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

时事资源与《品德与社会》教材整合方法的创新

2015-08-26 13: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立足于生活,以期在认知生活的基础上,参与社会生活。而时事资源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能够快捷地、真实地、广泛地反映生活,帮助学生认知生活。因此,将时事资源与《品德与社会》进行有效的整合,犹如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注入新鲜的血液,输送充足的氧气,避免了内容的空洞,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情感。
  时事资源与《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结合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课前查阅法。
  《品德与社会》是生活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想让《品德与社会》和生活融合,真正发挥时事资源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作用,就得让学生做到课前关注时事资源,关心国内外重特大新闻,搜集身边的时事事件。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关注时事资源。
  我们在实施《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就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课前通过收集时事事件,从学生熟知的领域切入。如,我们在执教《我们家庭生活》时,结合学生搜集到的新闻事件“光盘行动”,让学生在最生活的时事资源事件中,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途径和方法。
  2. 活动激趣法。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通过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相关的时事资源,教育的能动性就大大提高,不仅充实了教材,丰富了资源,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也让学生从中获得活动乐趣。因此,我们专门组建课外时事小组。每节一“播”。结合“时事常谈”小栏目,让学生在课前5分钟交流当天的重大时事,结合所学知识,一事一议,向全班同学宣讲,教师适时作简要评价和引导,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新课的热情。每周一“评”。每周由学生自行编成一份《时事小评》,由学生自己选材、设计、剪辑、编排。
  3. 表演融合法。
  时事资源的快捷、严肃、广泛等特性,与《品德与社会》的活动性如何能够恰到好处地自然融合?如何让严肃的时事新闻事件融入生活化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
  将教材与时事资源中的内容通过情景再现表演的方式融入课堂,让教学更具有形象感。学习《来自于社会的关爱》一课时,学生搜集到“12岁男孩换心脏,心脏传递,心连心4小时空运接力”,以及发生在校园里的“颜紫珊同学患白血病,全校师生爱心大传递”,学生自发组织到鼓山义卖捐款等时事新闻事件,我们将这些时事新闻事件通过现场演绎,让学生形象而深刻地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感受到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的关爱。
  精彩的表演再现,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不仅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也锻炼了学生将时事新闻事件与《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相融合的能力,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评价及分辨是非的能力,学生的道德情感很自然地获得了熏陶与升华。
  4. 竞赛激励法。
  竞赛几乎是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的活动,也是最容易调动学生热情的一项活动。小组式竞赛不但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整合资源的兴趣,而且能够培养他们团体合作的精神。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时事资源与《品德与社会》教材需要,可以适当组织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在教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让诚信伴随着我”这一单元时,如何让抽象的“诚信”化为形象的生活,从而从生活中提炼到诚信的重要性呢?教师在课堂上提炼到“诚信”这关键词时,组织学生分小组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搜集到的关于诚信的时事资源新闻事件多。学生跃跃欲试,显得异常活跃。他们不单纯搜集时事资源,还对自己搜集到的新闻事件进行点评,表达自己对诚信重要性的看法。在竞赛中,不动声色地整合时事与《品德与社会》教材,不仅丰满了教学内容,而且使教材立体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震撼了学生的心灵。
  5. 随机融入法。
  随机,即依照形势,顺应时机。这需要教师、学生心中装着时事资源,装着品社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中出现状态的需要,有智慧地融入教材,以此来促进时事资源与《品德与社会》教材的整合,达到充实教材,浅化内容,提升文本的目的。
  随机整合考验的是教学机智。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江山多娇》时,当学生在地形图上寻找着祖国秀丽风光,感受祖国的江山多娇时,有学生想去武夷山游玩,教师根据所了解的资源,引导学生可以坐大巴从最美的宁武高速行走,感受福建沿途风光;有学生想去领略海南风光,教师可以利用掌握的资料,引导学生去了解2012年建市的、祖国最南端、面积最大、人口最少、陆地面积最小、物产丰富的三沙市,从而感受我国南海的富饶。根据教材要求,随时插入时事资源,让课堂中处处有风景,时时给学生以新鲜感。不再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而是具有时代气息,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整合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6. 课后延伸法。
  根据《品德与社会》学科社会生活性及时事资源随时更新的特点,为了让教材整合与生活贴得更紧,可以适当开展课后延伸的学习活动。
  执教“我的家庭生活”一单元时,通过与母亲节有关的时事资源和教材的学习,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课到这里结束是不够的,课后需要延伸,提出建议,让学生继续关注感人的孝顺事迹的报道、关注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拗九节”等相关新闻时事资源的报道,以及身边的家庭生活事件。
  从课前的搜集、到课中运用、再到课后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的教材整合模式,从而打破课堂、教材的界限,让教材回归到生活,服务于生活,最终提升人的素养。
  在时事资源与《品德与社会》教材整合中,我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时事资源,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时机,找到时事资源与《品德与社会》内容的契合点,丰富教材内容,化枯燥内容为富有质感的生活素材,使《品德与社会》课堂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为生动地彰显了《品德与社会》的时代感、灵动性、生活性、社会性。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