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成立于 1972 年(当时称民国史研究组,1978 年改称现名),为国内第一家专门从事民国史研究的学术机构。 中华民国史研究室在国内率先开展对中华民国史的研究,出版了以多卷本《中华民国史》为代表的系列研究著作,汇聚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研究 …
评价民国历史人物,要正确拿捏这个历史时期的定位。如果存在用民国时期历史人物的评价贬低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这种取向是不可取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各种人物的成长,等等,都是民国时期不可企及的。
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 《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计划收录民国时期出版的两万五千余种期刊,近一千万篇文献,内容集中反映这一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教育、思想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情况。. 作为历史档案的重要 ...
民国时期,历届政府虽曾也制定过一些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与法规,但同时也出台了不少引起工商界严重不满并遭到强烈反对的法规与举措,甚至认为民国政府不如前清专制政府,对民国的印象因此也极为糟糕。
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的论著。在描述清末、民初、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之编写的基础上,研究教科书的内容,探讨了历史书写与认同建构的关系,即历史教科书与民族主义认同、政权统治合法性认同之建立的关系。
民国中文期刊是国家图书馆保存的民国时期文献之一。为了有效的保护文献、利用文献,国家图书馆早已完成馆藏民国期刊的缩微胶片制作,近年来又开展缩微胶片的数字扫描工作,预计将在三年内完成近600万拍缩微胶片的数字转换。
民国时期是一个古今中外交汇、各种思想碰撞的时期,在语言文字、政治、法律、图书馆学、历史等各个学科都留下了大量的珍贵期刊。这些期刊反映了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历史概况,是极为珍贵的研究资料。为了更好地保存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同时也为方便读者进行相关的 ...
晚清与清朝、晚清与民国在历史上的紧密衔接,使得晚清期刊成为研究清史、研究民国史的不可获缺的重要部分。 同时,由于年代更为久远,这部分期刊较之民国时期期刊,存世更为稀少,获取也更加困难,如很多图书馆就将1911年的文献作为古籍珍藏,轻易不肯示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成立于 1972 年(当时称民国史研究组,1978 年改称现名),为国内第一家专门从事民国史研究的学术机构。 中华民国史研究室在国内率先开展对中华民国史的研究,出版了以多卷本《中华民国史》为代表的系列研究著作,汇聚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研究 …
评价民国历史人物,要正确拿捏这个历史时期的定位。如果存在用民国时期历史人物的评价贬低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这种取向是不可取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各种人物的成长,等等,都是民国时期不可企及的。
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 《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计划收录民国时期出版的两万五千余种期刊,近一千万篇文献,内容集中反映这一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教育、思想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情况。. 作为历史档案的重要 ...
民国时期,历届政府虽曾也制定过一些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与法规,但同时也出台了不少引起工商界严重不满并遭到强烈反对的法规与举措,甚至认为民国政府不如前清专制政府,对民国的印象因此也极为糟糕。
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的论著。在描述清末、民初、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之编写的基础上,研究教科书的内容,探讨了历史书写与认同建构的关系,即历史教科书与民族主义认同、政权统治合法性认同之建立的关系。
民国中文期刊是国家图书馆保存的民国时期文献之一。为了有效的保护文献、利用文献,国家图书馆早已完成馆藏民国期刊的缩微胶片制作,近年来又开展缩微胶片的数字扫描工作,预计将在三年内完成近600万拍缩微胶片的数字转换。
民国时期是一个古今中外交汇、各种思想碰撞的时期,在语言文字、政治、法律、图书馆学、历史等各个学科都留下了大量的珍贵期刊。这些期刊反映了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历史概况,是极为珍贵的研究资料。为了更好地保存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同时也为方便读者进行相关的 ...
晚清与清朝、晚清与民国在历史上的紧密衔接,使得晚清期刊成为研究清史、研究民国史的不可获缺的重要部分。 同时,由于年代更为久远,这部分期刊较之民国时期期刊,存世更为稀少,获取也更加困难,如很多图书馆就将1911年的文献作为古籍珍藏,轻易不肯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