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文萃》杂志创办人之一孟秋江. 时间: 1910. 孟秋江(1910~1967),原名孟可权。. 江苏常州人。. 1937年参加革命, 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7月,与范长江一起去中国西北地区考察采访,在上海、天津的《大公报》上发表过大量旅行通讯。. 1936年抗击 ...
作者:不详 出版社:不详 出版时间:0000-00-00 开本:8开 印刷时间:0000-00-00 ,购买抗战进步刊物——1936年《生活星期刊》8开杂志 虹口事件 大幅图画等民国旧书相关商品,欢迎您到孔夫子 …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李玉)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共同举办的“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学术研讨会近日在上海召开。
上海文化界进步人士始终坚持抗战、支援前线、开展以抗日救国为内容的文化活动,是抗日救亡运动的生力军。在“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烽火岁月里诞生的中国抗战文化,以鲜明的爱国主义激情和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人民开展顽强抗日斗争的有力武器。
文化杂志的态度-1993年,《纽约客》的新主编蒂娜·布朗在大胆引入青春、嬉皮风格后,仍无力地看到《纽约客... 陕西师范大学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杂志》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在大后方先后出现了三个文化中心城市,即上海沦陷后文化中心转移至武汉,仅一年左右的光景,武汉也沦陷,随即文化中心转移至 ...
作者:不详 出版社:不详 出版时间:0000-00-00 开本:16开 印刷时间:0000-00-00 ,购买1936年进步刊物《生活星期刊》封面 封二刊——绥远抗战 百灵庙大捷 插图 漫画等民国旧书相关商品,欢迎您到孔夫子旧书网
1935 年 8 月回国,11 月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1936 年 5 月,任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6 月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8 月在上海出版《生活星期刊》。1936 年 11 月,与沈钧儒等六人因“救国会”案入狱,1937 年 7 月获释,8 月在上海创办《抗战
《周报》《民主》和《文萃》是抗战胜利初上海出版最早、社会影响最大的三种进步政论杂志,也是我当时作为高中生经常阅读并从中受益的刊物。在当年险恶的政治环境下,它们只存在一年左右便相继被国民党政府查封,“文萃三烈士”还为它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1937年8月13日,侵华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在民众抗日 热潮的推动下,张治中等率驻军奋起反击,拉开了淞沪抗战序幕。“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如刀。”为适应形势需要,邹韬奋迅速着手创办了一份新的时事政论期刊 ...
百份红刊见初心|《时论丛刊》:宣传抗日救亡主张的文摘刊物. 历史风云激荡,思想魅力永恒。.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各级党组织(含创建初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党的早期组织及外围组织)直接领导或间接创办了众多红色进步期刊。. 这些期刊 ...
标题: 《文萃》杂志创办人之一孟秋江. 时间: 1910. 孟秋江(1910~1967),原名孟可权。. 江苏常州人。. 1937年参加革命, 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7月,与范长江一起去中国西北地区考察采访,在上海、天津的《大公报》上发表过大量旅行通讯。. 1936年抗击 ...
作者:不详 出版社:不详 出版时间:0000-00-00 开本:8开 印刷时间:0000-00-00 ,购买抗战进步刊物——1936年《生活星期刊》8开杂志 虹口事件 大幅图画等民国旧书相关商品,欢迎您到孔夫子 …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李玉)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共同举办的“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学术研讨会近日在上海召开。
上海文化界进步人士始终坚持抗战、支援前线、开展以抗日救国为内容的文化活动,是抗日救亡运动的生力军。在“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烽火岁月里诞生的中国抗战文化,以鲜明的爱国主义激情和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人民开展顽强抗日斗争的有力武器。
文化杂志的态度-1993年,《纽约客》的新主编蒂娜·布朗在大胆引入青春、嬉皮风格后,仍无力地看到《纽约客... 陕西师范大学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杂志》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在大后方先后出现了三个文化中心城市,即上海沦陷后文化中心转移至武汉,仅一年左右的光景,武汉也沦陷,随即文化中心转移至 ...
作者:不详 出版社:不详 出版时间:0000-00-00 开本:16开 印刷时间:0000-00-00 ,购买1936年进步刊物《生活星期刊》封面 封二刊——绥远抗战 百灵庙大捷 插图 漫画等民国旧书相关商品,欢迎您到孔夫子旧书网
1935 年 8 月回国,11 月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1936 年 5 月,任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6 月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8 月在上海出版《生活星期刊》。1936 年 11 月,与沈钧儒等六人因“救国会”案入狱,1937 年 7 月获释,8 月在上海创办《抗战
《周报》《民主》和《文萃》是抗战胜利初上海出版最早、社会影响最大的三种进步政论杂志,也是我当时作为高中生经常阅读并从中受益的刊物。在当年险恶的政治环境下,它们只存在一年左右便相继被国民党政府查封,“文萃三烈士”还为它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1937年8月13日,侵华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在民众抗日 热潮的推动下,张治中等率驻军奋起反击,拉开了淞沪抗战序幕。“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如刀。”为适应形势需要,邹韬奋迅速着手创办了一份新的时事政论期刊 ...
百份红刊见初心|《时论丛刊》:宣传抗日救亡主张的文摘刊物. 历史风云激荡,思想魅力永恒。.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各级党组织(含创建初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党的早期组织及外围组织)直接领导或间接创办了众多红色进步期刊。. 这些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