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

动画设计中对2D方面的色彩研究

2015-10-08 10:1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色彩概述
                              (一)色彩概述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做了一非常著名的实验。他把太阳的光引进暗室,使其通过三棱镜再投射到白色屏幕上,结果光线被喜剧性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彩带。这种色光再通过三棱镜就不能再分解了。牛顿据此推论:太阳白光是由这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叫做色散。色散现象在自然界中常常可以看到,默雨过天晴,空气中悬浮着许多小水滴,这些小水滴起着三棱镜的作用,使阳光色散,形成美丽的彩虹,由三棱镜分解出来的色光,如果用光度计测定,就可得出各色光的波长。因此,色的概念实际上是不同波长的光刺激人的眼睛的视觉反映。
   色彩是光照射到物体上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由于物体本身的材质关系,决定了其对光线中的某些色光吸收、反射或穿透,反射回来的色光作用于人的视觉,便产生了某种色彩感觉。
                 (二)色彩的发展历程
中国绘画在世界诸多绘画流派中独具艺术魅力,它有着自成一体的色彩理念。中国画色彩既是绘画工具的特殊体现,也是社会发展中各种美学思想的必然产物。这种色彩是建立在“墨”和“彩”之上、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分析这一发展史,对于学习国画,了解中国绘画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19世纪西方美术的中心在法国,主宰法国画坛的仍然是有势力的官方学院派。19世纪下半叶法国画界有一部分青年画家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墨守成规,由于自己的创新作品不能在官方沙龙展出而强烈反对官方的审查制度,他们要求艺术上的革新和创作自由,经常聚集在巴黎的盖尔波瓦咖啡馆自由交换对艺术的见解,共同寻求艺术创新道路。
  西方绘画在发展历程中,画家总是将当时的科学成就引进艺术创造之中。由于光学和色彩学研究成果问世,后来又经查理士•亨利把光和色彩直接与美学相结合,运用到艺术法则上,这使追求创新的画家们深受影响和启发,他们尝试着纯粹的“外光”描绘,以及新的色彩关系分析,并把这种自然科学的法则和他们的艺术观点结合起来进行创作。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是光的照射作用,才显现出它的物象;而一切物象又是不同色彩的结合,太阳光是由七种原色组合而成。如果离开了光和色彩便没有这个世界。他们还认为:画家要认识这个世界,主要是从“光”和“色彩”的观点上去认识,“光”和“色彩”既然成为这个世界的中心,也是画家认识世界的中心,所以画家的任务也就在于如何去表现光和色彩的效果。“光”为“色”之母,有光才有色,世界上任何具体的物象和事件只是传达光和色彩的媒介罢了,它本身的意义是次要的!这种艺术观念成为他们的主导思想,从而支配他们的创作活动。
  由于他们把“光”和“色彩”看成是画家追求的主要目的,就不可避免地将画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停留在感觉阶段,停止在“瞬间”的印象上,这就导致创作中竭力描绘事物的瞬间印象,表现感觉的现象,从而否定事物的本质和内容。在他们看来世界万物在阳光下一律是平等的。雷诺阿曾说过:“自然之中,决无贫贱之分。在阳光底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成与宫殿一样,高贵的皇帝和穷困的乞丐是平等的。”这种艺术观念导致他们在创作中全力以赴地描绘“光”。只重艺术的形式,忽视乃至否定艺术的内容。如支持印象主义的左拉所说:“绘画所给予人们的是感觉,而不是思想。”所以我们在印象派的画中所看到的是充满阳光的色块组合,充满空气感。总的说来印象派创作只重感觉,忽视思想本质,以瞬间现象取代之;以习作代替创作;以素材代替题材;以偶然代替必然;以次要代替主要的。既然是凭感觉,那必然是主观的,所以印象派所描绘的是主观化了的客观事物。这标志着与传统艺术观念、艺术表现方法和艺术效果的决裂。所以说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艺术流派。不可否认印象派画家在阳光探索和色彩分析上有重要发现,在对光与色的表现上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技巧,他们倡导走出画室,面对自然进行写生,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出现不寻常的新鲜生动的感觉,揭示了大自然的丰富灿烂景象,这是对艺术创造的一大贡献。他们的艺术是属于现实主义范畴的,是追求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在艺术中的反映。他们的艺术创造是具有革新和进步意义的。

        (三)色彩对心理的影响
自然界因为色彩的点缀而显得生机勃勃、协调和谐。世间万物因为自身独特的颜色而显出个性的魅力。面对形形色色的色彩,人类在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的感知与反映。因而合理应用色彩,有助于调节人的情绪。
据研究证实,色彩作用于人的眼睛,人们不仅会产生对各种颜色的感受,还会产生情绪和其它一些心理效应。正是这种色彩心理效应,我们常把红、橙等颜色称为暖色,而把青、蓝等颜色当作冷色。因为红、橙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而蓝、青色则让人觉得寒冷。
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颜色与情绪的关系是密切的,伴随着对颜色的感觉会使人产生各种情绪。鲜红的颜色会唤起人的情绪的兴奋讥进,而淡青的颜色则使人产生沉静的心理。研究证实,鲜红的颜色往往能强烈地激起情绪的奔放,而暗淡的颜色则对情绪起镇静和压抑的作用。根据这种色彩与情绪的反射作用,人们可根据所需情绪的宣染需要,对环境的色彩作出选择。例如,在各种娱乐场所,宜用鲜艳的色彩来装饰,使娱乐的人们愈加开心;而在病房,为保持病人的心情平静,又不过压抑,往往用白色或淡绿、淡黄色的涂料装饰。
颜色对不同的感觉器官也有不同作用。科学工作者研究证实,黄色、橙色是引起食欲的颜色,茶色表示苦,绛色表示咸,而蓝、绿色则使人会倒胃口。人们对颜色的喜好程度也是不同的。对于红、蓝、黄、绿这四种颜色,人们往往最喜欢红色,其次是蓝、绿、黄,而且这种喜好排列,对于男女性来说没有多少差别。但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对颜色的喜好会从暖色转向冷色,它也客观地体现了青春的热情奔放与老年的沉静稳持的性格特征。
    明确了色彩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并做到合理应用,可以让人在一个和谐的色彩环境中舒心畅怀地生活,尽情地享受多彩的视觉环境.
五光十色、绚丽缤纷的大千世界里,色 彩使宇宙万物充满情感显得生机勃勃。色彩作为一种最普遍的审美形式,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衣、食、住、行、用,人们几乎无所不包,无时不在地与色彩发生着密切的关系。
色彩是一种复杂的语言,它具有喜怒哀乐的表情,有时会便人心花怒放、有时欲使人惊心动魄,除了对视觉发生作用,色彩同时也影响于感觉器官,便如黄色使人联想到酸,柔软的色彩是触觉,很香的色彩是嗅觉,都可证明色彩对人类心理及生理的影响是如何复杂与多样;因此名片设计者在从事色彩的规则组合时,最好先了解各公司的企业形象。色彩是一种属于组合的媒体,色彩的强度,不在于面积大小,而在于规则配置的影响;色彩的调各,则来自色彩的特性,也可依色调大小、位置关系取得。
现代人已无所谓的色彩禁忌,转而追求个性的色彩组合,只要能结合消费者感觉到强烈感情,就能成功掌握到名片色彩的应用;反之若没有充分运用到色彩对人产生的色彩力量,或是错误的色彩组合,再好的编排内容,也无法引起大家对名片内容的注意。所以在选择名片的原色纸标示之色彩时,都必须配合设计创意用心思虑,否则传播出的名片,可能造成个人或企业形象的破坏。
各国人民对色彩的爱好既有共性又有差异.这些差异是由于社会意识形态,文化历史,人种肤色,民族,地区,气候和风俗习惯等因素造成的.
现代社会紧张的生活节奏令人窒息,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自然,返朴归真,重新挖掘远古时代祛病保健的良方妙法。颜色疗法便是近年来一种重放异彩的古代疗法。
人类关于色彩及其对人体影响的研究已有漫长的历史,它是古代文明的精神基础。希腊哲学家和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对色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著名医生阿尔韦托?马格诺在中世纪发表的关于颜色的论著,至今仍有非常珍贵的意义。
了解各种颜色的生理作用,正确使用颜色,可以消除疲劳,抑制烦躁,控制情绪,调整和改善人的肌体功能。
据研究,一些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体内色谱失衡或缺少某种颜色造成的。在我们体内有7种腺体中心,分布在脊柱的不同部位。每种颜色都能产生一种电磁波长,这些波长由视觉神经传递给大脑,促使腺体分泌激素,从而影响人的心理与肌体,达到医疗作用。
每一种颜色有其独特的作用,令人产生不同的情感。在装饰、化妆、服装和广告方面合理使用色彩可以取得宜人的效果。除了医疗作用外,颜色还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社会属性,对人类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二、典型环境中色彩运用的分析
                 (一)国画色彩表现的分析
中国传统艺术被大家公认为是线性的艺术,而作为中国艺术的一部分的国画则毋庸质疑 的是线性的绘画。的确在中国艺术发展的长河里就绘画而言,线作为画面组成的主要元素起 着非常大的表达作用,这是由中国传统审美理想以及人们所信奉的道、儒等传统哲学思想决 定并形成了这种特定的审美观。然而在当代,中西方文化、教育、科学等领域的交流,多学 科多领域的互相交叉多元化发展,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 ,而作为中国艺术领域的代表——中国画在肯定和继承线造型的表达形式外也开始了多元化 尝试。其中色彩作为画面的形式语言之一也突显着它的独特魅力。
色彩作为绘画的语言之一,在画面中应该说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形式语言,他直接表达了 作者斑斓的内心世界及作者的喜怒哀乐,这一点在西画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荷兰的梵高,后 期印象派三大

巨匠之一,在他的画面上给人印象最深的除了那抽搐近乎紧张的笔触外就是那 能融化世界趋近于纯色火焰般的炙热色彩,在画面中制造了一种膨胀的视觉效果淋漓尽致的 表现了梵高在不同时期的内心感受,而色彩的运用也使梵高之所以成为“梵高”区别于同时 期其他画家的“招牌动作”。以上我们是分析了西画中色彩的重要性,然而有人会说中国画 与西画区别就是中国画追求静谧、致远的恬淡意境,并且道家曾讲“五色令人目盲”。因而 色彩较之笔墨对国画的意义而言并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这句话除了用国画多元化反驳之外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论证一下。其一,我们所说的色彩不是狭义的色彩,而是广义的 色彩,不是单指那种“外溢”的色彩,而是所有的一切色彩,有“外溢”的,更有“内延” 的,如果画者喜欢传统的意境尽可找到比较“内延”的色彩去表达。在广义的色彩中黑与白 也是色彩的一种,并且是色彩的两极。墨是画国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也是画面的重要语素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 所谓“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 、重、淡、青,或指浓、淡、干、湿、黑,但无论哪种说法单从色彩方面来看在运用墨的时 候都产生了不同的色彩效果——黑、深灰、灰、浅灰等等无限极的色彩。其二,古语有说“ 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引用到色彩的使用上也是很贴切的,把单 色例如墨的黑色作比的话,那么墨色就好比“小隐于山”因为只用一种色彩作画时考虑的因 素就比较单一,作者比较好把握,而墨本身的色彩还有变化,单一的语素表现的语言却不单 一,并且黑白灰的色系能营造出深沉、清心寡欲的色彩情感,是比较“出世”的。如果画 面上运用很多颜色时作者把握起来就是很难,很容易画得俗气,画面会“热闹”得很,如果 能在这种“热闹”的色彩中进行组织,并且独辟蹊径即利用色彩的多


样又能不受色彩本身“ 丰富性”的干扰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构思,这不就是与“大隐于市”同出一辙吗!
  但就色彩本身而言,无论画家是关注自身生命状态探寻内在的精神意义的人本主义者, 还是关注生活崇拜、热爱自然的“仿生”主义者,色彩都是生命与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的 ,因为生命本身有色彩自然本身也是绚烂的,作为引领人们意识形态的中国哲学是很崇尚自 然的,道家讲“道法自然”,色彩是自然的一部分,从这个层面说作为绘画语言的一种,我 们没理由在国画的语言中忽略它的作用甚或是存在,学过色彩构成的人都知道色彩也有色彩 的情感,这种情感是每一个色感正常的人都会感知的,例如一看到冷色调的颜色——绿、蓝 、湖蓝、紫等就会有一种通感想到水、天空、月亮、冰冷的、潮湿的、阴性的等,一看到暖 色调的颜色就会想到火、太阳、沙漠、温暖的、干燥的、膨胀的等等。这就是色彩所传达的 情感,我们可以在画面上利用的情感。
在传统国画中如果说笔、墨和线的运用是判断一幅画品位高低及作者修养的标准,那么 现代国画中尤其是工笔画中色彩的运用可以弥补笔墨和线条表达上的缺陷,丰富画面语言表 达作者的情感继而也能判断作者的色彩修养。色彩具有意象性,既作者可以对色彩进行主观 意识的加工组织在画面上来表达作者想要表现的一种情感、状态,也可以说成是人本位的色 彩,而不是简单的就色彩而色彩,举例来说,国画家刘彦的画《疯狂世界》《图个自由》除 了人物形象和画面形式外色彩是她画面的特色之一,是具有影响力、叛逆的画面形式语言, 这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国画,感觉上像美国黑人的说唱艺术又像北京固有的一种调侃。同 样女画家庄道静的作品色彩上与刘彦相比没有其夸张的用色,而是颜色都加以压缩为相对单 纯的用色很好的表现了女性的小情小调,她的作品《潮》色彩单纯、简单,看起来轻松 、自然、典雅,为画面增色不少。
  国画历史已经绵延了千年,在当今,综合艺术、影像艺术,架上绘画(油画、水彩)等 艺术形式都极尽全力的展现着自己的魅力,国画在诸多画种中它的文化底蕴是毋庸质疑的, 但是在画面的形式语言上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那就需要增加它的语言元素,色彩就应该释 放出它独特魅力,让古老的国画萌发出新的生命力并展现出新的面貌。
             (二)皮影戏的色彩运用分析
皮影戏是在西汉时期出现,随着经济发展、文化的交流,迅速在全国普及开来,并且风格各异。不同地区的影人及道具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陕西东府皮影独具特色,其造型、雕刻、着色不但有异于东北系皮影、湖南湖北之大皮影、山西河北及四川皮影,其与陕西西府皮影也情趣各异。陕西东府皮影的主要特点为造型小巧玲珑,雕刻精致细腻,色彩显明强烈。
一是用色彩对人物个性特征进行夸张表现。为了适应影人在屏幕上横向活动的要求,艺人们采取了大胆夸张,合理变形的艺术手法,基本以正侧面单目塑造形像,个别丑、怪则塑造为半侧面双目形象. 转化自身形式的局限,而形成独有的塑型特点. 陕西东府皮影人型的前额特别突出,俗称“崖颅”,以饱满的前庭显现出人物智慧和才学,或神彩奕奕,或深思睿智,或眉宇含春,情态神韵各有千秋。皮影人物性格的塑造,首先对传递人物心灵之窗的眉、眼进行强调夸张,作延长处理,通过艺术的夸张变形,达到高度的神韵表现,并以平眉和皱眉区别影人性格的阴柔与阳刚。须、生角色以平眉细目表现其沉着安祥之风采;旦角以弯眉线眼表现其秀丽文静之神韵;武生以皱眉凤眼表现其英俊骁勇之气概。皮影人嘴巴有张口和抿口之别,生旦人物均为抿口形象,凸额尖鼻下朱唇一点,若有若无,颇为俏丽,影人做戏时小口似动非动,以实为虚,而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微妙的说唱联想感觉。
净角形象,以实脸皱眉表现其威武强悍,多作张口处理,如净角的狮鼻豹眼下,在夸张变形了的阔口上,以赤眉虬髯陪衬,使其具有万夫不当之勇;而在鹰鼻鹞眼下以张口刻画的奸相,却表现出一幅阴险狡诈的丑恶形象。丑角的形象塑造更为奇特,多用圆眼、吊眉、冲天鼻,以半张口刻画其滑稽恢谐之神情,赋美态于陋形之中,貌虽丑而无厌恶之感。
皮影戏多用纯色,主要有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相互不加调配,不分深浅。戏曲人物脸谱和服饰色彩也考虑色彩的协调和对比。黑色表现铁面无私性格,如包拯就涂黑脸,也表现人物的憨直,如《珠宝钗》中的尉迟大海,就勾黑脸。黄色多用在神怪戏中,如二郎神杨戬,就勾黄脸。白色一般表现奸臣凶人,如《西宫判》中的庞太监,勾白脸带横线等等。皮影色彩以黑和深色为主调,通过光
的照射,形体清晰,色彩浓艳,强烈醒目,装饰性较强。
二是服饰图案色彩呈现多样性。皮影人物的服饰图案,吸取了民间的印花布和戏剧服装图案的形式,并根据自身的艺术特点加以创造。为了追求纤巧完美,花朵多作正面处理,加强了花纹的装饰趣味性,镂花图案即有空心、实心、半空半实等形式,四方连续图案和边角二方连续图案更是花花套连,叶叶巧缀,变化无穷。另如对官帽两侧的羽翅作为脑后正处理,衣领又作为侧面处理,对称的发髻却作为半侧处理等,均不受现实生活形象和焦点透视法则的限制和约束,是根据皮影本身需要和作者的审美要求予以灵活处理,这一独特的手法在我国传统的散点透视绘画中可找到依据。
三是色彩运用体现动物造型丰富。怪兽之类的意象造型更富浪漫色彩,特别强调装饰性,不拘泥于自然形象的逼真摹拟,而是现实形象和主观想象巧妙地揉合,经过提炼、升华、变形,使其更典型、更理想、更有观赏性。如把龙驹塑造成龙爪狮身、豹眼虎尾、马面鹿角,汇诸兽之精华集于一兽,形象既威猛又矫健,鬃毛翘卷,口吐火焰,虽凶猛却望而不畏,虽不伦不类却无怪异之感,反而逗人喜爱。鬼怪之类的造型,民间艺人们通过广阔丰富的艺术想象,使其手下的艺术形象神奇多变,如牛头马面、孙悟空及猪八戒的形象,采取拟人化的手法,雕刻为兽面人身,而阎罗判官凶煞怪诞,而另具特色. 这些造型是广泛吸取了民间各类造型艺术的营养,加以创造发挥的结果,在我国传统的神话绘画和古刹庙宇的壁画和塑像中可觅其踪迹,其形象生动鲜活。

          三、色彩对动画的作用和影响
         (一)通过色彩搭配矛盾凸显人物形象
  动画片可以穿透人物的种种表象,直接表现人物内心的波澜和色彩。这决定了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必须具有能够为画面所表现的表象化的特征,但这种特征应该是通过色彩搭构过程中的隐性矛盾来体现和完成的。虽然动画片画面色彩同样可以传达悲喜的情绪,但这些悲喜的情绪常常是通过可视的眼泪或者笑脸来转述的。留恋是一种表情,愤怒是另外一种表情,所有内在的意义都要在人物的表情色彩搭构中寻到痕迹。一些动画片的创作常常会通过主角的演绎来呈现动画片描述的人物性格,好的动画作品善于抓住画面的细节,对人物色彩进行精心的雕琢,凸显隐藏其中的视觉矛盾,让观众在内心里接受了表象化的人物色彩之后,进一步领悟人物的情绪和思想。在多年的实践中,动画片在审美上呈现出清新、幽雅、婉约、含蓄的特点。这和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是十分 吻合的。动画片通过色彩搭配的矛 盾显现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象化特征也正暗合了这种审美观对于婉约风格的追求,因为经过表象化人物的中转,作品的思想和情绪是迂回传递给大众的,大众的感动发生在对人物形象的体味和思考之后。
   
          (二)通过作者独特的创造体现人物形象
   任何一部作品都是以表情达意为主旨的,人物形象的表现为作品主题服务,其能够与作品主题相吻合的那部分性格或外在特征常常得到典型性的处理,而其余的部分有时就会被坚决地砍去。这是对人物形象的创造和加工。在人物形象的创造过程中,人物形象的哪个方面最有利于表现主题,最有利于为动画作品的主旨服务,就以这个方面作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运用各种色彩,毫不吝惜地加以强化和表现,至于人物形象的其他方面、人物性格的发展过程,通通隐去,因为这些方面是与表现主题无关的,甚至是干扰主题表现的。这种做法在表现主题、传递思想方面具有积极而突出的作用,但需要作者要有一定的判别力和取舍力,不能把创造性处理演绎成粗鲁的支解,人物形象丧失了可信度,色彩搭配呈现出刻板或偏执的差异。因此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一方面,要善于选取人物形象与作品主题最贴近的特征,同时还要重视研究大众的认知心理,达成人物形象和大众心灵的共鸣。在一些动画作品中,人物色彩处理手法运用得特别充分,大众甚至只能看到人物的一只手,或者一个长长游曳的身影,但是这些人物特写所营造出的意境却常常是完整的人物形象所不能及的。人物色彩的创造,通过截取人物形象最有代表性、最具表现力的单元,来烘托气氛、表现主题,常常具有出奇制胜的效果,给大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色彩设计配合主旨需求
  对主旨真诚的理解,是作者进行色彩设计最基本的一条,是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前提。如果作者对动画作品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没有确切的把握,那么色彩设计就谈不上尽善尽美。作者进行人物色彩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反复研究主旨的过程,或者说就是进入人物角色的过程。所以说色彩设计,一定要符合主旨需求,真正体现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也只有色彩设计真正符合了作品主旨需求,才可能对作品人物透彻理解。因此,对一个创作者来说,平时多关心生活中的色彩构架,热爱生活呈现的多彩缤纷,才能深刻挖掘人物的精神内涵,掌握人物丰富的思想情感,才能在色彩设计时得心应手,体现作品人物的构架要义。
   准确的定位是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础。所谓定位,就是通过剖析,从剧本中发现人物个性的特征,发现作者在人物色彩设计所要关注的焦点,发现人物在作品中所处的角色定位,发现作品中围绕人物角色所要构架的场景,找出人物特殊的表现需要,准确用色彩搭配出作品人物与周围环境所存在的矛盾冲突,鲜明的表现出动画作品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从而使动画创作者始终围绕作品人物的个性特征和表现需要来安排场景色彩搭配和人物表征显现。
         (四)色彩设计符合观众情趣
任何人动画都需要有吸引观众的地方,这样观众才会有兴趣看下去。而色彩对于人们的视觉冲击力是很强的,它很能抓住人们的眼球,使其沉醉欲创作者的绚烂色彩世界中,这就需要动画中的色彩符合观众的喜好,便于人们接受。
      (五)衬托场景,体现情趣美
  动画片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的空间,任何人都有幻想的天分,用动画片打开大众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现代社会强调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尊重每个人的主体地位,又要大家和睦共处。以大众为游戏主体的动画片创作原则,是发展个性的极重要手段。由于每个人的精力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动画片的理解不同,所以动画片创作者应让大众敢于实践,敢于参与,敢于想象,敢于表现自我,敢于重塑人生,在动画世界中能找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意义,体现情感释放过程中带来的快乐,有一种超越现实的美的享受。
                四结束语
  动画片的发展作为21世纪进步的标志,人的想象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延伸,现代设计也逐步从2D到3D和4D空间延伸,色彩设计中的艺术化和科技化为我们展现了丰富的空间符号,也赋予人类新的生活内涵。我们期待动画色彩设计者跨越不同的专业领域,适应我国动画色彩设计发展的需要,为我们创作出更好更美的作品。
                  致谢
 感谢学校和各任课老师对我的栽培和教育,我会在动画上更加努力,不辜负老师的希望,争取作出成绩。
                 参考文献
[1]李征,论色彩的心理效应,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45
 [2]李征,论色彩的心理效应,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46-47
 [3]米切尔•舒德森;广告艰难的说服;陈安全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3年出版,P135
 [4]吕锋,诠释动画片的美术设计风格,艺术理论,2007年第1期,P117
 [5]吕锋,诠释动画片的美术设计风格,艺术理论,2007年第1期,P117
 [6]刘贲,国画中色彩的内涵探析,辽宁工学院学报,2005年8月第4期,P5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