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11个国家资助组织(类似中国科技部、基金委等)每年约提供76亿欧元的科研经费。 同时该组织声明,将不再允许许多订阅期刊在OA发表论文之前需要6或12个月的延误,并且不允许在所谓的混合期刊(既支持开放获取,又支持非开放获取)上发表论文。
撰文丨小叶 近年来,学术出版付费阅读问题争议不断。2018年,一些欧洲基金会和科研资助组织联合,向世界宣布了他们的学术出版计划:由他们资助的科学家一旦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研究成果,该文章就要立刻成为开放获取文献,免费供他人阅读。
“混合期刊一直被视为迈向全面开放获取的一步,但实际上这些期刊并没有成功地成为一项过渡性措施。”英国研究基金会主席David Sweeney说。在S计划中,资助者将限制他们愿意为开放获取出版费支付的金额,但没有说明收费会有多高。 把S放在Plan S中
开放获取期刊数据库DOAJ已总共收录了超过1万种OA期刊——这仅仅是经过质量审核筛选的期刊数;仅2014年3月至8月期间,DOAJ就新增187种OA期刊,另有140个申请因材料不足等原因遭拒[4]——OA期刊的增 …
近年来,学术出版付费阅读问题争议不断。2018年,一些欧洲基金会和科研资助组织联合,向世界宣布了他们的学术出版计划:由他们资助的科学家一旦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研究成果,该文章就要立刻成为开放获取文献,免费供他人阅读。
无论开放科学,还是OA政策,都将青年一代研究者视为未来主导力量。比如,欧盟推出了FOSTER 项目,旨在对欧洲青年学者进行开放获取、开放数据和开放科学的培训;2014年国际开放获取周以“开放一代”为主题。
除了结盟的学术机构,欧洲的科研基金单位也齐聚一堂,讨论如何以更低成本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一举动又把开放获取往前推了一把。去年9月,来自欧洲11国的基金单位共同成立了S小组 (cOAlition S) ,同时启动“S计划”。
由于科学出版向开放获取的转变过于缓慢,欧洲11个国家的科研资助机构决定施加压力。 11个欧洲国家资助机构宣布,从2020年开始,他们资助的研究只应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使文章公开可用,而不是那些对非订阅者禁止…
Smits表示,他是从盖茨基金会的开放获取政策中获取到的灵感,该基金会要求受其资助的论文发表后立即开放获取。 因为“S计划”不允许混合模式,而且涉及多家资助机构,其影响可能比盖茨基金会的政策更具深远意义,而盖茨基金会政策本身已经推动了几家有影响力的期刊改变其出版模式。
欧洲11个国家资助组织(类似中国科技部、基金委等)每年约提供76亿欧元的科研经费。 同时该组织声明,将不再允许许多订阅期刊在OA发表论文之前需要6或12个月的延误,并且不允许在所谓的混合期刊(既支持开放获取,又支持非开放获取)上发表论文。
撰文丨小叶 近年来,学术出版付费阅读问题争议不断。2018年,一些欧洲基金会和科研资助组织联合,向世界宣布了他们的学术出版计划:由他们资助的科学家一旦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研究成果,该文章就要立刻成为开放获取文献,免费供他人阅读。
“混合期刊一直被视为迈向全面开放获取的一步,但实际上这些期刊并没有成功地成为一项过渡性措施。”英国研究基金会主席David Sweeney说。在S计划中,资助者将限制他们愿意为开放获取出版费支付的金额,但没有说明收费会有多高。 把S放在Plan S中
开放获取期刊数据库DOAJ已总共收录了超过1万种OA期刊——这仅仅是经过质量审核筛选的期刊数;仅2014年3月至8月期间,DOAJ就新增187种OA期刊,另有140个申请因材料不足等原因遭拒[4]——OA期刊的增 …
近年来,学术出版付费阅读问题争议不断。2018年,一些欧洲基金会和科研资助组织联合,向世界宣布了他们的学术出版计划:由他们资助的科学家一旦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研究成果,该文章就要立刻成为开放获取文献,免费供他人阅读。
无论开放科学,还是OA政策,都将青年一代研究者视为未来主导力量。比如,欧盟推出了FOSTER 项目,旨在对欧洲青年学者进行开放获取、开放数据和开放科学的培训;2014年国际开放获取周以“开放一代”为主题。
除了结盟的学术机构,欧洲的科研基金单位也齐聚一堂,讨论如何以更低成本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一举动又把开放获取往前推了一把。去年9月,来自欧洲11国的基金单位共同成立了S小组 (cOAlition S) ,同时启动“S计划”。
由于科学出版向开放获取的转变过于缓慢,欧洲11个国家的科研资助机构决定施加压力。 11个欧洲国家资助机构宣布,从2020年开始,他们资助的研究只应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使文章公开可用,而不是那些对非订阅者禁止…
Smits表示,他是从盖茨基金会的开放获取政策中获取到的灵感,该基金会要求受其资助的论文发表后立即开放获取。 因为“S计划”不允许混合模式,而且涉及多家资助机构,其影响可能比盖茨基金会的政策更具深远意义,而盖茨基金会政策本身已经推动了几家有影响力的期刊改变其出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