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几

2015-08-26 13: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当前,要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基于网络平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利用网络信息和网络技术作支撑,通过创设情境,提出学习任务要求,提供学习资源以及学习建议,让学生利用网络提供的资源以及问题情境进行自主探索研究学习,让学生分享交流学习成果。其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产生迫切探讨问题的欲望,增强学生参与研究探讨问题的意识,并将其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以达到纠正自己以往不良行为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将理论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外化为行为的过程。
  一、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活动形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带着一种积极要求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用探索研究的方法,自主参与学习,而达到解决疑问、掌握相应的知识与能力的目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有两种类型:“问题解决式”研究性学习模式和“任务驱动式”研究性学习模式。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主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尝试性原则。网络教学是教育领域内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是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Internet上传授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现代教学方式。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具有许多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开放性、灵活性、现代性、交互性、协作性和共享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主动探究,然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条件和学习时间的限制,完全在现实场景中实施研究性学习难以实现。计算机网络以其便捷性、交互性和超时空性等技术优势,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人们逐渐把研究目光转向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网络坏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与非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在其定义、特点、实施过程方面大同小异,但由于网络技术的介入,也带来了一些微妙的改变。网络对研究性学习的支持作用主要体现在:情境性支持、资源性支持、交互性支持。我们认为,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作为支持媒介,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网络中教师精心组织与设计的信息资源与学习工具,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是指将探究式教学法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探讨相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产生迫切探讨问题的欲望,增强学生参与研究探讨问题的意识,并将其掌握的思想道德理论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以达到纠正自己以往不良行为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将理论内化为价值取向、外化为行为的过程。
  从网络环境角度分析,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网络教学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而生,并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为一体,使教学质量得以不断地提高。“立德树人”是高校育人的首要任务,先进的教学技术、现代的教学设备无疑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信息的获取、加工、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大量的资源展示在教师、学生面前,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更强的开放性。但是这些资源良莠不齐,各种违法、淫秽、迷信、与道德伦理背道而驰、与道德责任相悖的内容无处不在,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恰当地获取信息,学会在对资源进行研究、探讨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整合,而学生的这种识别能力、探讨能力、整合能力是不会自然形成的,这就要求高校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通过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识别能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构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地位的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模式,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增强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二是引导学生把网上大量详尽的信息与学习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为生动有趣、真实可信,以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三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的大信息量、存储的方便性以及交互的及时性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如何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整,倡导开放、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促使学生形成对知识主动探求、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如何通过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形成假设、评价结果等四个环节的应用,更新学习方式,提升学习理念,从而实现学生信息素养的普遍提高;如何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目前,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从小学到大学的各个层次,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首先,大部分研究偏重理论研究,较少有说服力和具体数据的研究成果发表。此外,有的研究表明,在标准参照测量中采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学生与通过传统方式讲授进行学习的学生并没有表现出统计学认可的显著性差异,或许差异体现在成绩测量以外的方面,我们需要证据来证明这些差异。同时网络课程还表现出高辍学率,这同样对于是否值得投入巨资发展网络教育提出了质疑。解决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扎实的实践探索和实验研究。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中所强调的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讨,创新学习,其意义应在于要积极地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因此,可以说,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为 创新教育开拓了一条新路,并为创新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真正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的构建
  (一)网络探究式教学平台与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全面、丰富的资源保障和方便、快捷的技术支持,以其便捷性、交互性和超越时空性等技术优势,创建了一个新型、开放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可以探索一种基于网络平台的探究学习模式,有效地解决当前“填鸭子”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自主意识、协作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的伯尼·道奇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由于该课程计划和万维网密切相关,所以他们将其命名为“WebQuest”。Web是“网络”,Quest是“探索、寻找”,两者结合起来称之为“基于的网络探究活动”。WebQuest是一种在网络环境下、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探究为取向的学习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学生活动的内容往往都是围绕某个主题进行的,部分或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上,并要求他们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来得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因此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网络探究”。网络探究模式的载体是利用互联网资源由教师引导,以一定的目标任务驱动学生对某个主题或某类课题自主地进行建构、探索和研究的学习平台。
  该教学模式的理念是通过创设情境,提出学习任务要求,提供学习资源以及学习建议,让学生利用网络提供的资源以及问题情境进行自主探索研究学习,通过提供通讯工具与通信模板让学生分享交流学习成果。该模式的教学活动围绕任务目标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愿望,同时给学生提供与主题任务相关的链接资源,有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搜集有用的信息资源。
  (二)网络学习平台的构成
  网络学习平台一般都由四大模块组成,包括情境与问题、目标与任务、资源与过程、评价与结论。具体如下:
  情境与问题:此模块为学生提供以学习目标为根据,与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相关联的、具有丰富情境的课题背景,在此情境中提出并描述与本课程学习目标相关的、具有探究式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目标与任务:此模块主要包括对情景与问题的分析,明确达到的目标,需要完成的任务。一般来说,在此模块中提出的目标和任务都是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无法全部解决的,需要进入下一模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才能完成任务、达到目标。
  资源与过程:此模块主要是向学生提供完成目标和任务所需的相关资源和工具,如信息、资料、背景知识、相关的链接网站、实践活动等等。学生则根据该模块提供的相关资料和工具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
  评价和结论:此模块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通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对模块一提出的问题的探究结果和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得出最后的结论。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
  1. 大学生认知能力和个体差异需要因材施教
  基于网络平台的研究性学习能够真正达到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自主地在网络中进行探究,寻找和发现自己需要的知识。网络平台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可以设定研究性学习的清晰目标,鼓励学生回顾原先掌握的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动机。基于网络平台的研究性学习的任务与步骤是引导学生经历和体验专家的思维过程。这种引导将令人望而生畏的项目计划拆分成若干个片段,让学生能够继续钻研相对单一的任务,引导他们通过研究相对困难的步骤,从而使学生能够运用他们的知识。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任务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自己获得了真正的发展,也符合了学生学习的规律,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2. 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实效性的提升需要网络提供支撑
  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是传统课堂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无法呈现所需要的知识和画面。从网络的优势来看,网络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于一体,听得真切,感受深刻,能够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较为鲜明的感性认识。
  Internet巨大信息量所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远远大于任何教师和学校,有取之不尽的特点,还有随时点播、浏览、下载、保存等功能。因此学生在做WebQuest的过程中,利用网络资源能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束缚,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摆脱了光靠教师枯燥乏味的讲授的缺陷,能提供一些虚拟现实的情景给学生亲身“实践”,以获得“直接”经验,为学生营造了广阔的创造思维的空间。
  3. 有利于促进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发展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创新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等。这些素质的形成必将养成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并逐步培育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
  首先,传统教学中,尽管一再倡导教学民主、师生平等,但由于教学模式的制约,教师仍占据优势地位,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权威,教师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自然就站在居高临下的位置,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可能有资格和能力与教师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受到了制约。基于网络平台的研究性学习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完全真实的学习环境。网络环境下,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认知的对象图文并茂,丰富形象直观,克服了单一的信息呈现方式,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做WebQuest专题过程中,这种多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保持与强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从而增强创新精神和能力,获得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方法,这也符合信息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其次,WebQuest还充 分用到了合作学习的形式,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由于WebQuest期望学生解决的是一些复杂和矛盾的问题,不可能指望一个学生掌握这一问题的所有方面,小组学习也成为了一种必要。这并不是说学生不需要全面理解,但这是后一阶段的任务。这样做也能让学生明白,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知道所有事。学生在做WebQuest的过程中,必然认识到相互协作对于一个团体,对解决一个问题的重要意义,这样必然推进合作性学习。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基于网络平台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一)创设探究情境
  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内容要求,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并提供探究范围。其目的是要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内在冲动,从而使学生进入探究问题的准备状态。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布置探究任务,确立探究课题,明确探究目的。其中确立探究课题是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在这一阶段,教师在课堂上或者网络平台上发布教学信息,提供背景材料,明确探究课题,列出资源目录,链接相关网络资源。也可以由学生在探究情景中自主确定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创设探究情景可从三个层面入手。一是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把握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二是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是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制定探究方案
  当探究任务、探究课题、探究目的确定之后,就要进行探究过程的内容设计,制定出可行的探究式方案。进行探究设计和制定探究方案,其目的是要使教师和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探究路径。一般来说,探究方案应该包括:探究的目标和意义、探究的步骤和程序、探究的方式和方法、探究人员的具体分工等。探究方案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自主设计。在这一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定或自愿组合成立各个探究学习小组。探究小组经教师审核后,教师在教学平台按照小组的课题创设小组的网络空间。在小组空间,每个组员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这样,各个小组就可以在各自的网络空间开展探究式学习。
  (三)实施探究操作
  实施探究操作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个阶段是广泛搜集资料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学围绕主题在学习平台查阅文献、网络搜索等形式搜集有用信息,可以在个人的空间浏览网页、下载资源、做网络笔记。这是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分析资料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加工,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课题研究。在这一阶段,学生在各自的空间里根据占有的材料,按照事先小组成员的分工,在网上作业本上撰写小论文或课题报告。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向其他组员或教师发出个别求助,也可以到公共区发出公开求助。
  第三个阶段是讨论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主题讨论。讨论可在分析资料过程中进行,也可在资料分析之后进行。在讨论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进行交流、质疑、辩论,以此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魅力与意义有更深刻的领悟和把握。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表现也主要在于他们探究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能得以显现。在这一阶段,通过小组讨论区、公开讨论区开展交流和讨论。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BBS、E-mail、MicBlog、QQ群讨论组、微信等形式实现交流,这些网络客户的终端在手机上均可实现即时交流。同时,各小组还要通过网络向教师提交课题成果报告。
  此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如何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帮助学生在理性思考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评价探究结果
  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的活动后,对其结果还要进行评价。评价是整个探究式教学过程的最后一环,这一环必须充分体现探究式教学的价值取向。从有利于达成探究式教学的目标出发,评价的内容要充分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评价的目的重在检测学生所达成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觉悟目标、情境目标等基本情况。评价可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的意识和能力进行评价;二是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设计的实施情况、研究中的资料积累情况、研究过程中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情况等进行评价;三是学生利用网络、收集信息、网络交互的评价;四是研究结束时对学生参与探究式教学全过程的情况、全过程的结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进行评价。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性学习是探究式教学与网络化学习两种发展趋势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机融合。随着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网络教学成为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方法。网络可以提供海量资源支持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这种网络化的学习有利于充分实现师生的交互,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同传统的课堂教学需要课堂环境以及教学设施作为支撑一样,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究式教学也是基于一定平台和载体来实现的,设计和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究式教学平台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构建一种符合“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特点的探究式教学平台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关键。
  参考文献
  .远程教育杂志,2003(5).
  [2] 郝志军.探究性的教学定位与系统分析[J].山西教育,2002(14).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
  [4] 冯瑞连.浅谈WebQuest与学生创造性思 维的培养[J].山东教育,2003(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10C1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彭斌(1970- ),男,湖南衡阳人,衡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授、校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董永辉(1972- ),男,湖北黄冈人,湖北理工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