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电子机械论文

浅谈农村电气化建设对农村发展的作用

2023-12-12 17:1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电气化建设对社会的进步,对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保护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农村电气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农村电气化建设的必要性。


  关键词:电气化,新农村,能源,经济发展,生态环境


  实现农村电气化是建设小康社会的最低要求,是促进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构建的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基础。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对农村电气化事业高度重视,在政策、资金、管理和基础建设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对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促进作用。


  现在,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强劲发展,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的同时,也为农村电气化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农村电气化建设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1农村电气化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自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开始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以来,广大的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均取得了辉煌成就,已经有1000多个县实现了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或农村普遍电气化。


  1998年我国政府提出实施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通过该项工作,即实行了农电体制改革,初步理顺了农电管理关系,改善了农村供用电环境;又投入近2900亿元资金用于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村电网存在的网架薄弱、装备落后、线路损耗高,供电质量差等问题,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截止2009年底,全国县及县以下年用电量达到16259亿千瓦时,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43%,乡、村、户通电率分别为98.56%、98.53%和98.4%;平均每个县的年用电量为2.54亿千瓦时,县及县以下人均年用电量547千瓦时。近几年来,农村用电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0%以上,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一些发达地区的农村电气化水平已经接近城市标准。


  1.2农村电气化建设为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提供更好的服务


  农村电气化建设是贯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实践。通过这项工作的实施,可以全面提高农村生产水平,加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更好地维护和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农村电气化建设是新时期保持农电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这项工作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扩大电力在农村的应用水平,有利于提高家用电器的普及率,有效启动和开发农村电力消费市场,为保持和推进农村电气化持续发展创造宽广空间。


  农村电气化建设是保障农村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农村电气化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关系着农村社会两个文明建设,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通过农村电气化建设可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巩固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加快农村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1.3农村电气化建设是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在贫困山区,水电资源是集体和农民最易于开发利用的资源,通过农村电气化建设可以有效的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和生态优势。开发农村水电没有大量水体集中和移民,规模适中、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特别适合农村集体与农民个人开发。开发技术十分成熟,与开发小型煤炭等资源相比,具有十分突出的技术、安全、节约、清洁、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我国农村水电资源分布和我国广大贫困山区、老少边穷地区分布基本一致。目前,全国贫困地区、贫困县、贫困人口大都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占全国总量的80%,但是目前开发率仅为11%;这其中农村水电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占全国总量的近70%,开发率仅为13%。59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中有占71的420个县农村水能资源丰富,可开发量达5650万千瓦,开发率为15.9%。


  开发农村水电,通过农村电气化建设是广大贫困山区和老少边穷地区解决无电缺电的有效途径,更是实现电力普遍服务,直接惠及“三农”的有效途径;同样也是这些地区以开发农村水电为载体,实行农村集体与农民入股办电,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1.4通过农村电气化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实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为山区提供充足可靠廉价电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农村用电水平。通过引导、帮助当地农民参与农村水电建设,拉动非农就业,按股分红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对促进边远山区扶贫开发,增强扶贫开发造血功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农村电气化在农村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1农村电气化建设可以有效改善能源结构,增加可再生能源供应


  改善能源结构,增加可再生能源供应,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的有效途径,也是全世界的共识。欧盟规定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要由1997年的6%提高到2010年的12%,2020年的20%。


  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根据国家发改委规划,到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由目前的7%左右提高到15%左右。2010年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7亿千瓦,2020年水电装机将达到3亿千瓦。


  目前,全国农村水电4万余座、装机4380万千瓦,占全国水电装机的37.6,年发电量1380亿千瓦时,占全国水电发电量的34.9,占全国可再生绿色能源发电量的99%。国家规划“十一五”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500万千瓦,2010年将达到5880万千瓦;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300个装机10万千瓦以上的农村水电大县,100个装机2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农村水电基地,40个装机100万千瓦以上的特大型农村水电基地,10个装机500万千瓦以上的农村水电强省,累计装机将近1.0亿千瓦。我国农村水电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大规模发展,为广大县镇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发展提供支撑、保障和动力,不断深入农村提供电力普遍服务直接惠及农业农民,共享国家改革发展成果。事实已经表明并将继续表明:农村电气化建设是推动农村水电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举措。


  2.2农村电气化建设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在我国,煤炭和植物纤维还是农村主要的能源来源。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8.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0%,其中煤炭消费量27.4亿吨,增长3.0%,煤炭消费量占总能量的96.14%。但是在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煤炭消耗都未超过35%。美国的煤炭蕴藏量是中国的两倍,但在其能源消耗中只占30%左右。我国大量的煤炭消耗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90%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都是由燃煤造成的。燃煤还造成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已经严重威胁地球气候安全,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第二大国。大气污染不仅造成土壤酸化、粮食减产和植被破坏,而且引发大量呼吸道疾病,直接威胁人民身体健康。


  我国的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大量的河流淤积、河床升高,黄河断流,荒漠化日益严重。它不仅造成西部地区长期贫困落后、严重的水患和荒漠化,对中、东部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也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农民燃料和农村能源问题直接关系到退耕还林、封山育林能否有效贯彻实施。本文来自《农村电气化》杂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