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节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1
二、 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2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3
一、 国外的研究发展现状 3
二、 国内的研究发展现状 4
三、 中国物流业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物流业的差距 5
四、 现在中国公路货运物流市场的现状 6
第三节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7
第二章 第三方物流的概述 8
第一节 现代物流产生与发展 8
第二节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及特征 10
一、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10
二、 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10
第三节 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 11
第四节 第三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2
第三章 基于电子商务的第三方物流相关理论 14
第一节 电子商务的概论 14
一、 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14
二、 电子商务的特点 14
三、 电子商务在物流行业中的作用 15
四、 电子商务对物流业的影响 16
第二节 公共物流信息系统 16
一、 物流信息平台的概念 16
二、 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的功能 17
三、 建设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的必要性 18
第三节 物流信息化相关理论 18
一、 条码技术及其应用 18
二、 物流自动跟踪技术及其在物流中的应用 20
三、 物流EDI技术及其在物流中的应用 22
第四节 第三方支持平台概论 24
一、 第三方支付平台概述 24
二、 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流程 24
三、 第三方支付平台还具有以下优势: 25
第四章 实例研究 26
第一节 公司简介 26
第二节 货运市场的现状 27
第三节 货运市场存在的问题 27
第四节 网达物流现有运作模式 28
第五节 解决的对策 29
一、 建立物流综合业务平台 30
二、 GIS/GPS技术的引入 31
三、 提供第三方支付平台 32
四、 加快中国物流标准化建设 33
五、 对现有物流资源的整合模式 34
第五章 结论 36
参考文献 37
致 谢 39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从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服务业已经成为主导产业,导致了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
在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化、网络化逐步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去。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低成本且方便快捷的交易手段和方式,正在改变公司从事商务活动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阵阵热潮。各种类型的电子商务方式,如B2B,B2C等等迅猛发展。一时间,各种以电子商务为主业的电子商务公司,如EBay,易趣,阿里巴巴等等都在电子商务这个领域取得很大的成功。但另一方面,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一般包含有四个基本的元素,我们可以称之为四个“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与物流。前三者对于电子商务来说,可以借助于因特网轻松地实现。如资金流,可以借助于电子支付手段,如网上银行、电子货币、手机等方式进行,信息流更是因特网的特征所在。但是,对于物流,特网本身实现物流的能力有限,网上交易的“零距离”很难被带入流通领域,物流始终是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之一。在网上交易日趋火爆的今天,知识密集型,可信息化产品的网上交易日益扩张,这些已经数字化的产品,如书报、软件、音乐等,其物流系统在信息业迅速发展中将逐渐与网络系统重合并最终被后者取代。但对于多数产品和服务来说,仍然要经过由商品实体化的流通渠道。因此,高效可靠的物流是电子商务成功的基础。
其实不难发现,电子商务和物流是相辅相承,互为因果。国内往往偏重于某一方面而忽略或是轻视了另一个方面。国外物流业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发达国家的电子商务在发端之初,就已经具有了相对完备的现代化的物流体系作为支撑,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就建立起来的物流相关的理论发展到今天已经相当完善,从传统的物流到内部一体化物流,再到现在的现代物流——供应链物流管理,物流一体化已经深入人心。回顾国外物流的发展,不难发现,信息手段和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现代物流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没有信息技术就没有现代物流。而我国的物流业起步发展,相对国外来说,较晚,与发达国家存在相对的差距。国内的物流行业企业多数属于中小型企业,信息化水平落后主要表现在:(1)物流的基础理论不完善;(2)物流基础设施落后;(3)企业对物流理解、认识不深入;(4)物流人才缺乏;(5)物流技术水平不高;(6)物流管理组织不健全,管理方法落后;等等。
改善目前的电子商务和物流水平,提高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匹配度,实现物流信息化和专业化已经成为目前世界各国和跨国公司所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可以明显地发现,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时代的必然要求。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管理的基础。物流产业的信息化将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之一。宏观上说,物流的信息化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运行质量的高低。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行业的整体战略竞争,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快捷的交易方式,只有将虚拟活动与实体形式有效结合,才可能具有整体优势。企业应针对具体情况,选择适合企业业务活动开展协同化物流模式,加强协同化物流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制度方面的战略研究,实现电子商务环境中物流与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同步,提高交易质量,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物流企业在整个竞争环境中的竞争实力我国由于物流研究的历史还不长,理论体系建立尚未成熟,还存在许多有待填补的空白。已经建立起来的物流企业,对市场认识不足,加之规模小、经营能力有限,使物流服务水平大大低于期望值,物流产品不对路和服务质量偏低致使需求增长乏力。而物流理论研究滞后,是导致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所以研究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信息化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电子商务是未来商业模式的发展趋势,而现代物流信息化则是与之有着密不可分关系。研究、搞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性,微观层面,有利于企业把握行业发展趋势,顺应时代潮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中观层面,对促进我国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的发展有莫大的益处,同时能对我国现在这个‘小,散,乱’的局面进行一个合理有效的整合,使我国现行的物流市场正规化,集成化,规模化起来,从而实现了我们物流行业的革命性改革;宏观层面,有利于降低我国总体的物流成本,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物流成本
占GDP的比重要比美日等一些发达国家高得多,这样做能降低全国总的物流成本,提高综合国力,同时有利于我国企业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
从理论上讲,对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信息化的研究上有所创新,就能指导企业的实践和一些新型的商业行为;对高校中相关专业的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以引发其他人士对这个课题的关注、思考和深入的研究,抛砖引玉。
综上所述,有必要针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模式和管理进行研究,以促进我国物流管理改革,适应市场竞争大环境。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新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企业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日趋复杂,企业为了尽可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不断的采用创新的理念与技术,第三方物流作为企业取得优势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正逐渐发展壮大,被各方面所重视。
一、 国外的研究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的主要特点是:物流企业规模化、网络化、科技化、品牌化、标准化,物流成本很低。
进入21世纪,物流产业发生极具影响的变革。国际物流企业规模越来越巨大,例如,2006年1月,美国联邦快递集团(FedEx)以4亿美元现金收购大田─联邦快递有限公司中的五成股份及大田集团在中国内地89个大中城市的速递网络。以此来扩大美国联邦快递集团(FedEx)的整体规模以达到规模化效应。
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给物流网络化运行奠定了基础,电子商务发展已经或即将对物流所有环节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物流业必须在互联网上以爆炸式发展,竞争激烈的新经济环境下,适应社会发展速度、完美、客户满意的新概念。运输管理系统,货物跟踪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配送服务系统,供应链管理等将成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使物流管理更加科学化,提升整个物流业软件水平。例如:2005年初,UPS(全美联合包裹)在欧洲投入1亿美元建设无线系统,该系统已经在美国使用,这样UPS员工就可以使用套在中指上的小型蓝牙扫描仪,通过与之线缆连接的WIFI终端将包裹跟踪的数据发送到计算机网络上,UPS的无线设备及基于WEB的供应链系统正在改善公司的包裹配送流程。国际物流巨头的巨额投入无疑突显了我国物流企业的尴尬境地。
品牌化的物流业运营为物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例如,美国主要由四五家国际品牌物流企业垄断分割市场,因为品牌经营能够快速整合各中小物流企业,使本企业的规模快速壮大,为网络化、高科技手段的应用提供了用武之地,从而大大提升整个社会物流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物流供应成本。
物流企业的规模化、网络化、科技化、品牌化培育了国际物流业巨头的成长。国际物流业巨头的产生又反过来制定了更高的服务标准和更低的价格标准,来巩固其行业垄断地位,使其它物流企业无法与其抗衡,从而使其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和更高的垄断地位。
二、国内的研究发展现状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而引入我国的。根据中国仓储协会对物流市场供求状况的调查,2003年至2005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在生产企业成品销售物流中所占地比重分别为26.1%、30.2%和35.0%,呈上升趋势。如图1-1所示
图1-1 第三方物流在销售物流中所占的比重
第三方物流在西方国家发展势头迅猛,但在中国,目前的市场占有率还很低,且发展速度缓慢。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且仍以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业务为主,加工、配送、定制服务等增值服务功能尚处在发展完善阶段。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目前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市内配送、单纯仓储和干线运输,且以分包(即将不同功能的业务分别委托给不同的企业)为主,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全套服务的比重不大。例如,对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单纯仓储占21%、干线运输占36%、市内配送占28%、而包装只占4%。
可以说我国的物流理论与实践都处在起步阶段。无论是实用技术还是管理经验同国外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靳伟(2003)研究指出我国对第三方物流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运用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制定运输计划,实现物流合理化;(2)运用系统分析技术,选择货物的最佳配比及路线,实现物流的优化配送;(3)运用存储论,确定经济合理的库存量,实现物流的优化存储;(4)运用模拟技术,对整个物流系统进行研究,实现物流系统的最优化。同时还将以上成果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开发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软件,加快了信息的传播技术,使我国的物流企业逐步走上现代化管理的道路。但由于历史和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我国第三方物流理论研究存在着严重的本位主义,无论是理论研究人员还是实际操作人员都是从自己本身来考虑问题的,这导致物流系统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物流供给结构不合理现象十分突出。物流失去了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的优势,使物流与存储之间的界限变的十分模糊,致使我国的第三方物流难以发展壮大。国外第三方物流由于理论研究较早,也较深入,基础设施较齐全,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交通运输和信息网络,同时有良好的发展环境,物流服务可由独立经营物流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来经营,可以说第三方物流经营效率较高,利润空间较大。而国内现有的第三方物流规模不够,很难体现出应有的规模效应,同时经营效率低下、利润空间窄却普遍存在。另外,国内缺乏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的良好环境,制造商在外包物流服务方面需求量比较小,信心不足。针对现状,为了使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运用更加合理的、科学的发展来提升其综合能力,适应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及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其巨大的潜在优势。
三、中国物流业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物流业的差距
中国公路物流资源极其分散,90%以上的车辆是个人拥有,无法实现规模化运行;无法网络化管理;无法实现高科技手段应用;无法树立全国性的品牌物流企业,最终无法实现我国物流业规范化和标准化,造成我国公路物流成本奇高。
据统计,2000年中国GDP是美国的1/10,但我国公路货车数量700万辆左右,是美国的1倍。也就是说,我国一辆车的年工作量是美国的1/20。2005年,我国物流成本占GDP18.6%,相比发达国家还有巨大差距。
中国的
物流比美国低下的原因
1.中国的车辆没有具备标准化,很多车辆都是自行改造的,不规则。
2.信息的严重不对称,车主和货主的信息失衡。
3.基础设施及现在物流设备很不完善,高速公路网并没有健全。
我们对公路运输业稍加研究就会发现,一方面公路运力紧张,而另一方面我们又存在货车无效移动频繁,停车场空车等货现象普遍,车辆使用效率十分低下。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企业形成多元化的物流格局,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是计划经济时期商业、物资、粮食、运输等部门储运企业转型而来。条块分割严重,企业缺乏整合,无集约化经营优势,规模效益难以实现。
综上所述:基于中国物流业的现状、特色和国情,促使我国只能用整合物流资源的办法,快速越过资本(运载资源)原始积累过程,快速实现规模化运营和信息化管理。应用信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才是中国物流现代化(特别是公路物流现代)的唯一出路。进而实现物流成本最小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
四、现在中国公路货运物流市场的现状
1.货运市场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企业形成多元化的物流格局,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是计划经济时期商业、物资、粮食、运输等部门储运企业转型而来。条块分割严重,企业缺乏整合,无集约化经营优势,规模效益难以实现。我们对公路运输业稍加研究就会发现,一方面公路运力紧张,而另一方面我们又存在货车无效移动频繁,停车场空车等货现象普遍,车辆使用效率十分低下。
2.公路货运物流市场存在的问题
公路货运市场存在的关键问题如图1-1所示。
图1-2 中国公路货运市场存在的问题
统计表明,中国的公路物流成本会比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得多,由上图分析可得如下原因:
(1)道路收费:中国有很多不合理的道路收费,重复收费。
(2)中间环节多:货主和车主之间,中间环节多,效率低下,且成本过高。
(3)信息不对称:发货的厂家有货要发却只能找信息中介公司,而很多司机为了不返空,往往在停车场等货,从信息公司这边找货,但是找到货很多时候不能使司机的车辆满载的,所以虽不会返空,但是还是不可避免地造成物流成本的浪费(时间和空间的成本)。
那么能否砍掉过多的中间环节建立货主与车主的直销模式,从而实现货主和车主的之间的信息真正地对称起来!
第三节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全文总分五章节对电子商务物流及电子商务背景下中国公路货运物流模式创新进行研究
第一章 引言主要是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现状以及研究意义,同时规划本课题研究的大致方向,以便参阅。
第二章 主要是介绍了现代物流的发展历程,并对第三方物流做了一个详细的阐述,对第三方物流做了理论分析及现状分析,最后对第三方物流和电子商务之间的关系做了深入的分析。
第三章 主要介绍基于电子商务的第三方物流相关理论,其目的是为了下文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首先,该章节对电子商务的概念及运用坐了深刻的分析,其次重点介绍了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在现在物流行业中的各种实际运用。目的是为下文针对中国的货运市场提出具体的应用做铺垫,最后分别介绍了物流信息相关理论以及各种信息技术在实际物流中的运用。突出了问题解决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第四章 结合中国货运市场的现状分析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如何地将电子商务物流的模式真实可行地结合到货运市场中去,并分析了在实际应用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引用网达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例研究。
第五章 总结本课题的研究。
第二章 第三方物流的概述
第一节 现代物流产生与发展
20世纪初,西方的国家,一些企业为了度过生产大量过剩、需求严重不足的经济危机,提出了销售物流的问题。1921年,由美国学者阿奇.萧首先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提出的“Physical Distribution”。同一时期,英国的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其宗旨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手中,这一举动被一些物流学者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给出了“Physical Distribution”的正式定义:产品分销包含于销售之中,是物质资料和服务在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流动过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但是这一概念仅限于企业销售过程中物质资料的分配/配送,即单纯的企业销售物流,并没有涉及到生产领域。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期间,物流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与商品销售有关的实体运动。因此通常采用的仍是PD一词。1956年,日本通产省派员考察美国物流业,发现日本称为“流通技术”的内容,相当于美国“Physical Distribution”的内容,从此便把流通技术按照美国的简称,叫做“PD”,使“PD”这个术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1964处,日本池田内阁将“PD”改称为“物的流通”,简称“物流”,并在日本政府文件中正式采用。我国最早使用的物流一词正是来源于此。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为保证其军需物资在战争中的供应,对战时物资的采购、生产、运输、仓储、补给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全面的管理,以达到费用低、效率快、服务好的目的。从此,后勤和管理逐渐形成了单独的学科。其特点是应用运筹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后勤管理中的各项活动进行准确的计划和优化管理。这种管理方法被称为后勤管理,并在战后发展形成后勤学(Logistics)。后勤管理的方法被引入工业、商业领域,被称为企业后勤(Business Logistics)。定义为“包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业务活动”,其领域统括原材料采购、生产管理和产品销售。美国从60年代开始,用Logistics代替PD这一概念。
与前期的“Physical Distribution”相比,“后勤”说是建立在更广阔的领域基础上的一种理性认识,其外延“不仅包含了企业产后的实物分销的营销领域,而且还包括了企业产前的供应领域。而Physical Distribution则较狭窄,仅仅应用于销售领域,随着经济活动实践越来越深入,其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出来。许多研究和实践都证明,企业经济效益的取得,仅在销售
领域是不够的,必须有更大的系统和更强的综合战略,即在销售领域之外的生产领域和生产之前的供应领域内也存在着改善管理的潜力,需要在更宽泛的领域内建立新的概念。Logistics正是这样一个新概念。
全球物流业的权威组织美国配送管理理事会对后勤物流的标准定义是:后勤物流是某种供应链过程,通过对供给点到消费点的商品、服务和相关信息的流动与储存的效率及效果的计划、实施和控制,来提供客户满意的需求。
从为最终顾客创造价值的角度分析,DonaldJ.Bowersox教授经过分析进一步认为后勤物流就是价值链。“物流价值链联结企业及其顾客的所有目标活动,控制着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这个价值链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流:存货流和信息流。信息流是由销售活动、预测和定货单等行为组成。显然,后勤物流的实质是通过产品与服务及其相关信息在供给点与消费点之间的加工、运输与交换,提供用户满意的需求,从而实现价值的过程。
从PD到Business Logistics,物流概念的范围从流通领域的物流扩展到生产流通领域的物流。从此,物流就不单纯是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要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综合性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问题。与分销物流做比较,后勤物流涉及到企业供、产、销的供应链过程,突出了物流活动的系统性、效率性、综合性和战略性。物流整体观念是物流科学发展的一大进步,它标志着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开始形成。
Integrated Logistics(一体化物流)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到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可进一步分为三个层次:物流自身一体化、微观物流一体化和宏观物流一体化。物流自身一体化是指物流系统的观念逐渐确立,运输、仓储和其他物流要素趋向完备,子系统协调运作,系统化发展;微观物流一体化是指市场主体企业将物流成本问题提高到企业战略的地位,并且出现了以物流战略作为纽带的企业联盟;宏观物流一体化是指物流业发展到这样的水平:物流业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此时的物流业仅仅靠提供一些个性化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随着物流业逐渐发展,物流系统也将不断完善,物流业才能够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才能够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从物流业的发展看,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一体化的第一个层次时出现萌芽的。但是这时只有数量有限的功能性物流企业和物流代理企业。第三方物流在物流一体化的第二个层次得到迅速发展。专业化的功能性物流企业和综合性物流企业以及相应的物流代理公司出现,发展很快。随着这些企业不断发展并达到一定水平,物流一体化将会进入第三个层次。物流一体化是物流产业化的发展形式,它以第三方物流充分发育和完善为基础。但是我国物流一体化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处于初步阶段,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于一体化的思想了解不够透彻,影响了实施的效果。应当加强一体化管理的教育,使物流企业真正认识到一体化管理的重要价值。
第二节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及特征
一、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方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称合同制物流 (Contract logistics)。 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在委托方物流需求的推动下,从简单的存储、运输等单项活动转为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其中包括物流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建议或设计最优物流方案、物流全程的信息搜集、监控等。
二、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第三方物流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产业,属于服务业的范围,但是由于涉及的行业很广,地域很宽,具有其他产业所不具有的特点,如图2-1所示。
(1)关系契约化。第三方物流是通过契约形式来规范物流经营者与物流消费者之间关系的。
(2)服务个性化。第三方物流需要根据不同物流消费者在企业形象、业务流程、顾客需求特征、竞争需要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提供针个性化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
(3)功能专业化。从物流设计、物流操作过程、物流技术工具、物流设施到物流管理必须体现专门化和专业水平,这既是物流消费者的需要,也是第三方物流自身发展的基本要求。
(4)管理系统化。第三方物流需要建立现代管理系统才能满足运行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5)信息网络化。物流服务过程中,信息技术发展实现了信息实时共享,促进了物流管理的科学化、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和物流效益。
图2-1 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第三节 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
Internet的发明是近30年来最伟大的社会成就和科技成就,它正使人们的生活发生变化,也将引领一场商业领域的变迁与飞跃。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可以说是21世纪经济的新亮点,但是就目前来说,这个亮点尚未闪耀光芒,或许只是一种经济发展的目标模式。无疑,电子商务是21世纪新的商务工具,它将像杠杆一样撬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嬗变,新兴产业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现代物流与派送产业将成为这个杠杆的支点。
自从1998年以来,在我国兴起了电子商务热潮,国内很多公司纷纷注册电子商务公司,正常的经济被打乱。直到去年电子商务热潮才过去,人们才实实在在的把目光投向了物流,应该说,物流在我国有很大潜力,据不完全的统计,从92年到98年,我国物流的发展为国家的流动资金节约了8000亿左右人民币,而且我国现在的物流成本占GDP20%之多,而发达国家仅只有10%左右,时代呼唤电子物流的产生。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是在互联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第三方物流是电子商务实现交易的最佳载体。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物流才刚刚起步,缺乏现代化的物流模式和配送体系。作为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的3PL在电子商务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与传统物流企业相比,第三方物流企业有以下四个最显著的特征:(1)以信息技术为主导,信息技术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灵魂;(2)强调物流功能的集成,为使用者提供集成化功能服
务;(3)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即第三方物流是按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企业流程为企业度身订做的一种物流服务;(4)能提供网络化服务。电子商务过程可以概括四“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的有机组合,开展电子商务需要实现四“流”的信息化和协调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银行的发展,前三“流”的信息化已逐步实现,而物流作为商务过程必不可少的一环却表现得相对落后,成为开展电子商务的真正存在的瓶颈。而第三方物流由于能充分发挥社会分工和专业化优势,成为开展电子商务的必须重点发展的一种物流模式。
电子商务一般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分别为B2B,B2C和C2C。首先是B2B模式,它是三种电子商务模式中市场前景最广阔的一种,这其中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企业对非零售商和企业对零售商。前者业务特点是客源稳定,不集中,需求批量大,品种相对单一,可以采用TPL满足需要,也可自营。后者相对来说品种多、批量少,客源稳定集中,主要的问题集中在产品的及时配送,在资金不雄厚和自身物流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必须借助于TPL。其次是B2C模式,最主要的问题是及时配送,对于区域性的B2C来说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关键是建立合适的配送中心。而对于跨区域的B2C来说,依靠单一的企业自己是无法办到的,即使办到了成本也高的可怕,最后的成本只能添加在消费者身上,这有违背物流的宗旨降低成本,当然消费者肯定也不会接受。所以只能利用第三方物流来实现。最后是C2C模式,由于企业只提供交易场所,不提供物流服务,消费者必须求助于TPL。所以,TPL企业的成长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国的TPL企业功能还不够完善,仅包含存储、运输、配送等功能,对于从事全方位、系统化的管理能力不强,还不能承揽全部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服务。
王晶通过研究指出现在电子商务中唯一的不可回避的是物流瓶颈。现代物流不只是提供简单的送货服务,还应该包括订货信息的处理以及仓库的管理和售后服务。物流已成为第三利润源泉,物流配送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顾客的忠诚度。它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瓶颈。电子商务的物流瓶颈在我国现在的表现是:在网上实现商流活动后,没有一个有效的社会物流配送系统对实物的转移提供低成本的、适时的、适量的转移服务。配送的成本过高、速度过慢是涉足电子商务的消费者最为不满的问题。
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是以物流系统尤其是以第三方物流、以依托的信息联盟或知识联盟的竞争,电子商务需要第三方物流来支撑,如果没有物流做基础的话,那么电子商务活动将是不完整的。第三方物流既是电子商务现实交易的最佳载体,又是实现电子商务的最有力保证。随着传统产业的变革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在我国已呈现了迅猛增长的势头,同时对第三方物流也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推动着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但相对于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仍然相对滞后。电子商务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第四节 第三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作为企业的一种战略功能,也广泛地被视为有利于企业竞争和公司赢利的一种有效资源。有效的供应链设计可以使库存降低、运输有效以及改善其他各种重要的商业功能。杨光玉和俞建带等研究认为“供应链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制造商为主导的供应链模式;另一种是以零售商为主导的供应链模式。然而随着消费者需求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同时也决定了从注重有形质量不断转变成注重货物配送的及时性、可靠性和可得性等无形质量上。
这预示着专门从事物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地位将会不断地得到提升,当然同时也预示着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能成为供应链的主导者,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整合优化,更好地发挥供应链的整体作用。
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把供应链各环节间不必要的成本从总成本中减去。实施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在库存数量、定货计划、配送运输等几个方面实现最佳选择,最大化企业经营者的利益。而且能够在准确的时间、准确的地点,以恰当的价格和便捷的方式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最大地体现消费者权利。供应链技术将“时滞”变为“实时”,其关键是信息技术从消费延伸到产供销整个过程,并通过电子商务技术把众多的生产厂、零售商和消费者联系在一起,在产供销各环节建立起多极化的产销联通体系。
Sunil和Peter(2003)指出第三方物流是供应链整体化和系统化的基础,是物流企业向供应链上各方提供专业化服务,其中不仅包括运输、仓储、流通再加工等物流功能,还包括通过与各级企业实体的广泛接触和交流,从整个供应链的全局出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改进意见。第三方物流承担各个独立环节的物流委托,面向市场高度完成物流任务,通过增加整个供应链提供给消费者的价值以及减少整个供应链的成本来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即形成供应链的垂直一体化。
第三方物流是把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应用到物流企业的一种经营方式,是在流通企业发挥其差别化的优势,而生产企业注重核心业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模式。第三方物流有效地克服了频繁换装,多次存储,迂回运输等不必要的浪费,大大减弱了物流中的不确定性,增加整个供应链提供给消费者的价值以及减少整个供应链的成本来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从而真正地形成供应链一体化的整体优势。真正达到降低中国整个物流行业总成本的最终目的!
第三章 基于电子商务的第三方物流相关理论
第一节 电子商务的概论
一、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由于电子商务兴起的时间尚短,对于电子商务的定义,国际上没有统一的说法。各种机构和组织对电子商务做出了自己的概括和理解。从最初的电话、电报到今天的EDI,都可以看成电子商务的某种具体应用手段。
欧洲经济委员会在ISO和TTU的倡导和支持下,在1997年举办全球信息社会标准大会,提出了电子商务的定义:“电子商务是参与方之间以电子方式而不是以物理交换或直接接触方式完成任何形式的业务交易。”这里的电子方式包括电子数据交换、电子支付手段、电子订货系统、电子邮件、传真、网络、电子公告系统、条形码、图像处理、智能卡等。
美国 IT厂商提出的:电子商务是一种商务活动
的新形式,它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以数字化通信网络和计算机装置替代传统交易过程中以纸介质作为信息载体的存储、 传递、 统计、 发布等环节, 从而实现商品和服务交易以及交易管理等活动的全过程无纸化, 并达到高效率、 低成本、 数字化、 网络化、 全球化等目的。根据我国国情,有关专家将国外的定义与中国的现状相结合, 扩大了美国的电子商务定义的范围, 提出了包括物流电子化的广义的电子商务概念。
对电子商务的定义虽然各不相同,但总结上述说法,可以看出,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1)具有商业价值的活动;(2)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实现了网络化和数字化。可以这样认为,电子商务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集合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于一体,高效便捷地实现商务全过程,包括了解商机、商务撮合、订单处理、物流、保险、支付等环节。
二、电子商务的特点
与传统的商务模式相比,电子商务实现了交易的无纸化、自动化。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结构性。电子商务涉及到数据处理、数据传输、数据交换以及资金汇兑,涉及到不同的参与者,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
(2)动态性。电子商务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一个不断更新的系统。
(3)社会性。电子商务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除需要各种技术的协同支持保证交易的顺利完成,还要涉及到社会性的问题。例如,法律的认可和保障;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支持;公众对其的态度。
三、电子商务在物流行业中的作用
电子商务可以实现商务过程中的产品询价、合同签订、供货、发运、通关、结算、库存管理等环节的自动化处理。电子商务有许多优点。可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更为经济、简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改善国民生活质量。
(l)减少盲目生产和积压,节约社会劳动和资源
电子商务使销售更为简便易行,企业通过电脑网络展示自己产品的质量、性能、价格、售前售后服务及付款条件等,客户各取所需,发出订单,企业根据网络传递的订购信息及时调整生产规模和品种,从而实现小批量、多品种、零库存、即时制造交货的理想模式,适应现代消费潮流。
(2)实现贸易过程的标准化,简化销售和结算过程
电子商务设施不但可以提高交易速度,加快订单处理和货款结算,而且减少人工疏忽,先进应用程序能发现业务人员输入的错误信息而提出警告或自动纠正,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和浪费。这对严格要求单证一致的信用证结算贸易业务显得尤为重要。
(3)降低企业经营的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电子商务可使企业节省各种纸单证制作成本,提高员工工作效率。通过设定的电脑程序,可以为客户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连续服务。电子商务伙伴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信息资源,使企业能更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需求信息,按时按质按量提供客户需要的商品或服务,从而加强市场竟争地位。电子商务尤其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出良好条件,使这些企业能获得以常规方式无力收集的市场信息,得到较为平等的竞争机会。一些新型网络公司如eBay、Yalloo等利用Intemet提供的机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大企业。
(4)减少投资的盲目性,缩短产品开发及投资回收周期
电子商务环境所提供的大量、及时的市场信息,有利于企业领导人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减少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盲目性;高效率的电子销售渠道可以缩短企业投资回收周期,推动产品升级换代。电子商务的发展会使企业投资更为活跃,更为合理,优化资源配置。物流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因其活动的客观环境及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在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因此,有必要就电子商务物流的背景状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四、电子商务对物流业的影响
由于电子商务与物流间密切的关系,电子商务这场革命必然对物流业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个影响是全方位的,从物流业的地位到第三方物流成为主要组织形式,再到物流各作业、功能环节,都将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发生巨大的变化。
1物流业的地位大大提高
电子商务是一次高科技和信息化的革命,它把商务、广告、订货、购买、支付、认证等实物和事务处理虚拟化、信息化,使它们变成脱离实体而能在计算机网络上处理的信息,又将信息处理电子化,强化了信息处理,弱化了实体处理。这必然导致产业大重组,原有的一些行业、企业将逐渐压缩乃至消亡。
将扩大和新增一些行业、企业。物流公司既是生产企业的仓库,又是用户的实物供应者。物流企业成了代表所有生产企业及供应商对用户的唯一最集中、最广泛的实物供应者。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可见电子商务把物流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其提供了空前发展的机遇。
2第三方物流成为物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
第三方物流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得到极大发展,主要是因为:第一,跨区域物流。电子商务的跨时域性与跨区域性,要求其物流活动也具有跨区域或国际化特征。第二,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重组需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业的地位将大大提高,而未来物流企业的形式就是以现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为雏形,第三方物流将发展成为将来整个社会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第三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模式能够满足电子商务发展所需要的物流功能。
第二节 公共物流信息系统
一、物流信息平台的概念
物流信息平台概念是在现代软件工程的概念上建立的,实施最大限度的软件和系统资源的重用,启动数据共享工程,把真正与领域业务需求有关的部分提取出来,把信息基础设施与公共应用支持开发成平台。
二、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的功能
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的功能如图3-1所示
图3-1 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的功能
1、数据交换功能
提供与第三方电子数据交换的途径,可灵活地配置数据导入导出的方式,支持txt文本、xml文本、excel文本三种文件格式。在数据交换功能中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功能—存证管理功。即将用户在信息平台上产生的单证信息加上附加信息,按一定的格式以文件形式保存下来,以备将来发生业务纠纷的时候查询,举证之用。
2、信息发布功能
该功能以web站点的形式实现,企业只要通过Internet连接到信息平台web站点上,就可以获取站点上提
供的物流信息。
3、会员服务
为注册会员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主要包括(会员的货物状态和位置跟踪,交易跟踪,交易统计等)。
4、在线交易
交易系统为供方和需方提供一个虚拟交易的市场,双方可发布和查询供需信息,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可发布者进一步的洽谈。
5、智能配送
运用数学规划方法给出决策方案,管理人员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选择,进行最优化配送,让配送成本最低,在用户要求的时间内将货物送达。智能配送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路线的选择、配送的发送顺序、客户限制的发送时间)。
6、货物跟踪
采用GPS/GIS系统跟踪货物的状态和位置。
7、库存管理
利用平台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整合,使库存量能在满足客户服务的条件下达到最低库存。可能解决的问题包括(下一轮生产周期应生产的产品数量,补充的货物最佳数量)。
8、决策分析
建立物流业务的数学模型,通过已有的数据的分析,帮助管理人员鉴别、评估和比较物流的战略和策略上的可选方案。典型的分析包括车辆的日程安排,设施选址)。
9、系统管理
对整个信息平台的数据进行管理,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安全管理和数据管理等。
三、 建设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的必要性
针对我国目前现在物流发展现状,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的建立,必然会极大地改善中国物流企业的利润水平和竞争能力。这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1、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的建立是企业管理控制和规模发展的需要
作为一个企业,要想能够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其内部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必须强化信息的准确、快捷和有效。信息化管理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对于物流行业也是如此。
2、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的建立,能实现对客户的快速反应
现在社会是一个服务经济的社会。建立客户快速反应系统,是物流企业更好地服务客户的基础
3、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的建立,能加强同合作单位的协作
比如商场搞促销,部分商品每逢周日降价。这样商场平时就没有多少人,周末人则特别的多,所以制造商就要考虑运输和生产计划的安排,并考虑如何降低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现在物流有一种很新的运作方式叫“越库配送”,这就使物流的成本大大地降低了,这种方式的实现手段就是利用计算机搞虚拟配送中心。
第三节 物流信息化相关技术
一、条码技术及其应用
1.条形码的概念
条形码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准确而可靠的采集数据。条形码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数据录入和数据采集的问题,为现代物流信息化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百货店、超市等已经普及条形码的使用。可以完成从产品的生产到产品下线、销售、运输、零售等各个环节的应用。条形码是实现POS系统、EDI的技术基础,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实现技术手段。
2.条形码的发展
条形码技术作为物流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自动采集单元技术,是实现物流信息自动采集与输入的重要技术。条形码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但是得到实际应用和迅速发展还是在近20年。美国20世纪50年代就有关于铁路车辆采用条码的报导,目前美国所有的铁路车厢上都有ACI(Automatic Car Identification)条码标志。早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乔•伍德兰(Joe Wood Land)和贝尼•西欠弗(Beny Silver)两位工程师就开始研究用代码表示食品项目和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并于1949年获得了美国专利。这种代码图案很像微型射箭靶,称为“公牛眼”代码。靶的同心环和空白绘成。在原理上,“公牛眼”代码与后来和条形码符号很相近,遗憾的是当时的商品经济不十分发达,而且工艺上也没有达到印制这种代码的水平。20年后,乔•伍德兰作为IBM公司的工程师成为北美地区的统一代码——UPC码的奠基人。吉拉德•费伊赛尔(Girad hissel)等人于1959年申请了一项专利,将数字0-9中的每个数字用七段平行条表示,但是这种代码机器难以阅读,阅读不方便。不过,这一构想促进了条形码的码制产生与发展。不久,E•F•布林克尔(E•F•Brinker)获得了将条形码标识在有轨电车上的专利。20世纪60年代后期,西尔韦尼亚(Sylvania)明了一种被北美铁路系统所采纳和条形码系统。
3.条形码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的作用
条形码作为一种及时、准确、经济的数据输入手段已被物流信息系统所采用。在工业发达的国家已经普及应用,已成为商品独有的世界通用的身份证。
欧美、日本等等国家已经普遍使用条形码技术,而且正在世界各地迅速推广普及,其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大。由于采用了条码,消费者从心理上对商品质量产生了安全感,条码在识别伪劣产品、防假打假中也可起到重要作用。因为条码技术具有先进、适用、容易掌握和见效快等特点,在信息(数据)采集中发挥优势无论在商品的入库、出库、上架还是和顾客结算的过程,都要面对如何将数据量巨大的商品(不论是整包包装还是拆封后单个零售)信息输入计算机中的问题。条形码技术用于物流信息系统中,完成计算机的信息采集与输入,这将大大提高许多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实用性。条码的应用和推广首先源于商品管理现代化,即POS系统的应用。如美国超级市场商品种类约为22万多种,每年约有10,000种新商品进入市场,10,000种老商品清除,引新除旧的比例达50%,如此繁重的工作量,没有条码,没有POS系统的应用是难以应付的。当今日本在POS系统的应用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目前,日本已有48,000个制造厂家约有1亿种商品项目采用了EAN码标识,有相当一部分商家全用POS系统,POS系统不仅限于食品杂货,一些专业店(如医药、化妆品、烟酒等)也建立了POS系统。目前不仅POS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很多国家还建立了市场数据交换中心,沟通产、供、销之间信息,建立贸易数据交换机构,及时搜集汇总各商店,各种商品的销售信息并及时反馈给制造厂家。这样生产厂家可及时、准确地了解商品销售、购买情况和价格等,可分析消费者的心理,预测市场及时组织货源。零售商可根据情况 及时调整销售计划、进货情况等。
4.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技术RF的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卡具有读写和一定的智能性,可以携带大量数据,且难以伪造。射频技术适合于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要求非接触数
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需要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场合。射频技术的有效距离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应用射频技术时应该考虑传送距离、工作频率、标签的容量尺寸、响应速度等。便携式数据终端PDT与RF配套比较流行。PDT包括扫描器、带存储功能的计算机、显示器和键盘。将PDT与扫描仪相连,可有效地用于很多自动识别应用中。
二、物流自动跟踪技术及其在物流中的应用
互联网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以及跨平台、组件化的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逐步成熟,使得基于GIS/GPS的应用可以构造具有竞争力的透明物流企业。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车辆运营的空载率约45%左右。造成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物流企业无法准确知道运行车辆的具体位置,而且无法与司机随时随地地保持联系,不能为其组织货源和灵活配货。同时,司机只能凭个人经验确定路线,有时不能找到最佳路径,不仅延误时机而且增加运行成本。另外,实际客户也不能及时了解货物配送过程的情况,不能和物流企业协调配合。
1.GPS技术
GPS又称为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3月完成其整体部署实现其全天候、高精度和全球的覆盖能力,现在GPS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使得测定地球表面三维坐标的方法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数据后处理发展到实时的定位与导航极大地扩展了它地应用广度和深度。在小范围内可以达到厘米级精度。此外由于GPS测量技术对测点间的通视和几何图形等方面地要求比常规测量方法灵活、方便已完全可以用来施测各种等级地控制网。GPS全站仪的发展在地形和土地测量以及各种工程、变形、地表沉陷监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精度、效率、成本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2.GIS技术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地理信息系统)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以地理空间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施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其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无论它来自数据库,电子表格文件或直接在程序中输入)转换为地里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操作和分析。GIS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管理具有空间属性的各种资源环境信息,对资源环境管理和实践模式进行快速和重复的分析测试,便于制定决策、进行科学和政策的标准评价,而且可以有效地对多时期的资源环境状况及生产活动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比较,也可将数据收集、空间分析和决策过程综合为一个共同的信息流,明显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及保障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如图3-2所示。
图3-2 GIS技术的应用
3.GIS/GPS在物流企业应用的优势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跨平台、组件化的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逐步成熟,基于GIS/GPS的应用将构造具有竞争力的透明物流企业。GIS应用于物流分析,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GPS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控车辆等移动目标的位置,根据道路交通状况向移动目标发出实时调度指令。而GIS、GPS和无线通信技术的有效结合,再辅以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能够建立功能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使物流变得实时并且成本最优。
GIS/GPS在物流企业应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GIS/GPS的应用,必将提升各类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使日常运作数字化,包括企业拥有的物流设备或者在途中的任何一笔货物都能用精确的数字来描述,不仅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同时提升企业形象,能够争取更多的客户。
(2)GIS/GPS和无线通信的结合,使得流动在不同地方的运输设备变得透明而且可以控制。结合物流企业的决策模型库的支持,根据物流企业的实际仓储情况,并且由GPS获取的实时道路信息,可以计算出最佳物流路径,给运输设备导航,减少运行时间,降低运行费用。
利用GPS和GIS技术可以对车辆进行实时定位、跟踪、报警、通信等,能够满足掌握车辆基本信息、对车辆进行远程管理的需要,有效避免车辆的空载现象,同时客户也能通过互联网技术,了解自己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细节情况。另外,人的因素也处处存在,而GIS/GPS能够有效的监控司机的行为。
(3)通过对物流运作的协调,促进协同商务发展,让物流企业向第四方物流角色转换。由于物流企业能够实时地获取每部车辆的具体位置、载货信息,故物流企业能用系统的观念运作企业的业务,降低空载率。这一职能的转变,物流企业如果为某条供应链服务,则能够发挥第四方物流的作用。物流企业通过无线通信、GIS/GPS能够精确地获取运输车辆的信息,再通过Internet让企业内部和客户访问,从而把整个企业的操作,业务变得透明,为协同商务打下基础。
三、物流EDI技术及其在物流中的应用
1.什么是EDI
电子数据交换(EDI)简单地说就是企业的内部应用系统之间,通过计算机和公共信息网络,以电子化的方式传递商业文件的过程。EDI最初由美国企业应用在企业间的订货业务活动中,其后应用范围从订货业务向其他的业务扩展,如POS销售信息传送业务、库存管理业务、发货送货信息和支付信息的传送业务等。近年EDI在物流中广泛应用,被称为物流EDI。所谓物流EDl是指货主、承运业主以及其他相关的单位之间,通过EDI系统进行物流数据交换,并以此为基础实施物流作业活动的方法。
物流EDI参与单位有货主(如生产厂家、贸易商、批发商、零售商等)、承运业主(如独立的物流承运企业等)、实际运送货物的交通运输企业(铁路企业、水运企业、航空企业、公路运输企业等)、协助单位(政府有关部门、金融企业等)和其他的物流相关单位(如仓库业者、配送中心等)。由上述概念可知:EDI是一套报文通信工具,它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处理与通信功能,将交易双方彼此往来的文档(如询价单或订货单等)转成标准格式,并通过通信网络传输给对方。
在物流领域,企业间往来的单证都属于物流EDI报文所适用的范围。相关作业包括订购、进货、接单、出货、送货、配送、对账及转账作业等。EDI有关的报文运用范围如图3-3所示。
图3-3 EDI报文运用范围
2.EDI的特点
EDI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计算机与通讯网络来
完成标准格式的数据传输,不需要人为的数据重复输入。也就是说,数据是在物流公司的应用程序(如采购系统)与货物业主的应用程序(如订单输入系统)之间电子化转移的,没有另外的人为干预或重复输入。数据不仅在物流公司与货物业主之间电子化流通,而且在每一个物流公司和货物业主内部的应用程序之间电子化流通,同样不需要重新从键盘输入。如物流公司的订单进入货物业主的订单输入系统后,同样的数据就会传递到货物业主的仓储、运输、加工、财会等应用程序,并由各程序自动相应产生加工安排表、库存记录更新、货运单、发票等等。数据在一个组织内部的应用程序之间的电子化流通称为“搭桥”。由于报文结构与报文含义有公共的标准,交易双方所往来的数据能够由对方的计算机系统识别与处理,因此大幅度提高了数据传输与交易的效率。
3.物流EDI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EDI是一种信息管理或处理的有效手段,它可以对物流供应链上物流信息进行有效地运作,比如传输物流单证等。EDI在物流运作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及通信网络资源,提高交易双方信息的传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具体来说有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于制造业来说,利用EDI可以有效地减少库存量及生产线待料时间,降低生产成本;其次,对于运输业说,利用EDI可以快速通送报检、科学合理地利用运输资源、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费用和节约运输时间;再次,对于零售业来说,利用EDI可以建立快速响应系统,减少商场库存量与空架率,加速奖金周转,降低物流成本;同时也可以建立起物流配送体系,完成产、存、运、销一体化的供应线管理。
第四节 第三方支持平台概论
一、第三方支付平台概述
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是属于第三方的服务中介机构,完成第三方担保支付的功能。它主要是面向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提供电子商务基础支撑与应用支撑服务,不直接从事具体的电子商务活动。第三方支付平台独立与银行,网站以及商家来做职能清晰的支付。三方支付模式中 ,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并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账、要求发货 买方收到货物 ,并检验商品进行确认后就可 以通知第三方付款给卖家 ,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上。
二、 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流程
第三方支付模式使商家看不到客户的信用卡信息,同时又避免了信用卡信息在 网络多次公开传输而导致 的信用卡信息被窃事件 , 以B T O C交易为例的第三方支付模式的交流流程如图3-4所示。
( 1 ) 客户在电子商务网站上选购商品,最后决定购买 买卖双方在网上达成交易意向 。
( 2) 客户选择利用第三方作为交易中介,客户用信用卡将货款划到第三方账户 。
( 3) 第三方支付平台将客户已经付款的消息通知商家,并要求商家在规 定时间 内发货 。
( 4) 商家收到通知后按照订单发货;
( 5) 客户收到货物并验证后通知第三方 ;
( 6) 第三方将其账户上的货款划入商家账户中,交易完成;
图3-4 第三方支付模式的交流流程
三、第三方支付平台还具有以下优势
1.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中介方,可以促成商家和银行的合作。对于商家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对于银行,可以直接利用第三方的服务系统提供服务,帮助银行节省网关开发成本。
2.第三方支付服务系统有助于打破银行卡壁垒。由于目前我国实现在线支付的银行卡各自为阵,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的银行卡,这些自成体系的银行卡纷纷与网站联盟推出在线支付业务,客观上造成消费者要自由地完成网上购物,手里面必须有十几张卡。同时商家网站也必须装有各个银行的认证软件, 这样就会制约网上支付业务的发展。第三方支付服务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3.第三方支付平台能够提供增值服务,帮助商家网站解决实时交易查询和交易系统分析,提供方便及时的退款和止付服务。
第四章 实例研究
第一节 公司简介
网达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公路物流主体为服务对象的高科技企业。
秉持“让顾客不再为找车或找货浪费时间和金钱”的服务理念,公司打造了公路物流的全新服务模式,即通过“网达物流综合业务平台”,使货主发货方便省事、成本降低、增加安全度、保障时效;使车主在全国范围内随时随地接业务、无需到停车场停车找货、结算安全方便。
公司深入市场,不断优化服务方式并在服务模式创新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扎实、一流的技术团队使更多领域的成熟技术得以及时吸纳和补充,一个集短信、Internet网络、在线支付、在线保险、车载GPS(全球定位系统)终端监控车辆及货物的GIS(地理信息系统)、电话及呼叫中心( Call Center)为一体的标准化、智能化系统(网达物流综合业务平台)终于诞生。
为保障平台有效运行,公司与多个不同领域的品牌服务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工行、建行、农行、交行等国内大银行合作,解决了交易的在线支付问题;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合作,完成了便捷的网上货运保险;与中国移动合作,使车载终端与平台的讯息交流畅通无阻;与中国兵工合作,使GPS车载智能终端的产品质量得到保障;与国外走在通信领域前沿的公司合作,使得整个货运能够可视跟踪。
公司目前拥有一批来自软件、物流、营销、电子商务、客户服务等多个行业的高级人才,其中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等高级人才达20多人。公司还在通信、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高科技领域与国内外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综合业务平台结合遍及全国的分支机构,网达物流将全网、全国、全自动的为托、运双方提供空前经济、时效、便捷、安全、周到的全新物流服务。该平台的运行及广泛推广,必将进一步降低公路物流的总成本,极大提高全国公路物流信息化、智能化、规范化及标准化水平。
第二节 货运市场的现状
中国物流行业规模巨大,但物流资源分散,企业没有规模,90%以上的车辆是个人拥有。因此,无法实现规模化运行;无法网络化管理;无法实现高科技手段应用;最终无法实现我国物流业规范化和标准化,造成我国公路物流成本奇高。
据统计,2000年中国GDP是美国的1/10,但我国公路货车数量约700万辆(到2007年已突破1000万辆),是美国的2倍。也就是说,我国货车运力仅是美国的1/20。2000年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19.4%,2005年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18.5%,相比发达国家的物流业
还具有很大差距。一方面公路运力紧张,另一方面货车频繁无效移动,停车场空车等货、空车返程等现象十分普遍,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车辆运营的空载率约45%左右,造成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物流企业无法准确知道运行车辆的具体位置,而且无法与司机随时随地地保持联系,不能为其组织货源和灵活配货。同时,司机只能凭个人经验确定路线,有时不能找到最佳路径,不仅延误时机而且增加运行成本。另外,实际客户也不能及时了解货物配送过程的情况,不能和物流企业协调配合。中间环节繁多,没有一个系统的管理平台,导致车辆使用效率十分低下,物流成本大大提高,浪费了土地资源和能源。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企业形成多元化的格局,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是计划经济时期商业、物资、粮食、运输等部门储运企业转型而来。条块分割严重,企业缺乏整合,无集约化经营优势,规模效益难以实现。
第三节 货运市场存在的问题
国家一直鼓励货运业的规模化经营,然而货运市场规模化经营难以形成,“多、小、散、弱”的格局始终是主流。一方面,这种格局是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决定的,不是我们道路运输业落后的标志;另一方面,货运市场的现行政策,除根据《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开业条件需自有专用车辆5辆以上的限制性规定外,其他货运企业开业基本没有车辆数量要求,导致货运经营主体比较多。现行货运业的许可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更多货运业主对有限货运资源进行恶性竞争,造成道路货物运输“多、小、散、弱”的特征。
当道路货运发展经历了“有货无车运、有货必有车、有车没货运”三个阶段后,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困难,目前仍然与建立和谐社会以及公平、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建设目标有一定的差距。
无法进行高科技手段有效管理,造成效率低下、市场无标准、无规范。基于这一国情只有通过整合物流资源,实现规模化运营和信息化管理,才是中国物流走向现代化(特别是公路物流现代化)的唯一出路。当下中国货运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对于货主而言
1、物流费用还很高。货主只有通过物流中介来找运力,成本自然偏高。
2、担心货物及运费的安全。不能实时地查看货物的途中运输状况。
3、货运手续麻烦。
4、物流的效率有问题。应为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物流的实效性不够。
二、对于车主而言
1、经常在路上跑空车(特别是跑异地货)。
2、停车费用很高。
3、运费收取麻烦。通过中介物流公司,一定要将回单带回起运地,司机才能拿到钱。
4、中介提成很高。
5、货主对货不放心。通过中介物流公司,一定要将回单带回起运地,司机才能拿到钱。
三、对于物流企业而言
1、管理车辆很繁琐。
2、货源没有保障。
3、货物安全有保障支付运费繁琐。
第四节 网达物流现有运作模式
一、网达物流运作流程(如图4-1所示)
当发货方有货要发的时候,通过平台下单。网达物流再根据发货单的起运地,在发货方当地开发三家以上的认证会员物流企业。通过对比,选择合适的物流企业来承运这票货,物流企业去承运这票货的时候必须先通过物流宝来预先支付运费的10%。当物流企业派出的车装完货之后,通知平台。平台确认完之后将收货密码发到收货方的手机上去,收货方在确认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之后,将收获密码告诉司机,司机将密码发回平台。平台通过物流宝将运费直接汇到物流企业的物流宝中去。
图4-1 网达物流的现有运作模式
二、网达模式运作的瓶颈
1.物流企业没有看见实实在在的货物之前就要先支付给网达运费10%,其中6%为货物保险费,3%的业务佣金,1%的回单其他相关费用。物流企业对网达缺乏信任,担心拿不到这笔业务。
2.中国各地发展水平不同,在中西部的一些地区,一些物流企业只是用传统的电话模式来运作,对电子商务模式不了解,造成了对这个模式的不信任。
3.各地的物流企业都有自己的专线,货主下的单子并不一定是满足物流企业的专线要求。所以有货主要发货,未必能有物流企业去承运。渐而货主会选择放弃这样的发货方式。
4.中间环节较多。实际上我们找的物流企业大多是自己不拥有车辆的物流企业,因为自己拥有车辆的物流企业通常拥有稳定的物流业务,很少会承担我们的业务。对于不拥有车辆的物流企业而言需要再去找车主,导致中间环节多,而且层层收取中间费,失去了价格优势。
第五节 解决的对策
创新、改革是中国物流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整合物流资源,使物流资源规模化运行,是我国物流现代化的首要条件。它是物流业网络化、科技化、品牌化、标准化发展的基础。
一、建立物流综合业务平台
我们并不缺物流资源,相反我们的物流资源是相当充足的,700万辆货车比美国多1倍。如果能将这些资源有效整合、统一管理,那我们的物流效率将成倍提升。通过信息技术、规范化管理和市场运作,将车辆资源有效整合,将运输、流通加工、配送与物流信息的有效集成,促使物流企业规模化的经营。从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以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效益并提升服务质量。
“物流综合业务平台”将通过对互联网、短信平台、GPS定位、智能配对、网上支付、网上保险等技术的全面整合和创新,从而实现了公路物流资源有效整合和自动化管理。 这个平台作为连接公路物流双主体——货主及车主的纽带。服务设计理念是:架起货主及车主双方的桥梁,使托、运双方不再为找车或找货浪费时间和金钱。平台的设计思路是:货主通过平台发货下单,平台自动搜索并通知货主最近、最适合的车辆,实现快速有效匹配。车主则可以通过与平台配套的GPS设备来接收来平台的货源信息,然后决定是否去接这票货具体的实现流程如图4-2所示。
图4-2 物流业务平台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平台将为托、运双方带来如下便捷服务:货主可在线下单、在线支付、在线保险、在线跟踪,从而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安全性、增强时效;车主可在全国范围内随时随地接货,从而减少空车回程、减少停车场等货、降低费用、增加收益。最关键的是平台很好地将原本可能脱节的信息很高效地配对上了!
现在中国很多车辆在卸货后一般会出现两种现象,一 司机空车返程,造成运输资源的大量浪费
。二 在停车场等货,类似与浙江杭州传化物流基地一样,但是在等的同时 ,就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而且停车场的停车费也是一笔不小开支。如果能将货源信息直接发到货车司机的GPS上面去的话,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就会大大地得到改善。通过“物流综合业务平台“可将当地接到的运货信息直接发给所在当地司机GPS智能车载终端上,随时随地接单,而且系统会优先选择运货路线和返程路线重合的货车,最大可能避免货车无效移动、空车返回的情况发生,有效提高车辆使用效率和降低车辆运行成本如图4-3所示。
图4-3 委托方和车主双方信息智能匹配示意图
二、 GIS/GPS技术的引入
我国物流业虽然效率低下、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但是互联网、卫星定位、无线移动技术等信息技术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有的甚至领先发达国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跨平台、组件化的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逐步成熟,基于GIS/GPS的应用将构造具有竞争力的透明物流企业。GIS、GPS和无线通信技术的有效结合,再辅以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能够建立功能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使物流变得实时并且成本最优。
由GPS获取的实时道路信息,可以计算出最佳物流路径,给运输设备导航,减少运行时间,降低运行费用。利用GPS和GIS技术可以对车辆进行实时定位、跟踪、报警、通信等,能够满足掌握车辆基本信息、对车辆进行远程管理的需要,有效避免车辆的空载现象,同时客户也能通过互联网技术,了解自己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细节情况。
多功能GPS智能车载终端除了定位功能之外最关键的功能就是和物流综合业务平台对接,实现让司机不用再通过打电话或去停车场就可以轻松地接收到距离他卸货地最近的货源,从控制中心接收的所有信息都能在设备显示屏上显示,能够通过移动无线移动技术GPRS和网达物流综合业务平台进行信息互动,能将最新货源信息发送给司机,司机也能将一些信息及时地反馈给业务平台!车辆通过无线通信、GIS/GPS将自己的运输路线和具体的位置及时地发到平台上去,客户就可以通过平台登入进去,从而可以对自己的货物进行实时地监控,一旦货物发生意外,可以及时地安排解决,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
信息智能配对:在委托方(货主)下单后,系统会根据货源位置自动识别和筛选,将信息发送给最近且最便于接单的车辆上的GPS设备如图4-4所示和驾驶员手机上。驾驶员通过GPS智能车载终端完成接单。
图4-4 GPS设备
三、提供第三方支付平台
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商品交易的最新模式。作 为中间环节的第三 方支付平台,是电子商务流程 中交易双 方最 为关心的问题 。如果这个环节不能解决 那么真正实现电子商务物流就成为空谈。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模式运用到物流行业去,以用户心理和需求为出发点,以为用户提供尽可能方便 的支付方式为宗旨,分析 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 ,逐步 。
建立 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同时依靠自己强大的行业优势,提供一些银行不愿提供的,提供不了的增值业务,以增加自己的赢利途径。结合上面几点建议结合物流行业的特点 设计出适用与该行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物流宝”。一个结合有以下功能的平台:
1.在线查询:货主可通过物流宝平台查询运输车辆信息、运价及货物运输情况等。
2.在线保险: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进行战略合作,提供网上在线投保功能,在你支付的同时为你自动投保了。为货运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4.在线支付:“物流宝”在线支付功能,提高货运双方效率、保证双方安全,货主结算方便快捷,车主运费即时到位。
5.在线监控:货主可通过“物流宝”平台对货运车辆进行实时监控,掌握车辆位置。货物在线监控跟踪,让货主实时掌握货物运输情况等信息。
6.车辆管理:通过“物流宝”平台可对企业旗下车辆进行统一管理,随时调配,提高车辆使用效率。
7.回程车辆资源利用:通过“物流宝”平台,可以实现货运供需双方的信息资源实时共享,全面利用回程车辆资源,降低货运价格。
具体的实现流程如图4-5所示:
图4-5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运作流程
四、加快中国物流标准化建设
物流标准化的目的就是协调和理顺物流各分系统之间,以及物流系统与其它相关系统之间的关系,保障物流环节畅通,最终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国外物流之所以能如此高效运作,除领先的信息技术外,有一整套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在物流各环节的全面应用,达到协调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而我国在物流术语、物流设备、物流作业以及物流系统的建立等方面规范化程度低,非标准化的物流装备、设施、信息表示和信息交换仍然相当普遍,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低。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有标准而得不到承认和推广,标准的推广应用差,以及已有标准应用不好等问题,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行业标准,各个地区甚至各个企业各有各的经营之道和管理模式,管理混乱、信息严重不对称,导致无法有效的进行最合理的资源配置,造成物流资源大量闲置和浪费。
由于我国物流管理存在着严重的条块分割现象,致使各物流节点独自开发的信息系统普遍都存在着结构差异。因此,物流标准化的核心任务应该是为这些异构的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效率的多式联运体系和物流管理的协同工作机制。也就是借助现代物流的核心技术,主要是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等先进技术,将原本分离的采购、运输、仓储、代理、配送等物流环节,以及资金流、信息流、实物流等进行统一的协调控制,实现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将原属于不同行业部门、不同产业领域的,运作体系相对独立的节点物流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提高整个物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现在中国的物流市场标准化做出进一步的改进:
1.通过全国公路货运市场的调研与对全国公路货车驾驶员的调查,根据市场供给需求制定统一的运价体系。标准化运价体系让企业物流成本更加透明、费用更加合理。此外,标准化运价体系的制定有利于规范物流市场和物流行业健康发展。
2.EDI/XML标准电子报文标准化,在客户进行下单的时候,系统会自动生
成一份电子承运单,包括后续的司机后者物流企业进行抢单操作的时候,相信的动作都会记录在这份承运单中,收货方也可以将这份电子文件单打印出来,避免了因为不同地区的体制不一样,而采取不同格式的报文!当然这其中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3.物流基础设施标准规范要形成整个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必须在物流系统的各主要环节包括包装、运输、装卸搬运、储存中寻找一个基点,由于集装形式是未来物流的主导形式,所以集装系统是使物流过程连贯而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基点。基于物流基础模数的物流设施的标准化是提高物流效率的基础,物流设施标准化的基础是物流基础模数尺寸,基础模数尺寸一旦确定,设备的制造、设施的建设、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衔接、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配合就有了依据。
五、对现有物流资源的整合模式
物流业务平台正是通过对互联网、短信平台、GPS定位、智能配对、网上支付、网上保险等技术在公路物流远程管理方面的开发与创新应用,实现公路物流车辆的资源整合(如图4-6所示)和自动化管理,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率,降低全国公路物流总成本,必将提高我国物流业的现代化水平贡献一份应尽的义务。
图4-6 货运市场物流资源整合示意图
1.针对网达的模式的瓶颈,我的改进建议(如下图4-7所示)
(1)跳过物流企业,直接与物流企业下挂靠的车辆取得联系。将分散在各地区的司机进行资源整合,在能为其提供不断的货源的同时,不断地吸引物流企业挂靠到网达的旗下。成为网达的运力,从而让网达的运输网全面地在全国铺开。
图4-7 网达物流模式的改进
(2)在网达旗下的司机所有的车辆上装上与平台相配合GPS设备,通过GPS设备来与平台及时地取到对接。及时地获取货运信息,并且可以通过GPS确认自己车辆现在是否空车,是否需配货。平台会根据车辆所在位置的方圆50公里之内搜索最符合的货源(包括路径的选择,货物吨数的适合)。如不行,半径可适当地放大。另外司机可以通过GPS和GIS同步地将自己的运输状况返回给网达。让货主查货更便捷,运货更放心。
(3)给司机配备网达联名卡,可以及时获取从网达汇过来的运费,并能凭借这卡在全国优惠加油。
(4)对于司机而言,因为其挂靠在我们公司的旗下,所以不用预先支付运费的10%。收取司机年费1200元/年,但是可以分前三次在接到平台给的货物业务之后收取,所以司机没有任何风险可言。
2.改进之后的业务流程(如下图4-8所示)
当发货方有货要发的时候,通过平台进行下单。网达物流再根据发货单的起运地,通过GPS/GIS直接在发货地当地搜索网达的会员司机。如在所在区域里有搜索到合适的车辆,则通过GPS与司机取得联系,通知司机去具体的发货地装货,司机在装完之后通过GPS确认装货完毕。此时系统平台自动地将一个收货密码发给收货方,待司机将货物运到收货方,收货方确认无语之后,将收货密码告诉司机,司机取得收货密码并将其通过GPS返回到平台。平台收到密码之后,自动地将该票货物的运费通过物流宝汇到司机个人所有的网达联名卡中去 。(如下图4-8所示)
图4-8 改进之后的业务流程
3.改进后的模式的优势
(1)对于货主
货主可以更便捷:只需点击鼠标货运车辆随即就到;更安全:随时查看车辆途中位置、达到时间,并提供全程货物保险服务流程;价格更低廉:减少多重形式中间环节,提供透明运价体系;更时效,提供了网上下单、签单等流程。
(2)与车主
车主随时随地有货装,可实现车主所需要形成线路地点、货物的数量、重量;无需到停车场支出各种费用来获取货源;为车主解决寄送货运回单的繁琐事;结算方式:只需收货单位或个人确认,系统立即自动将款打到所持网达工行联名卡上。
第五章 结论
在世纪之交,电子商务以其本身的特点以及遍布全球的无限商机,巨大的持续发展的空间而备受世人瞩目。与此同时,物流业被称之为第三利润的源泉,物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电子商务离不开物流的发展,需要物流体系强有力的支持,因此电子商务发展又给物流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并为其指明了发展方向。
通过对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发展背景的分析,提出当前研究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本文主要论述了有关电子商务理论、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的基础理论及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发展模式、管理创新。通过对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理解,结合典型的物流模式,运用理论及案例分析方法,对如何运用电子商务技术和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对现有的中国公路物流模式进行创新做了研究,从而设计出全新且行之有效的符合中国国情物流模式,通过对互联网、短信平台、GPS定位、智能配对、网上支付、网上保险等技术的整合和创新,努力去实现公路物流车辆的资源整合和自动化管理。能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率、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全国公路物流总成本。并在整个模式运作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解决的办法,以此来更好地控制新模式的可行性,扩大各方企业的利润空间,提高中国物流行业整体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徐先海 . 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探讨[J]. 商场现代化,2007.07:116.
[2]陈 刚 兰海华.电子商务与物流结合模式分析[J]. 电子商务与物流结合模式分析,商场现代化,2007,12 : 74.
[3] 陈 雯, 凌定成.关于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的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03:206-207.
[3] 杨骐瑛, 容东林.论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的结合[J].物流与采购研究 , 2009,02: 104-105.
[4] 顾建跃,熊筱芳.我国市场电子商务模式与物流对策研究[J].南昌学报,2006,08:43-45.
[5] 吴红波.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关系研究[J]. 消费导刊,2007,04: 150-151.
[6] 陆 丹.地理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业中的应用[J]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7 ,05: 88-89.
[7] 耿 波.信息技术在我国物流业应用现状探析 [J] .市场周刊, 2008,08: 18-19.
[8]张 淼.浅析信息技术对物流业的影响[J].开发研究与设计技术,2007,05.
[9]胡万义,吴金卓.信息技术在我国物流业中的应用及发展策略[J].森林工程,2005,(03).
[10]刘万强,王 博.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及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06,08.
[11] 张教赟.管理观察浅谈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 管理观察, 2009,01:169-170.
[12] 郝正君.浅议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
发展状况及趋势[J] . 物流平台 ,2009,01 : 111-112.
[13] 王之泰.现代物流管理[M]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
[14] 吴清一. 物流学[M] .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6.
[15] 文 岗.电子商务时期的第三方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0.
[16 黄京华.电子商务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17尹茂宝,龙子泉.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的整合模式[J] .现在管理科学,2006,11: 22-23.
[18]李明,程波,易波.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IT战略探析[J].物流与采购研究,08,08: 92-94.
[19]Sunil.Chopra,Peter.Meindl.Supply Chain Management,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3:78~80
[20] Harry L.Sink C.John Langley Jr,Brian J.Gibson.Buyer observations of the
US third-party logistics marke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Vol.26 No.3,1996:45-46.
[21] Tage Skjoett-Larsen.Third Party logistics-from an interorganizational point of 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Logistics
Management,Vol.30 NO 2,2000:49.
[22] Zeki Ayag,R.G.Ozdemir.A fuzzy AHP approach to evaluating machine tool
alternatives.J Intell Manuf,2006(17):185-190
[23] Chen,S.J,Hwang,C.L.“Fuzzy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Method and Application”,A State-of-the-Art Survey.New York:Spring-Verlag,1992:36-38.
[24]张 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5]崔介何.电子商务与物流[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26]王明智.物流管理案例与实训[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6]论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关系[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26] 现在物流与电子商务研究[D].江西:江西财经大学,2002.
[26]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模式与管理[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8.
[27]王淑荣. 物流信息技术[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03.
[28]陈超. 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M]. 集团经济研究,2005,12.
[29]肖刚,姜继铎.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M]. 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6,2.
[30]吴清一.物流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2.
[31]Martin.Christopher.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The Ronald
Press Company,2003:377-381.
[32] Donald J.Bowerox,David J.Closs.Logistical Management:The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Process.McGraw--Company Inc,2002:89-90.
[33] Hans-Christian Pfohl.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EC UNIFICATION AND THE OUTLOOK FOR LOGISTICS.Technical University Darmstadt,1993:4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