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因子每年6月份发布一次,计算方法是这样的. 看起来很麻烦吼, 其实就是它被别人引用的多少 。. 一个期刊的论文被别的期刊引用得越多,说明论文质量越高,影响因子就越高。. 比如顶级期刊Nature,一年发800篇paper,每篇大概被40人引用,影响因子就是40多 ...
每一个学术期刊都有自己的发稿倾向和文章风格,这是由它长期的出版生态造成的,并不是某个编辑或作者决定的,所以向其投稿,最好能够事先综合考虑期刊的选题、风格、取向、篇幅甚至体例等,让所写文章符合这些期刊的选题与风格等,甚至在写作的
这是网站的官网首页,只有一个搜索框:. 搜索一个关键词,比如dry eye干眼,结果还是非常简洁,并且我们还可以发现几个有意思的地方:. 内容有点多,我们一项一项来看:. 展开全文. 1.每篇文献的左上角都显示该杂志的影响因子。. 这大大解决了我们的问题 ...
我们可以看到Oncology Letters这本杂志因为国人发文量很高,所以发文量最多的几个机构都是中国的大学,而且都是名校,比如山东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大和复旦大学等等,这里的每一篇文章后面都有一个博士要毕业或者项目要结题,这么多的名校学生和老师都选择这本期刊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这 ...
影响因子也上演“通货膨胀”?. 有些人可能还奇怪,为何2020年影响因子普遍上涨了?. 那是因为影响因子的算法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2020年为例:. 2020年期刊影响因子分子从2020年编入索引的内容开始,我们将根据“正式出版版本”的最早发布时间将文章纳入JCR ...
但遗憾的是,网上搜不到这个单位发布的影响因子年报全文(不知是不是要花钱订购),只搜到部分期刊发布的自己期刊的结果,同样没有详细计算过程。意外的是,“2019 年办刊进展 ” 还给出了该中文期刊 2018 年的影响因子。终于找到中文期刊的影响因子了!
我们现在把这107本期刊上的50340篇文章合成一本期刊,姑且称之为《纳米》,那么这本《纳米》期刊的2020影响因子为8.319。 WOS下面有250多个学科,每个学科都有一个这样的影响因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学科的热门程度。
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放弃期刊影响因子。作者:Dalmeet Singh Chawla 荷兰乌得勒支大学(Utrecht University)不再将期刊影响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 下称JIF)作为是否聘用或提拔学者的考量因素,此举引发了荷兰学术界的分歧。
影响因子每年6月份发布一次,计算方法是这样的. 看起来很麻烦吼, 其实就是它被别人引用的多少 。. 一个期刊的论文被别的期刊引用得越多,说明论文质量越高,影响因子就越高。. 比如顶级期刊Nature,一年发800篇paper,每篇大概被40人引用,影响因子就是40多 ...
每一个学术期刊都有自己的发稿倾向和文章风格,这是由它长期的出版生态造成的,并不是某个编辑或作者决定的,所以向其投稿,最好能够事先综合考虑期刊的选题、风格、取向、篇幅甚至体例等,让所写文章符合这些期刊的选题与风格等,甚至在写作的
这是网站的官网首页,只有一个搜索框:. 搜索一个关键词,比如dry eye干眼,结果还是非常简洁,并且我们还可以发现几个有意思的地方:. 内容有点多,我们一项一项来看:. 展开全文. 1.每篇文献的左上角都显示该杂志的影响因子。. 这大大解决了我们的问题 ...
我们可以看到Oncology Letters这本杂志因为国人发文量很高,所以发文量最多的几个机构都是中国的大学,而且都是名校,比如山东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大和复旦大学等等,这里的每一篇文章后面都有一个博士要毕业或者项目要结题,这么多的名校学生和老师都选择这本期刊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这 ...
影响因子也上演“通货膨胀”?. 有些人可能还奇怪,为何2020年影响因子普遍上涨了?. 那是因为影响因子的算法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2020年为例:. 2020年期刊影响因子分子从2020年编入索引的内容开始,我们将根据“正式出版版本”的最早发布时间将文章纳入JCR ...
但遗憾的是,网上搜不到这个单位发布的影响因子年报全文(不知是不是要花钱订购),只搜到部分期刊发布的自己期刊的结果,同样没有详细计算过程。意外的是,“2019 年办刊进展 ” 还给出了该中文期刊 2018 年的影响因子。终于找到中文期刊的影响因子了!
我们现在把这107本期刊上的50340篇文章合成一本期刊,姑且称之为《纳米》,那么这本《纳米》期刊的2020影响因子为8.319。 WOS下面有250多个学科,每个学科都有一个这样的影响因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学科的热门程度。
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放弃期刊影响因子。作者:Dalmeet Singh Chawla 荷兰乌得勒支大学(Utrecht University)不再将期刊影响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 下称JIF)作为是否聘用或提拔学者的考量因素,此举引发了荷兰学术界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