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在谈到教育思想问题时,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理念,如孔子、孟子、荀子等。孔子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育心理思想。这些思想对于中国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仍具有指导意义。
一 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
1.学习思想
在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中,他将学习看作是一个过程,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阶段,而在现代教育心理学中,则将学习的过程分为动机、理解感知、巩固、应用等几个步骤。相比之下,孔子提出的学习过程和现代教育心理学所提出的观点具有相同性。在学习方法上,孔子认为时习慎思、多闻多见是关键,能够顺应学生的学习规律,这与现代教育思想中的学习方法类似。在长时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孔子认为意志、情感、个性等因素都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这些思想对于今天的教学活动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2.教师思想
孔子作为一名教育家,所教导出来的许多学生后来也成了教育家。在教师的教学思想上,他提出了许多见解,成为教师素质的要求。“有教无类,以身作则”等主张,不仅是他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所有的教学思想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明确提出了教师的教育要求,成为一把职业素质的标尺,一直影响至今。除此之外,孔子还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因材施教”,从而起到教师引导的作用。
3.教学思想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教学对象。孔子认为:一是“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二是“有教无类”。就是说,要扩大教学对象范围,争取人人都能接受教育,做到一视同仁。现在可以理解为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作为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的标准。另外,孔子还提出了“学思并重,由博返约,因材施教”等原则,成为现代教学中启发式教育、针对性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基础,影响到当今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应该得到持续的、深入的发展。
4.德育思想
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能够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才无德或是有德无才的学生,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好学生。在现代教育心理学中,品德结构是三位一体的理论,即是将品德作为道德认识、情感、行为的统一体。而孔子则主张将品德修养分为四个要素,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而且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分别对应着四个阶段。因此,在德育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道德行为的持续性。
5.差异思想
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学生的心理差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而现代教育心理学则认为,学生的心理差异可以从心理类型和心理品质来区分。具体来说,孔子关注学生的差异主要从性格、智力、志向、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按照智力发展情况将学生分为上智、中人、下愚三类。这种分类方式直接影响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此相对应地将学生的智力水平分为超常、正常、低常三类,由此可见其中的密切联系。
二 现代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在于人们在接受教育时的心理现象,以及相关的发展变化规律。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情况,包括学生获取知识、个性养成、品质培养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学习动机、学习方式、教学评定和教师心理等各个方面。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教师心理、教学与学习心理、个性心理差异、品德心理等多个方面都有所涉及,而且具有一致性。以差异心理思想来说,孔子的理论非常全面,在意志、情感、个性等多个领域都有所关注,因此对于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随着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发展,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体系将会逐渐完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与扩展。在研究方向上,将会更加关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心理,关注影响教学效果的社会因素,关注实际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和现代教育心理思想,我们能够从中看出异同点。而当今社会,中国教育界的思想逐渐偏向西方,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想的继承不够。因此,应增强对中国文化的重视,既吸收外来文化的先进成果,同时更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精髓,切实发展好中国的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宋文香、孙友德.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与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之比较[J].科技资讯,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