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

我国与中亚国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缓慢的

2015-08-29 14:0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贸易规模的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也迅速发展,2013年全年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为4.63万亿元,较2012年的2.94万亿元同比增长57%,反映出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使用度飞速增长。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额也在逐年扩大,然而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却相对缓慢,人民币结算量与贸易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量严重失衡。因此,在今后同中亚国家经贸往来中有必要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结算,这对加快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实现意义。
  一、 中国与中亚国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缓慢
  (一)中国与中亚国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与跨境贸易量失衡
  近年来,中国与中亚五国间贸易增长迅速。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额为460亿美元,大约是建交之初的100倍;到2013年,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最大贸易伙伴;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塔吉克斯坦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然而,巨大的贸易量并未带来巨额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中国与中亚国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存在人民币结算量与贸易量严重失衡的问题。以中国新疆为例,新疆作为全国第二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于2010年6月22日运行,2010年9月新疆又成为全国第一个获准开展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的试点省区,但新疆与中亚国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比较缓慢。2012年新疆与中亚五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占同期进出口总额的12.01%,而同为边境省区的云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比例为31.42%,远高于新疆地区。
  (二)目前中国和中亚国家跨境贸易结算货币主要为美元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1年发布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情况调研报告》,中国与中亚地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近年来虽然有所增加,但比重较小,以2009年至2010年6月末人民币结算规模为例,从总量看,美元结算占比高达95.2%,而人民币结算占比不足0.01%,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般贸易中,中亚国家以出口能源为主,美元外汇储备通常较多,在交易习惯上更偏向美元;二是边境贸易中,受旅购贸易和人民币结算监管的影响,主要采用美元现钞结算。
  相对于人民币结算,跨境贸易美元结算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方面,美元结算会增加贸易方的兑换成本,贸易双方如果不用本币进行结算,进出口贸易则均需进行外汇兑换,从而增加额外的兑换成本;另一方面,美元结算会增加汇率波动风险,为应对金融危机,截至2013年美国已经实施四轮量化宽松政策,该政策的效果之一就是美元相对大部分国家货币走低,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数据显示,反映美元汇率综合变动的美元有效汇率指数在金融危机爆发初期的2008年末为101.02点,到2014年1月5日已经跌至80.88,下降了20多点,这对中国出口方极为不利,此外美元贬值还会导致中国外汇储备大幅缩水。
  二、 制约中国与中亚国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主要因素
  (一)现有贸易结构弱化了我方定价和选择结算货币的地位
  从中国同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结构来看,出口产品以低附加值的轻工产品如机电和纺织产品等为主,进口则以国内短缺的资源型产品为主,如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等。以2012年中哈贸易结构为例,哈萨克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斯坦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矿产品,出口额为115.7亿美元,占哈萨克斯坦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0.2%;哈萨克斯坦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进口额为30.7亿美元,占哈萨克斯坦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1%。而中国对中亚国家资源类产品正好具有刚性需求,因此交易话语权掌握在对方手中,中方通常被动接受对方习惯且外汇储备量较大的美元计价。
  (二)美元现钞结汇量居高不下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在新疆乌鲁木齐二级口岸中常常可以看到中亚商人携带美元现钞购买中国货物的情形。一方面,许多中亚客商银行结算意识淡薄,并且为规避税费和高额汇费,倾向于现钞结算。以哈萨克斯坦为例,银行汇费高达5‰;另一方面,人民币现金结算受到监管,例如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第18号文件规定,出入境每人每次携带人民币不得超过20000元,因此中国新疆与中亚的边贸以美元现钞结算为主。大量的美元现钞结算不但影响银行对货币流量的监管,还直接限制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
  (三)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且缺少回流渠道影响人民币结算功能
  人民币未能实现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通过投资渠道的人民币跨境流通困难。中亚国家很多企业或个人持有人民币除了进口中国商品和服务,存放银行之外,并无其他合法运用的渠道,无法实现将持有的人民币流回中国境内进行保值增值的投资需求。此外,持有人民币很难像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那样在国际市场上找到丰富的投资避险工具,因而中亚贸易伙伴持有人民币的积极性不高。人民币回流渠道还不够完善,体现在中亚区域人民币市场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不能够自我循环和平衡运作。举例来说,中亚五国境外人民币往来账户数量较少,其中土库曼斯坦还没有设立相关账户,人民币结算服务体系还有待完善。
  (四)人民币兑哈萨克斯坦货币坚戈实现现汇挂牌交易一定程度上制约人民币结算
  哈萨克斯坦是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主要的贸易伙伴。2011年6月28日中国银行新疆分行正式推出人民币对坚戈直接汇率项下的坚戈现汇业务,标志着中哈贸易结算进入直接汇率的市场化阶段。中国银行新疆分行随后还推出坚戈国际结算、贸易融资、远期结售汇等产品。从贸易结算角度来看,坚戈现汇交易有利于促进中哈贸易便利化,但是从人民币结算以及人民币走向中亚国家的角度来看,中哈贸易进行坚戈结算会影响人民币结算规模以及哈萨克斯坦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直接制约了中国与中亚国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
  三、 构建中国与中亚国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继续加强政治互信和经济合作,提升人民币区域影响力
 中国与中亚国家建交以来,政治经济关系有了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国和中亚国家进一步深化和巩固已有的合作,拓展新兴的合作领域,如教育、文化、科技、环保、农业、基础设施等。截至2013年,中亚五国中吉尔 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都已加入WTO,哈萨克斯坦也在入世谈判中,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体制共性增多,为未来经济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但目前中国和中亚国家在金融领域的合作进展相比其它领域较少,一方面是由于中亚国家持有较为审慎的态度,另一方面是由于俄美等大国在中亚地区的能源博弈。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在此背景下,中国应继续加强与中亚国家能源领域之外的合作,弱化中亚国家对“中国威胁论”的态度,深化人民币在中亚区域的影响力。毕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技术层面上问题不大,能够顺利实施,关键还取决于中亚各国领导人对中国以及人民币的态度。具体来说,中国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贷款形式加强资本项下输出,加强对中亚国家的援助和援建,尤其是农业和基础设施方面,提高人民币在中亚国家形象。
  (二)提升出口企业竞争力,增强人民币结算话语权
  目前,中国出口至中亚国家的产品很多是低附加值的产品,竞争力不强,随着中国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的提升,很多轻工业产品在价格上已不具备竞争优势,很多中亚客商选择越南、土耳其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进行贸易。即便选择进口中国产品,也会极力压低价格,并对产品提出苛刻要求,例如出口哈萨克斯坦的鞋类产品,不得显示任何与中国有关的信息等。因此中国企业有必要针对中亚五国的市场需求改良自身产品,多出口附加值高的产品,以此拓展中亚的中高端市场。只有出口企业竞争力得到提升,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才会增强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的话语权,也才会有更多的中亚贸易伙伴愿意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同时出口企业人民币付汇也会随之增多,有利于逐步平衡进出口人民币结算差额。中国政府可以完善信用担保机制,中亚国家如果担心货币的清偿问题,可以由政府出面,对银行、出口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信用担保,对结算的差额以国际储备货币进行清偿,从而消除中亚国家银行、企业的顾虑,增强其对人民币结算的接受程度。
  (三)建立统一的跨境人民币清算网络体系
  目前,中亚国家中资银行数量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需要。要实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必须要加快商业银行“走出去”的步伐,建立分布广泛、功能完备的结算网络,才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运营。具体来说,一方面可以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加快中资金融机构在中亚国家的布局,在中亚国家发达城市增设分支机构,并利用各商业银行已有的境外人民币支付清算网络,积极推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直接为境外企业提供人民币清算服务,为中亚国家接受和使用人民币的市场主体提供清算便利。另一方面可以在中亚国家扩大与境外参加行的代理清算网络。从某种程度上看,中资银行与境外参加行代理清算协议的数量和广泛程度会决定推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境外渠道的发达程度,所以中资银行有必要继续增加与境外参加行签署人民币清算协议形成覆盖重点区域的代理清算网络。此外,中国还应与中亚五国积极合作,搭建跨国金融信息交流平台,完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相关配套政策,建立结算信息共享机制,从而促进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全面开展。
  (四)完善人民币循环机制,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
  目前,海外人民币资金还存在缺乏投资渠道的问题。虽然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投资的方式将人民币投入海外市场,但这些人民币最终还会落到企业、个人和投资者的手上,因此,大量的人民币必须要有通畅的投资渠道,使持有者能够获得利润,人民币才会被其它国家认可和接受。可以通过适当放宽资本与金融账户管制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积极鼓励国内企业直接用人民币去中亚五国进行直接投资,创新人民币金融产品。具体来说,可以推进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建立覆盖贸易金融、零售业务、专业融资、资金清算、银行卡和网上银行等众多领域跨境人民币产品体系,为境外人民币的投资回流提供有效路径。通过金融创新,一方面,可以使人民币在中亚乃至海外沉淀下来,形成海外人民币市场;另一方面,人民币也能够以投资的方式回到中国市场,助力中国经济的发展,最终形成顺畅的人民币资金流。
  (五)尝试在霍尔果斯构建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
  随着中国同中亚国家贸易的快速增长及中国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会越来越国际化,向中亚区域流出的数量将越来越大,人民币离岸业务也将自然而然地产生。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具备相当规模和健全金融制度的离岸中心来实现离岸人民币的供给,以及完成离岸人民币的回流与监管。2011年12月2日,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方区和哈方区成功实现对接封关运营,中哈两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战略定位正式确立。该中心是跨境经济贸易区和区域合作项目,也是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区域合作的示范区。在此基础上,可以尝试在霍尔果斯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从而进一步密切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衔接联系,密切我国与中亚地区的经贸往来与合作。▲
  参考文献:
  [1]李永刚.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及中国对策[J],财经科学,2011,(4).
  [2]薛炜.中国(新疆)边境贸易发展与跨境人民币结算问题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2,(2).
  [3]张新存.对中哈两国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的设想[J],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2,(8).
  [4]李石凯,杨公齐.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人民币贸易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3).
  [5]秦放鸣.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0.
  [6]邢辉,裴忠良.从阿拉山口口岸跨境货币流通看本币结算的可行性[J],中国金融,2009(14).

本文选自《对外经贸实务》2014年第5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