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

革新语文作业 放飞农村孩子的梦的论文写作方式

2015-08-18 09:1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作业是教学的延伸环节,是巩固知识、培育能力、发展个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平台,是反馈有效教学和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参照,是引导学生学习进步的阶梯,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载体。然而在农村小学,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上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师资水平相对较低,家长的知识水平相对较差,语文作业设计过多注重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性;过多考虑作业量的多少,忽视作业质量的优劣;过多的单一性、机械化内容,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多依赖各类辅导资料,忽视作业设计的创新性与孩子们的接受性,以致语文作业给学生带来的只有压力而没有魅力!不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严重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与潜能的发挥。作为一线农村语文教师,如何突破这个瓶颈?笔者进行了长期的语文作业设计革新探究。通过布置多味语文作业,放飞了农村孩子的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将艺术表演融入作业,让作业充满灵性
  德国诗人席勒说:“最终而言,有道德的人不是国家工具制造的,只有打开艺术之泉,通过艺术之泉的灌溉,才能培育出有道德的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把音乐教育看作达到最高境界“仁”的最重要手段。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也曾讲到,利用艺术表演进行教学有两方面的好处。第一,由于是孩子自己以动作为基础进行表演,所以能够更直接地使课文与自己的生活感受联系在一起;第二,这种情节教学本身包含有创作的因素,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因此,教师可以将艺术表演融入到作业中,如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等。
  如学习了《燕子》一课,老师可以设计以下作业套餐:A.我是小画家,我能画一幅燕子图,并配上文字;B.我能为爸爸妈妈弹奏或演唱歌曲《小燕子》;C.我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D.我和小伙伴们去野外寻找春天,观察小燕子。又如学完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诗配画,可以让学生配乐唱读,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诗的大意编故事讲给家长听。对于一些故事情节完整、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如《将相和》一课,可以鼓励学生创作剧本,并与同学合作进行表演,从而内化语言,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艺术教育犹如一把钥匙,能开发学生的大脑,启迪思维,激发想象力,挖掘智能潜力,培养创造性;能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深刻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提高他们分辨真假、美丑、善恶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情操,使学生在接受语文教学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
  二、将社会生活融入作业,让作业充满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我们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在孩子的心灵世界中,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情一景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充满了新奇和愉悦。一朵悄然绽放的野花,一滴泫然欲落的凝露,一羽绿叶间翩然舞蹈的不知名的小鸟,一泓清澄碧澈跳荡着欢声笑语的溪水,都会激起他们心中最真纯和热烈的情感,正是这点点滴滴的感触,构成了孩子们五彩斑斓、情趣盎然的世界。广阔的农村,为孩子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资源,我们为何不利用这独特的教育资源,设计适合他们口味的语文作业呢?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参观工业园、农贸市场、种养基地、加工场、采访村民等,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的过去,感受家乡的飞速发展;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啄木鸟行动”,寻找村子里、农贸市场上的错别字,写写调查报告;可以布置学生搜集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民间故事,集编成册;可以让学生模仿商人推销产品;在重大节日来临时,可以布置一些可操作性的题目,如端午节,可以动手包粽子、做香囊、搜集诗、办手抄报等。对于传统的节日、隆重的婚嫁场面等,都是孩子们喜闻乐道的。抓住这些契机,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写日记、写周记,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劳动人民朴实的情怀。这样,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既学会了观察与表达,积累与运用,又从小树立起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的理想。南京附小刘春生校长在《作业的革命》一书中提到了一个有趣的例子:一个学生在交上来的作文本中居然夹着一只甲虫标本,文章题目叫《神秘的甲虫》。原来该生在野外发现了一种“血液”是黄色的小东西!他在文章中具体描述了它的种种特性。刘校长在书中感慨地说道:“语文作业的革新,让我们发现了无数个达尔文!”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孩子们爱生活,自然也能爱上我们的语文作业。在充满情趣的语文作业中,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得到了提高。
  三、将生产劳动融入作业,让作业充满“汗味”
  农活是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而语文素养“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那么,如何将语文作业与生产劳动融合在一起呢?
  一位老师在指导低年级看图写话时,他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观察一幅小学生正在洗小手帕的单幅图,然后引导学生讲述洗手帕过程。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仿照洗手帕的过程,根据“先——浸湿,然后——搓洗,再——洗净,最后——拧干——晾上”这些主导词语,联系学生自己平时在家里洗红领巾、洗袜子等事情,进行仿写。这种仿写练习,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降低了难度,遵循了小孩子学习写作的认知特点。
  著名教育专家余文森先生说过:“语文,学语习文。”因此,语文作业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语文的学科特点和任务。针对农村孩子农活比较多的实际情况,教师必须灵活变通。
  四、将游戏融入作业,让作业充满童真
  高尔基说:“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认识他周围的世界。孩子游戏的时候是全身心投入的,在游戏中他们往往会发现很多新奇的东西,并且不断发现和认识自我,在常见的事物中找出与众不同的地方,并且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欣赏孩子看起来有些幼稚的游戏,在这些游戏中,往往蕴藏着创造的火花。”如何将游戏与语文作 业结合在一起呢?我们可以根据游戏的类型巧妙设置作业。
  孩子的游戏往往有三种类型:一种是传统式游戏,即没有多少动脑和智力参与的游戏,这些游戏多半基于肢体活动和一种动性的规则,例如捉迷藏等。这种游戏的关键是掌握游戏的规则,且学会和其他孩子共同完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流利的语言说说或写写规则,这对于低中年级比较合适。另外一种是开放式的游戏,这种游戏因为规则并不严格,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修改和完善,因此很适合开发孩子的想像力和自主精神,适用于中高年级,如扮演不同的角色,实践生活体验。还有一种是创造性的游戏,在这种游戏中,孩子可以体现出强烈的创造性、原发性和好奇心(如打野战)。在这种游戏中,潜在地隐藏着一种结构、一种文化性的向心力。以此制约着孩子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教师在游戏前布置他们设计“作战方案”,游戏后要求他们记录“作战记实”和“作战心得”。
  游戏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无法设想一个从来不参与任何游戏的孩子能够主动学习某种知识,能够与人合作,并且能够自己动手做事。语文作业与游戏的结合,为孩子提供了自由探索、大胆想像的机会,培养了孩子们乐于探索、敢于创造的态度与精神。
  此外,在设计作业时,我们还可以结合家庭生活,让家长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如给家长当“秘书”,为家长写家庭档案、写书信等。
  总之,作业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一种媒介,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愉快而幸福的经历。只有进行作业设置的革新,才能真正“减负”,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让语文作业绽放魅力的同时,放飞农村孩子的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3]刘春生.作业的革命[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