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洱,1966年生于河南济源,1987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在高校任教多年,现为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兼任《莽原》杂志副主编。 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导师死了》、《现场》、《午后的诗学》、《遗忘》等,出版有小说集《饶舌的哑巴》、《破镜而出》。
80年代的中国书市状态和现在有非常大的不同,大众处于饥渴状态,很多严肃的图书销量奇高无比。本土文学类,在文革刚结束的时候,诗歌占据了主导地位,最畅销的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天安门诗抄》和《革命诗抄》。
《十月》杂志的常务副主编陈东捷仍记得上世纪80年代对文学写作者和阅读者而言,是一个疯狂的黄金年代:“那时的文学期刊几乎享有第一媒体的地位。作家作为明星被追逐,杂志像今天的iPhone一样被抢购,高分考生争上中文系。
韩达,河南省焦作市人,生于1956年10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焦作市作家协会主席,河南理工大学云台山文化旅游学院院长;1982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律师、警察、公务员等岗位上任职;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发表出版过
为繁荣河南的文学创作事业,增强文学豫军的整体影响力,为实现中国梦营造健康向上的精神家园,河南省文联决定于2013年8月创办奔流文学网,同时恢复省级文学期刊——《奔流》杂志。 《奔流》文学杂志创办于1957年1月,由河南省文联主管。80年代末
文学期刊:大变 小变与不变-原来$$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的十数年间,中国文学和文学期刊经历了一个黄金时代...
80年代文学热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体积庞大五光十色的肥皂泡,禁不起一枚小小针尖。. 当年最先走上文坛风口浪尖的幸运儿 是些什么人呢,是“文革”后期就开始写作的文化人,这些人中,有的出身造反派,有的是右派,也有苦闷的知青,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从 ...
李洱,1966年生于河南济源,1987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在高校任教多年,现为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兼任《莽原》杂志副主编。 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导师死了》、《现场》、《午后的诗学》、《遗忘》等,出版有小说集《饶舌的哑巴》、《破镜而出》。
80年代的中国书市状态和现在有非常大的不同,大众处于饥渴状态,很多严肃的图书销量奇高无比。本土文学类,在文革刚结束的时候,诗歌占据了主导地位,最畅销的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天安门诗抄》和《革命诗抄》。
《十月》杂志的常务副主编陈东捷仍记得上世纪80年代对文学写作者和阅读者而言,是一个疯狂的黄金年代:“那时的文学期刊几乎享有第一媒体的地位。作家作为明星被追逐,杂志像今天的iPhone一样被抢购,高分考生争上中文系。
韩达,河南省焦作市人,生于1956年10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焦作市作家协会主席,河南理工大学云台山文化旅游学院院长;1982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律师、警察、公务员等岗位上任职;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发表出版过
为繁荣河南的文学创作事业,增强文学豫军的整体影响力,为实现中国梦营造健康向上的精神家园,河南省文联决定于2013年8月创办奔流文学网,同时恢复省级文学期刊——《奔流》杂志。 《奔流》文学杂志创办于1957年1月,由河南省文联主管。80年代末
文学期刊:大变 小变与不变-原来$$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的十数年间,中国文学和文学期刊经历了一个黄金时代...
80年代文学热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体积庞大五光十色的肥皂泡,禁不起一枚小小针尖。. 当年最先走上文坛风口浪尖的幸运儿 是些什么人呢,是“文革”后期就开始写作的文化人,这些人中,有的出身造反派,有的是右派,也有苦闷的知青,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