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

建设教师发展中心 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2015-08-13 09:2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美国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开始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教学发展。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也仿照美国模式建立起了教师发展中心,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将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普渡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分校的教学中心为例,通过介绍和分析该中心的成立目的、组织结构、硬件设施、经费来源、服务和项目等方面,为建设和完善我国高校教学发展中心提出建议。
  关键词:教师发展中心;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008-03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在高校内部建立起相对独立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可以为全校教职员工提供教学咨询、培训等一系列服务,创造开展教学研究的平台,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一、高校教学质量现状
  我国自1999年开始实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一方面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教师引进却没有跟上,导致高等教育师生比例大幅下降,高校教师教学任务加重,教学质量受到极大影响。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有46.5%的受调查的高校教师认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整体评价是“一般”,仅有9.6%高校教师评价是“非常好”,29.9%认为“比较好”,而认为“比较差”或“非常差”的比例占到了14%。为了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教育部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颁布了一系列关于高校教师培训的法律法规,这些法规的实施标志着高校教师培训正式迈入了法制化轨道。虽然高校教师培训以法律化、制度化的形式确定了下来,但是大多数高  大部分高校的教师培训经费来源单一,主要来自学校和政府部门。此外,评价体系的失衡也是造成高校教学质量下滑的原因之一。总体而言,高校目前还存在“重科研轻教学”、“不出版则出局”的学术评价潜规则。高校教师评价体系过分强调教师的科研能力,将科研成果与教师职务升迁紧密挂钩,造成了教师被迫弱化其教学职能,使教学学术在整个学术评价制度中被边缘化的畸形现象。
  二、建立教学发展中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美国的高校教师质量也面临着教学质量下滑的困境。随着美国高校中学生族群多元化趋势的发展,对美国高等教育问责的浪潮不断高涨,要求采取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等措施,实施对本科教学质量的监控。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以及新型学科的不断涌现,也使得很多教师对如何在新环境中进行教学感到困惑。根据我国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25.44万人,比上年增加4.96万人;专任教师144.03万人,比上年增加4.76万人。普通高校生师比为17.52∶1。[2]面对如此悬殊的师生比,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教师发展能力成为关键。在高校内部必须建立起内部化、常态化、制度化、专业化的机制。事实上,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已经认识到建立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将详细介绍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普渡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分校的教学中心,以求对中国高校建立和完善教师发展中心有借鉴意义。
  三、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普渡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分校教学中心[3]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普渡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分校(以下简称IUPUI)的教学中心(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简称CTL)成立于1995年,经过近10年的努力,该中心已发展成为全美知名的教学中心。
  1.成立目的。该中心的成立目的是创建世界知名的学校院系合作模式,促进学校形成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在承认和支持教师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的同时,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教学中心通过提供一系列的项目、活动和服务来鼓励教学创新,并实现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有效转化。中心注重内部支持性和服务性,强调为广大教职工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2.组织架构。IUPUI教学中心的人员组成包括执行主任、副主任、助理主任、财务助理、教学技术顾问、教学设计顾问、网络管理员、STEM教育专员、评估专员、办公支持专员、活动协调员。此外,中心还设立了顾问委员会,由12名顾问构成,包括学院领导和教师,每名顾问的任期是3年。委员会的主席包括CTL主任以及1~2名顾问。委员会每学年召开三次会议,对CTL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计划等进行讨论,讨论的问题事先由委员会顾问或者CTL工作人员提出。该中心与学校的学术事务部、信息科技服务部以及图书馆合作紧密。
  3.硬件设施。中心占地面积3500平方英里,与学校图书馆在同一栋楼,方便学生和教师使用。中心设有电脑、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设施,还有相对独立的讨论区。
  4.经费构成。中心的经费来源是多样化的,包括政府、学校、校友、企业以及基金会。具体而言,中心所聘人员的经费分别来自于学术事务部和信息技术服务部。除助理主任、教学技术顾问的工资由学校信息技术服务部负责支付外,其他人员的聘用费用由学术事务部负责。CTL的不少项目来源于外部经费。
 5.中心的服务和项目。IUPUI CTL为教师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包括咨询、工作坊、讲座、研讨会、资助项目等。这些服务的信息都可以在网站上找到。CTL的网站做得相当出色 ,不仅内容丰富,而且便于使用。用户可以通过其网站,了解到最新的活动和服务项目的详细情况,并在网站上报名参加活动以及申请项目。根据2012—2013年度中心年报显示,中心共举办了106场活动,共计有1903人次参加,受惠面覆盖整个IUPUI及IUPUI Columbus校区。2012—2013年度,中心共接收1872项咨询,比2011—2012年度上升了3%。CTL的工作坊主题非常丰富,比如利用技术提高教学效果、电子档案教学法、数字故事创新教学方法、STEM研究、在线教育质量指南(QM Rubic)的应用等。不同学科的教师还可以通过中心搭建的平台一起学习和交流如何使用最新的多媒体设备、如何提高教学水平等。CTL支持的项目主要包括课程升级资金项目(Curriculum Enhancement Grant)以及学习环境资金项目(Learning Environment Grant)等。教师可通过申请课程升级资金项目来改善和丰富课程内容,包括引入先进科技和新教学法、更新教学和实验材料、发展网络教学或者新的课程等,通过该资金而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案例不胜枚举。学习环境资金项目于2008年启动,截至2012年底已提供677,000美元的资金支持。该资金的目的是对教学环境进行改造,创造更多创新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和交流空间,包括课堂内和课堂外的空间,师生能够进行交流和讨论,学生可在这些地方进行小组讨论,做集体项目等。比如将传统的大班教室,改造成具备多个小组讨论的集群式结构,或者巧妙运用空间,在图书馆、教学楼等公共区域开辟相对独立的、小规模的讨论空间。在2012—2013学年度,该资金资助了6个项目,共计145000美元。在该项目的支持下,学校建设了地质学实验室、合作学习实验室、全球课室、为艺术课程特别设置的问题导向学习模式的课室等。CTL还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评估方式,包括问卷调查、同行评估、录像、访谈、试讲、课堂观察等。教学设计顾问会根据教师的需求,对教学技术进行分析,给教师提出建议。CTL还重视与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每年都会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高校前来参观交流,比如我国的中山大学、南非的德班理工大学(Durb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日本的大阪教育大学(Osaka Kyoiku University)等。同时,中心执行主任Pratibha Varma-Nelson教授还会受邀到世界各地的大学(比如香港城市大学、印度海德拉巴大学等)演讲,介绍IUPUI CTL,并与当地高校教师和学生交流教学方法和心得。除了提供教学咨询、培训、资助教学提升项目之外,中心还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教学研究工作,每年都有研究成果出版,这不仅可以促进教学中心本身优化服务,将教学研究转化成教学实践,更可将教学中心的作用辐射至校外,扩大其影响力。
  四、对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议
  随着国内外高等教育交流日渐频繁,一批国内高校开始仿照国外高校教学发展中心的模式,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教师教学提供服务和支持,搭建教师交流平台,加强教师培训和培养,并开始探寻教学研究之路。首先,正确的发展战略是教学发展中心成功的根本要素。只有从一开始确立了正确的发展战略,才能使其得到可持续发展。其次,严谨的组织架构和良好的硬件支持是教学发展中心成功的制胜法宝。再次,成功的教学发展中心应当有充足的、来源广泛的经费,以保障中心的日常运作以及优质项目的开展。最后,国际化合作和因地制宜是教学发展中心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哈佛大  学第23任校长科南特(J.B.Conant)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其校舍和规模,而在于其教师质量”。如何有效激励教师主动发展,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是每所大学都应当思考的问题。借鉴国外教学发展中心的成功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高校个体特点的教学发展中心,从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我国人才培养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侯玉桃,彭爱辉.高校教师高等教育质量评价调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26(2).
  [2]梁玉兰,张宇宁,吴德敏.中国高校教师队伍现状、培训情况调查问卷分析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3):227-236.
  [3]梁玉兰,张宇宁,吴德敏.中国高校教师队伍现状、培训情况调查问卷分析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3):227-23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