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

药品淘汰与市场监管的策略方式全文

2015-10-08 10:1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药品淘汰制度是减少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对公众用药安全造成危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美国、日本、加拿大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并成功实施。近年来,我国药品行业安全事故不断,促使人们更加关注药品安全问题,建立药品淘汰制度的呼声也日益强烈。药品淘汰应是一种在国家指导下的经济责任。在我国实施药品淘汰的障碍主要在于药品缺陷的认定困难以及生产者的抵制、药监部门的无能和消费者的漠视,可通过改组制药企业、完善法律制度、加强监管、建立风险转移机制等方式加以解决。

关键词:淘汰药品;组织机构 ;药品监管

Out with the market regulators Drugs

Student’ s name: Wang Yu­shan   Advisor:  LaiYi­feng
(School of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Drugs out of the system is to reduce the existence of drug safety to the public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Harm the whole an effective means of,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Canada and many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have been established and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In recent years, China'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ontinued security incidents, people have paid closer attention to the issue of drug safet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voice of medicine out of the system also increased. Drugs should be a kind of out of the country's economy under the guidance of Green office. Drugs in our country out of the obstacle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in defect lies in drugs,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ies that the resistance of producers, Drug sector incompetence and disregard for the consumer,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through restructuring, improving the legal system, strengthen supervis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risk transfer mechanisms way to sort them out.

Keywords:Out of Drug ;Organization ;Drug Supervision

目  录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录 III
1. 绪论 1
1.1 药品淘汰概述 1
1.2 药品淘汰的目的 2 
1.3 药品淘汰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2
1.4 药品淘汰的现状 2
2. 查阅部分 3
2.1 国内最近十年所淘汰的药品 3
2.2 国际上最近十年所淘汰的药品 4
2.3 药品淘汰的根据 5
2.3.1上市不合格药品的淘汰 6
2.3.2上市药品品种的淘汰 6
2.4 国内药品淘汰工作的法律、法规依据 6
2.4.1 药品淘汰的机构、技术支持机构以及他们的人员编制 7
2.4.2 内设机构 8
2.4.3 人员编制 8
2.5 药品淘汰的程序 9
2.6 国外药品淘汰的机构、技术机构和人员以及他们工作的程序 10
2.6.1 国外药品淘汰的机构、技术机构和人员 10
2.6.2 FDA药品评价与研究中心的组织机构简介 10
2.6.3 国外药品淘汰的程序 12
3. 讨论与建议 12
3.1 国内这项工作的缺陷、漏洞、他们的原因 12
3.1.1 与药品淘汰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12
3.1.2 企业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感普遍不高 13
3.1.3 社会公众对药品淘汰缺乏正确认识 13
3.1.4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不完善 14
3.1.5 药品流通领域混乱 14
3.2 对策和建议 14
3.2.1 加强宣传,引导社会公众和企业对药品淘汰的正确认识 14
3.2.2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 15
3.2.3 加强药品生产和销售过程相关数据的管理 15
3.2.4 建立健全药害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 15
4.总结与展望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附表A 20
附表B 21
附表C 24


 
1 绪论
1.1 药品淘汰概述
药品淘汰是指用最新的医药学方法对已批准生产或进口药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性等进行科学的评议和估计后,对于一些缺陷产品退市的行为。由于药品上市前实验室和临床研究的局限性, 以及药品上市后存在的大量的不合理使用现象, 使得药品的淘汰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 随着国际上药品管理的重点逐步由药品注册转向药品监管, 各国的药品管理当局都从机构上、法规上、技术上加大了药品淘汰的力度。药品淘汰是一项不可或缺、涉及面广、环节复杂的系统工作。目前我国药品淘汰工作已逐步为大家所认识, 并且在我国药品监督管理中已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我国的此项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现行的药品淘汰法规不健全, 现有研究工作的研究质量和研究目的参差不齐, 方法学和统计学缺乏规范, 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利用价值偏低。因此,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药品淘汰体系和规范及标准操作指南等迫在眉睫【1】。近年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结合我国国情及药品淘汰的内容、管理模式、评价方法学等问题, 选择部分药品开展了淘汰工作。通过这些工作, 我们对药品淘汰的内涵、国内外现状及技术管理模式、技术评价方法以及行政管理措施等方面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从而为开展我国的药品淘汰工作奠定了基础。保证上市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始终是各国政府管理部门非常重视的工作之一, 也是公众所关注的社会焦点之一,因为它关系到公众的健康安全保障, 是人命关天的大事。随着我国药品安全监督管理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 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等也已经或将相继发布实施, 这些都将促使我国药品的研究、生产经营以及使用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可以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轨道上正常运行, 使得公众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法律上的保障。随着各级政府、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及社会各界对药品安全和有效的重视程度和安全防范意识的逐步加强, 药品上市后监督管理这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我国新药的不断上市, 尤其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将会对政府部门的监管提出挑战, 由于安全性的监管无法借鉴国外处理已经上市的同类产品的监管经验, 这需要我们对于上市后产品进行自主监管, 而淘汰就是监管工作的一环。从国外淘汰的工作可以了解主要针对的是上市药品的安全和有效, 尤其是已经发生了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指导临床更科学、合理地使用药品。
1.2 药品淘汰的目的 
药品淘汰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实际上是对药品上市前潜在的、没有被人们发现的缺陷药品进行退市的行为。淘汰的范围可以从国外药品淘汰的有关管理文件了解,通过淘汰, 其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更安全、有效和 更经济的高质量药品, 并引导临床更合理地使用。尽管在药品上市前就已经对其进行了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初步评价。 但是, 在上市后大样本的不同人群中使用, 并在使用过程中, 人们逐渐全面认识药品的潜在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一代的、更有效的和更安全的药品不断地被研制上市, 老一代的药品会不断地被新的、更安全有效药品替代。依据最新获得的科学数据, 淘汰不安全或疗效不佳的药品。通过淘汰可提供择优和合理用药的依据, 旨在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的益处, 降低风险。
1.3 药品淘汰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随着我国新药的不断上市, 尤其是中药包括某些生物制品, 很多是国外并未上市的。对于化学药品的淘汰, 通常可以借鉴国外的淘汰结论, 但是对于前者, 则需要我们自己进行淘汰。随着我国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不断完善, 越来越多的关注会转向这些药品,从管理和技术评价部门的角度, 开展对于中药注射剂的淘汰, 可能会对企业今后的研发和管理部门对技术的管理要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由于中药质量的复杂性,另一部分的产品是我国批准的某些国外未上市的生物制品, 如基因治疗产品、某些局部使用的生长因子等。对于这些产品的淘汰则显的尤其重要。另外, 近几年相继有些药品在国外已经撤市, 而有些仍在我国市场销售, 如阿司咪哇、尼美舒利, 对于这些药品的淘汰也是人们所关注的。
1.4 药品淘汰的现状
各国的淘汰管理体系有其各自的模式, 其法规要求也各有差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曾对某些国外的淘汰工作的管理性文件进行了调研。总体印象是, 有的国家对于淘汰有明确的法规。 例如日本和韩国等。 而有的国家,如美国、欧盟等国家则是体现在对药品再注册和药品不良反应和风险管理的法规中。 这些对于我国将来开展药品的淘汰工作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我国于1986至2009年间, 由卫生部组织了相关专家对已批准上市的数千个中成药品种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顿和淘汰, 撤消了某些组方不合理、临床疗效不确切的品种, 例如卫生部1982年就淘汰了临床疗效不确切的和毒副作用大的127种药品【3】。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药品淘汰一般采用自然淘汰与政府管理部门组织的专家评估形式, 这些为淘汰摸索了经验, 并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非处方药物目录、进口药换证、中药保护提供依据。近年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根据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不良反应报告, 对其中的某些药品分阶段逐步计划开展了药品的淘汰工作, 并从中摸索方法, 也从中发现了某些问题, 并为今后开展淘汰工作积累了经验。但是, 我们应该清楚该工作的艰巨性。相信已经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和目前正在完善的监测体系和程序将为下一步进行药品淘汰工作提供了基础的保障。

2 查阅部分
2.1国内最近十年所淘汰的药品
    我国于1979-2009年间, 由卫生部组织了相关专家对已批准上市的数千个中成药品种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顿和再评价, 撤消了某些组方不合理、临床疗效不确切的品种。另外, 停止使用了某些化学药品的地方标准品种, 主要包括影响小儿发育、处方不合理、安全性疗效不确切等药品。2001年,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了大规模的统一换发药品批准文号, 并借此对国内所有的药品进行了一次全面整顿, 这实际上也是一次药品的淘汰。2002年,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第一批停止使用的地方标准的化学药品, 涉及6种药品(详见附表A)。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安全性差、疗效不确、处方不合理、剂型不合理、不良反应、大质量不可控、毒副作用大。2003年5月,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第二批停止使用的地方标准的化学药品, 涉及40种药品(详见附表B)。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质量不可控、不良反应大、处方不合理、副作用大。 2003年9月,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第三批停止使用的地方标准的化学药品, 涉及70种药品(详见附表C)。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质量不可控、同名异方、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同一名称的药品处方不同造成的质量不可控。二是毒副作用大, 如许多解热镇痛药含有非那西丁, 该原料药已被明令淘汰, 因为可引起肾乳头坏死、间质性肾炎等毒性。2003年, 国家食品药品管理部门就发布停止使用含非那西丁的化学药品。有些止痛药含有氨基比林或异丙安替比林, 这两种成分可引起粒细胞减少, 而且氨基比林对肝、肾均有毒性, 在一些发达国家已限制或禁止使用。三是处方不科学, 如有些复方制剂的处方组成科学依据不足、质量和疗效不确切。四是剂型依据不足等。此外, 一些缺乏临床试验资料、长期未生产的药品也停止了使用。综上说明我们的管理部门一直在努力通过各种管理手段, 致力于药品再淘汰工作, 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对2001至2002年期间国内使用双黄连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进行了调查, 并对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 也从中发现了某些问题, 并为今后开展工作积累了经验【4】。一些医疗单位和企业也自觉地开展了药品的淘汰工作,国内企业与医疗机构对于再评价工作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渐加强。为药物目录、进口药换证、中药保护、药品再注册等工作提供了依据。

表1最近10年被SFDA指令从市场撤出的药品
序号    名称             类别            撤出时间        停止理由
1     苯丙醇胺          a受体激动剂         2000        易发生心律失常、高血压等
2     立伐他汀钠        降血脂药            2000        发生横纹肌溶解不良反应
3     乙双吗啉          治牛皮癣            2002        诱发白血病
4     菲那西丁          解热镇痛            2003        毒性强,不良反应大    
5     甲磺酸培高利特    a受体激动剂         2007        增加心脏瓣膜损害的风险
6     抑肽酶注射液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2007        起过敏反应、心悸、 胸闷、呼吸困难、寒战、发热等
7     马来酸替加色罗    肠易激综合征        2007        增加心脏瓣膜损害的风险
8     盐酸芬氟拉明      减肥药              2009        严重不良反应
2.2国际上最近十年所淘汰的药品
各国的药品淘汰管理体系有其各自的模式, 其法规要求也各有差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曾对某些国外的淘汰工作的管理性文件进行了调研。总体印象是, 有的国家对于药品淘汰有明确的法规, 这些对于我国将来开展药品的淘汰工作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对于药品淘汰的具体实施, 各国采取的方式不同, 例如日本自1971年开始进行了药品再评价, 随后, 对1967年10月以前批准的药品进行了再评价, 对其中有问题 的上千个品种停止了生产或淘汰。对某些药品的适应证作了修改或说明。随后在1988年建立了药品淘汰制度【5】。日本的药品淘汰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表2最 近12年被FDA指令从市场撤出的药品
名称          类别          上市时间    撤出时间       市使场用时间(月 ) 
芬氟拉明      减肥药         1973       1997          290                  右芬氟拉明    减肥药         1986       1997          144
特非拉定      抗组胺药        1985       1998          152
美贝地尔      抗高血压药       1997       1998          11
澳芬酸钠      NSAID          1997       1998          11
阿司咪哇      抗组胺药        1988       1998         118
格帕沙星      抗菌药         1997        1999         24
司帕沙星      抗菌药         1997       1999          21
曲伐沙星      抗菌药         1997       1999          17
曲格列酮      胰岛素增敏剂      1998        2000          14 
西沙必利      胃动力药        1993       2000         84
阿洛司琼      5HT3拮抗药       2000        2000          8
苯丙醇胺      a受体激动剂       1963        2000          432
西立伐他汀    调血脂药        1999         2001         19
罗非昔布        关节炎镇痛药       1998          2004              69
瑞体肤          牛皮癣治疗药物     2003          2005              30
马来酸替加色罗 肠易激综合征       2003          2007 46
甲磺酸培高利特 多巴胺2受体激动剂  1988          2007              364
加替沙星        肠易激综合征       1999          2007              93
盐酸氯丁替诺    中枢镇咳药         1961          2007              550
抑肽酶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1974          2008              302
2.3药品淘汰的根据
药品淘汰分两种:一种是对上市的不合格药品退货淘汰。另一种是上市药品因毒副作用大,使用不方便,疗效不确切或疗效差等原因将此品种淘汰。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公布。医院的药品淘汰,是指由于上述两种情况,由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批后,从本院基本用药目录中和采购计划中淘汰。本院不再使用和采购该药品。并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淘汰建议。
  2.3.1上市不合格药品的淘汰
    对已被批准生产,但上市后被发现产品质量不合乎法定标准时,根据检验和监督的结果,可定为假药或劣药。对没收的药品,要具体情况予以处理。有的无任何利用价值,要销毁;有的可重新加工,如装量差异不合格时;有时经挑拣可重用,如乌梅中混有山杏时,可作退货处理。通常是接收单位检出,或药检部门检出或证实其药为不合格品时,报省卫生行政部门下文,通知各有关单位按供货渠道处理【6】。事实上,当文件送到使用单位时,该批药品多已用完,成了“马后炮”。采取新闻公布的方法简便迅速。医院药学人员发现上述情况应即停止使用,并向药政部门报告。
  2.3.2上市药品的品种淘汰
   上市药品品种有泛滥之势,现在上市药品品种繁多。据统计,1961年至1973年间世界上就研制出1017种新药,近几年增加更异常迅速。高效、速效、长效、特效药品不断涌现。西药复方制剂、中西药合剂、仪器中加入药物、老药出现新用途、改变给药途径、改变剂型等等,使药品品种处于一种爆炸状态。 药品品种更新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管理不当又有泛滥的可能。据1976年统计,全国的心血管药物,按分类计算分别为:强心药51种;抗心绞痛药84种;周围血管扩张药48种;降血压药74种;抗休克药32种;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60种(其中有交叉);总计389种。日本有588种【6】。药品品种多,固然给临床医生增加了选择的机会,但就74种降血压药而言,任何一个专科工程师都很难将它们的作用区分开来。由于对药物淘汰不够,药源性疾病不断增加是必然的。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和医药的迅猛发展,大量的新药上市,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有力的防治疾病的武器,这是应该肯定的。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各种利益的驱使,假药、劣药案件时有发生,不按严格的新药研制、审批程序匆忙上市,药品广告、宣传中的扩大不实之词,药品经营中的不正当的竞争手段。种种现象提示,加强药品监督,对药品实施淘汰,以保证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2.4 国内药品淘汰工作的法律、法规依据
2005年3月,全国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会议, 确定从五个方面进一步推动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其中第三点就是“ 深人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强化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 以围绕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处理机制为重点, 进一步强化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管理, 积极开展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工作, 探讨建立药品召回制度和淘汰制度” 。这说明管理部门已经将药品淘汰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药品淘汰工作的开展制定的相应要求, 这都为今后的药品淘汰工作奠定了法律基础,使得药品淘汰这项工作可以依法并规范开展。以下列举了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二条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已经批准生产或者进口的药品, 应当组织调查对疗效不确切、不良反应大或者其他原因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 应当撤销批准文号或者进口药品注册证书。《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中的第四十一条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已批准生产、销售的药品进行再评价,根据药品再评价结果, 可以采取责令修改药品说明书, 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措施对不良反应大或者其他原因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 应当撤销该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第四十二条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药品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医药产品注册证》的有效期为年。有效期届满, 需要继续生产或者进口的, 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个月申请再注册。药品再注册时, 应当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报送相关资料。有效期届满, 未申请再注册或者经审查不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关于再注册的规定的, 注销其药品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一百四十四条中的第五条, 即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再评价属于淘汰品种的不予再注册。以上有关的法律、法规, 实际上体现了对药品淘汰工作的重视【7】。
2.4.1国内药品淘汰的机构、技术支持机构以及他们的人员编制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是对已批准生产上市的药品进行再评价或淘汰的技术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定、调整的技术业务组织工作及其相关工作。
  (2)负责非处方药目录制定、调整的技术业务组织工作及其相关工作。
  (3)负责药品试生产期及上市后的再评价和药品淘汰筛选的技术业务组织工作及其相关工作。
(4)负责全国药品、医疗器械产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技术业务组织工作及其相关工作。
(5)承办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2.4.2内设机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事业单位。根据上述主要职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设置以下5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负责中心综合协调、公文运转、文电处理、信访、综合信息、宣传报道、资产、财务、外事、统计、行政后勤、信息化建设等工作;负责党务、工会、纪检、监察、人事、保密、安全保卫等工作。
  (二)基本药物处
  开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定、调整的技术及业务组织工作,建立遴选和调整的技术标准和方法,组织国家基本药物的宣传、教育、培训、推广和交流等相关工作;开展非处方药目录的制定、调整的技术组织工作,相关技术标准和方法的研究及其培训交流等工作。
  (三)药品临床评价处
  开展药品再评价和淘汰药品的技术及业务组织工作,建立相关的技术评价标准和指南,开展方法学研究,组织有关的培训和交流工作。
  (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处
  开展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技术工作,承担全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收集、评价、反馈和上报工作;组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的研究;承办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资料库和监测网络的建设及维护;对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进行技术指导;组织药品不良反应宣传、教育、培训和信息刊物的编辑、出版;参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国际交流。
  (五)医疗器械监测与评价处
  开展全国医疗器械上市后不良事件监测技术工作,承担全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的收集、评价、反馈和上报;承办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数据库和信息网络的建设及维护;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机构进行技术指导。依据对上市产品的监测及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医疗器械的再评价;组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的宣传、教育、培训和信息刊物的编辑、出版;参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及再评价的国际交流工作。
2.4.3人员编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事业编制核定为40名,近期规模控制在25名以内。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2名 。
2.5药品淘汰的程序
对于药品淘汰工作,基本上是遵循下列程序【8】:
(1)缺陷产品的发现
产品淘汰的主管机关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知缺陷产品的情况,包括厂商报告、消费者投诉、与产品有关的人身伤害或死亡的报道、验尸官的报告、保险公司的调查、诉讼报告,甚至生产商对竞争对手不安全产品的报告。其中,厂商报告是管理部门发现不安全产品的一条重要途径。厂商报告是指产品的生产商、经销商在获知产品存在危害消费者安全的缺陷时,应当主动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对于药品,普遍实行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将厂商对缺陷药品的报告制度化。
(2)产品缺陷的评估与淘汰命令的作出
药品淘汰的有关主管部门在收到企业提交的报告后,或经由其他渠道获知产品存在缺陷后,应对药品缺陷所带来的安全危险进行评估,以决定采取何种纠正措施。当然,在许多情况下,企业是在行政监管机关介入前,就已确认药品存在安全缺陷,而主动决定召回或淘汰。在此情况下,企业仍然应当向行政监管机关报告其发现的问题和改正的计划,并接受行政监管机关对其召回或淘汰行动的监督。
(3)淘汰计划(策略)的制定
在政府主管部门发出药品淘汰命令后,企业就应当着手制定淘汰计划。政府有关行政监管机关在作出淘汰命令的同时,一般也会同时责令淘汰企业向其提交召回计划。产品淘汰计划应详细规定召回中的各项活动及召回的步骤,一般包括的产品淘汰时间表,产品淘汰公告的内容与方式, 产品淘汰行动的方式、深度, 产品淘汰成效的评估方法等。
(4 )产品淘汰的实施
产品淘汰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发布公告。发布公告的主要目的是提醒公众某种产品存在缺陷。对于强制性淘汰,这是产品淘汰企业必须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公告的内容、方式形式的充分和适当。有关行政监管部门如认为有必要,也将向外界发布有关产品淘汰的信息。第二阶段是组成产品淘汰工作小组,其中一个重要的事项就是任命一名产品淘汰协调员。产品淘汰协调员有权在实施召回时要求有关部门配合,并且是产品淘汰公司与淘汰主管部门之间最主要的联络人。第三个阶段是淘汰产品。在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支持下, 产品淘汰替换或退款等相应的补救措施。产品淘汰的行政监管机关要对产品淘汰成效进行核查。当有关监管机关对企业的淘汰工作进行评估后,认为产品淘汰已一切合理、有效妥善处理淘汰产品时,则结束产品淘汰工作。
(5)保存淘汰记录
结束后,应制作产品淘汰最终报告,最终报告应包括:对淘汰工作的叙述、总结,对淘汰的方案、有效性及成本的评估,并将淘汰过程中的相关细节附于其后。企业与主管部门均应妥善保存有关产品缺陷及淘汰过程的记录。
2.6 国外药品淘汰的机构,技术机构和人员以及他们工作的程序
2.6.1 美国药品淘汰的机构,技术机构和人员
美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药品评估和研究中心(CDER),是对已批准生产上市的药品进行再评价或淘汰的技术职能部门【9-10】。
(1)主要职责: 该中心旨在确保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安全和有效,在新药上市前对其进行评估,并监督市场上销售的一万余种药品以确保产品满足不断更新的最高标准。同时,该中心还监管电视、广播以及出版物上的药品的广告的真实性。严格监管药品,提供给消费者准确安全的信息。
(2)人员组成: FDA药品审评成员一般由药剂师、药理学家、临床医生、药代动力学家、统计学家和微生物学家组成。
(3)主要工作内容:1.药剂师主要评价药品的组合、配伍、生产工艺控制以及包装的合理性,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以及标签说明与实际药效的一致性;2.药理学家主要评价短期及长期的实验动物的毒性和药效问题;3.临床医生主要评价临床试验的结果,包括疗效和不良反应;4.统计学家主要评价实验设计的含理性,统计分析的正确性,以及安全 性、有效性结论的真实性。5.微生物学家主要评价抗感染方面的数据(包括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方面)。由于这类药品最终是作用于微生物而不是人体,所以评审标准有别于其他类药品;6.药代动力学家主要评什药品的活性成分,被体内利用的情况以及体内的分布过程、代谢及排泄等问题。他们还评价药品所拟定标签的给药方案是否有足够的根据。
2.6.2 FDA药品评价与研究中心的组织机构简介【11】
(1)构成:
FDA药品评价与研究中心根据工作性质分为若干个评价室和测试研究室,具体机构设置是:
 
图1 FDA药品评价与研究中心的组织机构简介
(2)宗旨
FDA药品评价与研究中心(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CDER)旨在通过药品的开发和评价,促进、保护和提高公众健康。1.审批将要上市的新药,以确保其具有与药品标签上的功能主治相一致,从而为用药的准确与安全提供便利;2.对目前尚无合适治疗手段的危重病的药品研究,特别是为具有前途并正在从事开发的试验药品能尽早开发形成产品提供方便;3.促进革新,在药物开发过程中,捉供科技导向;4.确保在药品研究中,受试者的安全及权益得到应有的保护;5.确保上市后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2.6.3美国药品淘汰的程序【8】
(1)企业报告 
生产企业,经销商如果发现其所生产或者销售的药品可能损害消费者的健康,或者药品存在不符合规定的情况时,必须在充分掌握情况后及时主动向FDA提交问题报告。如果FDA接到举报或者经诉讼等途径获悉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要求企业说明时,企业必须提交书面报告。
(2) FDA评估
在收到企业的报告后,FDA迅速对药品是否存在缺陷进行评估。评估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对消费者造成的损害是否由该药物引起,遭受损害的范围,损害的严重程度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FDA的评估意见经生产企业认可后形成最终的评估报告。
(3)制定淘汰计划
某药品一经FDA认定为“存在缺陷”,其生产企业就必须实施淘汰。首先,生产企业应该立即停止该药物的生产和销售,并通知零售商从货架上撤下该药品;同时,应该根据药品的缺陷类别,销售渠道及已销售的药品数量等制定淘汰计划。
(4)实施计划
淘汰计划经FDA认可后即实施。首先,由FDA在其网站上或媒体上发布淘汰新闻稿;其次,由生产企业向消费者,经销商公布经过审查的淘汰公告;最后,在FDA的监督之下,企业召回淘汰药品,再根据情况对其采取补救措施或销毁,并对消费者进行补偿。当FDA认为企业所采取的措施已经将缺陷药品对公众的危害降到了最低,即可结束淘汰。
3结论与建议
3.1国内这项工作的缺陷、漏洞、他们的原因
3.1.1药品淘汰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药品淘汰制度必须有多方法律制度的配合,其中最主要依赖于消费者保护法律的整体健全。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以及《民法通则》等有关消费者保护的法律。但以上法规涉及消费者的赔偿责任仍是适用传统的民事赔偿责任,即加害人仅在与自己故意或过失所造成的损害范围内加以赔偿受害人【12】。而没有规定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这种赔偿原则无法有效的将企业生产,销售缺陷产品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不利于激发企业淘汰产品的主动性。此外,必须建立有效的药品严重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机制。目前,我国药品上市后的监测以及管理制度还不完善,未能形成完整的上市后药品监测体系,这是现阶段制约限制我国药品淘汰制度的主要瓶颈。在发达国家,药品淘汰制度的顺利实施与这些国家的药品淘汰保险的发展是分不开的。通过保险公司设立药品淘汰保险,解决有缺陷的产品被淘汰所产生的赔偿费用。通过这种保险,使企业在遭遇药品淘汰的突发事件时不仅能得到资金的支持,还能得到专业的应急指导。以积极的态度来处理来自消费者、政府乃至销售环节的各种问题【13】。一方面以较低的可预见的成本化解危机,确保企业正常经营。另一方面,通过投资药品淘汰保险,能使企业的药品生产处于保险人的监督之下,使企业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有利于避免出现问题产品,或早期发现问题产品。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企业损失。
3.1.2企业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感普遍不高。
2001年,德国拜耳公司公开承认,全球使用该公司生产的西立伐他汀(拜斯亭)有关的死亡病例超过50列。该公司主动在全球暂停该药的销售,使其蒙受了10亿欧元的损失。2004年9月,默沙东公司对外宣布,将对其治疗风湿类关节炎的王牌药物罗非昔布(万络)实施全球召回原因是服用万络18个月以上可能会导致心脏病和闹卒中发病率的升高。默沙东因此损失70亿美金。相比这些跨国药企,我国的药品生产企业的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普遍不高。生产企业往往会过于看重药品淘汰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对企业产品声誉和企业形象的影响。没有看到其有利于降低企业产品责任风险等积极的一面。因此,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在药品的淘汰上或多或少的存在抵触情绪。企业的主动淘汰缺陷药品在执行上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和阻力。
3.1.3社会公众对药品淘汰缺乏正确认识
在我国,药品的法律知识普及不够。特别是与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不够,消费者缺乏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在面临对缺陷甚至淘汰药品带来的生理、心里和经济损失时,大多数消费者不知道通过何种渠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大多数只是自动放弃使用药品。公众对自身权益的默然不利于促使企业的自律,也不利于企业的主动淘汰药品制度的建立。在这方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宣传。特别是媒体的报道要客观、理智,培养公众对药品淘汰的正确认识。
3.1.4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不完善
我国目前对上市后的药品的质量监管还未形成完善的制度和体系,通过药品监管部门日常监督发现的只是假劣产品,无法及时发现缺陷产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体系是发现缺陷产品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消费者用药安全的重要保证,是实施药品淘汰的基础【14】。2004年,SFDA与卫生部联合发布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不良监测不断得到加强和重视。但目前全国范围内的不良反应报告率很低,报告质量不高,很多报告不科学,报告内容不完善,存在漏报错报现象。药品生产企业报告率更低。这些情况导致淘汰依据难以形成。
3.1.5药品流通领域混乱
我国药品流通领域混乱,不但造成药品价格居高不下。也为药品淘汰制度的形成诸多难处。药品批发 和零售且也数量多,规模小而散乱,流通渠道比较混乱,实施淘汰的成本高,可操控性差【15】。
3.2对策和建议
3.2.1加强宣传,引导社会公众和企业对药品淘汰的正确认识
我国药品淘汰还处于起步阶段,公众对药品质量存在的风险缺乏正确的认识。部分媒体的负面报道更是加剧了公众对药品生产企业的信任危机。因此,一旦某企业被查出一种产品存在问题,公众就可能会对这家企业的其他所有产品予以否定,直接导致该企业陷入举步维艰的地步,甚至倒闭。企业也是惧怕药品淘汰会产生负面影响,在发现自己所生产的药品存在缺陷时,往往想方设法的隐瞒。药监部门应该和媒体加强合作,加强宣传。使公众明白,缺陷药品的出现对所有企业包括知名的跨国企业都是在所难免的。对药品的淘汰是对消费者生命健康负责任的表现,是企业诚信的体现,同时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增强企业的责任感。
3.2.2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
药品淘汰不论是企业自主淘汰还是政府强制淘汰,往往都是在药品出现不良反应事件后,这就要求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及时掌握并了解药品安全信息。在国外,药品生产企业都设有专门的人员或部门负责收集不良反应的信息。发现药品安全问题后,尽可能在发生法律纠纷之前向管理部门报告有关问题,并通过各种方式通知用药单位和个人【16-17】。国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不够完善,不良反应报告率太低,无法提供充分的淘汰依据。来自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大多数来自医院,由企业报告的并不多。不少企业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仅没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员收集不良反应信息,而且还千方百计在宣传中夸大其产品的安全性。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加强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检测工作,尤其是对于群体性的药品不良反应要组织专人进行监测,从而可以为决定是否淘汰缺陷药品提供依据。
3.2.3加强药品生产和销售过程相关数据的管理
为了便于跟踪和追溯药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制药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药品生产和销售管理体系。对药品生产过程从药品及生产工艺设计方案(包括药品的配方、适应症与禁忌症、有效期限、安全用药剂量、包装和储存条件的规定、工艺流程等),物料(包括原料、辅料、以及包装材料等)管理,性能监控和质量管理及后续的物流配送等相关环节建立可追溯的信息管理系统【15】。通过建立健全药品生产和销售过程相关数据的信息管理,为缺陷药品的淘汰提供可追溯性信息,便于第一时间知道缺陷药品的去向{18}。了解缺陷药品出现的具体环节,及时掌握缺陷药品的数量和批次信息,便于对缺陷药品进行及时的召回或淘汰。尽可能的减少对消费者造成伤害。
3.2.4建立健全药害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
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制定符合实际的药害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成立应急处理小组,明确分工,具体任务和责任,处理程序和方法等内容。确保一旦出现药害事件,能及时有效的对药品进行召回或淘汰。药品生产企业是药品淘汰的第一责任人,在做出药品淘汰决定后,应该制定周密的淘汰计划并组织实施。医疗机构应该协助药品生产企业履行淘汰义务。按照淘汰的计划要求及时传达,反馈药品的淘汰信息。控制和回收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19】。发现药品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或使用。并通知药品生产企业或供货商,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4 总结与展望
我国建立和实施药品淘汰制度是保障药品消费者用药安全的必要举措,相关法律的不健全,生产企业无淘汰的经济实力。以及国内化解和防范药品召回风险机制不健全等诸多的不利因素存在影响具体制度的实施。同时作为一项法律规范,本身也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建立到完善和成熟的过程。在实施的过程中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切实有效的发挥监督管理职能,药品生产企业要主动担当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医疗机构要深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加强患者药物治疗管理和安全监测,惟有共同努力,共同探索,才能促进我国药品淘汰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有效实施。

致 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赖依峰的悉心指导下顺利完成的。在导师的谆谆教诲下,我不仅在基础知识、动手能力等方面上得到提高,还培养了主动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以及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导师严谨的科学态度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以及对事业、生活的热情,时刻感染着我使我受益非浅,使我在生活态度,为人处事方面也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半年的毕业设计即将结束,在此向赖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也有过很多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和帮忙,在此人也向你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同时,我也特别感谢家人的关爱、理解和支持,使我顺利地完成学业!
谨以此文对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高鸣.全球化考验中国药品质量管理水平[J].中国经营,2007.1(1):4-6
[2] 郑军,段炜.国家中药品种淘汰制度建立的构想[J].中国药物信息杂志,2003,1(9):2-3
[3] 程鲁榕.药品呼吁上市后再评价制度[J].药物警戒,2005,18(4):220-225
[4]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编译.药品再评价法规及指导原则汇编[Z].2005
[5] 王郡琳,程鲁榕,兰奋.国外药物撤销、限制使用的情况对我国药品评价的启示[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2,18(6):470-474
[6] 宋民宪.缺陷药品如何认定[J].医药经济报,2009,25(3):2-3
[7] 余自成.我国建立药品召回制度的现实意义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J].世界临床药物,2008,29(3):176-180
[8] 任经天,吴晔.国内外药品淘汰制度比较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06,3(3):153-156
. N.Engl. Med,2003,349:
137-145
[10] Guidance Drug Safety Infonnation- FDA's Communication to the Pubilc ,6 [ EB/OL].[2 007-03-02].htp://www.fda.gov/cder/guidance/ 7477 fnl.htm
[11] FDA 21 CFR7 Sub Part C-Rcalls(Including Product CoreCdons)-Guidance on Policy,  Pricdeuers and idustry Resopnsbiilities [EB /0L].[2004-04-01].http://lwww. fda.com.
[12] 张严方.消费者保护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503
[13] 王兰明.上市药品风险管理的措施与原则[J].中国药房,20 02,13(8):456
[14] 张少辉,米莉莉.论中美两国在药品监督管理方面的差异性[J].中国药房,2003,14 (7):423-425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2007,18(12):12-15
[16] 程鲁榕译.美国FDA加强药品安全信息的监测[J].中国药物警戒,2005,2(2):121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01,276(28):25727-25735
[18]  Kiyoshi Kubota.Prescrsfion-Event Monitoring in Japan[J] DrugSafety,2002,25(6):441-444
[19] 陈和平,吴晔.关于实施药品淘汰制度所面临若干问题的探讨[J].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6,3(3):157-163


附录
附表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公布第一批停止使用药品地标品种名单
序号     药品类别              药品名称                  停止理由
1        非抗生素类            抗感染药                牛皮癣药膏 毒性大
2        皮科用药              双醋嗪(乙亚胺)        易造成药物依赖,不安全
3        皮科用药              双醋嗪片(乙亚胺片)    易造成药物依赖,不安全
4        非抗生素类抗感染药    乙双吗啉                不安全(出现白血病)
5        非抗生素类抗感染药    乙双吗啉胶囊            不安全(出现白血病)
6        非抗生素类抗感染药    乙双吗啉片              不安全(出现白血病)

附表B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公布第二批停止使用药品地标品种名单
序号      药品类别               药品名称                  停止理由  
1        非抗生素类             吡哌酸缓释片            剂型不合理
2        非抗生素类             小儿吡哌酸干糖浆        吡哌酸影响小儿发育
3        非抗生素类             小儿吡哌酸片            吡哌酸影响小儿发育
4        非抗生素类             小儿呋喃唑酮片          副作用大
5        非抗生素               类呋喃唑酮散            副作用大
6        非抗生素类             止痢灵片                克尔利处方不合理
7        消化系统用药           溃疡平胶囊              处方依据不合理
8        消化系统用药            一粒丹                 处方依据不合理
9        非抗生素类             抗痨息片                ( 安痨息)安全性差
10       非抗生素类             灭痨定片                对肝脏损害大,处方不合理。
11       非抗生素类             乌洛托品                注射液疗效不确
12       非抗生素类             洗必泰碘酊              处方不合理
13       非抗生素类             消炎膏                  磺胺噻唑已淘汰
14       非抗生素类             复方磺胺嘧啶滴眼液      处方不合理,磺胺噻唑已淘汰
15       非抗生素类             新痢灵片                处方不合理
16       非抗生素类            消毒止血膏布             处方不合理
17      激素类药             黄体酮水混悬注射液        剂 型不合理
18      解热镇痛类           复方盐酸吗啉呱片          抗流感病毒疗效不确
19      解热镇痛药           风湿松注射液              不良反应大
20      解热镇痛药          小儿流感糖浆              不宜单使用金刚烷胺治疗流感
21      解热镇痛药           镇风湿片                  处方不合理
22      抗寄生虫药           蛔虫丹                    山道年早已停止使用
23      抗生素类药          复方链霉素(原料)         组方不合理,原料应单方。
24      抗生素类药          口服硫酸链霉素剂型不明确   临床不用
25      抗生素类药          盐酸四环素干糖浆           儿童已禁用
26      抗生素类药          注射用硫酸卡那霉素B        毒性大
27      抗生素类药          注射用头孢噻啶             肾毒性大,临床已不用
28      抗生素类药          注射用盐酸春雷霉素素       毒性大,临床已不用
29      皮科用药            克癣膏(贴剂)             剂型不合理
30      皮科用药            新冻疮膏                   治冻疮不宜用激素
31      神经系统用药        复方益康宁注射液           抗衰老作用依据不足,
长期注射不安全。
32      神经系统用药        益康宁注射液                抗衰老作用依据不足,
33     神经系统用药         三溴片                     已有许多替代溴剂的药物
34   维生素类药               维生素AD                 处方、剂型不合理
35   维生素类药               维生素E                  处方依据不合理
36   维生素类药               小宝宝灵片                处方依据不合理
37   循环系统类               吗导敏膜                  剂型不合理
38   循环系统用药             救心保健药盒              不需要单搞一个药盒
39   循环系统用药             保健益民药盒              无必要单搞一个药盒
40   专科用药                 母婴必备药盒              无必要单搞一个药盒
41   专科用药                 甲基硫酸新斯的明眼药水    缩瞳用不安全


附表C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公布第三批停止使用药品地标品种名单
序号      药品类别              药品名称                  停止理由
1       非抗生素类             复方黄连素片               质量不可控
2       非抗生素类             复方黄连素注射液           处方依据不足
3       非抗生素类             黄氧化汞软膏               汞制剂毒性大
4       非抗生素类             痢特敏颗粒剂               处方依据不足
5       非抗生素类             痢特敏片                   处方依据不足
6       非抗生素类             复方磺胺嘧啶滴眼液         处方不合理
7       非抗生素类             洁尔霜                     剂型不合理
8       呼吸系统用药           喘咳消片                   处方依据不足,质量不可控
9       呼吸系统用药           喘可宁片(喘宁片)         处方不合理
10      呼吸系统用药           复方痰净片                 处方不合理
11      呼吸系统用药           复方止咳去痰胶囊           处方不合理
12      呼吸系统用药           咳喘乐片                   处方不合理
13      呼吸系统用药           咳伏                       质量不可控;无木溜油标准
14      激素类                 避孕药膏                   汞制剂毒性大
15      激素类长效             雌激素片                   单用雌激素作替代不宜
16      激素类                 肤康松药水                 质量不可控
17    激素类             荷维哈士瘼胶囊                 处方不合理
18    激素类             甲基炔诺酮速效避孕片          国家计生委已不安排生产
19    解热镇痛类         热敏扑胶囊                    处方不合理,非那西丁已淘汰。
20    解热镇痛药         爱索尔感冒片                  盐酸吗啉呱抗流感疗效不确
21    解热镇痛药         安络痛片                      成分不明,疗效不确
22    解热镇痛药         安热静片                      片剂的处方依据不足
23    解热镇痛药         安痛定片                      非那西丁原料已淘汰
24    解热镇痛药         防治感冒片                    非那西丁原料已淘汰
25    解热镇痛药         感冒敏胶囊                    盐酸吗啉呱抗流感疗效不确切
26    解热镇痛药         感冒清片                      盐酸吗啉呱抗流感疗效不确切
27    解热镇痛药         感冒速安片                    处方不合理
28    解热镇痛药         感冒欣片                      盐酸吗啉呱抗流感疗效不确切
29    解热镇痛药         解热止痛散(含非)            非那西丁原料已淘汰
30    解热镇痛药         扑尔感冒片(复方扑尔敏片)    非那西丁原料已淘汰
31    解热镇痛药         去痛散                        非那西丁原料已淘汰
32    解热镇痛药         热疾散片                      处方依据不足
33    解热镇痛药         撒烈痛片                      非那西丁原料已淘汰
34    解热镇痛药         痛乃停片                      处方不合理,非那西丁已淘汰
35    解热镇痛药          止痛退热散                    非那西丁原料已淘汰
36    抗生素类            复方红霉素片                  处方不合理
37    抗生素类            复方庆大霉素注射液            处方依据不足
38    抗生素类            复方乙酰螺旋霉素药膜          剂型依据不足
39    抗生素类            吉他霉素软膏                  剂型依据不足
40    抗生素类            磷霉素软(眼)                剂型依据不足
41    抗生素类            增效硫 酸卡那霉素注射液)      处方依据不足
42    抗肿瘤药            复方秋水仙碱注射液            处方依据不足
43    皮科用药            冻裂膏                        处方依据不足
44    皮科用药            肤宝(洗剂)                  处方不合理
45    皮科用药            肤净药膏                      处方不合理
46    皮科用药            肤裂防治膏                    处方依据不足
47    皮科用药            肤美净                        处方不合理,疗效不确切
48    皮科用药            肤炎净                        处方依据不足
49    皮科用药            复方黄连素                    临床资料不足,处方依据不足
50    皮科用药            含硫钾(硫肝 )               临床不用
51    皮科用药            脚气药水(珍珠露)            处方不合理
52    神经系统            用药复方盐酸氯丙嗪片           剂型依据不足
53    神经系统              用药珍氯片                   处方依据不足
54    生化药                抗炎注射液                   疗效不确切,质量不可控
55    生化药                脑心舒注射液                 临床资料,处方依据不足
56    维生素类药            神力爽(神力可乐)           处方不合理
57    维生素类药            复方甘油磷酸钠注射液         处方依据不足
58    维生素类药            复方赖氨酸片,童宝片         处方依据不足,生产不正常
59    维生素类药            复方维生素B12   注射液         处方不合理
60    维生素类药           (浓)维生素E滴剂           剂型不合理
61    维生素类药            仙方养血胶囊                处方依据不足
62    消化系统用药          复方氯仿酊                  处方不合理,氯仿醑已淘汰
63    血液系统用药          复方卡古地铁注射液          处方依据不足
64    血液系统用药          复方氯贝丁酯胶丸            无临床使用资料,且久未生产
65    血液系统用药          茴香烯胶丸                  无临床使用资料,且久未生产
66    循环系统类            复方硝苯地平片              质量不可控
67    循环系统类            盐酸利多卡因胶囊            剂型依据不足
68    循环系统用药          复方硝酸甘油外敷袋          处方、剂型不合理
69    专科用药              近视防治滴眼剂              不安全,处方不合理
70    专科用药              治近灵滴眼液                处方依据不足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