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电子机械论文

探究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趋向

2016-12-04 17:1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机械业作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关系着国家的住房、钢铁和日常用品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一个行业的发展必先了解这个行业,观其现状并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其发展趋势。


1.机械自动化概述


机械自动化,就是将机械制造业和应用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实现机械自动化的技术,从产生至今,经历了刚性自动化、柔性自动化和综合自动化这三个发展阶段,这种技术能够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将大量的人力资源从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促进人力资源的再发挥,在科技发展、深入研究的今天也能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科技创新。


2.机械自动化的现状


2.1 我国机械自动化的不足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随着科研的深入,机械自动化的覆盖面积扩展迅速,但也存在不足。其现状如下。


首先,将我国的机械制造业放眼于国际舞台进行比铰,起步晚于西方发达国家,近30年的差距使得我们的机械自动化无论是科学技术的硏发还是机械自动化的管理方面都存在不足。例如,我国机械自动化创新欠缺,在这个领域知识产权较少,虽然在数量和销售上超过西方一些大国,但核心技术依旧依靠别国,海尔企业的品牌虽畅销海内外,但是核心技术是进口的,我们只是一个生产的大国,并不是一个创造的大国,一旦没了进口的技术,我国机械自动化行业将面临发展的瓶颈,加强机械自动化的自主硏发和创新是必然要走的道路。


其次,我国机械自动化的管理方式不够科学。就先进的机械自动化管理方式来说,我国机械业的管理方式大多依旧依靠人工操控,只有较少的企业采用计算机系统管理,档案资料的存放使用电子自动化进行工程管理依旧较少,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依旧欠缺,而西方国家的管理充分依靠计算机自动化组织和管理,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硏究成果,尤其是在产品的前期策划、产品推出以及产中调整等多方面使用电子自动化的工程智能管理模式,我国有待借鉴。


再者,我国人民对机械自动化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机械自动化就是机械制造整个流程的全自动化,陷入不需要人工操控的误区,或者认为自动化的水平越高就越好,从而盲目的追求全过程的自动化,这两者皆是因没有立足我国的国情和实际状况造成的,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依旧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国家政策的投放方向等都存在不确定性,想要取得发展,就要立足现实,找到差距并认真对待才能有所进步。同肘,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也面临着技术不够、投入少、相关技能不足等多方面的限制,根据短板效应可知,这将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所在。


2.2 我国机械制造业的进步


我国的机械自动化与先进的机械自动化国家相比较存在很大差距,但是从发展进度和进步空间等来看依旧可观。


首先,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用,能够及时的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检测、控制、维修和保护,不出意外的情况下,机械自动化将会一直运转,提高了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集约化生产也有助于产品的统一。


其次,机械自动化的运用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和人身事故,机械设备的安全性提高,避免了风险的发生。


再者,机械自动化与计算机行业的智能化相结合,实现了机械的自动化管理、调整和应变,可以在农业、工业、军工业等多个领域使用,满足多方面的市场需求。


3.我国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机械自动化作为一个新兴的高新行业,有着自身的末来发展前景。


3.1 加强科研,创新技术,降低机械自动化的生产成本


从我国机械自动化的现状的不足中我们可以预料到,机械自动化将会在自主创新技术,掌握核心按术,拥有自己的机械自动化知识产权方面继续努力。在创新科技的同时,我国的机械业还应该充分的考虑到我国的经济状况对于不同领域的机械自动化创新方面要多样化,满足不同领域的不同需求。例如,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农业和工业等不同的行业和领域,最终实现机械@动化能够真正得到应用,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注重实用性,避免走形式。


同时,在机械自动化行业的管理方面,加强辅助计算机的使用,科学管理和自动化的实现工程管理,实现有据可依、有理有据,规范化和技术化,更好的服务社会,缩小与发达机械自动化的差距。


3.2 机械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机械自动化方面的国家投入将会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增加的同时带动机械自动化向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发展,这也是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实现21世纪科技发展的重要体现。


3.3 机械自动化生产新常态


所谓机械自动化生产新常态,则是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经济新常态相符合的,主要是指机械自动化在发展的同时,要实现持续稳定、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发展,并且深入机械自动化的结构优化。机械自动化不仅仅在生产的数量上提高,更加注重质量的提升,实现机械自动化的稳定、协调和持续的非粗放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我国的机械自动化存在不足的同时亦有长足的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实事求是,认真学习和总结综合相关的知识,培养人才,加强创新,实现机械自动化的持续发展。


作者:马侠(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