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力学教学现状
建筑力学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1]。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力学概念和规律的认知,建立合理的力学概念模型,为学习结构选型等后续课程奠定基础。由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对力学概念的普遍缺乏,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探索建筑学专业建筑力学的教学改革设计,对提升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现行建筑力学教材教学内容,通常是把土木工程专业三大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教材加以删减、精简、浓缩、改写而成际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势必会造成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间存在技术空白,影响建筑师创造力的发挥。现代建筑空间的不断延伸,对建筑师和结构师的默契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师在结构专业的理论深度上可以远远不及结构工程师,但在思考结构的广度上,却应当处于领先地位;建筑师虽然不从事精辟的结构分析,但实际上不可避免地要靠结构知识帮助提高效率。因此,建筑力学课程作为建筑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教学改革是顺应时代的要求。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思想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3]。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中学物理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而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建筑力学教学改革
在教学中采用发现知识的方法,即假定它的结论还没有得到,把注意力首先集中在这一知识将要产生的背景上,试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学生被动地接受一个结论的过程调整为在教师的启发下,主动地、一步一步地产生和获得这一结论的历程。本着一种探索的姿态去模仿发现知识的过程,用以代替消极地向头脑输入知识结论的做法,表面上是在重复知识发生的历史,而意义就在这种重复性的模仿之中。只有这种模拟,才能较全面地体会到前人在知识发生过程中的甘苦,必然会有诸多方面素质的熏陶和能力的增长,才能获得比知识结论多得多的东西,才能有创造力的增强。诚然,这种“过程”比“结论”更受重视的做法必然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相应地讲课与学习也必然更为艰苦。然而,出力、费时、艰苦当中自有学会发现知识的乐趣。知识发生的过程比结论更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抓住这一过程才能获得培养创新素质的契机。把握这一契机的关键在于,要告诫学生:如果我们回到了这一结论提出的时代,首先要找到结论。而比证明更重要的是怎样知道这一结论,否则就没有可以去证明的对象。可见,创新的前提首先在于得到结论,证明只是使创新的结果合法化。如果重视了表现历史以发现知识,就不再去抠难题,我们会更加珍惜最基本的东西,天然的、质朴的,表现在习题上也是朴素的、容易的,绝不是刁钻古怪和艰涩难做的。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中学物理讲的是用于作用在同一点的两个力的合成。三个力呢?四个力呢?平行四边形有两条对角线,另外一条表示什么?四边形能否简化成三角形?从而引出汇交力系合成与分解的两种方法: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把猜想融汇于讲课的内容之中是完全必要的,以此奉献给学生包含着猜想的完整系统,使他们看到知识发生过程的活生生的历史重演,让他们利用难得的机会,一次又一次地,从不同的结论中去领悟:怎样做,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乃至解决问题。这是培养创造性的极佳途径。例如力对点之矩,Mo(F)=X*FY-Y*FX,这个公式怎么来的?对不对?作用点A在第二、三、四象限是否成立?F朝左上方、左下方、右下方是否成立?在课堂上,应当与学生们有相互的交流,有信息的反馈,要经常设问、反问乃至提问。有时候,可以叫同学上来于黑板上推导出前人已得出的结论。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经常问,如果你在那个时代,能不能得到这一结论呢?这样讲,不但是激励和鼓舞他们,而且是用前人的成果来训练学生,使他们产生创造能力。不难看出,这是我们向自己提出的更高要求——在课堂中身体力行创新工程。
如果能够在讲课中,在珍惜知识结论的同时,更加珍惜结论的产生过程,那么我们就会把前人丰富的遗产作为丰富的知识素材,借助于它们首先砥砺磨练自己的创新锋芒,不停地表现知识的发生过程,不仅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也会不断地升华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力学基本原理是专业教师长期困惑的问题。构建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学习主动性及自主性,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的知识建构,启发他们开动脑筋,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培养学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构建主义,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创新型建筑人才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力雄.建筑力学与结构[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严晓新.《建筑力学》教学新思路[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2,(2):175-177.
[3]罗慧敏.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2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