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初步研究

2015-09-24 08: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一章 引言…………………………………………………………….1
第二章 低碳经济综述………………………………………………….2
第一节 低碳经济的概念与实践综述……………………………………………2
第二节 低碳经济的意义与作用…………………………………………………3
第三章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必要性的模型分析……………………… 4
一、模型的建立………………………………………………………………...4
二、数据的说明和处理………………………………………………………...4
三、进一步的模型建立……………………………………………………….  5
第四章 低碳经济模式下的经济效应分析…………………………….7
第一节 低碳经济模式的性质分析………………………………………………7
一、能源利用的高效率性…………………………………………………….7
二、生态环境的弱胁迫性…………………………………………………….7
三、行业的高标准性………………………………………………………….7
四、经济发展的强带动性…………………………………………………….7
五、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7
第二节 低碳经济模式的经济效应分析…………………………………………7
一、低碳经济可以获得规模经济与结构效应……………………………….8
二、低碳经济可以促进绿色税制的建立…………………………………….8
三、低碳经济催生低碳金融创新…………………………………………….8
四、低碳经济推动节能减排………………………………………………….9
五、低碳经济推动低碳生活………………………………………………….9
第五章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可行性分析.……………..…….10
第一节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挑战……………………………………...10
一、发展阶段的挑战:产业结构导致我国“高碳”特征明显…………....10
二、能源结构的挑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约束低碳发展………………10
三、技术和资金的挑战:科技水平和资金投入制约低碳发展……………10
四、减排任务的挑战:中国面临强制性减排的压力………………………10

第二节 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经验……………………………...…………..11
一、法律、规章的制约作用明显……………………………………………..11
二、经济上的惩罚、激励和引导措施也有很大意义………………………..11
三、以低碳经济理念引导产业规划布局,推动低碳产业体系建设………..11
第三节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性分析………………………&hellip ;…………….11
一、政府:低碳政策先行,辅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建设规划…………..12
二、企业:以结构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推进低碳经济……………..12
三、个人:提倡低碳生活方式,以消费方式和观念更新推动低碳经济…..13
第六章 结论…………………………………………………………….14
参考文献………………………………………………………………..15
致谢……………………………………………………………………..17

第一章 引言

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的“高碳”现象明显,各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已经对环境造成了诸多的不利影响,引起了全球气温上升、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加剧等消极后果。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已经让环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现行的产业经济运行以资源能源的高消耗为特征,产业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呈加速趋势。因此,如何建立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成为全球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面临着巨大的环境、资源及生态压力,全球各国都开始反思传统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国际社会越来越有共识的认识到,要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即在资源环境不退化甚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增长),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建立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式,能有效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问题之间的关系。因此,“低碳经济”便被认为是有效解决这些难题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但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对“低碳经济”的研究主要以发达国家为对象,在此基础上归纳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以及从国际气候进程尤其是《京都议定书》所面临的困境解释了发达国家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的政治经济背景,进而对低碳经济的衡量方法进行研究讨论。近几年较成熟的低碳经济理论成果也多从发达国家的角度出发,对发展中国家有关低碳经济的发展缺乏深入的探讨。
然而,当下广大发展中国家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国家、地区和全球的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已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对低碳经济的研究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中国)为研究对象,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分析(以中国为例);低碳经济模式下带来的经济效应可能有哪些;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出有效途径及方法。虽然国外的研究成果从理论和国际比较的角度有借鉴意义,但中国学者更应该做出自己独立的分析和判断。因此,本文选题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来看,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基本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定义及其发展状况;第二部分主要以现有的有关低碳经济的文献研究及理论基础结合数字模型来论述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第三部分进而分析低碳经济模式下可能带来的一系列经济效应(包括经济结构、政府税收、能源利用与开发、科技方面、消费生活方式等);第四部分则以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进行困难分析及提出有关建议为基本内容。

第二章 低碳经济综述

第一节 低碳经济的概念与实践综述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张坤民等,2008)。
        而“低碳经济”概念首先是由英国在2003年《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提出。白皮书强调,要通过科学创新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 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也为发展、实施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有利于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商机的创造。
2004年10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已批准8个欧盟成员国的废气排放计划,限制性分配了这些成员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005年1月1日,欧盟排放机制正式启动,这一举措是欧盟25个成员国履行《京都议定书》 承诺的重要标志。
2007年6月召开的G8峰会上,气候变化是三大重要议题之一。这次峰会就欧盟、加拿大、日本等方提出的关于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至少降低50%的建议达成了协议。
2007年12月15日,对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厘岛路线图”。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正式通过。该路线图指出为阻止人类活动加剧气候变化必须“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文件援引科学研究建议,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于1990年排放量减少25%至40%。
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呼吁全球关注低碳经济的发展。
2009年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该次会议也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


第二节 低碳经济的意义与作用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内容。它通过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 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对经济发展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协调作用巨大。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 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又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最早提出主要是应对气候变化,而气候变化仍是目前全球社会关注的核心问题。从全球角度来说,许多国家已经认识到低碳经济对于摆脱化石能源燃烧的依赖性和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作用巨大。所以基本上现在所有的发达国家以及主要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现在低碳经济已经引导出一个全球的经济新格局,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而许多国家也都希望在这个新格局里抢占制高点。
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国外已采取多种措施发展低碳经济。而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中国积极实施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谢军安等,2008)。对中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十分深远。首先,能有效缓解气候恶化,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其次,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中国经济对煤炭依赖很重,我国70%的能源来自于煤炭,而煤炭是高碳能源,所以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能源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最后,发展低碳经济能治理我国污染问题,我国很大一部分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都来自于燃煤,所以发展低碳经济对控制温室气体,对控制污染物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必要性的模型分析

    在环境经济领域,衡量环境变量与经济变量关系最常见的方法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llmentalKuzHets Curve)。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Grossman等1991)等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概念,认为环境质量同经济增长一样也呈倒“U”型曲线关系。但是经济学对这一曲线的应用多限于实证研究,没有理由证明它可以演绎为具有全球普遍适用的必然规律(庄贵阳,2007)。因此,本章试图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相关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数据来建立模型来证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一、模型的建立
由于低碳经济涉及的领域众多,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而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能源消费量(ENE)作为与经济和环境之间关系密切的两个经济指标,对低碳经济的衡量作用也最为突出。因此,本次分析主要采用这两个指标来建立模型分析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假设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量之间存在着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因而可以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回归公式为:Y=α+βX+γ (其中Y为国内生产总值,X为能源消费量,α和β为待估计的参数,γ为误差项)。
二、数据的说明和处理
    本次分析数据来源为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的相关数据。
本次分析所采用的样本区间主要为1990年—2007年这18年的统计数据。
由于统计年鉴上找到的数据为名义变量,所以在进行具体分析前需先转化为实际变量。我以1990年为基准年,然后按各年的价格变动幅度进行调整,使“国内生产总值”这一以货币为单位的数据最后统一为按基准的价格水平表示的数据。

表3-1 1990年—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量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
1990 18668 98703
1991 21719 103783
1992 26089 109170
1993 31761 115993
1994 40042 122737
1995 53526 131176
1996 67759 138948
1997 79203 137798
1998 87720 132214
1999 93770 133831
2000 101883 138553
2001 112268 143199
2002 125064 151797
2003 138373 174990
2004 158647 203227
2005 185557 224682
2006 215265 246270
2007 245482 265583
用Eviews软件建模,将数据输入建立工作表并打开,进行OLS估计。
模型估计的结果可表示为Y=-105583+1.336X
                         (-7.96) (16.24)
R²=0.942812,DW=0.259789,T=18,(1990-2007)
结论:从OLS估计中,我们可以看到解释变量与常数项都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可决系数R²=0.942812,修正的可决系数为0.939237也较高,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且由β=1.336可以得出,能源消费总量每增加1万吨标准煤,国内生产总值就增加1.336亿元。
三、进一步的模型建立
通过以上模型得出的结论,我们可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量之间的确存在着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且该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又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概念认为环境变量同经济变量存在着一种倒“U”型曲线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进一步假设存在模型Y=α+βX+σX2+γ,再次进行OLS估计。
模型估计的结果可表示为Y=-213517.7+2.655X-(3.66E-06)X2
                         (-4.10)   (4.25)   (-2.13)
R²=0.956082,DW=0.484328,T=18,(1990-2007)
结论:通过查表可得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情况下t值都通过检验,且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开口向下的一元二次方程。
经济意义检验:由开口向下的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看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经济总量会随着能源投入的增长而增加。但当经济发展到了一定时期,即当经济需要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时,一味地以增加能源消耗所带动的经济增长率将会下降,也就是说在中国对于那些高能耗的产业将在未来会逐渐得到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即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变。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有可能带来规模经济和结构效应,这一点将在以下低碳经济模式下有关经济效应分析中具体展开。

第四章 低碳经济模式下的经济效应分析

第一节 低碳经济模式的性质分析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张坤民等,2008)。低碳经济的基本特征也决定了它具有以下性质。
 一、能源利用的高效率性
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低
碳经济的建设与发展,能有效地实现资源的减量化投入和高效率使用,从而大大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生态环境的弱胁迫性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对环境的依赖性强,从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当然,同时也加剧了资源的消耗、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将会占用更少的资源及生态、环境要素,从而使得经济快速发展的 同时对环境、资源、生态要素的压力也大大降低。
三、行业的高标准性
低碳经济要求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制度创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因而对于行业标准由原先单一的经济标准,转变为经济标准、生态标准和环境标准并重,大大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和产业标准。
四、经济发展的强带动性
低碳经济的兴起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带动作用,而且产业之间及企业内部的关联性也将加强,从而推动了产业协作与和谐发展。“低碳农业”、“低碳城市”、“低碳生活”、“低碳技术”成为当下经济领域的热点话题。
五、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能有效地实现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双赢,同时由于产业结构的升级与技术的创新也大大提高低碳产业的竞争优势,这样就保证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二节 低碳经济模式的经济效应分析
     “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要依靠政府出台政策引导社会资金转向节能减排和新能源产业,也需要企业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科技创新,更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参与,改变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低碳潜力。而“低碳经济”的发展也会对社会和经济的各个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低碳经济可以获得规模经济与结构效应
低碳经济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也就是说低碳经济具有强带动性,如果在一定区域内有相应的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这将大大加强企业间的关联性,实现规模经济,获得规模效益,从而推动了企业及产业协作与和谐发展。
其次,低碳经济可以带来结构效应。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要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制度改革推进经济低碳发展,即实现资源的高效率使用和污染的最小化,实现专业化和规模化。而根据产业经济学原理,调整产业结构会产生一种“结构效应”,即不需要增加任何要素的投入而只是调整其配置的方向,就会产生比原来更多的产出。
二、低碳经济可以促进绿色税制的建立
美国在2009年5月21日通过《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英国也在2009年7月15日公布《低碳转型发展规划》,这些都足以证明全球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视,更可看出政府在其中所做的努力。在金融危机和全球变暖的双重压力下,各国纷纷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战略性的选择,我国政府也不例外。早在2007年,胡锦涛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就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当然,低碳经济的发展也会对政府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对政府税收的影响,发展低碳经济必将加速政府绿色税制的建立。虽然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早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国家就开始采取税收手段,即绿色税制保护生态环境。如法国、英国、美国等征收二氧化碳税、水污染税、垃圾税、硫税等。但绿色税制是一套规范的、系统的、具有环保特征的税收制度安排。即使有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绿色税制,但就全球而言,大多数国家在税制框架中虽然包含了一些绿色税种,如资源税、消费税等,但在设计、征收与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政府和公众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绿色税制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随着发展低碳经济为主题的热潮在全世界席卷开来。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以及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建立绿色税制,可以有效促进低碳经济行为的展开,促进资源环境保护,是实现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因而,发展低碳经济必将促进政府税收体制的创新与改革。
三、低碳经济催生低碳金融创新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低碳能源系统、低碳产业体系的建立以及低碳技术的开发,也需要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由于资助减排项目和建设相关基础设施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新的产业将会应运而生。为了管理和转移相应的风险和成本,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将必不可少。这时,创新发展低碳金融便是一项必然的选择。在前不久举行的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也把低碳金融的创新与发展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了讨论,这也为未来各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四、低碳经济推动节能减排
我们所谈的低碳经济不是以单纯的碳减排为核心,而是以节能减排为核心,重点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环境质量的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大多数国家在推进新能源等技术研发的同时,也同时兼顾到了传统工业生产能效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对其加以低碳改造,开发适合各国国情的能源和环境新技术、新工艺、重大装备,为发展低碳经济打下良好基础。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必将推动新能源技术、清洁煤技术、节能降耗等战略性技术的研发和储备,从而大大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实现新能源的开发,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
五、低碳经济推动低碳生活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低碳”概念的逐渐推广,低碳正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项原则: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理念,也正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标准。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农村(农业)等这些倡导人们以节能减排的方式工作和生活的词汇,已经逐渐为人们所熟知。为了缓解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带来生态环境的改变,一些企业和个人已经开始尝试为碳排放量买单。先计算自己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再支付相应费用用于植树等环保项目从而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这就是为碳排放量买单的方式。当然,目前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经济实力为自己的碳排放量直接“买单”。其实,低碳生活就是提倡借助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把生活耗用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保护地球环境不再持续变暖。对普通市民来说,平时注意省电、省水、垃圾回收以及低碳出行,就是积极实践低碳生活。

第五章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挑战
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已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全球金融危机促使世界经济加速向低碳化深入 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实现全球减排目标、促进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低碳经济的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兴起正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必将引发世界一场新的革命和浪潮,对世界经济社会和国际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苏瑾,2007)。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重要的经济转型期,中国经济自身发展迫切需要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发展低碳经济,以寻找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成为一个现实的选择和突破。但中国目前发展低碳经济也存在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一、发展阶段的挑战:产业结构导致我国“高碳”特征明显
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而当前我国又处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当中,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阶段,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问题难以回避,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一大制约因素。
二、能源结构的挑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约束低碳发展
    “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一次能源以煤为主是未来中国能源供给的基本面。2007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69.5%,根据中国的能源资源条件、开发情况和供需变化,中国煤炭的生产和消费在未来还会继续增长。
三、技术和资金的挑战:科技水平和资金投入制约低碳发展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因素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而发达国家却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正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而我国受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在这方面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单宝,2009)。
四、减排任务的挑战:中国面临强制性减排的压力
虽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过去的10年中暂时没有强制性减排的任务,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量的持续增长,CO2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国际能源机构已经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耗和CO2排放将在2010年左右超过美国。因此国际社会要求中国参与温室气体减排或限排承诺的压力与日俱增。

第二节 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经验
         由于不少发达国家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因而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以及所取得的绩效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一、法律、规章的制约作用明显
以法律、规章的形式把“低碳化”的要求和一些具体措施硬性确定下来,使其具有强制性,这种措施的实际效果比较明显。如日本政府将新能源的开发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不仅制定了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目标,还遵循法治原则,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强制性法律、法规和政策,为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提供支撑。2007年9月,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施瓦辛格签署了美国首个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法案。根据法案,加州将于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5%,使其达到1990年的水平。到2050年,加州再将温室气体排放减少80%,使其低于1990年的水平,即相当于减少排放1.73亿吨的二氧化碳。美国众议院在2009年6月26日晚以219票对212票的微弱多数,艰难通过具有重大意义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这是美众院第一次就温室气体通过立法。
二、经济上的惩罚、激励和引导措施也有很大意义
不少发达国家采取了强制性与激励性互为补充的政策手段,力争从各个方面推进并不断完善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政策引导和信息引导的作用也十分巨大。如日本政府对新能源政策信息面向社会全面公开,并通过各种媒体做公益广告,向国民普及新能源知识。为了提高国民利用新能源的意识,政府从娃娃抓起,面向公众,建立新能源公园。日本新能源公园不但具有示范作用,而且其本身也是新能源开发综合试验基地(Koji Shimada等,2007)。
三、以低碳经济理念引导产业规划布局,推动低碳产业体系建设
德国采用产业转移与新能源开发措施,使鲁尔区等“钢铁中心”逐步变成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经济”产业相结合、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经济区。在鲁尔工业区的关税同盟区,已发展成工业遗产创意产业园。日本也在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将低碳经济理念融入城市规划设计,以解决由于城市规划布局不当而带来的热岛效应。

第三节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性分析
        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的解决,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即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减缓气候变化(庄贵阳,2005)。因而,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从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经验也可看出,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的努力与配合。从政府层面来看,需要承担相应的减排责任,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保证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也应同国际社会一起合作就碳减排达成共识;从企业层面来看,需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减排义务,在生产、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个人层面来看,气候变化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提倡“低碳生活方式”,从生活的各个细节开始,选择能耗相对较低的消费方式。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经验,我认为我国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低碳政策先行,辅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建设规划
政府应该建立碳排放监测管理体系, 研究制定激励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措
施,逐步建立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和考核体系;研究并建立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机制和法律法规保障体系,适时制定低碳经济促进法。
我国应根据各地区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经济特点,并依据低碳经济发展的不同内容和目标选择若干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进行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以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还需要将低碳经济发展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规划中去,特别是要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低碳经济发展的区域模式和产业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还应该从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出发,鼓励发展新能源。探索新思路, 逐步调整目前重工业化的工业结构和改善“高碳”特征明显的产业结构。政府应在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减免税收等举措,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通过发展低碳技术,逐步转变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结构,逐步向低耗能,新技术,高效益的产业结构发展。有效的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将太阳能等无污染的可再生资源逐步应用到城市建设中来,在建筑设计中多多采用太阳能采光照明技术,在建筑材料的运用中,鼓励使用污染小的新材料,在城市基础建设等方面真正建设好低碳城市,发展好低碳城市。
二、企业:以结构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推进低碳经济
以结构创新推进低碳经济。淘汰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产业,抑制过剩产业,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应注重向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变和发展,努力抢占未来经济竞争的制高点,逐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以科技创新推进低碳经济。科技创新是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和资源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企业应加大对发展低碳技术的资金投入和支持。要加快发展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瞄准低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技术,积极开展研究开发和示范工作,建立低碳技术研发中心。应加强与国外企业关于低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上关于低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技术的交流,尤其是要加强与发达国家在低碳能源技术方面的交流合作。
以管理创新推进低碳经济。企业要将低碳经济的理念融入企业管理和经营中。完善各个行业和各种主要工业产品的能源效率标准,建立各行业、企业碳排放标准。在行业、企业之间逐步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机制 ,用经济手段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在低碳经济发展方向确定的情况下,企业应该尽快实现从传统发展模式向低碳发展模式的转变。
在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企业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也必将面对来自投资人、雇员和消费者等方面的压力。当然,低碳也给企业带来了机会和新的市场,结构、管理的创新和科技的进步将使企业可以在减排的同时提高效率、增加盈利。
三、个人:提倡低碳生活方式,以消费方式和观念更新推动低碳经济
    目前基本上全球社会都参与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便旨在让全球社会民众了解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为全球开展低碳生活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不久,将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也提出了“低碳世博”的概念。“低碳出行”、“低碳城市”等一系列概念的提出与普及必将对社会大众从根本上理解和践行低碳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其实,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政府和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观念和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在日常生活中从点滴做起,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以及垃圾回收和低碳出行,积极提倡并实践低碳生活。

第六章 结论

本文在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及相关的实践成果后,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索了低碳经济模式下可能带来的一系列经济效应,最后结合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主要的研究成果有:
1.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立以及相关数据的分析验证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即当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一定时期,需要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时,一味地以增加能源消耗所带动的经济增长率将会下降,需要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逐步淘汰高能耗的产业,即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变。
2.通过对低碳经济模式的性质分析,探讨了低碳经济模式下带来的一系列经济效应,也从理论方面论证了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3.通过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分析以及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相关经验的总结,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参考。即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及个人的参与和配合,以政府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个人为基础,共同合作发展低碳经济。
虽然本文用计量经济学进行数学建模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进行实证分析比较直接、客观,但由于目前对低碳经济的衡量并没有标准化的数据指标,这使得搜集相关数据具有较大的困难性,笔者在文中对发展低碳经济必要性的论证也主要以能源消费量与国内生产总值这两项数据为基础,可以看出对低碳经济必要性分析所采用的衡量指标仍不够全面。应进一步考虑和研究其他经济指标在此模型中的适用性,这些不足之处也将是笔者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之一。
低碳经济已成为目前学术界的热门话题,而中国一直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大国,当前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承诺减排或限排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因而未来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可以放在对我国各行业的排碳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方面,这有助力于我国政府建立相应的碳排放监测管理体系, 研究和制定激励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及财政措施,缓解减排限排压力。

【参考文献】
[1] 张坤民,等. 低碳经济论.[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2] 邢继俊. 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政策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9
[3] 刘兰翠. 我国二氧化碳减排问题的政策建模与实证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 .
[4] 庄贵阳. 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 [气象出版社]. 2007:6~15.
[5] 陈文艺.关于中国低碳城市及其营建的初步研究[D]. [苏州大学].2009
[6] 庄贵阳.低碳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J].[世界环境].2008,(2):34~36
[7] 庄贵阳. 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 2005,8(3):79~87.
[8]  苏瑾,赢余.低碳经济的成长[J].[世界环境].2007,(4):32~34.
[9]  邢继俊,赵刚.中国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J].[中国科技坛].2007,(10):87~92.
[10] 谢军安,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思路与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 2008,(12)
[11] 单宝. 解读低碳经济[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01):75~78 .
[12] 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 [发展研究]. 2009,(02):23 ~25
[13] 于天飞. 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2007 .
[14] 于娟. 碳税循环政策在农村 能源结构调整中的作用[D]. [复旦大学].2007
[15]中国统计年鉴[M].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 2007,1(1) .
[17] Reijnders L. A normative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resource choice an d  recycling[J].[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00, 28 (1-2) :121-133 .
. 1995, 110 (2) :353-377 . 
.2009,(9):6~7
. www. worksm anagement.co.uk February 2008
[21] TCG Promotes Low Carbon Economy Report in China[EB/OL]. www.ccr.com.cn, 2009-02-6/2009-02-16
.2007
[23] Grossman G M,Krueger Alan B.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R].NBER Working Paper No.3914.
.Energy Policy,2005,(33):1643~1659.
.Energy Policy,2005,(33):1723~1743.
.Energy Policy, 2006,(34):2113~2122.
.Energy Policy,2007,(35):4688~4703.

致谢


从2009年12月份开始投入论文的工作,至今年的5月,半年的时间,我的论文从一片空白,到现在得以完成,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了,首先要感谢程芳芳导师,因为我的论文是在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写论文的过程中,程老师对我论文写作的方向和框架给予了许多有用的指导和建议,并对我的论文初稿进行了逐字批阅,指出其中的谬误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当然,论文的顺利完成,也离不开其他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正是由于你们在我写作过程中不断指出有关我论文可以改进的地方并及时给予我相关建议,才使得我的论文可以得到不断地完善。衷心的感谢你们!
最后,我要向我的母校—浙江科技学院致敬,感激您的悉心栽培!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