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从2008年开始逐渐被广泛提及,目前BIM巳然成为建筑行业内最炙手可热的词汇,无论从业主、设计、施工还是其他相关参建方都表现出了对BIM的极大关注和热情。从国家层面来讲,住建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9处涉及到BIM技术,政策性的导向加速了BIM的普及与推广,近年来从地方到中央相关部门都在制定有关的BIM标准,规定性文件的相继出台会更加刺激BIM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BIM是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的简称,中文名为“建筑信息模型”。
它是创建并利用数字技术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建造、运营全过程进行管理、优化的方法和技术。它主要包括建筑物的设计、建造时间排布、算量、材料统计、运维等数据,是建筑全部信息的电脑模型。它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以三维模型所形成的数据库为核心。它不仅包含了各个专业设计师们的设计理念,而且还容纳了从设计到施工乃至建成使用和最终拆除的全过程信息。它通过软件建模,把真实的建筑信息进行参数化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阶段工程图形模型、工程数据模型以及和管理有关的数字化行为模型,是基于参数化设计的,是一个面向对象的、参数化、智能化的建筑物的数字化表示。以此模型为平台,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支持建设工程中的各种运算,且包含的工程信息都是相互关联的,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和各参与方之间的统一调用、信息共享,并逐步完善该数字模型。它实现了“模型等于图纸”、“模型高于图纸”的目标,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采用BIM技术不仅可以实现设计阶段的协同设计,施工阶段的建造全过程一体化和运营阶段对建筑物的智能化维护和设施管理,同时打破从业主、施工单位到运营方之间的隔阂和界限,实现对建造全生命周期管理,明显提高了工程建设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效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大型的建筑工程牵扯面广,投资大,专业性强,建筑结构形式复杂多样,例如特大城市的交通枢纽、城市综合体、超高层建筑、标志性建筑工程,结构复杂、机电设备多、管线密集,传统的二维图纸设计方法,无法直观的从图纸上展示设计的实际效果,造成各专业之间打架碰撞,导致设计变更、工程量漏记或重计、投资浪费等现象出现。
采用基于BIM技术的三维设计和协同设计技术为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机遇。通过BIM技术的设计软件,建立设计、施工、造价人员的协同工作平台,只要是项目的参与人员,无论是设计人员,还是施工人员,还是咨询公司或者是业主,所有拿到这个BIM模型的人,得到的工程量都是一样的。这就意味着,工程造价咨询中一个老大难问题:工程算量,将成为历史。工程蓝图上表示的工程量,是一个确定的数据,每一个造价工程师出于对图纸的理解和自己的职业水平高低不一而得到不同的数值,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它是唯一确定的。造价工程师在商务谈判时,一个最为重要,也最为枯燥的工作内容,就是核对工程量。钢筋、混凝土、电缆、风管、水管、阀门,这些工程里大量采用的材料,无一不是谈判的焦点。造价工程师们就像抢夺山头一样,在每一种材料上进行着攻坚战。工程结算工程耗时长,绝大多数时间就是用于此。在应用BIM技术之后,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资料将包含他们修改、深化过的BIM模型,这个模型经过设计脘审核之后作为竣工图的一个最主要组成部份转交给咨询公司进行竣工结算,施工单位和咨询公司基于这一个模型导出的工程量必然是一致的。这就意味着工程量核对这一个关键环节将不复存在,承包商在提交竣工模型的同时就相当于提交了工程量,设计院在审核模型的同时就已经审核了工程量。
由于建筑工程造价具有大额性、个别性、动态性、层次性、兼容性的特点,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方面有着传统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是大大提高了造价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BIM技术建立三维模型自动识别各类构件,快速抽调计算工程量,及时捕捉动态变化的结构设计,有效避免漏项和错算,提高清单计价工作的准确性;
二是利用BIM技术的模型碰撞检査工具优化方案、消除工艺管线冲突,造价工程师可以与设计人员协同工作,从造价控制的角度对工艺和方案进行比选优化,可有效控制设计变更,降低工程投资。
从BIM模型里读取工程量简便快捷,造价工程师免去了算量的烦琐工作。但是这一部份工作并不是凭空消失了,而是设计师在建立模型的时候,通过定义模型各类构件的属性,把它们提前完成了。原先造价工程师们更多地扮演了造价员的角色,计算、核对工程量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工作精力。而限额设计的造价控制、全过程造价管理这些技术含量更高的业务,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甩去算量这一工作内容后,他们终于可以从事那些业务,将对项目有着更深、更直观的接触,最终形成个人职业生涯的良性循环。造价工程师终于可以从烦琐的算量工作中解脱出来,他们将面对更为美好的职业前景。对于施工单位,原来在编制竣工结算申请的时候,巳经习惯了在工程量中做一些手脚。这个并不是诚信的问题,而一种行业认可的业务技巧。咨询公司的造价工程师疲于应对,承包商们却乐此不疲,前者再怎么细心,也终究有疏忽的时候,而这就是他们利润来源的一部份。但是在应用BIM模型之后,这种工作模式将彻底改变。施工单位无法在工程量上有所隐瞒’要想获得不变的利润,他们必须从别的地方寻找利润点。
国内目前已经有一些发展得相当成熟的三维算量软件,但是BIM不等同于三维模型。如鲁班算量和广联达算量两款软件,前者是基于CAD平台开发,相当于CAD软件的插件,能够在CAD基础之上进行算量工作,并且支持所有的CAD命令,算量人员能够迅速上手;后者基于自有平台开发,算量人员熟悉软件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它能够直接导算出工程量,而后者几乎是行业标准。这两款软件占据算量软件市场的大部份,而且都是三维算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造价行业已经步人BIM技术时代。首先,BIM模型是全生命周期通用的,所有的项目参与方都会依赖这个模型并且能与这个模型进行互动。而算量软件的三维模型,只是造价工程师自己建立的,与其他专业没有互动。其次,BIM模型是唯一的,是设计文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而算量软件里的模型是造价工程师基于图纸自己建立的非正式文件,在进行工程量核对时,得不到谈判对手的承认。再次,在同一个项目中,BIM软件是唯一的。基本上,Au?todesk公司的Revit软件现在已经成为行业标准。而算量软件有鲁班、广联达、思维尔等好几款,在同个项目中的不同参与方,可能采用的是不同的软件,造成前后环节的不通用、不兼容。庆幸的是不久前发布的比目云5D算量【土建版】是业界首款集成在Revit平台上的5D软件,充分利用了最先进的软件技术,对接国内各地资料、技术、解决方案、工程量计算规则,打通设计、施工、预算、进度等多个环节,实现BIM技术在中国本土的落地。本软件共用一个模型,同时用于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成本控制、进度控制等多个环节,有效地避免了重复建模,实现了“一模多用”,从而消除了多种软件之间模型转换和互导导致的数据不一致问题,节约了传统算量软件重复建模的时间,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工程量计算的精度。--该软件还可为用户提供三维辅助设计,按照不同的地区清单、定额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对BIM模型提供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提供智能套价和进度管理;一键智能布置构造柱、过梁、垫层、土方等多种施工中的“二次结构”,根据工程的进度提供造价管理所需要的数据,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
目前,国内部分建筑设计单位已弓I进该软件平台,并利用BIM技术实现了协同设计,在建筑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值得借鉴。BIM技术的出现,使工程造价管理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必将引发工程造价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它将彻底改变工程造价行业的行为模式,给行业带来一轮洗牌。
BIM技术被国内外众多设计师们认为是继CAD技术后建筑行业的是一次颠覆性革命性技术,其应用必然是未来建筑设计发展的方向。作为建筑设计单位来说,尽快推广BIM技术是提高设计品质、提升设计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胡馨
(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四川成都61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