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现代诗学研究的重要收获——评《现代诗学三大思潮论》-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到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赵小琪,张慧佳,徐旭,孙培培:《中国现代诗学导论》
26.《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现代意象诗学综论》,《人文杂志》 200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12期全文转载; 27.《论中国现代诗歌与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意象艺术》,《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3期;
同一时期,以《现代》杂志诗人群为代表的“现代派”诗论却与无产阶级诗论 两相对峙。 现代派诗人不满中国诗歌会过于功利化的诗学观念,坚持新诗的艺术追 求,以熔铸中西的开放胸襟将在20年代中期呼声渐起的现代主义诗学理论推向成 熟。
其中,30年代诗歌数量丰富,艺术价值相对较高,受到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卞之琳30年代诗可分为三个阶段:1930年到1934年为早期阶段,即诗人在新月诗派时期的诗歌创作;1935到1937为中期阶段,即采纳象征主义写作手法的现代派时期;1938到1939年为卞之琳诗风转向大众化诗学时期。
30年代梁宗岱提出的纯诗理论是对20年代诗学 的全面超越,也是新诗走向成熟的标志。5.略。6.太阳社 答:太阳社是由蒋光慈、钱杏邨等发起于1927年冬在上海成立的现代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林伯修、洪灵菲、殷夫、任钧等,这些主要成员大都是共产 ...
10月30日,“北京·国际文学期刊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文学期刊的黄金年代已然成为历史,众多文学期刊今天都面临着发行量下降的困境。文学期刊到底在文学生产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面临网络时代的阅读冲击,纸质期刊该如何继续谱写自己的诗学?
钱钟书的创作、学术都呈现出一种中西学的兼收并蓄,原因在于他出身于一个传统的学者家庭,国学上亦有家学渊源;正是幼年的文学熏陶,使得他具备了更为敏感的文学感悟力和更为包容的接纳心态。. 林译小说所激起的兴趣,让钱钟书选择了英国文学作为自己在 ...
现代诗学节奏理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约20世纪20年代,胡适、郭沫若、饶孟侃、闻一多等诗论家对“音节”“情绪节奏”“格律”等节奏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是20世纪30年代,梁宗岱、罗念生、林庚、叶公超、朱光潜等学者以《大公报》和《新诗》为 ...
20年代象征派引鉴西方诗论,初建象征诗学,摹写象征情诗。但受传统诗学的潜在影响,"移植"呈现横向的偏离与纵向的默契,其颓废言情、"交响"、"暗示",融汇于东方的忧患、"情景交融"、"兴",笼上斑驳的古典光影,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理性寻踪传统的前序。
40 中西文化原型与《故事新编》 安娜·尼科年珂2005. 41 再生与流变: 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古典主义 白春超2003. 42 无政府主义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 白浩2005. 43 胡适的国语文学观研究 白亨述2000. 44 中国现代诗歌都市话语研究 鲍昌宝2002. 45 《中国小说史略》研究 鲍 ...
20世纪中国现代诗学研究的重要收获——评《现代诗学三大思潮论》-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到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赵小琪,张慧佳,徐旭,孙培培:《中国现代诗学导论》
26.《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现代意象诗学综论》,《人文杂志》 200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12期全文转载; 27.《论中国现代诗歌与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意象艺术》,《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3期;
同一时期,以《现代》杂志诗人群为代表的“现代派”诗论却与无产阶级诗论 两相对峙。 现代派诗人不满中国诗歌会过于功利化的诗学观念,坚持新诗的艺术追 求,以熔铸中西的开放胸襟将在20年代中期呼声渐起的现代主义诗学理论推向成 熟。
其中,30年代诗歌数量丰富,艺术价值相对较高,受到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卞之琳30年代诗可分为三个阶段:1930年到1934年为早期阶段,即诗人在新月诗派时期的诗歌创作;1935到1937为中期阶段,即采纳象征主义写作手法的现代派时期;1938到1939年为卞之琳诗风转向大众化诗学时期。
30年代梁宗岱提出的纯诗理论是对20年代诗学 的全面超越,也是新诗走向成熟的标志。5.略。6.太阳社 答:太阳社是由蒋光慈、钱杏邨等发起于1927年冬在上海成立的现代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林伯修、洪灵菲、殷夫、任钧等,这些主要成员大都是共产 ...
10月30日,“北京·国际文学期刊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文学期刊的黄金年代已然成为历史,众多文学期刊今天都面临着发行量下降的困境。文学期刊到底在文学生产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面临网络时代的阅读冲击,纸质期刊该如何继续谱写自己的诗学?
钱钟书的创作、学术都呈现出一种中西学的兼收并蓄,原因在于他出身于一个传统的学者家庭,国学上亦有家学渊源;正是幼年的文学熏陶,使得他具备了更为敏感的文学感悟力和更为包容的接纳心态。. 林译小说所激起的兴趣,让钱钟书选择了英国文学作为自己在 ...
现代诗学节奏理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约20世纪20年代,胡适、郭沫若、饶孟侃、闻一多等诗论家对“音节”“情绪节奏”“格律”等节奏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是20世纪30年代,梁宗岱、罗念生、林庚、叶公超、朱光潜等学者以《大公报》和《新诗》为 ...
20年代象征派引鉴西方诗论,初建象征诗学,摹写象征情诗。但受传统诗学的潜在影响,"移植"呈现横向的偏离与纵向的默契,其颓废言情、"交响"、"暗示",融汇于东方的忧患、"情景交融"、"兴",笼上斑驳的古典光影,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理性寻踪传统的前序。
40 中西文化原型与《故事新编》 安娜·尼科年珂2005. 41 再生与流变: 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古典主义 白春超2003. 42 无政府主义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 白浩2005. 43 胡适的国语文学观研究 白亨述2000. 44 中国现代诗歌都市话语研究 鲍昌宝2002. 45 《中国小说史略》研究 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