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两周就接受的4+分文章:作者要是中国人早就被拒?.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2020年3月发表在 Int. J. Mol. Sci.(IF:4.556) 上的一篇文章,“Transcriptomic and Network Analysis Identififies Shared and Unique Pathways across …
稿件被拒的可能有许多种,但是被拒后的稿件,我们还想重投,应该怎么做? 1.投往分值较低的杂志:即被高分杂志拒稿后,对论文加以修改后再投。 2.单月刊不行的话,就投双月刊:这类杂志的稿源有限,只要你的文章有一点价值就可能被接受。
投文章是一件「被拒才是常态」的事情。对于 Cell, Nature,和 Science 这样的 Journal,每收到 100 篇 manuscript,其中只有 3 篇能通过 Editor 这关,进入接下来的 peer review 的阶段。就算是筛选条件稍微宽松一点的(high-impact)journal, …
作为一个自然语言处理资源,同行评审是个有趣的挑战,无论是从语义情感分析领域还是文本生成领域,前者前者预测被评审论文的不同属性,例如清晰度和原创性,后者则是在给定一篇论文的情况下,自动地生成它的评审意见。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基于这个数据集引入了两个新的 NLP 任务:(i) 预测 ...
不少小伙伴都有SCI论文被拒稿的经历。从实验设计、做实验再到写文章,少则几个月,多则数年。辛辛苦苦的工作,满怀期待的投稿。转眼第二天就收到拒稿信,这是一件极为“悲剧”的事情。 其实,许多科学家也遭 …
【原创】谈谈大家对拒稿的感想, 论文投稿,如果文章本身质量一般,或者投的期刊水平较高,拒稿是难免的事。对于拒稿,许多朋友可定会受到一定的打击,特别是新手。不过多投几次或者发表了文章后,再次遇到拒稿一般就能平静对待了。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杂志》创刊于1982年,是经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大型教育期刊。该刊具有广泛的国际国内影响,属于教育类北大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可的合规学术期刊。
三次被拒后,Fraser 非常失望,因为虽然已经投稿了三种期刊,她的文章却从未被审稿人看过就直接被拒;因此她也无法得知如何提高和改进自己的论文。2013 年 5 月,Fraser 再次鼓起勇气将论文投稿到她所在领域的另一本高品质期刊 Proceedingsof theRoyal
费经周折投稿,好不容易等到期刊的邮件通知,满心期待的点开却发现被拒稿,郁闷的心情真是无以言说。 其实,拒稿在全世界都是一件普遍的事情。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50~60%:平均退稿率 150万:退稿量 95%:《 Cell 》, 《 Lancet 》, 《 Nature 》等顶级
1.另一个期刊将你的文章送给其他审稿人,但是返回意见类似,文章再次被拒;2.另一个期刊恰巧将你的文章送给同一个审稿人,他们已经在第一次审稿花费了时间,而对于他们的审稿意见,你并没有对文章做任何修改,他们会立即再次建议拒稿。. 在这两种情况 ...
这篇两周就接受的4+分文章:作者要是中国人早就被拒?.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2020年3月发表在 Int. J. Mol. Sci.(IF:4.556) 上的一篇文章,“Transcriptomic and Network Analysis Identififies Shared and Unique Pathways across …
稿件被拒的可能有许多种,但是被拒后的稿件,我们还想重投,应该怎么做? 1.投往分值较低的杂志:即被高分杂志拒稿后,对论文加以修改后再投。 2.单月刊不行的话,就投双月刊:这类杂志的稿源有限,只要你的文章有一点价值就可能被接受。
投文章是一件「被拒才是常态」的事情。对于 Cell, Nature,和 Science 这样的 Journal,每收到 100 篇 manuscript,其中只有 3 篇能通过 Editor 这关,进入接下来的 peer review 的阶段。就算是筛选条件稍微宽松一点的(high-impact)journal, …
作为一个自然语言处理资源,同行评审是个有趣的挑战,无论是从语义情感分析领域还是文本生成领域,前者前者预测被评审论文的不同属性,例如清晰度和原创性,后者则是在给定一篇论文的情况下,自动地生成它的评审意见。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基于这个数据集引入了两个新的 NLP 任务:(i) 预测 ...
不少小伙伴都有SCI论文被拒稿的经历。从实验设计、做实验再到写文章,少则几个月,多则数年。辛辛苦苦的工作,满怀期待的投稿。转眼第二天就收到拒稿信,这是一件极为“悲剧”的事情。 其实,许多科学家也遭 …
【原创】谈谈大家对拒稿的感想, 论文投稿,如果文章本身质量一般,或者投的期刊水平较高,拒稿是难免的事。对于拒稿,许多朋友可定会受到一定的打击,特别是新手。不过多投几次或者发表了文章后,再次遇到拒稿一般就能平静对待了。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杂志》创刊于1982年,是经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大型教育期刊。该刊具有广泛的国际国内影响,属于教育类北大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可的合规学术期刊。
三次被拒后,Fraser 非常失望,因为虽然已经投稿了三种期刊,她的文章却从未被审稿人看过就直接被拒;因此她也无法得知如何提高和改进自己的论文。2013 年 5 月,Fraser 再次鼓起勇气将论文投稿到她所在领域的另一本高品质期刊 Proceedingsof theRoyal
费经周折投稿,好不容易等到期刊的邮件通知,满心期待的点开却发现被拒稿,郁闷的心情真是无以言说。 其实,拒稿在全世界都是一件普遍的事情。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50~60%:平均退稿率 150万:退稿量 95%:《 Cell 》, 《 Lancet 》, 《 Nature 》等顶级
1.另一个期刊将你的文章送给其他审稿人,但是返回意见类似,文章再次被拒;2.另一个期刊恰巧将你的文章送给同一个审稿人,他们已经在第一次审稿花费了时间,而对于他们的审稿意见,你并没有对文章做任何修改,他们会立即再次建议拒稿。. 在这两种情况 ...