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的对策建议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获取学士学位的最后一个学习环节,其主要过程是学生接受选题任务、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获得科研基本训练并取得成果。其目的在于巩固和加强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等的综合训练,以及培养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显然,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水平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总体质量和学校总体教学水平。工业工程专业源于制造工程和管理科学相结合的过程,是一门工程技术、生产管理和人文科学相结合的综合学科,所培养的人才侧重于多学科知识和综合性技能,从而成为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一名工业工程本科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最终会在毕业设计(论文)的环节得到检验。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就业和考研压力的不断增大,以及在毕业设计或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立题不规范、审题不严、选题重复、过程失控、评分不公等种种问题,近年来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明显下降。同时,由于工业工程专业在我国高校设立的时间比较短,对工业工程本科教育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如何开展毕业设计(论文)相关工作,仍然是一个值得持续深入探讨的课题。为了提高工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确保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得到系统的科研训练,确保学生不错过一个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时机,培养优秀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工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提高工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教学建议。
1.工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完成任务心态广泛存在,缺乏积极主动精神,教学双方均不够重视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获得学位之前的最后一项考核。很多学生在思想上对毕业设计(论文)不重视,不能正确认识其重要性。很多学生认为经过三年多系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工业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经过一定形式的实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只是一种形式,无论做得好坏都会通过论文答辩,顺利毕业,对自己以后的发展也没有什么帮助和影响,因此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好好完成,这就造成了学生普遍缺乏积极主动的精神。同时,在临近毕业的这个阶段,学生又面临继续深造还是就业的人生抉择,把大量的精力与时间都投入到求职、考研、出国等事务中,不愿意在毕业设计(论文)中投入时间和精力,而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应付。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设计(论文),缺乏主动探索精神,过分依赖导师的指导,不足以支撑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在毕业设计或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既要把好方向又要具体指导学生,因此,这是毕业设计(论文)成败的关键。高校和指导教师都应该在思想上对毕业设计(论文)有足够的重视。但是,由于就业率等因素在无形中影响了高校教师的态度,这些指标的受关注程度远远高于毕业设计(论文),虽然毕业设计或论文写作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整合和训练独断能力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是因为教师本身重科研、轻教学的心态,以及让位于就业的考量,促使教师无法高标准地要求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或论文写作。因此,学生和教师双方对毕业设计(论文)均不够重视,这也是影响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根本原因所在。
1.2 学习目标模糊不清,教学目标不能与时倶进,难以形成“目标共鸣”效应
工业工程专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一种旨在提高企业总体效率和效益,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分析、计算、设计、优化等),从事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在工业工程毕业设计或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也要遵循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学习目标不明确且缺少必要的监管,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面对与中学截然不同的管理方式,很多本科学生在拥有较多的自主时间时失去了自控能力,其中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由于既要学习工程学科的技术知识,学习管理学科的管理理念,又要注重理论实践,学生在设定学习目标时自己难以掌控,常常出现失误和偏颇,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模糊不清。因此在整个本科教育阶段,很多学生缺乏目标意识,在进行毕业设计或论文写作时,这种缺乏目标的意识不但得不到改善,且变得更加严重。此外,校方对工业工程专业的教学目标设定也相对僵化,没能体现与时倶进的特征,培养方案不能适应社会对工业工程专业的实际需求,因此教学双方不容易形成“目标共鸣”效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毕业设计或论文写作的积极性,影响学生个人能力的发挥,并加大导师对学生的指导难度,最终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1.3 教学计划设置不尽合理,学生知识结构不够完善,难以达到毕业设计(论文)综合知识应用的水平要求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不仅需要丰富的管理类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方面知识的积累,更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环节。由于专业具有技术与管理交叉的特殊属性,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将其划归为工程学范畴,部分将其划为管理学范畴,因而各学校的专业计划、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差异较大。但是,总体上来看,受传统教育思想、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计划的设置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现象严重,实践实验环节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教学计划系统性不强,缺乏连贯性,没能构建工业工程专业完整的知识体系。具体课程设置上,社会科学、经济管理方面课程设置较多,工程技术类课程设置不足,导致学生工程技术知识不扎实,知识结构不完善。此外,课程内容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对接,严重滞后于社会需要,缺少课程目标的动态更新和改革措施。
1.4 学科前沿知识匮乏,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足,造成毕业设计或论文写作过程中知识发展的断层
近年来,工业工程专业中各分支领域持续不断发展,诸如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数学规划、灰色系统理论等新方法被引入工业工程实践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本科生很少能够接触到学科前沿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1,课程设置是基于让学生掌握工业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展开的,并且大部分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有些学校甚至一直沿用十几年前的教材,这些教材虽然能够在传授基础知识方面发挥比较大的作用,但是知识更新过慢,严重滞后于前沿研究动态和实践需要;第二,教师大多按照教材或者参考资料来授课,所传授知识比较基础和陈旧,在牵涉到比较复杂的学科问题时,一般都是点到为止,学生有所了解,但又不够深入;第三,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极少有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往往应付课程考核而较少自主收集前沿知识,往往只是浅尝辄止,缺乏深入思考和创新意识。因此,学生因创新能力不足,不了解前沿研究动态和实践需要,存在知识断层的现象。
1.5 实习实践环节偏弱,选题缺少实际应用背景,造成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脱节
美国的斯坦福大学认为,工业工程专业的本科教育应该致力于学生理论和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培养、自我发展能力培养和社会意识培养。只有学生具有了较高的实践水平才能够在不断的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才算具有工业工程专业人才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我国工业工程人才培养也同样应该非常注重实践环节。学校提供相关的实验条件或者实践条件充分与否,对最终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具有重大影响。然而事实上,现有高校工业工程实验以演示性实验为主,与企业实际应用脱节较大,各类实习实践流于形式,不能达到预期的实习目的。因此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中必然造成缺乏应用背景和实践支撑,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关注于理论知识的阐述和总结,或者凭空想象,与企业实际情况相背离,缺少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
2.提高工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思路
2.1 转换教育思想,熏陶创新意识,注重综合能力和知识结构培养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培养目标的教育思想,并在此思想的指导下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说,工业工程的研究实质上是持续不断的创新。因此,应该不断地熏陶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之一,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修订培养方案时,应合理配置不同学科的课程比例,根据专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现有工业工程专业开设的课程大致可以分为公共基础课、工程技术基础课、经济管理基础课、工业工程专业课和工业工程实习课五类。国外在工业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工程学科的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我国工业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应该加强工程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设置,以便提高学生的技术基础;根据不同学生的偏好,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学校应该提供充分的实践条件,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巩固和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综合能力,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以便为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
2.2 强化目标意识,建立双向选择机制,激发学习与指导的双边动力
学生学习生涯的方向不同,既可以步入社会成为一名工业工程师,也可以继续攻读高层次学位,强化工业工程学科内容的深入学习。针对这两个主要方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也应分成实践型和研究型两类。针对实践型选题,应提倡从企业管理需求出发,结合企业实际运营需求展开。针对研究型选题,更提倡与研究生学习的衔接,针对有一定理论深度的专业方向开展深入研究,并兼顾实践需求。同时,也应根据学生选题的方向,结合教师个人研究方向和个人专长配备导师,充分将选择的权利下放给教师和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师生双方配合更为默契,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确保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很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巩固、深化和扩大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3 加强队伍建设,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指导水平
具有良好科研背景、较高教学水平和丰富教学经验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首先,高校教师应持续学习学科前沿知识,除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外,还要注意自身实践能力培养,更多地研究企业实际运营问题,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指导业务水平。其次,改善师生比例结构,合理限定教师的最高指导学生数量,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任务。
2.4 强化实践实习环节,拓宽选题思路,建立多种毕业设计(论文)途径
在实习实践环节,应广开思路,拓宽选题渠道,如强化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课程,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就能对产品的工艺过程、企业的生产过程、企业的运作管理过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邀请企业专家走进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企业的实践问题;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引导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符合工业工程方法和原理的做法,结合相关专业知识,提出能够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方案。
2.5 重视过程管理,监督与帮助并举,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过程管理是毕业设计(论文)最终质量的保障,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健全指导监督制度,需实时对完成进度和质量进行监督检查。首先,保证指导教师全方位进行内容指导,包括选题、文献查阅、实践数据或实验数据分析、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等。其次,强化全过程监督机制,毕业设计或论文写作前期对学生选题、参考文献、开题报告及有关资料进行检查,保证准备充分、基础扎实,必要时设立开题答辩环节;毕业设计或论文写作中期,设置进展报告进行中期检查,掌握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展情况;毕业设计(论文)完成阶段,强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整体评价和全面检查。此外,借助高校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和监督的系统化、信息化。通过计算机进行网上选题、网上进度跟踪、网上评审和答辩管理,实现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有效管理和动态监督,保证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3.结语
根据工业工程专业特点,工业工程专业教育应该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工程类和管理类理论知识与技术,让学生在实践环境中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本文总结了工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或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众多,需要教务管理部门、教师、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在思想上加强重视程度,探索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模式,使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实习实践,并在毕业设计或论文写作过程中创造性地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使之真正成为培养工业工程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为培养卓越工业工程人才提供帮助。
作者:谢乃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