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

山西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对策的创新分析

2015-09-21 09:2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1山西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近年来,山西在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举措包括:加大信贷政策引导力度,强化中小企业信贷政策效果评估,创新中小企业抵押担保方式,贷款抵押担保方式逐渐由原材料、设备、产品向仓单、技术等非物化担保方式扩展,推动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建立起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开通中小企业融资网络平台,积极搭建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融资平台以及大力推广小微企业融资试点经验等。通过持续的推动和努力,山西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截至2012年6月,山西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024.5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1.9%,较年初增加360.5亿元。
  虽然山西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倾斜力度在不断加大,中小企业的融资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山西中小企业融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据山西省中小企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山西中小企业融资缺口约2000亿元。
  2山西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2.1金融体系的结构性缺陷
  山西金融体系仍然以间接融资为主,而且在银行体系中全国性银行占据主导地位,地方金融机构发展缓慢。
  对全国性银行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来说,由于中小企业对资本和债务需求的规模较小,使得审查监管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较高,往往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而且,国有大型银行长期以来存在这样的观念,认为大型企业都是国有的,贷款给他们是国家对国家的企业,不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中小企业大多数是非国有的企业,效益不稳定,贷款回收不好,信誉差,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所以,国有大型银行一般对中小企业贷款十分慎重。特别是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警示和国内金融资产质量不高的现实,使得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日益严格,众多商业银行特别是工、农、中、建等四大银行贷款权力上收,增量贷款普遍投向信用等级很高的大型企业和有政府背景的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受资产规模、竞争实力等的约束,一般很难获得银行信贷支持。
  对地方金融机构来说,虽然他们对中小企业客户的重视程度要高于全国性银行,但山西地方金融机构目前还存在产权不合理、治理不规范、资本实力弱、不良资产多等问题,在支持中小企业方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2中小企业自身的局限性
  山西省中小企业中,以煤、焦、铁等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传统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不少中小企业处于产能过剩行业,其中属于关停淘汰落后产能范围的也不在少数。部分中小企业自身机制不完善,经营规模偏小,经营模式落后,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产品缺乏竞争力。多数中小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生命周期短,市场淘汰率高。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此外,部分中小企业信用观念差,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难以判断,有的中小企业有三套报表,即银行一套,税务一套,自己留一套;一些中小企业主素质不高,贷款后不愿意归还,甚至有的中小企业通过虚假出资、转移资产等手段骗取银行贷款。由于中小企业的种种缺陷,信用风险相对高于大型企业,导致银行缺乏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内在动力。
  根据山西省民营企业协会组织开展的“山西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调查”显示:有53.8%的企业没有向银行提出贷款要求。其中企业认为最主要的原因为“银行办理贷款的程序太复杂和速度太慢”占36.3%;企业向银行提出了贷款申请但未获批准的情况中,银行拒贷的理由,认为是“缺乏抵押条件,也缺乏其他有效担保”是最主要原因的占28.4%;认为是“企业财务报表不规范、不真实,自身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无法满足贷款条件”等自身原因的占8.99%。由此可见,中小企业自身的局限性是其难以得到银行贷款融资的重要原因。
  2.3社会配套体系的不健全
  一是金融市场不健全。主板市场融资门槛高,中小企业达不到要求,利用创业板融资的中小企业也是凤毛麟角。另外,山西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发展落后,民间借贷市场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利用高利贷的融资成本非常高。因此,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除银行贷款外的其他外部融资。
  二是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目前,山西各级政府建立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还有待完善,社会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较弱,收费偏高,资质欠佳、主业不突出,担保作用难以充分有效发挥。这导致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其担保支持。
  三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和社会环境仍不健全。征信体系、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补偿机制、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和税收减免政策、中小企业贷款的核销政策等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些区域的金融信用环境较差,地方政府对企业逃废债的打击力度不够大。
  3促进山西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建议
  3.1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的担保和再担保体系
  尝试建立有针对性的政策性担保公司、行业担保公司、再担保公司等。有了更专业、对行业更了解的担保公司,就能给那些为煤炭、电力、装备制造等优势行业做上下游配套的中小企业给予更宽松的担保环境,有效降低他们寻找担保合作的资源消耗,提高优势行业中小企业的审查通过率。
  3.2积极整合大企业、大集团、地方龙头企业的供应链资源,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多为大企业服务配套的机会
  山西的龙头企业太钢集团通过产业链带动、辅业外包等方式,在其周边地区带活了一大批的中小企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山西可以在研究分析太钢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供应链的资源的整合,探索一条既有利于解决的中小企业担保难、融资难问题的特色之路,还能开拓出一条由中小企业发展助推大企业、大集团转型发展的新路。
  3.3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尝试通过股权融资、引进风险投资等方式解决融资问题
  由于处在中部内陆,山西省中小企业对发达地区、发达国家常用的股权融资、风险投资等融资方式还很陌生。另外,山西的中小企业所有者对新兴融资方式引起的股权结构变化比较警惕和谨慎。所以,发达地区新兴的融资方式不容易被山西的企业家接受。这种落后观念需要政府、行业组织、社会舆论共同努力,帮助山西的企业家提高眼界、丰富现代企业的运作模式。同时,还应该有前瞻性地培养适合股权融资、风险投资等新兴融资方式的资本市场。
  3.4进一步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 ,促进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透明化
  当前,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客观地看,这个系统只能反映企业和个人在与银行发生交往时的资金信用情况,而不能全面反映企业在经营管理、缴纳税费、质量控制、环境保护等自身管理和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信用轨迹。因此,应当尝试建立由人民银行牵头,工商管理部门、税务部门、环保部门、质监部门、担保机构共同维护、数据共享的企业信用管理的综合信息系统,同时把中小企业实际控制人的个人信用记录与企业信用记录联系起来,细化和规范企业信用记录的收集、整理和披露行为,逐步建立起一整套按照市场规则运作的企业信用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
  3.5通过财政、税收政策和提供优越发展环境方面积极引导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在财政配套制度上,明确更有力度的中小企业财政补贴方法、程序和标准。在税收制度上,建议在国家的税收优惠的基础上,对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应该在营业税、所得税方面进行减免。另外,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背后,还有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综合负担比较重的原因。对此,政府应当在用地、行政审批、用工保障等方面给予各类中小企业类似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应该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建立信用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J].世界商业评论,2008(12).
  [2]刘颖.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马海蓉.中小企业融资对策浅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2(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