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

浅析生态水景中的亲水景观的发展分析

2015-10-08 10:1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设计概述
1.1  背景
     在崇尚回归自然的如今,生态水景在水体设计中被广泛应用,是一个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仿自然生态系统的水体景观。亲水景观是园林水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的特殊性,决定了依水景观的异样性。利用水体丰富的变化形式,可以形成各具特色的亲水景观,园林小品中,亭、桥、榭、舫等都是依水景观中较好的表现形式。
1.2  设计理念
    受现代人文主义的极大影响,现代滨水景观设计更多地考虑了“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水的魅力主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而为人所感受,因此,应提供更多位置能直接欣赏水景、接近水面,满足人们对水边散步、游戏等的要求。

1.3  设计内容
对张家港乡土公园景观设计,本项目位于张家港香山风景区,总用地121043平米。香山冈景区位于张家港市西陲南沙镇境内,西接锡澄高速公路,江阴长江大桥和江阴市区。自古以来香山就是有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本项目为一市民休闲活动公园,要求能结合香山景区特色,能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合理安排功能区块,场地要求包括,停车场、游客中心、儿童游乐园、烧烤区、活动表演区、广场区、纪念馆、公厕、运动区块,要求充份利用园区地形,在以自然生态的环境下,创造一个适合市民休闲、渡假、娱乐的市政公园。通过工作组的资料调查、场地分析、集中讨论等环节,最终确定了以“乡土生态”为主要思想来贯穿整个场地,并且运用各种乡土元素来点缀和完善整个场地的景观设计。

二、设计特点
2.1 总的概念想法
我们将“生态”、“乡土”作为设计的指导思想,结合本项目为一市民休闲活动公园,所以在水景设计过程中,除了要体现生态化,还需满足市民休息、观景以及点景等功能要求。本设计中涉及到的景观建筑类型包括:亭、廊、花架、茶室、码头、拱桥等;景观小品包括:置石、坐凳、栏杆、指示牌等。湖中的偎清小埠,湖边的弧形长廊,岛上的茶室,亲水平台上的花架,穿插在小溪间的木栈道等等,设计时都考虑进乡土,自然等元素。当然,滨水绿地景观风格的选择,关键在于与区域的整体风格的协调。建筑小品的设置应该体量小巧、布局分散,将建筑小品融于绿地大环境之中,这样才能设计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有生命力的作品来。
2.2 生态水景规划
   公园中的水景布置以“面”为主,“点”、“线”结合。“面”指的是人工湖泊、 “点”指的是喷泉!“线”指的是环绕整个公园的瀑布和小溪。如此点、线、面结合,使水景设计主次分明,层次丰富,空间富于变化。在水体形态设计时,尽量符合自然弯曲形态,避免死角区域的存在。根据需要设计一定量的异质空间,以应付不同水位、水量的变化,底部多孔质化,造出水体流动多样性,以利生物的多样性。在本次设计中的驳岸处理上,采用了自然缓坡型驳岸,水陆之间通过自然缓坡地形,弱化水陆的高差感,形成自然的空间过渡,地形坡度一般小于基址土壤自然安息角。临水可设置游览步道,结合植物的栽植构成自然弯曲的水岸,形成自然生态、开阔舒展的滨水空间。

2.3亲水景观的设计
2.3.1 喷泉   
在生态水景的设计中,要注意动静结合,喷泉会有水溅、泡沫、水光产生,生气勃勃。同时,喷泉的运动,可以增加水的含氧量,推动整个水系的循环。在本次方案中,喷泉位于公园主入口,是整个河流系统的一个节点。在对它们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人的参与性。人们甚至能进入到喷泉之中,并顺着它走到与之相连的木栈道上。所以说,喷泉在这里不仅是水景系统的一部分,也是道路系统的一部分。
2.3.2 木栈道
木头是一种自然的装饰材料,它们的材质和纹理和整个环境很好的融合在一起,非常自然。它不仅是一种环保材料,更有种乡土的韵味。在整个设计中,设置了形态、功能各异的木栈道。最大的笔触莫过于贯穿整个北面农田的复式栈道。此栈道的特点是双层设计,人们在观赏时既可凌驾于景观之上,也能融入景观之中,蜿蜒的形态让人仿佛望不到尽头。栈道的末端挑出水面,形成了栈桥式亲水平台,并与另一形式的栈道相连。这种栈道在公园的四周都有设置,特点是造型曲折,横跨水面,起到桥梁的作用。而在此地我们运用中国古典造园手法一曲桥 连接休闲岛与湖岸。轻巧的桥身,简约的护栏扶手,舒适的板材… … 在这里应该称得上是“一桥驾越彩虹”。

2.3.3 拱桥
拱桥,因其独有的人文价值和历史价值,在景观设计中被广泛应用,有对比造景、分割水面层次作用。在亲水景观的设计中,梁桥除起到组织交通外,还能与周围环境相结合,形成一种诗情画意的意境,耐人寻味。在香山公园里多处运用到,形态各异,有跨过大块湖面的翁桥,有架与小岛上的双桥,还有曲桥,南桥等。
2.3.4 亲水长廊
    从亲水平台处延伸出一条长廊,直至湖中的一个亭子为止,从平面上看长廊,犹如伸入湖面的一道弧线,从陆面延伸出去穿插错落的小道,显得整个画面饱满许多。给这个亲水长廊取名为芦苇荡,因为这里我布置的植物是充满乡村野趣的芦苇,游人可以沿着小道穿梭于芦苇丛中,别样的风景。
2.3.5亭
亭,亲水景观设计中经常出现的景观建筑。通过木质长廊,将亭引入湖中,人们可以 “走”在湖面上,坐在湖中央,尽享亲水的乐趣。这亭有个诗意的名字叫偎清小埠。此亭不仅可供游人观赏湖中美景,更是一个湖中码头,人们顺着台阶就能下到水面,乘坐小船摇浆其中,真正置身湖光山色当中。亭子、倒影、小船、船桨以及身处其中的人,构成了一幅写意的自然画卷。

2.3.6小岛
湖中由两段曲型栈道所连接的是人工岛,游人临岛眺望,可遍览周围景色。岛上设有咖啡馆,面向水面敞开,伸出水面的枕木平台,可供游人休憩观景,一眼望出去,湖面开阔,并与湖心偎清小埠相对,遥相呼应。


为了突出体现公园的特色,这些景观设施的选材都使用了环保且充满乡土韵味的木材。在造型上,园无直路,模拟自然界的蜿蜒小道;木栈道、拱桥形成了高低错落的空间关系,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让人们感受踏足自然的快乐。

   
   
三、结束语
从各优秀园林的设计方案不难看出,亲水景观以它独特的观赏特性和美学表达方式,在园林水景规划设计中已占据了重要的地 位。它表现形式多样,易与周围景物协调统一,同时它灵活,巧于变化,能够丰富水景的设计。为了让依水景观充分表达我们的设计意图,在各种设施的设计上都做了相应的改变,以求达到充满“生态”、“乡土”意味的、具观赏性与参与性为一体的生态水景系统。


致  谢

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圆满完成了毕业设计。能够顺利完成,我要感谢的人很多!首先,要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张挺,从初步的构思到方案的确定再到细节的处理,张老师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其次要感谢所有教育过我的老师们,是你们给了我完成设计所必须的专业知识;最后感谢我的组员们,在设计中大家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携手完成了这次设计!感谢你们!

参考文献

1、 海伦.纳什《庭园水景设计与建筑》 [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140-141
2、  戴维.斯蒂文森 《花园水景》 [M] 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56-56
3、 朱钧珍 《园林理水艺术》 [J] 北京:林业出版社 1993.26-28
4、 毛培琳 李雷 《水景设计》 [J] 北京:林业出版社 1995.26-30
5、  詹姆士.埃里森 《Water In The Garden 中国水景》 [J] 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26-30
6、 过元炯 《园林艺术》 [S]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0.28-3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