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行政区划(1912—1949),指代中国在中华民国时期的行政管理区划,包括北洋政府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分为省(地方、行政区)、道(行政督察区)等级别。北洋政府初期分为22省、4特别行政区、4地方、3地区和2府;国民政府初期分为28省、2地方和6院辖市1945年8月15日,台湾省光复,1946年1 ...
解放战争时期,安徽国统区基层行政机构又有新的调整。民国 35 月,安徽省政府通令各县推行乡(镇)长、副乡 (镇)长民选。同年,各县复将已合并的乡(镇)公 所,保办公处分开设置。民国 36 年上半年,各县又奉令裁撤区署,合并乡、镇,整编保 甲。
民国时期各县等级划分. 北京政府时期,县已划分为若干等级。.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各省县等划分极不一致,有分为一、二、三等者,有分为甲、乙、丙.丁 戊5等者。. 为改变这种混乱局面,民国十九年(1930年)7月7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修正后的《县组织法》,其第 ...
期刊 学者 订阅 收藏 论文查重 优惠 论文查重 开题分析 单篇购买 文献互助 用户中心 民国时期安徽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来自 万方 喜欢 0 阅读量: 48 作者: 许晓悦 展开 摘要: ...
安徽省政府根据中央政府 的规定,结合本省具体情况,制定公布了《安徽省 各县勘报灾歉办法》,其减免税赋的幅度与上述规 定相同。 据民国《太和县志》卷四《食货志·蠲赈》的 资料统计,太和县自 1912年至 1923年,蠲免民欠 地丁银 两、漕米 石;缓征地丁 银 两、漕米 石。
中国上海淮海中路1555号(200031) NO.1555 Middle Huaihai Road Shanghai 200031 China tel:+86-21-64451208 fax:+86-21-64451207 email:cnbksy@libnet.sh.cn
民国时期安徽的灾荒与应对 来源:清史所 作者:清史所 点击数:10307 更新时间:2013/3/28 民国时期安徽的灾荒与应对 王成兴 【原文出处】《民国档案》 2012 年第 3 期 【作者简介】王成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博士研究生 ...
国家正高级中国地名学研究员 原创 牛汝辰 民国初年,县名相同的情况是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秦朝推行郡县制,至汉代全国郡、侯国有同名县54个;唐朝时期,全国同名县达19个;到宋代,同名县有30个;元代,县同名25个;明代,同名县38个;清乾隆五十一年,同名有58个。
中华民国行政区划(1912—1949),指代中国在中华民国时期的行政管理区划,包括北洋政府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分为省(地方、行政区)、道(行政督察区)等级别。北洋政府初期分为22省、4特别行政区、4地方、3地区和2府;国民政府初期分为28省、2地方和6院辖市1945年8月15日,台湾省光复,1946年1 ...
解放战争时期,安徽国统区基层行政机构又有新的调整。民国 35 月,安徽省政府通令各县推行乡(镇)长、副乡 (镇)长民选。同年,各县复将已合并的乡(镇)公 所,保办公处分开设置。民国 36 年上半年,各县又奉令裁撤区署,合并乡、镇,整编保 甲。
民国时期各县等级划分. 北京政府时期,县已划分为若干等级。.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各省县等划分极不一致,有分为一、二、三等者,有分为甲、乙、丙.丁 戊5等者。. 为改变这种混乱局面,民国十九年(1930年)7月7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修正后的《县组织法》,其第 ...
期刊 学者 订阅 收藏 论文查重 优惠 论文查重 开题分析 单篇购买 文献互助 用户中心 民国时期安徽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来自 万方 喜欢 0 阅读量: 48 作者: 许晓悦 展开 摘要: ...
安徽省政府根据中央政府 的规定,结合本省具体情况,制定公布了《安徽省 各县勘报灾歉办法》,其减免税赋的幅度与上述规 定相同。 据民国《太和县志》卷四《食货志·蠲赈》的 资料统计,太和县自 1912年至 1923年,蠲免民欠 地丁银 两、漕米 石;缓征地丁 银 两、漕米 石。
中国上海淮海中路1555号(200031) NO.1555 Middle Huaihai Road Shanghai 200031 China tel:+86-21-64451208 fax:+86-21-64451207 email:cnbksy@libnet.sh.cn
民国时期安徽的灾荒与应对 来源:清史所 作者:清史所 点击数:10307 更新时间:2013/3/28 民国时期安徽的灾荒与应对 王成兴 【原文出处】《民国档案》 2012 年第 3 期 【作者简介】王成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博士研究生 ...
国家正高级中国地名学研究员 原创 牛汝辰 民国初年,县名相同的情况是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秦朝推行郡县制,至汉代全国郡、侯国有同名县54个;唐朝时期,全国同名县达19个;到宋代,同名县有30个;元代,县同名25个;明代,同名县38个;清乾隆五十一年,同名有5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