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地理课论文题目_地理课论文题目怎么写

2023-12-08 05: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地理课论文题目

一、最新地理论文选题参考

1、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

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3、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聚与形成机制

4、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5、能源地理学——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

6、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术贡献

7、地理学: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8、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 …

9、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

10、产业地理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

11、关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地域分异研究

1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13、要素禀赋、地理因素与新国际分工

14、集成GIS和细胞自动机模型进行地理时空过程模拟与预测的新方法

15、地理和贸易

16、绿洲地理特征及其气候效应

17、产业特征、空间竞争与制造业地理集中——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18、中国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

19、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

20、我国古地理学的形成、发展、问题和共识

二、地理论文题目大全

1、GIS环境下面向地理特征的制图概括的理论和方法

2、分形理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3、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

4、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

5、华北植物区系地理

6、地理数据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

7、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研究进展

8、我国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进展

9、河南农区经济发展差异地理影响的小尺度分析

10、西方地理学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研究述评

11、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

12、新疆黄山东铜陵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测定及其地理动力学意义

13、地理空间的尺度-结构分析模式探讨

14、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

15、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16、中国青年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及地理分布

17、关于综合地理区划若干问题的探讨

18、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制度选择

19、金融地理学:国外地理学科研究新动向

20、WebGIS中的地理关系数据库模型研究

三、热门地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

1、北京市地理编码数据库的研究

2、小熊猫种群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化

3、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4、产业地理集中研究进展

5、地理标志的性质和保护模式选择

6、伊犁野果林的生态地理特征和群落学问题

7、祁连山区降水的地理分布特征

8、地理环境演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鄂尔多斯地区晚第四纪以来地理环境演变的研究

9、地理生态学的干燥度指数及其应用评述

10、从地图到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地理环境--试论地理学语言的演变

11、我国SO_2和NO_X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和历史趋势

12、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

13、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Ⅰ.中国森林现实生产力的特征及地理分布格局

14、中国城市地理

15、三江源地区植被指数下降趋势的空间特征及其地理背景

16、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心—******模式”:地理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

17、中国城市地理

18、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贮量及其地理分布规律

19、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地理分布的影响及对策

20、地理和贸易

四、关于地理毕业论文题目

1、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

2、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

3、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4、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

5、我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

6、地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

7、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多样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8、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

9、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

10、景观生态战略点识别方法与理论地理学的表面模型

11、植物区系地理

12、地理位置与优惠政策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贡献

13、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

14、关于地理学的“人-地系统”理论研究

15、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

16、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17、植物区系地理

18、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

19、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

20、分形理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五、比较好写的地理论文题目

1、从地理空间到地理网络空间的变化趋势--兼论西方学者关于电信对地区影响的研究

2、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

3、中国氨的排放强度地理分布

4、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区划

5、谈地理科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在1991年4月6日中国地理学会...

6、生态地理区域界线划分的指标体系

7、栓皮栎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地理分布研究

8、经验地理解法官的思维和行为——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译后

9、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10、西南区野生狗牙根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与地理来源分析

11、四川省农作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

12、论地理空间形象思维——空间意象的发展

1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中国大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空间分布及环境因素分析

14、产业地理集中度测度方法研究

15、产业集聚:地理学与经济学主流观点的对比

16、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
17、我国20世纪地理学发展回顾及新世纪前景展望--祝贺中国地理学会创立90周年
18、马氏珠母贝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子一代形态性状参数及相关性分析
19、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渤海3个野生地理群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
20、家蚕不同地理品种分子系统学研究

关于“地理研究性课题”有哪些?

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1、噪声污染及危害

2、所在乡镇的农村耕地利用现状及处理

3、亲自观察、记录月相的变化,拍摄系列照片

4、关于句容市水资源利用状况

5、句容市地区(或自己所在镇区)大气污染及危害

6、关于贫困地区与人口问题的探讨

7、关于城区(或自己所在镇区)绿化的研究

8、某工厂的污染危害及治理

9、从伽利略望远镜到哈勃太空望远镜——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史

10、农村垃圾现状及处理

11、无磷洗衣粉为何难以推广的探研

12、生活垃圾能再利用研究

13、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状况的调查

14、绿色能源离我们多远

15、句容市工业废水污染情况

16、废电池的危害和处理方法

17、农村生活用水调查

18、工厂密集度和生活环境的关系

19、哪家超市最便宜

20、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

21、太阳能的利用

22、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从第谷、开谱勒到牛顿)

23、居室污染

24、生活中的地理(或地图)

25、古代中国的地理学贡献(或者地理学家、地理著作)

26、食品污染

27、可再生能源

28、比较美国西进运动与中国西部大开发

29、小论文:从电球箱到臭氧层

30、泰山为什么成为帝王封禅的选择地

31、句容市文化的特点(从气候、地理位置等要素来研究)

32、化肥对土壤的影响,或者农药污染问题

33、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领海纠纷问题研究(中国的国界问题)

34、部分废品的回收利用

35、调查本市某个行业或者某个产品的情况及发展前景分析

36、城市化给句容市带来的变化(问题或好处)

37、句容市(或自己所在镇区)过去的历史沿革,历史地位,地理、人文优势,现状分析(优、缺点),未来的发展构思等。成果呈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

38、句容市城市规划布局存在的问题分析,未来城市的特色、规模、布局、环保等,成果呈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

40、中国近代疆域变迁问题研究

地理课题研究可以选什么题目

一、选择课题1.课题来源课题来源(问题的提出)可谓五花八门、多种渠道:诸如实践中寻找、经验总结、信息交流、比较对比等:以本课题为例,课题来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现实生活中亲身感受。长期以来,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存在严重局限性,由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人口膨胀、耕地减少、森林枯竭、草原沙化、气候变暖等问题对人类生存的威胁越来越严重:而且更可怕的是目前这些问题并没有为每一个人所清醒地认识和理解。人们不管是从事工业、农业、牧业等生产活动,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和贪图过度享乐,可随意开采资源、过度放牧、乱排废物等,到处都能看见或听见环境被污染、生态被破坏的现象和事件。出现这些现象和事件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们缺乏环境保护知识和环境保护意识。(2)长期教学实践中体会。本人在9l级大专专科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环境化学概论》的教学过程中,惊讶地发现:90%以上的中学教师和校长竟然不相信地球缺乏淡水,而且认为环境的恶化与自己毫不相干;不了解为什么国家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不了解沙尘暴起因、温室效应、酸雨及厄尔尼诺现象等比较常见的环境问题。这些事实清楚地说明,在学校教育中严重缺乏环境教育。环境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来说,除依靠科技力量、经济制裁和依法治理以外,还必须持久、系统和全面地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努力培养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从而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我深深感到广泛、持久地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中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2.确定课题范围提出笼统的课题以后,需要进一步了解、加工相关材料,使课题更加精炼、有价值。以本课题为例,需:要做以下几项工作。(1)查阅资料。查阅并收集有关资料、科研情报的目的:一是,可以尽量充分弄清前人在本课题相关研究领域的最前沿成果、研究方法和被关注的程度,以防止重复劳动.从而可以确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和目的;二是,经过了解、分析、比较找出本课题的优势,估计可能遇到的困难、现有的研究条件、实验设备和人力、物力等自身研究能力,从而可以分析课题的可行性;三是,同时可以搜集有关资料。据搜集相关材料和科研情报了解到:目前关于环境知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实际例子多、谴责检讨多、法律法规多、监测数据多等,环境问题确实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其重要性和迫切性逐渐被世界各国政府和人们所认识,人们的环境意识日益提高。世界各国普遍开展了各项治理活动,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采取了强硬措施,世界环境状况初步得到好转。例如,采取了一些污染企业关闭、排放污染物定标”、垃圾处理、“氟里昂”和“六六六”的禁用等具体措施,对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因为人们的环境意识淡薄,导致了一边治理、另一边破坏的恶性循环。更值得一提的是,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环境教育问题”却强调的少、措施也不得力,而且人们根本不重视教育手段,只重视惩罚。从此得出结论:必须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课题的研究,尽快找到对所有的人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全社会应加强环境教育工作,广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2)确定研究方向。环境问题内容广泛、复杂交叉,包括环境保护政策、教育、措施、治理与检测等;所涉及的学科门类多,包括生物、化学、地理、物理、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医药保健、法律政策等;环境教育的内容丰富,教育对象也普遍,涉及到全社会的各行各业。所以必须找出环境教育的突破口、切入点,以实现“以点带面”的效果。“要让环境教育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是全社会开展环境教育的突破口,也是最有效的途径。”这是经过总结归纳、全面分析以后所得出的结论。初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有些地区虽然强调在某些某类学校应开设环境教育课程,但是其内容不全面、方法生硬死板,收效甚微。所以有必要更深入研究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加强环境教育的必要性、渗透方法及其具体内容,这就是本课题所研究的方向。(3)确定研究类型。本课题属于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和各学科教学理论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改革,并探寻新教育措施和途径,所以属于开发性研究类课题。(4)明确指导思想和原则。以马列主义、辩证唯物论为指导,坚持“客观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原则。客观性主要表现在尊重客观事实,掌握第一手材料,实事求是地评价;科学性主要表现在找出事物内在联系,概括其发生变化的规律,并在实践当中检验、修改;可行性主要表现在正确估计可能遇到的困难、现有的研究能力和研究者的积极性;创新性主要表现在课题的独到之处,研究成果的先进性和现实意义。3.分析特色与可行性经过分析、比较,应归纳出课题研究的前景、研究价值和现实可行性,这是课题研究的内在动力,思想基础。以本课题为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选题新颖,目前在我国居领先地位;实用,为各级各类学校的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提供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材料;创新,便于推广落实,实施环境教育的方法富有创造性;具有现实意义,可行性较强。本课题不但受国家政策支持,学校、教师和学生也都容易接受,而且所需的经费少,也不需要太多的设备条件和场地。二、制定研究方案选定课题以后,不要急于操作,首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计划,在思想和物质等方面进行充分准备,使课题研究工作具有计划性、科学性和规范性。为此需要作以下几项工作:1.大胆设想,总体规划,分解任务根据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原则,结合现有的科研条件,一要大胆提出理论假设,明确研究思路;二要策划总体规模,制定出研究方法、时间进度和成果体现形式;三要把整个课题研究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若干个阶段,分期分批、分层次、有计划地完成任务;四要提出课题的具体名称。以本课题为例,可分成以下几个小问题。(1)说明必要性。本课题从环境污染的现状和严重性出发,研究我国在各学科、各层次学校教育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目的、意义以及其紧迫性,列举大量的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的事实说明加强环境教育的必要性。(2)探讨实施方法。即探讨在各学科、各层次学校教育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方法和途径:(3)列举实施内容。即从学校心理学角度,结合各年龄阶段学生的特征和现状,列举对各类学生实施或渗透环境教育的具体内容。(4)验证推广。即选择一定数量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典型学校进行试验,在实践当中推广、使用,验证所提出的理论、实施方法和渗透内容的准确性:并找出不足之处,及时修改,使之更加完善。(5)推出成果。即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分学科汇总,并编辑出版书籍,使实施环境教育的工作落到实处。(6)结题升级。进行结题论证、广泛推广,进入更高层次的课题研究计划。2.确定重点、找出难点本课题的重点,也是其创新部分,即探讨进行环境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本课题的难点,也是其关键部分,即列举渗透环境教育的具体内容,在实践当中验证、推广、使用;汇编并出版书籍:3.确定工作步骤及时间进度确定工作步骤及时间进度的目的是把分解的小问题更加具体化、定量化,以保证研究工作按时完成:以本课题为例,一般按下列步骤完成整个研究工作:第一步:×年×月一×年×月,组织有关的研究人员,深入到各学科、各层次学校教育的实践当中,以走访、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等形式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了解广大群众、教师和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态度等情况。第二步:×年×月一×年×月,进行统计归类、分析总结,形成书面材料(论文),概括地说明实施和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以下问题:进行环境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列举渗透环境教育的具体内容:第三步:×年×月一×年×月,在实践当中验证推广:第四步:×年×月一×年×月,汇编并出版书籍:第五步:×年×月一×年×月,进行结题论证、推广、升级。4.确定研究方法以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以及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特点为依据,确定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研究方法。必要时可综合采用多种方法。可采用的方法是:调查讨论法、观察发现法、试验推广法、比较改进法、统计归纳法等。5.经费预算以节俭、高效的原则预算经费,包括旅差费、会议费、资料费、实验推广费、印刷费等项

政治地理学论文选什么题目比较好?

个人觉得第一个好写,因为材料都好找,后两个材料还要查一些出版书和史书,有些蛮难找到的。

地理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关于公布安徽省第五届

中学地理优秀教学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

各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

各市中学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

根据省教科所《关于举办安徽省第五届中学地理教学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教科研函〔2007〕3号)文件要求,省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各地推荐的地理教学论文进行了认真评审,共评出获奖论文一等奖 16篇,二等奖 36篇,三等奖71篇。现将评选结果予以公布(见附件),请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及论文作者。

附件:安徽省第五届中学地理优秀教学论文获奖名单

         二○○七年十月十九日

安徽省教育厅教科所     2007年10月19日印发

打印:吴儒敏    校对:吴儒敏   共印30份

附件:

安徽省第五届中学地理优秀教学论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

篇 目 单 位 作者

《浅谈地理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能力的培养》 淮北市教研室 王忠东

《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室 钱宏瑾《铜陵市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铜陵市教研室 章小明

铜陵市第一中学 杨国兵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安庆市教研室 何陆祎

《论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阜阳市教研室 陈鹏飞

《地方环境教育课程构建的案例分析》     蚌埠市教科所 吴岱峰《透过一次地理评优课谈新课程课堂教学》 滁州市教研室 郭仕荣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应加强对学生的关注》   颖上县教研室 何长剑

《关于高中地理选修课程校本化的几点探讨》 马鞍山市第六中学 林章和

《使用新教材的几点体会》          淮南市第三中学 朱元坤

《地理空间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合肥工业大学附中 洪成旗

《浅谈新课程下我对地理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黄山市枧忠中学 汪德利

《探索课程标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贵池二中 杨淑萍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   宿州市第二中学 苗红青

《地理探究学习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品质》       怀远一中 孙尚楼

《谈地理教学中学上情商的培养》 六安皋城中学 余 蕊

二等奖

《梳理经历 整合资源 回归生活——地理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周跃红

《谈新课标下的“太阳高度”教学设计》 阜阳市第三中学 马 静

《巧用身体语言,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艺术》 合肥市第五中学 沈龙海

《谈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学思想和方法的贯彻》  亳州第一中学 彭长玉

《新课堂教学下教学策略的初探》  芜湖市城南实验中学 周慧本

《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地理课堂教学》   淮南实验中学 廖惠荣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地理探究能力的培养》  亳州第五中学 王玉龙

《地理主体性课堂教学的探究》  淮南市第二十中学 陈 中

《用新课程理念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地理知识》  固镇一中 李方平

《构建科学与人文和谐统一的地理教育》 巢湖市第八中 柳宗柱

《如何调动学困生参与地理课堂教学活动》    蚌埠二十六中 宋长军

《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自主学习》      郎溪中学 胡燕平

《浅谈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的一些误区》     来安中学 董桂山

刘 俊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基本途径和培养策略》 和县二中 夏立军

《高考地理复习的“虚”与“实” 》 合肥市第十七中学 黄永红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探微》  歙县中学 钟彩琴

《浅谈“问题研究”的作用与教学》  五河一中 刘继英

《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地理分层教学策略初探》  枞阳县浮山中学 陈相林

《如何从地理图像中分析和提取有效信息》 黄山市黄山区一中 崔仲文

《加强地理基本概念教学的探讨》  亳州市谯城区大寺完全中学 汪明洁

《浅谈Google Earth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滁州市实验中学 曹 明

《“任务分解、自主交流”地理课堂模式的构建与实验》阜阳第十中学 马兴海

《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适应高中地理新课程》  安徽省石台中学 姚 萍

《新课标下浅谈地理与各学科的经纬结网》   东至县大渡口中学 江美丽

《“读图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宿州市埇桥区梅庵中学 刘玉才

《多元智能评价与地理教学》 马鞍山市第一中学 程 刚

《农村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 六安市双河中学 刘全稳

《新课程地理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设计与落实》 铜陵市第九中学 钱义国

《以烈山区为例谈农村高中地理活动课的开展》 淮北七中 吴才华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积极开发地理课程资源》    安徽广德中学 江春芳

《选修7课标、教材研读及开课条件分析》  铜陵市第五中学 陈俊群

《高中地理课题研究开设的一些设想》 宿松县程集中学 石雅斌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淮北市石台镇中学 蔡金燕

《新课程地理教学中的“敢问”与“会问”》 芜湖县第一中学 王邦忠

《浅谈新理念指导下的中学地理教学》   宿州市第八中学 张建国

《浅谈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淮北市西园中学 荣海侠

三等奖

《高中地理新教材案例教学初探》           来安中学 卢玉斌

《地理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偏离现象 》 阜阳第三中学 吴 强

《解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开放性特点》 和县第一中学 陈晓明

《浅谈地理新课程教学反思》   蚌埠包集中学 赵东宇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创新学习》 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章 波

《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合肥市五十一中 陈 丽

《关于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几点看法》 阜阳一中 巫祖安

《地理课堂互动型教学策略的构建》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卢大亮

《地理教学中的误区及思考》 宿州埇桥区汴河办事处北十里中学 武 波

《新课标下课程资源开发初探》  青阳县木镇中学 方 静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实践》  黄山市屯溪一中 潘胜庭

《在地理教学中利用远程资源学生合作学习的探究》   歙县新安学 凌文英

《地理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  祁门一中 胡义松

《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歙县中学 吕文英

《地理教学中学生想像力的培养》  歙县二中 汪明锋

《如何看待地理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作用》  凤台一中 李 全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  淮南望锋岗中学 廖和喜

《兴趣教学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淮南一中 朱庆龙

《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淮南市第五中学 孙 峰

《合适参照物选择与“地球运动”教学难点的突破》    亳州三中 刘永志

《新课程改革下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利辛县第一中学 谢 尧

《高一地理新课改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   涡阳三中 王 娟

《谈初中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淮北市西园中学 孙 凯

《充分运用图像进行地理教学》  五河县安淮中学 聂 鑫

《中学地理教学的美育的层次》  蚌埠十二中 马 燕

《立足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蚌埠第一中学 李云静

《让地理教学生活化》       蚌埠市第二十三中学 王海燕

《新理念下培养地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探索》 铜陵市第十三中学 戈广兵

《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体会》   铜陵县第二中学 程纳新

《在新课程目标下整合地理课程资源》   铜陵市第十六中学 孙大信

《高中地理个性化教学初探》   铜陵县第二中学 程胜来

《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太湖县徐桥高中 李永清

《将实验教学引进地理课堂》   宿松县程集中学 周文招

《生活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课程资源》  安庆三中 张 军

《档案袋评价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安徽省太湖中学 黄郑尧

《如何开展问题研究和活动》   桐城中学 段焕荣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桐城市天城中学 汪 宏

《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初探》           滁州市滁州中学 季风勇

《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          滁州市滁州中学 孙 成

《作图法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研究》            全椒中学 李 君

《新课程实施的理解与体会——丰富地理课堂教学》 滁州市第五中学 六振梅

《浅谈新课标下地理教学手段的继承与创新》 肥东县梁园中学 周义兵

《发挥地理学科优势 培养学生空间智能》 舒城县南港中学 沈龙明

《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地理学习探讨》  芜湖市第二十六中 吴安宁

《地理新教材中“案例”教学探讨》   五河二中 刘丛兰

《在地理社会实践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怀远县龙亢中学 朱 英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芜湖市二十七中学 俞 敏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学策略》  芜湖八中 邱玉启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探索》  安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 裘伟东

《如何选编以社会热点为背景的地理案例》   蚌埠第四中学 刘运良

《中学生地理课堂兴趣培养》 六安市三十铺中学 李显静

《中学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之我见》       马鞍山市第六中学 张 蕙

《为地理教学注入新活力——初中地理活动初探》 马鞍山市星光学校 古 莉

《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认识与实践》   萧县中学 常书云

《让新课改沐浴和谐之风》   灵璧县师范学校 苏 洪

《光照图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安徽省砀山中学 陈国华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发展学生个性浅议》 宿州市埇桥区支河中心校 李永春

《关注学生发展 优化地理教学》  安徽省青阳中学 张 俊

《谈地理新教材“活动”的使用》   石台县崇实中学 汪利军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心得》   贵池区杏花村中学 程丽萍

《浅谈探究学习在地理新课标教学中的应用》 界首市光武中心学校 李 涛

《借杜朗口“春风”促地理课鲜活》 阜阳四中 徐玉玲

《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问题》 颖上县第四中学 田华利

《巧妙点拨开启自主学习之门》 界首一中 王 键

《评价共同体在学生地理学习评价中的应用》 淮南市第二十四中学 李 涛

《构建师生互动合作 共同成长的绿色课堂》 南陵县何湾镇中心初中 廖必根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整合初探》         宁国市梅林初中 朱铁军

《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策略浅析》 六安市徐集中学 张碧松

《夯实基础 突出主干 提高能力 应对高考》  东至二中 侯 俊

《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界首市田营镇中心学校 闫 斌

《“问题教学法”——把课堂还给学生》    宁国市胡乐初级中学 张 文
自己百度吧~

地理小博士论文题目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
   资源节约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资源节约观念是指人们从节省原则出发,克服浪费,合理使用资源的意识。节约意识(观念)作为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建立在对资源严重稀缺的认识基础上的。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气,养成人人都乐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一块煤的良好习惯。
   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主体主要包括:资源节约型政府、资源节约型社会团体、资源节约型军队、资源节约型企业、资源节约型事业单位、资源节约型家庭等。其中,资源节约型企业是指既追求企业生产成本节约又兼顾企业生产的社会成本节约,既考虑企业自身效益又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既考虑当前利益又兼顾长远利益,能使企业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之和达到最大值,使企业生产成本和社会因企业生产而必须支付的社会成本之和达到最小值的企业。
  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制度是约束人们浪费资源,规范人们合理使用资源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有关道德规范等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体制是资源节约型制度的实现形式和组织方式,包括资源节约型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法律体制等。
  资源节约型机制。它是资源节约型制度、体制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形成的互为关联、相互作用、彼此约束、协调运转的各种机能的总和。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资源节约型机制是一个大系统,它通过资源节约型管理系统来具体运作。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资源探测管理系统、资源开采管理系统、资源加工管理系统、资源运输管理系统、资源消耗预警系统、资源使用监测管理系统和资源节约调控系统。其中,资源探测管理系统是对我国现存资源总量进行科学摸底,探明实有存量,为资源长远开采制订科学合理规划提供依据的系统;资源开采管理系统是对资源开采制订科学的中长期规划,并依据规划,以最低成本、最大效益进行资源开采的系统;资源加工管理系统是采用先进加工技术,以最低加工成本、最高综合利用率加工资源的系统;资源运输管理系统是以最低的运输成本、最低的运输损耗、最快捷的运输方式运送货物的运输组织和管理网络的系统;资源消耗预警系统是由资源探测信号、价格信号、供给信号、需求信号、运输信号和环境污染信号等形成的,能全方位、多层次、全天候预警资源消耗程度的系统;资源使用监测管理系统是依据事先制定的标准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使用资源的数量进行日常监督、测算和反馈的系统;资源节约调控系统是由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组成的,能调节和减少资源使用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有机调控系统。
   资源节约型体系。资源节约型体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产业为标准划分的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主要包括:重效益、节时、节能、节约原材料的工业体系,规划科学、设计优良、节地省材、质量过硬的基本建设体系,节水、节地、节时、节能的“二高一优”节约型农业体系,节时、节能、重效益的节约型运输体系,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节约型生活服务体系;另一类是战略资源节约型体系,即有关战略资源从生产、流通、分配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有机节约整体。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途径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节约资源、提高效益的根本所在。其中要着重考虑建设合理的资源价格体系,用价格杠杆调节资源的利用。如,目前不合理的水价是阻碍水资源基础产业深化改革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水价导致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使与水相关产业的经营发展面临严重困难;同时,水价体系的不合理也是造成水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
   完善产权制度。只有明晰了资源的产权,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益,做到物尽其用,使资源的损失浪费降到最低限度。既应明晰自然资源的产权,优化自然资源配置,节约自然资源,使自然资源利用率达到最高;又应保护知识产权,提高人们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型技术的积极性。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应用技术,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目前应重点支持一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技术改造项目,加快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节油代油、洁净煤和节电、节水技术。大力研究和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核能以及生物能等“绿色能源”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协调,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倡导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生产模式,大力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此,应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鼓励和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
   制订和完善战略性资源的中长期开发和利用规划。重点编制节电、节水、节油、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中长期规划,为工业节水、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墙体材料革新、散装水泥和环保产业发展提出明确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制定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明确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目标、步骤和政策措施,用以指导全国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强化政策导向,坚持鼓励与限制相结合;加快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相关技术体系,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技术支撑。
   加强法制建设。加强环境资源、粮食资源、水资源及各种主要矿产资源保护法的制定和完善;制定反对浪费的法律法规,为惩罚严重破坏环境资源者和严重浪费资源者提供法律依据;完善产权法律制度,规范和理顺产权关系,保护各种产权权益,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完善产品质量和市场交易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坑蒙拐骗以及制假售假行为,规范市场交易,减少资源损失。

地理学位论文的选题原则

要明确自己专业的主攻方向、擅长内容和兴趣所在,并透彻了解地理研究发展的热点、趋势,结合学院需要和个人实际情况选题。简单来说要遵循的原则:

一个原则是:王宝强讲话,要有意义:课题的研究不仅在学术上要有理论意义,在实际中也要有现实指导意义,最好选地理专业的重大热点问题,即普遍被关注、被争议、有前景的课题,避开已经有所定论的课题。

另外,站在巨人的肩上,明确前人的相关研究,再对比自己的课题,找遗留问题、待完善的理论、方法、内容,找准课题研究的切入点;

第三要自己擅长并感兴趣的,扬长避短;

最后切忌选题太大,要细化,否则容易假大空,言之无物。明确大方向、缩小范围、细化题目,小而具体的论题才能得出深刻而明确的结论。

以上回答全原创,望采纳。

求关于人文地理的论文题目

参考一下哈,先是两篇文章的目录,后面有一些好的题目!自己看看
##1.。旅游地理
《鲁东北六市旅游竞争力测评研究》
目录
引言
1、鲁东北6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1.1、旅游竞争力
1.2、评价方法
1.3、指标体系构建
2、鲁东北6市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
2.1、旅游竞争力综合测定
2.2、旅游竞争力测定结果比较分析
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致 谢
##2。土地管理类
《渭南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目录
1 引言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条件概述
2.1.1 气候
2.1.2 地貌
2.1.3 土壤
2.1.4 水资源
2.1.5 植被资源
2.1.6 矿产资源
2.1.7 自然灾害
2.2 社会经济条件概述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渭南市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3.1.1 土地利用结构
3.2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3.2.1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
4 渭南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
4.1自然驱动因素分析
4.2 人类驱动因素分析
4.2.1人口因素分析
4.2.2技术因素分析
4.2.3 经济发展因素分析
4.2.4 政策因素分析
5 渭南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及措施
5.1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5.2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5.2.1 调整与改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
5.2.2 土地保护与整治相结合
5.2.3 深化土地利用制度的改革
5.2.4 加决城镇化进程,使产业结构优化
5.2.5 加强国土观念教育,树立起人地矛盾的忧患意识
6 结语

##3。好的题目
《探究发展中江挂面对中江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意义》
《******的耕地响应机制》
《浅析京九铁路对沿线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的影响机制》

地理论文范文大全

地理教学模式对地理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架起了地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地理论文 范文 一:学伴互助式地理教学分析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有优势。但时代在发展,学生在成长,如果教师及他(她)的 教学 方法 一成不变,就会使其劣势凸显出来,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势必要进行课改,但是改向何方,怎样改,有很多先锋已经进行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也有各种各样的效果。详细记录了在课改过程中的观念、做法、 反思 ,很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课改;学伴互助;地理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常常是通过以下教学模式来进行的:(1)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被人们称为“满堂灌”或者叫“填鸭式” 教育 ,这种教学模式是最常见的。(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这是“满堂灌模式”的一种变形。这些教学模式有优势,但是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潜能的发挥。在传统与新兴的矛盾冲突中,学校领导站位高,思想新,提出了我校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义不容辞首当其冲进行课改。在我的地理课堂上,确定为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

课改首先是理念的改变,要改变传统的思想,确定以生为本的课堂。学生学习的地方过去叫学堂,现在叫学校,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定教,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要做好导的工作,定位应该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随机生成的课堂才是真实的、精彩的,有生命力的。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这是合作学习的优点,但是合作学习也存在弊端,人数较多的小组在进行学习和展示时,通常是一人做主角,其他人做配角。所以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选择两人为一个学伴小组。

二、学伴之间角色的定位

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是以两个人为一小组(特殊情况也可三个人组成小组),这两个人互为学伴,优势突出一些的被称为“学长”,成绩弱一些的被称作“学友”,他们之间是朋友、伙伴的关系,比起“师傅”和“徒弟”,学生的心理上舒服了很多。学伴的组合不是固定的,一个阶段以后会进行微调。

三、问题导学

(一)导学题的编制

1.导学题的设置具有指导性。初中的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引导,导学题则相当于这节课的脉络,把大块的课文分解为小的问题,将图片融入课文,引导学生顺着脉络,紧扣知识的重难点去分析去思考。

2.导学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具体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进行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要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纠正错误,完善认知结构。

3.导学题的设置不能离开图。地理课堂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图多,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设置的导学题目也不能离开图,地图功能十分巨大,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4.导学题的设置要体现 学习方法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这个培养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把学生养成“看到新知,联想旧知;应用已知,探究未知”,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了,在没有我们设置的导学题时,他们也能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这才达到了我们的目的。所以在设置导学题时,应更多地思考: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

(二)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我在课堂上,先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然后出示导学题,使学生在自学课本时有一个抓手,在自学过程中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主学习,第二阶段是课改的中心,学友向学长汇报自学情况,学长指导学友。学长不会的内容可以与其他小组的学长交流,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巡视指导。自学结束,以学伴为单位进行展示,一般是学友回答问题,学长评价,学伴自己也可以根据情况而定谁来回答。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必再重复,教师根据巡视以及学生展示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重点知识师生交流完毕,一定要留出当堂训练的时间,巩固学习成果。

四、课堂评价

在学伴互助的课堂上,学长学友是一个学伴小组,他们共同学习,但展示的时候主要由学友来进行,学友展示的好,说明学长真正起到了帮助的作用,二者共同加分,如果学长单独回答展示,则没有学友得分高,这一点对于学友的激励是很大的。除了关注学伴们在展示时的表现,其实更重要的是注重学习过程中对学长学友的评价和鼓励,观察学伴之间是否和谐互助,否则还应进行调整。

五、效果初显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凸显出来:学生能够做到由被动地听老师讲转为主动的学,从旁观者变成了拓荒者;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了,有了展示自己的空间,从旁听者变成了演讲者;成绩不太理想的学友有了在课堂上表现、表达的机会,而这些原来都是被学长统领着;学长由回答问题的踊跃者,成为了小老师,有了质的变化,他们不仅能够完成课堂的学习内容,还得到了更高层次的锻炼。当然我的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在摸索与改进中,但是作为教师在经历了课改之后,有了对比,更加坚定了我将课改之路走下去的决心,放手也是一种爱,我甘愿做他们的铺路石,送他们走向更远的前方,而不仅仅是教给他们如何去应付考试。

参考文献:

[1]__刚.我们的课改.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4.

[2]范志国.初中地理教学评价.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3]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2.

地理论文范文二: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研究

摘要: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学生与地理之间的距离。本文主要针对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乡土地理;初中;地理教学;运用

初中地理主要就是让学生对自然环境以及一些人体和自然规律进行认知学习,所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地理学习涉及到的内容比较抽象,一些学生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无法融入到地理学习中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些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了乡土地理的元素。所谓乡土地理也就是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学习。

一、结合乡土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比不上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先要让学生对于地理学习产生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结合自身熟知的事物进行学习。由于自身对于乡土地理比较熟悉,所以从心理上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强的自信心,加上乡土地理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可以真实感知到的,能够看见和感受到的事物,更会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和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地势和地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乡土地理开展教学,提问“在自己家的附近都有哪些特殊的地方是小的时候最喜欢去的”。一些学生可能会说“山坡上,因为张家口的山还算是比较多的,所以家附近的小山就成了小伙伴玩乐的地方。”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张家口的山比较多呢?”学生可能就想到与地理相关的丘陵地形,联系张家口的实际情况,能够感受到地形对于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推广开去,中国还有很多其他的地区,不同的地形对于当地的人们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让学生对中国地形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想要知道其他地区人们生活的地形环境是怎样的,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乡土地理,进行德育素质教育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些地理知识和自身的生活有着遥远的距离感,因此学习的兴致并不是很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融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家乡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有清晰的了解,在学习与自身生活相关的内容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由于每个学生对于家乡都会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对于家乡发生的变化也会格外关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总之,以乡土地理作为学习的载体,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神奇魅力,通过一些真实事例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比如,在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北农村地区的环境以及土壤比较适合棉花、辣椒等作物的生长,所以当地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这些农作物的 种植 ,取得了很好的收益,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引进了五彩棉花的种植,更是使得农业种植提升了一个层次。这样的实际发展状况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同时也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分析,为自己的家乡开发一些新的农业作物,以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表达自身对家乡的热爱。

三、开展乡土实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学习和感受地理知识,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调查探究,涉及到人文、地理知识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乡土地理进行分析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还能够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有更清楚的了解。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探索的同时,能够对教材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其中包括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的学习,如果根据教材进行笼统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乡土实践,对当地的土壤状况以及水利资源状况等进行实际的分析调查,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当地的土壤、水资源进行取样调查,通过实际的学习分析 总结 当地的资源状况。从本土地区的资源状况着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这样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融入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对熟知的事物进行分析理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君政.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张德海.让地理融入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的感受[J].教师,2013(3).

[3]陈雪梅.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4(17).

地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大学地理论文范文

2. 大学地理论文

3. 地理教育论文

4. 初中地理教育论文

5. 地理调查报告范文3篇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