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基本原理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浅谈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基本原理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文 关键词:西方管理论阶段 基本原理
论文摘要 :管理思想的发展起源于西方管理学理论,要想系统了解西方管理学原理首先要了解它的理论发展历程,通过基本原理为日后在实际管理活动中进行借鉴与应用做准备。
英国著名的管理史家、家、管理学家林德尔厄威克曾说过:“学习管理学,如果不对管理学的以及先驱思想家的工作有所了解,就难以明白管理学的内容、范围及其发展的趋势。”
从管理学的历史发展经过来看,管理的发展都源自西方管理理论,自20世纪以来西方管理理论经历了从史前积累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发展,从近代管理理论到当代管理理论阶段的发展历程。
一、 古典管理理论:
20世纪初诞生的以泰罗、法约尔为代表的管理和一般管理的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因其孕育着重大的价值而不断被后世所发现。古典管理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近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其独特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对当今的知识社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泰罗的科学管理的主要包含: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就是提高生产率;为了提高生产率需要挑选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工作方法;要采用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激励工人努力工作,实行差别计件制;工人和雇主之间双方合作;实行职能工长制;管理控制中实行例外原则等。
泰罗将其管理思想运用到实践中,解决了当时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劳动生产率的问题,他开创了科学管理的先河,奠定了科学管理的坚实基础,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管理之父”。
法约尔也是古典管理理论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管理与一般管理》中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成为管理职能、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提出的五大管理职能思想,为后人认识管理职能和管理过程的一般性框架,为管理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 近代管理理论:
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管理学经历了向近代管理理论迈进的新阶段。此阶段的代表成果有巴纳德的一般组织管理原理和梅奥的早期人际关系学说。
巴纳德在管理理论上的重要贡献有:
1. 提出了组织论的管理理论,即侧重于说明管理的基础和管理的原理。
2. 提出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理论:
这是巴纳德提出的著名理论。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无意识地体系化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互为条件、相互制约,且相互促进,组织是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统一体。
3. 提出了组织平衡理论:即组织的内部平衡、组织与环境的平衡和组织的动态平衡。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被当时定义为开辟了行为科学的研究道路。
三、 当代管理理论:
自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管理学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管理理论领域出现了百花争鸣,百家齐放的繁荣局面。在此阶段,管理理论被分为了以下主要理论流派:
1. 管理过程流派:即致力于研究和说明“管理人员做些什么和如何做好这些工作”,侧重说明管理工作实务的理论流派。
2. 管理科学流派:指出管理过程中采用科学方法和数量方法解决问题,测量分析和说明管理中科学、理性的成分和可数量化的侧面。信息技术的普为组织管理中介入科学方法成为了可能。
3. 组织管理流派:即通过揭示组织形成、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探讨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主要致力于组织过程的研究。巴纳德是组织管理理论的奠基人,西蒙等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组织管理的研究内容。现在,组织理论已成为管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4. 行为科学流派:是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侧重研究个体需求和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和激励、领导方式的流派。其中最著名的理论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及利克特的领导方式理论等。 二、 对个体的分析:
1. 个体需要与动机:
美国心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理论将个体的需要按照先后次序排列成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这说明,个体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在组织中,当个体的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而高层次需要对其行为的激励更为强大、持久。但需注意的是,需要是人的主观感受与客观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受到所处环境条件的制约的,所以人的需要有其局限性。
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和维持着人的行为,并将其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机制。动机是引发行为的更为直接的原因和现实动力,它把行为引向能满足需要的具体对象。在中,员工的各种积极或消极行为都受到各种动机的支配而产生的,而运用激励手段调动员工积极性,通过外部诱因激发动机,就会直接引导员工产生积极的行为。
2. 组织中的学习:
组织层次的学习是组织作为个体组成的集团的学习,是个体学习相互作用的产物。组织中有两部分知识,一部分是个体的知识储备,即在组织成员头脑中保有的知识,包含着与组织有关的和与组织无关的各种知识。另一部分是属于组织或大家共享的,或一部分个体享有的知识,如组织的制度规章、工作流程、组织结构、组织文化、行为准则等。组织中的知识、信息是需要经常更新的。组织层次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如何促进个体学习,发掘并利用个体知识储备中有关部分为组织所用的过程。
4. 心理能量:
心理能量是促使人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主体性,并驱使采取适当行为的心理力量。组织中每一个体都存在一定的心理能量,其中有些个体表现出的就是工作热情;有些表现出的就是发挥自身的创造力。组织的整体心理能量不是所有个体心理能量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调节和作用的综合力量。就组织而言,只有个体与组织的价值观与思想形成统一一体时,才能焕发出个体在组织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调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所以管理者要有意识地创造充满创造力和挑战性的组织气氛,调动各方感染力,促进个体焕发其自身的能量为组织所用。
三、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是巴纳德的著名理论,它们是组织管理者要管理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两种有效工具。在管理者与员工的交往中,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运用是相互并存的。巴纳德指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是同一组织的两个侧面,它们互为条件,只有在两者统一的意义上,才能理解组织的本质。正式组织揭示了组织管理过程中化、理性化的部分,非正式组织揭示了组织管理过程中难以科学化、非理性化的部分。这说明光运用正式组织是不可行的,因为非正式组织能赋予组织以活力,有助于维持正式组织的凝聚力,有利于促进沟通与维护个人的完整人格,有时非正式组织起着比正式组织更为重要的作用。明确这一点,对于把握管理过程,提高管理和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 组织平衡
组织平衡是组织生存和管理职能之间的关键,它包含组织内部平衡、组织与环境的平衡和组织动态平衡三方面:
1. 组织内部平衡:
是指组织与个体之间的平衡,即组织提供给个体的可用来满足其需求、影响其动机的诱因与个体对组织的贡献之间的平衡。
运用统一标准去衡量个体可以方便组织评价个体的贡献,但由于个体需求层次及判断根据的不同,会有碍组织实现内部平衡。所以组织在对个体进行诱因分配时要考虑好方式和方法。有时说服和强制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改变个体的动机,但在诱因分配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考虑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相互的作用的结果。
2. 组织与环境间的平衡:
指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中的平衡,也就是说组织并非简单被动地适应环境,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组织要想与环境保持平衡就要在环境中承担实施必要的职能,要确定好合理的组织目标和战略,以有效地付诸实践。
3. 组织的动态平衡:
是指组织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组织的内外因素都是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组织的动态平衡就是在打破原有平衡基础上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再建新平衡的周而复始的过程。组织的动态平衡关系到组织的生存发展。实现组织动态平衡问题就是组织处理好稳定与变革的问题,这是所有组织都要面临的。
五、 管理的观念
巴纳德指出管理作为组织的特殊器官,是一种有意识的协调,以维持集体协作延续发展的行为。
管理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组织的发展及经营战略路线的调整,随时需要有与之相应的管理体系的服务与指导。如巴纳德提出了管理的四大职能,主要包含:组织目标的设定与转化、确立和维持信息沟通系统、确保必要的活动、领导过程。而如前所述,以法约尔为代表的管理理论,以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五大职能概括管理的职能和过程,也在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管理出版社,2002年王利平,管理学原理,人民大学出版社(修改版),2006年6月第2版
西方人性假设视角下管理理论的演变
张哲
纵观管理学的发展历程,每一种新的管理理论都以相应的人性假设为基础。随着经济社会和管理环境的发展变化,人们在各个阶段都自发或自觉地形成了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与之相适应,人们的核心管理思想和具体的管理模式也不断发生了相应的变革。从西方人性假设角度出发,探讨建立在不同人性假设下的管理理论的演变规律,是构建适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的一个指导原则和根本出发点。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西方;人性假设;管理思想
【分类号】:F272
【DOI】:CNKI:SUN:QQSG.0.2008-06-008
【正文快照】:
以人为主要对象的管理思想都是或明或暗地建立在一定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就是依据不同的人性假设采取不同的激励和约束措施。但是,管理对人性的理解是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和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对人的特定方面的理解,不同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源于管理者
推荐 下载CAJ全文 下载PDF全文
CAJViewer7.0阅读器支持所有CNKI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Evolution of the Management Theory in the View of Western Humanity Hypothesis
Zhang Zhe (Shooch of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Guangxi 530000;China )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each newmanagement theory is based on the humanity hypothesi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changes of management environment, people spontaneously firms the humanity hypothesis in different times. Adapting with it, people's management ideas and specific mode of management is correspondingly changed. In the view of western humanity hypothesis, probing into the change rule of the management theory in the condition of the different humanity hypothesis is to offer the guiding principles to establish the management modle which is suitable for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word】:Western;humanity hypothesis;ideology of management
写作思路:首先可以开篇点题,直接给出文章的主旨,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观点,用举例子的方式来进行阐述论证自己的看法,中心要明确等等。
美国古典管理学家泰罗是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他第一次系统地把科学方法引入管理实践,创立了科学管理,首开西方管理理论研究之先河,使管理从此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并得到迅速的发展。
他的管理思想包含着引发一切管理思想的萌芽,因此他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下面,我就针对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谈谈自己看法。
一、“经济人”假设是科学管理的前提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但由于管理落后、生产混乱、劳资关系紧张,工人“磨洋工”的现象大量存在,企业的效率低下。
为了扭转被动的局面,缓和工人和雇主的对立情绪,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率,人们不得不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求一种比较合理的方法解决劳资纠纷。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起源于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写到:“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我们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亚当·斯密将利己主义看成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人们正是怀着这种自利的动机去从事经济活动的,每个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欲望而与他人发生交易行为。
他在另一本着作《国富论》中说:“对劳动力的慷慨报酬……或普通人的勤劳程度提高了。劳动工资是鼓励勤勉的因素……在工资高的地方,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发现:那里的工人比低工资的地方更积极,更勤劳,也更迅捷。”亚当·斯密认为,金钱可以激发人们发挥最大的能力,是刺激人们工作的最大诱因。
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正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之上的。这种人性假设认为,人们工作的动机在于经济诱因。多数人天生是自私、懒惰、好逸恶劳的,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激励他们工作。
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是被动的,喜欢听命于他人,而心甘情愿受他人的指导;多数人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的需要漠不关心,只有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
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的科学管理理论,曾风行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改变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泰罗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提出了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他认为,必须把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系统地运用于管理实践,科学地挑选和培训工人,科学地研究工人的生产过程和工作环境,并据此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合理的日工作量。
采用差别计件工资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实行管理的“例外原则”。而要成功地实施科学管理,劳资双方必须进行一次伟大的“精神革命”,就是树立一种劳资双方互惠互益、利益一致的态度和观念,以友好合作代替对立斗争,这种劳资双方理念的转变是泰罗提出科学管理原理的基本前提。
泰罗提出“双赢思想”,他指出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确保每一个雇员和雇主最大限度的富裕。这种最大限度的富裕不仅意味着公司和企业主获得最大的利润,还意味着对每一个雇员而言,他所获得的工资超出本阶层的一般收入水平。
这让雇主和雇员都认识到,他们的基本利益不是必然的彼此对立,而是统一的、一致的。管理者最重要的目的应该是培训和发掘企业中每一个工人的才干,使每个人尽他天赋之所能,干出最高效的工作——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最高的效率。
这种劳资双方思想上的转变将改变整个企业和工人的面貌,而长期困扰企业的工人“磨洋工”现象也将得到解决。科学管理理论采取的是“胡萝卜加大棒”政策,雇主应当以满足雇员物质和经济方面的需求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给消极怠工者以严厉惩罚。
三、泰罗理论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一门科学、一个理论的产生和形成都会受到所处时空环境的影响,我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丰富它。泰罗在克利夫兰广告俱乐部的一次讲话中说:“科学管理的每一步都是一种发展,而不是一种理论。
在各种情况下,实践都在理论之先……在科学管理中不存在着什麽固定不变的东西。”当我们回头重新审视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时,发现它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仍具有启示作用。
(一)强调科学用人
泰罗不是一味依赖制度来实施管理,“经济人”假设蕴含着科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泰罗意识到提高生产率不光要依靠技术,更应该充分发挥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认为雇主应该学会科学地用人,做到人尽其才。
管理者就是要“按照每个人的能力和体力,给以最适合的工作”。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来说,管理者要善于发现每个员工的潜能,帮助和指导他们,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机会;要掌握、依据每个员工的性格和特点,为每个人制订职业规划,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
(二)强调劳资双方的沟通和交流
泰罗认为良好的劳资关系比任何制度都重要得多,“一种管理制度不论怎样好,都不应硬性采用。雇主与工人之间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关系”。他唿吁工人和雇主要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为此,他要求管理者应多找工人谈心,鼓励他们说出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营造和谐的氛围是现代企业管理应该不断追求的目标,和谐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对于现代企业来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尤为必要。
只有通过交流,才能使双方真诚合作,共同创造更多的利润。没有足够的交流,不仅不利于企业人员之间的合作,而且会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的运转和效率。因此,现代企业必须为沟通和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注重员工需要的满足
泰罗对于那些忽视工人存在的做法深恶痛绝:“作为雇主,手上戴着一件小山羊皮的柔软手套,穿过车间时,从不弄脏自己的手和衣服。有时也同工人谈谈话,可是摆出一副假仁假义或赏面子的态度,否则就干脆一言不发。
这样,他永远不可能弄清工人的思想或感情。”要想真正了解员工的思想,真正赢得员工的心,管理者应当从员工的需要出发,这种需要不仅是物质的需要,还包
括满足员工成长的需要(要给员工制订系统的、定期的培训计划,要为每个员工的发展创造条件)。泰罗的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仍然是适用的。
西方行政管理思想是西方社会特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条件下的产物,体现了西方公共行政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而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显然可以为我国的公共行政管理改革提供一定的经验,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强化管理的高效率
我国某些政府机构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造成权力过分集中,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由于组织机构不合理,机构重叠,从而使得职责不清,互相掣肘、扯皮;由于行政法规不健全,任意增加编制,从而造成机构庞大、臃肿,人浮于事。综观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我们发现注重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是它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医疗分类信息 这一思想是值得借鉴的。为了提高效率,政府管理人员首先应树立效率意识,增强活力,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公共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
2.完善和健全政府组织
鉴于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政治制度、公共行政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完全照搬新公共管理以企业式为取向的政府组织改革是不可取的。但是这种改革模式的适应变化了经济社会形态,努力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质量的追求目标可以为我国的行政组织改革所借鉴,迄今为止,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仍然没有脱离集权性的韦伯式的官僚体制的基本准则,这是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但同时,我们也应以前瞻性的目光来勾勒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不仅要立足于转变政府职能,力求运转协调、行为规范(这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目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要兼顾提高效率、质量。也就是说在从等级行政向网络行政,从精英行政向大众行政,从官僚式行政向企业式行政发展方面,我们应做出一些勇敢的试探。这不仅会提升政府机构改革的质量,而且也是一种与国际接轨。
3.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
新公共管理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服务领域,打破了政府独家提供公共服务的垄断地位。这一方面,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也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为了提高我国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特别是基础设施行业的管理效率和水平,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做法,在加强对提供公共服务的宏观管制的同时,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开放一些公共服务的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和鼓励私营部门进入提供公共服务的领域。例如,在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电信、电力、铁路运输、自来水和燃气供应等基础设施产业中便可以进行某些方面的改革,从而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瓶颈现象。这有利于形成公共服务供给的竞争机制,提高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从而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管理学发展史概览
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第二阶段: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第三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第四阶段:后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一)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弗雷德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弗雷德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弗雷德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弗雷德
里克里克里克里克泰罗泰罗泰罗泰罗....
此外此外此外此外,,,,为科学管理理论作出贡献的还有亨为科学管理理论作出贡献的还有亨为科学管理理论作出贡献的还有亨为科学管理理论作出贡献的还有亨
利利利利甘特甘特甘特甘特((((Henry L. Gantt))))费兰克费兰克费兰克费兰克吉尔布雷斯吉尔布雷斯吉尔布雷斯吉尔布雷斯
((((Frank B. Giberth))))哈林顿哈林顿哈林顿哈林顿埃默森埃默森埃默森埃默森((((Harrington
Emerson))))
泰勒(Frederick W. Taylor, 1856-
1915)
美国人,工程师,科学管理之父.
生日1856/20/3 双鱼座双鱼座双鱼座双鱼座
主宰行星:海王星属性:水相星座
很难找到这样能干的工人很难找到这样能干的工人很难找到这样能干的工人很难找到这样能干的工人,,,,他不用话花很多他不用话花很多他不用话花很多他不用话花很多
时间去琢磨他能够以多慢的速度工作时间去琢磨他能够以多慢的速度工作时间去琢磨他能够以多慢的速度工作时间去琢磨他能够以多慢的速度工作,,,,同时使老板同时使老板同时使老板同时使老板
相信他干得不错相信他干得不错相信他干得不错相信他干得不错....
弗里德克弗里德克弗里德克弗里德克····W W W W ····泰罗泰罗泰罗泰罗
1856年出生在美国费城一个富裕的家庭里
19岁时因故停学进入一家小机械厂当徒工
22岁时进入费城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开始当技工,后来迅速
提升为工长,总技师
28岁时任钢铁公司的总工程师
1890年泰勒离开这家公司,从事顾问工作
1898年进入伯利恒钢铁公司继续从事管理方面的研究,后来
他取得发明高速工具钢的利.
1901年以后,他用大部分时间从事写作,讲演,宣传他的一
套企业管理理论.
简历:
突破性思想突破性思想突破性思想突破性思想::::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科学管理((((Scientific Scientific Scientific Scientific
ManagementManagementManagementManagement))))
科学管理的核心科学管理的核心科学管理的核心科学管理的核心::::
管理要科学化管理要科学化管理要科学化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标准化标准化标准化,,,,
要倡导精神革命要倡导精神革命要倡导精神革命要倡导精神革命,,,,劳资双方利益一致劳资双方利益一致劳资双方利益一致劳资双方利益一致....
主要著作主要著作主要著作主要著作::::
《《《《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原理》》》》(1911)
((((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科学管理》》》》(1912)
((((Scientific ManagementScientific ManagementScientific ManagementScientific Management))))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必须为每项工作选择必须为每项工作选择必须为每项工作选择必须为每项工作选择第一流的工人第一流的工人第一流的工人第一流的工人
实施标准化管理实施标准化管理实施标准化管理实施标准化管理
实行实行实行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差别计件工资制差别计件工资制差别计件工资制
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精神革命精神革命精神革命精神革命
主张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主张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主张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主张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实行职能工长制实行职能工长制实行职能工长制实行职能工长制
强调例外管理强调例外管理强调例外管理强调例外管理
卡尔卡尔卡尔卡尔乔治乔治乔治乔治巴思巴思巴思巴思((((Carl George Barth)(1860Carl George Barth)(1860Carl George Barth)(1860Carl George Barth)(1860----1939)1939)1939)1939),,,,美国人美国人美国人美国人
他出生于挪威他出生于挪威他出生于挪威他出生于挪威,,,,是美国的数学家兼工程师是美国的数学家兼工程师是美国的数学家兼工程师是美国的数学家兼工程师,,,,泰罗泰罗泰罗泰罗
最早最早最早最早,,,,最亲密的合作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亲密的合作者,,,,为科学管理工作出了很大贡为科学管理工作出了很大贡为科学管理工作出了很大贡为科学管理工作出了很大贡
献献献献....他主要是配合泰罗从事金属切削实验他主要是配合泰罗从事金属切削实验他主要是配合泰罗从事金属切削实验他主要是配合泰罗从事金属切削实验,,,,发明了一发明了一发明了一发明了一
种计算尺和一套公式表种计算尺和一套公式表种计算尺和一套公式表种计算尺和一套公式表....他是个很有造诣的数学家他是个很有造诣的数学家他是个很有造诣的数学家他是个很有造诣的数学家,,,,
其研究的许多数学方法和公式其研究的许多数学方法和公式其研究的许多数学方法和公式其研究的许多数学方法和公式,,,,为泰罗的工时研究为泰罗的工时研究为泰罗的工时研究为泰罗的工时研究,,,,
动作研究动作研究动作研究动作研究,,,,金属切削实验等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依金属切削实验等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依金属切削实验等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依金属切削实验等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依
据据据据....
泰罗科学管理忠实的追随者泰罗科学管理忠实的追随者泰罗科学管理忠实的追随者泰罗科学管理忠实的追随者
亨利亨利亨利亨利劳伦斯劳伦斯劳伦斯劳伦斯甘特甘特甘特甘特
((((Henry L.Gantt)Henry L.Gantt)Henry L.Gantt)Henry L.Gantt)((((1861186118611861----1919191919191919),),),),美国人美国人美国人美国人
主要著述主要著述主要著述主要著述::::
《《《《劳动工资和利润劳动工资和利润劳动工资和利润劳动工资和利润》》》》((((1910年年年年))))
《《《《工业领导工业领导工业领导工业领导》》》》((((1916年年年年))))
《《《《工作的组织工作的组织工作的组织工作的组织》》》》((((1919年年年年))))
他他他他是在泰勒指导下开始从管理研究的,并为
帮助泰勒创立科学管理原理作出过重大贡献,但
他后来离开了泰勒的研究行列.并提出甘特图表
为改进管理工作,提高效率,而且,他要比泰勒
更关心工人的利益.
1887年在德维尔钢铁公司工程部任助理工程师年在德维尔钢铁公司工程部任助理工程师年在德维尔钢铁公司工程部任助理工程师年在德维尔钢铁公司工程部任助理工程师
188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霍普金斯大学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霍普金斯大学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霍普金斯大学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霍普金斯大学
1884年获得机械工程师的称号年获得机械工程师的称号年获得机械工程师的称号年获得机械工程师的称号
26岁时遇到了泰罗岁时遇到了泰罗岁时遇到了泰罗岁时遇到了泰罗,,,,成为泰罗在米德维尔和伯利恒钢铁公成为泰罗在米德维尔和伯利恒钢铁公成为泰罗在米德维尔和伯利恒钢铁公成为泰罗在米德维尔和伯利恒钢铁公
司的长期合作者司的长期合作者司的长期合作者司的长期合作者
1901年开始独立从事工业工程咨询工作年开始独立从事工业工程咨询工作年开始独立从事工业工程咨询工作年开始独立从事工业工程咨询工作,,,,并先后在哥伦比并先后在哥伦比并先后在哥伦比并先后在哥伦比
亚大学亚大学亚大学亚大学,,,,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任教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任教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任教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任教
1861年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一个富有的农民家庭年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一个富有的农民家庭年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一个富有的农民家庭年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一个富有的农民家庭....
简历:
主要贡献主要贡献主要贡献主要贡献::::
发明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甘特图(Gantt Chart),是当
时计划和控制生产的有效工具,并为当今现代化方法计
划评审法(PERT)奠定了基石
发展了泰罗的刺激性付酬制度,提出了计件奖励工资
制,补充了泰罗的差别计件工资制的不足
强调工业民主和更重视人的领导方式,这对后来的人
际关系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Sample Gantt Chart
利用微软的Excel软件制作的Gantt charts示例
利用项目管理软件制作的Gantt charts示例
弗兰克弗兰克弗兰克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夫妇吉尔布雷斯夫妇吉尔布雷斯夫妇吉尔布雷斯夫妇
((((Frank Frank Frank Frank B.GilbrethB.GilbrethB.GilbrethB.Gilbreth1868186818681868----1924 and Lillian 1924 and Lillian 1924 and Lillian 1924 and Lillian GilbrethGilbrethGilbrethGilbreth
1878187818781878----1972)1972)1972)1972),,,,美国人美国人美国人美国人,,,,动作专家
弗兰克吉尔布雷斯生于缅因州费尔菲尔德一个农场,在安德福学院和波士
顿学院学习时,成绩优秀,并得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入学批准,但他放弃
了继续学习的机会.年仅17岁的他开始在一家建筑承包公司做学徒,在以
后的10年里,他设计出一种新的脚手架,发明了建造防水地窖的新方法,
成绩出众而被任命为公司总监.
1895年后,他自己注册成立了一家建筑承包公司,后来又扩展到建筑咨询
业,在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都设有办事处.
1910年,吉尔布雷对东方铁路运费率案极感兴趣.
1911年,吉尔布雷斯成为美国军队中的少校工程师.
1912年,他改行搞管理科学的研究,特别是在体力劳动操作方法上很有
造诣.
1924年6月14日,由于心脏病,正准备参加布拉格大会的吉尔布雷斯突然
死去.
莉莲吉尔布雷斯是美国第一个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的妇人,被称
为管理学第一夫人.
她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毕业于加里福尼亚大学英
语系,后为了与丈夫合作,改学心理学博士.
1915年布朗大学授予其博士学位.
1924年,她代吉尔布雷斯赴布拉格参加国际管理会议,宣读她丈
夫准备好的论文,以后她又继续从事研究和咨询工作
1935-1948年期间在普尔杜大学任管理学教授.
1943年,吉尔布雷斯夫妇被授予甘特奖
章.
吉尔布雷斯夫妇的主要著作有:
《现场制度》,《混凝土制度》,《动作研
究》,《对残疾人的动作研究》,《疲劳研
究》,《时间研究》
美国工程师弗兰克吉尔布雷斯与夫人(心理学博士莉
莲吉尔布雷斯)在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方面作出了特殊贡
献.他们采用两种手段进行时间与手段研究:
工人的操作动作分解为17种基本动作,吉尔布雷斯称之
herbligs这个字即为吉尔布雷斯英文名字母的倒写)
用拍影片的方法,记录和分析工人操作时某些不必要的多
余动作,形成了快速准确的工作方法.
与泰罗不同的是,吉尔布雷斯夫妇在工作中开始注意到人
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试图把效率和人的关系结合起来.
吉尔布雷斯毕生致力于提高效率,即通过减少劳动中的动
作浪费来提高效率,被人们称为动作专家
哈林顿哈林顿哈林顿哈林顿埃默森埃默森埃默森埃默森((((Harrington Emerson)Harrington Emerson)Harrington Emerson)Harrington Emerson)((((1853185318531853----1931193119311931),),),),
美国人美国人美国人美国人,,,,效率的大祭祀
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公司的组织和目标的管理问题上
极力主张管理的思想和原则是提高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
在《十二项效率原则》中提出了颇具影响管理的十二条
原则
思想核思想核思想核思想核
心心心心::::
哈林顿埃默森是美国早期管理科学理论的研究工作
者,他从1903年起就与泰勒有个人交往,并独立地
发展了泰勒科学管理的部分原理.
组织成员要有理想,要明确组织目标,并协调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
矛盾
管理人员要不断吸收新知识,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
要通过充分的协商进行决策
组织要纪律严明
公平原则
要有可靠,及时,精确,经常的记录
实行调度,对生产进行统一安排和控制,使部门工作服从整体的要求
要规定标准工作时间,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
工作环境标准化,以减少人力与金钱的浪费
作业标准化,以提高工作效率
用书面进行正确指导,以迅速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
对提高效率进行奖励
提高效率的提高效率的提高效率的提高效率的12121212条原则条原则条原则条原则::::
对对对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
贡献贡献贡献贡献::::
开辟了管理从经验转向科学的局面
对于提高美国生产率,以至于使之超过西欧国
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为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
局限局限局限局限
性性性性::::
科学管理理论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说基础上的,
认为人们的工作的唯一动机就是经济利益,没能
注意到社会因素对管理的影响.
由于泰罗特殊的经历,使他只能局限于作业管理
的范围,而不可能涉及到组织全面发展和组织目
标的管理问题.尽管泰罗的追随者们在后来的研
究中,在某种程度上注意到了人的因素(库克)
和组织原则问题(埃默森),但由于当时所处的
时代背景和他们自己视野的局限性,使这些研究
只是零星系统,难成系统.
((((二二二二)))) 古典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
古典组织理论的古典组织理论的古典组织理论的古典组织理论的核心代表人物是法国的亨核心代表人物是法国的亨核心代表人物是法国的亨核心代表人物是法国的亨
利利利利法约尔和德国的马克斯法约尔和德国的马克斯法约尔和德国的马克斯法约尔和德国的马克斯韦伯韦伯韦伯韦伯
法约尔((((Henri Fayol, 1841-1925))))
法国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生日1841/29/7 狮子座狮子座狮子座狮子座
主宰星:太阳属性:火相星座
管理的过程是预测管理的过程是预测管理的过程是预测管理的过程是预测,,,,计划计划计划计划,,,,组织组织组织组织,,,,指挥指挥指挥指挥,,,,协调和控制协调和控制协调和控制协调和控制
的过程的过程的过程的过程....
亨利亨利亨利亨利法约尔法约尔法约尔法约尔
简历:
1841年,法约尔出生于法国一个资产阶级家庭里
1860年,被康门塔里福尔香包矿冶公司聘任为采矿工
程师
1888年,晋升为矿井公司的总经理
1892年起,担任康曼包矿业公司的总经理,直至77岁退
休后,继续担任该公司董事
1918年,退休后的法约尔积极创办了法国管理研究中心
并兼任高级商业学院教授.
先后荣获法国科学院德雷塞奖章,法国工业促进会金质奖
和矿业学会金质奖与荣誉奖
突破性思想突破性思想突破性思想突破性思想::::
职能原则(The functional principle)
管理原则(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主要著作主要著作主要著作主要著作::::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General and Industrial Management)
法约尔理论的主要内容
管理的五大职能管理的五大职能管理的五大职能管理的五大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14141414项管理原则项管理原则项管理原则项管理原则::::
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个人利益
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
平,人员稳定,创新和团队精神
法约尔桥法约尔桥法约尔桥法约尔桥
倡导管理教育倡导管理教育倡导管理教育倡导管理教育
法约尔桥法约尔桥法约尔桥法约尔桥((((FayolFayolFayolFayolbridgebridgebridgebridge))))
A代表这个组织的最高领导,按照组织系统,F与P之间发生了必须两者协议
才能解决的问题,F必须将问题向E报告,E在报告D,如此层层由下而上,由上而
下到达P,然后P将研讨意见向O报告,层层上报到A,再经过B,C&&最后回到
F.这样往返一趟,既费时又误事,所以法约尔提出作一跳板,使F与P之间可以
直接商议解决问题,再分头上报
倡导管理教育
管理是一种单独的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事业的
活动.
随着在管理层的地位的上升,管理能力是极
其需要的.
管理是能够传授的,只是前提.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
1920)
德国人,组织理论之父
生日1864/21/4 1864/21/4 1864/21/4 1864/21/4 金牛座金牛座金牛座金牛座
主宰行星:金星属性:地相星座
所有以办公室形式出现的组织遵循着这样一个等级所有以办公室形式出现的组织遵循着这样一个等级所有以办公室形式出现的组织遵循着这样一个等级所有以办公室形式出现的组织遵循着这样一个等级
原则原则原则原则,,,,那就是那就是那就是那就是::::每一个低级别的办公室都受控并受监督于每一个低级别的办公室都受控并受监督于每一个低级别的办公室都受控并受监督于每一个低级别的办公室都受控并受监督于
高一级的办公室高一级的办公室高一级的办公室高一级的办公室....
马克斯马克斯马克斯马克斯....韦伯韦伯韦伯韦伯
突破性思想突破性思想突破性思想突破性思想::::
组织的科层模式组织的科层模式组织的科层模式组织的科层模式((((Bureaucratic model of Bureaucratic model of Bureaucratic model of Bureaucratic model of
organizationorganizationorganizationorganization))))
主要著作主要著作主要著作主要著作::::
《《《《社会与经济组织理论社会与经济组织理论社会与经济组织理论社会与经济组织理论》》》》
((((The The The The ThroryThroryThroryThroryof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of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of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of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介绍介绍介绍介绍
近代资本主义是一种理性的资本主义形
式,其区别于以前各种资本主义的主要特
点就在于理性的自由劳动组织形式和理性
的资本运作方式
资本主义精神决定着近代资本主义形式
资本主义精神又直接哺育于新教伦理,是
新教伦理造就了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介绍介绍介绍介绍
纵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有如下一个
清晰的因果链:新教伦理→资本主义精神→近代资本
主义
在韦伯的因果模式中,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
系显得极为重要.在韦伯的该书中,韦伯所极力辩白
的正是这么一种关系,新教伦理先于资本主义精神而
存在,进而哺育着资本主义精神.
在韦伯的理论体系中,并存着两个核心概念,即合理
性和合法性.正是通过这两个概念,韦伯从行为的
主观意义这一出发点去把握社会现象.
文国锋
韦伯构建的理想的科层组织模式韦伯构建的理想的科层组织模式韦伯构建的理想的科层组织模式韦伯构建的理想的科层组织模式::::
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机构管理体系的特征有如下几个特征:①把全部活动分解为各种
具体的任务,将这些任务分配给组织中的各个成员或职位;②按照一定的权利等级将组
织中的各种职务和职位形成责权分明,层层控制的指挥体系;③通过正式考试或教育训
练,公正地选拔组织成员,使之与相应的职务相称;④除了按规定必须通过选举产生的
公职外,官员是上级委任而不是选举的;⑤组织内部的管理人员不是他所管理单位的所
有者,而只是其中的工作人员;⑥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不受个人情感影响的关
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⑦实行管理人员专职化;⑧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
规定的规则和纪律.
组织依据合法程序产生,有明确的目标和完整
的规章制度.
组织的结构是层控体系,组织中的人依据其职
位的高低和正式的工作职责行使职权.
人与人的关系是人对工作的关系,而不是人对
人的关系.
按职位需求,公开甄选适岗人才.
对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并进行专业培训,以提
高生产效率.
按职位和贡献付酬,并建立升迁奖惩制度,以
提高工人事业心和成就感.
韦伯构建的理想的科层组织模式韦伯构建的理想的科层组织模式韦伯构建的理想的科层组织模式韦伯构建的理想的科层组织模式::::
(三三三三))))综合古典管理阶段综合古典管理阶段综合古典管理阶段综合古典管理阶段
对于古典管理理论来说,完成对理论的综合整
理并使之发展的是英国德林德尔厄威克和美国的卢
瑟古利克两人.
林德尔厄威克(LyndallF.Uruick)(1891-),英国著名的
管理史家,教育家,管理学家.
主要著述:
《管理的要素》,《组织的科学原则》(1938年)
《组织中的委员会》,《行政管理原理》(1944年),与
古利克合著的《管理科学论文集》(1937年),《科学管
理》
他在《组织的科学原则》一书中提出了组织的八条原则:
目标原则
相符原则
职责原则
等级系列原则
控制幅度原则
专业化原则
协调原则
明确性原则
卢瑟古利克(Luther H.Gulick,)(1892-),美国著名的管理学
家.
他对法约尔关于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履行的职能加以扩
展,提出了著名的POSDCORB的管理七职能论,即
计划(Planning)
组织(Organizing)
人事(Staffing)
指挥(Directing)
协调(Co-ordination)
报告(Reporting)
预算(Budgeting)
西方管理学理论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研究论文有的 很多,是个人原创。
管理学论文浅谈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摘要:激励理论是当代管理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分支,在管理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介绍了几个典型的激励理论,并探讨其对企业管理的启示,最后,总结了企业管理中常用的三种激励方式。关键词:激励;激励理论;激励方式1、激励理论激励产生的根本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由人的认知知识构成,外因则是人所处的环境。为了引导人的行为达到激励的目的,管理者可在了解人的需要的基础上,创造条件促进这些需要的满足,也可以通过采取措施,改变个人的行动环境。对需要以及人内在动机和环境的激发。形成各种各样具体的激励理论,一般可将激励理论分为激励的需要理论、激励的过程理论。1.1 激励的需要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1943年出版了《人的动机理论》一书,提出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保障需要,社交、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五个层次,是一个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逐级得以满足的。生理需要与安全、保障需要称为较低级的需要,而社交、归宿需要、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称为高级的需要。(2)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提出来的。2O世纪5O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在美国匹兹堡地区对二百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调查访问。访问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在工作中,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满意的,并估计这种积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又有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不满意的,并估计这种消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赫茨伯格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为材料,着手去研究哪些事情使人们在工作中快乐和满足,哪些事情造成不愉快和不满足。结果他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他把前者叫做激励因素,后者叫做保健因素。保健因素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其内容包括公司的政策与管理、督导、工资、同事关系、工作环境、人际因素等方面。激励因素是指适合个人心理成长的因素,内容包括成就、赞赏、工作本身、责任感、上进心等。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都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才能调动积极性。缺乏保健因素时,将带来强烈的不满,但保健因素得到满足时,并不能带来强烈的激励作用。2.2 激励的过程理论(1)公平理论。公平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来的。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公平是激励的动力。公平理论认为,人能否受到激励,不但受到他们得到了什么而定,还要受到他们所得与别人所得是否公平而定。② 公平理论的模式(即方程式):Qp/Ip-Qo/Io式中,Qp代表一个人对他所获报酬的感觉。Ip代表一个人对他所做投人的感觉。Qo代表这个人对某比较对象所获报酬的感觉。Io代表这个人对比较对象所做投入的感觉。③不公平的心理行为。当人们感到不公平待遇时,在心里会产生苦恼,呈现紧张不安,导致行为动机下降,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出现逆反行为。(2)期望理论。弗鲁姆认为,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励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用公式可以表示为:M = V E其中:M-一激励力量,这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潜力的强度。V—— 目标效价,指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其价值的大小。期望值,这是指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的主观判断,达成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概率。2、激励理论的启发2.1 激励必须考虑员工的需求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激励必须要考虑人的需求,别人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予什么激励,这样的激励才是真正有效的。打个比喻说,如果一个濒临饿死的人你就是给他十座金山都没有用,还不如给他一个面包更直接、更有效。需要层次理论要求管理者在管理中能正确认识被管理者的需要多层次;努力把管理的手段、方法和员工的需要结合起来,满足被管理者的需要;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员工各种各种的需求,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激励。2.2 激励也要注意公平不公平、不合理会带来心理挫伤。中国古代就有“不患贫,患不均”的说法。在激励过程中应注意对被激励者公平心理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公平观,一是要认识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二是不要盲目攀比。为了避免职工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企业往往要采取各种手段,在企业中造成一种公平合理的气氛,使职工产生一种主观上的公平感。2.3 激励目标的设置在激励方面,期望理论启示管理者不要泛泛地采用一般的激励措施,而应当采用多数组织成员认为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而且在设置某一激励目标时应尽可能加大其效价的综合值,加大组织期望行为与非期望行为之间的效价差值。在激励过程中,还要适当控制期望概率和实际概率,加强期望心理的疏导。期望概率过大,
西方管理学的历史发展
管理活动自古以来就存在,早在公元前5000年,生活在幼发拉底河流域的闪米尔人就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最原始的管理活动。但对管理进行系统的研究则是最近一二百年的事。管理学的发展都经历了哪些阶段,有哪些管理思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管理的世界。
管理思想的先声与萌芽
西方工业革命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厂制度的形成,经商和管理日益得到社会的重视,愈来愈多的人开始研究社会实践中的经济与管理问题。其中,最早对经济管理思想进行系统论述的学者,首推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 他的代表作是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该书系统阐述了劳动价值及劳动分工理论。斯密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他在分析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时,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并证明了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斯密在研究经济现象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论点:经济现象是基于有利己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他认为,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的利益。但是,每个人利益又为其他人的利益所限制。这就迫使每个人必须照顾其他人的利益。由此,就产生了相互的共同利益,进而产生和发展了社会利益。社会利益正是以个人利益为基础的。
在斯密之后,另一位英国人查理•巴贝奇发展了斯密的论点,提出了许多关于生产组织机构和经济学方面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巴贝奇的代表作是1832年出版的《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他赞同斯密的劳动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论点,但是认为斯密忽略了分工可以减少支付资这一好处。后来,巴贝奇又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即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巴贝奇的思想,侧重于以效率和成本核算为中心的管理,是对管理进行技术性研究的萌芽。
这一时期的著名管理学者除了斯密和巴贝奇之外,还有罗伯特•欧文,欧文是欧洲有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对当时的整个资本主义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他主张人道的工厂管理,认为在管理中不能采用惩罚式管理方式,试图创立一种新型的工业道德。欧文还针对当时资本家重物不重人的观念,提出应重视对人力资源的投资,而不能仅仅关心机器设备,强调“人是环境的产物”。欧文的思想,侧重于以人为本的管理,是对管理进行社会性研究的萌芽。
古典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和经济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以科学管理为代表的古典管理学随之应运而生。
泰罗以及科学管理运动 费雷德里克•泰罗是美国著名的工程师和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他第一次系统地把科学方法引入管理实践,集前人管理思想和实践经验之大成,创立了科学管理,首开西方管理理论研究之先河,使管理从此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并得到发展。泰罗因此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而受到世人的尊敬。泰罗主要著作有《科学管理原理》(1911)和《科学管理》(1912)。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是:管理可以而且能够使用科学,不能只靠经验和智慧进行管理;管理中存在着普遍原理,不能只靠天赋和个人风格;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劳资合作,不能只靠斗争去赢得利益。总之,科学管理是一场思想革命,其本质在于两个方面:以科学取代经验,以阶级合作取代阶级对抗。在科学管理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管理学家,除泰罗外,还有甘特、巴思、埃默森、库克、吉尔布雷斯夫妇等人。
法约尔及其管理理论 亨利•法约尔,1841年出生在法国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1916年问世的名著《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是他一生管理经验和管理思想的总结。他认为他的管理理论虽然是以大企业为研究对象,但除了可应用于工商企业之外,还适用于政府、教会、慈善团体、军事组织以及其他各种事业。所以,人们一般认为法约尔是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他的理论概括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内容:(1)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2)倡导管理教育。法约尔认为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3)提出五大管理职能,即: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4)提出十四项管理原则,即: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等级制度、集中、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和团队精神。
韦伯的组织研究 马克斯•韦伯是20世纪初期德国最伟大的学者之一,代表作是《经济组织与社会组织》。他提出了官僚组织学说,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系统的组织理论。韦伯认为权威有三种历史形态:包括传统权威、超人权威和法理权威。传统权威:来自于习俗、惯例、经验、祖训,其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族长制社会,即家长制。超人权威:也称为个人魅力权威或神授权威。这种权威来自于对超人领导者的个人崇拜,超人权威下的组织依赖于信仰,而不是依赖于强制。法理权威:又被称为法定权威,法定权威来自于人们对法律制度的理性信仰,而不是把法律制度当作工具。韦伯还认为,理想的官僚组织是由以下因素构成的:(1)组织分工,(2)职位设置,(3)成员选拔,(4)成员管理,(5)所有者同经营者相分离,(6)组织的运转依赖于不受个人情感支配的固定活动规则和工作程序,(7)组织成员的关系以及组织部门的关系完全理性化,组织内外的人际关系均要做到非人格化。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从其形式和结构来看,他所倡导的是一种法制组织;从其实质和运行机制来看,他所倡导的是一种理性组织。韦伯的理论在30年代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于他对官僚组织的开创性研究,人们把他称为“组织理论之父”。韦伯创立的范式,至今还是研究组织问题的基本范式。
管理心理学和霍桑实验 最早提出工业心理学这一概念的是雨果•蒙斯特伯格,他的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作效率》,他的理论包括三部分,一是研究不同工作对人们不同心理品质的要求,二是寻求在什么样的心理条件下才能从每个人那里获得最大的产量,三是研究对人的需要施加符合实业利益的影响的必要性。玛利•派克•福莱特开创了团体心理学,并重视公司如何更好的为社会服务的问题。她认为,团体冲突可以通过四种途径来解决:一是一方自愿退让;二是双方斗争以及一方战胜另一方;三是双方妥协;四是双方结合。真正对管理进行心理学的重大研究,开始于埃尔顿•梅奥主持的霍桑实验,它开创了管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提出了有关工业文明的一种新的社会哲学。霍桑实验表明:工人的心理感受和社会需要,会严重的影响工作效率。霍桑实验的本质,同泰罗主义的工业伦理学说是一致的。
古立克和厄威克对古典管理学的总结 1937年,古立克和厄威克以法约尔的思想为主,吸取了泰罗、梅尧等人的管理学说,排除了古典管理学创立初期的效率运动只注意技术和操作问题的偏颇,对前一阶段的管理学进行了系统总结,编辑了《管理科学论文集》。古立克和厄威克的总结,是一个时代的分水岭。此后,管理学研究的重点,由以前的侧重于具体管理技术进入到了以后的组织与行为研究。
现代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以及30年代后期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管理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一时期无论是对管理学研究的深度方面还是广度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两个阶段,使管理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巴纳德 在现代管理学领域,美国人切斯特•巴纳德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大师级人物。他对现代管理学的贡献,犹如法约尔和泰罗对古典管理学的贡献。1938年,《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的问世,给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使他成为社会系统学派的开山祖师和首任掌门,并被世人尊称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巴纳德的理论贡献,在于他从最简单的人类协作入手,揭示了组织的本质及其最一般的规律。在这一基础上,巴纳德将组织定义为“把两个以上的人的各种活动和力量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体系”,进而论证了组织存在的三个要素,即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交流,最后他将组织的本质落脚于信息问题上,这是一个时代的创举。同时巴纳德还提出了组织平衡理论和权威接受理论,开创了组织行为研究的先声。
西蒙 赫伯特•西蒙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授,他全面接受并进一步发展了巴纳德的理论,并创立了决策理论。他的主要著作有:《管理行为》(1945)、《组织》(1958)、《管理决策的新科学》(1960)等。西蒙认为,决策贯穿与整个组织的各个层次,“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前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事实前提,一类是价值前提。同时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和满意型决策的概念,把人们的行为模式分为“刺激—反应”型习惯模式和“犹豫—抉择”型逻辑模式两类,并将决策活动划分为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和审查活动四个阶段。
德鲁克的目标管理 德鲁克是一代管理实践的宗师,被人尊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代表作是1954年出版的《管理实践》。他认为社会和经济都处于一种持续的创造、成长、停滞和衰退的状态。他强调在确定目标和评估结果时需要界定清楚8个关键领域:市场地位、创新、生产率、物质及金融资源、盈利能力、管理者的业绩和发展、员工的表现和态度、公共责任。他的贡献主要是管理艺术上和文化上的贡献,尤其是对管理实践的洞察。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来源于对人们需要的满足程度,需要具有不同的层次,依次为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人的自我实现。在一定时间内肯定有一种需要是主导性需要,需要之间具有可替代性。管理活动实际上就是处理“激励-需要-行为”之间的关系。
阿吉里斯的个性与组织研究 阿吉里斯认为,个人的个性有一种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连续发展趋势,而各种正式组织则使个人保留在不成熟状态,并妨碍人的自我实现。阿吉里斯试图通过组织设计,使个性和组织协调起来。具体方法是:扩大职工的工作范围;采取参与式即以职工为中心的领导方式;用从事多种工作的方法扩大职工的技术领域和知识面;加重职工的责任以激发其责任心和创造性;更多的依靠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
麦格雷戈的xy理论 麦格雷戈把以往的管理理论概括为两大理论,即x理论和y理论。x理论和y理论有着截然相反的看法。大体上,x理论接近于古典管理学中的管理技术方法理论,y理论接近于现代管理学中的行为科学理论。
卢因的团体力学 卢因用物理学的观点来研究人和组织的行为,他认为,团体力学就是研究组织中各种力的相互作用。组织中的团体行为,不仅影响着团体结构,而且修正着个人行为。
赫兹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 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因素可分两种:一种是激励因素,真正起着激励作用;另一种是保健因素,不起激励作用,但没有它则会产生不满。管理者应当把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区分开来,使其各自充分发挥相应作用。
菲德勒的领导环境理论 菲德勒根据领导环境的不同提出了一种权变领导模式。他认为,领导环境有三种变量,即:领导-成员关系、工作结构和规章制度、领导者的地位权力。这三种变量的不同组合,决定着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
威廉•大内的z理论 他详细的比较了美国和日本在管理上的不同,综合了麦格雷格提出的x理论和y理论,创立了z理论。他认为,日本成功的经验在于把x理论和y理论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z型管理方法。
运筹学和管理科学理论 运筹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技术方法,对运筹学的理论研究,美国人把它称之为“管理科学”。到了60年代,运筹学在政府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运筹学和管理科学,以计算机技术和数理逻辑为其两大支柱。它运用微积分、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以及矩阵和网络图等数学手段,形成了一系列技术性管理理论,影响比较大的有规划论、对策论、排队论、库存论、网络技术、投入产出分析等等。
宏观管理学体系的建立 管理过程学派的第三代人物哈罗德•孔茨把法约尔建立的管理过程理论进一步总结完善,特别是孔茨的《管理学》一书,以管理过程理论为主,吸收了其他许多管理学家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从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入手,集各种管理理论之大成,建立起一个宏观的、具有包罗万象色彩的理论体系。
当代管理学的探索与深化
20世纪60年代以来,管理学界新理论层出不穷。大体上,有代表性的理论探索有以下几个方面:
系统理论学派 系统观念人们早已有之,但是,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论体系的一般系统论,是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于1937年在芝家哥大学首次提出的。对系统理论的研究以华盛顿大学的教授卡斯特和罗森茨韦格最为有名,他们的代表作是1970年出版的《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他们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运用“输入—转换—输出”的分析模式,着眼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析组织管理活动。他们认为,各种组织都由目标和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结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五个部分所组成;五个分系统互相影响,而整个组织又处于环境超系统之内,是一个开放系统。
权变理论学派 对权变理论的研究以美国尼勃拉斯加大学的教授卢桑斯最为有名,他的代表作是1973年发表的《权变管理理论:走出丛林的道路》和1976年出版的《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说》。他认为,权变理论的关键在于寻找有可能影响管理的各种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所有影响管理的变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受管理手段制约的环境变数,即管理中的自变量;另一类是管理者采用的不同管理方法,称之为管理变数,即管理中的因变量。权变理论就是寻找两者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提供统一的解决管理复杂性的方法。
经验学派 代表人物是戴尔和杜拉克,他们认为,只有从实际出发,经过实际验证的原则才是最可靠的原则。
超Y理论 在X和Y理论之后,美国的乔伊•洛尔施和约翰•莫尔斯提出了超Y理论。他们认为,管理的方式主要由工作的性质、成员素质等来决定。其主要观点是,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
决策理论的深化 决策理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西蒙认为,管理组织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有利于做出合理决策的组织机构。管理组织不仅是理性人的聚集和延伸,组织同样能做出理性选择和合理行为。
主要参考文献:
[1]【美】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赵睿 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刘文瑞.管理学讲义[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
[3]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4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首先,从中华民族生存的地理环境上来看。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气候温暖湿润、江河纵横勾联、土地广袤富饶的自然环境下生存繁衍、从事单一的种植型农业生产活动。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适宜的气候条件、长江黄河淮河等充足的灌溉水源、辽阔疆域上肥沃的江河冲积平原,都非常有利于人们的农耕生产。在这样的生存条件下,中国古代的先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久以来就过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生活,习惯于乐天知命,安分守己,崇尚和谐、安稳、平和、缓慢的生活方式,生活中喜好中庸之道,提倡“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风度,人格上讲究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具有盲目的从众心理和特别容易融入群体之中的特点。这种小农经济的长期影响,具体到管理思想方面,就形成了中国古代管理上群体的小富即满、小成即安的小农意识,固守封闭不思冒险、甘于守成乏于开拓,易于满足鲜有进取,就是这种思想的鲜明写照。
其次,从宗法制度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强悍的宗族凝聚力量和“家长制”式的集权专制,将社会全体成员通过共同的风俗习惯、心理状态、行为规范牢牢地联系在一起,导致了中国管理思想上重“人治”轻“法制”、重裙带关系轻法律约束的传统形成,整个社会就如同一张巨大的关系网,将每一个社会成员都纳入其中,成为其中的某一节、某一环,谁也挣脱不开,逃脱不了,由于宗法制度的影响,使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既带有鲜明的专制性、等级性,同时又具有牢不可破的血缘亲情和心理上的融合凝聚能力。
第三是儒家和道家文化的影响。儒家和道家是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传统文化,因而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影响也最深远、最持久、最具有决定意义。儒家和道家作为两种具有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心理模式的思想体系,在整个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融合演进中,互相刺激、互相影响、互相吸收,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同时也衍生了两种不同的管理思想。儒家主张“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在个人的追求上,提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认知和个人修为上主张“格物、致知和正心、诚意”,在个人和家国的协调发展上强调个人奋斗和家国利益的趋同一致,追求的终极结果是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和谐统一,崇尚内圣外王和天下大同思想。而道家和儒家相比,它更倾向于清心寡欲和宁静自守,采取的是一种“消极避世”的管理思想。它主张凡事与世无争,顺其自然,一切都超然世外、甘于寂寞退隐,在“无为”中追求“无不为”。在长期的儒道融合交流互促中,使得中国人无论在得意或失意时都能非常容易地找到思想和心理平衡的支点。因此,受儒家和道家影响,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中既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积极入世追求,也有辄遇困难挫折就退隐山林、避于桃源自娱的消极遁世思想,这给古代的中国人提供了很大的通达权变的空间,因而也使得中国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生存状态下都能活得适得其所。
中国古代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思想家,有着极为丰富的管理思想。其中,老子、孔子、商鞅、孟子、孙子、管子的管理思想最具有代表性。
老子是先秦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在他的思想体系中,不仅有着深邃的哲学思想,而且也包含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诸多方面的社会及国家管理思想。诸如“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等许多思想对中外管理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准则,以和为目标的以德治国思想是其管理思想的精髓,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
孟子是孔子思想的嫡派传人,也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被后世尊为“亚圣”,堪称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巨人。孟子的管理思想是孟子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性善论的人性观、施“仁政”的管理准则以及“修其身而天下平”等思想,对中国管理思想的完善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孙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其军事思想和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传世之作《孙子兵法》中。国外的许多大学师生和企业家们都把《孙子兵法》作为管理著作来研读。“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谋” 、“必以全争于天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唯民是保”等思想至今仍为管理者们所运用。
管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曾经辅佐齐桓公40年,政绩卓著,富国强兵,帮助齐桓公实现了称霸诸侯的理想。他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与时变”的发展与创新精神、德能并举、“德”与“能”不可偏废的选贤标准等许多管理思想,无不透射出永恒的智慧之光。
从研究中国古代丰富的管理实践和古代名家管理思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自豪的说,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博大精深,是一个丰富的、无尽的宝库,不仅成为滋养中华民族蓬勃发展的智慧之源,而且也被世界各国有识之士所开发和利用。我们有责任发掘、利用他,并为他的发展做贡献。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对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管理思想进行归纳、提炼、综合的结果。尽管今天的概括难免有局限性,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借助已有资料发现其带有共性的和突出的特征。
第一,把人作为管理的重心。
第二,把组织与分工作为管理的基础。
第三,强调了农本商末的固国思想。
第四,突出了义与情在管理中的价值。
第五,赞赏用计谋实现管理目标。
第六,把中庸作为管理行为的基准。
第七,把求同视为管理的重要价值追问字数不够 才2000多
回答从宏观的角度看,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治国、治生和治身。治国主要是处理整个社会、国家管理关系的活动,即“治国之道”。它是治理整个国家、社会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是对行政、军事、人事、生产、市场、田制、货币、财赋、漕运等方面管理的学问;治生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它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管理学问;治身主要是研究谋略、用人、选才、激励、修身、公关、博弈、奖惩等方面的学问。这三部分管理思想还可细划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以人为本”思想在我国最早是由政治家管仲提出的,其本意是只有解决好人的问题,才能达到“本理国固”的目的,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基本上就是沿此传承下来的。我国古代思想家对人的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如关于人的行为规律。孔武提出“人情之理,不可不察”。在管理中,要重视研究人的规律,要根据一定的规律去满足人的欲望,办事情才能符合客观实际。关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荀况提出:“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的观点,强调人有掌握天时、使用地利的办法,如果放弃人的努力,期望天地的恩赐,那就太糊涂了。关于奖励和惩罚问题。认为要用赏赐去鼓励人们不怕牺牲,为国立功的精神和行为,用刑罚使干坏事的人害怕,并得到约束。关于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的思想,荀子指出:“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这里,荀子提倡的就是集体行为,他认为群体性是人类本性之一,人的生存不能离开群体。总之,我国古代十分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各种群体关系,包括家庭邻里、社会、国家乃至自然界,它倡导的不是个人主义而是对更大实体的责任。
二、“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非常强调领导者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崇尚“道德教化”和“正己正人”的管理方式。“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意思是端正自己与他人,成就物业为自我。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最佳的管理行为都应是以双向约束为基本要求的,不仅约束他人行为使之端正,同时也使自己的行为得以规范。先哲们认为,“正己”为“正人”的前提,如果连自己都不能“正”,岂能奢言正人。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本质是“人为、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