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氯异氰尿酸钠,也叫优氯净,是目前国际上所推行的一种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消毒杀菌剂,能有效地快速杀灭各种细菌、真菌、芽胞、霉菌、病毒,用途十分广泛。. 有极强的杀菌作用,在 20ppm 浓度下,杀菌率即可达到 99% 以上。. 1 作用机理. 二氯异 ...
菌物学报 ›› 2021, Vol. 40 ›› Issue (6): 1561-1574. doi: 10.13346/j.mycosystema.200331 • 研究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响应面法优化北五味子褐斑病内生生防真菌淡紫拟青霉WG9发酵工艺及发酵产物稳定性研究 张誉荠 1,许永华 1,文湘穗 1,王雨濛 1,方平 …
武汉植物园鉴定并发表三种猕猴桃真菌性黑斑病、褐斑病及软腐病的致病菌. 近年来,随着中国猕猴桃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各产区病害多有发生,叶部及储藏期病害问题日益严重,常见病害包括软腐病、褐斑病、灰斑病、黑斑病、炭疽病及灰霉病等,主要危害 ...
武汉植物园鉴定并发表三种猕猴桃真菌性黑斑病、褐斑病及软腐病的致病菌 时间:2018-11-20 来源:武汉植物园 作者:李黎 点击: 次 近年来,随着中国猕猴桃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各产区病害多有发生,叶部及储藏期病害问题日益严重,常见病害包括软腐病、褐斑病、灰斑病、黑斑病、炭疽病及灰霉 ...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植物病理学会. 主办: 中国农业大学. 主编:郭泽建. 1955年创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征订发行:010-6273236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12-091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184/S.
微生物所等解析大豆灰斑病菌基因组信息. 大豆灰斑病又称褐斑病、蛙眼病,由真菌 Cercospora sojina Hara 引起,是世界性的病害,同时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一个主要病害,尤其在东北三省的发病最重。. 大豆灰斑病菌引起的病害在东北地区造成的产量损失在10%至30% ...
学术成果. 【科研新进展】(12)赵天永教授团队发现玉米种子棉子糖生物合成调控新通路 2019-04-11. 【科研新进展】(11)小麦耐热分子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2019-04-10. 【科研新进展】(10)国家重点室3项成果登上国际权威期刊 2019-04-08. 【科研新进展】(9)洪波副 ...
9月21日,陈学伟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Microbiology》(《自然微生物学》)在线发表题为《新发现一类广谱杀菌剂抑制病原真菌致病性 ...
国际刊号:1000-6850 国内刊号:11-1984/S 邮发代号:18-161 1984年创刊 | 旬刊 E-mail Alert RSS 关注本刊 农学会期刊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中国农学通报 农学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 …
褐斑病 稀释3000-6000倍 喷雾 使用技术要求: 1.须按标签中说明使用。2.苹果褐斑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第一次用药,每隔15天左右用药一次,连续施药3次。3.每季作物最多 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21天。 产品性能: 1.氯氟醚菌唑,是巴斯夫开发的异丙醇三唑类杀菌
二氯异氰尿酸钠,也叫优氯净,是目前国际上所推行的一种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消毒杀菌剂,能有效地快速杀灭各种细菌、真菌、芽胞、霉菌、病毒,用途十分广泛。. 有极强的杀菌作用,在 20ppm 浓度下,杀菌率即可达到 99% 以上。. 1 作用机理. 二氯异 ...
菌物学报 ›› 2021, Vol. 40 ›› Issue (6): 1561-1574. doi: 10.13346/j.mycosystema.200331 • 研究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响应面法优化北五味子褐斑病内生生防真菌淡紫拟青霉WG9发酵工艺及发酵产物稳定性研究 张誉荠 1,许永华 1,文湘穗 1,王雨濛 1,方平 …
武汉植物园鉴定并发表三种猕猴桃真菌性黑斑病、褐斑病及软腐病的致病菌. 近年来,随着中国猕猴桃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各产区病害多有发生,叶部及储藏期病害问题日益严重,常见病害包括软腐病、褐斑病、灰斑病、黑斑病、炭疽病及灰霉病等,主要危害 ...
武汉植物园鉴定并发表三种猕猴桃真菌性黑斑病、褐斑病及软腐病的致病菌 时间:2018-11-20 来源:武汉植物园 作者:李黎 点击: 次 近年来,随着中国猕猴桃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各产区病害多有发生,叶部及储藏期病害问题日益严重,常见病害包括软腐病、褐斑病、灰斑病、黑斑病、炭疽病及灰霉 ...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植物病理学会. 主办: 中国农业大学. 主编:郭泽建. 1955年创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征订发行:010-6273236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12-091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184/S.
微生物所等解析大豆灰斑病菌基因组信息. 大豆灰斑病又称褐斑病、蛙眼病,由真菌 Cercospora sojina Hara 引起,是世界性的病害,同时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一个主要病害,尤其在东北三省的发病最重。. 大豆灰斑病菌引起的病害在东北地区造成的产量损失在10%至30% ...
学术成果. 【科研新进展】(12)赵天永教授团队发现玉米种子棉子糖生物合成调控新通路 2019-04-11. 【科研新进展】(11)小麦耐热分子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2019-04-10. 【科研新进展】(10)国家重点室3项成果登上国际权威期刊 2019-04-08. 【科研新进展】(9)洪波副 ...
9月21日,陈学伟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Microbiology》(《自然微生物学》)在线发表题为《新发现一类广谱杀菌剂抑制病原真菌致病性 ...
国际刊号:1000-6850 国内刊号:11-1984/S 邮发代号:18-161 1984年创刊 | 旬刊 E-mail Alert RSS 关注本刊 农学会期刊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中国农学通报 农学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 …
褐斑病 稀释3000-6000倍 喷雾 使用技术要求: 1.须按标签中说明使用。2.苹果褐斑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第一次用药,每隔15天左右用药一次,连续施药3次。3.每季作物最多 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21天。 产品性能: 1.氯氟醚菌唑,是巴斯夫开发的异丙醇三唑类杀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