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

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的技术分析和探讨

2015-09-30 09: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目录
摘要……………………………………………………………………………………Ⅰ
Abstract………………………………………………………………………………Ⅱ
目录……………………………………………………………………………………Ⅲ
1 前言………………………………………………………………………………… 1
1.1农药残留概述……………………………………………………………………1
1.2 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现状……………………………………………… 2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
1.4 检测原理…………… …………………………………………………………4
2 实验部分………………… …………………………………………………………6
2.1 材料和方法…………… ………………………………………………………6
2.1.1 仪器设备 …………………………………………………………………6
2.1.2 试剂及材料……………………………………………………………… 6
2.2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 ………………………………………………7
2.2.1 检测有机磷类农药检测色谱分析条件……………………… …………6
2.2.2 检测有机磷类农药检测色谱分析条件………………………… ………6
2.3 有机磷类农药检测样品前处理……………………… ………………………7
2.3.1 样品的提取………………… ……………………………………………7
2.3.2 提取物的净化与浓缩…………………………………………………… 8
2.4 有机氯类农药检测样品前处理………………………… ……………………8
2.4.1 样品制备与提取…………………………… ……………………………8
2.4.2 样品净化…………………………………… ……………………………8
3 结果与讨论………………………………………………………………………… 9
3.1 有机磷类农药检测的结果与讨论………………………………………… …9
3.1.1 样品前处理条件的选择…………………………………&helli p;…………… 9
3.1.2 色谱分析……………………………………………………………… …9
3.1.3 方法最低检测浓度……………………………………………………… 9
3.1.4 标准曲线的测定………………………………………………………… 10
3.1.5 目标化合物色谱保留时间的影响实验………………………………… 10
3.1.6 不同蔬菜样品中加标实验……………………………………………… 11
3.2 有机氯类农药检测的结果与讨论…………………………………………… 12
3.2.1 色谱分离情况…………………………………………………………… 12
3.2.2 色谱分析条件的确定…………………………………………………… 12
3.2.3 方法的回收率及精密度、标准曲线…………………………………… 13
3.2.4 样品测试结果…………………………………………………………… 15
4 结论与展望………………………………………………………………… ……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1  前言

1.1  农药残留概述
农药自从应用于农业生产以来,就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农药的大量使用也使害虫的天敌受到摧残,使害虫的危害加大,从而使农业生产更增加了对农药的依赖。而且随着农药品种和用量的不断增加,农药在食品和环境中的残留问题、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加强,由农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与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物质具有防治农牧业有害生物的性能,到17世纪以后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农用药物。在公元前曾使用的天然农药有硫磺、含砷矿物和防虫植物如嘉草、莽草、牡鞠、藜芦、附于和干艾等。在19世纪70年代使用的杀虫、杀菌剂有硫磺、白砒等,至17世纪在民间使用多年的烟草、除虫菊和鱼藤三种植物先后被加工成为农药使用。在这三种农药中除虫菊素后来作为先导化合物对人工合成拟除虫菊脂类农药起了重要作用。作为农药大规模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从20世纪40年代来划分。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是以天然药物及无机化合物农药为主的天然和无机药物时代;20世纪40年代以来出现了大量有机合成农药,它们具有类型多、药效高、对作物安全、应用范围宽等特点。无机农药因无法与之竞争而用量锐减,农药进入了有机合成时代[1]。
在讨论农药的环境污染问题时,主要是指化学农药。所谓化学农药,一般是指用于防治农、林、牧业中的病、虫、草、鼠害和其他有害生物(含卫生害虫)以及调节植物生长的药物及加工制剂。按照农药的主要防治对象、作用方式、来源和化学结构可以将农药分为不同的类型[2]。如图 1-1 所示。
图 1-1 农药的分类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残存的数量称为残留量。田间喷洒的农药只有10%粘附在作物上,其它大部分通过各种方式撒播出去,污染大气、土壤和水等。在一般情况下农药残留主要是指农药原体的残留量和具有比原体毒性更高或相当毒性的降解物的残留量,具体大小与多种因素有关。农药污染及其产生的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农药对大气、土壤和水体污染,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与破坏,尤其是地下水污染问题已引起广泛重视;农药污染的生态效应十分深远,尤其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农药也危害人体健康,尤其是三致作用和对人类生殖性能的影响等[3-5]。
1.2  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现状
农药残留分析一般分为单残留分析、多残留分析。多残留分析通常又分为单类型多残留分析、多类型多残留分析和未知样本农药多残留分析。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主要是后两种[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我国加人WTO后国际贸易的迫切要求,21世纪我国农业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对农产品安全生产和质量控制更加严格。控制农产品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除严格限制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外,对农药残留实施快 速检测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这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制度化,有效地控制了农药残留量超标的农产品的销售和食用。我国农产品生产相对分散,而且使用的农药种类繁多[7]。因此,选择一种合适的分析方法显的尤为重要。
目前,农药残留分析一般分为两大步骤,样品前处理与检测。样品前处理主要为提取和净化。它们对样品测定结果的准确可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农药的提取:其目的是将蔬菜中的农药残留从样品中分离出来,并尽量减少其它组分的提出。目前主要是采用各种适宜的有机溶剂对蔬菜样品中的农药进行提取,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萃取法、振荡法、浸渍法、索氏提取法、超声提取法等,应用较多的是有机溶剂萃取法和超声法,尤其是后者,具有快速、简便、所需样品量少和提取效果好等特点[8]。
选择提取溶剂时应考虑以下两方面:
A. 溶剂的纯度:农残分析中所应用的溶剂较特殊,它必须经过处理并在色谱条件下检验不含杂质峰。通常采用全玻璃蒸馏装置对提取溶剂进行重蒸馏,收集溶剂沸程之馏分,取样品测定操作中需要接受溶剂总量的5倍浓缩至测定体积,按色谱条件进样,色谱测定时间内不应有杂质峰或仅出现少量不干扰农药测定的杂质峰。
B. 溶剂的极性:通常采用相似相溶原理来选择溶剂,一般情况下非极性或弱极性的农药应选择低极性溶剂提取[9],如六六六、滴滴涕等应选择石油醚、正己烷等溶剂;极性较强的农药如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应选择如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等极性较大的溶剂,依据提取效果使用单一或混合溶液提取。其中,丙酮是比较理想的溶剂,对不同极性的农药都有很好的提取效果,应用较为广泛。
(2)样品提取液的净化:采用有机溶剂对样品中农药进行提取后,往往有许多其它成分不可避免地一并提出,提取液不能直接用于气相色谱测定。样品净化目的就是要有效除去提取液中对农药测定的干扰物质,以满足样品气相色谱分析的要求。目前采用的净化方法主要有液液萃取法、Florisil硅土柱层析、氧化铝柱层析以及化学方法如硫酸磺化法等。它们各有特点:液液萃取法经济、实用;各种柱层析法净化效果好,可以测定多种农药;而磺化法操作简单,净化效果满意,但测定样品仅限于六六六、滴滴涕和五氯硝基苯等少数耐酸有机氯农药品种,不能满足当前对重要质量控制的迫切需要[10]。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测定的具体要求及环境客观情况选择适宜的净化方法。
农药残留分析已经由原先的单残留分析(SRMs)发展到多残留分析(MRMs)。目前,绝大部分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是利用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是近代仪器分析方法之一,具有高选择性,高效能,高灵敏度以及速度快等优点,所以应用广泛[11]。另外气相色谱仪器价格相对低廉,能同时分离分析多组分混合物,使它在分析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具有不同分离能力的气相色谱的发展,多种农药可以一次进样,得到完全的分离和定性、定量的测定。又由于近年来各种高性能检测器的出现,低至ppb级的农药残留很容易被检测出来,杂质干扰问题也大大减少或消除。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具有各种不同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种类,通过灵活应用这些检测器,可以用于各种试样的分析。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平均发生病虫害 18×109 hm2以上,施用农药防治面积为 15×109 hm2[12]。随着化学农药种类的不断增多,滥用、误用农药问题日趋严重,造成蔬菜、水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大大超出国家或国际规定的标准,致使农药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的事件屡有发生。
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WTO),农产品走出国门,其农药残留量必须达到 A 级(国际WHO标准)或允许值范围。这对农产品的质量、农药的使用和生产方面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减少农药污染和对人类及环境的危害是保证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农产品各种残留农药中,以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超标最为严重,危害也最大。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气相色谱仪对周边农贸市场和超市中的部分蔬菜中的有机磷类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同时确定此类农药残留检测最佳检测条件。
1.4  检测原理
利用试样中各组份在气相和固定液液相间的分配系数、吸附能力等亲和能力的不同,使用外力使含有样品的流动相(气体、液体)通过一固定于柱中或平板上,与流动相互不相溶的固定相表面,当流动相中携带的混合物流经固定相时,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之间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强弱不同,随着流动相的移动,混合物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使得各组分被固定相保留的时间不同,从而按一定次序由固定相中先后流出,进入检测器,产生的离子流讯号经放大后,在记录器上描绘出各组份的色谱峰,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与检测。


2  实验部分

2.1  材料和方法
2.1.1  仪器设备
Agilent 6890N气相色谱仪。火焰光度检测器(FPD),Shimadzu 电子捕获检测器(ECD),色谱柱HP-5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mx0.25mm(0.32mm)x0.25m。凝胶净化柱:长30cm;内径2.5cm,具活塞玻璃层析柱,柱底垫少许玻璃棉。用洗脱剂乙酸乙酯-环己烷(1:1)浸泡的凝胶以湿法装入柱中。柱床高约26cm,胶床始终保持在洗脱液中。
载气为高纯度氮气(99.999%),辅助气体为高纯度氢气(99.999%)(温州特种气体厂)和经干燥后的压缩空气超声波提取器;电动振荡器;旋转蒸发仪;具塞锥形瓶,250ml;分液漏斗250ml;台式离心机(4000/min以上);旋涡式振荡器;加样枪(200ul~1000ul;50ul~500ul;5ul~40ul;)枪头用前以丙酮处理
2.1.2  试剂及材料
试剂:
乙腈        化学纯     天津四友化学试剂厂
乙酸乙酯    色谱纯     天津四友化学试剂厂
环己烷      色谱纯     天津四友化学试剂厂
丙酮        色谱纯     天津四友化学试剂厂
氯化钠      分析纯     天津市化学试剂五厂
石油醚      分析纯     天津四友化学试剂厂
正己烷      色谱纯     天津四友化学试剂厂
无水硫酸钠  分析纯     天津四友化学试剂厂
凝胶:Bio-Beads S-X3 200~400目
农药标准品:
有机磷类:敌敌畏,氧化乐果,杀螟硫磷,甲胺磷,马拉硫磷由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提供。标准溶液的配制:分别准确称取各农药标准品。用少量苯溶解。再以正己烷稀释成一定浓度的储备液。根据各农药在仪器上的响应情况,以丙酮配制混合标准工作液。
有机氯类:& alpha;-六六六、γ-六六六、δ-六六六;β-六六六、P,P’-DDE、O,P’-DDT、P,P’-DDD、P,P’- DDT,六氯苯,氧氯丹,狄氏剂,环氧七氯等12种有机氯农药标准品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提供。标准溶液的配制:分别准确称取各农药标准品。用少量苯溶解。再以正己烷稀释成一定浓度的储备液。根据各农药在仪器上的响应情况,以正己烷配制混合标准工作液。
蔬菜样品为附近农贸市场所购
2.2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
2.2.1  检测有机磷类农药检测色谱分析条件
色谱柱:HP-5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m×0.25 mm×0.33μm);流速:载气(N2)3.0 ml/min。氢气4.0ml/min,空气70 ml/min,尾吹气20 ml/min;不分流进样;进样量:1μL;进样口温度:250℃ ;色谱柱升温程序:初始温度80℃ ,保持1 min,以20℃/min升至140℃ ,以13℃/min升至230℃ ,保持1 min,再以20℃/min升至250℃ ,保持5.5 min;定量方法:以保留时间定性。以峰面积外标法定量。
2.2.2  检测有机氯类农药检测色谱分析条件
色谱柱:HP-5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m×0.25mm×0.33μm)载气,高纯氮气;程序升温,初温60℃,保持0.5min,以30℃/min的速率升至150℃,再以2℃/min的速率升至250℃,保持5min;进样量1μL,进样口温度250℃;进样0.8min后,分流流量60ml/min;载气流速10ml/min;ECD基座温度250℃;检测器温度300℃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2.3  有机磷类农药检测样品前处理
2.3.1  样品的提取  
将蔬菜样品打成匀浆,称取10.0g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20 ml乙腈,摇匀后超声提取10 min,向离心管中加入饱和氯化钠5 ml。再超声提取10min. 3000r /min离心5 min,将上清液移入锥形瓶中。残渣重复提取1次,合并提取液。提取液在氮气吹干仪上50℃ 吹干。加入乙酸乙酯一环己烷混合溶液(体积比为1:1) 1ml溶解残渣。
2.3.2  提取物的净化与浓缩   
在具活塞玻璃层析柱下端垫少许脱脂棉,将用乙酸乙酯—环己烷混合溶液(体积比为1:1)浸泡过夜的凝胶以湿法装柱。将样品提取物溶液加到已准备好的凝胶层析柱上,用乙酸乙酯—环己烷混合溶液(体积比为1:1)洗脱,流速为40滴/min。最初的30 ml洗脱液弃去。再接收25 ml洗脱液,于氮气流下50℃ 吹干,用丙酮定容1.00ml,进样测定。层析柱用20m1洗脱液冲洗,可净化下一个样品提取溶液。
2.4  有机氯类农药检测样品前处理
2.4.1  样品制备与提取
市场上购买新鲜蔬菜样品,去除杂质后,用食品搅碎机搅碎混匀,称取20.0g置于200mL具塞三角瓶中,加水15mL,加140mL丙酮,振摇30min,加氯化钠6g,充分摇匀,再加30mL石油醚,振摇30min。经无水硫酸钠静置过夜后取35mL上清液于旋转蒸发瓶中,浓缩至约lmL。加12mL乙酸乙酯—环己烷(1:1)溶液再浓缩。如此重复3次。浓缩至约lmL。
2.4.2  样品净化
使用长30cm,内径2.5cm的凝胶净化柱,具活塞玻璃层析柱,柱底垫少许玻璃棉,用洗脱剂乙酸乙酯-环己烷(1:1)浸泡的凝胶以湿法装人柱中,柱床高约26cm。胶床始终保持在洗脱液中。将上述浓缩液经凝胶柱以乙酸乙酯-环己烷(1:1)溶液洗脱。弃去0~35mL流分。收集35~70mL流分。将其旋转蒸发浓缩至约lmL。用氮气吹除溶剂。以正己烷定容至lmL,进样。

3  结果与讨论
3.1  有机磷类农药检测的结果与讨论
3.1.1  样品前处理条件的选择
(1)样品的提取
有机磷农药极性强,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在二氯甲烷、乙醚、石油醚等有机溶液中有较好的溶解度,但考虑到蔬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为了保证农药的充分提取。观察二氯甲烷、乙醚、乙酸乙脂及丙酮一正己烷混合提取液(体积比为1:1)的提取效果,其中乙腈、丙酮—正己烷提取效果好,乙腈则操作上更简化。样品提取过程在50 ml离心管中进行。充分提取后。直接通过离心分离提取液,不用再转移溶液,使样品提取更加充分,并简化操作。
(2)样品的浓缩
采用全自动氮气吹干仪,自动控温,保证样品于氮气流下50℃吹干。避免了高温时某些农药的分解,加快了分析速度,提高了回收率。
样品提取液的净化:使用凝胶技术。该技术操作方便,净化效果好。所使用的凝胶与被分离试样没有任何相互作用,完全依据凝胶对不同大小分子的排阻效应进行分离。大分子的类脂物、色素、生物碱等先被洗脱出来。条件温和,被分离物在分离中不会发生化学变化。因而对于十几种农药同时进行分析测定更为适宜。
3.1.2  色谱分析
量取1μL 混合标准溶液或样品净化液注入色谱仪中,以保留时间定性,以试样峰面积与标准比较定量。标准溶液色谱保留时间(min)如下:敌敌畏7.357,氧化乐果11.600,杀螟硫磷15.358,甲胺磷17.063,马拉硫磷17.938。
3.1.3  方法最低检测浓度
根据空白样品3倍噪声水平确定每种农药的最低检测浓度,见表1-1。

表 1-1  有机磷最低检测浓度及平均回收率
农药名称 最低检测浓度  (mg/kg) 平均回收率
(%) RSD(%)
敌敌畏 0.01 81 7.9
氧化乐果 0.04 79 8.3
杀螟硫磷 0.02 101 9.5
试剂R甲胺磷
 0.02 89 10.2
马拉硫磷 0.02 105 9.8

3.1.4  标准曲线的测定
在本方法所确定的实验条件下,配置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样含量的标准溶液进行色谱测定,以各组分的峰面积(y)对浓度(x)作标准曲线y=ax+b,标准曲线的线形关系见表1-2,有机氯混合标准溶液色谱图和加标样色谱图如图所示,各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色谱分析的线性关系满足定量分析要求。实验证实,单一目标化合物内标曲线的线性、斜率高于混标法,因为克服了目标化合物之间相互作用带来的误差。
表1-2 有机磷标准曲线的测定
农药名称 色谱保留时间
(min) r a b
敌敌畏 7.357 0.99703 0.00304 0.04591
氧化乐果 11.600 0.99825 0.00025 0.02040
杀螟硫磷 15.358 0.99926 0.00422 0.08539
试剂R甲胺磷
 17.063 0.99456 0.00502 0.01384
马拉硫磷 17.938 0.99982 0.00127 0.01342

3.1.5  目标化合物色谱保留时间的影响试验
进行了不同进样量、不同样品基质对外标、回收率指示物和5种有机磷目标化合物色谱保留时间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进样体积多于2.0 ul就会引起部分目标化合物峰形改变,从而引起色谱保留时间变化,所以最适进样体积为1~2ul;在实际样品测定的浓度范围0~5.0g/L内(上机前有机相浓度),进样量引起的保留时间变化一般在0.011~0.05min之间,敌敌畏为0 .1、马拉硫磷为0.19、甲胺磷为0.06min;在不同样品基质菜花、青菜、西红柿影响下,当样品中添加浓度为0.5mg/kg时,样品基质引起的目标化合物保留时间变化一般在0.01~0.05min之间,甲胺磷为0.08、马拉硫磷为0.07、杀螟硫磷为0.085、氧化乐果为0.225min,并且氧化乐果色谱保留时间随混合溶剂比例变化极大;本文所述方法充分考虑到了上述变化,在本文测定方法下,5种有机磷均没有测定歧视。
3.1.6  不同蔬菜样品中加标实验
作了不同样品特别是蔬菜样品中加标实验,部分结果见表1-3,样品中添加浓度为0.5mg/kg 时,黄瓜中回收率范围在54.22%~118.2%之间,平均回收率为86.76%,其中回收率指示物回收率为86.58;青菜中回收率范围在81.84%~103.6%之间,平均回收率为91.9%,其中回收率指示物回收率为87.14%;胡萝卜中回收率范围在58.73%~110.16%之间,平均回收率为83.76%,其中回收率指示物回收率为72.70%;
表1-3 在不同样品中添加混合标准的回收率
农药名称 添加量 黄瓜 青菜 胡萝卜
  回收值 回收率 回收值 回收率 回收值 回收率
敌敌畏 2 1.885 94.24 2.061 103.1 1.586 79.30
氧化乐果 2 1.084 54.22 1.637 81.84 1.452 72.61
杀螟硫磷 2 2.364 118.2 2.071 103.6 1.175 58.73
试剂R甲胺磷 2 1.980 99.00 1.950 97.48 2.203 110.16
马拉硫磷 2 1.670 85.00 1.930 96.5 1.524 76.20

3.2  有机氯类农药检测的结果与讨论

3.2.1  色谱分离情况
标准溶液色谱分离情况见图1,其中各组份出峰顺序依次为1 α-六六六;2 γ-六六六;3 δ-六六六;4 β-六六六;5 P,P’-DDE;6 O,P’-DDT;7 P,P’-DDD;8 P,P’- DDT;9 六氯苯;10 氧氯丹;11 狄氏剂;12 环氧七氯。
 
图1 标准溶液色谱分离
3.2.2  色谱分析条件的确定
在实验中采用2种不同的升温程序,分别为:
A.升温程序:初温40℃(保持2min),以20℃/min,升到150℃,再以3℃/min升到270℃(保持5min)。
B.升温程序:初温60℃(保持0.5min),以30℃/min,升到150℃,再以2℃/min升到270℃(保持5min)。
在上述两种程序升温条件下,分别进样(混标)2μL.浓度均为0.05μg/mL,从下图可以看出:升温程序A中,初始温度过低延长了分析时间,样品中低沸点物质也较少,所以,初始温度可作适当的提高;另外,在升温程序A中后一阶段升温速度较快(3℃/min),有些组分未能完全分开;而在升温程序B中这2个问题得到了解决,综合以上因素,实验中我们采用升温程序B
 
图2 升温程序A色谱图

 
图3 升温程序B色谱图
3.2.3  方法的回收率、精密度及标准曲线
在蔬菜样品中添加3个不同含量水平的有机氯农药标准溶液,按2.4步骤进行回收率实验,得到回收氯结果见表1,方法平均回收率为81.02%-110.14%;相同样品同一添加含量按3.2步骤进行3次回收率实验,得到相对标准偏差为3.14%-  11.69%(见表2-1),方法回收氯及精密度均达到农药残留限量检测的要求。在本方法所确定的实验条件下,配置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样含量的标准溶液进行色谱测定,以各组分的峰面积(y)对浓度(x)作标准曲线y=ax+b,标准曲线的线形关系见表2,有机氯混合标准溶液色谱图和加标样色谱图如图所示,各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色谱分析的线性关系满足定量分析要求。

表2-1  加标回收率及精密度
农药名称 Added
μg/g Recovery
% RSD%
n=3 农药名称 Added
μg/g Recovery
% RSD%
n=3
α-六六六 0.2 90.31 7.52 γ-六六六 0.2 99.72 7.61
 2.0 101.25 5.59  2.0 96.15 5.34
 20.0 106.93 3.56  20.0 95.74 3.14
δ-六六六 0.2 104.91 9.67 β-六六六 0.2 88.81 11.69
 2.0 99.82 7.56  2.0 83.13 7.67

 20.0 105.31 2.89  20.0 89.52 4.69
P,P’-DDE 0.2 81.02 7.94 O,P’-DDT 0.2 97.12 6.88
 2.0 97.19 5.32  2.0 89.14 4.53
 20.0 103.15 4.37  20.0 91.27 2.99
P,P’-DDD 0.2 110.14 10.12 P,P’- DDT 0.2 95.12 7.78
 2.0 96.18 5.12  2.0 86.87 5.47
 20.0 89.52 3.69  20.0 91.21 3.36
六氯苯 0.2 97.56 8.12 氧氯丹 0.2 97.12 7.98
 2.0 109.82 5.56  2.0 87.39 5.45
 20.0 102.93 3.76  20.0 96.73 4.16
狄氏剂 0.2 97.17 7.22 环氧七氯 0.2 89.18 11.72
 2.0 98.76 5.17  2.0 91.21 7.69
 20.0 87.27 4.10  20.0 101.12 4.78

.                          
表2-2标准曲线的测定
农药名称 保留时间 a b r
α-六六六 11.433 2.73*105 8.6*103 0.9908
δ-六六六 12.216 1.79*105 4.6*103 0.9912
γ-六六六 12.398 2.80*105 9.9*103 0.9903
β-六六六 13.023 2.99*105 6.8*103 0.9926
P,P’-DDE 16.928 2.49*105 8.6*103 0.9904
O,P’-DDT 17.152 2.26*105 4.6*103 0.9942
P,P’-DDD 18.724 1.99*105 3.5*103 0.9949
P,P’- DDT 19.853 2.53*105 9.5*103 0.9877
六氯苯 22.122 2.51*105 10.3*103 0.9869
氧氯丹 23.413 2.44*105 7.5*103 0.9902
狄氏剂 24.875 2.76*105 9.1*103 0.9916
环氧七氯 25.903 2.70*105 9.4*103 0.9901
3.2.4  样品测试结果
经过对不同品种的蔬菜样品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分析表明:本方法能同时测定12种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是一种实用性强、操作简便的提取、净化及检测技术。按上述操作,经过计算得到3个蔬菜样品中12种有机氯农药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被测样品所含有机氯种类和含量不同。根据蔬菜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最高限量规定或推荐最高限量规定,上述各种蔬菜样品均无超标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气相色谱仪对蔬菜中多种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17种有机磷、有机氯类农药残留均获得良好分离,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79%- 110.14%,相对标准偏差为3.14%-11.69%,农药残留量色谱分析的线性关系良好满足定量分析要求。不足的是,农药残留种类繁多,限于时间及其他条件的关系,只对蔬菜中较为常见的17种农药残留进行分析检测,涉及面不广,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近一步的研究。


致谢

本论文的工作是在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检测部技术负责高级工程师卢立晃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的。在论文工作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卢老师以极大耐心从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在此,深表感谢。
在完成论文过程中,我还得到了学校指导老师周孝瑞老师的帮助与支持也得到了实验室里许多老师们的帮助与支持,籍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张大第,张晓红.农药污染与防治[J].北京:化学 工业出版社,2001,5:1-27
[2] 林玉锁,龚瑞忠,朱忠林.农药与生态环境保护[J].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
[3] 华小梅,江希流.我国农药环境污染与危害的特点及控制对策[J].环境科学研究,2002,13(3):40-43
[4] Fiorini, Karen. Industrial pollution[J], pesticides and cancer. The Lancet,1998,352(9144): 1998
[5] Yong, Li; Jiabao, Zhang.Agricultural diffuse pollution from fertilisers and pesticidesin China[J].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9,39(3): 25-32
[6] 韦英军.农产品农药残留分析技术进展[J]. 广西植保,2005,18(1):26-28
[7] 工军,朱鲁生,林爱军.等农药残留速测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1,2(1):17-21
[8] 涂忆江.我国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1,24(4):14-16
[9] 杨依军,王勇,杨秀荣,等.免疫分析法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J].华北农学报,2001,16(4):119-124
[10] 陆贻通,周培,李振红.生物酶技术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上海环境科学,2001,20(10):467-470
[11] 周泽义,盖良京.中国食品中农药残留污染状况[J].资源生态环境网络研究动态,2001,12(1):24-28
[12] SchulzeH ,Sc hmidR D ,B achmannT T .A ctivationo fph osphorothionate pesticides based on a cytochrome P450 BM-3 (CYP102 Al) mutant for expanded neurotoxin detection in food using acetylcholinesterase biosensors[J].A nalyticalC hemistry Washington,2004,76(6):1720-1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