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1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 3
第二章 文献综述 4
第一节 早期国内外对于宁波帮的研究 4
第二节 近期宁波帮的研究 5
第三节 总结 6
第三章 宁波帮的概况 7
第一节 宁波帮的产生背景 7
第二节 宁波帮的发展历程 8
第三节 宁波帮的经营特点 10
第四章 宁波帮的精神和成功之道 11
第一节 宁波帮精神的产生 11
第二节 宁波帮的成功因素 11
第五章 宁波帮对现代宁波经济的启示 15
第一节 人才的培养和保障 15
第二节 继承和发扬宁波帮的开拓创新精神 16
第三节 弘扬诚信精神 17
第四节 克勤克俭、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17
第五节 扩大宁波的对外开放 18
第六节 完善金融制度 18
结束语 19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1984年8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北戴河听取当时的国务委员谷牧汇报宁波的情况时,注意到相对于广东、福建籍的华侨华人而言,海外“宁波帮”人数虽然不多,但层次较高,小平同志当即指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并决定派对外经济贸易部顾问卢绪章到宁波,帮助搞好对外开放工作和发动“宁波帮”工作。
小平同志的这一谈话具有极大的号召力,极大地鼓舞了宁波人民和海内外的“宁波帮”,成为宁波市“搞好对外开放的战略思想和长期的指导方针”。这一谈话,既表明他对宁波建设和发展的极其关心,更是对“宁波帮”的重视和肯定。
历史上的“宁波帮”,是指旧宁波府所属鄞县、奉化、慈溪、镇海、定海、象山六县在外埠经营的商人,以血缘姻亲和地缘乡谊为纽带联结而成的商业群体。而现代意义上的“宁波帮”所指更为宽泛:在地域上,除旧属六县外,还包括余姚、宁海;在行业上,不仅仅局限于商人,而是泛指在外埠从事一切活动(包括活跃在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 的宁波籍人士及其后裔。邓小平所说的“全世界‘宁波帮’”,乃是指海内外所有宁波籍人士。
“宁波帮”崛起于明朝天启、万历年间,鼎盛于五口通商之后,本世纪又再度称雄于海外。他们不怕苦、敢冒险、敢为天下先、求实而乐于探索,他们以其强烈的创业精神与杰出的经营能力抒写了中国商业史上的百年辉煌,至今仍活跃在海内外而名闻遐迩,甚至有人给予宁波帮“无宁不成市”的评价。据统计,至今仍有73000多宁波籍商人分布在世界64个国家和地区,加上他们的后裔,总人数超过30万。然而,更令人瞩目的是“宁波帮”质量。他们中不乏工商巨头和世界级的名流,如包玉刚、董浩云、王宽诚和邵逸夫、陈延骅、曹光彪、李达三、孙忠利等。在香港的十大富豪中,“宁波帮”曾经占有三席;在为数不多的“世界船王”中,“宁波帮”也占有二席。他们不但拥有巨大的财富,而且具有不可等闲视之的社会活动能力和政治能量。总之,“宁波帮”的人数虽不及“潮汕帮”和“福建帮”,但实力和能量却非同小可。
二、选题意义
在中国漫长的现代化历程中,宁波帮作出的特殊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其主要表现在大上海的崛起和香港的振兴。在当年的上海,宁波商人达5万多,涉及外贸、内贸、服务、金融、航运、工矿等领域,其中被称为商界名流的达450余人,占上海商界名人总数的四分之一,宁波帮长期位居上海商会的领导地位,并成为江浙财团的支柱和核心。他们创造了50个中国第一,特别是在金融、航运、外贸、民族工业等方面,绝对居于“王者”地位。
20世纪60年代之前,香港并非繁华之地,它的腾飞,宁波帮功不可没。以1967年宁波旅港同乡会成立为标志,众多宁波人开始在香港各个领域崭露头角,并迅速在各个工商领域施展才华,占据“首领”地位。比如厉树雄、陈廷骅、曹光彪等在纺织业,包玉刚、董浩云等在航运业,丘德根、邵逸夫、袁仰安等在影视业,李达三在酒店业,等等。包玉刚、董浩云、邵逸夫等,成为世界级工商巨子。
随着老一代宁波帮故去的故去,退休的退休,尽管其财产大都由他们的后代继承着,但21世纪新一代宁波帮在工商界的地位大不如前;而改革开放后从宁波到香港和海外的甬籍人士,尽管有的人在个人创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作为一个商人群体,则还相当弱小。因此,新生代宁波帮作为一个商帮,其影响力无可争议地正在下降,如果与他们的前辈相比,就更加如此。所以,对宁波帮的研究已是刻不容缓,继承和发扬宁波帮精神亦是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结构
本文将着重研究宁波帮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成功的原因,从中得出启示,以解决现代宁波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诚信的缺乏,创新观念的淡薄,等等。
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一、前言
1、 选题背景和意义
2、 本文的研究结构
3、 本文的研究方法
二、 文献综述
1、 早期国内外对于宁波帮的研究
2、 近期宁波帮的研究
3、 总结
三、宁波帮的概况
1、宁波帮的产生背景
2、宁波帮的发展历程
3、宁波帮的特点
四、宁波帮的精神和成功之道
1、宁波帮精神的产生
2、宁波帮的成功因素
五、宁波帮对现代宁波经济的启示
1、人才培养和保障
2、继承和发扬开拓创新精神
3、弘扬诚信精神
4、克勤克俭的创业精神
5、扩大宁波的对外开放
6、完善金融制度
六、结束语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的主要思路是:宁波帮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成功因素→启示,基本上是按照这样的逻辑进行文章的写作。
本文是基于历史基础上的分析。因此,总的研究方法为历史文献研究和实例分析相结合。具体的来说,将采用以下的方法:
1.历史文献分析法:主要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来支持论文的研究,其中包括院系图书馆、校级图书馆以及浙江图书馆的藏书和期刊;电子期刊的全文检索;英特网的搜索引擎;各大专业网站等等。
2. 运用统计年鉴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分析。
3. 采用综合法进行分析,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分析。
第二章 文献综述
历史上的“宁波帮”被理解为祖籍宁波一带(即旧宁波府所辖鄞县、奉化、慈溪、镇海、定海、象山6县)在外埠经营,以血缘姻亲、地缘乡谊和业缘行
为为纽带联结而成的商人群体即宁波帮。而现代意义上的“宁波帮”所指更为宽泛:在地域上,除旧属六县外,还包括余姚、宁海;在行业上,不仅仅局限于商人,而是泛指在外埠从事一切活动(包括活跃在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 的宁波籍人士及其后裔。
“宁波帮”形成于明末清初,属中国近代十大商帮的后起之秀,尤其是19 世纪下半叶以来,宁波帮迅速壮大,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经营才能称雄于中国工商界达半个世纪,以至蜚声中外,为世人瞩目。
第一节 早期国内外对于宁波帮的研究
短短半个世纪,宁波帮从初步形成到鼎盛,扩展迅猛,其影响力更是不容小觑,至今仍活跃于世界舞台上。随着越来越多的宁波商人在世界舞台上活跃,宁波帮更是被越来越多的世界人民所熟知。
一、国外一些学者的研究
20 世纪30 年代初,日本的森次勋在《上海财阀之鸟瞰》中也提到宁波帮是近代新兴商业行业的开拓者。
40 年代以后,香港钟树元的《江浙财团的支柱——宁波帮》对江浙财团的分析中也认为宁波帮是“江浙财团的支柱”
日本学者根岸佶在1953 年出版了《中国的行会》一书,他认为,宁波帮是乡党观念异常强烈的乡帮,它把局部的乡谊联系到同省毗邻的地区以至整个浙江省在上海人的范围,形成“大宁波帮”。同时,对上海的四明公所、四明医院等宁波商人为同乡解决就医、就学问题做了介绍。1967年9月,西里喜行在《东洋史研究》上发表了《清末的宁波商人》,认为上海的钱庄业主要是宁波帮和绍兴帮,而宁波帮钱庄的实力又超过绍兴帮,宁波商人成为上海外商银行、洋行主要的“买办后备军”。
1949-1978年间,美国学者苏姗•曼写了《1750~1880年宁波的金融势力》,登载在威尔特编的《中国社会的经济组织》上。不久又发表了《宁波帮和上海的金融势力》。
二、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
早在20世纪初,就有工商界、学术界的学者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杨荫杭撰写的《上海商帮贸易之大势》(1906),徐寄的《最近上海金融史》(1926)等都记述了宁波商人的活动。
30年代,冯薰的《论宁波过账制度与现水之利弊及其改良办法》,对宁波工商人士在金融业中所实施的过账制度配现水的利弊做了分析。
1933年,商务印书官出版了姚公鹤的《上海闲话》,书中也谈到宁波工商人士的情况,认为宁波商人最初聚居在上海南市,商业金融经营活动以南市为中心,“南市内外咸爪街尽甬人字号,如在宁波”,并对汇丰银行的买办宁波人王槐山做了介绍,认为王槐山是“第一任汇丰之买办,声名乃亦洋溢于沪上矣。”
第二节 近期宁波帮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 宁波帮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宽,研究资料增多,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研究论文明显增多。
一、宁波帮的发展历程
夏炳章在《历久不衰的“宁波帮”》(1998)中讲述了宁波帮发展的三个时期:肇始—壮大—鼎盛以及其从国内走向世界的创业过程。
陈依元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上发表了《历史上的区域开放与宁波帮崛起》(2006),认为:“宁波帮萌芽于古代、崛起于近代、辉煌于现当代,其发展历程包括古代宁波帮、近代宁波帮和现当代宁波帮三大阶段。”主要将宁波帮的发展轨迹分成三个阶段:明清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五口通商”后近代宁波帮正式形成并迅速发展阶段,民国时期近代宁波帮的鼎盛阶段。
二、宁波帮精神
宁波帮之所以迅速崛起,除了历史原因之外,最重要的是宁波人的文化心态和人生态度。宁波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浓郁的浙东文化氛围,养成了宁波人特有的性质,形成了有名的宁波帮精神。
於贤德在(2004)《论“宁波帮”精神财富的巨大意义》中阐述了“宁波帮”精神财富形成的基础:河姆渡文化,浙东学派“经世致用” 的学风从思想理论上奠定了宁波人开放务实的人生态度;靠山面海的地理环境、江南的自然气候培养人们具有讲和谐、喜安定、肯牺牲的文化心态。其开拓创新、诚信为本的精神造就了宁波帮的成功,对于宁波现代化建设更是具有现实意义。
三、宁波帮的成功
陶云飞,孙善根和鲍展斌(2002)着重研究了宁波帮成功崛起的因素。宁波帮之所以迅速崛起,就在于宁波商人敢于冒险,创新意识强烈,诚信为本上以及克勤克俭、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特别是对于现在的市场经济而言,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诚信意识薄弱;人情观念淡薄;奢华成性;等等,都迫切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宁波人的优良传统。
夏炳章(1998)认为宁波商人在上海总商会中的绝对领导促进了宁波帮在上海的经济发展,最后称霸商界。宁波帮之所以历久不衰。还因为在外经商的宁波人重乡重情,同乡扶助观念特别强,能风雨同济,共同抵御经营风险。
宁波帮的成功,无疑为后人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对现代经济的发展存在着重要的借鉴作用。费国良,丁耀明(2002)在《论宁波帮经营观念及其对宁波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中把宁波帮的经营理念归纳为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承传文化、坚守诚信; 二是运筹帷幄、求实务本;三是审时度势、勇于创新;四是崇尚教育、造福桑梓。从而得出了其对宁波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1、在继承宁波帮文化精神的传统基础上, 弘扬诚信精神;2、在继承宁波帮的开放思想的基础上, 扩大宁波的对外开放;3、在继承宁波帮创新思想的基础上, 不断提升创新意识;4、在继承宁波帮的重视教育的思想基础上,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徐定宝(2004)在《论宁波帮对科技进步的历史贡献及现实影响》中指出,激发当代海外宁波帮对祖国科技事业发挥更大作用时,需要重视几个问题:其一,大多宁波商人为教育提供“硬件”持而缺少“软件”资助;其二,在宁波地区创办的企业中缺少高科技型;其三,新一代宁波帮人士自小在海外长大,缺少对宁波的了解。
第三节 总结
随着老一辈宁波帮人士的退休、故去,新一代的宁波籍企业家开始在世界舞台上闪耀着属于他们的光芒,为持续宁波帮的辉煌,为借鉴宁波帮的成功,越来越来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宁波帮。本人欲在前人先辈们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宁波帮的发展历程,成功因素,从而提出自己对现代宁波经济发展的几点启示。
第三章 宁波帮的概况
第一节 宁波帮的产生背景
民
谚说:无宁不成市,阿拉(我)宁波人做生意头子活络,不管是千里路,不管是万里路,只要有市面,都有宁波人。
在上世纪,在中国,有十大商帮,而这十大商帮中,“宁波帮”是一大劲旅。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人做过一次调查,旅居上海的外来移民中,以广东人和浙江宁波人最多。在这些移民中出现的有影响的工商界人物,广东帮占一成,其他各帮占两成,而宁波帮占了七成!宁波帮在工商业、金融业等领域不但影响了江浙、上海的进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影响了中国工商业、金融业的进程。
所谓宁波帮(又称“宁波帮”或“甬帮”),泛指明清以来宁波府所属鄞县、奉化、镇海、慈溪、象山(南田)、定海等6县旅居外埠的宁波人,在从事商贸活动中所形成的商人、企业家群体,其依托组织是具有浓厚地域性特色的同乡社团。它的孕育、发展是以当时区域开放及海外贸易的兴起、兴盛为大背景的。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居全国大陆海岸线中段,有众多的优良港湾,从宁波港启航,商船可借助海潮和风力往来南北,是我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的出发港,在秦代商贸活动已相当活跃。
唐代明州商帮以张支信、李邻德、李延孝、李达、詹景全等为代表,据史书记载,他们曾分别率领商帮从明州(今宁波镇海)出发,赴日本进行商贸活动,而日本的遣唐使节、留学生及高僧等也从宁波口入唐。五代时吴越国也积极发展海上贸易,史载“航海收入,岁贡百万”。此时的明州港成为吴越国的主要贸易口岸,当时的明州商帮以蒋承勋商船、盛德言商船等为代表。北宋时,除了与日本继续交往外,与朝鲜贸易十分频繁,专设高丽使馆,沿途设有“航济亭”、“高丽亭”,接待朝鲜的使者和商人。往来中日间的明州商帮以米仁聪、曾令文、周文德、周良史、王满、卢范、潘怀情、孙忠、尧忠、张仲、李先等人为代表。南宋时,又与真里富(今柬埔寨)、占城(今越南)、阇婆(今印尼)、大食(今阿拉伯)等国进行贸易往来。元时,设庆元(今宁波)市舶提举司,直隶中书省,海运事业非常兴旺。至明清时期,较长时间里实行海禁,宁波的合法海外贸易一度停滞,但走私商贸活动仍非常活跃。清代康熙23年开放海禁以后,宁波海外贸易有所复苏,外轮云集甬港,甬商也频频涉洋通商,支撑早期宁波帮发达的支柱之一沙船贩运业也于此时期蓬勃兴起。
第二节 宁波帮的发展历程
宁波帮萌芽于古代、崛起于近代、辉煌于现当代,其发展历程包括古代宁波帮、近代宁波帮和现当代宁波帮三大阶段。古代宁波帮包括以日本与朝鲜半岛为主要贸易对象的唐代、五代吴越时期以及北宋的明州商帮,构成宁波帮发展史的萌芽阶段,也可称为“前宁波帮”。若没有明州商帮的产生,也就没有后来近代宁波帮的诞生。宁波帮的三个发展阶段如图4-1所示。
图4-1 宁波帮的三个发展阶段
一、明清时期宁波帮初步形成阶段
明末清初期间,宁波商人在北京及沿江、沿海的城镇发展,在北京的宁波商人,经营的主要行业市药材和成衣。明末宁波籍商人在北京等地经商活动是相对分散的,并无稳固的联系。崇祯年间,宁波的药材商在北京建立起“鄞县会馆”。作为以商人为主的同乡组织,会馆的宗旨为“以敦亲睦之谊,以叙桑梓之乐,虽异地宛若同乡”,其宗旨主要是“建置义园”、“妥厥旅魂”,举办公益事业等。
除此外,清初慈溪成衣商也在北京创建浙慈会馆。清乾隆、嘉庆时期,上海、汉口、苏州、温州、南京、常熟等商业重镇以及江南市镇中的盛泽、双林、南浔等地也纷纷出现宁波商人会馆,如常熟的宁绍会馆(与绍兴商人联合建立的大同乡会馆,类似于晋商与陕西商人联手创建的山陕会馆)、汉口的浙宁公所等。这时的会馆除“叙同乡之谊,联同业之情”外,还研究商务、邀集同业订立行规、团结同乡等。但“会馆之设,肇于京师”,在宁波帮初始形成阶段,其主要活动区域在北京,主要经营行业是药材业与成衣行。同乡会馆同样是区域开放的产物,它促进了宁波帮的形成。
二、五口通商后近代宁波帮正式形成并迅速发展阶段
《鄞县通志》说:“至五口通商后,邑人足迹遍履全国、南洋、欧美各地,财富日增”。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我国,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在此大背景下,宁波商人擅长对外贸易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他们活跃于全国各地,并走向海外。这一时期近代宁波帮正式形成,并跻身于全国著名商帮之列。上海成为近代宁波帮的大本营及走向海内外的中转地,宁波人“帮子携妻游申者更难悉数”,至清末估计“已达40 万人”,其中既有地主、商人,也有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城市居民、苦力者。宁波帮成为来沪经商者中“最有手腕和力量的帮口”之一,还出现了买办商人。宁波帮在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经济中急剧崛起,形成自己的实力地位。基于发展需要,宁波商人在沪按行业分帮,分别建立各业各帮的会馆,如来自余姚的陈淦、慈溪的罗秉衡、鄞县的李汉绶等人创建上海北市钱业会馆,在上海营业的宁波肉业商人创立诚仁堂,宁郡六邑竹业商人建立同新会,宁郡六邑马车漆业商人创立同议胜会,等等。这类小团体具有同乡和同业的双重结构,它以维护帮会利益、互济互助为目的,是宁波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宁波帮不但在上海发展很快,而且在北京、天津卫、汉口、苏州等地的势力也发展迅速。
三、民国时期近代宁波帮的鼎盛阶段
民国时期,由于区域开放,不少从小生长在通商口岸大环境中的宁波商人,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经营理念的影响,善于向洋商学习,或当过洋行买办,敏于接受新事物、善于学习新经商手腕,因而诞生、形成了宁波帮中的新一代商业资本家。宁波帮在上海、汉口、天津等大商埠的势力特盛,宁波帮及上海商帮(其主体是甬籍商人)甚至逐渐取代晋帮与徽帮,执全国商业与金融业之牛耳。上海总商会是一个足以控制本地金融、贸易乃至影响全国商业的商人团体,而20世纪前半期的上海总商会基本上由甬籍商人组成和主事。在汉口商界巨子中亦有不少是宁波商人,如镇海的宋炜臣被称为汉口的头号商人。鄞县的卢鸿沧曾任汉口商务总会首届总理,
不少甬籍商人担任总会第二届至第九届的会董、议董、协理等职务,有的任副会长。在当时的天津商界,势力最大的当数广东商帮与宁波帮,民国时期该市商业中心劝业场一带的不少名店都由宁波商人经营。
这一时期宁波帮主要通过四条途径向全国各地乃至海外伸展势力:一是以金融(从近代钱庄向现代银行过渡)为纽带,伸向各大商埠;二是上海商业总店(总公司)在各地设立分店或联号;三是将经销进口商品或名牌商品的经销网络撒向各地;四是“红帮”裁缝(专为洋人做衣)把服装业发展到各地乃至海外(如海参崴)。
第三节 宁波帮的经营特点
一、经商与实业相结合
宁波帮不仅经营银楼、药材、成衣、海味、木器家具、绸缎呢绒、钟表眼镜、金银首饰等传统行业,同时也从事进出口贸易、南北货运业,还大办银庄、银行保险业、航运业等实业性的工商企业。有书记载, 宁波帮著名的银楼、金店有“物华楼”、“恒利”等;成衣店肆有“复光祥”、“张兴茂”等十余家;钱庄、银行、保险业有:源丰票号、东陆商行、明华银行、中国天一、茂华产物、长城产物等。宁波帮巨贾不仅在旅居地办实业,而且还投资于其他城市的工商界。津门的刘显哉曾以股东身份介入虞洽卿、严信厚、朱葆三创办的宁绍轮船公司和朱葆三主办的舟山轮船公司, 而旅沪巨贾朱葆三在津门不仅设有许多工商业分支机构, 而且还参股津门洋行。
二、官商相依
清末, 朝廷主张以振奋商业为急务。光绪帝亲定恤商政策, 因此,“官商一体”遂成晚清经济发展的奇特现象。继盛宣怀官授津海关道、邮传部尚书, 胡雪岩“破格优奖,赏穿黄马褂”从二品, 朱葆三以三品衔授分省补用知府外, 旅津巨商严信厚、叶澄衷也得之候补道、道员衔。刘显哉祠堂内由浙江巡抚廖寿丰题奉、定海直隶厅同知赵惟嵛遵奉“为二品”题书的巨匾“贞寿之门”,虽然至今仍是待破之谜, 但仍可一窥其与地方官员的通谊关系 。清代,浙江人在天津等地为官的根基很深,宁波商贾借助于浙官特别是宁波、定海籍官员的力量,驰骋商海,左右逢源,成为当地最得势的商帮。
三、充当买办,,与洋商“比附为利”
五口通商后的津门,洋行林立,各国洋商在商界高薪礼聘擅长经营管理同时又负盛名的华商充当其代理人。洋商所相中的多为宁波商贾。宁波人,在洋商的心目中是“浙江人中的特殊分子”, 他们“在勤奋,对大事业的热心和大企业家精神方面较为优秀”。盛宣怀、朱葆三、严信厚、叶澄衷充任买办首开致富捷径,之后严蕉铭、刘显哉同于顺全隆洋行充当买办, 而刘显哉后又为葡商礼聘为洋行经理。定海人在外埠充任买办有史可寻。民国定海县志载:定海旅外之侨商“充任洋行之买办所谓康白度者, 当以邑人为首屈一指”。同时称: 商业,“定邑人侨商以上海、汉口二处为最多,当不下二万人”;工业,“甬人古以工业著, 海通以后服务洋商”;航业,“为岛民所特长, 南北运客载货之海舶, 邑人多营之管理”;邑人经商,“赢则俱利,亏则不损於己,故多满载而归,岛民敏捷,其性然也。”
第四章 宁波帮的精神和成功之道
第一节 宁波帮精神的产生
宁波是商之乡,也是浙东文化的发源地。自汉时的王充开始,就大力强调学以致用;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主张要在实践上下功夫;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浙东学派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主张要学习对现实社会有用的东西,研究学问要和社会实际相结合,反对空洞说教,要活学活用,同时还提出了“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主张工商业同农业一样,都是老百姓的安身立命之本。宁波区域虽然在明末清初以来受到“重农抑商”的思想的禁锢, 但浙东学派开放性的思想和宁波人善于经商的传统相结合, 为宁波区域的商贸文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浙东文化的“工商皆本”和“经世致用”的思想是宁波帮精神形成的文化基础。近代以来, 以商为业、以商为荣成为宁波人普遍的价值取向, 为宁波帮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的重要的社会心理基础。
文脉与商脉水乳交融,浸润了宁波帮的血脉,孕育了宁波帮精神,那就是:开拓创新、敢为人先;克勤克俭、务实进取;以德立业、诚信为本;团结互助、讲求联合(依据“宁波帮”研究会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提炼而成)。宁波帮以其强烈的创业精神与杰出的经营才能书写了中国商业史上的百年辉煌,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仍活跃在海内外。在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迈进的漫长历程中,宁波帮无疑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
第二节 宁波帮的成功因素
宁波帮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历久不衰,力压群雄,成为上海诸商帮的巨臂,主要有4个因素:上海总商会,开拓创新精神,诚信,克勤克俭的创业精神。
一、在上海总商会中有控制实权
上海总商会是控制上海金融贸易和影响全国商业的商人团体,宁波帮能获得较快的发展,称雄商界,一个重要因素是上海自有商会组织以来,基本上由宁波帮掌握着上海商会的实权。他们还通过银业、钱业两工会,控制和影响上海工商界各业工会。1902年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成立,首任总理是慈溪人严信厚,1904年改称上海商务总会,严又继任会长。从1902年—1946年的40余年期间,宁波帮中的一批头面人物在上海商会中任职的有:朱葆三(定海人)、周晋镳(慈溪人)、虞洽卿(镇海人)、秦润卿(慈溪人)、李厚佑(镇海人)、傅筱庵(镇海人)、袁履登(鄞县人)、俞佐庭(镇海人)、盛丕华(镇海人)等人。宁波帮中这些人物能在较长的时间里控制上海商会,反映了宁波帮在上海商界的地位。另一方面,宁波帮在上海经济界拥有相当权力的商会中任职,保护了宁波帮的利益,促经了宁波帮在上海的经济发展。
二、开拓创新精神
宁波帮之所以能闻名于世,与宁波商人富有开拓创新精神有关。所谓创新,即创意和创造性活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组织、管理、艺术等各个方面。开拓创新精神是宁波帮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
宁波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同时又是一个地狭人稠、岛屿林立之地,紧张的人地关系决定了宁波人或外出经商、或下海捕捞,铸就了宁波人
不怕苦、顽强开拓、敢冒风险、善于创新的性格。正因如此,宁波人在“学而优则仕”这一传统影响下,同业对商业巨贾刮目相看,“工商皆本”也正是浙东学派提倡的思想。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西方的工业文明传入中国,更促使了宁波人奔向上海滩、奔向全国各地,或在外地从事各种工商业活动,近代历史上的宁波帮由此而得以形成。当时,善于审时度势、商机敏捷的宁波帮借助于中国对外开放之机,迅速转变观念,充分吸收西方资本主义的经营思想和经营方式,扬长避短,使自己原来的优势产业——沙船业向航运业转变,由钱庄业向近代银行业渗透,并由此在上海滩初步具备了资金优势,使金融资本和商业资本相结合,这为宁波帮在上海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宁波帮又创立了一种以血缘家族为核心,地缘关系为纽带,儒家思想渗透其中的组织管理体制。这种家族同乡关系与现代经济活动有机结合的组织管理体制,具有强大的团队力量和群体互助意识,对外风雨同济、抵御经营风险和各种超经济因素的干扰,对内注重企业内人的组织和管理,力求把中国传统的厚道温情融入制度化管理,使企业管理既有严格的制度约束,又不失人情味,从而增加企业的内聚力。另外,在金融行业,宁波帮还创立了一种独特的信用制度——“过帐制度”,即钱庄对客户的经济往来不支现款,采取划帐的办法,类似于后来新市银行的票据交换制度。富有竞争力的管理体制和经营之道,为宁波帮的经久不衰提供了保障。
三、诚信为本
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是宁波帮迅速崛起、经久不衰并享誉海内外的重要因素。诚、信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美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诚之者,人之道也”。所谓人之道就是以天然之理,诚实无欺地做人做事;做人要有诚心,待人要有诚意,处事则能诚实。与诚关联的是信,立身以诚,处事有信,“立身处事,诚信为本”。宁波帮企业家正是在商业活动中自觉地将诚、信等这些传统文化用于商业经营之中,才能在市场上不断拿出自己的品牌,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诚招天下客,义纳八方财”是宁波帮企业家深信不疑的经营信条,在他们的经营活动中,信誉是立业之本。19世纪末20世纪初,宁波人开设的钱庄,就是以信誉卓著而闻名于世的,人称“信用经商”。历史上宁波有“赊销码头”和“过帐码头”之称,商品买卖多凭信用放帐,大大方便了商品流通,使众多客商都乐于与宁波商人打交道。而宁波钱庄的发达也是同它注重信誉、守信用分不开的。历观近代经济史,宁波帮企业家在创业中无不视信誉为企业的生命,并精心加以爱护。中华化学工业社是旧中国规模最大的日用化学工业品企业,该社自创办之日起即重视产品质量和工厂信誉。该社的创办人、董事长方液仙曾对职工这样说:“我社所以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一是靠社会上的信誉,二是靠产品的优质廉价”,又说:“一支不合格的牙膏出厂,不仅断了买主,而且还会影响全厂的信誉”。因此,他特别重视产品质量和厂誉,在生产管理上设专人分工负责各道工序,层层检验,建立分级管理的制度,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准出厂。中华化学工业社的四大名牌产品——三星蚊香、三星牙膏、三星牌、箭刀牌肥皂,都是在试制过程中,虽然多次失败仍百折不挠,直到确保能达到同类外货质量,方始投产应市,决不仓促上马 。正是因为宁波帮企业家视其信誉为性命,严格把关,这才有了他们协力下创立的一大批驰名遐迩的名牌和一批诸如北京同仁堂、上海胡庆余、天津达仁堂等不少中华老字号。难能可贵的是近代宁波帮还非常重视群体的信誉和形象,为此不牺成本,放弃眼前的经济利益。像1904年天津道胜银行买办王铭槐私自挪用银行库银20万两,事情暴露后,王铭槐被解除职务,一时之间市上议论纷纷,在津宁波同乡孙中英、陈协中、徐企生、周星北等富商,唯恐此事件影响宁波帮以后的信誉,于是就自己掏钱,将所亏之款补齐,以寝此事 。近代宁波帮是一个以血缘家族为核心、地缘关系为纽带,范围广泛,组织松散的商人和企业家群体,同时它具有十分强大的团体力量和群体互助意识,讲究合作,团结互助,风雨共济。如宁绍轮船公司因受外轮倾轧压低票价而发生危机时,宁波同乡会组织“行业维持会”所捐款项,除补贴票价外,还添购了一条新轮;四明银行一遇风潮发生挤兑濒临险境时,同乡所开钱庄、商店家家代为收兑,甚至同乡职工也会自动摸出现洋收兑四明钞票,维持钞信 。又如刘鸿生经营的大中华火柴公司等10多个企业都是在浙江兴业银行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虞洽卿的三北公司也是由于得到四明银行财力支持而发展成为长江下游和沿海航运业中最大的商办航运业集团的,虞洽卿曾以买进旧船加以刷新后向四明银行和浙江兴业银行作抵押借款,他在四明银行债款最高时达300万元,是在四明银行特别关照下度过难关的。正是由于优秀的传统文化——诚、信、义扎根于这一群体中,注重群体内部的诚、信、义,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才使宁波帮产生了强大的团体力量和群体互助意识。这种建立在诚、信、义基础上的团结、合作,为宁波帮的成功打下了基础,成为宁波帮迅速崛起、经久不衰的一大因素。
四、克勤克俭、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克勤克俭、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宁波帮成功的重要条件。勤与俭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重要品质,宁波帮企业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他们勤俭创业,艰苦奋斗,以此作为同困难环境作斗争并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有力武器。宁波帮企业家大多白手起家,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成就自己的事业,正是由于他们的自强不息、强烈的敬业精神,才有了近代宁波帮的辉煌。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近代宁波人教育其子弟的座右铭。在近代宁波帮中,无论是中小商人,还是巨商大亨,都是学徒出身,他们踏踏实实历经筚路蓝缕艰辛创业之苦。被称为“五金大王”的叶澄衷出身贫寒,先后干过油坊、杂货店员、摇过小舢板,后来独具慧眼经营五金业致富 。工商巨子朱葆三,14岁因家境困难,随乡人到上海滩,从学徒开始,工作勤快,并自学了语文、珠算、英语、记帐、商业尺牍和书法,最后成为上海
滩的巨富 。虞洽卿、方液仙、俞佐庭、盛丕华、项松茂等也都是从学徒做起而成为上海滩名人的。“企业大王”刘鸿生青年时担任开平买办时,冒着被柴民乱棍打死的风险,夜行露宿前往宜兴摊销煤炭;“中国化学工业社”创办人方液仙不顾家父的反对,用母亲一万私房钱投资当时新兴的日用化学品工业,几经磨难,终获成功。更为可贵的是宁波籍企业家创业有成后,即使家财万贯,也都能保持克勤克俭,励精图治的创业本色。他们富而不奢,自奉甚俭,洁身自爱,生活上精打细算,力戒奢侈。如曾担任上海商会副理事长的蒉延芳一直自奉节俭,针对抗战胜利后社会上奢侈成风,他积极提倡节俭,反对奢华,其子结婚时,他不办酒席,只设茶点招待。他还自行设计了一种经济实用的男式服装,一时颇为流行,有“蒉衣”之称 。创办中国第一家毛巾厂的陈万运一心扑在企业发展上,生活十分节俭,经常短褐布衣,50岁以后就戒荤茹素,不饮酒,不出入游乐场所,不留私蓄,死后两袖清风,身无衣物,连棺椁丧费都是由“三有“为之安排的。
第五章 宁波帮对现代宁波经济的启示
第一节 人才的培养和保障
一、现代商帮的人才特征及培养模式
与老“宁波帮”相比,现代宁波帮既传承了创业精神、务实精神、诚信精神、协作精神,也表现为顽强的自立意识,开拓创新、善于学习的精神,长于思考、富于机变、善于经营、精于管理的特征,涌现出一大批誉满全国的民营工商企业家,他们在致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加强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注重管理创新和品牌创新,呈现出新一代宁波帮应有的时代特征。
现代宁波帮在发展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要发展中国民族经济,必须提高劳动者素质,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就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宁波帮的崇教风尚代代相传,强调除了重视基础教育外,更应重视应用性的职业技术教育。宁波帮精神不仅影响我国的商业经济,同样也对商业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培育现代商帮人才,不仅需要继续发扬宁波帮的精神,激励更多的学子学习现代商人的品质,而且还要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自创办高职教育以来,我们遵循“以育人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坚持“强实践、重应用”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符合高职教育思想和现代商帮人才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在2002年的第一次人才培养工作会议中提出了以“能力素质为本”人才培养模式;2003 年修订并完善了“四个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的有机结合,课内与课外、学期内与学期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技术应用能力与发展能力相结合,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并以之为指导,不断实践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二、人才保障目标体系的建立
20世纪,宁波的人才处于一种“净流出”状态,宁波的芸芸众生挟带着优异的潜质,跳出了原先封闭的地域,从一个小城走向了上海及各大城市,走向了有可能获得更大交流、开阔更大眼界、注入更新思想、具有更大作为的空间舞台。不容否认,他们以开放的心理和顽强的精神纵横驰骋,挥写了人生灿烂华章,震撼全世界。但是对于宁波本土而言,人才的外流却减缓了经济的发展速度。面对21世纪,宁波亟待形成与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的中心城市相适应的人才资源优势;急需制订实施优秀人才集聚战略,力争把国内外优秀人才最大限度地集聚到宁波。
为振兴现代宁波经济,宁波应该继续响应邓小平同志的号召,将全世界的“宁波帮”人士动员起来,全面介入宁波的建设,催发其巨大的能量。另外,宁波还必须吸取20世纪人才“净流出”的历史教训,构建起完整的人才保障目标体系,优化人才培养和创业的环境,加大对人才工程的投资力度。
第二节 继承和发扬宁波帮的开拓创新精神
宁波作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改革开放近30年来,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市地位不断上升,2006年市内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2874.44亿元,经济总量占浙江省的五分之一;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221188万美元,财政收入660.14亿元。
表8-1 2006年浙江省与宁波市的主要经济指标
生产总值(亿元) 财政收入(亿元) 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浙江省 15742.51 2567.66 13914686
宁波市 2874.44 660.14 4221188
宁波市数据来源:宁波统计年鉴 2007:74、94、346
浙江省数据来源:浙江统计年鉴 2007:10、12、22
但宁波经济发展隐藏着危机、面临着挑战:如创新精神渐趋缺乏等。如今,“无宁不成市”已成为历史,不但国内、国外市场上很难见到宁波人,就连宁波的市场上宁波人也越来越少。以轻纺城为例,4000多只摊位的1万多名经营人员,外来经营户就占了三分之一以上。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创新观念淡薄,“小富即安“思想严重,居安不思危,缺乏吃苦耐劳和敢闯敢冒精神,总认为“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固步自封,骄傲自大。
所以,在继承宁波帮创新思想的基础上, 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就成了发展现代宁波经济的当务之急。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制度创新力度, 通过政府管理制度创新使经济环境得到优化, 吸引国内外资本的进入。二是借鉴宁波帮的企业集团、资本经营、联锁经营和行业管理等管理制度创新经验, 强化管理制度创新。要不断总结企业改革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新城区管理的运行中引入市场机制, 运用现代管理手段进行创新。同时还要重视对企业家的培植, 重振宁波帮的雄风。三是借鉴宁波帮重视技术创新的经验,加强行业管理,使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在法律、法规上与世贸组织接轨,并激励、引导以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第三节 弘扬诚信精神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发扬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增强感染力”。他指示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诚信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诚信是人际关系的亲和力和促进事业发展的内动力,更是被我们的先人&md
ash;—宁波帮企业家证明能产生强大作用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诚信程度在不断地下降,主要表现在:1.政治生活中的缺乏诚信。政府部门的诚信意识不够强,信息透明度不高,朝令夕改,有法不依,甚至失信惩罚机制、失信处罚条例等一系列的信用配套机制根本没有建立。2.经济生活中的缺乏诚信。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普遍存在财务信息失真,履约率低,拖赖债务,抵押担保信用差等现象,假冒伪劣商品更是充斥市场,严重危害着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3.人际关系中的缺乏诚信。个人诚信意识薄弱,个人交往中的诚信缺乏损害了人机关系的和谐,致使人情淡薄。诚信欠缺现象的严重存在,影响了宁波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成为制约宁波经济发展的瓶颈。
所以,现代宁波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继承和发展宁波帮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我们必须在继承宁波帮文化精神的传统基础上, 弘扬诚信精神。在市场经济下,既要强调“法治”精神,又要结合“以德治国”;在全社会范围内, 进行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强化“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二要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体系, 以制度约束失信行为, 使失信者的行为付出经济上的代价。三要进一步完善信用法律体系, 通过建立信用档案体系、公示企业信用登记的方式, 以改善投资环境, 打造“信用宁波”, 使宁波区域与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接轨。
第四节 克勤克俭、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在宁波帮克勤克俭、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激励下,宁波人民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在经济建设中取得了丰硕成果。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宁波人“想过千方百计,说过千言万语,走过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才换来了今天宁波经济的大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克勤克俭、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今天也有部分衰退:部分官员忘记了身为人民公仆的责任,却大肆享受着纳税人的钱;一些企业特别是部分中青年的企业没有尝过创业的艰辛,只知享受,根本没有克勤克俭的创业精神……所有这些都成为了现代宁波经济发展的隐患。宁波经济要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在现有物质生活的基础上,牢记先人的经验,继承和发扬宁波帮的克勤克俭、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第五节 扩大宁波的对外开放
五口通商后,宁波人审时度势,充分利用身处当时中国对外开放前沿地带的地理条件和长期对外贸易的先天优势,抓住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捷足先登,纷纷涉足新型行业,特别是对外经济活动,从而促进了宁波帮的近代化进程。
我们要继承宁波帮的对外开放思想, 利用宁波区域在历史上的开放性、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优势重组和加入世贸组织对未来宁波发展的契机,以“大宁波”的开放意识开展甬沪合作、甬港合作。在发挥具有宁波特色的宁波港、宁波帮、宁波装、宁波景、宁波菜五张名片的作用时, 特别要发挥宁波港和海外宁波帮两大优势。一是通过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来发展宁波的港口经济,学习借鉴新加坡、香港在港口管理模式创新的经验, 把北仑港建成国际性的自由港区, 以宁波港管理体制创新带动宁波区域的对外开放;二是利用海外宁波帮的牵线搭桥, 进行市场化招商引资, 特别对在港澳台的海外宁波帮在政策上进行优惠, 如通过设立海外宁波帮创业园区等办法, 使更多的海外宁波帮到宁波投资。
第六节 完善金融制度
宁波帮的一个重要经营项目就是钱庄。宁波钱业自明清始就已经相当发展,也较早实行“过帐制度”。“过账制度”是宁波商人创立的金融信用制度, 即钱庄对客户的经济往来不支现款, 采取划帐的办法, 类似于后来新式银行的票据交换制度。
鸦片战争后,为适应了时代要求,中国钱庄在业务对象、经营方式上进行改革。在上海等地出现了不少外商洋行、银行等企业,成为中外贸易、资本主义工商业活动不可缺少的融通资金的金融机构。
面对21世纪,宁波经济更需要健全的金融机构体系和完善的金融制度来支持和推动其发展。一是增加贸易服务等基础设施,健全融资体系,完善宁波融资环境,让投资者安全、放心、大胆地进行融资;二是加强宁波政府与其他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特事特办,建立绿色通道,减简融资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以降低融资成本,吸引外来资金。
结束语
经过百年的发展历程,通过几代宁波企业家的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宁波帮从本土走向上海,又从上海走向世界,在世界人民面前演出了一场有声有色的壮丽活剧,让海内外的中国人为之骄傲,为之自豪。在这耀眼光芒中,现代宁波人更加应该谨记先人的艰辛,以宁波帮的成功为借鉴,继承和发扬宁波帮的先进文化和精神,为现代宁波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出色的成就。21世纪是一个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速兴起、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只有继续努力继承和发扬宁波帮的伟大精神,与时俱进,现代宁波人才能推动宁波经济腾飞,才能使宁波走出浙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鲍杰主编.论近代宁波帮[M].宁波:宁波出版社,1996.188
[2] 陈依元.历史上的区域开放与宁波帮崛起[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0(6):25-28
[3] 夏炳章.历久不衰的“宁波帮” [J].人民论坛,1998:55-57
[4] 陶云飞.宁波帮的成功之道对当代宁波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J].宁波党校学报,2002,(5):69-72
[5] 於贤德.论“宁波帮”精神财富的巨大意义[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17(5):46-50
[6] 俞位增.宁波商帮精神与现代商帮人才培养[J].商场现代化,2007,(511):342-344
[7] 徐定宝.论宁波商帮对科技进步的历史贡献及现实影响[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8(6):32-35
[8] 费国良,丁耀明.论宁波帮经营理念及其对宁波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2,(3):19-22
[9] 丁耀.宁波商帮文化与现代企业名牌[J].中华商标,1999:11-13
[10] 黄伟明.近代宁波帮在上海的生成与发展[J].探索与争鸣,1999:46-48
[11] 曹峻.近代上海宁波帮的经济与组织[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5,(4):143-146
[12] 孙善根,鲍展斌.宁波商帮崛起的传统文化因素[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2,10(1):108-112
[13] 周静芬.上海开埠是宁波帮近代化的机遇[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35-38
[14] 秦昊扬.先进生产力与宁波商帮的现代化转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9(4):31-34
[15] 单佳平,张真柱,吴勤. 略论近代宁波帮经营管理的成功之举[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3(1):24-27
[16] 丁耀明.论近代宁波商帮传统伦理与现代化进程[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0,22(5):61-63
[17] 凌金祚.在津门的宁波商帮[J].浙江档案,2000:39
[18] 万媛媛,龙刚.创业上海滩——上海的宁波籍企业家现状及分析[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4):92-96
[19] 陆杰.宁波商帮的经营之道—诚信[J].大陆桥视野,2007:54-55
[20] 金普森.浅论宁波商帮文化之特征[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3,16(1):1-3
[21] 岑淑儿.关于征集“宁波帮”专题档案的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5(5):130-132
[22] 宁诗. 宁波商帮[N].CHINA TODAY今日中国.2005-02
[23] 浙江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宁波帮企业家的崛起[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54、72、80、114、252、274
[24] HICHON K,LASZLO T,JAEBUM HONG,2004.The Evolution and Restructuring of Diversified Business Groups in Emerging Markets: The Lessons from Chaebols in Korea[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1:25-28
[25] Michael Carney.The many futures of Asian business groups[J].Asia Pacific J Manage,2008
[26] Ben L. Kedia,Debmalya Mukherjee,Somnath Lahiri.Indian business groups:Evolution and transformation[J].Asia Pacific J Manage,2006:559-577
致 谢
论文几经波折,终于成形,我尝到了成果的香甜滋味。回首过去,感慨万千。这期间,我付出了不少的努力与汗水,同时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我衷心地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马晓峰,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从文献的查找、论文的选题直至最后的修改无不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他对我的谆谆教诲和关心支持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更为重要的是,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让我受益非浅,我将终身为鉴。
感谢所有施教于我的老师,正是有了他们,今天我才能站在这里。感谢这四年来与我朝夕相处的同学和朋友们,因为有了你们,我的生活才会那么灿烂。
同时,还要感谢在论文写作中允许我参考、引用文献的前人前辈们,没有你们的成果,就不会有我的学位论文。因此,我要衷心地感谢你们。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在我攻读学位期间给予我诸多的支持和鼓励,他们无私的付出促使我踏实前行,他们关注的目光让我倍感温暖,他们的安康和幸福是我前进的动力和源泉,但愿我论文的完成能够成为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