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1月的一项新研究中发现:在掠夺性期刊样本中,每发表的10篇文章就有6篇在5年内没有获得一次引用。近几年来,得益于《Nature》等权威学术媒体对于掠夺性期刊的警示,学术界对于掠夺性期刊态度越来越明确。
推出这本【绝无仅有】的原创型人文杂志 《少年》(2021年全年双月刊,6本) 适合年龄:9-16岁 9-16岁是人生中的里程碑阶段 各种困惑会扑面而来 孩子的心智发展 已能支撑他们进行大量的独立阅读和思考 却不足以解答越来越多的困惑 他们很难完全通过独立
这意味着发文难度越来越大,期刊数量是一定的,而科研人员在增多,那科研产出也就增多,而科研产出没有办法面向市场期刊就是市场没有面向市场那就是废物,那就废品。你看,为什么会控制呢?这主要是为了保证科研水平的严谨性宁缺毋滥。
如今,核心期刊越来越难发了, 说句令人沮丧的话,将来或许会更难。 1,发文量越来越低。核心期刊以影响因子作为主要评价手段。而影响因子是前两年被引次数除以这两年文章数。因此想提高影响因子,不外乎增加分子…
[求助] 论文越来越难 发了呢 已有3人参与 在下某理工管理学院学生,由于学校渣渣,要求每个人发表一篇CSSCI或CSSCD以上才可毕业。。。但是一届比一届难发,是什么问题呢? 我是管理偏工科,喜欢研究大数据与python编程的深度学习预测模型的 ...
我们老师最近又收到一个期刊邀请投稿,这个跟约稿有什么区别吗?如果不是投稿,是不是接收到的几率要比常规投稿大呢?
三、期刊对作者要求越来越高 学术期刊为学术而生,要求高,本就无可厚非。但是对作者单位要求过多就是一种病态了。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C刊倾向于约稿,自然投稿的录用率反而越来越低。许多办刊人都认为,期刊办的好不好,主要看作者的名号大不
事实也证明如此:没多久,作为三本综合性期刊之一的《上海大学学报(英文版)》,就掉出了EI(工程索引)数据库,约稿也越来越难。 此时,上大期刊社的其他刊物生存处境也不乐观。
哎,现在内卷得厉害,论文越来越不好投了,以前只要为师写的论文期刊都会录用,现在为师发论文也越来越难了。笔者: 是的,在内卷的时代,要么你要更优秀(在内卷时代,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普通”博士?
办网络杂志成本很低,需要的只是几台电脑、网络与时间,于是,他决定扩大刊物的规模。1999年,MDPI的第二份杂志《Entropy》创刊,此后数年,他又陆续增设了几种新杂志。 随着来稿量越来越大,林树坤在杂志上投入的精力也越来越多。
在2020年1月的一项新研究中发现:在掠夺性期刊样本中,每发表的10篇文章就有6篇在5年内没有获得一次引用。近几年来,得益于《Nature》等权威学术媒体对于掠夺性期刊的警示,学术界对于掠夺性期刊态度越来越明确。
推出这本【绝无仅有】的原创型人文杂志 《少年》(2021年全年双月刊,6本) 适合年龄:9-16岁 9-16岁是人生中的里程碑阶段 各种困惑会扑面而来 孩子的心智发展 已能支撑他们进行大量的独立阅读和思考 却不足以解答越来越多的困惑 他们很难完全通过独立
这意味着发文难度越来越大,期刊数量是一定的,而科研人员在增多,那科研产出也就增多,而科研产出没有办法面向市场期刊就是市场没有面向市场那就是废物,那就废品。你看,为什么会控制呢?这主要是为了保证科研水平的严谨性宁缺毋滥。
如今,核心期刊越来越难发了, 说句令人沮丧的话,将来或许会更难。 1,发文量越来越低。核心期刊以影响因子作为主要评价手段。而影响因子是前两年被引次数除以这两年文章数。因此想提高影响因子,不外乎增加分子…
[求助] 论文越来越难 发了呢 已有3人参与 在下某理工管理学院学生,由于学校渣渣,要求每个人发表一篇CSSCI或CSSCD以上才可毕业。。。但是一届比一届难发,是什么问题呢? 我是管理偏工科,喜欢研究大数据与python编程的深度学习预测模型的 ...
我们老师最近又收到一个期刊邀请投稿,这个跟约稿有什么区别吗?如果不是投稿,是不是接收到的几率要比常规投稿大呢?
三、期刊对作者要求越来越高 学术期刊为学术而生,要求高,本就无可厚非。但是对作者单位要求过多就是一种病态了。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C刊倾向于约稿,自然投稿的录用率反而越来越低。许多办刊人都认为,期刊办的好不好,主要看作者的名号大不
事实也证明如此:没多久,作为三本综合性期刊之一的《上海大学学报(英文版)》,就掉出了EI(工程索引)数据库,约稿也越来越难。 此时,上大期刊社的其他刊物生存处境也不乐观。
哎,现在内卷得厉害,论文越来越不好投了,以前只要为师写的论文期刊都会录用,现在为师发论文也越来越难了。笔者: 是的,在内卷的时代,要么你要更优秀(在内卷时代,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普通”博士?
办网络杂志成本很低,需要的只是几台电脑、网络与时间,于是,他决定扩大刊物的规模。1999年,MDPI的第二份杂志《Entropy》创刊,此后数年,他又陆续增设了几种新杂志。 随着来稿量越来越大,林树坤在杂志上投入的精力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