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建筑工程论文

浅议高邮市农村现代化生态河道治理工作

2023-12-07 16:3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也随着科学的进步正向生态水利、生态工程上发展,比如:在河流整治工程中,采取生态型护岸技术来加强河流的生态建设。生态护岸指的是利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材料相结合,对河道坡面进行防护的一种新型护岸形式。它集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效应于一体,是现代河流治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河流整治工程;生活环境;生态工程


  1基本情况


  高邮市属淮河流域,共有两大水系分区,一是淮河流域,淮河水系,即高邮湖水系,位于京杭运河以西区域;二是淮河流域,里下河水系,即里下河自灌水系和圩区水系,位于京杭运河以东区域。高邮有省管流域性河道2条(淮河入江水道、京杭大运河),区域性骨干河道1条(三阳河)以及县、乡、村各级河道3621条、6032km。其中:县级河道44条、560.4km;乡级河道364条、1491km;村级河道3213条、3980.6km;另外,湖西有山塘3570座。


  2农村河道疏(轮)浚整治情况


  2003年以来,我市开展以“河道疏浚、突击清障、环境整治、长效保洁”为核心内容的碧水工程建设,经过十年的疏浚整治工作,我市河道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观。截至2014年6月底,我市共完成疏浚农村河道(沟塘)4015条(座),总长5376.8km,疏浚土方5226.5万m3。其中:县级河道疏浚38条,422.06km,土方1077.1万m3;乡级河道疏浚357条,1435km,土方1855.8万m3;村级河道(包括湖西山塘)疏浚3620条(座),3519.2km,土方2293.6万m3。(以上数据是2013年度的)


  3生态河道治理状况


  3.1生态河道护岸的发展趋势


  多自然型河流建设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河道环境综和整治的新方法,它把水边作为多种生物生息空间的核心,并把河流建设成尽量接近于自然的状态。在建设多自然型河流中,重点是努力创造出具有丰富自然的并具有魅力水边环境。在河道整治的各种方法中,应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应优先采用生物材料法,其次采用混合方法,即采用植物与木材或石料合用,最后才考虑刚性材料方法,即采用木材、石料和混凝土。


  3.2河道护岸现状


  传统的河道护岸结构往往只片面强调河道的防洪、引水、排涝、蓄水和航运等功能,较少地考虑河道的生态或环境功能,因此河道的护岸结构多数采用浆砌块石或混凝土等刚性硬质材料,甚至有的地方追求所谓的“高标准”河道,对河道采用全断面刚性材料衬砌,使河道的环境条件模式化,并使生物种类单一化,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是很严重的。以北澄子河为例。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在越来越注重城市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开始注重水利工程的环境问题,在有些堤防和护岸的结构设计中开始注入环境水利的设计理念,如有些堤防护岸采用草皮,依靠草皮良好的根系而使护岸具有一定的固土和抗冲能力,另外在水土保持工程、防止坡地雨水冲蚀等方面也有一些应用。


  3.3生态河道护岸的可行性


  根据各地的土壤、气候、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有以下植物适用于生态护岸。即水杨柳、白杨、芦苇、刺槐、常青藤、黄菖蒲、龙须草、香根草、爬根草、千屈菜、解力草、黄花鸢尾、千岁梅花藻和豆牟菜等,因为这些植物能生长出良好的根系而使护岸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抗冲能力,同时生态护岸具有造价低、能美化环境的独特效果,在国外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内也有一些应用。


  以县级河道澄潼河、临川河为例:2012年我市农村河道疏浚整体推进工程中对澄潼河中下段和临川河上段实施了示范打造。工程的生态护岸结构种植的植物为水杨柳、紫薇、爬根草、麦冬、芦苇、美人蕉、高杆女贞、红叶石楠、木槿和小叶女贞等,目前,草皮茂盛,绿化的成活率在95%以上,护岸运行已近两个年头,固土和抗冲能力效果良好,且美化了环境。


  从以上工程实例可以看出,只要河道的生态护岸结构设计和植物选择得当,生态护岸方案在河道护岸工程中应用是可行的。


  3.4护坡结构


  河道具有的防洪、引排水和航运等功能,因此,生態护岸设计时,应根据河道的结合主要功能、河道地形地质状况以及施工期等特点,确定具体的施工设计方案,一般河道生态护岸的设计原则为:


  (1)生态护岸应满足渠道功能和堤防的稳定要求,并降低工程造价;


  (2)尽量减少刚性结构,增强护岸在视觉中“软效果”,美化工程环境;


  (3)进行水文分析,确定水位变幅范围,结合植物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植物;


  (4)应设置多孔性构造,为生物提供一个安全的生长空间;


  (5)尽量采用自然的材料,避免二次环境污染;


  (6)布置时考虑人们的亲水要求。


  3.5施工工艺


  河道根据水位的变化范围,一般分为常淹区、变化区、常露区三个部分,常淹区指河底至枯水位段,变化区指枯水位至丰水位段,常露区指丰水位至堤顶段,在河道的不同坡段选用合适的植物,是生态护岸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生态护岸的设置应以不影响河道过水能力为前提,以提高工程的环境效益,常淹区的淹没时间最长,经济条件允许应尽量采取硬性护岸,经济条件不够可种植喜水植物,如解力草、黄花鸢尾等水生植物;变化区受水体冲刷,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应采用干砌块石加水生植物护岸,或用混凝土预制块组成框格压载,在框格内填土、深栽柳,柳间栽爬根草;常露区只受雨淋沟影响,水土流失不大,宜采用草皮护岸,间隔配栽香樟、大叶女针等风景树木。


  另外,生态护岸的设计还应满足抗滑稳定、渗透稳定和抗冲刷稳定的要求。


  3.6植被类型的选择


  在栽种植物以前,应首先进行工程区域的植被调查,然后根据植被调查结果,充分考虑到栽种植物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景观、安全性、地域适应性及生态平衡的问题,并按以下条件进行严格的选择:


  (1)适合气候、气象条件的树种;


  (2)土壤要求低;


  (3)原有品种;


  (4)抗病虫害能力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性小;


  (5)寿命或者效果发挥时间长;


  (6)具有能够美化环境的效果;


  (7)容易维护管理;


  (8)有市场性。


  上述的相关内容即将在我市中小河流重点县试点项目中得以实施。


  4长效管理机制


  农村生态河道治理和长效管护工作是现代新农村建设和基本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能否持久地享受村庄环境整治建设的成果。为此,下一步我市重点要在创新完善農村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上下功夫,特别是在农村水环境的治理上,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进一步加强宣传,努力营造农村水环境长效管护的良好氛围。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层层建立健全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和干部业绩评价考核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要提高村干部的意识。通过行政推动和政策引导,督促村干部进一步重视农村水环境长效管理工作,全面落实“一落实五保持”的工作要求,确保常抓不懈,抓出成效。三要提高农民的意识。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创新载体带动,将环境管理纳入村规民约,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对环境长效管理工作的理解、支持、配合和参与,不断提高他们的环境卫生意识,积极营造全社会人人关心水环境、人人爱护水环境、投身水环境治理的氛围。


  (2)进一步加大投入,健全农村水环境长效管护的多元投入机制。一是加大市级财政投入;二是用足用好农村“一事一议”的政策,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引导农民参与河道疏浚整治;三是乡镇人大通过决议自筹资金,在收益的乡镇或区域内,通过乡镇人大决议,按照“全面规划、分年筹集、逐步实施、民主公示”的原则,筹集水利建设资金;四是利用“以河养河”、“水面发包”、“出售土源”等模式,筹集河道疏浚整治资金,五是吸引成功人士对水环境治理及长效管护进行投资。


  (3)进一步加快推进,落实“河长制”管护制度。一是加强河道管理“河长制”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全市骨干河道“河长制”管理机构,全面落实骨干河道“河长”,明确部门职责分工;二是加强河道管理与保护,新修订《高邮市水利工程管理办法》,全面开展河道管理现状调查,做好河道保护规划,强化水源地保护,加强综合执法。


  作者:顾丽杨柳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