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Springer 出版,Open Access开放获取出版,已被SCI、EI、SCOPUS、DOAJ、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录。JCR学科分区位于Q1区,中科院工程技术1区,TOP期刊。 2015和2016年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最新影响因子9.043,5年平均影响因子7
自编辑部整合以来,《应用化学》陆续组织了“天然产物研究与应用”“生物安全材料”“光刻胶材料的研发及应用”“液晶高分子”“仿生材料化学”及“能源与环境材料”等高水平前沿热点专刊,提高了期刊的影响力。
我所主办的三本科技期刊《机械工程材料》《理化检验-化学分册》《腐蚀与防护》凭借着良好的学术影响力、期刊质量以及期刊综合实力入选《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0科技版)》。
《化学与生物工程》杂志在最新公布的《2020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中,名列影响力指数Q1区第43位,即同类期刊综合影响力排名前25%。近几年来,《化学与生物工程》在各主办单位的大力扶持与资助下、在编委会、理事会、审稿人、广大作者以及编辑部工作人员的 ...
期刊分区方法: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0版》和《2020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分区选择“影响力指数(CI)”这一综合指标为依据,对每个学科期刊按影响力指数(CI) 降序排列,依次按期刊数量平均划分为 4 个区,即 Q1、Q2、Q3、Q4。
为推动促进国内外化学期刊发展、加强化学工作者交流,根据《化学学报》编委会决议,设立 “ 《化学学报》 XX 年度最有影响力论文奖 ”。该奖对获奖人的国籍、居住地、单位、年龄等没有任何限制,由《化学学报》编委会根据文章年度 SCI 引用情况评出(参考影响因子计算规则,兼顾当年发表 ...
我国几种重要化学期刊2012年发表的论文中,至今没有任何引用的高达30-40%,即文章发表后作者自己也不加引用。因此很明显,如果大家不能走出这一认识上和行动上的误区,提升我国化学期刊的影响力是无法实现的,最终也会影响到我国化学学科的发展。
2015年,《能源化学(英文)》选择与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学出版社)合作,共同提高期刊质量和影响力。这本期刊保留了 ...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国化学学科SCI收录期刊近10年的发展态势及其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的作用,研究中国化学期刊与学科发展的匹配度,为优势学科的一流期刊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定量分析中国化学学科SCI收录期刊在规模、影响力和国际显示度方面的客观表现,并对中国学者在 ...
比如,生物,和化学类的期刊,这类期刊一般情况下就比较容易有较高的影响力。 影响因子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其学术质量的优劣,但影响因子与学术质量间并非呈线性正比关系,比如不能说影响因子为5.0的期刊一定优于影响因子为2.0的期刊,影响因子不具有这种对学术质量进行精确定量评价 ...
期刊在Springer 出版,Open Access开放获取出版,已被SCI、EI、SCOPUS、DOAJ、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录。JCR学科分区位于Q1区,中科院工程技术1区,TOP期刊。 2015和2016年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最新影响因子9.043,5年平均影响因子7
自编辑部整合以来,《应用化学》陆续组织了“天然产物研究与应用”“生物安全材料”“光刻胶材料的研发及应用”“液晶高分子”“仿生材料化学”及“能源与环境材料”等高水平前沿热点专刊,提高了期刊的影响力。
我所主办的三本科技期刊《机械工程材料》《理化检验-化学分册》《腐蚀与防护》凭借着良好的学术影响力、期刊质量以及期刊综合实力入选《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0科技版)》。
《化学与生物工程》杂志在最新公布的《2020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中,名列影响力指数Q1区第43位,即同类期刊综合影响力排名前25%。近几年来,《化学与生物工程》在各主办单位的大力扶持与资助下、在编委会、理事会、审稿人、广大作者以及编辑部工作人员的 ...
期刊分区方法: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0版》和《2020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分区选择“影响力指数(CI)”这一综合指标为依据,对每个学科期刊按影响力指数(CI) 降序排列,依次按期刊数量平均划分为 4 个区,即 Q1、Q2、Q3、Q4。
为推动促进国内外化学期刊发展、加强化学工作者交流,根据《化学学报》编委会决议,设立 “ 《化学学报》 XX 年度最有影响力论文奖 ”。该奖对获奖人的国籍、居住地、单位、年龄等没有任何限制,由《化学学报》编委会根据文章年度 SCI 引用情况评出(参考影响因子计算规则,兼顾当年发表 ...
我国几种重要化学期刊2012年发表的论文中,至今没有任何引用的高达30-40%,即文章发表后作者自己也不加引用。因此很明显,如果大家不能走出这一认识上和行动上的误区,提升我国化学期刊的影响力是无法实现的,最终也会影响到我国化学学科的发展。
2015年,《能源化学(英文)》选择与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学出版社)合作,共同提高期刊质量和影响力。这本期刊保留了 ...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国化学学科SCI收录期刊近10年的发展态势及其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的作用,研究中国化学期刊与学科发展的匹配度,为优势学科的一流期刊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定量分析中国化学学科SCI收录期刊在规模、影响力和国际显示度方面的客观表现,并对中国学者在 ...
比如,生物,和化学类的期刊,这类期刊一般情况下就比较容易有较高的影响力。 影响因子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其学术质量的优劣,但影响因子与学术质量间并非呈线性正比关系,比如不能说影响因子为5.0的期刊一定优于影响因子为2.0的期刊,影响因子不具有这种对学术质量进行精确定量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