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

手机市场中山寨化现象的特征分析

2015-09-24 08: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ABSTRAC

There has been nearly ten years since China involved into handse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1998, the gap between domestic brand handset and foreign brand hand set is getting smaller, the localization degree of material, facility and fixture for handset manufacture are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But domestic brand handset is still in hard ship in the course of China handset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re still has big gap in many aspect for domestic brand handset to catch up with well known foreign brand handset like Nokia,Sonyeriesson,Motorola ete. At the same time, domestic brand also meet with great impact from “ShanZhai” handset these years. This paper analysed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 handset industry, try to give some reference for “ShanZhai” handset how to improve their competence and how to establish a brand, into the ranks of the regular handset production.

KEYWORDS:“ShanZhai” handset , Domestic brand handset, Foreign brand handset, “ShanZhai” eonomics

 
正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论文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
第二节 论文研究思路和框架 2
第二章 山寨的利与弊 3
第一节 山寨的定义 3
第二节 山寨的利弊分析 3
第三节 山寨的启示 5
第四节 本章小结 7
第三章 山寨与社会 8
第一节 山寨经济 8
第二节 山寨产品与品牌保护 9
第三节 山寨产品与技术创新 10
第四节 山寨现象的流行原因 13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4
第四章 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与山寨 15
第一节 手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 15
第二节 山寨手机对手机消费者的吸引力 16
第三节 本章小结 17
第五章 山寨手机的市场竞争 18
第一节 山寨手机的市场现状 18
第二节 手机竞争现状 19
第三节 山寨手机对品牌手机的市场冲击 20
第四节 案例分析-MTK引起手机的山寨革命 22
第五节 本章小结 24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山寨”的出路探索 25
第一节 山寨的认知与管理 25
第二节 研究结论 28
参考文献 29
致  谢 3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文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几乎是在短短几年间,国内手机使用在中偏低收入群体中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开来,在这场国内通讯革命中山寨手机异军突起。所谓“山寨”是指那些有点家庭作坊式经营意味的小生产厂家。这些厂家产能一般不大,无核心技术,产品多依靠模仿大品牌产品,以产品的功能齐全强大,款式新颖,价格低廉著称,也因质量低劣、逃避监管而臭名远扬,人们调侃的将他们生产的手机称为“山寨手机”。
山寨产业的发展并非全凭运气,他们的成功也归因于其独到的营销策略,其成功的内在原因可以用营销4P’s理论来解读。山寨企业在找准了自己的市场定位后,便为了使市场接受尽一切努力,尽管其中有不合理甚至不合法之处,但仍有其可取之处。从产品看来,虽被指模仿抄袭,但山寨机也有其创新之处。从响亮铃声、大屏幕到各种新奇的外观,样样都是他们的杰作,且不说这些创新的科技含金量高低,就这种创新的意识也是难能可贵。渠道上,他们力求简化层次,节约成本。山寨企业的分销模式十分简单。因为不是做品牌产品,他们不用养活各级代理商。很多“山寨”只有几个专门人员接受订单,保持联系,按时出货。分销渠道创新,他们率先在手机行业使用了电视直销的方法,取得了收效良好。从促销来看,由于实力有限,山寨厂商几乎不做广告宣传,超低的宣传费用也使得他们的产品价格较品牌产品价格更加“亲民”。“没有大智慧,但存小聪明”,山寨主们精明的营销策略使山寨手机迅速夺取了国内手机市场的巨大分额 。
因此, 我们研究山寨,以山寨手机市场及山寨模式的经济文化为研究重点,分析山寨手机面临的行业竞争格局,研究山寨手机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让山寨手机摆脱现状,把握机会,提升企业竞争力以此来应对国际品牌冲击的建议,并以此作为我毕业论文的课题。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取得一些新的发现和收获,为山寨手机发展并走入正轨提供借鉴。

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简要分析山寨的定义及利弊,第三章介绍了山寨手机的市场现状及手机业的竞争现状,第四章为手机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分析,第五章分析山寨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第六章为总结与展望。


第二节 论文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二章 山寨的利与弊
第一节 山寨的定义
宋健等(2009)认为,山寨原有山村、绿林好汉占据的山中营寨的意味。可以看作是正规之外、具体而微的小政权,它模仿正统政府配置,自立为王。现今有,“抄袭,模仿”。还有一种说法是,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是“小型、小规模”甚至有点“地下工厂”的意思,其主要特点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 “山寨”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机、数码产品、游戏机等不同领域。这种文化的另一方面则是善打擦边球,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引起争议 。
山寨文化是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的一种现象。它的衍生物,将打破手机的束缚,而扩展到数码相机、鼠标、键盘等等方面,它的副产品同样可以在相关行业引发结构性震荡。这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炮火,这是学比赶超的来福枪,山寨文化在抄袭与超越的羊肠小道上一路狂奔,尤其是挣脱了牌照的束缚,握紧了低成本高回报的福祉之后,它摧枯拉朽的震撼力与病毒营销的感染力,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行业潜规则,建立了以山寨文化为基础的价值序列。而且,山寨文化深深地打上了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烙印,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式山寨。
第二节 山寨的利弊分析
“山寨手机在短时间内风靡市场,其影响有利有弊,但其本身存的不合理性势必和影响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山寨手机行业应当在产业内外部的共同努力下谋求出路。尽管市场认可,但笔者认为,山寨手机的兴起与发展壮大,有利 有弊。”


一、山寨手机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
山寨手机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它的出现不仅影响了手机行业,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改变。第一,它使通讯技术的发展惠及民众。与国外品牌做高端市场的策略相反,山寨机占领实施“农村包围城市”策略。这使得手机在低端市场迅速普及,让很多从前购买不起昂贵手机的人享受到了通讯便捷的实惠。第二,它的活思想、新思路经营,给国内手机企业起到了示范和警醒作用。在市场竞争中,要求生存,国有品牌也应当学人所长补己所短,仔细揣摩消费者需求,并据此修正自己的营销策略,再借助品牌优势扳回一城。第三,它对自主创业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二、山寨手机产生的负面影响。
尽管有其益处,山寨手机行业毕竟是一个处于法律灰色地带的经济模式,山寨产业本身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无视知识产权,抄袭、剽窃、模仿问题成风。山寨手机最受争议的一点当属其对他人产品的模仿盗版,这反映了其淡漠的法律意识。例如IPHONE手机来说,山寨机不仅模仿其功能,也模仿其外观,这些手机不细看和真正的IPHONE手机并无二致。这绝对是一种侵权行为,而大多山寨主对这点却毫不理会。
(二)产品质量低劣,损害消费者利益。山寨机在质量和安全上也有许多问题和隐患。一些号称几百万相素的手机画质却很不清晰,所谓的灵敏触摸屏时间稍微一长也不再灵敏了,而若将手机拆开来,可以看到其加工的粗劣。山寨机寿命多短于一两年,且大多数厂商不提供售后服务的或者说消费者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手机源自何处,求助无门。产品隐患严重,威胁群众安全和健康。近两年山寨产品安全问题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电池容量虚标严重,动辄就是1000乃至1500毫安以上,实际上高容量的电池极易出现安全隐患,至今尚未有效解决1000毫安以上电池的安全性问题。此外,一些专业人士指出由于大多山寨机投入市场前并未接受任何质量安全检测,许多产品辐射十分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健康,只是由于这种损害的症状不会在短期显现所以没有引起消费者的重视。
(三)质量低劣的山寨产品出口影响我国产品形象。随着山寨生产规模不断壮大,相当一部分山寨机开始销往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山寨主为节省开支和逃避监管,盗用他人进网许可证或未取得许可而销售。同时山寨手机存在多个手机共用一个MEI(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的情况,导致许多问题出现,如巴基斯坦当局发现,从中国进口的一些手机由于共用一个MEI号码,导致电线管理部门在关闭一个号码时,多部手机也被关闭,这对手机用户的正常使用造成很大的危害。本土产品走出国门本是好事,但如若抹黑了“MADE IN CHINA”的名声,从长期看来只怕是得不偿失。
(四)山寨厂商偷逃税收严重,侵蚀国家利益。众所周知,山寨机低价的另一原因是其对政府税收的逃避,山寨手机的价格从200—1500元不等,这样看来每部手机应当缴纳的增值税大约在34—255元左右,若将应每部手机缴税取中间数144.5计算,那么仅2007一年,山寨机所漏缴的增值税就达到了200多亿。
(五)手机消费短期化造成环境污染。由于质量不过硬,绝大多数山寨机在一年多时间内就会报废,按中国2007年山寨机产量1.5亿部来算,一年会产生大约一亿多部的废旧__手机、电池等高污染性的垃圾,手机的快餐式消费对于环境保护及其不利。
(六)山寨机现象对文化有负面示范效应。文化方面,山寨机也有负面影响。继山寨机出现后,模仿剽窃之风大为盛行,更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山寨文化”。倘若多年以后,“中国制造”被外国人称作“山寨制造”,敢问泱泱大国将情何以堪?
第三节 山寨的启示
一、山寨给了我们三个启示。
(一)觉察、填补市场空白
“山寨”这个词源于手机市场,原来是指仿冒市场中的名牌手机,一开始只是简单地从外观设计上模仿,到后来在软件类型上也模仿得极其相似。其实,与其说是觉察市场空白倒不如说是觉察市场需求的空白,这是因为原来的商品不能满足全部消费者或是个性消费者,从价格到款式,再到功能和品牌,这其间就出现了很多的市场空隙。山寨手机就是瞄准了这个市场空白,并填补了这一市场需求的空白,所以得到了很好的市场回报。
(二)争夺、开拓市场空间
企业光成长起来了还是不够的,面对着市场残酷的竞争,要学会争夺和开辟市场空间。肯德基在进入中国以前,在美国是没什么名气的,当时的肯德基是在加油站旁边才得以生存的快餐店,被遍布全美的知名快餐店麦当劳打压得喘不过气来。但为什么今天的肯德基能做这么好呢?原因在于他除了高度地复制麦当劳快餐店的模式外,还率先地进入了中国市场,开辟了新市场,占据了有利的先发优势,所以才有今天在中国市场的辉煌。试想:等我们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有了一定的实力后,也是需要去争夺和开拓新空间的,不然就会死掉。

(三)企业不一定一开始就做第一
山寨企业的成功给我们很多创业者的启示:我们企业不一定一开始就要做第一,但只要你学着第一,以第一为榜样,渐渐立足,等争到了第二、第三了,再来想办法怎样超过第一,或是就在第二也是不错的。韩国、日本的的很多科技都是从国外引进来的,然后再加以消化,最后再经“山寨包装”,推出类似的产品来,逐渐赢得市场,等到攒足经费了后,才有可能做出品牌 。
二、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的启示。
他认为品牌是用以识别的符号,品牌核心是提供产品或服务,而不仅是少数人的特权和身份标签。品牌不是塑造远离消费者的精神偶像,恰恰相反,品牌的拥有者是消费者,推动品牌成长的也是消费者,品牌价值理念的落脚点是品质和承诺。如果背离了这些本意,把品牌当成纯粹的利润榨取机器,那么消费者选择“山寨”是一种必然。“山寨”不会消灭品牌,但它却敲响了品牌精英化霸权化的警钟。虽然“山寨”背后掩藏着深刻的非理性基因,但它的勃兴始终是对现存品牌的莫大讽刺。今天,人们要考虑的不是还要不要做品牌,而是品牌要如何兼顾消费者利益的平衡,如何小心维护品质和信誉,如何参与到大众的共同创造中去。这才是山寨制造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一)“山寨机” 在市场上的成功证明技术基础薄弱的小企业也可以参与技术创新,而发达的创新网络则是它们参与创新的平台。众多小企业的资源通过创新网络的有机整合之后,可以产生强大的竞争力。
(二)创新网络不是静止不变的,“山寨厂商”的成功是抓住了手机产业创新网络发生变化所带来的机会窗口,紧随市场需求,充分利用变化后的创新网络而导致的。这种成功提醒中国的本土手机厂商关注创新网络的变化与本土市场需求的变化,利用其中的机会窗口实现技术追赶。
(三)“山寨厂商”的困境与中国手机厂商第一次崛起后的困境都揭示了创新网络变化带来的机会窗口仅仅是为企业实现技术追赶提供了机遇,难以凭此建立长期的竞争优势。如果企业以创新网络代替自身的技术学习与技术能力的提升,则走向衰落是必然的。“山寨厂商”的困境是2007年底开始的山寨手机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山寨手机产业陷入谷底。中国手机厂商第一次崛起是在2003年,国产手机企业利用创新网络的细分,集中资源在产品外观设计和产品销售领域,取得了市场的成功,但是由于技术能力不够,受到国外手机品牌厂商的市场打压,使原有的市场地位迅速下降,造成困境。
(四)对于政府而言,加强对某些产业中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与激励,可以改变产业的创新网络,从而为本土企业的技术追赶提供机遇。电视机产业的情况即为一例,中国政府当初设立显像管企业彩虹集团即改变了我国电视产业的创新网络为日后本土电视机厂商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五)另一方面,山寨厂商在低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与低服务质量基础上的过度竞争是其走向衰落的直接原因。而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可以在此方面做出努力为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第四节 本章小结
“山寨文化”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从一个侧面折射了中国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对“山寨文化”现象,目前存在不同认识。赞同者认为,“山寨文化”打上了群众智慧、草根创新的烙印,并且是挑战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的强势品牌产品的有力武器。“山寨文化”使精英文化草根化、平民化,调动了广大群众的智慧,为普通群众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反对者则认为,“山寨文化”实际上是文化的倒退,其核心是剽窃。鉴于“山寨产品”具有模仿与创新“擦边球”的性质,也有人认为中国的“山寨文化”夹杂了草根精神、民间智慧,该现象既有漠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因素,也有民间需求表达渠道长期被少数人把持、垄断和压抑的因素。
从知识产权的角度看,“山寨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客观地说,“山寨文化”也有一些不乏创新的内涵。以“山寨手机”为例,虽然总体上问题很多,但也不乏技术、工艺、外观的创新。我们要反对反对单纯的仿制、模仿,而提倡在合理借鉴、参考、学习他人的基础之上形成自己独特的产品,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创新优势,实现梁启超曾说过的“重化合、创新变、扬个性”。这应当是“山寨文化”的发展目标。在这方面,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原因在于,知识产权保护一方面是激励创新的重要动力,另一方面也为“山寨文化”创新成果提供保护,从而可以形成一种良性机制。
对“山寨文化”,我们既不应感到害怕,也不应忽视其存在的很多问题,特别是其中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应当肯定其存在的一定的积极意义,不能完全否认其存在的价值。另一方面,我们应重视和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和负面影响,特别是不能将“山寨”作为漠视知识产权和仿冒、剽窃之类的侵权行为的挡箭牌、遮羞布。就政府和行业而言,目前亟需的是规范“山寨产品”市场行为,引导其规范发展,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及时制止和打击仿冒等严重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就“山寨产品”制造者来说,则应在定位平民化、低价格的同时,弘扬创新精神,树立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意识。只有这样,“山寨文化”才能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具有存在的现实基础和合理性。


第三章 山寨与社会
第一节 山寨经济
在现代社会,“山寨经济是指以山寨式生产为表现形式的一种经济模式。” 自2005 年后,中国电子制造行业的产业管制和技术门槛再度降低,深圳及江浙的众多小企业开始涉足市场广阔的电子产品市场,以手机制造业为首,出现了大批依靠模仿并加以创新而且价格低廉的厂家。从2007 年开始,不仅仅是制造行业,山寨电影、山寨明星、山寨春晚⋯⋯等等,这一系列造就了一个以“山寨”为中心的非主流文化圈,并由此引起的各种经济行为和现象都被称为山寨经济。
由中国青年报、腾讯网联合推出的网上调查显示:在对山寨产品核心内容的评价上,38.7% 的人认为,山寨文化是一种复制文化,33.7% 的人认为山寨文化是一种冒牌文化,30% 的人认为山寨文化的核心其实就是剽窃,还有24.9% 的人认为山寨是劣质的代名词。但同时,在对山寨文化的态度上,56.9% 的人认为应该任其发展,24.1% 持观望态度,仅有19% 的人认为应该制止其蔓延。这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山寨文化的矛盾心理与态度。当然,对于“山寨”我们不能够绝对否定以及肯定,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对待这种现象,客观地对待其利与弊。
自从山寨经济风行当前,山寨产品对正规品牌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但是,在新技术、新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一味的模仿与复制注定不可能获得持久的成功。山寨品牌还必须在锐意模仿与复制中找到新的出路,否则,其必然难以逃脱被淘汰的命运 。
从企业层面上讲,创新是根本,要走低成本的创新之路。如果山寨品牌要获得继续发展,必须使自己与假冒伪劣等经济区分开来,划清界限,否则,它注定是短命的,必将是昙花一现。山寨品牌的崛起可以分为几个步骤,首先他们可以实施模仿,借鉴和学习先进的技术和工艺,然后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技术的创新,形成一些原产品所没有的附加功能,逐步实现产品升级,最终在产品不断升级的基础上逐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从政府层面上讲,政府应该对山寨经济进行鼓励与引导,在 一定范围内,允许擦边球现象的产生。我们要知道,美欧日联合起来对中国挥舞“知识产权大棒”,其目的主要不在知识产权本身,而是对中国实行严厉技术封锁,阻挠中国的技术进步,企图把中国压在国际产业分工的最底层,永远为他们打工。因此,要突破西方的技术封锁,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实行自主创新,一方面要宽容山寨现象的存在 。
第二节 山寨产品与品牌保护
从法律层面上来讲,对于各种“山寨”现象,是否侵权还是要具体分析、依法定位。对于“山寨”现象中的模仿现象,应当保护知识产权和保护合理模仿创新并重:对于“山寨”产品模仿足以造成混淆的,侵犯专利技术和商标专有权的,坚决以侵犯知识产权论处;对于“山寨”现象中的合法模仿及其基础上的持续创新则应予以倡导。——陶鑫良“‘山寨文化’大行其道,以暴制暴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不能不假思索地将所有问题一股脑儿地交给知识产权有关法律法规来调控,对山寨问题应该用创进新的办法行引导。”
根据本报联合数字100 市场研究公司做的一份关于“山寨产品是否创新&侵权”的调查显示,有近五成的人正在使用或计划使用山寨产品,近六成的人认为山寨产品是在模仿并认为山寨产品会掉进仿冒、仿制与侵权旋涡,但值得注意的是,认为模仿存在绝对不合理性的人数占样本总量的却只有两成多。这意味着,山寨产品法律风险日益增大的同时,却留下了非常巨大的市场化操作空间。
实际上,伴随着山寨产品诞生的第一天起,关于知识产权的纠纷就一直没有停止。今年2 月份,北京市一中院就对中国山寨汽车第一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中国3 家企业侵犯了‘欧洲星航线’客车的外观设计专利权,北京中通星华汽车销售公司应立即停止销售涉案客车,中威客车公司、中大工业集团公司应停止制造侵权客车,并共同赔偿德国尼欧普兰汽车公司2000万元经济损失,支付1 16 万元诉讼费。中国山寨汽车第一案以山寨车一审败诉而暂时告一段落。多位知识产权界的法律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随着“山寨”向各个产品领域的蔓延,山寨产品的法律风险将日益增大。
“山寨”所涉及的各类产品中,可能构成侵权或违反知识产权法相关规定的又有哪些呢?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平认为,这主要存在三个方面。一是“山寨品牌”。二是部分“山寨”电子产品。三是“山寨”电子产品中的盗版软件以及音乐作品。她认为,就“山寨产品”来说,其始作俑者的“山寨”手机核心的MTK 平台是台湾某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相关的“山寨产品”生产商在购买MTK 平台的时候,已经支付了相关的专利费用,而用以拼装、集成的话筒、喇叭、天线、显示屏等部件,只要是从市场上购买的,也就不涉及侵权问题。但如果刻意模仿同类产品的商标、外观,还有在手机等电子消费品内非法安装盗版软件,就会涉及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了,但涉及哪些侵权行为,当按照司法判决进行认定,而不是一概将“山寨产品”等同为侵权产品。
但事实上,从“山寨产品”到“山寨文化”,“山寨”概念的本身正在进一步扩散和模糊,现有法律框架也似乎难以对“山寨”进行准确的法律界定。陶鑫良认为,山寨产品存在“侵权不侵权,伪劣不伪劣,合规不合规”三个法律关系,在原先的知识产权的法律框架里,山寨没出来之前,所有侵权问题都是可以对号入座的,但是现在要对山寨进行法律定位则很难。“山寨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山寨是个包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抛,不合法和合法的东西都被装进去了。”
面对可以预见到的市场争夺和即将加大的知识产权风险,很多品牌商们对山寨厂家的态度却耐人寻味,一边纷纷声称要打压山寨厂商,另一边却在与山寨厂商“分享”市场。采访中,一知名外资品牌的笔记本厂家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相比较法律问题,他们更看重的是市场。对于山寨,他们现在的策略就是开发很多低端的笔记本,与山寨产品进行抗衡。市场的迅猛发展使得品牌商们采取这样的策略也不足为怪。仅以现在热销的上网本为例,由于市场利益的巨大诱惑,很多品牌商们也陆续开发了很多上网本。惠普、宏碁、三星、方正、华硕、海尔、神舟、明基、联想等都陆续推出上网本。对于品牌商家的这种做法,北京广盛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刘春泉律师表示,这里面有个商业逻辑和法律逻辑的分析。从企业来讲,法律问题也许并不是第一位的,与其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打得头破血流还不如在山寨没有出局之前也参与市场竞争分得一杯羹 。
第三节 山寨产品与技术创新
在中国手机产业创新网络的第一次变化中, 中国企业的崛起证明了一个事实:充分利用创新网络变化所出现的机会窗口,是落后企业追赶国际领先企业,实现技术追赶的绝佳机遇。如果说第一轮技术追赶是因为机会窗口的时间并不够长,中国企业还未能积累起足够的技术能力与跨国企业竞争,那么面临又一次产业创新网络变化的时候,中国企业能否抓住机遇。
一、山寨与创新网络
创新网络是应付系统性创新的一种制度安排,网络架构的主要连接机制是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关系。在创新过程中围绕企业形成的各种正式与非正式合作关系的总体结构。
山寨机产品确实是在现行制度之下有着诸多的违规、违法之处,但其背后的原因还是值得学者和业界关注的。台湾联发科技公司MTK的“交钥匙” (turn - key)解决方案使创新网络产生了新的变化,让一批仅有一定工业设计能力的小规模独立设计公司可以存在, 让进入手机产业的门槛变得更低。第一次创新网络的变化降低了进入手机产业的技术“门槛”,这一次变化则不仅再次降低了技术“门槛”,而且伴随着发达的代工制造网络,让手机企业的资金“门槛”也被降低。由山寨厂商牵头去模仿一款成熟的手机或者拼装一款有很大潜在市场需求的手机, 在MTK平台基础上按照山寨厂商的要求, 独立的设计公司只需要提供工业设计还有“抄板”等简单工作,再辅以一些必要的元器件,一部新款山寨机就产生了。
山寨机的成功再次证明当创新网络发生第二 次变化时, 充分利用其中机会窗口的落后企业可以获得技术追赶的机遇。那么是否只有山寨机厂商逃避各种税费、模仿成熟手机才能利用由MTK所导致的手机产业创新网络的变化,答案是否定的。更深一层的事实是山寨机充分利用第二次变化后的创新网络, 利用创新网络合作来完成一部手机从研发设计到制造和销售的全过程, 以此来降低新款手机推出过程中对企业基本技术和资金方面的要求。但是正如开篇中所提到的山寨手机遇到了困境,把它们代入困境的不是政府的种种禁令和打击而是目前第二次变化后的创新网络以及山寨手机厂商自己的选择。在创新网络刚刚发生第二次变化的时候——也就是MTK平台进入内地市场的时候,一些山寨手机厂商利用创新网络变化所带来的机会,抓住市场的需求,快速发展。但是很少有山寨手机企业在意自己的技术积累和技术追赶,当更多的企业涌入山寨机产业时,低水平的竞争让毛利率不断下降,于是导致山寨机出现今日的窘境。
创新网络的第一次变化指产品设计与销售,制造的分离。由国外手机生产商完成产品的设计和技术开发,国内手机生产商完成制造和销售。
创新网络的第二次变化指元器件供应商向产品生产的下游集成。MTK是属于基频元器件供应商队列中,但是2003年它成立了一家手机设计公司达智,从产业上游向下游扩展并提供“交钥匙”解决方案( turn - key) 。主要内容是MTK公司将手机开发所需的主板、芯片、系统软件等重要部件集成在自己的平台产品中,而生产厂商在MTK的平台上只需要简单的设计与开发即可推出新产品。这种模式不仅让手机生产商的工作更加简单,即使独立设计公司的工作也被简化。
二、山寨与创新精神
(一)有形“山寨”
这个意义上的“山寨”现象,长久以来由于没有和前面所提到的假冒伪劣进行区别,而是混为一谈,因此,常常被当作假冒伪劣对待。即使在某些领域,认定其不是假冒伪劣,而是有自己的独立性,但也认为是在对于己有产品所进行的几乎不含有技术含量的抄袭和模仿,而常常忽略了其中包含的创新成分。在技术进步意义上的创新从内容上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原始性创新,即通过科研和开发,努力获得更多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二是集成创新,即通过各种相关技术成果融合汇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地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从这个角度切入,我们便不难发现非假冒伪劣部分包含的巨大的创新因素。如果说在原创新意义上的技术创新比较薄弱的话,那么整合意义上的集成创新和现有技术的在创新这两个领域“山寨”焕发出勃勃的生机。面对品牌营销将市场细分以谋求巨大的商业价值,山寨产品就将各种老百姓喜爱的功能尽量的整合在一件产品上, 当然也就收到消费者的追捧。不仅仅如此,对于品牌手机没有涉及的但是又存在着消费需求的技术领域,山寨厂商更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做出了突破性的创新。
这样有创新内涵的“山寨”现象,带来了技术的进步,打破了技术垄断的壁垒,百姓也在这样的“山寨”盛宴中得到了实惠,提升了生活品质。以手机产业为例,随着天语的崛起,诺基亚、三星等巨头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中国的手机款式、价格令其他很多国家的百姓羡慕。更深层次值得思索的是,本部分所讨论的这些有技术创新内涵的与商业相关的非假冒伪劣的“山寨“现象,之所以落草为寇,很多情况下是人为造成的。在手机牌照没有放开之前,致力于做大做强的厂商们,因为拿不到牌照,只能走山寨的路线,曲线救国。在牌照放开以后,现在仍然有诸如入网码这样的准入制度在困扰手机的厂商’8。而现在方兴未艾的“山寨”笔记本产业,正在重复着“山寨”手机产业昨日的尴尬。
(二)无形“山寨”
这个意义上的“山寨”现象主要是指互联网和软件领域。从1989年,蒂姆一伯恩斯一李 (TimBerners一Lee)在欧洲粒子实验室开发出万维网的雏形,到2008年6月30日,中国的网民总人数达到2.53亿人,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时光匆匆,不到20年。在这个领域,中国从来就不是技术的领导者,从直接决定硬件的芯片制造到操作系统开发再到门户、搜索、游戏、社交等一系列网站的商业模式,中国都一直在巨人的身后,从模仿起步。1996年以色列人开发出了用于即时通讯的ICQ,三年后的1999年,长着一张娃娃脸的中国人马化腾开发出了相似的QQ,在用户使用习惯、服务和技术处理上都采用了最贴近国内用户需求的方案,并进行了类似于群功能等的技术创新。这一切使得那个代表QQ的小企鹅,对于中国网民是人尽皆知,人人使用,甚至连全球软件业的霸主微软不遗余力推广的MSN,也被马化腾的QQ甩在身后。同样是在1999年,在杭州湖畔花园简陋到墙壁漏水的家中,马云创办了自己的BZB商务网站阿里巴巴,虽然此时创办于1995年的亚马逊已经威名赫赫,但不到半年,根据在线监测,搭乘“中国制造”发力快车的阿里巴巴已经成为全球最活跃的电子商务网站,而此时恐怕人们更加难以估计的是,仅仅6年后的2005年,马云的阿里巴巴尽然可以以一己之力,完成对于著名网站雅虎中国业务的全部收购。而就在马云意气风发的2005年,神奇的中国小子李彦宏的“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创造的财富神话19,以及其后持续的成长,宣告了在中国搜索领域对于巨头Google,类似于QQ对于ICQ的超越 。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就是一个“山寨”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有最初阶段的模仿,还有不断的创新。扎根于中国市场,满足中国人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了新浪、搜狐、网易、盛大、淘宝、百度、腾讯。互联网造就了无数的财富新贵,而老百姓也受益于中国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正是由于中国自身互联网的发展,国际巨头们才费尽心机要提供更好的网络产品给中国的用户,所以谷歌要不断以中国人的习惯进行改进,亚马逊要以中国人习惯的方式进行支付。可以说,中国互联网领域“山寨”化的发展保证了国人的利益,极大的提升了国人的网络使用舒适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处于网络时代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这种“山寨”的受益者。
第四节 山寨现象的流行原 因
山寨经济成为一种近年来出来的新经济发展模式。有人认为它是一种文化怪圈需要政府招安,而另一派则认为山寨产品迎合了部分草根白领的需求有其市场根基。主流文化能否收归亚文化我们无法做出定论,但山寨产业的勃兴实际上反映了山寨文化的娱乐化本质,在大众消费中,娱乐通俗的内容产品非常有市场,这便是山寨文化利用大众“使用与满足”心理投其所好的娱乐化本质。山寨产业令产业链中的设计者生产者代理商以及消费群都统统获取了暴利。
山寨产品在中国存在的基础,是中国8 亿规模的廉价劳动力,这种劳动力成本相对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从功能主义角度解读山寨文化传播的现象。首先,山寨消费群是有着特殊消费需求的群体,他们薪水一般但又想享有大牌产品的服务等等因此选择了价格相对低廉但服务趋同甚至功能更多的山寨产片;其次,他们去这些市场挑山寨产品或者在媒介接触这些山寨文化内容产品是基于自身的需求得到满足而又选择在消费能力和媒介接触能力和媒介接触可能性和媒介印象适宜的范围内;最后选择的山寨物质产品和山寨媒介产品是使这类人群满足的性价比相对较高的实用选择。
山寨经济为什么突然蹿红2008 年?这一切的发生完全可能是因为很偶然的因素,然而,其深沉次的原因的。具体分析至少有二。第一,公众对品牌信心的丧失。2008 年,中国大陆经济发生了很多对传统品牌进行颠覆性的事件。这些事件导致大量传统的名牌产品形象在公共心目中破产。首先是苹果与中国移动的谈判失败。其次是三聚氰胺事件。再次是金融海啸的影响。美国前五大投资银行至少有三家倒闭或转业,还有大量中小银行关门大吉。第二,山寨产品本身给大众带来了福利。近年来活跃在各大电视购物节目中的手机品牌绝大多数都是“山寨品牌”。这些手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功能极其丰富,外观极其新颖,价格极其低廉,质量良莠不齐由于价格低廉,“山寨机”的销售业绩蒸蒸日上,比如“山寨机中的战斗机”──“天语”,2007 年的销售量甚至超过了摩托罗拉、三星、索爱、LG 等手机生产巨头。可以说,山寨产品的火爆,是导致国内很多品牌销售业绩下滑,甚至减产停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五节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首先阐述了目前中国国内存在的山寨经济现象。其次分析了山寨产品和品牌产品保护之间的矛盾。再次分析了山寨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山寨现象流行的原因。对于山寨经济和山寨文化,首先社会各界应该正确引导,使其步入正规化,合法化,整合山寨产业链,整合山寨行业资源,加强品牌建设。其次需要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山寨企业的科技创新,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制订相应产品战略。最终使山寨产品实现品牌化。


第四章 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与山寨
第一节 手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
品牌是消费者对产品各种感性印象与理性认识的总和,品牌市场最奇妙的改变体现在消费者身上。对于消费者而言,品牌是带给消费者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符号,是一种经验和保证;随着社会产品的不断丰富,消费者逐步形成选择品牌的意识,并根据自己的体验对品牌进行评估。在品牌和非品牌之间,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品牌。企业要将自己的品牌意识融入市场需求变化之中,并将品牌意识导向品牌定位的市场和消费者。
赵天华(2009)认为谈起品牌,许多人都不会陌生。渴了,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喝可口可乐;饿了,人们会很自然地走进麦当劳、肯德基等等,这并不是中国人崇洋媚外,而是足以可见品牌对中国市场的冲击有多大。品牌是消费者对产品的知觉,林恩•阿普将品牌定义为“我们经济中的原子核”他认为一个品牌不只是它的“名称、标识和其他可展示的标记”,在更深刻的意义上,它包含着与消费者的“契约”、对消费者的“承诺”和给予消费者的“信任”。凯文•莱恩•凯勒认为:“品牌源于消费者反映的差异,如果没有差异的发生,那么具有品牌名称的产品本质上仍然是一般的类别意义上的产品,而反映中的差别是消费者对品牌理解的结果。虽然公司通过营销计划和其他行为为品牌提供了激励,但最终品牌是留存在消费者头脑的东西。品牌是一个可感知的存在,根植于现实之中,但是映射着个人的习性”。这种思想明品牌是消费者对产品的知觉,是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关系。改革开放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面对买方市场商家竞争激烈,国外许多品牌商品流入,人们开始关注品牌。品牌成为企业掌握的最有效的竞争手段,一种新的竞争力。正如美国市场营销专家Larry Light 所指出:“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为重要。而拥有市场的惟一办法就是拥有占有统治地位的品牌 。”
第二节 山寨手机对手机消费者的吸引力
一、炫耀符号与城市生活模仿
手机中所包含的炫耀符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品牌机的模仿,从logo (商标)到整体外形。另一方面是手机材质、颜色上、装饰中所包含的炫耀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开始慢慢培养起了品牌的意识,不仅仅是上层群体,伴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消费主义观念的蔓延,这种品牌意识已经深深影响到了其他阶层的人群。尤其是国外的品牌更是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满街的霓虹广告、闪耀的明星代言人、报刊杂志、电视网络,这些直观的视觉冲击构筑起了一个被品牌包围的城市。品牌是最为外显、最直接的炫耀符号。而受城市文化影响的农民工群体自然也在这里受到了品牌文化的启蒙。
当消费品成为一种代表身份的符号时,旁人的感受也许比消费者自身更为重要,因为消费者是想让其他人知道自己在使用什么品牌的手机。山寨手机另一特点是以手机为载体张扬各种表示身份的符号。装饰在手机周边上的的彩色跑马灯也是山寨手机的特色,这种设计在品牌手机中几乎极为少见,也许一方面是对城市街头霓虹灯景色模拟,同时这样的设计会让使用者看起来更炫、更引人注意。观察市面上的山寨手机,大部分都采用了模拟金属的图层效果,即使是成本问题,也会选择用在屏幕的外围增加一圈金属拉丝的材质,更闪耀一些。而“水晶”的文化涵义就更加丰富了。一方面,它代表 着极其的闪耀瞩目,也是存在感的一种诉求方式。
二、丰富的多媒体功能与都市大众文化体验
城市中的广告牌、介绍消费场所的时尚报纸刊物、互联网都在强调着声、光、影的感官享受,对多媒体功能的赞颂和崇拜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随意的拍照、自拍满足了自我表达和信息共享的需求;大众文化的代表———流行音乐、电视剧电影因为移动存储设备的发明愈发普及,如今公车上看到的是埋头玩电子游戏、看电子书、听音乐的人,而少了很多瞌睡、看报的。科技革新产物出现的初期,因为技术壁垒,往往只有那些掌握了足够多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的精英们才能够享受。
存在感的重要表达方式就是引起别人的关注,比如山寨手机的标志性设计:超大的音箱设置,在地铁或公车上,常常可以看到打工仔将山寨手机作为外放的音箱,大声地播放着流行歌曲,也许周围人会侧目,但是主人往往陶醉其中,自得其乐。同时与城市里的年轻人一样享受着多媒体功能带来的感官享受也是一种融入城市文化的自我满足,比如会唱最流行的歌曲,看刚上映的电影,在网络上聊天等等。城市中的生活使得他们接触到了更多的大众媒介,他们对娱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农民工群体的收入和教育程度都有限,因此他们喜欢的娱乐方式必须是低成本的、方便简单的。山寨手机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这些功能而且价格极其便宜,因此对于他们来说,要好好享受时髦的娱乐,山寨手机是物有所值的。
三、具象、夸张的符号与身份的强化
山寨手机所包含的一些符号意义本身是体现身份的,比如闪耀、质感、厚重感等等,但是仔细观察市面上那些号称“尽显身份”的山寨手机,事实上手机产品与这些装束的混搭显得并不协调,也不符合“高雅文化”精巧雅致的定义,反而是粗俗的表现。但是对于社会底层的群来说,当他们凭借自己的劳动挣到了些钱,而且也接触到了不少城市潮流风尚,但是又不足以理解并且有实力去享受某种生活方式时,这种能够赋予视觉冲击感的符号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他们虽然不能够完全理解品牌手机设计过程中的某种美学意涵或者某种特殊的地位象征,而一种将阶层地位通过具象、夸张、强烈的符号表达出来的方式却恰恰符合了他们模仿社会上层生活的需求。
四、品质消费与身份的强化
山寨手机的卖点之一就是功能强大,这也是现在许多产品都希望走的一条路,因为既节省空间,又压缩成本,但是往往当多种功能集合到一个产品上时,每种功能的专业度就会大打折扣。在这点上城市的年轻人实际上与打工者有很大的区分。城市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自然也通过消费维持自己的身份特征,比如个性、时尚,也包括财富、地位。但是他们对消费品的选择更倾向于表现自己的独特品味、专业素养,追求消费品的品质、专属性。即使山寨手机所具备影音多媒体功能再强大,却也不可能体现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这种来自于文化资本上的差异使得两个群体对消费符号的解读产生了分歧,农民工群体以其为城市生活方式象征,期望通过这样的消费为自己建构身份认同加分。然而,在文化资本上拥有更高地位的城市年轻人却视山寨手机为缺乏品味的消费品,其意义与自己的生活方式相悖,青年农民工对自己身份的建构也没有办法获得认同。山寨手机所包含的一系列象征城市身份的符号在以文化资本为媒介的解读过程中产生了歧义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阐述了手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和态度,在品牌与非品牌之间,消费者偏向于对品牌产品的选择,其次分析了手机消费者对山寨机的认识和态度,消费者认为山寨手机的主要有四个吸引点,1.炫耀符号与城市生活模仿,2.丰富的多媒体功能与都市大众文化体验,3.具象、夸张的符号与身份的强化,4.品质消费与身份的强化。

第五章 山寨手机的市场竞争
第一节 山寨手机的市场现状
刘静(2008)认为目前,中国手机市场呈现明显的三元结构,即品牌手机(拥有手机牌照的国内、外手机企业生产的手机),黑手机(水货、假冒、翻新等非正规渠道出售且质量没有保障的手机),山寨机三足鼎立。深圳可说是全国手机集散地,国内大部分水货手机、山寨手机都是由深圳作为起点的。山寨手机其实就是国内一些三无厂商做出来的手机,由于规模小,制作容易,市场之兴旺也就可以想象——商场内堆积如山的山寨手机让人大开眼界,人潮汹涌,手机价格最低只要一百多元一部,最贵也就一千多元人民币--便宜就是山寨手机的唯一杀手锏,因为价格便宜,所以需求不断 。
王京安、豆广平(2009)认为山寨手机之所以能迅速占领市场,得益于其背后最大的推动者台湾联发科公司(MTK)提供的高整合度的手机芯片方案。此方案使手机行业的技术门槛大大降低,从而使山寨手机得以凭借价格优势横扫中低端市场。从出货量和销量上来看,在2G时代,山寨手机是国内手机市场的赢家和搅局者。山寨手机一方面大大促进了中低端手机用户的普及与发展,而另一方面,“山寨手机”的泛滥成灾也给国内手机产业链带来灾难性的伤害。根据统计数字表明,2008年山寨手机的产值达到216.3亿元,占据了国内手机市场接近四分之三的份额。另一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品牌手机产量为约为5.6亿部,而山寨手机产量突破亿部,在国内、外(印度、巴基斯坦和中东)均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据介绍,中国内地对山寨手机的需求并不算多,反而出口国外的量非常大,很多商家都是只做出口生意的,还不用承担保修工作,何乐而不为 。
 “在中国三、四级市场及农村市场,山寨手机有着宽阔的发展空间。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市场上,对外资品牌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而消费者往往更加注重手机的功能、外观及价格,对品牌的诉求相对较低,这让山寨手机的发展如鱼得水。另外,山寨手机业者也在这些农村市场推行体验式营销的”赢利计划”,也就是当你购买了一支山寨手机,就可以获得一张分享优惠卡,只要将卡片介绍给你的朋友让他们来购买山寨手机,这些朋友除可获得价格上优惠外,而你还可以获得一部分的现金回馈,这等于所有消费者都是山寨手机的业务一般,而对于收入较低的农民市场来说,这样的诱因非常具有吸引力。而在中国大陆的一线城市内,山寨手机更已是明目张胆的将触角伸到这里来。以广州为例,过去要购买山寨手机机得去大沙头手机市场,但早在去年 山寨手机就已悄无声息的渗透到广州大部分地区,到目前其更早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中心城市安营扎寨,其中在北京,木樨园、中关村、公主坟和西直门等都是有名的山寨手机销售聚散地。更重要的是,过去购买山寨手机的消费者多是低收入的群众,但目前这情况已不复见,越来越多高收入的消费者购买山寨手机,其消费族群已正式跨入高阶族群里。”
第二节 手机竞争现状
王一春(2008)认为在成熟的手机市场为争取更多份额而拼杀的手机业者如今面临割喉竞争,一些亚洲手机业者正被挤出市场。 包括日本电气(NEC),台湾的明基和中国大陆的波导在内,这些企业在生产和销售领域缺乏规模效应,很难与诺基亚(Nokia)和摩托罗拉(Motorola)等行业巨擘抗衡。 但通过扩展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的电信运营商的合作伙伴关系,向其供应独具特色、能够吸引消费者的优质手机,一些厂商可能还会生存下去。 同样,中国的手机生产商也不得不退出该市场或与竞争对手合并,该行业的供给过剩令手机生产企业遭遇困境。 中国手机生产商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也不到1%。分析员预计中国国内至少有35个品牌消失。 但少数几家中国手机生产商,如联想集团、中兴通讯和华为科技,为欧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电信运营商提供价格合理,质量可靠、功能丰富的手机。他们正成长为具有可信度的小型手机生产商。不过他们的小规模仍将限制这些企业在全球的发展。
产业规模继续扩大。2008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新增9392.4万户,用户总数为6.41亿户,每百人移动电话拥有量达到47.3部,比2007年增加6.2部。全行业手机产量5.6亿部,同比增长2%。据IDC发布的报告,2008年全球手机出货量达11.8亿部,同比增长3.5%。我国境内生产手机占47.5%,与2007年基本持平。
全年手机生产增速呈放缓趋势。1一2月增长14.3%,至三季度增速降至7.9%,全年增速仅为2%,比年初下降10个百分点以上。按月份看,三季度起开始出现负增长,10月下降2.6%,11月降幅高达38%,创下历年来的新低。
市场结构调整加快,3G手机成为新的增长点。2008年,中国工业与信息化部监测的百家重点手机生产企业中,GSM手机产量同比下降17.1%,销售同比下降15.4%,产销占全行业比重分别为74.7%、75.4%,比2007年底分别下降了6.7、6.5个百分点。运营商的重组对CDMA手机产销产生一定的影响,CDMA手机产量同比增长15.4%,销量同比增长15.2%,产销比重为13.5%、13.4%,比2007年底均提高了1个百分点。3G手机产销快速增长,随着08年4月份TD一SCDMA开始试商用,以及国际市场需求增加,拉动3G手机产销快速发展,全年共生产3G手机6579万部,同比增长87.5%,销售6637万部,同比增长90%;占行业比重为12.3%,比2007年增长了5.3个百分点I4]。从中国移动公布的TD一SCDMA终端招标结果看,包括酷派、熊猫、华为、中兴、联想、海信、新邮通、华立等国内八家厂商的3G手机均己获得入网许可证,国内手机占比将进一步提高。
第三节 山寨手机对品牌手机的市场冲击
目前,山寨机己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日益成为行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据部分企业估计,山寨机在国内手机市场及出口量中的比重均达10%以上。由于山寨机不经过入网认证,款式比较新颖,上市时间和成本优势明显,因此在新增出口及农村市场上都对品牌手机企业带来了极大冲击。部分山寨机与品牌企业新款产品存在高度模仿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品牌手机的知识产权。此外,由于山寨机企业良荞不齐,很多产品缺乏严格检测直接上市,也缺乏后续维修保障,相关的质量和服务问题日趋突出,近年来手机一直是消费者投诉最多的产品。
“在山寨机大行其道的同时以夏新、联想、波导为代表的国产手机‘正规军’纷纷出现了严重的经营困难, 甚至到了破产的境地。这固然有山寨机灰色产业链带来成本上的优势, 但背后是这些厂家品牌建设和自主创新的欠缺。手机品牌是手机生产企业向消费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征、服务、文化、观念, 也是消费者对企业所有认知度的趋同, 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随着手机产业的发展, 手机已经越来越超出了单纯通讯产品的局限, 消费者更加重视手机品牌的附加价值。“从消费者角度讲,手机品牌既是手机生产企业对产品质和服务的保证, 同时也是消费者个人品牌价值和社交性品牌价值的体现。”口品牌的背后是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 例如一提到“诺基亚” , 消费者自然联想到“科技以人为本”的广告语。该理念表明了人是一切科技的载体, 一切科技都是为人服务的, 而且真正的科技是快捷、便利、时时刻刻都充满人性, 这充分体现诺基亚公司的宗旨与企业文化。相对于国产手机经常运用的煽情式宜传和明星代言, 诺基亚的理念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认同。”
倪雷(2009)认为“客观地讲,山寨机的繁荣与国产手机的溃败互为因果,山寨机的繁荣直接导致国产正规厂家市场占有率和效益的下降,国产手机厂家的溃败又给山寨机以可趁之机。品牌形象和品牌壁垒未曾有效建立,国产手机在低价替代品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其用户的品牌忠诚度十分脆弱,经不起区区两三百元的差价诱惑便纷纷叛逃,而成功的品牌能够抵低价替代品的冲击, 也无需过分担心廉价仿制品的骚扰。在手机行业, 知名品牌如诺基亚等, 虽被众多山寨厂家选为模仿对象, 但其销售量和盈利水平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虽有多款山寨版Iphone, 而且仿制品大量销往海外, 但Iphone仍给苹果公司带来了巨额利润。事实上, 虽然国产品牌厂商百般嘲笑山寨机的简陌技术, 但讽刺的是, 他们同样也采用山寨机所软赖以生存的第三方单芯片解决方案, 他们在技术上并不比山寨机高明多少, 他们的优势在于树立品牌, 然而事卖却表明, 国产品牌厂家在这方面失败了。面对山寨机的攻势, 他们既没有专有的核心技术来构筑竞争门桩, 又没有杰出的产品设计和客户忠城度来抵御侵蚀, 只剩下价格战和营销唯一的出路, 而在这方面他们又不是山寨机的对手。
倪雷(2009)认为识别环境中有吸引力的机会是一回事,拥有在机会中取得成功所必需的竞争能力是另一回事,山寨机在这方面就具备显著的优势。由众多企业联合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有一个好处就是加快了手机生产的“整机厂”的生产速度,加速了产品更新换代。国内一些较早进入手机产业的生产企业,努力 做深层研发,掌握核心技术,而随着这些支撑公司的出现,这些山寨机企业推出产品无论在时间还是功能、性能都有很大优势,从而使正规国产手机企业面临很大压力,也渐渐转到这种生产模式中来。而大多数“山寨机”企业在开发上研发以模仿为主,在生产方面“尽量外包”,而不像大品牌一样研发、生产一条龙。因此,山寨机开发、生产成本低,从而导致其价格可以做到品牌手机的1/3,吸引更多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从表面上看,山寨手机的价格优势来自于不用缴纳大陆规定的17%增值税及销售税,也不用花钱研发产品,但实际上,其最大优势却是省去了庞大的市场推广费用,这对一般国内外品牌手机大厂而言是庞大的花费,山寨手机却不用一分一毫就可在市场推广,省去了极大的费用。另一方面,公司经营成本的差距也是山寨手机获胜的因素,一般手机公司从研发、设计、促销、推广到管理等人员无论在人数或费用上都很高,而这些费用会分摊到产品价格上,也拉抬了手机的售价;但就山寨手机公司来说,一般只有20多人,更少的只需3 个人就可成立公司,一个负责采购手机解决方案及其他配件,一个负责寻找代工厂,一个负责销售和回款,这样如此低廉的经营成本,正是山寨手机能够在手机售价上一直压低的重大关键因素。另外,山寨机更难得在于对市场的灵活反应。以前的手机生产厂商想要在市场上推广一种型号的手机需要送到相关的检测部门经过很长的手机检测时间才能最终让手机上市,而山寨机则完全避开了这一过程,只有应用和工业设计而没有研发投入(避免了资金和时间上的风险),相对于规模较大的手机厂商一年只推出一款或几款类型手机,山寨机厂商甚至一个月内就能推出几种款式。所谓兵贵神速,山寨机能更快的抓住多变的市场 。
陈岚、胡燮(2009)认为行业壁垒的全面瓦解造就了山寨机的一片繁荣,1.5亿部的出货量招致品牌手机们的集体“围剿”,逃税和仿造两大原罪使山寨机集体蒙羞,而价格战和市场透支正在酝酿山寨机的盛世危情。山寨机正在成为品牌手机厂商们的绝命杀手。2007年高达1.5亿部的出货量,使得山寨机的市场占有率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两成。手机牌照的取消、单芯片手机解决方案的兴起,使得手机行业的壁垒在一夜间全面瓦解。当功能齐全、款式多样、价格低廉的山寨机以一种“很拽”的姿态站立在市场上时,尚未建立起品牌忠诚度的国产手机们相继亏损,从波导、TCL到夏新、联想,无一幸免; 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巨头们则被那些叫做Noke、Gighone的手机们搞得焦头烂额,品牌手机多年持续增长的市场份额首次出现下滑。山寨机价格低,质量也相对比较差。原先消费者比较不成熟,容易被低廉的价格和眩美的外观所吸引。这几年来,由于山寨机的畅销,使消费群在潜意识里形成了对国产手机的不信任。而且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在发生变化,现在购买手机的消费者往往是二次购机,在对行业有所了解的情况下,他们更多地转向选择国外的品牌 。
第四节 案例分析-MTK引起手机的山寨革命
MTK公司提出了Turn-key解决方案,将手机芯片和手机软件平台预先整合到一起,改方案可以使终端厂商节约成本,加速产品上市周期。该平台因为集成较多的多媒体功能和较低的价格,在国内手机公司和手机设计公司得到广泛的应用。加上MTK的完工率较高,基本上在60%以上,这样手机厂商拿到手机平台基本上就是一个半成品,只要稍稍的加工就可上架出货了。所以Turn-key解决方案是国内山寨手机的鼻祖,没有Turn-key也就没有山寨手机。
一、MTK公司介绍
MTK的全称是Mediatech,是台湾的一个多媒体芯片提供商全称是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它是全球IC设计领导厂商,专注于无线通讯和数字媒体等技术领域。该公司提供的芯片整合解决方案包括无线通讯、高解析度数字电视、光储存、高解析度DVD等相关产品,市场上均居领导地位。联发科技于1997年5月28日在台湾省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成立;联发科普通股份与2001年7月23日在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号为2454。公司总部设于台湾,并在中国大陆、美国、英国、爱尔兰、丹麦、印度、日本、韩国以及新加坡等地设有销售及研发团队。
MTK素有台湾“股王”之称,位列全球第七大 IC设计公司,其总利润中手机芯片业务占50%。MTK一贯提供 Total Solution,从DVD 到数字电视再到手机。这种极富国情特色的解决方案与商业模式,竞争力极强。手机领域拥有成熟 GSM/GPRS/EDGE方案,已拿下大陆市场近50%的基带芯片份额。Turn-key Solution一站式服务。因为MTK的手机平台而为众人所熟悉。据了解,联想约有47%的手机都采用了MTK的方案。“MTK现象”因此也成为业界津津乐道的话题。
二、Turn-Key解决方案的成功
在MTK的手机解决方案中,将手机芯片和手机软件平台预先整合到一起。这种方案可以使终端厂商节约成本,加速产品上市周期。MTK公司的产品因为集成较多的多媒体功能和较低的价格在大陆手机公司和手机设计公司得到广泛的应用。加上MTK的完工率较高,基本上在60%以上,这样手机厂商拿到手机平台基本上就是一个半成品,只要稍稍的加工就可上架出货了。这也正是许多黑手机都使用MTK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几年前,TI的LoCosto、OMAP平台,英飞凌的ULC解决方案,还一度是这些国际知名厂商在手机市场的杀手锏,而MTK Turn-key方案的巨大成功则证明了在这一领域平台技术不再是TI、英飞凌这些巨头的专属。虽然MTK的Turn-Key解决方案导致了手机产品极其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但不得不承认,这一策略使得MTK在手机市场取得了骄人的业绩。“MTK现象”的出现得益于中国手机市场的技术、行业和市场环境。
首先从技术上来说,2G技术十分成熟,产品更新换代很快;技术难度不断降低,随着手机设计公司的发展,手机产业进入门槛急剧降低;没有专利壁垒。再从行业来看,涉足厂商众多,行业竞争激烈,除了几家主力厂商之外,其他厂商在局部市场的竞争犹为激烈;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农村机策略严重冲击低端市场,本土手机厂商在竞争中受挫;行业继续细分,加工型企业增多。最后从市场环境来看,市场深化使手机从消费品变为消耗品;价格战、功能战大规模爆发;高端产品市场由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等少数厂商把持;本土厂商退居二线市场,靠多功能的 低价手机抢占市场。2007年MTK手机芯片出货量高达1.5亿片,全球市场占有率近14%,仅次于德州仪器及高通。若只计算MTK进入的全球GSM手机芯片市场规模,大约7亿~8亿部手机,市占率已高达20%以上,仅次于德州仪器。市场上,国产手机占有量接近三成;国产手机中,MTK手机芯片的占有率高达75%,展讯的占有率在15%~20%,剩下的就是英飞凌和飞利浦。2007年上半年中国市场上700元以下的手机已占到总出货量的44%,有望超过3000万台的规模。而这一数字相比于中国广袤的农村市场而言只不过是冰山一角。面对这样一个几乎肥得流油的市场领域,手机产业链里无论是谁,难免都会打起各自的小算盘。
联发科从自己扶植的design house开始,去做一些推广,联发科在台湾成立了一家手机设计合资公司达智,从事ODM业务,第一批使用联发科芯片的手机企业是中国的“黑手机”。 在黑手机上获得成功后,国产手机也开始采用联发科的芯片。据了解,目前所有国产手机除了夏新外,其余都在使用MTK芯片。根据Merrill Lynch最近的一份报告,联发科已经占据中国手机基带芯片市场的40%以上,被波导、TCL、联想、康佳、龙旗、希姆通和天宇等中国主要手机设计公司和制造商采用。用联发科负责人的话说就是:“除了厦门一家厂商外,目前你数得出来的中国手机制造商,没有哪一家没有采用我们的方案。”到目前为止MTK已经取得了国产手机近乎90%的市场占有率,在推动了50多个品牌诞生的同时,也让目前多媒体手机价格跌破600元。不但造成了低端手机价格雪崩和竞争惨烈,更造成了产品同质化严重。2007年6月正式发布面向超低价手机市场的MT6225芯片方案以来,各手机厂商采用MT6225系列方案的立项计划已有近200个。
第五节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首先阐述了目前中国山寨手机的发展状况,其次分析了山寨机这几年之所以取得飞速发展所依赖的以下几方面优势:价格低廉;功能齐全;亮眼的外型;更高更快的市场反应速度;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策略;注重发展外销。再次分析了国内手机产业的发展状况和竞争现状,最后分析了山寨机给中国手机业所带来的市场影响。并通过台湾联发科MTK手机芯片的案例分析,应该逐渐对山寨加以规范和引导,这并不意味着扼杀民族产业反而有利于企业走上正规发展之路并取得长远发展,真正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山寨”的出路探索
山寨产品如何成为品牌产品山寨产品虽风靡全国,但纵观山寨产品,即使再受市场欢迎,最终也是过眼烟云,只有成为品牌产品才能在市场上长盛不衰。所以将山寨产品转化为品牌产品极其重要。山寨产品应提高质量质量永远是消费者购买产品最关注的焦点,一些生产规模较小,生产工艺也较为粗糙的小厂也具备了生产山寨产品的能力,这样就直接导致了产品的质量问题,山寨产品的维修一直是最让顾客担心的问题。所以山寨产品在提高质量的同时,也要解决售后服务的问题。
山寨产品本身在模仿品牌产品的同时,也要超越自己,从“模仿创新”过渡到“自主创新”,形成自己的品牌,并持续传递品牌的理念,品牌的塑造虽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要经过几代产品的延续,但在消费者中间树立起来之后,将对整个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山寨产品在增加功能的同时应该提高精度众所周知,功能全面是山寨产品的一大优势,虽然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同时另一个问题也日渐突显出来,那就是山寨产品功能齐全,但却样样都不精。山寨产品应提高安全系数山寨产品由于生产成本低,配件质量极差,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第一节 山寨的认知与管理
目前,由“山寨”引发的巨大争议透露出这些问题的严峻性,我们需要正确地认识它、规范它、重铸它,为它搭建认知、法律、政府、自治“四位一体”的复合平台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造福民众的潜力 。
一、认知平台,分类定性
“山寨经济”良莠不齐,若以“山寨经济”笼统地概括所有具有“山寨”特质的现象显然是不合理的,对于其中的不同性质的问题需要区别对待:把“山寨经济”积极因素提炼出来,让其与主流文化合流,用积极向上的理念占领“山寨经济”阵地,提升“山寨”文化的品位和层次,打造新品牌;而对于那些借“山寨”挑动人们背离全社会共同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庸俗性和不健康的经济活动必须坚决铲除,避免其对主流经济主导价值取向的消解腐蚀,不断净化“山寨经济”的文化场地,使“山寨经济”走上正轨化、合法化、健康化发展道路。

二、法律平台,惩扬有典
(一)健全法律制度,明确定性“山寨”。由于“山寨”是一种新事物,现行法律法规在操作中对“山寨经济”没有明确的规范细则和具体的实施标准。立法部门需要健全法律制度,查堵现行法律的漏洞,铲除不良“山寨经济”生存土壤,限定“山寨经济”可活动的度,坚决制止侵权行为,维护消费者和品牌的合法权益。笔者认为构成侵权的山寨行为主要可以归纳为四类:一是仿冒知名品牌的商标、商号或是进行简单或复杂组合、高度仿制,生产出的产品涉嫌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二是不正当地占有了被模仿产品的声誉,构成不正当竞争;三是“山寨”盗版行为;四是带有“黄、暴、黑”性质或涉及人身攻击等侵害公民权益的“山寨”行为。
(二)反对模仿,鼓励创新。就“山寨经济”而言,我们反对的是没有创新的复制和模仿、没有价值的单纯复制,对在合理借鉴、参考、学习他人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产品或具有创新优势的山寨文化应予以立法保护,维护其专利权。
三、政府平台,扶惩有章
对于“山寨经济”,政府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政府并非是“山寨经济”的“守夜人”,而是“山寨经济”的“协管员”或是“引导者+监管者”。对于“山寨经济”既不能不作为,也不能乱作为,而应进行必要的引导,规范“山寨经济”运营秩序,防止其对社会正常秩序的破坏。
(一)密切关注“山寨企业”的发展趋 向。政府必须走出去,深入到这些民间企业中对“山寨企业”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整体上把握山寨企业的发展状况,建立不断更新数据的山寨企业资料库和产品统计监测机制。
(二)加强监管,规范“山寨产业”。设立必要的行政审批制度,对山寨制造商的入门条件予以规范。工商、版权等部门应联合规范山寨产品市场,从源头上规范山寨产品。还应当设立企业生产检查制度,对于企业的生产设施、生产能力等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对于不符合制造标准的山寨产品限期整改或取消生产资格。并且,要求政府细致规范山寨产品的销售,杜绝不合理的销售手段和方式的产生。
(三)整合和帮扶。在企业建制上,政府应当根据市场需要结合专家的意见对“山寨企业”进行重组,按照标准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强对重点“山寨产业”帮扶和支持,尤其是重视“山寨企业”的产业链的建设,优化山寨企业的“生产———销售”的一站式经营模式。
四、自治平台,张弛有则
“山寨”企业作为“山寨文化”的主体和当事者,“山寨经济”的发展与其利益休戚相关。因此,除上述三个外在平台的约束和支持外,“山寨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搭建自治平台。
(一)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治作用。“山寨”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成立行业协会,维护本行业和企业的利益。通过制订行业行规行约和发展规划以及审查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来实现行业的自律管理,充分发挥其协调和服务职能,积极配合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市场管理,促进“山寨经济”的规范发展。
(二)强化自身,谋求创新发展之路。“山寨企业”最好的发展之路就是走正规品牌的道路。主要有两条路可以走向正规品牌。第一条是EMS 之路,也就是从事电子制造服务,成就工业品牌。EMS 是一个全线的服务,包括产品开发、产品生产、产品采购、产品品质管理、运输物流和售后服务等。企业除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之外,还可以由制造环节向两端扩展,形成强大的设计能力和研发能力。当然,这种研发主要是体现在制造技术的研发,而非产品本身的研发。通过业务领域的扩展,不断发展企业。对于许多以代工起家的“山寨企业”而言,向电子制造服务领域转型,不失为一个成就品牌的好选择。第二条是OBM 之路,也就是创立自有品牌。即当制造能力和资金实力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向产业链中的高附加值环节扩张。对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而言,创立自有品牌,技术和服务是支撑。通过搭建自治平台,可以提高“山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让“山寨企业”在市场上真正站稳脚,不断壮大自身实力,迎接各种挑战。
“山寨经济”在争议声中一路走来,深深打上了平民出生、民间创新的烙印,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山寨经济”还会继续以各种形式活跃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在社会变革和文化变迁中,“山寨经济”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必须协同企业、法律界、社会等方面的力量,为“山寨经济”搭建起认知、法律、政府、自治“四位一体”平台,才能使这个没有正规平台、而又极度渴望展示舞姿的舞者跳出最美丽的舞蹈,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
第二节 研究结论
国产品牌手机企业在和跨国巨头的竞争和山寨手机的冲击中遭遇的困境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如何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及保持竞争优势,是急待解决的一个难题。本文总结来说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第一,目前为止国内外对山寨机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一个重要创新是对近几年如火如茶发展起来的山寨手机现象作了一些分析,阐述了目前中国山寨手机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山寨机这几年之所以取得飞速发展所依赖的六方面优势,也分析了山寨手机本身存在的六个方面的问题及山寨机给中国手机业甚至于对中国整个制造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借鉴国外对非正规企业发展的研究经验,得出了我们不应该听任山寨现象泛滥发展,应该逐渐加以规范和引导的结论。
第二,本文以手机行业为研究背景,以国产品牌手机企业为研究重点,对中国手机行业竞争格局作了分析,研究了国产品牌手机企业存在的问题。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并提出了一些让国产手机摆脱现状,把握机会,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可供参考的建议,提出提升国产手机企业竞争力的途径。在战略角度上:整合产业链,增强本土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加强国产手机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群体突破,进行产业升级,以群体的力量共同推动国内移动通信终端产品健康发展;加强国产手机企业与主流手机设计公司之间的合作,弥补国产手机后端(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等方面)的先天不足,使研发产品与国际品牌保持近距离的跟踪优势;加强国产手机企业与运营商之间战略合作,降低手机生产的风险,并借助运营商的各种增值服务实现经营项目多元化,开拓市场,牟取新的新润增长点;加强品牌建设,明确产品定位,提升品牌价值,避免同质化下过度的价格竞争;深度挖掘市场,进行渠道深耕,挖掘三、四级市场的潜力,完成企业的实力积累,并为冲向一、二级市场做好准备;积极开拓国外市场,突出重围,以出口扭转形势;强化国产手机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保证制度的落实。在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引进先进的设计技术和生产技术,在掌握核心设计技术和生产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调整研发方向,紧跟市场潮流制订相应产品战略。
第三,本文的另一个有意义的方面是对当前手机行业技术发展方向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分析,这对于国产手机企业紧跟技术前沿、正确把握发展方向从而制定出合适的产品发展战略会有较大帮助,提出了当前国产品牌手机企业应抓住3G产业升级这个契机,加速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研发、跟踪、技术储备及其他各项准备工作,尽快掌握其核心技术,彻底改变中国在全球手机产业链中完全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国产品牌手机如何应对国际品牌及山寨机的冲击

【参考文献】

[1]曾利柏.国产品牌手机如何应对国际品牌及山寨机的冲击 [M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9.
[2]宋健.张尼.董玉涛.山寨手 机的发展及趋势研究 [J ].移动通信,2009,(10):65-66
[3]肖坤梅.苏华.山寨文化的营销力量 [J ].市场研究,2009,(6):37-38
.法商论丛,2009,(4):184-185
[5]陈岚.胡燮.我国山寨手机营销模式现状及分析 [J ].消费导刊,2009,(4):1-2
[6]英恩.“山寨”与品牌的距离 [J ].IT博客,2009,(1):45-46
[7]郭培涛.秦小许.山寨手机的生产模式分析 [J ].实证分析,2009,(2):103-104
[8]赵天华.从大学生品牌意识看手机品牌营销 [J ].中国商界,2009,(3):180-181
[9]罗刚毅.山寨营销的优势及策略分析 [J ].中国商贸,2009,(4) :90-91.
[10]王京安.豆广平.手机产业中山寨现象的产生条件 [J ].江苏科技信息,2009,(12):45-46
[11]程满华.“山寨”现象法律问题研究 [M ].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9.
[12]白立新.晋江品牌与山寨手机的“硬球战略” [J ].营销学院,2010,(1):72-73
[13]刘静.崛起中的困惑山寨手机将何去何从 [J ].观察,2008,(9):42-43
[14]徐亮.山寨手机的未来发展前景简析 [J ].移动通信,2009,(10):22-23
[15]孔清溪.山寨异军突起,品牌何去何从 [J ].时论,2009,(2):70-71
[16]唐佳希.山寨凶猛精英品牌的梦醒时分 [J ].中国广告,2009,(6):102-103
[17]张邦松.宁华军.山寨手机产业调查 [J ].新闻杂志,2009,(10):85-86
[18]银路.李天柱.程跃.邱杉. “山寨”现象的一般规律及其政策建议 [J ].科学学研究,2010,(3):27-28
[19]董涛.山寨手机中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J ].经济体制改革,2009,(4):47-51
[20]李芬莲.山寨现象与知识产权 [J ].电子知识产权,2009,(1):1-2
[21]周芸.山寨手机与青年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身份建构 [J ].兰州学刊,2010,(1):78-81
[22]冯晓青.“山寨文化”与知识产权保护 [J ].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2):1-2
[23]师永伟.“山寨手机”现象引出知识产权保护课题 [J ].中国工商报,2008,(10):1-2
[24]王聚芹.邓蕾.“山寨经济”的出路探索 [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10):86-87
[25]胡江华.黄露.浅析山寨产品与品牌产品 [J ].艺术与设计,2009,(4):183-184
[26]赵勇刚.山寨文化的两种经济模式探析--兼谈对待“山寨”的理性态度 [J ].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2009,(4):123-126
[27]陈颖芮.从“使用与满足”理论解析山寨经济的勃兴 [J ].中国商界,2009,(5):196-198
[28]贺志刚.“山寨经济”的“利益”与“陷阱” [J ].西部论丛,2009,(1):22-23
[29]何勇.“山寨”与“品牌”的法律博弈 [J ].中国经营报,2009,(4):1-3
[30]何超凤.论山寨机的自主创新与品牌象征意义 [J ].经济论丛,2010,(1):184-185
[31]胡军.山寨机现象告诉我们什么 [J ].中国消费者报,2008,(7):1-2
[32]赖少芬.张旭.陈鹏. “山寨现象”的泛文化趋势值得关注 [J ].经济参考报,2009,(1):1-2
[33]李萍.山寨现象:理性比乐观更重要 [J ].经济研究导刊,2010,(9):170-171
[34]陈太俸.杨晗.周键聪.山寨经济模式浅析 [J ].现代商业,2009,(10):265-266
[35]刘宏程.葛沪飞.仝允桓.创新网络演化与企业技术追赶:中国“山寨机”的启示 [J ].科学学研究,2009,(10):1584-1590
[36] James E. Katz and Satomi Sugiyama: Mobile Phones as Fashion Statements: The Co-cre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Public Meaning [J ]. Mobile Communications, 2008,(5) :63-81
[37] David Barboza: In China, Knockoff Cellphones Are Hit [J ]. New York Times, 2009,(4) :1-2
[38] Paulo Alexandre O. Duarte and M´ario Lino B. Raposo: A PLS Model to Study Brand Preference:An Application to the Mobile Phone Market [J ]. Handbook of Partial Least Squares,2010,(3) :449-485


致  谢
值此本科学位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郭俊辉老师。郭老师从一开始的论文方向的选定,到最后的整篇论文的完成,都非常耐心的对我进行指导。给我提供了大量数据资料和建议,告诉我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细心的给我指出错误,修改论文。他对营销的专业研究和对该课题深刻的见解,使我受益匪浅。郭老师诲人不倦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肃认真的治学风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值得我永远学习。在此,谨向导师郭俊辉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