新的论著《家校合作导论》中提出“家校合作是家庭与学校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双向活动。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岳瑛研究员在其论文《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中指出:“家校合作是一种双向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是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校合作活动围绕的中心应该是学生,学生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服务对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家校合作活动的最终目的。 ”教育学者周丹在《对家校合作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一文中认为:“家校合作是指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互相配合,合力育人,使孩子受到来自两方面系统一致、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形成多种终身受益的必要素质,更好地社会化。家校合作既是一种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关系的理念,也是一种处理两者关系的行为模式。 ”   依照上述观点,并结合幼儿教育的现实背景与具体特点,我们认为,家园共育是家庭和幼儿园,家长和教师之间本着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协同教育的原则,共同担负起培育幼儿的责任,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双向性、经常性、全面性的伙伴性质的合作活动。

家校合作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家校合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校教育环境的优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家校合作是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可以交流信息,为培养孩子寻求最合适的方法。同时双方还可以互相学习,帮助学生更正确地认识自我。

2、家校合作可以促使家长到学校学习更先进的教育方法, 还可以通过跟其他家长沟通、交流,借鉴好的教育经验,从而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素养。

3、家校合作促使家长将社会上对学校教育的一些建议带到学校,并监督学校不断完善。学校利用家长这一丰富、有力的资源,可以不断优化教育环境,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小学生实行家校合作的有哪些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二期课改的全面实施,同时由于社会的变迁、生活方式观念的变化、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接受教育的环境由过去单一的学校扩展到社会家庭的方方面面。学生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于完成的,密切家校合作,形成教育的最大合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不得不关注的问题。一些国家在家校合作各方面较早地开展了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大量可供借鉴的成果。而我国在九十年代才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远远落后于这些国家。 教育领域的许多调查研究表明,良好的家校合作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教育,而且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调查研究同时也显示,虽然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虽日渐受到重视,但在实践中,家校合作现状仍不尽如人意,有少数学生家长和学校基本不联系,除了学习成绩,对孩子在校的表现不闻不问。影响家校合作的因素存在于各方面,本论文主要就家校合作障碍中影响家长参与合作的因素展开研究。 本文通过研究与分析现有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了解家校合作理论研究及实践的现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上海YH学校656位家长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不同状况的家长参与家校合作活动所存在的差异,研究分析影响家校合作的家长因素。得出以下结论:家长的教育背景、家长的经济状况、家长的工作性质、家长的亲子关系、家长的家庭结构、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态度及家长的性格特点等因素影响着家长对家校合作的价值认识、参与家校合作活动的目的与内容、途径与方式、态度与频率、层面与效果等方面。 在以上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从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出发,着眼于学校和家长两方面,分别提出了优化家长因素的建议。学校方面的建议包括:树立理解意识,营造家校合作的氛围;加强教师的培训,实现全员育人;满足家长不同的需求,增强活动的合理性;针对家长教育水平差异,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根据家长工作性质不同,提供多样化的参与方式;重视家长委员会的建设,为家长提供交流及合作的平台。家长方面的建议包括: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教育能力;注重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处理好家庭与孩子教育的关系;扬长避短,多途径的参与家校合作;密切与家长委员会的联系。

浅谈如何加强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多次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要教育好一个学生,不能只靠班主任一个人,要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及同学等都是直接参与转化学生工作的相关人员。要形成一种“包围”的教育环境,学生家长的力量是最为重要的。家庭和学校是教育孩子的两个重要阵地。因此,探索有效的家校合作之路,逐步实现家校之间行动一致,信念一致,志同道合,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起一个精彩的舞台。
一、让家校联系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金桥。
1、 真诚——架设起一座沟通的心灵桥。
教师和家长联系,并不是为了告状,而是要多方面地了解学生,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所以教师首先要做一名真诚的聆听者。聆听家长心目中孩子的可爱形象,聆听家长心目中对孩子的美好憧憬,更要真诚地聆听家长的冲动和偏激,将家长对孩子的爱和期待慢慢地渗透到自己的心中,渗透到自己的骨子里。教师还要做一名真诚的慰问者。哪个孩子今天没来上学,教师别忘了打个电话真诚地问候一声;如果学生已经几天没来学校了,教师一定要抽空真诚地探望一回。因为教师一句暖人的话语,一个温馨的举动会温暖一个家庭很久很久。
当然,教师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会有冲动,也会有不理智的时候。当我们和家长有冲突的时候,当我们冷静以后要学会真诚地向家长道歉。只有当教师付出真心,才能赢得家长(也就是一个家庭)的信赖和托付。
2、及时——急家长所急,想家长所想。
家校联系要经常化,随时随地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也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方方面面。孩子都将老师的话当作法宝,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经常地主动与家长联系,急家长所急,想家长所想。我习惯每隔一段时间,主动和家长打个电话,汇报一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聆听一下孩子在家的表现,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和家长一起探讨教育的方法。
二、开好家长会,统一教育思想,共同教育学生
家长会是面对家长的一扇窗户,是统一教育思想最好的契机之一。班主任要抓住并利用好这个机会,将本班的教育思路、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评价手段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使得家长明确教育工作的重点,明确如何对学校工作进行配合,达到统一思想,共同教育好学生目的。
三、家校互动,亲子交流,开放共同成长的精彩舞台
班主任要通过开展各种有效的家校活动,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了解学生,并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与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一道为班级的发展建设出谋划策,为教育好每一位孩子而努力。例如:班主任可开展“给家长的一封信”活动,内容可包括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在校的表现等等,使家长及时了解教育动态,提出教育的合理化建议;也可以开展“教师家长联系会”活动,加强家长与各任课教师的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对策,有效教育学生;还可以开展“写给爸爸妈妈的心里话”活动,让家长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了解孩子们的想法,更好的做好家庭教育……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教师和家长都成为活动的主体,在一次次的活动中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四、转变学生思想,引导学生做“家校合力”的媒介。
学生是加强“家校合力”的最好媒介。班主任可利用班会、晨检和谈话、交流等形式,转变学生对“沟通”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主动与教师和家长沟通思想的良好习惯,使得学生成为“家校合力”最好的媒介,促使“家校合作”更加通畅,保证学生的进步更加迅速。
五、与家长密切配合转化和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一个班级好、中、差生的存在是难免的,转变一个“后进生”并非是“朽木不可雕”。“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我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是这样做的,首先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基础知识的掌握,根据“后进生”的接受能力特点,因材施教。其次是多与家长联系,互通在校、在家的表现,并有针对性地、有计划的布置每天的作业,让家长督促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业全部完成且作对的,我就在其作业本上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对连续三次作业全做对的就给其“加星”,学生的积极性有了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学生进步了并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家长也很感激,称这个办法真有效,我也感到很高兴。
总之,将家庭和学校教育紧密的联系起来,让每一位家长了解教育、理解教育、支持教育,搭建和谐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家校合力,凝聚各方力量参与教育的整个过程,走进孩子心灵,共同搭建孩子成长的精彩舞台,才能使每一个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怎样进行家校合作?

1、稳步发展,求大同存小异

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首先就是在一些原则问题上达成共识,在发展尊重意识、信任意识、锻炼意识、适应意识和发展意识的前提下,求大同存小异,大方向对了就可以。

2、尊重平等,消对立固同盟

要利用家长的正能量来帮助我们引导和管理好孩子。学生与家长发生矛盾,是教育中的常见现象,我们要因势利导,层层深入,选取诸如“是爸妈不爱我们,还是他们不知道怎样表达爱。

触及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远胜于苍白无力的空洞说教和坐视不理的漠然行为,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不是家校合作的观望者,而是携手努力的创造者,同时也会收获家长、学生双方的认可,消除了家校对立,巩固了家校同盟。

3、身体力行,展魅力献智慧

告诉家长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分析对待子女的态度是专职还是迁就,家庭成员之间是相互体谅还是相互指责,指出家长教育孩子时的问题、误区,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方法和建议。

在家长面前,在学生面前,教师都要拥有个人魅力,无论你的审美,无论你的着装,无论你的能力,兴趣、爱好,总之把你的浑身解数展现出来,让学生佩服你,让家长觉得有这样的老师来教我的孩子,我的孩子也会多才多艺。

4、携手共进,靠引领求创意

在班级活动中,要积极挖掘家长这独一无二的资源。班主任导演,学生编剧,家长做演员,学生搭台,家长唱戏,学生意图让家长表达……这些,让平淡无奇的教育生活生动起来。

5、互惠双赢,助成长促发展

带动家长这个团队,让他们一起拉着他们的孩子,和我们一起奔向一个理想的目标。教育者不仅对好学生视如珍宝,谈起孩子们的学习,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对待成绩差一点的学生,不放弃,树信心,给方法。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教学上。

扩展资料:

家校合作的所有活动可以归结为六大类型,可以指导发展平衡的、全面的合作伙伴计划,包括关注家庭参与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机会,对学生、父母和教师产生的潜在重要结果。

这种以“关怀”为核心的家校合作活动分类(实践模式)为:当好家长(Parenting)、相互交流(Communicating)、志愿服务(Volunteering)、在家学习(Learning at home)、决策(Decision making)、与社区协作(Collaborating with community)。

六种主要参与类型的框架以众多研究成果为基础,是对教育工作者和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家长多年辛勤实践的总结。

每种参与类型都包含了双向的联结,学校必须了解家庭、支持家庭,家庭也要积极了解并支持学校。这六种家庭与学校伙伴关系的参与模式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新的成绩,积累了新的经验。

这些经验包括建立伙伴关系的重要原则、实施关爱模式的行动步骤以及一些成功项目的特点等。这些经验一致表明,好的伙伴关系将有助于学校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增强家庭参与,使社会充满活力,并促进学生获得成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家校互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家校互动

如何加强家校合作

如何加强家校合作

如何加强家校合作,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导,也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一个孩子要健康成长离不开家校联合教育,下面我将分享如何加强家校合作,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班主任在家校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沟通内容单一,欠缺沟通技巧。作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纽带,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内容影响着家校合作质量。通常来说,大部分班主任只愿意等到其所在班级的学生出现问题后,才会去找家长进行沟通。沟通的内容单一,往往就事论事,不能就学生在校的全面情况与家长产生“共情”。沟通方式简单,直接向家长“告孩子的状”,使得家长感到尴尬,针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无法与家长达成“共识”。这样,班主任不但不能在家校沟通中发挥积极作用,还可能因沟通不畅而导致与家长之间产生矛盾,恶化家校关系,影响家校合作的效果。

班主任对家长的挑剔多、理解少。在班主任和家长的实际沟通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班主任抱怨家长的情况。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在工作中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出现疲于应付的情况,使其往往只愿意站在个人的角度、站在学校的角度看问题,经常抱怨家长将孩子推诿给学校,导致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影响了家校沟通的效果。

二、班主任家校沟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家长层次不同。家长的层次不同主要是指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同,有的家长是高级知识分子,有的家长是高中以下文化水平。家长受教育程度不同,会对班主任进行家校沟通产生影响。以高级知识分子为代表的家长往往会有一套“私人订制”的教育理念,并认为其教育理念比班主任的更先进,导致其在与班主任沟通中,并不太愿意采纳班主任的意见。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家长则会认为其文化水平较低,对班主任产生绝对信赖的心理,导致其在与班主任沟通中,对班主任的意见会完全接纳,放弃了个人的教育理念。家长受教育程度不同严重影响了和班主任老师之间的沟通,阻碍家校形成合力。

班主任和家长的关注点并不同。班主任与家长有着不同的关注点。班主任本着从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角度出发与家长进行沟通。然而,大多数家长则更多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角度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团队合作精神等有所忽视。

班主任和家长教育方式不同。班主任往往有着自己教育学生的独特方式,如赞扬法、信任法、幽默法、暗示法等。而家长有的采用家族遗传的教育方式——“我父母怎样教育我,我就怎样教育孩子”。有的采用溺爱式教育方式,还说得很冠冕堂皇——鼓励式教育,有的对待孩子教育简单粗暴,非打即骂;有的沿用落后的教育方式——散养,还美其名曰“望天收”。由于家长和班主任站在不同的角度,在教育学生方面无法达成一致,使得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不畅。

三、家校合作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策略

近年来,针对当前班主任在家校合作中出现的沟通内容单一,欠缺沟通技巧;对家长的挑剔多、理解少问题,安居实验小学严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来对家校沟通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认真结合学校实际,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家校沟通的新思路、思考新方法,教育和引导班主任认清其在家校沟通中的纽带作用,充分发掘班主任协调者和执行者的特殊身份,引领班主任坚守职业操守,筑牢家校沟通防火墙。

1.培养班主任教师的家校合作意识。

对班主任进行定期培训,增强班主任的“家校合作”的理论素养,让每一位班主任都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的迫切性和重大意义。用具体的案例分析提升班主任家校沟通能力,让每一位班主任明白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优秀的原动力。定期召开家长会,积极引导家长转变思想,学习并接纳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让优秀孩子家长现身说法,面对面分享自己是如何配合班主任教育孩子的?积极唤醒、引领家长这只强大的后备军自律成长,为孩子们做好榜样,协助班主任和学校共同教育和管理好学生。

2.激发班主任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

一是开展思想教育。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首先对班主任进行专业培训;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定期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使大家亲身感受家校和谐带来的益处,增强班主任家校合作的责任心和自信心,点燃班主任家校合作的激情。二是健全有效的激励制度。学校每年拿出固定的绩效来奖励优秀班主任,表现突出者优先评优评先,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条例。这些措施发掘了班主任的巨大潜能,有力推进了 “家校合作”稳步提升。

3.提高班主任家校合作素养。

一是提高班主任家校合作理论水平。学校定期聘请专家开展讲座,给每一位班主任的家校沟通指明方向、设定目标,使这个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家校合作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此外,还组织班主任学习名师关于家校共育的网上直播课。利用寒暑假开展《怎样做个得心应手的班主任》班主任专题研讨会,提高班主任整体素养。

二是充分提升班主任家校合作的实践能力。学校积极组织优秀班主任定期对标主城区名校进行精准跟岗学习,开展跨校“青蓝工程”,学习主城区名校家校沟通的先进理念和经验,观摩主城区名校家校合作重大活动的安排部署,并全程参与活动。学校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每天专门安排1-2名班主任接待家长,在实践中历练与家长沟通的能力,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自我沉淀、提升素养。

4.建立良好的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渠道。

一是通过建立网络平台,实现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组建家长QQ群、微信群、钉钉群,班主任躬身入局,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建立学校公众号和网站,让家长通过公众号和网站时时关注学校动态,了解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直观感受孩子在校表现,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实现班主任与家长良好的沟通。

二是开展家长会,实现有效沟通。我校地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家长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教育理念滞后僵化。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孩子过程中,家长严重缺位,仍然停留在“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儿”,大部分家长很少参与孩子的教育,导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节。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制定每学期召开三次家长会,学期初、学期中、期末前,家长会的面对面沟通使家校合作更精准、更真实、更高效。除此之外,还定期举办家长座谈会,实现班主任、家长之间的及时有效沟通。

5.规范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内容。

家校沟通的顺利进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动态、闪光点、短板,把握教育学生的途径、方法以及与家长沟通的方式等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要取得家长的信任,首先要与家长产生共情,得到家长支持和帮助,针对沟通的内容与家长进行真诚沟通,双方形成同频共振,共同找寻教育学生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以此来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6.掌握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前,首先要了解学生家庭庭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有助于沟通时对症下药,采取精准措施。沟通时,尊重家长的感受、夸赞孩子的优点,取得家长的认同和好感,有利于沟通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和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学会倾听、虚心采纳家长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倾听是班主任与家长良好沟通的催化剂。当谈及孩子的缺点时,班主任要一定注意方式方法,语气尽量委婉,照顾家长的感受,理解家长的心情,学会换位思考。

1、定期召开家长会。

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一般情况,每学期都应该召开一次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学校领导及教师要把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教改的成果及举措告诉家长,也可介绍一些科学的育人方法,请有经验的家长作交流,老师和家长把孩子在校在家的表现相互通报,也可让学生参加,让他们亲身感受老师和家长都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操心,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向上自主教育的意识。

2、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

作为家长,往往迫切希望了解孩子在校的成长与发展状况,学校举行“对家长开放日活动”就给家长提供了机会。活动内容包括,参观班级布置,检查教师常规教学工作(备、教、辅、批、考),翻阅学生作业,参加主题教育活动,观看学生成果展示等。让家长看到学校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学生的发展水平。

3、教师定期家访。

教师到学生家庭进行家访是他的工作内容之一,作为家长应热情接待。教师家访要仪表端庄,语言文明,一分为二地评价学生,与家长达成一致意见,切忌家访时附带其它与孩子无关的事,而有损教师形象。家长要认真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主动向老师介绍孩子的优缺点、个性及特长,与教师共同研究教子良方,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

4、举办家长培训班。

为了提高家教水平达到家校共建的目的,学校决定定期分批举办家长培训班,让家长了解、支持、督促学校各项工作,学习先进的育人经验,不断总结自己,改善方法,为孩子健康成长寻找科学有效的途径。

5、建立家校微信群、QQ群。

家校微信群、QQ群是家校联系最方便、最灵活、最实用的渠道。它可以省时,增强透明度,使老师和家长充分了解孩子在校、在家的情况,充分地交流信息,为及时有效地教育孩子打下基础。所以教师和家长都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家校微信群、QQ群。学校对老师完成此项工作的情况将纳入班级考核和教师年度考核。

6、开展家校共建活动。

家校共建活动是学校与家庭,教师、家长与学生共同参加的活动,其主要形式和内容有以下几种:

①亲子活动②艺术节、体育节③主题班、队会④一年级入学仪式、入队仪式⑤四年级成长仪式

家校共建融教师、家长、学生为一体,可增进相互了解与合作,加深相互间的感情,有利于调动三方的积极性,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