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

民族艺术的碰撞与交融发展

2015-08-28 14:2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长久以来,日本动漫与美国动漫并驾齐驱,在世界动漫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动漫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之一,但是,无论在受众的接受程度、市场占有份额,还是在民族文化传播效果的实现、动漫本身的人文关怀及审美意识表达方面,日本动漫发展机制都远比我国成熟。由此,从最基本的创新思维探索出发,日本动漫的傲人成绩都为我国动漫行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借鉴。
  [关键词]动漫 创新意识 受众心理 人文关怀
  2014年院线贺岁档中,国产动漫《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喜羊羊与灰太狼之飞马奇遇记》、《我是狼》、《青蛙王国》等作品异军突起,虽然票房参差不齐,却成为一道特殊的文化风景线。然而,部分高票房的国产动漫仍然无法成为中国动漫市场的中流砥柱,作为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动漫的需求不断增加。长久以来,日本动漫不仅在中国市场中占据着相当高的份额,在世界动漫产业中也是一枝独秀。要促进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应该借鉴日本动漫的发展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查找自身的缺陷与漏洞,并尝试发掘出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动力。
  一、日本动漫创作的创新思维与意识探索
  爱因斯坦曾说:“就某种意义来说,思维世界的发展,就是对于惊奇不断摆脱的过程。”创造性的思维模式是动漫发展的根本动因,对比而言,动漫是比其他任何产业都更需要创新思维的产业。
  动漫在整个影视体系中故事性最强,讲故事的模式却最为简单,悬念的设置于想象之外又在意料之中。那么,如此简单的结构,创新从何谈起呢?为什么日本动漫能够得到如此青睐?日本动漫之所以开创了“讲故事的神话”,根本在于日本动漫自身具备不断适应发展的创新意识这一要素,其中最突出的是动漫思维的构成和重组。
  日本动漫的思维的形成与演进经历了一段相当漫长的历程,总是随着时代的变革不断创新。一般认为日本动漫起源于十二世纪真言宗僧侣所绘制的“鸟兽戏画”。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手冢治虫作为日本漫画史上的代表人物,其画风受到美国迪士尼动画的影响,使得日本漫画内容和风格产生巨大的转变。诸多少女、少年励志漫画由此兴起,成为日本动漫的重要题材之一。20世纪70年代,由富野由悠季制作播出的《机械战士高达》标志着日本机械类动画的高潮。随后出现的宫崎骏被誉为日本动漫的“一代宗师”,[1]其作品广为称颂并获得诸多国际大奖。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日本动漫进入OVA动画即原创动画录影带时代,小学馆、讲谈社等著名日本动漫出版机构闻名遐迩。日本动漫由孩童时期的内容刻板、画风粗劣,且一度面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崩溃边缘,到现如今的内涵丰富、题材多变、产业链条完整,并非一气呵成,而是经历了十分艰辛的过程,不乏创新与变革因素的推动。其间,日本动漫题材不断翻新,出现了以“萌”系动漫、热血动漫、侦探动漫、校园动漫等不同内容题材的动漫。
  动漫的创新思维不仅表现在对于故事内容和题材的选取上,还表现在故事的讲述方式的更新和绘画风格的标新立异上。宫崎骏作为日本在世界动漫行业中一个响亮的代名词,其别具一格的动漫风格在创新方面颇具说服力。1984年播映的《风之谷》确立了宫崎骏的大师地位。宫崎骏的动漫具有强烈而特殊的绘画风格,形象的设计和场景的设置在业界中具有很高的辨识度,许多人物一出场便打着“宫崎骏”式的标签,动漫场景的绘制更是美得就像一幅画。1989年宫崎骏的动漫作品《魔女宅急便》便是讲述了一个少女琪琪的魔法传奇,琪琪本身就是一个拥有魔力的少女,扫帚是交通工具,能与黑猫进行对话,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无法出现的神奇世界,是创新思维才能达到的境界。宫崎骏动漫在故事细节的讲述方面亦突破常规,动漫《哈尔的的移动城堡》中,一扇门能够穿越不同空间,年轻的小姑娘与驼背的老太婆相互转化,人物 哈尔先生总是带着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感,悬念的设置恰到好处,牵引着观众产生继续往下看的念头,展现的世界总是与现实世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却不尽相同,令人回味无穷。
  在创作手段与材料使用方面,新型材料的使用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日本动漫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本与动漫无关的剪纸、油画、木偶、纸偶、泥偶、皮影都能够成为塑造形象和场景的手段,沙土动画、针幕动画的展现更与新型数字技术的推进有关,特别是三维技术的成熟使得眼神、色彩、用光等不能很好表现的细节都活灵活现。甚至一段时期,日本的真人动漫充斥荧屏,《奥特曼》便是典型之一。其实,早期中国的水墨动漫颇具特色,这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20世纪60年代试制成功的优秀片种。《小蝌蚪找妈妈》中动漫形象的造型基本采用“单线平涂”的方式,原型均取自齐白石画作,具有中国民族传统水墨画的特点。只是时至今日,中国动漫更多地注重数字技术的使用,而忽略了传统民族文化的特色,模仿国外动漫制作技术却不能很好的与本国文化相结合。大部分动漫的故事题材仍是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名著典籍为原始素材进行简单加工改造,创造性思维未能完美运用,故而国产动漫收视水平不及日美动漫。
  从创作者角度出发,日本动漫创作形成了团队创作的惯例。与日本的民族文化传统一致的是一部看似简单的动漫作品也并非一人之力,文学脚本的创作、线描、上色、数字后期制作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极大的提高了精细程度。对动漫创作者的培养机制亦是十分系统严谨,为适应相对较高的专业化水平,日本动漫创作者的培养相当专一,对个人素质要求极高,灵感与专业技能并重。
  二、日本动漫传播之于受众心理
  (一)、浅析日本动漫传播效果
  大众传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2]认为电视媒介具有“心绪转换”的作用,即能够为人们提供某种娱乐消遣并帮助人们“逃离”现实生活的压力,给人带来愉悦感和解脱感。日本动漫以大众传媒为基础进行传播,在形成的过程中与其他形式的大众传播有所不同的是动漫突破了其他影视作品的瓶颈,能够实现于生活状态下不能完成的场景,给人们营造一个充满奇异想象与魔幻旅程的世界,切合“使用与满足”理论所指。
日本动漫大致分为连载动漫与剧场动漫两种。就连载动漫而言,业已完结的动漫作品中,时间较短的《棋魂》从1999年连载至2003年,历时4年;《犬夜叉》从1996年连载至2008年,历时12年。经常在各大视频网站动漫排名第一的《海贼王》更是从1997年连载至今。剧场动漫一部分取材于连载动漫故事内容,如《名侦探柯南》《火影忍者》《犬夜叉》均有延展故事的剧场版内容;另一部分则是独立故事情节,虽然有统一的风格,却是不同的故事题材内容,如宫崎骏动漫系列。日本动漫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其在动漫传播与推广方面有着不一般的手段和方式。
  日本动漫不再拘泥于单纯的电影电视和图书报刊为途径,而将产业的触角延伸至主题公园、玩具服装甚至第三方游戏平台。以动漫《海贼王》为例,以只有线描手稿支撑的纸质漫画为起点,结合数字技术制作电视动画和剧场动画。在《海贼王》动漫风靡全球之际,其正版玩具服装亦同步面世。根据材质的区别,市场上一个10厘米左右的路飞模型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Cosplay所使用的道具、服装成为一种流行时尚元素。但是日本动漫行业并不限于此,以《海贼王》为背景的主题公园建成,公园内衣食住行及游乐设施配备齐全,每年接待数百万游客。此外,《海贼王》的原型版权出售给第三方游戏厂商,出版以《海贼王》为原型故事的动漫游戏,借此拓展受众接触面,提高知名度。正是这一系列商业利益的刺激,日本动漫产业蓬勃发展,呈现正推动态势,成为日本仅次于电子行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其他动漫类型也是采用此种模式发展,产业链条相当完整,动漫的产业化水平可见一斑,不仅促进本行业的繁荣,更带动其他行业发展。在这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中,动漫能够无限制地满足人们的各种幻想和需求,带给人们精神的陶醉和视觉的冲击,日本动漫行业的迅猛发展印证了“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可行性和普适意义。
  国产动漫《熊出没》系列及《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适时地吸取了日本动漫成功经验,抓住观众心理。于儿童而言满足其对童话世界的幻想,于成人而言无疑是陪伴孩子的最佳途径,相对的,影视的作品的热播亦使得衍生产品供不应求,这两部国产动漫的畅销为我国曾经迷茫的动漫产业展露出一线曙光。
  (二)、对我国受众精神世界的解构和审美意识的重组
  人永远需要想象、幻想,需要在美的世界徜徉[3]。上世纪的80后一代人心中都梦想有一个万能的朋友“哆啦A梦”,一个无敌的战士“奥特曼”,一个美丽的小仙女“花仙子”。日本动漫对于人们幻想情结的诉诸作用突出,在艺术的加工与展现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这一点无可辩驳。全球化的脚步并未泯灭日本动漫中包含着的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质,日本的民族动漫家们在对本民族文化的崇尚和信仰上展现得无以复加。人的审美心理是更为高级的精神需求,日本动漫的风行对我国受众的审美意识也是一次冲击。“呆萌”等网络热词的出现就与日本动漫中的某些形象相关,日漫掀起一股股“日语热”“和服热”等风潮,生鱼片、寿司、拉面等日式料理也成为人们追捧的时尚所在,日本文化中的“剑与樱花”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高品质的日本动漫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研究表明,动漫的受众群体一般介于10~30岁之间。此年龄段青少年受众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长期观看日本动漫必然给我国青少年精神及心理世界刻上坚实的烙印。为此,2006年国家广电总局下达关于减少国外动漫引进与播出时长的通告,通告要求央视综合频道及各大卫视黄金时段均需播出国产动漫,目的是给予国产动漫更大的发展空间,鼓励创作与发行。文化产业竞争力是综合国力的一个衡量标杆,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定伴随着上层建筑和国家体制的渗透。文化的传播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构建是基础。
  中国动漫行业的振兴与发展是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以不同于以往的新方式向青少年传递民族精神的力量,“民族性”的凸显成为关键所在。中央电视台近年来播映宣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动画公益短片及动画宣传片,都是以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着“中国梦”。时下网络点击率超高的《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一改往日冗长的纪录说教,采用俏皮幽默又不失严谨的动漫刻画形象,切实拉近领导人与大众的距离,发行者的意图干脆直接地被观众接受。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国产动漫在受众接受方面一次成功的传播。
  三、日本动漫“大爱”所在——人文关怀的延展
  许多人认为动漫是专属儿童的娱乐方式,主人公命运的转变几乎能够一眼望穿,大部分的动漫故事以成功或喜悦收尾,明显属于理想主义叙事。如此简单的故事和情节何以打动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呢?追根溯源,动漫中的主人公不一定是人,但往往具备人的特性和心理活动,故事及人物映射出诸多社会问题和交往理念值得探索和学习。
  从最初的《风之谷》、《千与千寻》到现如今的《悬崖上的金鱼姬》、《起风了》,动漫大师宫崎骏的作品始终透露着强烈的人文关怀,传达天、地与人合一的概念。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呼吁中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亦面对现代文明发展进程中对原始文明的破坏展现出极其强烈的批判色彩,对于人类“成长的不可能性”[4]给出独有的定义。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梳理成为人文关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日本动漫中危机关头的善念是人文关怀的根源所在。
  中日动漫在人物塑造方面均不同程度上存在“英雄主义”情结。不同的是早期中国动漫同早期电影电视人物形象塑造大同小异,更多地致力于“高大全”形象的展现,趋向于道义的遵从,人物形象的设定好与坏区分明确;日本动漫故事叙述侧重于深刻哲理与现实意义的阐释,其中的主人公恰恰是拥有众多“小毛病”的英雄人物,这是“接地气”的生活常态,是人们所期待看到的,更符合人的特性。
  就国产动漫而言,从2011年由王川指导的《魁拔》一举成为国产动漫的佼佼者,到2014年国产贺岁动画票房破亿的《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喜羊羊与灰太狼之飞马奇遇记》,人文关怀的影子无处不在。《魁 拔》中塑造的墨拓人本是地界上的一群怪胎,他们孱弱、吝啬,但却极讲信用。他们的历史与犹太人的遭遇相近,经过几番磨难,却获得了极高地位。此外,《熊出没》故事幽默风趣,熊大、熊二、光头强等角色设计各具特色。更重要的是每个简短的故事都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最高要义,熊与人的矛盾冲突都是建立在“保护森林”与“破坏森林”的基础之上,而光头强的屡屡失算,更是暗示破坏生态平衡换取经济利益的不可行性。诸多成功案例证实,与人类文化历史相关、与社会当前发展方向一致的故事情节更容易引起观众共鸣,也更容易在文化产业竞争中成为领头军。
  目前,文化工业时代“文化”与“工业”的地位日显重要,我国动漫的发展即能够带动中华民族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又能对国家文化工业链条的完善作出实践性贡献。子曰:“学然后知不足。”在动漫产业创新、民族文化传播、动漫本身的人文关怀等方面,日本动漫都值得我国国产动漫借鉴和学习。关注动漫行业的发展,通过不断认知才能真正实现民族文化的繁荣和美丽中国的“中国梦”。参考文献:
  [1]范文博.论日本动漫的发展对中国动漫行业的提示[D].硕士,东北师范大学,2012.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P182
  [3]金元浦.当代文艺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P25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