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

中国出口退税政策演变及其对浙江出口产生的影

2015-09-28 08: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对外贸易与投资、消费并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对外贸易是我国经济创收的主力军之一,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具有极其的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入WTO后的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在对外发展机会增多的同时面临的外部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当今世界各国为了发展本国的对外贸易,无一例外的都要实行适合自己国情的贸易政策, 但加入WTO就意味着在支持对外经济贸易活动时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国际惯例。作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我国政府在大力促进出口的同时,必须注意采取的政策措施要符合WTO规则,避免由于单一注重出口而引来外国对我国出口产品提起反倾销,征收进口税等抵制措施。出口退税作为一项被WTO承认的贸易政策,无疑成为了各国积极采取的一项措施。
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历史已有20多年,中国的对外贸易经济发展也在这段时间里突飞猛进,浙江省是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的和最具代表性的省份之一,出口退税制度的改革对其产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了也反应了对我国整个外贸经济格局的作用,通过实证分析2008的出口退税制度调整对浙江省外贸出口的影响,我们会从改革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或者经济损失中发现出口退税制度的政策导向,企业会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从而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形成新的,符合政策导向的贸易模式,政府则会根据新政策的实施现状来完善或制定相应的制度帮助外经贸企业顺利开展进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使我国的对外贸易合理化,健康化,增强本国企业和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研究一次政策调整引起的无限后续效应是极具指导意义的。


第二章   出口退税

第一节 出口退税的概念和作用

出口退税是国家为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由税务部门对报关出口的货物在国内出口应征的间接税予以免除,或对出口货物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已征间接税(主要是消费税、增值税)予以抵扣或退还,从而使出口货物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避免因进口国征税造成出口商品双重税赋,以提高出口商品竞争优势的一种政策制度 。出口退税目的在于鼓励各国出口货物的公平竞争,它是国际上通行的贸易和税收惯例,是关贸总协定和WTO允许的鼓励出口的措施,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下,已为世界各国广泛接受和普遍实施。
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在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出口,平衡国际收支;改善出口商品结构,调节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格局,提高资源有效配置;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增加就业;推动外贸体制和税收征收管理体制改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税收政策方面也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较为完整的科学体系。全球经济环境瞬息万变,晴雨不定。金融危机和经济过热都对当时的经济政策提出了特定的要求,政府要顺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制定合时宜的政策使本国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对外贸易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得到政府的重视。出口退税作为国家对外贸易的主要宏观调控手段之一,频繁的政策调整也表明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贸易的现实可控意义。我国的对外贸易是在由出口退税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下迅速地发展壮大的。

第二节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历史回顾

作为一项灵活可控的政策,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是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来进行的。在我国,追根溯源地来讲,出口退税制度最早可见于新中国成立初。
中国的出口退税开始于1950年,国家在颁布修改后的《货物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补充规定,对出口产品实行退税政策:“已税货物输出国外,经公告准许退税者,由出口商向税务机关申请退还货物税税款”。1958年,中国将商品营业税、货物税、流通税合并为工商统一税,对出口商品不再退税,出口退税制度一度中断,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得以恢复。1983年,中国国务院出台《关于钟、表等17种产品实行出口退免税和进口征税的通知》,规定从1983年9月1日起对这17种产品征收进口环节工商税或增值税。对外贸企业、工贸公司和工业企业出口的上述17种产品,一律退还(免征)生产环节增值税或最后生产环节的工商税。1985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财政部《关于对进出口产品征、退产品税或增值税的规定》,提出的退税原则是“征多少,退多少”,“未征不退”和“彻底退税”。退税的税种包括各种国内流转税,即营业税、产品税、增值税和特别消费税。此规定从当年4月1日开始实行,标志着中国现行出口退税制度的正式确立。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迈进,对外贸易规模逐渐扩大,为适应发展需要,自现行出口退税制度确立以来,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经历了一系列较为频繁的变动,在这探索前进的二十几年时间里,主要有六次较大的出口退税调整。
(1)第一次是1994年,中国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税制改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国家税务局制定了《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执行,我国依照国际惯例确定对出口货物税收实行零税率政策。综合出口退税率从11.2%提高到16.6%。在1985—1994的近十年时间里,国家虽然出台了一些关于出口产品退(免)税的规定,但这一时期的退税政策,因受政治等因素影响,变动较大,是不稳定的,没有形成什么正式规章制度,只是基于国内的实际需要而制定的临时性的政策性文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税收体制和外贸体制迫在眉睫。这一政策的出台,开启了我国出口退税改革史的逐渐成熟之路。为此后该制度的不断完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94年和1995年连续两年,我国的出口增长突飞猛进,增长率分别为32%和23%。
(2)第二次较大的出口退税调整发生在1995—1996年,在1994年的税制改革中,出口退税分担率调整为由中央负担全部退税。宽松的出口退税政策极大地刺激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我国出口呈现迅猛之势,以致于在1995年出现了出口欠退税现象,扩大出口以促进经济发展与出口退税带来的财政压力之间的矛盾凸显。再加上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如多征少退、出口骗税等问题,国务院自1995年开始着手较大程度地调整出口退税政策, 下调出口退税率以缓解财政压力。分别于1995、1996年先后两次调低出口退税率,从13%和17%下调到“3%、6%、9%”,合出口退税率依次降为12.9%和8.29%。退税率的降低造成了出口的下滑,在缓解财政压力的同时也对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对外贸易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3)1997年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此次危机对当时堪忧的出口市场来说更像是雪上加霜,全年出口只实现了0.5%的增长。为了应付出口急速下滑的局面,从1998年开始,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提高出口退税率的政策以缓解外贸企业的生存压力,在1998和1999两年里四次提高退税率。这是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历程中的第三次重大调整。出口退税率由原来的8.29%提高到15%,2000年出口增速回升到27.8%,到2002年底,综合退税上升到15.6%,大体接近出口零税率水平。企业开始恢复生产自信,出口的积极性大幅提高,外贸出口快速增长。
(4)第四次的重大调整发生在2003年底,2003年10月13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对出口退税机制进行结构性调整。由于1994年以来至当时出口退税都是由中央全部负担,继1995年的出口欠退税现象之后,2001年又再次出现大面积欠退税,这是中国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以来面临的第二次困境。面对雪球般越滚越大的出口退税欠税额,我国政府又酝酿出台第二波的出口退税率下调。新政策将从2004年1月1日起适当调低出口退税率,平均出口退税率下调2.95%,由15.11%调整为12.16%,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的出口退税新机制,中央负担75%,地方负担25%;2005年8月又调整为92.5%:7.5%。此次改革并不以大幅度整体下调出口退税率为最终目的,而是更着眼于结构性调整。这种结构性调整主要是从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角度来进行的。总的思路是总体上降低出口退税率,结构上保持或提高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降低或者取消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而后至今陆续进行了大小共11次的调整,每次调整基本上都是2004年政策的延续,主要是对高耗能高污染的资源性产业、冶炼产业、初加工制成品等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税率,对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优势明显、经常遭遇反倾销的服装行业也降低了出口退税率,而对高技术含量的信息出口产业则是提高出口退税率。
(5)2006 年 9 月 14日,《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出台,开始又一波出口退税率的大幅度下调浪潮,涉及产品范围较广。此次退税新政策, 是2003 年以来的又一次较大的改革。2007 年 6 月 19 日, 经国务院批准,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再次发布关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通知, 即从 2007 年 7 月1 日起, 进一步取消 553 项“ 两高一资” 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及 10 项由退改免的出口商品退税率, 共计2831项,15类产品退税率从13%调整到5%-11%,没有涉及提高退税率的商品,这是在2006年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更大力度地调低出口退税率的政策,是我国出口退税率调低的又一大里程碑。
    (6)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的阴云开始笼罩全球。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石油价格的居高不下带来的化纤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金融危机带来的外国产品需求的回落等都给我国的出口贸易造成不小程度的影响。面对出口的显著下滑,为重振市场信心,政府自2008年8月1日开始,年内连续四次调高出口退税率。调整过程分别是:①7月3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调整纺织品服装等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财税[2008]111号),规定自8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从11%提高到13%。②10月2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财税[2008]138号),明确自11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4%;将部分塑料制品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提高到9%;将部分家具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和13%;还同时提高了抗艾滋病药物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税率提高至9%到13%不等。③11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等商品增值税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财税[2008]144号),规定自12月1日起,将箱包、鞋、帽、伞、家具、寝具、灯具、钟表等商品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从11%提高到13%;将部分机电产品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分别从9%提高到11%,11%提高到13%,13%提高到14%。④12月2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提高部分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财税[2008]177号),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我国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总计377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将摩托车、缝纫机、电导体等产品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从11%、13%提高到14%。
    以上4次出口退税率的上调,国家是按不同商品、不同行业逐步进行的。前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以服装、纺织品行业为主;第三次以部分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如模具、家具、箱包、机电产品等;第四次以附加值高的机电商品为主。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由先前的5%、9%、11%、13%、17%五档变为了5%、9%、11%、13%、14%、17%六档。
浙江省是出口依赖较强的省份,对外经济中的出口贸易一直是推动我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2007年,全省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值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的比率)和出口依存度(出口总值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的比率)分别达到了71.6%和51.9%,2008年是十年来我国贸易遭遇最大波折的一年,也注定是贸易政策调整频繁的一年。在国际经济大结构不断改变的背景下,调整出口退税率政策是应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贸易冲击的重要举措。外贸依存度极高的浙江省对国家外经贸政策的调整也是十分地敏感的。2008年的出口退税率的连续上调是否给浙江省的出口贸易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而帮助浙江省的众多中小企业度过这场金融危机?作者通过下一章的实证分析,来检验出口退税率政策调整所产生的实际效果。

第三章   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浙江省外贸出口的影响

第一节 浙江省对外贸易整体经济结构

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所形成的是一种以轻工日用产品 为主的出口商品结构、以一般贸易为主的贸易方式结构以及民营企业占据半壁江山的出口主体结构。
自2002年以来,浙江省便开始大力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战略,鼓励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出口产品结构完成了从资源密集型制成品向以劳动—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为主的转变,基本形成了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格局,同时大力提高轻纺等传统产品附加值。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101.7亿美元,占商品总出口额的10.1%,出口额在全国的位次由2001年的第8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6位;2004年全省机电产品以217亿美元首次超过纺织和服装品出口规模,跃居出口商品大类第一位,2006年已达423.63美元,比2001年增长4.8倍,年均增长42.3%,超过出口平均增幅7.9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从31.6%提高到42.0%;服装、纺织品分别出口159.3和138.1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1.7和3.8倍。出口总额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由2001年的91.6%上升到2006年的95.6%。
表 3-1  出口主要商品情况(单:万美元)
项目名称 2003 2004 2005 2006
机电产品 1431975 2170159 3023752 4236303
高新技术产品 209553 379539 602036 1016226
农副产品 400205 500119 533934 602305
服装及衣着附件 913984 1076380 1331815 1592516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 638603 888923 1111110 1381340
鞋类 153409 199656 265635 321311
家具及其零件 71996 135814 217501 306771
塑料制品 87953 118298 156266 194582
灯具、照明装置及类似品 77038 93887 116348 137086
旅行用品及箱包 64597 84042 106287 127189
汽车零件 36042 79918 121769 165914
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机 41312 79471 180387 437487
床垫、寝具及类似品 52229 75092 92133 120221
医药品 48152 59642 62795 84849
电线和电缆 33789 56994 79862 122012
通断及保护电路装置 39062 51140 69499 98565
钢铁或铜制标准紧固件 26873 49876 72284 105283
摘自《浙江统计网》
第二节 浙江省几大类产品出口所受到的实质影响

从历年的出口数据看来,按照一般经济发展规律,浙江省的几大类出口产品主要是纺织品、服装、箱包、家具、塑料制品、劳动密集型的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机电产品,部分高新技术产品等,而这几类产品基本上都包含在2008年出口退税率提高的商品行列中。
统计2008年上半年出口贸易数据,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增长,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增长缓慢,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止跌回升。出口产品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7.5%,略高于浙江省平均增幅,比重升至44.2%;其中船舶、汽车零件、电动机及发电机等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2007年的出口退税率调低政策的后期效应的显现,再加上出口成本快速提高等因素,2008年开年以来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缓慢,其中服装出口仅增长18.9%,低于出口平均增幅7.2个百分点。鞋类、塑料制品、玩具、灯具等出口增长普遍缓慢甚至下降,其中塑料制品出口下降8.6%。纺织品由于今年欧盟纺织品配额的取消以及近年来开拓新兴市场取得成效,虽然出口退税率降低了2%,但2008年上半年出口增长仍达35.9%,大大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2008年以来,浙江外贸总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达到2111.5美元,居全国第四位。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和纺织品服装出口均居全国首位。
在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之间,由于经济过热的原因,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从紧的贸易政策来给经济降温,从而抑制出口的过分不合理增长。但由于过分密集的调整政策以及金融危机的逐渐加剧,使得我国出口状况出现逆转,出口贸易出现了显著下滑。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国从2008年8月开始,近年来首次上调出口退税率,2008年8月—2009年1月,浙江涉及4次出口退税率上调商品(以下简称“调税商品”)共计691.24亿美元,占同期出口外贸总额的89.2%。
一、从浙江省外贸出口整体上看,自2008年8月以来,出口呈现明显下滑趋势(见表3-2),直至12月出口才出现出跌回升现象,出口达119.09亿美元,环比上月增长7.64%。虽然我国从8月开始连续几次调高出口退税率,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过大,再加上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效果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所以,直到12月我们才可以从数据上看见出口退税率产生的实际效应,这一政策在2008年8月到12月这段时间内的实施效果是帮助浙江省抵御了金融危机的部分影响,继续保证我国出口的正增长。继2008年10月份我国出口额同比增幅低于20%,11月份的出口额同比增长仅为-2.2%,出现7年来的首次负增长。浙江月度进出口额出现了9年以来的首度“双降”。当月出口额110.7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下降2.6%;进口额33亿美元,同比下降25.6%。浙江出口2008年11月出现同比负增长后,当年12月出口119.1亿美元,同比增长5.6%。但全球金融危机依然造成了冲击。2008年12月,浙江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54.5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下降2.8%,其中进口35.5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23.3%。

表3-2 浙江省出口分月进度情况 (金额单位:亿美元)
月份 2008年 2007年 比去年同期增减+-%
 进出口 出口 进口 进出口 出口 进口 进出口 出口 进口
1月
 177.25 131.49 45.76 135.12 98.63 36.49 31.18 33.32 25.40
2月
 127.82 89.20 38.62 125.55 95.61 29.94 1.81 -6.70 28.99
3月
 156.75 107.60 49.15 107.87 67.55 40.32 45.31 59.29 21.90
4月
 187.67 130.27 57.40 151.60 108.45 43.15 23.79 20.12 33.02
5月
 180.96 130.73 50.23 138.70 102.89 35.81 30.47 27.06 40.27
6月
 193.29 141.55 51.74 147.32 106.61 40.71 31.20 32.77 27.09
7月
 214.25 154.26 59.99 168.28 128.13 40.15 27.32 20.39 49.41
8月
 202.15 148.45 53.70 165.64 123.71 41.93 22.04 20.00 28.07
9月
 197.01 145.08 51.93 162.81 116.90 45.91 21.01 24.11 13.11
10月
 176.19 134.59 41.60 149.07 108.06 41.01 18.19 24.55 1.44
11月
 143.62 110.64 32.98 157.82 113.54 44.28 -9.00 -2.55 -25.52
12月
 154.54 119.09 35.45 158.87 112.69 46.18 -2.73 5.68 -23.24
1-12月
 2111.50 1542.95 568.55 1768.65 1282.77 485.88 19.38 20.28 17.01
摘自浙江商务之窗网


二、从具体行业来看,退税政策调控涉及商品对政策反应表现不一(见表3-3)。
表3-3  浙江省2008年8月到2009年1月主要出口商品情况表  (金额单位:万美元)
项目名称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9年1月 合计
1.机电产品 637505 652647 611956 509469 5 07597 464480 3383654
2.高新技术产品 93824 96731 99121 79673 68753 42516 480618
3.纺织品、服装 439698 405629 360226 300653 345903 380224 2232333
服装 239505 215852 184733 153775 155989 221004 1170858
纺织品 200193 189777 175493 146878 189914 159220 1061475
4.家具及零件 37034 37171 39821 41521 55308 59845 270700
5.鞋类 46994 39042 32928 26291 41158 47449 233862
6.旅行用品及箱包 18591 18781 18913 14146 16696 12700 99827
7.塑料制品 19006 19436 18762 16668 19850 12296 106018
8.电动机及发电机 7995 7946 7546 6850 7618 6432 44387
9.摩托车及自行车的零件 6035 5896 5869 3976 3719 4478 29973
10.摩托车 8316 5981 4655 2958 3942 5156 31008
合计 1754696 1694889 1560023 1302858 1416447 1415800 6912380
数据来源: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
    
    (一)政策调整后,纺织品出口呈增长趋势。纺织品是出口退税率最先上调的商品,2008年2次调整涉及到该类产品。2008年8月政策实施后,8-10月,浙江共出口政策所涉纺织品(包括服装和纺织纱线)120.6亿美元,10月出口额比8月下降18%。11月将8月已上调退税税率调高并进一步扩大范围后,浙江相关调税商品出口30.1亿美元,12月再次扩大范围后,相关纺织品出口34.6亿美元,环比增长15.05%;今年1月出口38亿美元,环比增长9.92%。
  (二)11月起上调出口退税的鞋类、箱包、塑料制品、家具及其零件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此后三月间出口趋势不一。2008年11月1日起,塑料制品、玩具以及部分家具及零件和寝具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被纳入出口退税率上调范围,12月1日,再度调高家具及其零件出口退税率,出口退税范围进一步扩大。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间,家具及其零件出口逐月增长,增幅达38.89%。12月份,浙江出口政策所涉及塑料制品出口1.985亿美元,环比增长19.09%,而一月份却出现大幅下跌,降幅达38%,月份间出口数据相差悬殊。鞋类和箱包12月份环比增长分别达到56.5%和18%,增幅均较大。
    (三)第三次和第四次上调出口退税所包含的商品,主要是附加值较高和劳动密集型的机电产品。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自8月以来一直呈下降态势,2008年11月、12月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均涉及机电产品。但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并没很显著地改善机电产品的出口情况。其中,11月份的政策主要提高了风扇、缝纫机和手提式电动工具的退税率,当月政策调整所涉产品出口50.95亿美元,下降18%;12月份,上述商品出口退税率再次上调2个百分点后,当月出口50.76亿美元,出口基本维持在原先水平,或者说出现很小幅的下降。今年1月份,出口46.4亿美元,环比下降8.49%。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或者下一步的出口退税调整应该跟关注机电产品的出口情况,参考此类数据,更大幅度上提高出口退税率来扭转出口下滑的趋势。
通过对浙江省2008年8月—2009年1月这段时间内的出口情况所做的分析,结合数据显示,继2008年10月份我国出口额同比增幅低于20%,11月份的出口额同比增长仅为-2.2%,出现7年来的首次负增长。浙江月度进出口额出现了9年以来的首度"双降"。当月出口额110.7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下降2.6%;进口额33亿美元,同比下降25.6%。浙江出口2008年11月出现同比负增长后,当年12月出口119.1亿美元,同比增长5.6%。但全球金融危机依然造成了冲击。2008年12月,浙江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54.5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下降2.8%,其中进口35.5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23.3%。
综上所述,不管是对浙江省整体贸易情况的分析还是对具体出口行业的研究,我们都可以发现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所产生的实际效益,事实是,08年8月以来的出口退税政策对浙江省的出口总体影响是积极的,帮助减少了浙江省企业所面对的金融危机压力。从2008年8月以后的数据统计和分析上看,我省出口商品结构和规模受出口退税率调高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出口退税政策作为国家对外贸易宏观政策调控“组合拳”之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金融危机这样一个经济大背景下,我国的出口贸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而出口退税政策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出口贸易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出现的下滑趋势,出口退税率的调整作为一项积极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改善了我国的对外贸易条件,但它却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最后出口退税调整的效果如何,还取决于政策产生的积极效果是否可以抵消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出口状况的改善也受到各项促进和扩大进口规模的政策措施出台,人民币持续升值、贸易摩擦逐步升级、加工贸易政策收紧等各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第四章   出口退税政策导向和企业的应对策略建议

第一节 出口退税政策展望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历经多次的变革, 虽然每一次大调整的方向都是相背的,呈现“升-降-升”这样一个循环趋势,但历次调整趋于的最终方向却是一致的——要构造一个合理的、健康的、优化的出口贸易模式。2008年开始的出口退税率的连续提高政策是基于金融危机这样一个特殊的大背景,政策调整指向性明显,目的是要稳定出口或者说是危机中求增长。所以,此回连续四次调高出口退税款并不能合理地反映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导向,而是具有特殊的经济目的,不是从客观合理改善贸易结构的角度出发。作者认为,应该客观合理地评议历年来的出口退税政策,结合当时经济现状,明确政策调整的指向性。
一般而言,产品出口退税率的提高都是可以缓解外贸企业的生存压力的,鼓励商品出口,参与国际竞争,以扩大市场。是一种从宽的贸易政策,当然,政策的背后体现的还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鼓励高附加值、高新技术行业发展的一种希望。而商品出口退税率的取消或者调低政策比出口退税率调高来的更具实际意义。政策导向型更强。
总结20多年来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事件(主要关注出口退税率调低政策),我们发现我国出口退税的政策导向有如下几点。
一、刺激企业加强成本核算。我国出口产品以中低档定位的居多, 出口低价竞争的压力比较大。据相关部门统计, 每次1%的出口退税率下调, 相当于增加了约1%的一般贸易出口成本, 也就意味着企业利润缩减了1%。出口退税结构的调整,对于许多外贸公司和出口企业而言,其盈利空间势必会被压缩,为求生存,企业会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降低各项费 用开支, 优化各种资源的配置, 走资源集约型之路, 降低出口成本, 以保证生产和出口的持续发展。也有分析指出,尽管出口退税等财政刺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出口企业面临的压力,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出口产品外部市场需求低迷的现状;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企业国际议价能力普遍较弱,国外进口商以出口退税率上调为借口,要求我国企业下调出口报价,国家上调出口退税率的部分利益可能就变相补贴给了外国客户,政策刺激的效果可能就不会那么明显了。
二、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出口贸易的平均增速一直保持在两位数, 但这却是依靠高增长低效率的放量增长实现的。一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出口商品结构处于较低层次,。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不多,总体竞争力较弱,阻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2006年出口退税政策除了限制“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外, 同时也加大了支持高科技含量产品的出口力度, 这对企业优化产品结构,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也必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质量和档次;加快实现我国出口由“规模导向型”向“效益导向型” 的转变, 使我国的出口贸易从量的增长,实现质的飞跃。
三、减轻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负担。我国近20多年来实行的出口退税政策,在促进我国出口贸易激增的同时,也加大了财政负担,成为国家财政赤字现象的一大主要元凶,据有关专家测算,目前我国“两高一资”产品年出口总值约达3000亿美元,按照原平均出口退税率10%计算,大约需配套出口退税资金300亿美元左右,其中,中央财政需承担277.5亿美元, 地方财政需承担22.5亿美元;而如果按照2007年新出口退税标准8%左右测算,大约需配套出口退税资金240亿美元,其中,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别承担222亿美元和18亿美元,两者共减少60亿美元的退税资金支出。2006年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是在2005年出口退税政策实行后, 再一次大规模的降低出口退税率,限制了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行业的出口,2007年的退税政策还是进一步地调低退税率,这些政策的效果都是减缓了我国外贸的出口速度,降低了我国财政出口退税的压力。
四、促进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改革是一种鼓励出口产业升级换代的产业政策,出口退税的结构性调整作用已经在“两高一资”行业中显现。近几年,由于“两高一资”行业的增速仍然偏快,国家将可能继续取消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并提高部分产品的出口关税, 逐步加大降低出口退税率的产品范围, 如附加值较低的部分机电产品,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等,并逐渐提高稀缺性资源、高污染和高能耗矿产的资源税, 遏制此类产品出口势头。企业应该积极采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加速出口产品的结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换代,提高对资源性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水平,从而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发展技术含量高、能获得国家出口退税支持的高新技术产品,逐步地实现升级目标。
五、保护生态环境,节省自然资源。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和能源短缺且自然环境比较脆弱的国家,地大物博的观念要更新。2004年甚至更早以前的出口退税政策形成的利润空间驱使人们大肆开采和出口矿产资源,影响了国内资源供需平衡,加剧了煤电油运的紧张状况,造成了环境污染。出口退税政策提出的“两高一资”产品的退税率调整,将会使钢铁、有色金属这些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类行业的出口得到遏制,这对于改善我国的资源配置状况及保护自然资源都起到了极好的促进作用。对于一些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产品,如磷矿石、稀土金属矿、煤炭等,通过取消出口退税来抑制出口的增加,这对于保护我国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第二节 浙江省企业应对策略

每一项贸易政策的调整都有其时代的现实需要性,出口退税政策作为一项主要的贸易政策更是被摆在了首要的位置,企业要全面、客观地评估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根据国家政策导向,适时调整出口战略,顺势而为地采取应对措施。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发现2008年以来的连续四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浙江省产生的影响还是比较积极的。在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候,从表面看来,由于出口退税政策的帮助,以及在其他一些贸易政策的联合作用下,浙江省的出口企业所面临的压力并不是很大,政策产生的影响都是正面的,似乎并不存在需要针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采取特定应对措施的必要性,但也还是需要继续紧密跟踪出口退税上调政策实施后相关商品出口的走势变化,调整企业应对策略。另一个方面,在事实上来说,2008年以来,浙江省出口企业是在出口退税率提高政策的扶持下才勉强在金融危机中度日的。常年的对外经济发展并没有形成一个稳固的,可以抵抗金融风暴的贸易模式,出口产品结构还有待进一步的优化。2008年的出口退税政策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浙江省外贸结构中的不合理之处,我们说发展都是要可持续的,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把问题看得透彻跟长远,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解决眼前的问题,而是要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一劳永逸。所以浙江省的外贸企业要从这么多年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中总结经验,从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摆脱“出口依赖症”这样一种消极的现象,从根本的企业生产、决策等方面来建立一个在“经济暴风雨”中屹立不倒的稳固结构。
一、竭力降低生产成本和费用。2008年以前的连续四五年间,出口退税率都是下调的,这使浙江省许多微利企业面临亏损的危险,因此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是出口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必做功课,也是企业应对政策变化的长远之计。企业应尽可能地挖掘生产能力,把降低成本与增强企业竞争力结合起来,在设计、采购、施工、生产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将政策调整带来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出口企业应尽可能控制外购原材料、半成品的入库价格来减少企业的进货成本;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和加大产品技术含量,降低产品制造成本;选择合理运输航线,可以降低货物运输成本;积极开展电子商务,采取网上看样、报价、洽谈、签约,降低交易成本;还可以通过走出去,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到第三地投资办厂的办法,把初 加工或组装放在境外,通过第三地来扩大出口。此外,管理成本也是企业很大的一块开销,企业应大力加强内部管理,建立配套的人才培训管理制度,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降低管理成本。
    二、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国家对高技术含量产品、高附加值的产品和农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一直没有降低,有的甚至是提高了,从中不难看出国家调整出口产品的方向和着眼点。企业要顺应国家政策导向,加快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创建自主品牌,向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加快实施品牌战略,提高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要努力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提高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和服务项目在出口总量中的比重,为出口提供更多的高附加值产品,以相对较少的出口量创造较高的外贸效益,要尽快改变以量创利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提高传统的纺织、服装、农副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由初级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转变,提高单位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浙江省应根据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方向,调整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对国家鼓励出口类产品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创新、品牌建设等,要加大支持力度,以推动浙江省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
    三、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和寻找国际新兴市场。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限制了浙江省部分外贸产品的出口,导致部分出口企业出现产能过剩,使企业陷入对外销不出去的窘境。此类企业要做的就是积极拓展内销市场,帮助企业释放与转移产能。以纺织行业为例,2000年国内纺织行业内需比重为66.80%,2007年第一季度这一比重已经达到了75%。据预测,未来我国纺织服装的内销市场,还将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发展潜力很是巨大。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对普通纺织业、服装等劳动密集度比较大的产业的出口退税率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很大幅度的提高,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企业要做的就是适当调整内外销的比例,增加内销份额,来拉动国内需求,也为国内经济添注几份活力。在国际方面还可积极开拓亚非等新兴市场,以减缓欧美等发达国家消费萎缩带来的冲击。
    四、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国际议价能力。出口退税涉及的是间接税,而间接税是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转嫁的。如果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弹性比较小的,那就可以通过适当调高产品价格的方法来弥补退税率调整带来的损失,在产品价格调高的同时如果质量也得到了提升的话,则其国际竞争力会不降反升。企业要改变一贯以来低价恶性竞销,以量取胜的经营战略,积极增强国际议价能力,提高商务谈判能力,利用商务谈判技巧提高销售价格,从而抵消由于出口退税率下调带来的损失。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和行业组织要尽快制定行业规范, 防止企业竞相压价。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加强国内企业的团结与协作,齐心协力一致对外,共同保护行业利益,尽可能降低出口退税下降时可能造成的损失。
五、发展多种贸易形式,走全面发展之路。机电、纺织、服装、鞋帽、家具和家电等行业是浙江省出口量大且最具竞争优势的,但同时也是易受贸易壁垒影响的行业。随着出口退税政策的改革与完善、人民币升值以及国家新的劳工福利政策的出台,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会逐渐失去比较优势,会不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鉴于此,企业可选择多样化的贸易方式,采取积极稳妥的“走出去”策略,通过对外投资,实现原产地的多元化,分散投资风险,细分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开展多样化的行销模式,分散企业出口风险,规避贸易壁垒,同时也为浙江省产业升级赢得时间。

第五章   总结

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在不断地迈进,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这个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大家庭的一份子,并且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国家不可能孑然一身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它的文化,经济等都是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经济,作为一个国家的生存命脉,如何发展一个健康、积极、有效益、可持续的对外经济显得意义重大。而对外贸易作为与外界联系的最主要的途径,重要程度自然不言而喻。
总的来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实际上是我国妥善处理对外开放与国内经济发展关系的一种重要举措, 也是我国外贸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出口增长方式,提高外贸出口增长效益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的出口退税政策频繁的调整对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的宏观调控目的是保证对外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每一次政策的调整,都是反应我国出口贸易存在的一些缺陷以及不合理的发展模式,各级的政府和企业实体应从出口退税政策实施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或者效益中总结经验,改进工艺,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等。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经历的时间不长,经验尚浅,外贸单位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的抗压能力也还不够。出口退税的不同阶段的调整方向都是鉴于当时的国内外贸易形势而做出的一个政策反应,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可以减缓经济过热导致的快速的不合理的出口增长,给经济降温,改善出口商品结构,调节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格局,提高资源有效配置,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增加就业,推动外贸体制和税收征收管理体制改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平均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等。
而在另一方面,出口退税政策也体现其一定的弊端,出口退税率的调高向外贸企业释放出一些信号,多次的实践证明,一旦出现经济危机或者大片企业倒闭的时候,出口退税政策就会立马做出反应来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因此许多外贸企业出现“退税依赖症”,甚至很多企业的利润大部分是来自出口退税。这样形成的就是一种很不健康的发展模式,外表看来的繁荣经济最终会是一座海市蜃楼,虽然及时的政策解了近忧,但远虑尚存,另一种危机会逐渐形成,甚至会越演越烈。所以,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还是应该更加多地,更加综合地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凡事总是存在正反两面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发扬事物好的方面,把积极的影响扩大。而克制事物不好方面的发展,竭力改正。我们相信,出口退税政策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会更加合理和效益化,而符合发展要求,反应客观实际的出口 退税政策也必将发挥其在经济等各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静元.发展中的出口退税政策变革[J].商业文化,2007,(8).
[2]杨亚琴.当前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与我国外贸战略选择[J].上海经济研究,2001,(2).
[3]吴凤娇.现行出口退税制度对纺织业的影响与对策[J].税务与经济,2006,(3):109-112.
[4]董元斌.我国出口退税现行制度的研究及进一步改革建议[D].中央财经大学,2008.
[5]李淑清,龙成凤.从中外对比看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J].税务研究,2006,(9).
[6]陈冀.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影响何在[N].中国信息报,2007-7-16(3).
[7]易凯.对出口退税机制存在的问题剖析及建议[J].税务研究,2006,(3).
[8]冯丹丹.完善我国出口退税机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4).
.Economic Change and Restructuring,Volume 39,Numbers3-4,2006.
[10]Lin Shuanglin.China's Capital Tax Reforms in an Open Economy[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4,(32).
[11]郑桂环,汪寿阳.《出口退税结构性调整对中国出口主要行业的影响》[J].管理学报,2005,(4):417一421.
[12]席萍,欧海光.《从出口退税率降低看行业外贸形势》[N].中国纺织报,2006-09-27(2).
[13]董元斌,牛倩.出口退税改革最终方向:零税率[N].中国财经报,2007-10-16.
.Open Econimies Review, Volume 8,Number1,1997.
[15]席梅军.我国出口退税制度改革探究[D].苏州大学,2007.
[16]赵俊.《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5.4-8.
[17]张丽新.《我国现行出口退税机制运行效应及对策》[D].硕士学位论文,东北财经大学,2005.2-7.
[18]刘剑文.《出口退税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8-88,176-189.
[19]中国优税网.《解读2007年上半年进出口税收政策调整》[EB/OL].2007-7-28.
[20]王文清,赵勇.《面对出口退税率下调,纺织企业如何应对》[J].涉外税务,2006,(8).
[21]浙江商务之窗.http://zhejiang.mofcom.gov.cn/.
[22]浙江统计局.当前国际经济变化对浙江对外经济的影响[EB/OL].浙江统计信息网,2008-12-11.
[23]张晓丽.《谈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发展趋势》[J].特区经济,2006,(4):323-324.
[24]中国出口退税咨询网. http://www.taxrefund.com.cn/.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http://www.stats.gov.cn/.
[26]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http://www.zftec.gov.cn/main/.


致  谢

四年的大学生活快要结束了,在浙江科技学院的四年学习生活使我有幸聆听到了严谨博学的经济管理学院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深切感受到了科技学院良好学风的同时充分领略到了知识海洋的浩瀚无垠,更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应具备的思维方式和精神品格。大学四年,我结识了许多的同窗挚友,正是与他们朝夕相处,使我学到很多,领悟到很多。虽然大学时光仅是人生中一段短暂的旅程,但却令我受益终生,成为我今后工作和生活中的不竭动力和宝贵财富。值此论文完成之际,我以我的这篇论文作为我这段学习经历的总结,也借此对一直以来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人表示我由衷的感激之情。
本论文是在导师陈元林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结构的设计以及论文的写作、修改完善,直到最终定稿都凝结着导师大量的心血。导师的敬业精神让我感动,导师渊博的学识、工作的高效率及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刻地影响着我,导师谦虚的品德、宽广的胸怀让我敬佩。在此文完成之际,特向我尊敬的陈元林老师致以最衷心的谢意。
在浙江科技学院学习期间,我还得到了经管学院许多老师的帮助与指导,他们也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给了我很大启发。在这里,我谨向经济管理学院的全体老师表示衷心感谢!

封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