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大陆与台湾论文_大陆与台湾论文202

2023-12-05 22:2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大陆与台湾论文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不仅是历史定论,而且早已为国际社会所公认。“台湾问题”原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内战的衍生物,完全属于中国的内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17台海局势论文,供大家参考。

  2017台海局势论文篇一:关于当前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2009年两岸关系承接2008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开局,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两岸各项交流 渠道 进一步拓宽,交流面更为广泛,交流层级也更高了。两岸经贸合作也有了新的重要的突破,基本上实现了两岸“三通直航”,揭开了两岸金融合作的序幕,迈出了两岸双向投资的步伐。为了破解政治难题、建立政治互信,学术界的两岸政治对话也初试啼声。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关系发展到目前阶段的必然趋势,有了好的开头,就要继续往前深入发展,停滞不进不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殷切期盼,倒退更是没有出路的。2010年两岸关系将会如何,吸引人们普遍关注。

  一、两岸关系基本形势

  2010年,从影响两岸关系的各项因素综合分析,总体上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有利的,甚至毋宁说,两岸关系正面临着关键的机遇期,是牢牢把握难得的机遇,还是让机遇擦身而过,正考验着两岸人民的智慧。

  (一)大陆坚定不移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陆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看待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胡锦涛一再强调,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不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开创新局面。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陆是最主要、最积极的力量,为了支持台湾经济尽快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为长期稳定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也为了照顾台湾基层民众(包括农民)的利益,大陆将会不断地表达高度的善意和诚意,让台湾广大同胞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持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凡此均将有助于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马英九当局基本上也会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向。两年来台湾各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台湾主流民意肯定并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并且期盼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能够不断深入,取得更多更积极的成果。两年来马英九当局岛内施政与民意需求有较大落差,成效不彰,颇积民怨,唯独两岸关系政策获得多数民众高度肯定,成为政绩唯一亮点。2012年马英九能否连任正面临愈来愈大的挑战,而经济发展能否尽快恢复,失业率能否有效降低,将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台湾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基本保证,基于上述分析,不论从台湾民意角度。抑或从马英九自身取得政绩的角度来考察,马英九当局基本上应不至于会违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方向。

  (三)国际社会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经历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更为茁壮,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更为提升。世界上一些主要大国不沦是从谋求自身经济发展需要出发,抑或从妥善处理与中国的国家利益矛盾出发,都致力于发展和中国大陆的关系,台湾问题作为影响和干扰因素的作用趋于下降,国际社会普遍乐见并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并进而肯定马英九当局有别于民进党陈水扁的两岸关系政策。美国政府自从去年11月奥巴马总统访华并签署《中美联合声明》以来,迄今一再表示,美国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支持海峡两岸经济、 文化 、政治各个领域展开交流对话,建立密切的关系。凡此皆有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持续推动。

  2010年两岸正在进行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协商淡判,两岸双方都期待在今年上半年能成功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将标志着两岸经贸关系从此进入正常化、机制化、制度化的轨道,也标志着两岸经济整合迈开重要的步伐,它对两岸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台湾经济未来长期稳定的发展意义重大,对于台湾经济避免边缘化,并借助于两岸经济整合,融入亚太地区经济整合至关重要。

  2010年下半年台湾将有重要的“五都”选举,2011年基本上进入厮杀更为激烈的“立委”和“总统”选举,以迄2012年年初。为了欺骗台湾民众,获得选举利益,民进党正竭力阻挠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相信进入选举高峰之后,民进党更会升高“台独”的诉求,力图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态势,当此之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大步前进,抑或停滞不前,正考验着马英九当局的政治智慧。马英九曾一再表示,要“为台湾人民谋数十年之和平”,把握机遇,此其时也。

  二、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因此,2010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总体上仍面临有利的形势,但也逐渐暴露出若干隐忧,出现若干不确定因素,主要有四:

  (一)马英九当局面临重要抉择。在台湾,国民党总体形象欠佳。囿于私利、勇于内斗使得国民党不能团结,复杂的党内状况也使得青年才俊难以出头,而尤为重要的,则是国民党丧失论述能力,因此缺乏足以凝聚全党的核心价值,一旦败选,行见分裂和衰弱。

  国共两党破冰交流,陈水扁贪腐无餍,加上马英九个人形象,导致2008年国民党重新夺回政权。但马英九个人理念暧昧软弱,在至关重要的两岸关系问题上,态度摇摆不明,因此执政迄今,未能建构国民党的理论论述,重建国民党的核心价值,展现执政的愿景。由于内心的“恐绿症”,政策上拼命讨好绿色选民,既不能在理论和气势上压倒民进党的“台独”,乘胜扩大基本盘,反而因为漠视泛蓝选民的需求,一再挫伤泛蓝选民的支持热情,加上不能广用人才,执政无方,招致民怨。马英九兼任党主席后,有意推进国民党的改革,然而改革的目标、途径、 方法 均存在不小问题,激化党内矛盾,集中表现在各项选举中国民党连选连败,泛蓝选民不愿出来投票,基本盘不断松动,中间选民对马“无能”亦颇多怨言,而泛绿阵营在民进党煽动之下,反而更形凝固,形成反马阵营。总体而言,台湾政治发展出现国民党声势走低、民进党气势上涨的“蓝消绿长”态势。使马英九连任前景充满挑战。

  (二)民进党坚持激进“台独”立场。马英九当局态度的软弱和论述的暧昧给了民进党“台独”以起死回生之机。因为马英九当局未能旗帜鲜明地反对“台独”,使得岛内政治话语权依然牢牢掌握在“台独”手中,在“台独”攻势下,国民党左支右吾,招架无方。国民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台湾人民谋求了那么大的利益;国民党谋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对台湾长期经济发展有生死攸关的意义,然而所有这些,国民党在岛内却道不明,讲不白。反而让民进党不断地策动支持者,以暴力的方式干扰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把马英九的两岸关系政策一概攻击为“倾中卖台”,把签署两岸经济合作协议抨击为“丧权辱国”,在民进党的煽动误导下,台湾民众的认知被严重混乱了,使马英九当局正确的两岸关系政策的推动反而平添阻力。

  然而,民进党丢失政权之后,不进行路线的深刻反省,反而继续在激进“台独”的不归路上愈陷愈深,其实是饮鸩止渴。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只会给两岸关系带来危险,难消台湾主流民意对民进党“台独”冒险的担心,民进党期待执政最重大的障碍便难以去除。从民意凋查结果来看,民进党虽然连续赢得几场选举,声势有所上扬,但基本盘却丝毫没有扩大,证明台湾民众对民进党的“台独”作为依然深怀戒心。更重要的是,坚持激进“台独”立场的民进党万一侥幸取得执政权,对台湾而言,将是陈水扁八年灾难的重演。尤其是两岸关系形势已今非昔比,没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没有台湾的发展和未来。坚持激进“台独”的民进党执政,执意在两岸关系中搞对抗,除了把两岸关系导入危机之外,民进党将一事无成,易言之,只要民进党坚持“台独”,民进党就根本无法在台湾执政。死抱住“台独”对民进党而言,只是饮鸠止渴而已。

  (三)台湾民意持续民粹化、,在“台独”长期误导之下,加上国民党的自私和软弱,台湾民众积非成是,逐渐滋生虚幻的“国家”意识。目前台湾民众总体上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由于两岸长期隔离,冷战时期的对抗和随后“台独”的扭曲,对统一尚存在颇多的疑虑。由于大陆迅速发展,综合实力迅速增强,两岸实力对比迅速拉大悬殊,台湾一些民众对两岸发展过快走得过近,产生一些疑虑,怕自身利益在这一过程中会受到伤害,尽管是多虑,却也值得理解。一些台湾基层民众担心失业,一些台湾弱势产业担心受到冲击,本来都不难由事实来证明,但在民进党恶意扭曲下,不明真相的民众不自觉地成为民进党攻击国民党的支持者,民粹主义越来越掩盖台湾民众的 理性思维 。

  (四)美国仍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深层阻力。美国仍然深深地插手台湾问题,把台湾问题作为遏制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筹码。在明里暗里,美国通过支持民进党和“台独”,牵制马英九当局的两岸关系政策。美国还坚持对台军售,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横施阻力。除美国外,日本及少数国家也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暗施阻扰,使两岸关系对抗、对立态势至今未解。

  综上所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近两年来呈现良好态势,但两岸关系中深层次结构性的矛盾并没有获得解决,阻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复杂因素不容忽视。我们应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积极作为,妥善应对,不断地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向前进。
  2017台海局势论文篇二:台湾政局及两岸关系现状浅析
  2011年台湾进入一个跌宕起伏、变幻莫测的关键时期。重大选举将至,敏感问题增多,蓝绿两大阵营争斗更加激烈,岛内政局及两岸关系将呈现新的发展态势。

  一、蓝绿两大阵营实力拉近,双方将围绕“立委”及“总统”选举展开激烈争夺

  马英九当局执政三年来,岛内政局和社会总体保持稳定,经过县市长、“五都”市长选举及几次“立委”补选,蓝绿两大阵营长期存在的“蓝大绿小”的政党板块并未产生重大位移,仍然呈现出近20年来一贯的“超稳定结构”。但有三大变化趋势值得特别关注:一是“蓝消绿长”的政治生态更趋明显。国民党从2008年马英九当选时的得票率58.45%,到2009年底17个县市选举的47.88%,再到2010年“五都”选举的44.54%,呈现出“一路下滑”的趋势;而民进党却“一路攀升”,从2008年“总统”选举41.55%,到17个县市选举45.32%,再到“五都”选举49.87%,三年来台湾选举得票率的消长显示出“蓝消绿长”走势。国民党“立委”总席次也由2008年初81席缩减至74席,失去“立法院”四分之三的绝对控制权;“五都”议员席次占有率也由上届45%滑落到41%。而民进党“立委”总席次则由2008年初27席增至33席,达到四分之一提案门槛;“五都”议员总席次已达130席,可以与国民党平分秋色,并首次拿下大台南市议长及台北、高雄两市副议长席位,使其在地方议会的干预能力和信心进一步增强。二是“北蓝南绿”的政治版图渐趋稳固。从2009年底县市长选举看,蓝营在北中部共10个县市中拿下9席,绿营在南部4个县市夺得除嘉义市外的3席,且领先幅度均在20%以上;从2010年底“五都”选举看,国民党保住了原先执政的台北、新北及台中三市,民进党则固守高雄、台南两市,“北蓝南绿”壁垒分明的结构将使台湾南北民意落差愈来愈大。三是“蓝淡绿深”的态势日趋强化。蓝绿阵营在五市选举中显示出“南部更绿,北部褪蓝”的变化趋向,除台北市外,民进党输的差距都在5个百分点内,而赢的差距则都远大于10个百分点。随着“直辖市”体制正式运作,如果国民党应对不力,这一趋势恐将会在后续“立委”、“总统”选举中持续强化。未来“北蓝”也许变得更浅,“南绿”可能变得更绿,并将对国民党执政权形成有力挑战。四是“非蓝非绿”政治势力的影响力逐步扩大。目前,除国、民两大政党之外的第三股政治势力仍处于发展低潮,但作为第三势力“精神领袖”的李登辉近来却十分活跃。去年底,李登辉极力鼓动与大陆有着较深渊源的王永庆之子王文洋竞选“总统”;2011年初,李登辉又宴请王金平、宋楚瑜等人,希望他们能够筹组第三势力与马英九争夺“总统”大位;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也有意筹组第三势力,推出“蓝绿配”或“绿蓝配”角逐2012年“大选”。第三势力的兴起可能会对国、民两大政党“立委”及“总统”选情造成一定的冲击,也将使未来一年台湾政局更趋复杂多变。

  二、马英九未能完全摆脱发展困境。连任面临严峻考验

  三年来,马英九在推动党务改革、改善党政关系、提升施政成效及发展两岸关系上取得较大进展,但仍未能有效摆脱发展困境。尽管国民党在“五都”选举中达成“保三”的目标,但在总得票率上却输给民进党40万票,被视为“赢了面子输了里子”。在“大选”前极为关键的一年里,马 英九仍将面临三大难题:一是泛蓝势力整合难度较大。近几次“立委”补选及两次地方性选举表明国民党浅蓝选民流失严重。亲民党、新党对马英九“排斥异己”的处理方式极为不满,宋楚瑜甚至公开为曾为民进党籍的杨秋兴站台,在被时任国民党秘书长金溥聪以妨害名誉起诉后,与国民党矛盾升级。而一些地方派系对国民党支持也出现松动,尽管马英九以金溥聪辞职来缓和与国民党本土派关系,但成效并不明显。2011年,马英九若不能成功整合泛蓝势力,必将会影响到2012年“大选”。二是南部选民翻盘可能性较低。岛内南北对立、贫富悬殊的现状,使南部民众逐步形成了国民党“重北轻南”、“重商轻农”的负面印象,也使南部选民“选党不选人”倾向更趋明显。在2010年底“五都”选举中,国民党在南部二市用力甚深并期待翻盘,但结果却在南部大输对手70多万票。台学者认为,连曾是民进党的杨秋兴都抢不到绿营的票,蓝营就更难争取到南部选民的支持。对2012年“大选”而言,马英九要想在南部获得2008年一样的支持率,可能性大幅降低。三是政党改革收效甚微。一方面,未能改变基层民众的不良观感。民众普遍感到,国民党是财团政党,只重视财团利益、不顾百姓利益,国民党官员平时高高在上,与基层民众互动少,执政时存有“傲慢”心态,常常脱离民意。另一方面,暴露 出国 民党人才不足的缺陷。尤其是在中南部,以“五都”选举为例,国民党台中市长人选除了已第三次参选的胡志强外,难以推出有竞争力的参选人;在台南市和高雄市,国民党推出的参选人明显缺乏竞争力。四是社会矛盾仍然突出。在经历激烈的族群争斗后,岛内民众对当局治理能力、执政能力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能否解决让国民党深陷执政危机的经济民生问题将是马当局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考验。如果马英九不能积极推动让更多民众满意的政策,解决好经济增长、失业率、贫富差距等一系列社会问题,2012年“大选”将难免遭遇严厉挑战。

  三、民进党加紧推动政党转型。但仍然面临结构性难题

  蔡英文担任党主席以来,对民进党的选举策略及“台独”路线等进行了重大调整。改变以往惯用的激化族群对立和蓝绿对决的策略,将治理方式和治理绩效放在选战首位;极力回避敏感的两岸议题,不提任何有关“国家定位”、两岸关系等统“独”议题。这种温和的中间路线,得到了中间选民的认同和支持,也使民进党快速走出低谷,政治实力大幅回升。从去年底“五都”选举中可以看出,即使民进党换了一张脸孔,绿营支持者仍然不离不弃,显示出民进党的弹性策略已同样获得绿营支持者的认可。尽管如此,民进党未来发展仍将面临结构性难题:一是党内权力斗争加剧。目前,蔡英文等中生代人物政治选情看涨,特别是蔡英文得到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挺扁势力、高雄市长陈菊等党内实力派的公开支持,在民进党内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已成为该党最具影响力与实力的“新天王”。然而,作为民进党“天王”的苏贞昌、谢长廷、吕秀莲等党内元老派人物政治实力犹存,政治手腕更加娴熟,他们并不愿就此退居幕后。在民进党“临全会”1月22日通过“总统”及“立委”候选人提名办法采“全民调”作业方式后,党内各派势力围绕提名时间、提名人选等问题展开激烈争斗。未来围绕“总统”初选等问题,民进党内以世代交替为核心的权力斗争很可能趋于激化。二是两岸政策调整存在不确定性。面对接踵而来的“立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委”及“总统”选举,民进党不可能像“五都”选举时那样回避“国家定位”、两岸关系等议题。2011年初,民进党内的“天王”、“天后”相继提出发展与大陆关系的政策主张。谢长廷1月10日举行记者会提出“宪法各表”论;苏贞昌2月14日抛出“台湾共识”论;吕秀莲反复重申去年1月提出的“九六共识”论;蔡英文2月23日在“新境界文教基金会”成立仪式上提出“和而不同、和而求同”论。这些政策论述尽管表述不同,却蕴含着交叉重叠的共同认识,此时相继提出,既是出于提升个人党内政治地位目的,也是出于适应岛内社会形势变化,壮大民进党政治实力的大局考虑。在民进党“十年政纲”出台之前,其两岸政策调整都将存在不确定性。三是民进党转型受到深绿势力的牵制。以陈水扁为精神领袖的“一边一国连线”,在“五都”议员选举中大获全胜,当选率高达83%,丑闻缠身的陈水扁之子陈致中也以全台第二高票当选大高雄市议员,表明深绿势力在岛内尤其南部地区仍具有较强政治能量。“五都”选举表明,岛内激进“台独”势力仍然较强,对民进党的影响力不容忽视。民进党要想赢得下届“立委”及“总统”选举,还需要深绿势力作为后盾与先锋。如何稳住绿营基本教义派,也是民进党中央不得不面临的难题。四是争取中间选民难度较大。争取中间选民是2011年蓝绿两大阵营的重头戏。对民进党中央及各派系而言,无论谁出马角逐2012年“总统”,选举利益都决定其两岸政策必须向中间地带靠拢。面对岛内希望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主流民意,民进党务实派在“五都”选举之后加紧推动该党大陆政策转型,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今年以来多次强调,只要大陆不设前提,愿与大陆进行实质对话,可从“第二轨道”的交流开始,先进行以智库学者为主的多层次、多元化交流。高雄市长陈菊也表示,愿在“自由开放”的前提下和大陆交流。但无论民进党如何调整,都不会从根本上放弃“台独”基本立场,这也是影响民进党争取中间选民的最重要的因素。

  四、ECFA生效标志两岸关系进入一个新的起点,但两岸深层次难题将日渐突显

  2011年,随着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早期收获清单的生效实施及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的正式成立,ECFA所带来的两岸经贸互利将会得到进一步彰显,两岸以谈判代替对抗以及定期制度化协商谈判的做法,早已为岛内多数民众所接受,并将继续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支持。但面对2012年“总统”大选,国民党大陆政策将转向谨慎保守,并很可能会进一步放缓脚步。一是台当局对两岸协商的态度更为谨慎。马英九年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未来两岸的协商方式可以有更多弹性,不必硬性规定一年两次,困难无法解决的就暂时搁置。去年12月两岸两会在“投资保障协议”协商时遭遇困难,显示两岸协商已开始触及各自核心利益,两岸关系向纵深发展将面临诸多政治障碍。为了维护台湾企业和民众的利益,为了避免给“总统”选举造成“负面影响”,马当局在其任内极有可能仅锁定经济议题,不会触及政治谈判和军事互信议题。二是台当局向大陆提出的要价更高。为争取更多选民的认同,马当局未来在推动大陆政策时,将会把让岛内“三中”(中南部、中小企业及中下阶层)民众切实获益作为发展两岸关系的重点,把“为庶民争取更多看得见的利益”作为推动两岸交往的主轴,这也意味着国民党在谈判中将提出“更高要价”。为让民众快速见到两岸政策“红利”,国民党当局可能会不断向大陆提出注入资金以保持台湾的经济增长、停止部署或撤走部分对台导弹等要求。三是岛内民众“国家”意识更强。2011年,国民党将借“中华民国建国百年”之际,不断强化“中华民国就是台湾”的“主权独立”论述,借此唤起岛内民众对“中华民国”的光荣感和重新认同,强化民众“国家”意识。马英九在2011年“ 元旦 讲话”中再次强调两岸不应是政权之争、统“独”之争、“国际空间”之争,而是“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等核心价值之争”。在两岸政治互信仍然脆弱、两岸政治关系仍未取得实质突破的情况下,这不仅不利于化解岛内民众对大陆的误解和敌意,相反将增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复杂性和变数。四是反对势力的干扰力度更大。迫于ECFA的民意基础不断扩增,泛绿阵营反制ECFA策略已由“反对者”向“监督者”转换,并将以严格标准检验岛内失业率、贫富差距、台推动FTA目标等问题,不断放大和突显马当局的各种缺失,营造对马当局不利的舆论环境与社会氛围,泛绿阵营的干扰势必对马当局形成较大压力,使其落实ECFA顾虑增大乃至步伐放缓。

  五、美国将利用台湾“大选”敏感期加大对中国大陆干预力度。为两岸关系纵深发展设置障碍

  随着美“重回亚洲”战略意图渐趋清晰,以及中美战略博弈日益激烈复杂,“台湾牌”的地位作用也更显重要。近年来,美国虽然公开宣称乐见两岸关系平稳发展,私下却担心两岸关系发展的速度、广度、深度失控,导致美对台海事务的主导权弱化,失去东亚战略布局的重要支点。为维护战略利益,美拟采取“多管齐下”、“恩威并施”的策略发展对台关系:政治上施压,极力防堵台当局与大陆协商政治、军事等深层次敏感议题,设法给快速发展的两岸关系“降温”。经济上“搭桥”,计划近期与台重启“贸易暨投资框架协议”(TIFA)谈判,建构“全面性的经贸合作关系”,并支持台湾对外洽签“自由贸易协定”(FTA),降低对大陆的经济依赖。“外交上”扶持,拟协助台在美开设“台湾书院”行销台湾文化,继续支持台“有意义”参加“国际民航组织”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国际组织,强化台湾“国际存在”。军事上撑腰,近年来,美国对台军售周期缩短,质量提高,金额增大。继去年宣布同意售台64.42亿美元武器后,今年以来又加紧评估售台F-16C/D战机、“宙斯盾”舰等高新武器的可行性,协助台军提升“不对称战力”。此外,在处理与台朝野政党关系上,美刻意保持“平衡”,既维持与马当局良好互动,又透过智库恢复与民进党交流对话,并有意邀请民进党下届“总统”候选人访美。由此可见,2011年美国插手台湾问题的范围将会更广、程度将会更深、力度将会更大,是两岸关系向更深层次发展的最大外部障碍。

猜你喜欢:

1. 台湾问题论文1000字

2. 关于台海局势的时事政治论文

3. 浅谈中国台湾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4. 2017年两岸关系形势政策论文范文

5. 台湾问题形势与政策论文2500字

台湾与大陆人民心连心的历史小论文800——2000字

这是个很好的题目。我的建议是文章的重点落在“心情”上。
台湾人民渴望和平,向往团聚的赤子之心
大陆人民盼望统一,思念同胞的相思之情
期待您的采纳。
盼望与您分享更多经验和心得

关于大陆及台湾军备力量军事论文

美国中国军力报告中两岸军力比较

2005年07月21日 02:34 【文章字体:大 中 小】

凤凰卫视7月21日消息 据香港媒体报道,美国国防部19日公布的中国军力报告,对台海两岸的军力有详细的比较。报告说,由于中国的经济成长、外交影响及人民解放军的战力提升,两岸军事平衡正在向北京倾斜,提供北京除了全面入侵以外的其他选项。台湾如要避免被快速击溃,必须发展反制力量。

以下是中国军力报告对两岸军力的比较:

陆军:

中国大陆兵员有一百六十万人,其中三十七万五千人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只有二十万兵员。

中国大陆有十八个集团军,其中九个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没有集团军。

中国大陆有二十个步兵师及二十个步兵旅(包括空降部队),其中九个步兵师及十一个步兵旅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没有步兵师,有二十五个步兵旅。

中国大陆有十个装甲师和十个装甲旅,其中四个装甲师和四个装甲旅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没有装甲师,有五个装甲旅。

中国大陆有五个机械步兵师和五个机械步兵旅,其中三个机械步兵师和一个机械步兵旅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没有机械步兵师,有三个机械步兵旅。

中国大陆有五个炮兵师和十五个炮兵旅,其中三个炮兵师和五个炮兵旅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没有炮兵师,也没有炮兵旅。

中国大陆有二个海军陆战旅,都部署在台海地区;台湾有一个海军陆战师和三个海军陆战旅。

中国大陆有六千五百辆坦克,其中二千五百辆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有一千九百辆坦克。

中国大陆有一万一千门大炮,其中五千五百门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有四千四百门大炮。

空军:

中国大陆有一千五百架战斗机,其中四百二十五架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有四百二十架战斗机。

中国大陆有七百八十架轰炸机,其中二百八十架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没有轰炸机。

中国大陆有五百架运输机,其中五十架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有四十架运输机。

海军:

中国大陆有二十九万名海军,其中十四万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有六万名海军。

中国大陆有二十一艘驱逐舰,其中十三艘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有六艘驱逐舰。

中国大陆有四十三艘巡洋舰,其中三十四艘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有二十一艘巡洋舰。

中国大陆有二十艘坦克登陆舰,全部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有十二艘坦克登陆舰。

中国大陆有二十三艘中型登陆舰,其中十五艘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有四艘登陆舰。

中国大陆有五十一艘柴油潜水艇,其中二十九艘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有四艘柴油潜水艇。

中国大陆有六艘核子潜艇,都未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没有核子潜艇。

中国大陆有五十一艘海岸导弹巡逻舰,其中三十四艘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有五十艘导弹巡逻舰。

中国大陆导弹:

中国大陆有二十具东风41发射筒及二十枚东风41导弹,估计射程达八千四百六十公里以上。

中国大陆有十至十四具东风31发射筒和二十至二十四枚东风31导弹,估计射程达五千四百七十公里以上。

中国大陆有六至十具东风21发射筒和十四至十八枚东风21导弹,估计射程达二千七百九十公里以上。

中国大陆有三十四至三十八具东风21 Mod1/2发射筒,和十九至二十三枚东风21 Mod1/2导弹,射程达一千七百七十公里以上。

中国大陆有十至十四具巨浪1发射筒,和十至十四枚巨浪1导弹,射程达一千七百七十公里以上。

中国大陆有七十至八十具东风15发射筒,和二百三十至二百七十枚东风15导弹,射程达六百公里以上。

中国大陆有一百至一百二十具东风11发射筒和四百二十至四百六十枚东风11导弹,射程达三百公里以上。

中国大陆正在开发东风31(DF-31ICBM)导弹,射程达七千二百五十公里以上。

中国大陆正在开发东风31(DF-31AICBM)导弹,射程达一万一千二百七十公里以上。

怎样写有关大陆与台湾的经济论文

找一篇来学习参考不就成了
★★★★★★★★★★★★
前言:「蓝海策略」是在於创造没有竞争的市场空间,它不是在面对竞争,而是超越竞争,打破价值与成本抵换的观念,创造与掌握新的需求,同时整个公司的活动,则配合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并透过创造有效需求,进行价值的差异化,亦即创造最大的消费者剩馀,进而产生比较大的生产者剩馀。

最近国内商业界最流行的管理思潮是「蓝海策略」,此蓝色非关政治版图上的蓝绿,而是相对於流血杀价竞争的红海策略,强调企业应走出创新的广阔蓝色海洋。连总统府的会客室,也一改过去的红地毯,而改装成象徵「蓝海策略」的蓝地毯。对於一个四面环海的海洋国家台湾而言,「蓝海策略」更具特殊意义,标帜出台湾的企业家与领导人,应该体认海洋的浩瀚及其神秘的力量,拟定并执行自己的蓝海策略。

★蓝海策略强调价值重塑和创新
「蓝海策略」是欧洲商业管理学院(INSEAD)波士顿顾问集团韩德森策略与国际管理讲座教授金伟灿(W CHAN KIM)与欧洲商业管理学院策略与管理教授莫伯尼(MAUBORGNE)提出的管理理论。金伟灿曾获得艾德瑞吉.海恩斯奖,并担任跨国公司的董事会成员或顾问,发表大量的专业论文;莫伯尼也是世界经济论坛(WEF)的研究学者,目前的研究领域著重在知识经济的策略、创新和财富创造。

欧洲商业管理学院是欧洲排名第一的MBA学院,两位学者研究百年来一百五十个企业策略个案後发现,割喉式的竞争只会造成一片血海,大多数的企业是在红海里廝杀,一再的降低生产成本,犹如当前的国际化竞争。然而,真正获利的企业,其实是彻底甩开对手,自辟无人竞争的市场空间,也就是所谓的「蓝色海洋」。其著作「蓝海策略(BLUE OCEAN STRATEGE)」一出,即洛阳纸贵。

「蓝海策略」强调的是价值的重塑和创新,而不是偏执於技术创新或是突破性科技发展。两位学者认为,能够超越竞争的蓝海企业,不是去挖掘自己的顾客需要什麼,而是研究非顾客的需求。沈沦红海的企业是打价格战,只能靠大量生产、降低售价来获取利润。

「蓝海策略」获得各地热烈回响,全球出售二十五种语言版权,并成为南韩总统及各大企业集团必读书籍。国内由天下文化出版後,上市六周,印行突破五万册,显见「蓝海策略」已被管理界奉为圭臬。

★创造没有竞争的市场空间
台湾过去的代工产业,就是典型的红海策略,是在现有的市场空间竞争,目的在打败竞争者,针对现有需求,采取价值与成本的抵换;也就是说,成本削减,利润越高。因此,个别企业的经营活动,围绕差异化或低成本的选择。台湾代工产业,即是惯用此一竞争策略,一直在压缩成本,冲高生产量,以量取胜。但是,这种作法有其极限,以IT产业为例,过去还有「保五」、「保六」的利润,但是,在现在「微利时代」,利润只剩2%、3%了,因此,「保二」、「保三」就变成企业艰钜的目标。

「蓝海策略」则是在於创造没有竞争的市场空间,它不是在面对竞争,而是超越竞争,打破价值与成本抵换的观念,创造与掌握新的需求,整个公司的活动,配合同时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透过创造有效需求,进行价值的差异化,亦即创造最大的消费者剩馀,同时产生比较大的生产者剩馀。

★大陆是台商最佳蓝海竞技场
简单的说,「蓝海策略」是抛弃流血竞争的「红海策略」,而追求还没有开发的市场,创造出新的需求。在全球化的今日,面对大陆经济的崛起,「蓝海策略」给台湾企业什麼启示呢?以台商灵活的经营手法、熟练的技术与市场能力,以及同文同种的优势,大陆应是台商最佳的蓝海竞技场,台商善用「蓝海策略」,极可能创造出一片广大的天空,顶新集团与中华汽车,都是已经成功的范例。

但是,手捧圣经并不等於成功的保证书,「蓝海策略」毕竟是背离主流的作法,执行起来充满挑战,从理论到实务,也得停看听,否则,把理论当万灵丹,往往赔了夫人又折兵。以今年得到诺贝尔经济奖的「赛局理论」为例,强烈拥戴「赛局理论」的灿坤集团董事长吴灿坤,反被理论误了事业,认为在大陆的市场可以透过「互补取代竞争」的竞合关系,改变产业赛局,把饼做大。

但大陆通路业者与供应商的关系和台湾不同,供应端无法取得低价产品,通路服务业观念又不够成熟,消费者习於讨价还价,各门市间缺乏调节与管理,又因成长过快而对门市人员的训练不足,诸多原因让吴灿坤的赛局理论变成零和游戏,最终将大陆灿坤的3C资产,转让给大陆永乐生活家电。

★执行蓝海策略的四障碍
执行「蓝海策略」,经理人要面对四障碍:一是积习难改,红海或许无法将公司导向至能够持续获利的未来,可是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为什麼要改变现状?二是资源的限制,一般人会认为,策略变动越大,越需动用更多资源来执行;三是欠缺动机,经理人如何激励人员迅速、坚定的执行策略、突破现状?四是政治角力,任何策略的推行,在组织内都会牵涉到权力的运作,只要有谁想强出头,马上会被打压。

面对这些障碍,著作提出「引爆点领导」的观念。引爆点领导源自於流行病学,其立论是只要组织里持有某信念的成员数达到某个临界点,所累积的能量便会引爆,推动某个构想,迅速从根本改变组织。作者强调的是,引爆点领导人不会只顾著争取更多的资源,而是致力於加强现有资源的价值,从冷点释出资源,并发挥更大的效用。

不管如何,以创新为中心的「蓝海策略」,教经营者另辟蹊径,让事业经营不再是你输我赢的竞争,这个策略给企业界的启发,在於使企业或组织产生一股新力量,变成「价值创新」的具体行动,驶向蓝海,而这其实是企业家精神的精髓:即发现机会,展开充满冒险、挑战,以及丰收的行程,千山独行、商机独创,而利益则是经营者与消费者共享

求一篇台湾得失对于大陆的军事意义的论文1500字左右

这篇论文的命题不算太难,思路就是1.台湾是一个出海口,中国从内陆大国走像海洋大国的门户。2台湾是围堵中国的第一到防线,牵一点而动全局。 3台湾是围棋里面的一口气,这口气打开了,无论是文打开还是武打开,其利弊,得失,周边国家对我国的影响。4台湾若顺利统一,多年在美军指导下的思路是否能比我军借鉴,无论是情报 资源 人才 规则,对我军未来的影响。5当台湾顺利统一后,我军下一步将如何,重点将放在何处如何规划。例如,台湾是否能有助于我们维护我们的海权,岛屿等。6当台湾顺利统一后,亚太格局会发生如何变化,我军应如何应付。 这6点随便1点都需要 200~500字 足够满足1500字了。

分析台湾与大陆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及当前影响祖国统一的主要障碍

台湾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同中国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在远古时代,台湾和大陆本来连在一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相连结的部分陆地沉为海峡,台湾遂成海岛。
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形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以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 ,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
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两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从台湾岛的考古发现来看,祖国大陆的文化在旧石器时代就已传到台湾。台湾各地相继发掘出土的石器、熏陶、采陶和殷代两翼式铜镞等大量的文物证明,台湾的史前文化与祖国大陆同属一脉。自有史籍记载以来,台湾的开拓、发展和疆域的完整统一,始终是与中华儿女的辛勤劳动和英勇捍卫分不开的。台湾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真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中,就曾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的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是时,大陆和台湾已有贸易往来。此后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到台湾,从事垦拓。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戌。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
元代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公元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元世祖忽必烈派海船副万户杨祥、礼部员外郎吴志斗和珍部员外郎阮监到台湾“宣抚”。公元1335年(后至元一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中国在台湾设立专门政权机构,也自此开始。
明朝以后,大陆与台湾的人民往来不绝。公元1402—1424年(明成祖永乐年间),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访问南洋各国,曾在台湾停留,给当地居民带去工艺品和农产品。至今民间传说高雄凤山的特产“三宝姜”,就是郑和遗留下来的。15世纪以后,倭寇不断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政府在澎湖增设“游击”,“春秋汛守”;同时在基隆、淡水二港驻屯军队。
到17世纪20年代的明朝末叶,大陆居民开始大规模移居台湾,给台湾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其时,福建人颜思齐、郑芝龙为抗拒官府欺压,率领闽粤居民迁居台湾,一面从事农耕、贸易,一面组织武装力量抗御倭寇和荷兰人的侵扰。公元1628年(明崇祯元年),时值福建大旱,百姓无以为生,郑芝龙(后官至都督同知)组织灾民数万到台湾,“使垦荒食力”,各地逐渐形成了许多村落,台湾自此进入了大规模的开发时期。
16世纪中叶以后,美丽富饶的台湾成为西文殖民主义者凯觎的对象。西班牙、葡萄牙等列强相继侵扰台湾,或掠夺资源,或进行宗教文化侵略,或直接出兵占领。17世纪初,荷兰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殖民霸权地位,来到东方,积极参加对殖民地的掠夺。它先后于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和1622年(明天启二年)两次侵占澎湖。1624年(明天启四年)。明政府同兵将荷兰殖民者逐出澎湖,浮获荷军主将,余众逃往台湾南部,侵占了大员(今台南市安平区)。两年后,西班牙人又从吕宋入侵台湾,占据了基隆和淡水一带。1642年,荷兰人夺取了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的据点,台湾自此沧为荷兰的殖民地。
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38年,先后在台湾修筑城和普鲁文遮堡(赤嵌楼),作为进行殖民统治的中心。但其占领区实际只有南部沿海有限的地区,以及北部的基隆、淡水两港,而且它的统治一直是极不稳固的。荷兰殖民者对台湾同胞进行残酷的盘剥,不断激起台湾人民的反荷斗争。1652年由郑芝龙旧部郭怀一领导台湾军民发动的起义,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群众曾一度攻克热兰遮城,6000人在起义中壮烈牺牲。这次起义愈发坚定了台湾同胞收复国土的斗争决心。九年以后,他们终于配合民族英雄郑成功驳逐荷虏,收复了台湾。

台湾与大陆的论文,怎么起题目,使范围越小越好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and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Abstract)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四)关键词(Keywords)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
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台湾对大陆的战略意义1500字

台湾问题是中华民族的心头之痛,二战结束后台湾一直被美国利用作为围堵遏制中国的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台湾也甘当美国围堵遏制中国的桥头堡,成为中国大陆的心腹大患。如果说中国是一条巨龙,那么台湾就是卡在巨龙脖子上的一把大锁!和平时期台湾是美国敲诈大陆的一个战略棋子,战争时期台湾就是卡在大陆脖子上的一把大锁。台湾问题牵扯了我国相当大的精力,在国际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把台湾问题作为跟中国讨价还价的砝码,严重损害了我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同时也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西方国家紧随美国的步调,在与我国的交往上都宣称反对台海两岸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言外之意就是反对大陆武力统一台湾。台湾国民党领导人马英九上台后,虽然极大地挫败了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图谋,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两岸的局势。但是,马英九推行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路线,使台湾统一问题更加遥遥无期,也使台湾这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将继续作为美国要胁中国的一个砝码。台湾位于美日围堵中国的第一岛链中心,台湾南北水道是我军进入太平洋的重要水道,平时我军训练战备均在第一岛链严密监视之下,战时更会受到严重威胁,我军很难前出太平洋威慑美国太平洋舰队乃至美国本土,战略能力受阻,造成我对美的不利态势。
总之,台湾问题严重阻挠了我国的和平崛起,无论从哪方面上讲台湾问题也不能久拖不决,长痛不如短痛,我国政府要下决心在近期解决台湾问题。
台湾回归祖国后,中国东面就面临着广阔的太平洋,背靠台湾我军出入太平洋才能没有后顾之忧,美国围堵中国的第一岛链从此不复存在,至于第二岛链,那本来就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

台湾和大陆的论文?

大陆的论文在网络上随便找都会有,但台湾的论文却不容易找,因为比较规范,有统一的地方管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