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

翻译工作坊与网络在翻译教学中的价值体现分析

2015-09-06 09: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发展为主”的教学理念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但是,传统的翻译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翻译课堂上,也多以文学文本的翻译为主,忽视其他文本的翻译。教学过程往往是由教师讲解相关文体的翻译特点,然后附上一、两篇例子并讲解所谓的标准翻译,缺乏实战性的文本及其训练,从而导致翻译课与实际翻译的脱节,造成学生在翻译课堂上不积极、无激情的恶性循环。同时,外语教学的翻译教学一直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原因在于很多学生,甚至教师都认为掌握了一门外语,必定会将母语与相关的语言进行双向的翻译。这必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积极性和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提高翻译教学质量成为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网络得到广泛普及。这给高校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给教师带来巨大的挑战。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应用和普及极大地改变了翻译工作者的翻译环境、提高了翻译工作者的翻译效率。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深刻探讨如何将网络运用于翻译课程,提高教学效果。在此,以商丘师范学院日语专业两年来的试行为依据,主要探讨翻译工作坊和网络在翻译课,特别是在笔译中的应用问题。口译与翻译工作坊的结合再另文探讨。
  一、何谓翻译工作坊
  翻译工作坊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翻译培训班”(Translation Workshop),是一种类似于商业性的翻译中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译者集中在一起进行的翻译活动。将其运用于翻译课堂的教学,则是成为作坊式翻译教学法。实质上,它是一种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合作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
  运用这种翻译教学法时,可以由教师精心挑选合适的文本,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综合水平进行合理分组,一般三到四名同学一组,两人分别负责翻译,一人为主译,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译可互相讨论、商量或利用网络寻求帮助,然后由另外的两人分别负责一审和二审的审校,最后由组内同学挑选或修正出最佳译文,并总结翻译方法和技巧,交给教师,由教师做终审。教师在终审时,挑出班内的最佳译文,并在课堂上讲解,指出学生翻译的优点和缺点,解决学生的在翻译中存在的共同问题,总结翻译方法与技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主要起向导和监督的作用,学生则变为主体,参与翻译实践、总结翻译方法。它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强化了学生在翻译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翻译教学的实践性。
  二、如何使翻译工作坊与网络的结合
  教师提前,比如前两周下达翻译任务。任务可以是校外承接的真实项目,也可以是网络中的资源。学生根据各自的角色,完成各自的翻译任务,进而完成整个翻译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担任委托方的角色,提出相关的翻译要求。学生根据要求,上网搜相关平行文本,分析其特点,寻找、总结相关文体的写作或翻译翻译技巧,解决翻译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然后根据角色分配进行模仿翻译。笔者在实践过程中一般要求对一个文本,每名学生都需进行翻译,然后由组内其他同学负责其一审、二审,最后组内讨论挑选出最佳译本,交给客户(教师)完成翻译任务。
  完成后的翻译成果,可利用多媒体,制作成课件在班内进行展示。此过程不仅是展示结果,更重要的是运用相关理论由老师和全体同学一起讨论各个翻译成果的优缺点、总结翻译技巧。
  笔者于2011年在商丘师范学院2008级日语专业一班的学生中试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比较教学效果,将2008级本科生1班作为实验班,采用以组单位的作坊式翻译教学法,以2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翻译教学方法。一班36人,二班38人,日语水平相当,均有2年的日语专业课程的学习,且修完一学期的日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经过半年的试行,实验班的1班的翻译水平明显高出对照班的2班。现在商丘师范学院的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基本上按照以上的程序、采用翻译工作坊式与网络的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的。
  三、翻译工作坊与网络结合应用于翻译课的反思
  (一)莫忽视理论教学
  翻译工作坊式的教学法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法,对翻译实践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但是该教学法的创始者们对翻译理论的教学不够重视,甚至公开声称“反对任何理论的束缚”,片面强调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向学生传达一种错误信息:翻译理论及翻译课的无用性。这就使学生更加忽视翻译理论的学习。实际上,任何理论都是源于实践的,并对实践起指导作用。翻译理论当然也不例外,著名翻译理论家刘泌庆曾说过,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实务的操作能力及对译作的评析能力。
  因此翻译课教学一定不要忘记理论教学。理论教学可根据情况,由教师讲解,或由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总结并有教师指正,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相关的理论进行翻译实践。
  (二)翻译文本要多元化、多层次
  教师在利用浩瀚的网络资源寻找与大纲要求一致的翻译文本时要注意文本文体的多元化。同时,在教学中要遵循由短到长、由简到难的原则,其总体难度应保持在让学生在现有水平之上跳跳脚就能够得到。对一些难度较高或陌生领域的文本,教师应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进行文本分析、介绍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文化背景。
  此外,教师在寻找教学资源时,最好还要了解学生的就业趋势,并据此有所偏重的选择一些翻译文本。我想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为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一定的知识储备。
  (三)加强督导减依赖,纵向比较添自信
  翻译工作坊的翻译课中,教师成为翻译课的组织者、督导和顾问,学生成为整个翻译课程的主体,是实际的参与者、实践者。但是翻译工作坊的教学只是类似于商业性的翻译中心,不是实际的翻译中心,缺乏竞争机制,可能会存在一部分同学过分依赖教师、同学,甚至将自己的任务委托其他同学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加强督导作用。笔者的办法是每个学生都要进行初译,互相进行校审。同时,也会有部分语言基础较差的同学面对翻译束手无策,缺乏自信。对这些同学,笔者多是纵向比较,比较其以往的翻译表现,表扬其今天优于昨天的地方,提高其自信心,提高翻译 积极性。
  四、结语
  翻译工作坊的教学实质上是合作式的互助学习,学生可以分工,互相配合完成某项翻译任务。网络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教育教学也受到深刻的影响。翻译工作坊与网络结合应用,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还使翻译课更富有实践性。同时,学生互相合作进行学习,合作意识加强,提高了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一种教学方法总是不断地改进、改良,将翻译工作坊与网络结合的教学法也是如此。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积极的进行反思,使这种新的教学法更好地应用于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郭健种.当代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42.
  [2]刘泌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7:257.
  [3]宋平峰.浅谈“翻译工作坊式”翻译实践教学法[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1):140-143.
  .London: Rutledge, 1993: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